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星云法师

星云法师

时间:2018-05-04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星云法师 第一篇_星云法师讲因果

星云法师讲因果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星云法师 发布时间:2011-3-24 22:29:10 繁體版 壹·何谓因果

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善恶观念,维系着我们社会的道德于不坠,这种具有‘惩恶劝善’之功的法则,就是因果观。

因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是宇宙万有生灭变化的普遍法则。在佛教教义体系中,因果是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是阐明‘缘起’法则,使明白易懂的一种道理。一切诸法的形成,‘因’是能生,‘果’是所生,也就是能引生果的是‘因’,由因而生的是‘果’。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结果不是从它的原因所生成,‘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将这种因果关系表现得最明显,最易为人所知的,莫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法则。植物如此,非植物的任何现象莫不如此。所以,宇宙间从自然界到众生界,从天体到微尘,没有一个现象能脱离得了因果的关系。因为,因果律是事物生灭变化的法则。

贰·外道的因果观

自古以来,无论是宗教界、思想界或学术界,对于万有的生灭现象多有探讨,对于因果关系,也各有不同的论点。一般而言,可分为下列四类:

1.邪因邪果:主张万物是由神所创造出来的。

2.无因有果:主张现存的现象世界为果,由于此果的‘因’难以探究,所以否定此果的起因。

3.有因无果:主张现存的现象世界为因,由于此因而结成的‘果’难以探究,所以否定此因的结果。

4.无因无果:否定因果二者的存在。

这些论点在讲求因果逻辑的科学时代,已经不能解决人类心中的疑惑,因为万物既是由神来创造,神又是从那里来呢?至于其他否定因或果,或二者都否定的学说,自然更属无稽之谈了。

除此之外,在古印度的思想界,还有两种因果论:

1.因中有果论:主张因中早已具有果性。例如:麦种能生麦子,是因为麦种中具有麦性。反对此说的则驳斥道:麦种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阳光、雨水、肥料、人工等条件,还是无法长出麦子。既是因中有果,应随时可生果,又何必等待因缘条件具足呢?

2.因中无果论:主张果是由许多不具果性的‘因’和合产生。然而我们仔细想想,其中不无破绽之处。因为既是因中无果,因果二者毫无关联,何能生果?这就好比泥中并无瓶盆瓦钵之法,按‘因中无果’之说,不应生起瓶盆瓦钵,但是事实上,却非如此。

这两种理论都将因果视为具有实在自性的物质,所以也禁不起逻辑推理的考验。

参·佛教的因果观

综观古今中外有关因果的各种理论学说,唯有佛教的因果观才能洞彻宇宙万有的实相。

佛教的因果观,源自‘缘起性空’的道理,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仗因托缘,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又成为因,待缘聚又生他果,如是展转相摄,乃成森罗万象。所以,大至一个世界,小如一个微尘,都没有实存的自性可言,而因缘不同,果报就会有所差异。所以,因果的道理,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因果的相状,有如蛛网,错综复杂。欲了解因果的脉络,我们必须从因缘的四个方面来着手:

1.有因缘与无因缘:因缘不是知识上的问题,不是靠研究讨论就能知道的,因缘的真理是要靠自己在事理上修行,在心境中证悟,才能体会出来的。这种经由真实的修行、了悟而体会的因缘,是‘有因缘’,在这种因缘法里,你我的法性都是平等的,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这就是懂得因缘。如果只是滞留在抽象的理论上,表现在空洞的言语中,那就是‘无因缘’,是缘木求鱼了。

2.白因缘与黑因缘:因缘,有善有恶,白因缘就是善的因缘,黑因缘就是恶的因缘。‘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知。’一个人若不能明白生灭的终极究竟道理,对因缘只是肤浅的认知,就很容易随外界环境的变迁而随波逐流,陷溺在黑暗的、恶性的因缘里无法自拔;反过来说,如果道心坚定,信念不变,那么,所成就的因缘就会是光明的,所得的果报就是良善的。

3.内因缘与外因缘:因缘,有外在和内在的不同,外在的因缘是一般因缘,内在的因缘是价值因缘。外在的因缘就好像在同一块田地,播下不同的种子,收成就不一样,这个种子就是价值因缘。又如:一样的父母,养出不一样的儿女;一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程度也各有不同。外在的一般因缘,如父母、老师,可能相同,但内在的价值因缘,如资质、心力,却是各有千秋。所以说:因缘有内外,外缘虽然具足,而内因不同,果报自然有异。

4.正因缘和邪因缘:因缘有正、邪,有的人生病了,知道是身心失调,接受对症下药的医疗,病自然痊愈,这是‘正因缘’;有的人生病了,不能找出生病的真正原因,反而疑神疑鬼,以为是神明的惩罚,到处求神问卜,画符、吃香灰,结果病情反而加重,这就是‘邪因缘’。很多事情的顺利或不顺利,障碍困难的多或少,有时导因于对因缘的认识不够正确。所以,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因缘,才能趋正避邪,才有好的果报。【星云法师】

肆·对于因果应有的正确认识

佛教所说的因果,是宇宙人生的实相,不仅仅是劝人行善的说辞,然而一般人往往以世俗的观点来解释因果,使一些不解佛法的人,一听到因果,便斥为迷信,殊为遗憾!我们对因果应有如下的正确认识:

一、因果非宿命论

因果观并不是宿命论,宿命论认为:一切得失成败,由命运之神掌握,努力是没有用的。而因果的观念则认为:所有的果报,不管善恶,都是自己造作出来的。譬如有人一出生就住在繁华的都市里,享受文明的生活,有人终其一生,都在荒山野地、穷乡僻壤营生,日月穷劳,这不是命运不公平,而是因缘果报不同。经上说:‘有衣有食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未施半分文。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僧人;相貌端严为何因?前世采花供佛前。’

‘因果十来偈’说: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礼拜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喑痖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从这些偈语中,可以知道,人间的贫富贵贱、生命的长寿夭亡、容貌的端正丑陋,都是有因有果,并非凭空碰运气而来,也不是第三者所能操纵,而是取决于自己行为的结果。由于行为能决定自己的幸与不幸,因此对于过去的不幸,也可以靠不断的努力,使它转变为幸福。所以,因果观是肯定努力、上进、修行,是充满乐观进取的道理。

二、凡事各有因果

因果,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问,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人我相处、信仰、道德、健康、经济等,都各有其因果关系。譬如肚子饿了,吃饭就能解饥,吃饭是因,腹饱就是果;又如一个人勤勉不懈的工作,因此赚了很多钱,努力是因,赚钱就是果。

然而,有人对因果的认识错误,因此对信仰就有很多不正当的要求,比如吃素为求身体健康,拜佛为求佛祖保祐他升官发财,这都是错乱因果的谬见。其实,信仰有信仰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财富有财富的因果。因此,若要身体健康,就必须调心行善,多作运动,注意保健,心安自然体泰;若要财源广进,就必须多结善缘,勤苦耐劳,信守承诺,有智慧能力,自助而后天助。

吃素、拜佛,是信仰、道德上的因果,如果以信仰的因,妄求健康、财富上的果,那就错乱了因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因果。

经上说:佛的境界不可思议,众生的因果业报也是不可思议,了解因果的复杂关系,也就体证了佛法的真谛。

三、果报自作自受

世间上虽说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然而法律却有漏洞,有时还会受到人情左右,因此法律未必能做到绝对的公平。惟有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因果业报如影随形,谁也逃不了。【星云法师】

因果报应在时间上虽有现报、生报、后报等‘三时报’之分,但是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为善者必获福,作恶者必遭殃,造了善恶业因,不管时间久暂,只要因缘成熟,必定要受果报。譬如一粒种子埋在泥土里,一旦阳光、空气、水分等因缘聚合,时机成熟,便能发芽抽枝,开花结果。所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又说:‘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一切自作自受,任何人都替代不了。了解果报自作自受的道理,我们就应该行善积德,切莫造下恶因,一旦尝到恶果,也就追悔莫及了!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揭示了佛教因果论的特点:任何思想行为,必然导致相应的结果,‘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作一定的业因,也就不会得到相应的结果。

因果报应不是权势所能左右,鬼神也无法操纵,上天更无法控制,它支配了宇宙人生的一切,是吾人善恶行为的测试依据。经上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因果法则,广植善因,必能为此生、来世带来福慧圆满的生活。

星云法师 第二篇_星云大师:四句话指点处世迷津

星云大师:四句话指点处世迷津

我现在用四本佛教的经典,里面四句话贡献给各位。

第一句是不忘初心,是佛教《华严经》里的一句很伟大的经文。不忘初心,就是说不要忘记我们最初、当初的一个志愿,当初一个什么想法,这样就把当初的那个意念不要忘记,后述很多事都好办。比方夫妻结婚,不要忘记当初你侬我侬谈恋爱的那个最初的感情,当然白头偕老没有问题。生儿育女是做父母的多少的希望,当然教养儿女也很辛苦,但只要不忘记当初希望生儿育女的那一点心,所以就要心甘情愿地把儿女养育成人。当初你们立志奋斗,希望创造财富,当现在已经达到这种志愿,你也不要忘记你最初那时候想要创造财富做(为了)什么,你要记住这个最初的意念,我要创造财富想要为国家奉献、为社会和谐、为苦难的人救苦救难,但是到了现在要靠你有智慧,怎么样为国家、为民众、为这个社会去做一些奉献。所以我要跟各位贡献一句,人只要不忘记最初的发心,他就会能增加力量。

在佛法里面有一个字,忍耐的忍,对我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这个忍,不是说我们大家平时在社会里说人家骂我两句,我要忍耐,人家打我一下,我不计较,忍耐,这个不是忍。这个忍有阶段性,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我们有生命,我们要生活,我们要生存,那我们给予我们的生命、生存、生活,最大的资源是什么?是这个忍。忍是一直以来,它主要的是智慧、是力量,比方说这个人我们先要认识这个世间的万象、世间的前因后果,要认识它,认识了以后,要有力量接受、要能担当、要能够化解很多问题,能可以支配生活环境,这个社会变了,对我们,它的语言或者告诉我们动作(对我们所做的)好或不好、胜与不胜,我要认识 ,认识了以后,我要有力量接受,接受了以后,我要能负责、担当,我要能化解,这个大概就是说心甘情愿、不忘初心,拥有智慧、力量,才能处理一切事物。在生活里面一些忍耐是重复的,其实叫法忍,法忍就是这个世间人情世道好坏,种种的环境,就是在佛教里这一切法好或不好,为了能认识、为了能接受、为了能担当、为了能处理,我要有智慧、要有力量来处理世间的事。你拥有生忍、法忍,当然一个最根本的无生法忍,就是世间你要能自在解脱,就是你要能看破、放下,一切做法不是不美,很多的事情我们只要自己进取,也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第二句话就是《维摩诘经》,是一个在家居士,叫维摩诘居士的经文,它里边有一句经文叫不请之友。我们交什么朋友,做什么事情都说,哎,你怎么没有请我,你怎么没有跟我讲,不过只是人情之常,但是真正的有情人,他不计较有请我不请我,只要你需要,只要你

是好事,我可以做不请之友,不要请,我就要做你的朋友,那个在佛教就称为普善。你们在社会上遇到的人、事很多,有的时候你觉得很有意义,并没有要你、来拜托你,也都是很欢喜地去救苦救难去帮助,那就叫不请之友。我们拥有了财富,这个财富有一时的财富,有永远的财富,有有形的财富,还有无形的财富,健康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的这种人缘、事业顺利都是财富,和谐社会就是我们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可以说最有价值的财富,所以当我们什么都有的时候,对国家、对社会、对你们所喜欢的都应该要做不请之友,这样我们才会受到社会更广大的尊敬。

我第三句要贡献给各位的,有一本《八大人觉经》,里面有一句话叫不念旧恶。我的朋友 好多的人,常常做对不起我的事,(说)对不起我的话,我想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常常把朋友的错误、缺点都记在我的心中,这个负担很重,就是朋友讲朋友的好事,我们要去把它记在心中,有一点错误、固塞,一点一点没化,所以现在就希望我们能够用不念旧恶的心,就是很多不好的事情,从心头把它忘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事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以不忘也。那么凡是人家憎恨我们,不可不知。我之憎恨人家,不可不忘也。人家有恩于我不可以忘记,我有恩于人,应该忘也。人家对我的不好,我要忘记,看人家对我的这种尊重、荣耀,有的时候也要把它严格的(抛弃),不要很傲慢地,去一味自我膨胀,你们的家人朋友社会,你们的资源能供他们多少,但也有人对你们做不足的事情,有的时候大人不记小人过,所以,建言自己,比他好、比他有办法,对一些不道的(事)予以人事,也是不念旧恶。

第四句就是有一本书叫《大乘起信论》,这本书里有一句不变随缘,这说明我们在社会上遇到的各种社会,各种教育、各种人、事、环境,我们可以说,叫做千变万化的,我们要有什么主张,不变的原则,随缘的应付。有关于性格、道德、人格,我有不变的原则,对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吃一点亏,给人讨一点便宜,要我随时跟着做一些不是不好的事情,我去随缘一下好了。

这个四句经文,一是说我们对自己要记住,我不忘初心。第二句我们就是对国家,我们要做不请之友,像现在新中国的成立建设,现在崛起,所以我们责任重大,因为只有知道你们是社会的中坚,你们的这个财富,你们的这个贡献对国家都有影响,所以对国家要做不请之友。对朋友要不念旧恶,有的时候得饶人处且饶人,大家都留个余地,将来可以见面,所以不念旧恶的人忍过了,对未来是有用的。第四句不变随缘,就是对社会,我们要不变随缘,因为这个社会,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好好坏坏,我们在这个五光十色的社会里,怎么样安身立命,要有不变的原则,要有随缘的一方面。

我这里只想给各位祈愿,愿大家能积聚财富,当然还要有一个智慧,把财富散布、运用得当。

星云法师 第三篇_释永信与星云大师的差距为何这么大

中国和尚千千万,最有名的不外两位,这两个大和尚分居中国的南北,一个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一个是台湾的星云大和尚。同是大和尚,信奉的都是释迦穆尼,但却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影响力。

释永信和星云大师虽然同属释姓弟子,但提到释星云世人皆尊称一声星云大师,对于释永信却是直呼其名,更有甚者半是玩笑半是嘲弄的称“胖和尚”。近段时间释永信被手下弟子实名举报贪财好色,更是形象尽毁。

释永信和星云大师都是佛学界大师,影响力渗透到政治、学术甚至娱乐圈等各个方面,头条率比一般二三线明星还高,但两人的声誉为什么截然不同,差距那么大?我想这里面原因很复杂,但最根本的还是因为两人所走的路子截然不同。

我们知道,星云大师注重的是佛教本身的教义的现代化阐释和对人的身心、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教化,因此他在公众心目中既是一个大宗师,又是一个和平大使、慈善大使、心灵救护大使。

星云大师将佛教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世人不仅记住了佛光山,而且还对佛教的现代意义多所感悟。每当世界各地发生大的灾难,都会有星云的声音和身影,弘扬佛法,心系世界和平,因此人们对他的膜拜发自内心。

而释永信位居嵩山之下的千年古刹、禅宗祖庭少林寺住持,所谓位高权重。与其说释永信是个和尚,还不如说他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商界奇才,释永信看到了少林寺巨大的市场潜力,借助“少林功夫”,

大力挖掘“功夫”文化,带领少林武僧全球巡回演出,推出少林的商业品牌,进军世界各地的房地产,创办各种各样的演出场馆等等,把少林寺的美名传至世界各地。

然而伴随着少林寺的美名远播,但同时关于释永信的负面新闻也不断充斥大小媒体。如,2009年网上盛传的释永信的“悔过书”,2011年5月,网上盛传释永信“嫖娼被抓”的新闻,前几年还盛传释永信包养北大女生等等。而近日手下弟子实名举报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尤其是昨日一段疑似释永信通奸笔录的曝光,更是将释永信置于舆论漩涡之中。

同是佛界大师,同样致力于佛法弘扬,星云大师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而释永信却落得身败名裂。原因何在?我想最根本的还是释永信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经受不住现代化的物欲诱惑,在铜钱臭味中渐渐迷失自我,违背了佛教的核心价值。这一点不只是释永信个人要反省的,更是整个大陆佛界要反省的。

星云法师 第四篇_星云大师-金刚经白话浅释

星云大师《金刚经》白话文浅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星云法师】

《金刚般若》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到佛陀这样说的:那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随侍左右。有一天,已到了吃饭的时候了。佛陀穿上袈裟,拿著饭钵,带领著弟子们走进舍卫城去乞食。不分贫富不分贵贱,挨家挨户地托钵,乞食后,回到给孤独园中。吃过饭后,佛陀将衣、钵收拾好,洗净了双足,舖好座位便盘腿静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这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站起来,偏袒著右肩,以右膝跪地,双手合拿,虔诚恭敬地向佛陀问道:「世间希有的佛陀!佛陀善于爱护顾念诸菩萨,善于教导付嘱诸菩萨。佛陀!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已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如何才能安住?如何才能降伏妄心?」佛陀嘉许说:「很好!很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佛陀善于爱护顾念诸菩萨,善于教导付嘱诸菩萨。你们现在细心静听,我为你们解说,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妄想心,善男子、善女人,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应该如下所说,如此去安住菩提心,不令忘失;如此去降伏妄想心,令它不再生起。」「是的,佛陀!我们大家都乐意听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星云法师】

佛陀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此降伏妄心;对所有一切众生,不同生命形态的卵生、湿生、化生;有色身、无色身;有心思想念的、无心思想 1

念的、不是有想不是无想的众生等,都要使他们进入无余涅槃的境界,了断一切苦报、烦恼,渡过生死苦海,到达不生不死之地。如此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其实并不见有一个众生为我所度。这是什么缘故?须菩提!若菩萨妄执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对待别分,以为有个我能化度众生,又见有所谓的众生为我所度,这样就不能称为菩萨了。

【星云法师】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再者,菩萨了知一切诸法其性本空,为因缘聚灭会合,所以于世间所有的万事万物,都应无所执著,以此无住法中,修行布施,利益众生。也就是六根清净,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而去行布施。这是什么缘故?若菩萨修行无相布施,没有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当然布施后更不存求报的念头,这种三轮体空,无相而施的福德是不可思量。「须菩提!你认为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得到吗?」「不可思量的,佛陀!」「须菩提!那么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的虚空,可以思量得到吗?」「不可思量的,佛陀!」「须菩提!菩萨因体悟三轮体空,不执著事相而行布施,其所得的福德,也和十方虚空一样,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只要依著我的教法修行,自然能令妄心不起,真正安住于清净的菩提本心。」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须菩提!你认为可以从身相见到佛陀吗?」「不可以的,佛陀!不可以从身相见到佛陀。为什么?因为佛陀所说的身相,指的是色身。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是因缘生灭,虚妄不实的,并非真实永存之身。佛陀的真实法身,等如虚空,无所不在。但是法身无相,凡眼是无法亲见,只有明了五蕴假合的幻相,才能亲到佛陀不生不灭的法身。」佛陀告诉须菩提说:「不仅佛身如此,凡是世间所有诸相,都是生灭迁流的相,虚妄不实的。若能了达世间虚妄的本质,就能见到佛陀的法身了。」‟

2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须又问道:「佛陀!后世的许多众生,听闻您今日所说的微妙言说、章句,能不能因此而生实信之心?」 佛陀回答须菩提说:「不要这样怀疑;在我灭度后的第五个五百年,若有持守戒律、广修福德的人,能从这些言说章句,体悟无住的实相般若妙义,而生出难得的真实信心。应当知道这些人,不止曾经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植诸善根,其实他们已于多生劫来,奉事诸佛,种诸善根,现世闻说大乘无住的般若真理,乃至只是一念之间生起清净信心的人,须菩提!如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见的,这些善根众生,是会得到无限福德的。 「这是什么道理呢?是因为这些善根众生,不再妄执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对待分别,不会执著有为的生灭法相,也不会执著无为的空寂法相。也没有不是诸法的执相。如此则心无所住,而修无相之行,故获功德广大。 「这是什么缘故呢?如果众生一念心,于相上有所取著,则会落于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对待分别中。同样地,若众生执著种种法相,即于我、人等四相有所取著。若又执著无法相,则同样地也会落于我、人等四相的对待分别中。「因为取法则滞于有,以为有实有的生灭法相可离;取非法则泥于空,以为又有空寂的非法相可证得,不能与空理相契,所以法相与非法相都不该执取。 因此,如来常说:「你们诸位比丘应当知晓,我所说的佛法,就如同那渡人到岸的舟楫,到达彼岸之后,即应弃舟登岸,不可揹负不舍。所以,未悟道时,须依法修持,悟道后就不该执著于法,至于那偏执于非法的妄心,更是应当舍去。」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3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已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回答说:「就我所了解佛陀说法的义理,是没有一定的法可以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固定的法,为如来所说。什么缘故呢?因为如来所说的法,都是为了众生修行及开悟众生而假设的方便之法,不可以执取,般若的实相,是无法以语言诠释的,执着实有的菩提可得,也不可执著没有菩提正觉,落于有和空,都是错误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没有一定的法名为菩提,一切贤圣,也都是依寂灭的无为法而修,因证悟的深浅不同,才产生有三贤十圣等阶位的差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譬若有人用盛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去布施结缘,你认为这人所获得的福德果报,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道:「很多,佛陀!为什么?因为七宝布施,所获得的是世间有相的福德,所以佛陀说福德多;如果从性上说,没有所谓福德的名称,哪里有多和少可说呢?佛陀不过是随顺世俗,说七宝的布施,所获的福德是很多。」 「如果又有一人,能够信受奉持此部经,即使短至受持其中四句偈等,又能够为他人解说,那么,他所得的福德果报更要胜过布施七宝的人。什么缘故呢?须菩提!因为十方一切诸佛,都从此经出生,此般若法为诸佛之母;又一切无上正等正觉法,亦从此经出生,此经又为诸法之母。因此,如果没有此经,也就没有十方一切诸佛,以及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法。 「须菩提!所谓的佛法,不过依俗谛而立的假名,并非就是真实的佛法,因为众生有凡圣迷悟的分别执著,佛陀为了开悟众生,不得不方便言说。若以法性毕竟空而言,求诸佛的名字称尚不可得,还有什么叫做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呢?」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 4

【星云法师】

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须菩提!你认为须陀洹会生起这样的心念?『我已证得须陀洹果!』」须菩提回答:「不会的,佛陀!为什么呢?须陀洹的意思是入圣流,而事实上是无所入的,不执着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相,因为心中没有取舍的妄念,不随六尘流转,所以,才叫作须陀洹。」「须菩提!你认为斯陀含会有那样的念头吗?『我已证得斯陀含果!』」「不会的,佛陀!什么缘故呢?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来,已证初果,要再一往天再上,再一来人间,断除欲界思惑。而事实上,他对于五欲六尘已不起贪爱了,应是体顺无为真如之理,在这无为真如之理上,那有往来之相呢?因为他已无往来之相,所以才叫做斯陀含。」「须菩提!你认为阿那含能有这样的心念吗?『我已得阿那含果?』」「不会的,佛陀!为什么?阿那含的意思是不来,二果斯陀含,断除了欲界思惑以后,就永久居住于色界的四禅天,享受天上的福乐,不再来人间,所以才名为不来。所以心中已没有来不来的分别。因此,才称为阿那含。若他尚有证果之念,便是著了不来之相,就不可以称为阿那含。」「须菩提!阿罗汉能起一种念头?『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不会的,佛陀!怎么说呢?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法叫做阿罗汉。所谓的阿罗汉是彻悟我、法二空,不再随妄境动念,只是寂然如如,才为此立一假名。佛陀!如果阿罗汉起了我得阿罗汉的念头,那么,就是有了我、人、众生、寿者等法相对待分别,就不可以称为阿罗汉。「佛陀!您说我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亦为罗汉中第一离欲的阿罗汉。但我并没有执著我是离欲罗汉的念头。佛陀!如果我有得阿罗汉道的念头,佛陀就不会称我为阿罗汉,那么,佛陀也不会赞歎我是欢喜修阿兰那行。因为须菩提并不存有修行的心相,妄念不生,所以才称为是欢喜修阿兰那行的。」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佛陀再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佛陀以前在然灯佛时,有没有得到什么成佛的妙法?」「没有的,佛陀!因为诸法实相,本来清净具足,没有什么可说, 5

星云法师 第五篇_星云大师本命佛真的吗

星云大师本命佛真的吗

中国人都比较信佛,我们在正月十五的时候会到寺院去烧香拜佛,祈求新的一年自己能够好运,能够心想事成。而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还喜欢佩戴佛像,像如来佛、弥勒佛和观世音等都是人们经常佩戴的,特别是佛教的本命佛说法,得到了很多缘主真心的请奉,配合上自己的十二生肖,成为人们最到信奉和佩戴的佛。在佛教有很多的大师和高僧,如今比较出名的佛教高僧就是台湾的星云大师了。本命佛圣品中也流传着星云大师本命佛的说法,那么星云大师本命佛真的吗?

可以这么说,以星云大师为噱头的本命佛都是虚假的本命佛,因为星云大师开光的法物是极少的,更不会在市场上流通。星云大师是一位享誉世界的高僧,现居中国台湾,在1927年出生,现今已有89岁高龄,他将佛教文化传播到世界,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对芸芸众生大爱的表现,具有极高的功德和修为,因此人人都希望能够拥有星云大师开光的法物。但其实市面上是不存在星云大师本命佛的,所以星云大师本命佛真的吗?是假的。但我们可以奉请正规寺院法会开光的本命佛,像吉照堂品牌的本命佛就是极好的,这样就可以保证是非常灵验的。

星云大师本命佛真的吗?首先星云大师以天下大爱,众生和平而修行努力,对中国佛教的强大影响以及积极贡献有目共睹,他是不会专门为某个人来开光本命佛法物的,他开光的法物少之又少,所以才会显得珍贵。

其次我们知道开光是非常耗费时间的流程和仪式,而星云大师现今的年龄以及他繁忙的佛教活动,是没有时间为本命佛开光的,所以流传的他开光的法物是非常少的。

再次,星云大师现居台湾,他到中国大陆的次数不多,因此他开光的本命佛也是几乎不存在的。

最后,即使真的有星云大师开光的本命佛,那么价格也是极高的,不是普通人可以负担的。

其实我们追崇星云大师是因为他对佛教弘扬和发展,以及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这是佛教的大功德。我们佩戴的本命佛如果是正规的寺院正规的开光,就可以保证是真品有效的,没必要非要追寻星云大师本命佛。

如今很多的虚假商家以星云大师本命佛为噱头来欺骗缘主,缘主一定要认识到。星云大师本命佛真的吗?是假的,应当结缘真品法会开光的本命佛最好。

星云法师 第六篇_星云大师开光的本命佛详解

大家可以先了解:点此了解【如何识别假开光】?然后再了解星云大师开光的本命佛。因为只有识别了假开光,才可以奉请到真正开光的本命佛,因为如果本命佛没有开光的话,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就目前来说只有【单独开光易理居本命佛】是真正开光的,还要您看了上面的【如何识别假开光】那么您就可以奉请到真正开光的本命佛!

现在网上有很多打着星云大师的旗号结缘本命佛的,那么星云大师开光的本命佛是真的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网上只要说是星云大师开光的,那1000%的说明是假开光的,因为星云大师根本就不可能给开光的!

为什么星云大师根本就不可能给开光呢?

星云大师是台湾的,他目前已经93岁高龄了,自己也没有独立行走的能力了,一般都是被人推着轮椅走,而其星云大师最近20年来,只来过中国大陆三次,星云大师在台湾的影响力很大,他的一句话基本上就可以影响到台湾的大选的,提到星云大师开光的根本就不可能的。

难道国内的商家跑到台湾去找星云大师给开光吗? 和显然是不现实的。目前网上结缘本命佛的,只有【单独开光易理居本命佛】是真正开光的! 综合可以看出,星云大师开光的本命佛是不能相信的,只要提到是星云大师开光的本命佛的话,那1000%的是假开光的。

那么经过开光的本命佛都是适合自己的吗? 那当然不是了,因为每个人的八字喜神不一样,所以对本命佛的开光时辰的要求就是不一样的,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一位缘主的八字五行喜金的话,如果他奉请 的集体开光的本命佛是在午时开光的话,大家知道午时开光的吉祥物属火,火就会克金,那么这位缘主如果使用了这个集体开光的本命佛的话,不但不会给他带来好 运, 反而会因为五行相克,而带来不好的运气。

那么本命佛在哪买才能买到适合自己的八字五行的本命佛呢?那就只能奉请《单独开光易理居本命佛》, 因为《单独开光易理居本命佛》是缘主结缘了之后,然后才去开光的,开光的时候会根据缘主提供的生辰八字来选择适合缘主,与缘主的生辰八字相生旺的时辰来 进行开光的,并且还会录制现场的开光视频,在视频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名字,自己结缘的本命佛,还有正在开光的大师,只有这样的本命佛才能保证真正的开 光了,只有这样的本命佛才可以佩戴的。

星云法师 第七篇_星云大师谈心经

星云大师谈心经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星云法师 发布时间:2011-8-13 20:55:17 繁體版 第一讲

校长史密斯先生、教务长先生、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嘉宾,晚安!很有缘分,从今天起,在五天之中,我和你们大家共同做一个研究,去找寻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怎么样来找到我们自已,这个我们的自己,在我们现在来讲,就是般若心经。就好像是我们找能源,到山里、海底去勘探能源,噢,找到了石油,啊!富强了。假如我们这几天也能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般若,那我们在人生中,不但是富贵荣华了,也自由解脱了。

今天不是在这里讲演,是讲经。“经”是佛说的,我们对它应该尊敬。这个意思是要有一个仪式, 把《般若心经》念一次。你们大家先不用念,我先请慈容法师带领出家人在这里念一下。

刚才我们诵念的《般若心经》只有260个字,它完全讲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佛教对宇宙、人生基本的看法。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他说法49年,谈经300余会。在这49年当中,他说了一些什么呢?有一首偈语: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载。从这一首偈语里面,意思是说,像佛教里面经中之王的《华严经》,有80卷,他讲了二十一天,即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经讲了十二年,也就是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大乘的经典像《维摩经》、《弥陀经》,叫方等经;二十二年般若谈,即二十二年都是讲的《般若经》;另外还有八年讲的《法华经》、《涅槃经》。在四十九年当中,他花了二十二年的时间讲《般若经》,可见得般若的重要。般若,它不是知识,不是学问,不是什么哲学,它完全是自己,我们并不认识自己。我们看到云云众生,什么样、什么样,自己什么样看不到。般若没有形象,它的样子无形无像,这个无形无像的又要把它看做是我自己--本来面目,要费一番工夫。当初,六祖大师跟大家讲经说法的时候,忽然提出五个问题,他问大家:“我有一样东西,没有头,没有尾巴,也没有手,没有脚,没有面孔,没有背后,也没有名字,你们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有一位年轻的弟子,自视很高,他就在大众中举起手说:“我知道,这是诸佛的本源、众生的佛性。”六祖大师听了以后,并不喜欢。他说:“我已经告诉你们,让你们猜的问题,没有头,没有面,没有名字,也没有字,你偏要说是诸佛的本源、众生的佛性,你就是讲了有办法,顶

多是个知识分子,知解中足。”可见,我们今天在这里,要讲说“般若”--我们的本来面目,用讲说,也讲不出来、也不象。因为基本上,“般若”这个东西是甚深微妙的。为了便于大家容易懂得,我就把“般若”分成阶段性,从浅的,慢慢深入。像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小学的般若,就是我们大家能体会到的,那不叫般若,叫正见;然后升到中学,是二乘声闻、缘觉认识的般若,他们认识的般若叫缘起,因缘生起,缘起缘灭;再往上大学生,他们的般若,就是菩萨的空性,这个空是菩萨的般若;真正的般若,要到成佛了以后,才能了解到般若是什么。

什么是我们众生了解的般若--正见?一般人的了解:般若就是智慧,那不行,智慧不能代表般若。智慧,世间上的科学家、哲学家都很有智慧,那个是知识分子,智慧就是有知识,知识会生病的,知识生病了就变成愚痴。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般若不可以说是知识,也不可以说成是智慧。般若是我们永恒的生命,是不死的真我,但这个东西事实上是很难知道的。假如浅一点说,是我们的眼睛,是我们的心,只要我对世间看法看正确了--正见,那就已经相似“般若”了。就好像我用眼睛来看外界,认的很清楚:这是花,这是桌子,这是人...,就等于照相机,把光圈、距离对的很准,照出来的都是原样,没有错误,这就是我们的正见--般若。什么是正见呢?比方说,我知道这个世间上有善有恶,有因缘果报。我知道这个世间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什么是圣贤,什么是凡夫,什么是过去,怎么样才会到未来,我应该有正确的认知,这就是我们现在人类的正见,这就已经不容易了。你对宇宙人生体会的高一点,超越人间。或者我们想老子、庄子,或者哲学家、佛的罗汉弟子,他们比较高深一点,懂得“般若”是缘起性空,这许多超越的圣者,看这个世间不一样,就等于禅家,最初没有参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了以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直到开悟了以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我们知道,这个禅的深浅,最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都是一般常识上的山水,或是科学家经过他们的仪器,山不是山的样子,水不是水的形状。到了悟道的圣者,他们是不破坏世间的,不一定要违背世间,你说是,我一定要说否,你说对,我说不对,不是的。所以,他就随着世俗大众的意思,习惯法,好吧,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吧。超越人间的罗汉、圣者,他们看这个世间一切是缘起,“缘起”这两个字,我说了是很容易,一切都是因缘生起,缘起缘灭。但是真正的懂得,不是知道什么是缘起,那就不容易体会。所谓缘起,它有基本的意思,就是每一样东西,都不能单独存在,不管我们人、房子、宇宙万有,它都是彼此的关系,很多的条件,相互的依存,相互的结合,才能存在,缘吗,有因缘的条件,才能生起的。花,是形象,是假象,是由泥土、种子、阳

光、空气、水份,多少东西结合起来,它才成为这一朵花,所以真正聪明的人看到这个花,它是缘起呀!像我们这栋房子,谁不认识?其实,把木头、水泥、瓦片、钢筋分开来,房子在哪里呢?可见这个房子存在,它是有很多的条件,要因缘合和起来才行,这里有很多的假象!现在这个身体是我,是你吗?假如把骨头、皮肉都分开来,我又在哪里呢?比方说,一个小女孩,女婴,再大一点叫女童,女学生、小姐、太太、老太婆,究竟是女婴、女童、小姐、太太、老太婆?哪一个是真的她自己呢?所以,这些个过程、假名,我们有时候没有了解真相--缘起的真相,被这些个假像所迷惑,就在这个上面执着、计较、苦脑啦!关于这个缘起的般若,我们后面还有很多的地方会讲到。

从小学的般若--正见,到中学的般若--缘起,再到大学菩萨,我们认识了“空”,空又是什么呢?一般人认为,空太好懂了,空就是空空如也,空就是四大皆空呀,空就是没有了,这是完全错误!空是什么意思?空是有的意思!!! 因为空才有,不空就没有了!比如茶杯,不空怎么能装水在里面呢?因为空才能把东西装进去。现场的女士们,大多都带个皮包,不带皮包东西放在哪里呢?有皮包有空间,东西才能放在里面。我的鼻子不空,耳朵不空、口腔不空、肠胃不空,都堵塞了,你们说,我能生存下去吗?原来,空是建设有的;原来空,是存在,不空就没有了!好像我们这个房子,没有空间我们怎么能在这里讲经?没有宇宙虚空,万物怎么依附呢?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就是空间太小了,为了一张桌子、一张床,为了生存的土地,争执的到法院;甚至国家之间,为了一条道、一座山,兵戎相见。这个空,空间,是世上人人都靠它生存的,因此,大家看起来为事相斗争,实际上都是为了空。正见,就不容易了,认识缘起,升中学也不容易了,到大学,认识空,更是不简单,般若,到佛的境界,更高一层,当然又再难了。般若究竟是什么?假如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的母亲叫什么名字吗?有一点佛教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谁不了解,是摩耶夫人。这个回答是错误的,摩耶夫人是悉达多太子的母亲,不能说是佛祖的母亲。佛祖的母亲是谁呢?般若。因为经典上讲: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没有般若,就没有佛了。所以我说,我们如果没有我们的本来面目--般若,我们苦心的修行、做功德、好事,回家去找谁?怎么找到我们本来面目--自己呢?所以,般若,由浅入深,有的时候不是想像的,不是知识的,它完全是修证,慢慢体会、体会,到了某一个阶段,很自然的一个东西。你们各位,今天来,才会了解人生,才会了解世间,没有般若就是漆黑一片,对这个世间了解的都是错误的,都是迷茫的。我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42048/

推荐访问:星云法师圆寂 星云法师网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