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时间:2018-05-11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第一篇_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传染病法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是哪年重新修订:( D )

A、1998年,2003年

B、1989年,2003年

C、1998年,2004年

D、1989年,2004年

2、新修订的传染病法规定的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 C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水痘

3、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4、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类:( C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类:( A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7、下列哪一组乙类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

D、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8、甲类传染病是指:( A )

A、鼠疫、霍乱

B、猩红热、淋病

C、艾滋病、鼠疫

D、霍乱、登革热

9.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 B )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A.地方范围

B.责任范围

C.指定范围

D.全国范围

10、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B )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全部免费

C、全部收费

D、家庭生活困难者免费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D )

A、两类,39种

B、三类,35种

C、三类,37种

D、三类,39种

12、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下列哪项:( C )

A、任何工作

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

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

D、饮食和托儿工作

13、谁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A )

A、任何单位和个人

B、护士

C、医生

D、防疫人员

14、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对甲类传染病就实行何种管理:( A )

A、强制管理

B、严格管理

C、监督管理

D、加强管理

15、病原携带者是指:( D )

A、急性期传染病病人

B、恢复期传染病病人

C、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6、传染病法中的“疫点”是指:( A )

A、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

B、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C、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

D、传染病首发病例

17、传染病法中的“病媒生物”是指:( D )

A、患病的生物

B、感染了病原体的生物

C、疾病的传染源

D、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

18、“医源性感染”是指:( B )

A、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C、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D、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19、( A )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地方政府因地制宜

D. 公安机关

20、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实行的管理制度是:( A )

A、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分类管理

B、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统一管理

C、国家统一管理

D、卫生部门统一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几项是霍乱的并发症( AB )

A 急性肾功衰竭

B 急性肺水肿

C 低钾、代谢性酸中毒

D 肠穿孔、肠出血

2、下列霍乱休克抢救中哪项措施正确的是( ABC )

A 尽快补充液体及电解质,快速扩容治疗

B 必要时加用氢化考的松

C 及时补充钾离子

D 大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升压的关键

3、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 ABCD )

A 上消化道出血

B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C 感染

D 低血容量与缺氧

4、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 ABC )

A 不洁注射

B 母婴传播

C 性接触传播

D 粪—口传播

5、登革热是( ABCD )

A 登革病毒引起

B 经蚊传播

C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D 以急性血管内溶血为最常见并发症

6、霍乱弧菌现有的病原体包括( ABCD )

A 古典生物型

B 埃耳托生物型

C O139弧菌

D 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的出院参考标准是( ABCD )

A 体温正常7天以上

B 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

C 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

D 同时具备以上3条

8、《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下列那些疾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CD )

A 艾滋病

B 肺炭疽

C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 SARS

9、医务人员对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报告、防护哪些是正确的:( ABD )

A、发现疑似病例后24小时内进行疫情网络直报

B、发现病例后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C、医护人员可接种流腮疫苗

D、对病人的衣物、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10、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源的调查,正确的是:( ACD )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保健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散发病例48小时内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保健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爆发病情48小时内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C、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登记,追踪首例病人的传染来源

D、采集病人的血清标本,3天内送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和特异性抗体检测:采集唾液和尿液标本,24小时内送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

三、判断题

1、病毒性乙型肝炎为常见传染病之一,它主要通过饮用水、食物、餐饮具、日

常生活接触、经口传播。(×)

2、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第二篇_《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6.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报告。

A.政府卫生部门

B.公安部门

C.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8.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全部免费

C.全部收费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9.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11.病原携带者是指()

A.恢复期传染病病人

B.急性期传染病病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5、目前,我国7周岁及以下儿童应按程序接种的计划免疫范围内的疫苗有()

A.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

B.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水痘

C.风疹、腮腺炎、麻疹

16、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A.传染源

B.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C.动物宿主和易感儿童

17、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

A.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B.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C.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18、保护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主要是指()

A.保证一定的营养,改善生活环境。B.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C.以上都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19、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A.经血传播、围产期母婴传播

B.性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C.以上均包括

20、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A.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B.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传播

C.共同进餐和接吻传播

21、日常生活中那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

A.同桌进餐B.静脉吸毒C.共用剃须刀

22、肺结核病是由哪种途径传播的?)

A.消化道传播B.呼吸道传C.虫媒传播

23、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要注意()

A.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

B.经常开窗通风,勤洗手,坚持锻炼提高免疫力C.A+B

24、若有发烧及呼吸道症状,应(),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烧前有无外出史或与相似症状的病人的接触史。【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A.戴上口罩

B.尽快到医院就诊

C.A+B

25、被狗等动物咬伤后应()

A.立即到医疗机构处理伤口

B.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狂犬疫苗

C.A+B

26、消毒剂不是药。如果看到市面上销售的消毒剂宣称或者暗示能够治疗某种疾病,或者对某种疾病有疗效,都是违规行为,应当向()投诉举报。作为消费者不要上当。

A.卫生行政部门

B.商场

C.生产企业

27、漂白粉或84消毒液等稀释时应该用()

A.热水B.凉水C.温水

28、在购买用于人体(接触皮肤、黏膜)的消毒剂时,应注意查看包装上是否标注有(),消毒剂是否在有效期内,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使用。

A.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

B.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文号

C.A+B

29、餐具的消毒首选()

A.洗涤灵B.“84”消毒液浸泡C.煮沸消毒15-30分钟

30、使用过氧乙酸等消毒液时,重点注意()

A.随便B.防火、防腐、防爆C.不用防护用品

二、判断题(A正确,B错误)

1.对甲类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履行传染病防治和保障职责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会着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设备。【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文章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出自/article/1418815337214.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4.患甲类传染病死亡的,死者的尸体可直接交予其亲属开追悼会。()

5.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6.传染病防治工作,要围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

节。()

7.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不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8.在我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9.淋病、梅毒病人应当在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接受治疗。尚未治愈前,不得进入公共浴池、游泳池。()

10.单位和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特指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照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1.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扰乱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工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知识竞赛

/article/zhishijingsai.htm。()

12.消毒产品的生产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对生产的消毒产品应当进行检验,不合格者不得出厂。()

13.消毒液的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14.大多数消毒药品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消毒次数过多、消毒液浓度过大,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15.洗涤灵具有消毒作用,可作为消毒剂使用。()

16.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有治疗效果的内容。()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第三篇_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文 件 号】卫生部令第17号

【颁布部门】卫生部

【颁布日期】1991年12月06日

【实施日期】1991年12月0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1991年10月4日国务院批准 199

1年12月6日卫生部令第17号发布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包括传染病防治目标,并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第三条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在本系统内行使《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所列职权。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本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传染病监测管理的责任和范围,由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的卫生防疫机构,承担本系统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并接受本系统上级卫生主管机构和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五条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管理的责任和范围,由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六条 各级政府对预防、控制传染病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 预 防

第七条 各级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防治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

第八条 各级政府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活动。

铁路、交通、民航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的鼠害和各种病媒昆虫的危害。

农业、林业部门负责组织消除农田、牧场及林区的鼠害。

国务院各有关部委消除钉螺危害的分工,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集中式供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各单位自备水源,未经城市建设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与城镇集中式供水系统连接。

第十条 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

城市应当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场和污水、雨水排放处理系统等公共卫生设施。

农村应当逐步改造厕所,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公共生活用水的卫生管理,建立必要的卫生管理制度。饮用水水源附近禁止有污水池、粪堆(坑)等污染源。禁止在饮用水水源附近洗刷便器和运输粪便的工具。

第十一条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任何人均应按照有关规定接受预防接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增加预防接种项目。

第十二条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适龄儿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预防接种。适龄儿童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

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补种。

第十三条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保健组织或者人员,在本单位及责任地段内承担下列工作: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

(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交付的传染病防治和监测任务。

第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第十五条 卫生防疫机构和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科研、教学、生产等单位必须做到:

(一)建立健全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制度和人体防护措施;

(二)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程,对实验后的样品、器材、污染物品等,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消毒后处理;

(三)实验动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 传染病的菌(毒)种分为下列3类:

一类:鼠疫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艾滋病病毒;

二类:布氏菌、炭疽菌、麻风杆菌;肝炎病毒、狂犬病毒、出血热病毒、登革热病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三类:脑膜炎双球菌、链球菌、淋病双球菌、结核杆菌、百日咳嗜血杆菌、白喉棒状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破伤风梭状杆菌;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乙型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菌(毒)种的种类。

第十七条 国家对传染病菌(毒)种的保藏、携带、运输实行严格管理:

(一)菌(毒)种的保藏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负责。

(二)一、二类菌(毒)种的供应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保藏管理单位供应。三类菌(毒)种由设有专业实验室的单位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保藏管理单位供应。

(三)使用一类菌(毒)种的单位,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二类菌(毒)种的单位必须经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三类菌(毒)种的单位,应当经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四)一、二类菌(毒)种,应派专人向供应单位领取,不得邮寄;三类菌(毒)种的邮寄必须持有邮寄单位的证明,并按照菌(毒)种邮寄与包装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对患有下列传染病的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予以必要的隔离治疗,直至医疗保健机构证明其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

(一)鼠疫、霍乱;

(二)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炭疽、斑疹伤寒、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淋病、梅毒;

(三)肺结核、麻风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第十九条 从事饮水、饮食、整容、保育等易使传染病扩散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条 招用流动人员200人以上的用工单位,应当向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按照要求采取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卫生措施。

第二十一条 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卫生防疫人员的指导监督下,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一)被鼠疫病原体污染

1.被污染的室内空气、地面、四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被污染的物品必须严格消毒或者焚烧处理;

2.彻底消除鼠疫疫区内的鼠类、蚤类;发现病鼠、死鼠应当送检;解剖检验后的鼠尸必须焚化;

3.疫区内啮齿类动物的皮毛不能就地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时,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监督下焚烧。

(二)被霍乱病原体污染

1.被污染的饮用水,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2.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3.被污染的食物要就地封存,消毒处理;

4.粪便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

5.被污染的物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或者焚烧处理。

第二十二条 被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病原体污染的水、物品、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第四篇_《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

规定管理的37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结核、血吸虫病、新生儿破伤风、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25)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10)

甲类传染病

1、鼠 疫

一、疑似病例: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

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

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

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I抗原或血清FI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

2、霍 乱

一、疑似病例:

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泄,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二、确诊病例: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病例项目之一)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

临床诊断:具备2

实验确诊:具备1或3或4

乙类传染病

3、肺 结 核

一、疑似病例:

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

1.痰结核菌检查阴性,胸部X线检查怀疑活动性肺结核病变者;

2.痰结核菌检查阴性,胸部X线检查有异常阴影,病人有咳嗽、吐痰、低烧、盗汗等肺结核症状或按肺炎治疗观察2-4周未见吸收;

3.儿童结核菌素试验(5个单位,相当于1∶2000)强阳性反应者,伴有结核病临床症状。

二、确诊病例:

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

1.痰结核菌检查阳性(包括涂片或培养);

2.痰结核菌阴性,胸部X线检查有典型的活动性结核病变表现;

3.肺部病变标本、病理学诊断为结核病变;

4.疑似肺结核病者,经临床X线随访、观察后,可排除其他肺部病变;

5.临床上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之胸腔积液,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

4、病毒性肝炎

一、疑似病例:

1.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乏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2.血清ALT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一)甲型肝炎(HA):

1.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型肝炎病人,或到过甲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直接来自流行点。

2.血清ALT升高。

3.血清抗-HAVIgM阳性。

4.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滴度呈四倍升高。

5.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nm甲肝病毒颗粒。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2)两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4)、(5)中任何1项。

(二)乙型肝炎(HB):

1.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如:不洁的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型肝炎病人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

2.血清ALT升高

3.血清HBsAg阳性伴抗-HBcIgM阳性(≥1∶1000)或HBV-DNA阳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2)两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

(三)其他型肝炎:

1.丙型肝炎(非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之一)(HC):

①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

②血清ALT升高。

③用排除法不符合甲、乙、戊型肝炎,CMV,EBV感染。

④血清抗—HCVIgM阳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②、③参考①。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④

2.戊型肝炎(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HE):

①发病前2个月,曾接触过戊型肝炎病人,或到过戊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聚餐。

②血清ALT升高。

③血清抗-HEVIgM阳性

④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30-32nm病毒颗粒。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44168/

推荐访问:传染病防治法全文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