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时间:2018-05-19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第一篇_家长如何配合幼儿教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家长如何配合幼儿教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段明琮家长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头脑聪明,多才多艺,学有所成,出人头地。然而,一个孩子能否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并不是某一方面的因素能够完成的,除了孩子先天所固有的因素外,在孩子后天成长过程中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在孩子后天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很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又都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因此,学校和家庭也就必然成为孩子后天成长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否融洽与配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也就成为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那么,作为孩子的家长,特别是孩子正处在幼儿时期的家长怎样才能配合好幼儿教师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怎样才能让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呢?这是所有家长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 。做为家长,今天我们有机会在班上各位老师搭建的平台上来做交流。

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和表扬,我们家长要正确对待。其实有些时候,老师比家长还要关心孩子们,在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时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不论他是调皮的还是听话的,不论他们学习好与不好,只要是个老师,肯定都会一视同仁。即使有些差生,学习起来特别费劲,家长们都放弃了,可是作为老师还是认为孩子能学多少就学多少,不肯放弃。有时恨铁不成钢会批评孩子,我是家长的同时也是老师,说句实话,我也打过学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老师与孩子们无冤无仇,他为何会这样?那是因为爱。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数落老师,以免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反之你在孩子面前表示出对老师的尊敬,孩子就会特别喜欢尊敬老师。我家孩子经常回家对我说:“我们老师头发好看,指甲好看,说话好听等等。”虽然有些醋意,但也得释然,因为在孩子眼中,我的确没有老师好看。所以在这方面,我在以后还要继续努力,其实说白了我们还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当然老师的表扬,我们更应该第一时间让孩子知道,前几天,王老师不是把孩子们画的作品放在智慧树上吗?当时我们看到有点晚,大概是晚上已经快10点了,可是琮琮看到以后,非要让我们给他拿纸和笔并且趴在床上又画了起来,还要我也把她的作品放在智慧树平台上让老师看,当时考虑到时间不早,就没有发。但对她说让老师看了,并且不忘鼓励孩子以后还要好好表现,多让老师表扬。

说起家庭教育,我们都有很多误区,有时害怕孩子把家里弄得一团糟。其实,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正常的孩子都是玩着长大的,家长不能像练兵一样的,要求孩子一是一、二是二,有时候,孩子的“玩”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他只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表现而已。因此,家长不要害怕孩子把一切都搞乱了,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小空间给孩子尽量的玩。脏了乱了可以重新打扫。当然平时也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而且小孩子在学习自己吃饭的时候,家长害怕脏乱,所以坚持要自己喂孩子,从而剥削了孩子学习进食的一个好机会。其实脏了乱了都可以收拾的,就餐前给孩子穿上一件吃饭衣不就搞定了么?但是,在孩子学习自己吃饭的敏感时期,家长不给孩子这个机会去学习,以后孩子就会习惯性依赖父母喂食了,所以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比较差。在这方面我就做得很好,我对孩子基本上属于“放养”,很多事情只要在她能力范围之内,我从来不帮她做。做的好坏,那是她自己的事,一次不

行就来第二次。为此,她爸爸也很不高兴,认为我就是一个懒妈妈。事实上我就是一个懒妈妈,想培养一个能自食其力的孩子。

我们家长自己有的坏习惯,千万别在孩子面前做,这样孩子也会学习到这种坏习惯。我在前一段时间特别爱看《奔跑吧,兄弟》,结果影响到了孩子,每天晚上孩子都要看一段时间才睡。这样既耽误孩子休息,又影响了孩子的视力,真划不来!真的,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我们都希望孩子以后会是个好孩子,因此,大家都想办法努力让孩子去做一个好孩子。可是,要孩子成为一个好孩子,那可真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啊。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说哪个家长教育的好,哪个家长不好,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方法,而且也要看每个孩子的性格。所以今天我在这里有“班门弄斧”之嫌,希望家长们多批评指正。

要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好孩子,环境很重要,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很重要,我们也不能因为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比较乖巧懂事,就认定了自己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这些之间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可是对于好孩子究竟是怎么定义的呢?其实,这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父母的标准也是不同的。适当地约束孩子和自己,有利于把孩子教育好。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家长的期盼,是父母的希望。孩子的教育成长需要学校和社会来努力,更需要每一位家长来携手,实现社会、家庭、学校及每一个社会单元的和谐统一,共同完成。我们每一位幼儿家长,都要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同时也重视对别人孩子的影响,与幼儿园及幼儿老师密切配合,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孩子能健康、快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让每一位孩子都成为家庭、学校、社会的骄傲!

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第二篇_我的好老师: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我的好老师: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家长们普遍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了使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家长疯狂抢购学区房的现象已屡见不鲜。目前,这股热潮已伴随着留学潮燃烧到国外,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都出现中国家长疯抢学区房的现象。为了让孩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家长们可谓是费心费钱。可家长抱着给孩子最好的初衷替孩子做的决定,就真的适合孩子吗?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

其实不然,父母按自己的想法为孩子规划了看似前途光明的道路,实际结果并没不那么如意,有的孩子长大甚至丧失社会生存能力。“留学生扎堆回国,遇最难就业季找不到工作“”海归博士后找不到工作,露宿街头摆地摊“,这样的新闻频频出现。

给孩子最好的,不如给孩子最合适的,可给孩子最合适的,就要做到充分了解孩子,并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做自己。

图1:“我的好老师“非洲鼓文化体验活动

了解孩子的方式多种多样,观察孩子生活细节,放下家长身段、和孩子敞开

心扉聊天,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的老师、同学交流等等,其实,最有效

的一种方式是带孩子参加体验类、亲子类活动,一方面能尽可能多地拓展孩子的接触面,发掘孩子真正兴趣,另一方面,家长也能从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孩子,更深层次地了解孩子。

市场上众多机构举办的亲子活动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流于形式,缺乏深层互动性,所以家长在选择的时候,要做好考察工作。带孩子参加过很多亲子活动,孩子最喜欢参加的是“我的好老师”举办的活动。就我个人来说,也赞同“我的好老师”的教育理念“顺应天赋 快乐成长“,而且他们的亲子活动是一系列的,包括“音乐艺术之旅”、“语言文化之旅”、“欢乐活力之旅”、“生活体验之旅”、“父母成长之旅“、”MGT宝贝计划“六大板块,活动形式丰富,游戏设置注重孩子天性的开发,可以从多角度发掘孩子的真正兴趣。

图2:“我的好老师“MGT宝贝计划钟老师

最感兴趣是MGT宝贝计划。在“乐粉俱乐部里”看到,第一期活动正在进行中,经过层层筛选在众多报名家庭中挑选出了具有代表性,想要改善亲子关系、解决家庭教养教育矛盾的3组家庭参与活动,并有3位教育专家全程跟随,对3个家庭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了解,发现家庭、家长、

孩子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完善的改造计划,给家庭和孩子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活动体验,同时,也让家长更了解孩子,在孩子的教育上更有针对性,为孩子提供最合适的。

俗话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不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但应该给孩子最合适的,家长需要尽自己所能,提供机会,帮孩子拓宽视野正确引导,这样,才能帮孩子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兴趣,让他成为真正的自己。

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第三篇_老师,您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了吗

老师,您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了吗?

前不久,听一个专家的报告,他说经过数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城市里的中小学教师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并不多,即便是十分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的子女能成为杰出人才的比例要大大低于其它知识分子阶层。他得出一个结论,城市的中小学教师给予子女的优势不多,跟农村的中小学教师相比,他们的子女往往不能从教师型父母那儿获得多少优质的教育资源。有人还说,不仅现在时如此,就是旧时的私塾先生也鲜有人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的。- 笔者环顾周围的教师,发现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十分惊心的事实。教师自己的子女能成为优秀人才的不是没有,而是少得很。更奇怪的是,这些优秀的孩子还相对集中在父母是教研工作人员或学校行政的范围里,而真正一线教师的孩子实不多见。为什么会这样?有人归因于一线教师生存压力大,工作量过大,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无形中令自己的孩子处于竞争的弱势。但笔者认为,远不是这么简单的因素所致,而是身为教师本身对教育自己的子女存在许多的盲区。 角色混乱——常把家庭当学校

虽然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真正的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应该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孩子在家的心理角色和在学校的心理角色也是截然不同的。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唯师者是尊,对教师的旨意多不会违背。教师也习惯以听话乖巧当做衡量学生德养的一条重要尺规,把不听教、言行不合常规的孩子视作后进生。长期的职业习

性,使得大多数教师在心理上有一种定势,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像班上某个特别难教的孩子一样最终成为差或坏的学生。因此,教师对自己的子女也像对学生一样,格外严谨,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以对老师的态度对父母,以言听计从为尺规,不可有超常的举动。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孩子失去个人独思的空间,总是处于屈从的心理状态,极难获得最大创造型个性的发展。

此外,一线教师普遍爱唠叨,容易关注琐碎的细节,对孩子过于个性化的举动都视作大不敬,会不遗余力地对孩子进行教导,尤其偏爱说教。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遇事也会更多地考虑困难的一面,他们关注细节过程比关注结果要强烈,对处事难度的预设会更为仔细,因而也容易产生退缩情绪。

当教师久了,对学生的言行举止都有了一套固定的训练模式。多数老师都不喜欢过于活泼奔放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有奇思怪相、言行出格的孩子总是会备受打击。教师生怕自己的孩子也是学校的调皮生,因此,总是要求孩子乖巧、稳重。再者,目前的现状,不少的教师实际上是觉得教师行业比较稳定而从事教育的。有一位名叫三铺展的日本作家写了一本正被许多读者捧读的书——《阶层是会遗传的》,用于描绘目前中国教师这个职业的传承心理更是恰当不过了。教师自己是害怕从事高风险的职业的,都是希望能稳定就好。这种职业心态也会对自己孩子的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笔者的身边,多数教师的孩子最终是以能谋求到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为追求目标。不敢冒险,不敢挑战,不敢尝试,这些独创个性的致命伤似乎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身

上格外集中,无疑也会导致自己的孩子因袭这种个性。个性决定命运,把孩子的个性打磨得过于平整后,留下的就只有自卑、怯懦、服从了。

职业惯性——再教育意识薄弱

实际案例中,我们看到一部分优秀的教师家庭,能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尤其是注重早期教育,小学阶段就让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惟分数论,敢于放手让孩子尝试课堂外的领域。这些孩子最后都十分优秀。

然而,大多数一线教师丧失了对新知识的感知力,普遍陷在繁琐、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每天的时间都被教学任务挤占得满满的。若多的教师穷于应付每天的教学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接受再教育。许多老师几乎不阅读,不接受任何新的教育理念,整学期就只抱着一本教参和教材进课堂。这样的教师似乎一整天都在忙,他们相比于那些富有创新精神、日不离书的教师而言,更忙碌而辛劳,可没有多大的实效。

不难想见,在孩子的眼里,这类身为教师的父母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只是一个捧着书本谋生的人而已。这类教师的落后观念和陈旧的教学策略,也会相应地带到家里。因此,许多教师的孩子在中小学考试成绩还不错,书本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可是孩子的视野却极其狭窄,关注社会和人生的热情不够,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却相对低弱,他们的心志也相对脆弱,极少有远大的抱负。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能左右孩子的终生。倘若整日跟知识打交道的父母其实并不热爱知识,那么,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也不会由衷地尊重知识。一个教师如果只是纯粹地把教书当做一份谋

取薪水的职业,于此相应的琴棋书画、弹唱说写、人生哲理等高雅情趣和智慧并不能进入他的现实生活,那么,对孩子而言,当教师的父母并不能凭借自己这份职业魅力惠及孩子,孩子也不会以父母是教师为荣。

因此,做一个阅读型的教师,做一个有高雅志趣的教师,对学生固然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固本培元的作用。孩子无论在哪一个成长阶段,父母都能以一个真正的教师的高度跟孩子沟通,那么,无论多么平凡的孩子都会脱颖而出。

社交狭窄——人脉资源贫乏

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圈相对狭窄,对社会的接触面也相对少。虽然面对来自各个阶层的家长,但毕竟有距离感,多是止于表面的交流。

长期单一而封闭的校园生活,使得教师的心智也普遍单纯且不善交际。这种生存环境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可能习惯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碍,但对教师的子女而言,尤其是对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子女,会有很大的制约。父母人脉资源的困乏,社会活动内容极少,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活动空间,孩子的视野也会相对窄小。所以,大多数普通的教师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个性上都显得小心谨慎,缺少敢闯敢拼的士气。

教师要改变这种状态,一定从自身做起,要关注时代的走向,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了解现实的不同层面,培养孩子对社会的感知力。寒暑假,要带孩子外出走动,增强孩子的阅历,还要鼓励孩子多跟不同层面的人交往,要敢于在陌生的环境中确立自己的主张。教师,尤其

是大中型城市中的中小学一线教师虽然较少机会获得丰厚的社会资源,可是有较长的寒暑假,周末也相对轻松,可以设法把孩子带出去,创造各种条件拓展孩子的视野,带孩子郊游、上兴趣班、去福利院做义工,专注地研究某种动植物,到大街小巷寻找城市发展的足迹„„这些有益的活动,只要坚持做一两样,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处世的情怀,会增强孩子主动跟人交流的愿望,提高孩子感受实践之美的能力。

总之,身为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必须把对自己的子女教育问题当做重大的人生课题来对待。要客观对待自身的工作环境,变劣势为优势,为教育子女多出一份心力。现实生活中,许多优秀的教师都以自己的子女不成才为硬伤,那种终生之痛无药可医。有一位过来人说:“再优秀的老师,如果自己的子女没有教育好,其优秀的程度都是十分有限的。”把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揭示出来,藉此与所有的教师同行共勉:先成为好父母,然后才是好老师。

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第四篇_一线教师教好自己孩子的十个“绝招”

一线教师教好自己孩子的十个“绝招”

某专家经过数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城市里的中小学教师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并不多,即便是十分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的子女能成为杰出人才的比例要大大低于其它知识分子阶层。他得出一个结论,城市的中小学教师给予子女的优势不多,跟农村的中小学教师相比,他们的子女往往不能从教师型父母那儿获得多少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什么优秀教师反倒教不好自己的子女?一线教师如何教好自己的孩子?专家建议,教师需要认真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因为教师家庭教育的优势与隐患都与教师的职业有关。对症下药,身为教师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要注意十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招 自身定位:不做老师做朋友

教师大多数是管理主义者,当下的中小学教育,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管理;而教育不是管理,是互相影响和沟通,就如孔子那样,与学生一块生活,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如苏格拉底一样,跟学生一边散步一边聊天,创设一种比较轻松愉悦的氛围。

教师在学校是学生的管理者,在学生面前庄重、严肃,在家里仍习惯性地做权威、当老师,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孩子在学校要面对很多老师,会产生一些紧张的情绪,回到家里需要缓解这种紧张情绪,可是如果你回到家里仍然以教师的面孔出现,孩子的紧张情绪就得不到排解,学校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就会使孩子的大脑发育、心理发育受到影响。教师在学校要严格履行自己作为教师的职责,回家后应该立即转变角色,变成一个温柔贤惠的好妈妈、开朗爱玩的好爸爸,要做孩子的朋友。

第二招 拒绝“斯文”:让孩子充满活力

一般来说,教师的生活方式较稳定、且清静。这种生活方式对孩子学习是最有益的,所以教师的孩子“问题生”占的比例很少。但是,这种稳定、规律、清静的生活,对孩子来说也有害处,可能会造成孩子应变能力的缺乏。一旦生活不规律,孩子就难于适应,害怕挑战性的活动和生活,生存能力差。 做教师的家长要避免把孩子的生活搞得太文静、太规律、太清静,可以适当让孩子参与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等,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提高机体的运动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也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孩子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实际的困难,努力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的过程。以免将来真的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吃大亏。

第三招 拓展视野:培养孩子独立人格

教师人际交往的圈子小,普遍单纯且不善交际。这种生存环境对于教师自身而言无大碍,但对教师的子女而言,尤其是对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子女,会有很大的制约。父母人脉资源的困乏,社会活动内容少,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活动空间,孩子的视野也会相对窄小。

教师要改变这种状态,一定从自身做起,要关注时代的走向,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了解现实的不同层面,培养孩子对社会的感知力。带孩子外出走动,增强孩子的阅历,鼓励孩子多跟不同层面的人交往,敢于在陌生的环境中确立自己的主张。可以创造各种条件拓展孩子的视野,带孩子郊游、上兴趣班、去福利院做义工,专注地研究某种动植物,到大街小巷寻找城市发展的足迹等等,这些有益的活动,只要鼓励孩子坚持做一两样,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处世的情怀,会增强孩子主动跟人交流的愿望,提高孩子感受实践之美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第四招 切莫包办:引导孩子认识自我

虽然教师的交际圈子小,但在教育口是有人脉的,所以社会上“上学难”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就不存在了。但就孩子是否应该在自己教书的学校上学的问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教育专家建议最好别把孩子放在自己教书的学校。孩子在自己教书的学校,势必得到同事的照顾,孩子各方面都会顺风顺水,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

教师千万别自以为是,总给自己孩子包办、设计前程。教师能帮孩子认识自我,然后实现自我,但是千万不要认为,按你的计划做,孩子就能塑造成你心目中的样子,毕竟孩子不是机器。

第五招 立足现实:教好社会这本大书

教师家庭的道德氛围普遍比较好,孩子容易养成好品德,但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容易被教师误认为是品德问题。教师习惯以听话、乖巧做为衡量学生德养的一条重要尺规,把不听教、言行不合常规的孩子视作后进生。长期的职业习性,使得大多数教师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像班上某个特别难教的孩子一样最终成为差或坏的学生,甚至有时会把差生的缺点投射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教师不必太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变坏,问题在于你们应该注意孩子会不会变得太窝囊、受欺负,一定要教孩子用什么方法保护好自己。要让孩子了解社会,要懂什么是坏事、谁是坏人。千万别把孩子关在一个“无菌的隔音箱里”,否则当孩子走向社会,就会发现社会中有太多“勾心斗角”“骗局”,满脑子都是仁义道德,那个时候他会非常苦恼,弄不好会崩溃,甚至自杀。

第六招 角色转换:把不愉快留在家门外

很多人对教师工作的不理解,他们不懂得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备课,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批改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教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而学生的思想十分复杂、人数众多,不快乐的问题很容易被带回家,这样做其实是不对的。在走进家门之前,要告诫自己:不要把不愉快的事情带回家,我一回到家要立即变换角色,要使家庭变得温馨、和谐,这样暗示自己以后再推门进去。教师在学校就把工作的事情装在脑子里,在家就把家里的事情装在脑子里,这是一种思想习惯或心理习惯,养成这样的习惯对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有必要的。

第七招 合理期待:儿女非圣贤孰能完美?

教师在学校会经常和优秀的孩子打交道,有时就会有意无意去赞美优秀的孩子。如果回到家,把优秀的孩子自己有问题的孩子对照,大多数孩子是不接受的。

作为教师角色的家长,在面对这样的孩子要注意一些策略:不能对照太多,否则会让自己的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或反抗心理。可以让那些优秀的孩子到家里去玩或跟自己的孩子交朋友,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孩子,而明显的好赖的对照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正如教育家孔子所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还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但是,我们对待自己的子女应该承认他们目前的现实,对他们的期望值不能太高,不能给子女过多的学习压力,也不能将自己的子女和班级中的最好的学生相比较,因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所以,我们用一颗正常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子女,在孩子成绩下降后,不能有过多的指责,而应该更多地帮助他找出原因,帮助他们掌握解题的方法。

第八招 平和态度:给孩子十二分的耐心

教师往往都有一种职业病,面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百问不烦,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为学生解决问题,因为这是你作为教师的职责所在;一旦回到家里,面对自己孩子问的问题,往往不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说话。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回到家里,你就是妈妈、爸爸而不是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角色转换之后,你就会有一种平和的态度,孩子有问题我要帮他解决,留足够的时间去跟孩子交流、沟通,以朋友的身份来倾听或解决孩子的问题。

第九招 榜样作用:热爱知识注重再教育

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院校,已经学习掌握了较多的教育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有时想不到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甚至于大批一线教师丧失了对新知识的感知力,普遍陷在繁琐、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这类教师的落后观念和陈旧的教学策略,也会相应地带到家里,造成孩子人格、个性成长上的缺憾。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倘若整日跟知识打交道的父母其实并不热爱知识,孩子的潜意识里也不会由衷地尊重知识。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教学中获得好的成果,才能在家里创造一份和谐,很好地维系亲子关系。孩子无论在哪一个成长阶段,父母都能以一个真正的教师的高度跟孩子沟通,那么,无论多么平凡的孩子都会脱颖而出。

第十招 从心开始:沟通交流产生美

教师在学校教会了那么多孩子,使那么多孩子优秀,回到家里就很自然的觉得自己的孩子也得优秀。教师千万别把自己的孩子当做不用教就会的孩子或有先知先觉的孩子,否则就很难有耐心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另外,教师每天在学校要上课、要跟学生交流,说了太多的话,回家后就什么话都不想说了。这确实是一个职业性的问题。作为教师角色的家长在了解了这个现象之后,就应该主动跟孩子平等的沟通、交流,一方面可以密切亲子关系,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帮助孩子解决,每天发现一点解决一点,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开始变得优秀了。

身为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必须把对自己的子女教育问题当做重大的人生课题来对待。应当客观地对待自身的工作环境,变劣势为优势,为教育子女多出一份心力。有一位过来人说:“再优秀的老师,如果自己的子女没有教育好,其优秀的程度都是十分有限的。”藉此与所有的教师同行共勉:先成为好父母,然后才是好老师。

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第五篇_首先要感谢老师对孩子精心的培养与教导

首先要感谢老师对孩子精心的培养与教导!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同感,有些诗句字词在家里教了很多遍孩子记住的都是很模糊不牢固,几节课下来后,如果再问这些问题孩子都很流利的背或写出来。不知道我们的老师用了什么神奇的方法啊,其实孩子的这点成绩更是老师的功劳,所以由衷的感谢我们老师辛勤的培育。

当然孩子的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无形的。今晚大家相聚在一起,相信都和我一样的心情——希望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好,做一名合格的父母。

下面谈谈我个人教育孩子的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要尽可能在家中营造宽松的氛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使孩子形成宽容、忍耐、客观平和的心态。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多学习,与孩子共同进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二 、培养好的习惯。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从小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好了,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并且学习效果好。同时好的生活习惯将会终身受益,自己感觉好,别人也喜欢,因而也要注意对孩子待人接物、卫生等习惯的培养。

三 、提供锻炼的机会。不要总以为孩子小,太多事情做不好,就什么事情代劳。(比如,看见孩子笨手笨脚的扫地、做饭,连忙过去帮忙,这样一来孩子下次就有指望,看见你在旁边他就不愿意自己做,你可以在他自己动手的时候,去找些事情忙。冬天比较难穿的衣服可以帮帮,但也要把外套呀、鞋子留给他自己穿)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先提示孩子动脑筋想一想,鼓励他克服困难,孩子也在锻炼中获得自信,意志变得更坚强。一些简单的事情,放手让孩子去解决,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 、鼓励总比打击好。孩子让我生气的时候我也会发怒,但这样效果并不好。后来我就告戒自己要有耐心,少责骂,这样效果更好。因此,要经常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有进步应肯定,遇到挫折时,要疏导,帮他分析道理,找出问题所在,不要粗暴的打骂。

五 、以身作则。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言行是有效仿父母的。因此,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要时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例如,不要讲粗话,不要打牌等等。

六 、 教育孩子要把握时机。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看时间和场合,孩子也有自尊心,人多的时候你不要批评他,私下将道理他会感激你并很容易接受。也不要一味的说别人如何好。你可以这样说某某成绩很好,你也不错,很努力,哪些地方做的很好。这样孩子也很容易接受。

七 、留点玩的时间给孩子。鼓励孩子与人交往,不要以为防碍学习,不让孩子去交往。有空还应带孩子到户外去玩。这样不仅开阔孩子的视野,还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在健康快乐中得以成长。

好了,说了这么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给予更多更好的建议,谢谢大家!

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第六篇_教师家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张玉峰

我参加了为期近半年的新疆家庭教育网络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我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

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曾经的很多想法都发生了改变,我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

我是一名初中教师同时也是家长,家庭教育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

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取得家长的支

持就是你工作成功的一半。”事实证明,这正是我们每位教师长期以来在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

验。学校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体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

合的重要性。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一推了之,或者以“学生最

听老师的话”“学生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或者认为

只要“学校教育得好”,其教育效果——孩子的成绩一定好。 事实证明,这样的观点危害性十足,许多学生会因此而得不到全面的教育从而形成不良

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甚至出现逆反的的行为。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

要素,在教育过程中是不能分割开的,家长的错误就是在于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的关系而得出的不正确的结论。下面,我就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促进学生教育发展。 先谈谈家庭教育的现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

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 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 ,在我们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

有以下几种类型:

a、“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

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

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b、“重视分数”型。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

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者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

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

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

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愁

眉苦脸。

c、“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和“超生游击队”现象最为突出,家长因为自身的价

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

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农活,养家糊口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

奈放弃。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

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

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朋友的小

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二、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访,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

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

的选择。

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做的一切

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

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

立榜样,找出差距,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三、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 如何才能使学生家长认识到自身的教育力量存在并更好地发挥其教育能量,达到家庭教

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呢?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都要

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有效果地帮助孩子成长。有的家长眼中只有“分数”,

考了高分的孩子,就是完美,优秀的孩子,其他品德方面教育就不再重视。许多学生非常努

力,但成绩提高不快,于是家长便断言“孩子笨”。这种态度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自卑以至放

弃努力,折回给教师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对待成绩的方式上,要

么是不闻不问,要么是求全责备,这些都会对学生教育起不良的作用。 家访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和家庭及其教育情况而与学生家长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学校教

育必不可少的一种延伸手段。在进行家访的过程中,“报忧不报喜”的家访往往会把重点放在

罗列孩子的错误,意在指责家长的失职上,这样,就会让家长产生一种不愉快甚至抵触的心

理,损害了家长的自尊心,就有可能会使家长情绪低落、态度冷漠,出现不配合老师的情况。

【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与家长交流时一定要学会尊重家长。一旦家长在心理上感觉得

不到老师的尊重,就会容易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甚至与老师对立起来,这样就达不到共同

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在与家长进行联系时,要对家长以礼相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注意不要有伤害家长的言行,更不要有训斥家 长的举动,这样才会使家长相信老师是在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学生,才会使家长乐于接受

老师的意见,从而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实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在尊重家长的

基础上,还要注意积极主动的联系家长,加强与家长的双向沟通,以利于共同育人。 新世纪科技的发展,给予我们越来越方便的交际方式,例如最近流行的“校讯通”正是

一种方便、快捷的与家长取得联系和沟通的网络方式。得到赞赏的孩子必然树立学习的信心

和提高学习的兴趣,有了家庭教育的同步,孩子才是真正地得到自己的教育,才会有更快更

全面的发展篇二:家庭教育教师培训学习体会 家庭教育教师培训学习体会 官庄小学 刘慧

我非常荣幸参加了潍坊市教育局举办的2013-2014学年上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教

师培训。聆听了他们的报告,我的心灵无时无刻不被荡涤着、虚空着,做为一名教育管理者

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双重身份,能在如此隆重的盛会中去主动碰撞、交流、提高,无疑是一

次生命激情和教育理念的蜕变和升华。愿将收获点滴,与同仁共勉,教育不属于学校的专利,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样重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该形成三位一体。家庭教

育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起点和水平,决定着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发展趋势;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

起着导向和支撑的作用,对社会教育起着辅助与优化的作用;社会教育对家庭教育起着提供

条件和人文环境的作用,对学校教育提供了氛围与反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该有一种做“大教育”的“大格局”胸怀,使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三位一体,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1、首先要力争作好为人父母这个角色,认真去领会、学习、钻研、践行诸多专家、教授

报告中的思想观点和育人方法,以自己的孩子为培养教育对象,让他们健康成长、进步,真

正做一个“为国教子、为世育人”的教育楷模。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汇集身

边的好友父母,共同探讨培养孩子的好方法,一方面使各自的所学所知得到相互印证,另一

方面也使大家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同时 更能够形成正确的、良性家庭育人氛围。

2、作为一名教师,家庭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同样适合于我们的学校教育,有了正确的育

人理念、科学的育人方法,更能够指导我们的班级管理,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能

与学生家长共同携起手来担负起教育学生的任务,效果将会更加突出,家长会、家访、家长

学校、校讯通等方式都是我们施展教育才能的广阔空间。

3、为真正做好家校沟通,使学校和家庭共同担负起培养教育学生的任务,要利用所学理

论知识加强对各级家长学校的有效指导,把我们的家长学校办好,办出效果来。篇三:家庭

教育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学习,使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影响和理解,教育是家长

和孩子和学校的和学校互动过程,家长和学校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情况采趣

恰当的措施,也要让孩子了解家长和学校的初衷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教育分为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

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

庭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专业教师来完成,即学校教育。

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也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

以作为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女儿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

得。

一、“严”字当头,绝对不能走向“宠爱”、“溺爱” 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多了。以上

现象均容易导致对孩子的“错爱”、“宠爱”、“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本该自己

做的事情而要求爷爷奶奶代办。例如,在我所教的高二、高三学生中均出现过父母给孩子盛

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没有同情心,

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犯错。家长应该严格要

求自己帮助他克服缺点,同时也严格要求孩子保持良好的行为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46485/

推荐访问: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和老师交流教育孩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