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时间:2018-05-10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第一篇_清明节为何女子不上坟

清明节为何女子不上坟

——清明节民俗禁忌臆说

陕西关中清明节仍然遵守“女不上坟”的旧例,但是,女人去上坟扫墓,也不会有人议论,更不会有非议,这说明风俗在变。

但是,一般稍微老派的家庭,出了嫁的女子即便清明节来娘家,也是仅到家里坐坐,吃顿饭,表示来过了,不跟着父兄弟侄等到祖先的坟茔去祭扫。关中常言有云:“女儿不上坟,娘家绝了门”。这话从前也是自省的、心照不宣的,不能公开说出口,怕伤其他人的心,有失仁义,对睦邻不利。

每到清明节,见有女人上坟的,其他人见了,一般缄默不语,更不会指点评论,有失厚道;而上坟的女人,见了别家男丁成群结队地上坟,神情明显会落寞,彼此打招呼也显得较平常生分了。我每遇此情景,必内心不安,甚至不忍心看对方的表情。

我的三祖父,只有四个女儿。每到清明节,三祖父的四个女儿,就来娘家走一下,亲自给三祖父、母上坟。而其他堂祖父的女儿则从来不在清明节这一天到娘家来。三祖父的四个女儿认了我祖父和我七祖父这两门,即成了跟我祖父、七祖父这一门“走”着的亲戚,即她们家的婚丧嫁娶各种事儿,凡是娘家承担的角色,都由我祖父和七祖父两家人承担。就是说,我祖父和七祖父的子孙,同时要在清明节给我三祖父、母上坟扫墓。但是,我那四个堂姑仍然坚持每年来给自己父母上坟。这几个堂姑跟我祖父、母的感情非常好,却在清明节这天,只给三祖父、母上坟,不到我祖父母的坟上去祭拜。在我七祖父去世安葬的那天,老姐妹才有机会到娘家坟地,相互挽着手,说“到伯坟上去磕个头吧”,等于是给我祖父打个招呼。这说明,她们严格遵守着“女不上坟”的风俗。

“女不上坟”在我们家是绝对禁止说出口的,就是怕不留神伤害到我的几个堂姑,使本来好好的关系,见外了。现在,堂姑们年龄大了,我们仍然每年清明节这天把她们接来,不让她们到坟地去了,由我们代为祭扫。祭如在,信则有,礼主诚敬,意思到了。

全国各地,至今遵守此旧俗的地区有很多。有的地方,如考察深圳本地旧居民,清明祭祖,妇女不入祠堂,只在祠堂外面场地焚拜。亦此俗也。

不少人见“女不上坟”一说,有愤怒的,这可以理解。但是,女人上坟祭祖,别说今天已不是问题,就是从前,也有。并非大江南北,全都有此习俗。所以,

今天的人用“打破”、“挑战”、“颠覆”甚至用“打倒”这么狠的词儿,表达对“女不上坟”旧习俗的不认可、不接受,我认为是没必要的,不必这么用力过猛。女性应该去上坟祭祖,这不必再论证。你去就是了,法律不管,舆论不管,干嘛要那么恶狠狠地甩词儿?

前人既有此习俗,相信不是为了故意与人为难,必然有它的诸多原因。考诸旧籍,我孤陋寡闻,“女不上坟”一说,似不见于《礼记》,至于《朱子家礼》以及明代曹月川家规等,亦不见明文禁止。想必曰“礼不下庶人”——礼原本就不是为庶人所制定的,因为执行礼,需要较高的成本,庶人承担不起,亦无此条件。礼为士大夫而设置,士大夫上有所为,庶人下必靡然风从,就是说,庶人根据自己的条件,因地制宜地、有条件地、部分地、变异地模仿士大夫就可以了。这正是往圣前贤的高明之处,给了庶人以较大的自由,却深知人有崇善向化之心。“礼由义起”,发自人心,而“礼者,宜也”(《荀子》),宜者,差异也。礼贵有差异。“礼从宜”——经过模仿和变化了的礼,成为各地有差异的风俗。

“女不上坟”既不可考于往籍,似可循情而追溯之:“古不墓祭”,起止朝代至今仍有论争,至少可说明,古人曾经不一定非要到坟墓去祭扫,这正说明礼从宜,亦可证明风俗流变。后来流行墓祭,今即以墓祭言之:祭必以诚,在纯农业时代,男丁外出墓祭,较女性方便。黄河流域地区,至清明,天气尚寒冷,野外尤甚。妇女外出不方便。加之,农村流行于春节前娶亲——这是因为倘若新妇即此坐胎,等孩子出生,正值麦子收获不久,秋粮在望,在粮食紧缺的年代,产妇和婴儿都有了起码的食物保障。产妇有粮,自然有利于产乳;即便产乳不丰,而麦子磨面的熬煮而成麦脂、谷类碾磨成米熬煮而成米脂,取代或补充乳汁,也足以活人。所以春节前娶亲,约定俗成,有其道理。

而新妇若春节前怀孕,至清明不远,显然有保胎的任务,此时妊娠之事,私密不予人言说,仅向娘家母亲私下讨教,不到有十分把握也不敢对婆母说——倘若中间出现差池,恐外人讥笑甚至歧视,阖家以为不祥。如此,若妇女外出扫墓,跪拜低昂,势必容易暴露,又或容易被风寒侵袭。为保护新妇起见,慢慢地不让所有妇女外出扫墓。这正是“女不上坟”的实质性原因。但是,如果把这道理讲给庶人听,庶人接受道理远不及接受因果报应、鬼神警戒有效果,于是各种传说禁忌就出现了,目的是帮助人们接受这一规矩。

“女不上坟”一说,其所产生的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远不止上述一端。它无形的综合压力,无疑对生生不息产生过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无疑有执行过程中,对无辜者的误伤。

看前人的风俗,应当曲尽其情,每一样风俗禁忌,都是敦风厚俗、成教化的一种方式,针对的对象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今天,女性上坟,正是“礼从宜”,而如果生硬地坚持“女不上坟”,则恰恰是违背“礼由义起”,是坏礼害俗的。

这样理解“女不上坟”说,就不必用“打破”、“挑战”、“颠覆”甚至用“打倒”这么狠的词儿。前贤有言:对历史,要有温情。即怀着温情地去理解,带着礼的原则交给你的方式,去从宜地小心变化即可。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第二篇_为什么清明节前一天不能上坟 扫墓应注意哪些事项

为什么清明节前一天不能上坟 扫墓应注意哪些事项

清明节的前一天上坟还有一种说法。这一天有人称“韩氏节”。据说以前一位皇帝错杀了他的大将韩世忠和梁红玉夫妇,深感愧疚,便请著名道士做法,使全国所有的在清明节前一天上坟的人们给自己祖先敬献的东西,全部转移到韩氏名下。所以清明前一天上坟对你的先祖来说你奉献的东西他收不到。

传说清明节阴间要开大会,没有子孙的人不能参加。参加大会的人必须举着子孙送的旗子才能入场。因此,现在清明上坟时,人们都在已故先祖的坟上插上纸剪的旗子。所以,清明节上坟的时间应该在清明节之前,而不应该在清明节之后。

有些地方在清明当天上坟,因为清明这天嫁出去的女子要回来给父母上坟。她兄弟就要招待她。“早清明,晚十一”的意思是,清明上坟在12点以前,上了坟才回来吃饭;十一上坟在吃了中午饭后。也有人说,清明上坟,一般都在清明之前,或者在清明当天烧纸。传说那时烧纸一百顶二百。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 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鬼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第三篇_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五点半就起床了,不了,我哥哥黄国强也起床了,我马上打开电脑。玩了一下游戏。妈妈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五点半就起床了,不了,我哥哥黄国强也起床了,我马上打开电脑。玩了一下游戏。妈妈说:谁出去买早餐,我哥哥马上说:上个星期是我买早餐,这个星期该你们买早餐了。我们谁多不愿意。后来哥哥的妈妈把昨天晚上买的炒面又重新炒了一边。我不敢吃于是哥哥的妈妈去拿了一瓶牛奶我就喝了下去。 早上7点,我哥哥走了,我爷爷就来了,我爷爷说:嘉俊叫了好几次。妈妈说:看看是谁。于是我去窗户边看了看。原来是爷爷。我问爷爷:干嘛。爷爷说去扫墓啊!我大吃一惊。问:今天也扫墓啊?昨天不是扫过了吗?爷爷说:今天也有扫啊!我问妈妈可以去吗?妈妈说:可以。我马上刷了牙洗了脸。高高兴兴的跟爷爷扫墓去了。

我跑到叔叔的店口问婶婶:叔叔在吗婶婶说扫墓去了。我说真么快。于是我坐在爷爷的电动车去我们扫墓的地方了。

我下了车,拿着蛋糕上了山,在那里我遇到了,我的朋友李轩。我坐在山上看我的弟弟李晨。但是等了很久他还是没来。于是我打了个电话给叔叔,问李晨在哪。叔叔说在扫墓,我说在哪里我怎么没看见,他说我在对面。我大吃一惊他说:等一下就可以见到了。就挂了。扫墓我们没带扫走。刀,爷爷看了看那边说借我一下你的斧头可以吗?他说:我还没弄好 不一会儿公就把扫把拿来了我们把树叶扫了把纸着了起来点了蜡烛。跪在那拜祖先。 我的扫墓经过就是这样了。

谁出去买早餐,我哥哥马上说:上个星期是我买早餐,这个星期该你们买早餐了。我们谁多不愿意。后来哥哥的妈妈把昨天晚上买的炒面又重新炒了一边。我不敢吃于是哥哥的妈妈去拿了一瓶牛奶我就喝了下去。

早上7点,我哥哥走了,我爷爷就来了,我爷爷说:嘉俊叫了好几次。妈妈说:看看是谁。于是我去窗户边看了看。原来是爷爷。我问爷爷:干嘛。爷爷说去扫墓啊!我大吃一惊。问:今天也扫墓啊?昨天不是扫过了吗?爷爷说:今天也有扫啊!我问妈妈可以去吗?妈妈说:可以。我马上刷了牙洗了脸。高高兴兴的跟爷爷扫墓去了。

我跑到叔叔的店口问婶婶:叔叔在吗婶婶说扫墓去了。我说真么快。于是我坐在爷爷的电动车去我们扫墓的地方了。

我下了车,拿着蛋糕上了山,在那里我遇到了,我的朋友李轩。我坐在山上看我的弟弟李晨。但是等了很久他还是没来。于是我打了个电话给叔叔,问李晨在哪。叔叔说在扫墓,我说在哪里我怎么没看见,他说我在对面。我大吃一惊他说:等一下就可以见到了。就挂了。扫墓我们没带扫走。刀,爷爷看了看那边说借我一下你的斧头可以吗?他说:我还没弄好 不一会儿公就把扫把拿来了我们把树叶扫了把纸着了起来点了蜡烛。跪在那拜祖先。 我的扫墓经过就是这样了。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第四篇_清明节前能否扫墓,视风俗定!

清明节前一天能否扫墓 根据风俗而定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

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第五篇_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

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

清明节这天,妇女和小孩们要就近折些杨柳枝,把柳枝插在屋檐下。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既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清明节插柳的风俗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驱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

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清明节戴柳的风俗

清明戴柳,有将柳枝编成圆圈戴在头上者,也有将嫩柳枝刮结成花朵而插于头髻者,还有直接将柳枝插于头髻者。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提到,清明时节“家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男女或戴之”。

民间谚语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来世变猪狗。”说明戴柳有辟邪功用,清明戴柳之俗遍见各地。

清朝插柳戴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为辟邪之用,但在一些地方有纪年华之义,有所谓清明插柳“纪年华”,“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这种习俗是宋代“寒食”冠礼的遗存。宋代将男女成年行冠礼的时间统一定在“寒食”节,而不论生时年月,“凡官民不论大、小家,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头。”(《梦梁录》)戴柳即为成年标志。据此,后世便有“纪年华”之遗俗,并演化成妇女戴柳球于鬓畔以祈红颜永驻的习俗。在此,青青春柳,又有象征青春之义。时值春季妇女戴柳,则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附:折柳赠别的传说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第六篇_扫墓需要注意什么呢,在清明节?——【墓地怎么选择】

扫墓需要注意什么呢,在清明节?——【墓地怎么选择】

每年清明节,大家都要去扫墓祭祀、缅怀故人,这是孝的表现,更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流传!那清明节扫墓该注意什么呢?今天,平潭东方麒麟园负责人跟大家分析分析:

首先,如无特殊情况,清明时节不建议大家修坟填土,如坟墓破损严重,必须要修葺的话,我则建议大家务必要找自己信得过的堂口师傅进行具体的查看,选好吉时,做好安土谢神等法事,不然逢年润月修坟添土,容易影响后人破财、牢狱和少亡。如果清明节当天不便祭祀的,也可提前一天,但不建议延后。 其次,如去祖坟、茔地、公墓以及寺庙祭祀的朋友,建议大家均在早8点以后、下午1点之前,祭祀完毕为佳。尤其是一人去祭祀的朋友,一定要遵守这个时间。因为清明节这天,隶属鬼节,鬼门大开,阴界众生都会出来,阳少阴多,上午8点至下午1点是一天中阳气最旺的时候,故在这个时间段祭祀最为稳妥。同时清明节当晚,更是不宜过晚外出,以免招惹冲撞灵体。如果寺庙里有安排专门的夜晚超度法事和夜晚焰口法事等,那么可以除外,但必须要严格按照寺庙里的规矩去做方可。

最后,就是关于祭拜的贡品、供花这些,均不建议大家带回家中。在祭祀接近尾声的时候,可将贡品扔于火中焚化,供花直接放在墓旁即可。有的地方习俗认为,将祭祀故去先人的贡品带回家中给后人食用,是寓意祖宗庇佑的意思。但平潭东方麒麟园要告诉大家,如果心中认可这样的习俗,以带回阳寿六十虚岁以后过世先人的贡品为最佳。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第七篇_关于清明节为烈士扫墓的请示报告

关于清明节为烈士扫墓的请示报告

汉川市委、市政府

我们是在对越作战中英勇牺牲的汉川籍烈士王爱军、李少云的亲属,生前所在部队的首长、战友及这场战争中的幸存者,依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民政部《关于在清明节期间开展烈士纪念活动的通知》精神要求,自发组成2016清明为烈士扫墓,于3月19日在市汈东烈士陵园举行祭奠活动。 当年为捍卫祖国尊严,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号令,义无反顾地冲上保家卫国的战场,用生命铭刻祖国尊严,用热血维护人民利益,烈士是国家的英雄,而不是哪一家或民间团体的私人英雄,也并非只属于烈士家属,他属于神州大地上每一个享受着祖国和平富强、繁荣昌盛,生活在自由阳光下的当代公民。

在新常态下,为烈士扫墓,缅怀英烈事迹,传颂英烈精神,继承英烈遗志,弘扬社会爱国主义精神 及革命传统教育,传递正能量和活动,是告慰英烈的优良习俗,也是每个公民就尽的责任。

为了缅怀英烈们的丰功伟绩,弘扬他们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我们郑重地向市委、市政府及市民政提请报告,要求政府及民政部门组织协调,作出安排。妥善解决来自烈士生前所在部队首长、战友的食宿,协调解决活动当天交通及生活补助等问题,为了本次活动团结有序的进行,特成立临时组委会,组长:周国军,副组:王红青,李德彪,望政府及民政部门及时批复为盼,我们拭目以待,谢谢!

特此报告

汉川籍烈士家属及战友

2016年3月8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 来源:新华社 时间: 2013-07-03 20:11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无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奋斗、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烈士,他们的功勋彪炳史册,他们的精神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烈士纪念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烈士纪念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烈士纪念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有的地方和部门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公众参与度不高,相关制度机制不完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中央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力弘扬烈士精神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烈士精神。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运用专题展览、报告会、阅读活动等多种形式,将弘扬烈士精神融入群众性文化活动之中。鼓励创作出版以烈士英雄事迹为题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和通俗读物,积极开展烈士史料编纂工作,制作展播反映烈士纪念设施建设保护管理的专题片,创办开通中华英烈网。整合军地资源,拓展研究领域,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烈士精神,在全社会营造缅怀烈士、崇尚烈士、学习烈士的浓厚氛围。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二、广泛开展纪念烈士活动

每年清明节、国庆节等节日和重要纪念日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军部队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要充分利用烈士纪念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组织开展祭奠烈士、缅怀英烈活动。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瞻仰烈士纪念设施、献花植树等经常性纪念活动,将烈士纪念活动融入日常生活、学校教育和红色旅游。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上祭奠活动。研究设立烈士纪念日,建立健全烈士祭扫制度和礼仪规范等相关规章制度,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确保烈士纪念活动深入持久、庄严有序开展。

三、坚持用烈士英雄事迹教育青少年

要在中小学充实关于著名烈士英雄事迹教育的内容,利用课堂教学、主题教育等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组织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老党员和烈士后人,为青少年讲授烈士生平和英雄事迹,增强宣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坚持在入队、入团、入党、入伍等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机,倡导在18岁成人、学生毕业时,组织开展烈士英雄事迹教育活动,通过参观瞻仰烈士纪念设施、集体宣誓仪式、网上祭奠英烈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烈士的英名和壮举,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整合各地区各部门烈士纪念设施资源,理顺隶属关系,明确保护管理责任,统一归口民政部门实施保护管理,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的整体效能。认真落实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相关法规,研究制定烈士纪念设施建设规范和标准,完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分级保护管理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和保护管理力度。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

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烈士史料和遗物的收集、抢救、挖掘、保护和陈列展示工作。对已公布为文物的烈士纪念设施,要按照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加强保护、管理与利用。动员社会力量支持烈士纪念设施建设保护管理,研究制定社会捐赠、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建立检查监督机制,严肃查处人为破坏和污损烈士纪念设施的行为。【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五、完善烈属抚恤优待政策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断完善烈属优待帮扶政策,进一步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逐步提高烈属抚恤金标准,妥善解决烈属生活、医疗、住房和子女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对符合条件的烈属家庭,优先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或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对住房困难的农村烈属家庭,当地政府要积极帮助解决困难。切实加强优抚医院、光荣院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烈属医疗、供养服务需求。定期走访慰问烈属,精心组织烈属祭扫活动,认真落实为烈属挂光荣牌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烈属送温暖献爱心,让广大烈属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感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六、认真履行部门职责

民政部门要统筹协调规划烈士纪念工作,研究制定烈士褒扬政策规定,做好烈士评定备案、烈属抚恤优待、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和组织指导祭扫活动等工作。宣传部门要加强对烈士纪念工作宣传报道的指导协调,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烈士纪念设施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落实相关政策。党史、军史研究部门要加强对烈士精神的理论研究。组织、机构编制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对烈士纪念工作的支持力度。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和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重要烈士纪念设施纳入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教育部门要以青少年学生为重点,把烈士英雄事迹宣传教育贯穿到国民教育体系。财政部门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健全经费保障使用管理办法。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弘扬烈士精神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以及报刊、图书、数字、音像电子等出版物的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文物部门要做好涉及烈士的文物鉴定和普查工作,加强对革命文物保护管理的指导。旅游部门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观瞻仰烈士纪念设施,接受英雄事迹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组织企业职工、青少年、妇女开展纪念烈士活动。军队和武警部队要支持和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烈士纪念工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七、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烈士纪念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坚持继承与发展并举、建设与保护并重,努力推动烈士纪念工作深入持久开展。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行政主导、部门主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烈士纪念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将烈士纪念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考评内容,同步考评、同步推进。把烈士纪念设施日常保护管理和维修改造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安排中央财政性资金对国家级和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维修改造给予补助,并对中西部地区予以倾斜。强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的公益属性,根据烈士纪念设施分级保护管理标准和工作需要,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充实人员力量。按照稳定队伍、充实力量、提高素质的要求,加强教育培训,健全激励机制,注重选拔使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甘于奉献的工作人员队伍,为烈士纪念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民政部关于在清明节期间开展烈士纪念活动的通知 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 时间: 2010-03-15 10:35

民函【2010】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扫节日,是缅怀革命烈士,弘扬和培育烈士精神,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爱国热情的有利时机。为组织开展好今年清明节期间烈士纪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烈士纪念活动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光荣传统。清明要祭祖,更应祭先烈。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有功于国家、有功于人民。烈士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烈士纪念活动,深切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有利于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烈士崇高革命精神,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国防意识和双拥意识,激励人们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有利于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不断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承烈士遗志,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众志成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二、深入宣传发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清明节前后,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掘和利用活动资源,突出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效果。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栏、宣传单(画)、政策解答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要以烈士纪念设施为载体,组织开展祭扫烈士陵墓、参观陈列展览,利用报告会、演讲会、宣誓仪式、专题展览等形式开展纪念活动。要结合开展烈士事迹宣讲、红色经典影视展播、“爱国歌曲大家唱”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宣传革命烈士为祖国独立和解放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宣传革命烈士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宣传革命烈士坚持真理、英勇奋斗、艰苦创业、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用烈士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向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各地要在清明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烈士家属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为烈士家属送温暖、献爱心,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纪念活动既庄严又生动活泼,既俭朴节约又富有成效。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纪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清明节期间开展烈士纪念活动,参加人员较多,时间相对集中,各地要加强领导,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纪念活动取得实效。要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组织领导、人员安排、活动内容、职责分工等方面,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要重视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的管理保护工作,对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有条件的地方应对陈旧设施进行修缮,进一步充实更新陈展内容,积极改进陈展方式,提升纪念设施的文化品位,使烈士纪念设施成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要精心组织烈士家属及各界人士的祭扫活动,为参观和瞻仰群众做好服务接待工作。要认真落实安全措施,制定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倡导文明祭扫方式,严禁封建迷信活动,确保烈士纪念活动文明、高尚、安全、有效,确保社会稳定。

各地开展纪念活动的情况请及时报民政部优抚安置局。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日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43872/

推荐访问:清明节扫墓策划书 清明节扫墓图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