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陕西省委

陕西省委

时间:2018-04-26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陕西省委 第一篇_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妇女联合会

关于举办《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 暨陕西省妇联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通知

2010年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和陕西省妇联成立60周年,为进一步宣传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总结妇女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妇女解放与男女两性协调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陕西妇女运动在坚持广大妇女的主体地位,坚持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验;总结在《中华全国妇女联

合会章程》的指引下,为妇女发展、推动男女平等方面做出的独特贡献,为全国妇女运动提供的创新经验;努力把握妇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性别文化指导妇女运动的发展,为陕西的社会和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服务,为陕西妇女第三个发展规划的制定、落实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办、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省教育厅、省妇联决定,联合举办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暨陕西省妇联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题

“妇女发展、性别平等与社会和谐: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

二、内容

凡一百年内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重点是陕甘宁边区)、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的妇女运动(妇女人物、重要事件、妇女组织、妇女工作等),党对不同时期妇女运动的领导、方针、策略、成果,我国(重点是我省)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社会、环境诸方面的发展和性别平等的进步,以及与国际妇女运动的交流、合作,在推动男女平等、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从多学科和跨学科的角度研究。

三、论文要求

凡从事妇女工作或不同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员,都可以提供立论准确,论据翔实,论证充分、观点鲜明,文风严谨,行文规范的论文,文责自负。论文字数要求在5000-8000字以内,以word文件形式发到 sxflyjs@163.com信箱,格式见附件1,同时发送回执,见附件3。

欢迎原创论文,已公开发表的论文,须注明发表刊物、网站,均可参加此次评奖。已获任何奖项的论文(须注明)不得参与此次评奖,但可以应邀参加研讨会或作书面交流,并汇编入册正式出版。

四、时间及安排

研讨会定于2010年9月下旬在西安举行,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研讨会将邀请部分论文获奖者参会,食宿费会议承担,往返交通费由个人或单位承担。

具体安排如下:

1、2010年4月-7月30日,为论文征集时间

2、2010年8月1日-8月30日,为论文初选、评选时间

3、2010年9月1日-9月10日,为入选论文在陕西妇女网上公示时间

4、2010年9月11日-9月20日,为入选论文编辑成册时间

5、2010年10月-11月,为入选论文在出版社出版时间。

五、论文评选

拟成立由专家组成的论文评选委员会,对入选论文进行评选。

初步拟定: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特别奖若干,颁发由主办单位签发的证书。

六、组织机构

研讨会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成立研讨会筹备办公室,设在省妇联研究室,负责论文的征集、初选、评选以及研讨会召开的有关工作。

联系人:班理 孙万春

联系电话:029-85581954 029-85581968

传真:029-85582045 029-85262189

电子信箱:sxflyjs@163.com(陕西妇联研究室第一个字母)

地址:西安育才路57号

邮编:710054

附件:1、论文格式

2、引文注释的规定

3、报名回执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陕西省教育厅

2010【陕西省委】

年4月27 日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妇女联合会

陕西省委 第二篇_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陕西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的通知

陕办发【2009】12号

陕西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陕西省委】

第一条 为鼓励和吸引高层次人才来陕西创业、工作、服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百人计划”围绕我省发展战略目标,从2009年开始,用5—10年时间引进并重点支持200名高层次人才来陕西创新创业。

第三条 实施“百人计划”的基本原则:

(一) 突出重点。围绕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急需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

(二)使用为本。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创新体制机制,搭建事业平台,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

(三)特事特办。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不同特点,采取特殊政策措施,特别优秀和急需的可“因人设岗”、“一人一策”。

(四)统筹兼顾。坚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引进人才,既重视引进人才的服务工作,也重视做好现有人才的服务工作。

第二章 引才标准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高层次人才,是指经认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真才实学,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国(境)外引进人才每年在我省工作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国内引进人才不少于9个月,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或国内重点高校、科研单位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近5年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国际、国内重要科技奖励,掌握重要实验方法或科学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的专家、学者;

(二)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拥有能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升级的重大科研成果,或熟悉相关领域业务和国际规则,具有丰富的金融管理、资本运作和项目规划管理经验,在业界有较大影响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良好经营业绩的管理人才;

(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承担过相关领域的重大项目,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或在相关产业领域能够解决关键技术或工艺性难题,且其技术成果国际先进,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能进行产业化生产,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或海外、省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创业投资的30%以上,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

(四)我省急需的其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第三章 事业平台与生活待遇

第五条 进入“百人计划”的引进人才作为特聘专家,为其提供相应的事业平台与工作条件:

(一)可担任省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金融机构中级以上的领导职务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二)可推荐担任国家重大专项、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负责人;可担任省重大专项负责人。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和用人单位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实施重大专项任务的需要,在科研自主权、人事管理权和经费支配权等方面为引进人才开展工作提供保障。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研究内容或技术路线进行调整;有权决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包括用于人力成本投入;有权决定团队成员的聘任,所聘人员可采取协议工资制。

(三)可申请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等,用于在本省开展科学研究或生产经营活动。有关部门要简化手续,优先办理。必要时,有关部门应以特别项目形式给予支持。

(四)用人单位应结合引进人才的具体情况,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科研管理体制和人才工作机制,为引进人才开展工作提供保障。为引进人才提供必需的办公和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备和科研启动经费,在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重大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第六条 进入“百人计划”的引进人才作为特聘专家,享受为其提供相应的生活待遇:

(一)引进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由用人单位在省外国专家局为其办理《外国专家证》后,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本人及其外国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相关签证/居留许可手续。符合规定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可向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对引进的尚未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及其外国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需多次临时出入境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在受理申请5日内,为其办理2—5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签证。

(二)引进的具有中国国籍(国内)的高层次人才,不受出国、来陕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可选择在省内任一城市落户。公安机关要简化程序,予以优先办理。对于愿意放弃

外国国籍而申请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的,公安机关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有关规定优先办理。

(三)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可参加国内各项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等,缴费年限以实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年限为准。参保缴费办法、在国内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办法等,与中国公民有相同权利。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办理各项社会保险的基础上,为引进人才购买商业补充保险。

(四)引进人才单独来陕工作的,用人单位要为其租用100平米左右的住房或提供相应的租房补贴;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子女一同来陕工作的,用人单位要为其租用150平米左右的住房或提供相应的租房补贴。

(五)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5年内境内工资收入中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探亲费、子女教育费等,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

(六)引进人才的配偶一同来陕并愿意就业的,由用人单位妥善安排其工作;暂时无法安排的,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协调安置。

(七)引进人才的报酬和待遇,应与其能力、贡献挂钩,并随其贡献大小调整。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薪酬,由用人单位参照引进人才回国前的收入水平,一并考虑应为其支付的住房(租房)补贴、子女教育补贴、配偶生活补贴等,协商确定合理薪酬。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的薪酬,由用人单位与引进人才协商确定。

(八)引进人才的子女可选择省内公办学校,或选择国际学校就读的,由工作所在地或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协调优先办理入、转学手续,合理收取费用。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中国籍子女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入学考试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外国籍子女报考高等院校的,按照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有关规定优先录取。

(九)进入国家“千人计划”的海外引进人才和进入省“百人计划”的引进人才,由省财政分别给予每人100万元和50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资助(视同政府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可配套其他资金,用于改善引进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

第四章 工作体制与程序

第七条 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陕西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负责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小组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省金融办和省委统战部、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外国专家局、团省委、省科协等单位分管领导组成。

在省委组织部设立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专项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办”),作为工作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

第八条 工作小组负责审定人才引进目录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和落实特殊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引进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专项办负责“百人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各重点领域的人才引进工作由牵头组织单位负责组织实施。高等院校人才引进工作由省教育厅牵头;科研机构(含国家和省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实验室)人才引进工作由省科技厅牵头;省属国有企业人才引进工作由省国资委牵头;省属金融机构人才引进工作由省金融办牵头;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含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工业园)人才引进工作由省科技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科技成果产业化、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航空航天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重大建设项目人才引进工作由省发改委牵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人才引进工作由省委组织部牵头。

各牵头组织单位要明确专门机构,负责实施人才引进工作。主要职责:组织制定本领域项目、学科、实验室等人才引进目录和年度人才引进计划;组织专家对推荐进入“百人计划”人选进行评审遴选,提出建议名单;协调落实引进人才的项目、经费和配套条件。

第九条 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和涉及人才引进工作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落实有关政策、建设人才信息库、实施跟踪计划、提供窗口服务等工作。

第十条 用人单位是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包括提出人才需求、推荐拟引进人选、建设工作平台、安排岗位职务、落实配套政策等。

第十一条 专项办综合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意见,汇总形成人才引进目录和年度工作计划,报工作小组审定后发布执行。

人才引进目录主要内容为,各领域今后5—10年的人才需求,用于引进人才的重要岗位、重点项目及经费支持计划等。

年度工作计划根据人才引进目录制定。主要内容是,各领域每年的人才引进规模、提供的主要岗位和项目、事业平台建设意见等。

第十二条 推荐进入“百人计划”的人选,按下列程序审批:

(一)用人单位根据需求物色拟引进人选,进行接洽并达成引进意向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人才引进申报书,报牵头组织单位。

(二)牵头组织单位组织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评审和遴选,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引进人才建议名单和综合评审意见报专项办。

(三)专项办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后,报工作小组审批。经工作小组批准的引进人才名单,由专项办通知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

(四)用人单位根据批复意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在30个工作日内与引进人才签订工作合同,协助办理有关手续,落实相关政策和其他配套支持条件,保证引进人才如期到岗工作。【陕西省委】

第十三条 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以自荐或推荐的方式直接向专项办申报。通过自荐、其他渠道推荐,或需要以特殊方式引进的人才,由专项办商有关部门按程序个案处理。

第五章 条件保障与日常服务

第十四条 设立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省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专款,用于高层次人才来陕创业、服务的资助和有关补贴。

第十五条 建立5个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将其列入省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给予一定支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创业机制,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 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者,直接纳入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第十六条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建立专门服务窗口,为引进人才落实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的政策。

第十七条 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由专项办牵头,教育、科技、人力资源、发改委、财政、国资委、金融办等相关部门参加,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第十八条 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为人才引进提供支持。专项办协调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省发改委、省金融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外专局等单位,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共建共享机制。

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领)馆、海内外留学人员团体及留学人员的联系,及时推荐优秀人才。

充分发挥有关学会、协会和省海外联谊会、省留学人员联谊会等社会团体和组织的作用,加强同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联系,为他们来陕工作、服务牵线搭桥。

第十九条 进入“百人计划”的引进人才列入省委联系的专家范围。专项办为引进人才建立档案,制定日常联系和服务办法,建立跟踪服务和沟通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引进人才工作和生活的相关信息,促进人才供需双方的沟通联系。每年底,由专项办组织对引进人才工作进行评估,总结年度人才引进工作,向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第二十条 根据引进人才的工作领域和工作性质,实行弹性考核制度,避免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具体考核工作由牵头组织单位会同用人单位组织实施,并将考核情况报专项办备案。

第二十一条 建立后期评估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引进人才:

(一) 可实施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方式。

陕西省委 第三篇_陕西河南两新任书记为同门师兄弟

陕西河南两新任书记为同门师兄弟

2016年03月27日 20:16

来源:荆楚网

原标题:陕、豫两省新任省委书记曾在武汉求学为同门师兄弟

【陕西省委】

新华社3月27日消息,中共中央决定娄勤俭接替赵正永任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1956年12月生,男,汉族,贵州桐梓人,1973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华科大接连两天出了2位省委书记

通过查阅娄勤俭履历,动向君发现,娄勤俭在1978年至1982年间曾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学习,毕业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外部设备专业。 娄勤俭担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昨日(3月26日)被任命为河南省委书记的天门人谢伏瞻同样毕业于华中工学院计算机系(1976年-1980年)。两位华科大的同门师兄弟两天内先后被任命为陕西、河南省委书记。

两位“学者型领导”

相比于漂亮的履历,娄勤俭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学术成果。曾任攀钢连铸过程控制系统总设计师、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主题专家、载人航天工程测控计算机系统总指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总装备部科技委计算机及软件技术专业组组长。来到陕西并担任陕西省省长两年后,他开始提出“系统论”。 其曾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运用系统化思维推动发展》的署名文章,完整阐述了运用系统化思维推动发展的要求、要义以及陕西的突破路径。文章中,系统环境特征和发展要素变化、边界约束条件、系统反馈抑制等专属于系统论的词汇大量出现。人们终于意识到,这位曾经中国最权威的计算机专家,在主政陕西近两年后,结合自己的知识、学术背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思考和施政理念。 同样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谢伏瞻学问也不简单。他一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是最好的证明。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是为纪念中国卓越的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对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表彰和奖励对经济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而设立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于1985年开始设立和评选,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 扎实学术功底使谢伏瞻成为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政策、公共政策、区域发展战略和企业改革等。谢伏瞻的善于“理论和实际结合”,从他在国家统计局的工作中也能窥见。在为期一年半多的国家统计局局长任内,谢伏瞻带领国家统计局适时开展了能源、服务业等领域的统计改革,同时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单位GDP能耗的考核机制。

学术型干部是改革刚需 近年来,学术型干部已是改革“刚需“,他们逐渐走向施政前台,成为党政系统的新鲜血液,而这些学术型干部身上的特点——低年龄、高学历,所擅长领域的权威学者,这些都使他们在向党政官员转变的路上能做到“无缝”转型。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关键时刻,尤其需要学术型干部的“学者范儿”和“铁腕手段”——学术型干部由于长期在某一领域里深入研究,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往往让人印象深刻。

“低龄高知”成任用趋势

什么样的技术干部是党政领导提拔的重点?有无规律可循呢? 动向君梳理发现,年轻、学历高,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专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特质是学术型干部转为党政领导的必要条件,这些年来较为典型的学术型干部大多拥有以上特点。有分析认为,中央新一届领导上台后,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事实上也对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没有一个高素质的干部团队,就无法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表示,这是国家政府管理现代化、政府官员学术化和专业化的一个体现。“未来,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学术型干部进入到有关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以提高这些部门干部的专业素养。(动向新闻综合编辑:宋星宇来源:新华社、人民网、半岛都市报、贵州民族报)

陕西省委 第四篇_中央批准高龙福任陕西省委常委

中央批准

高龙福任陕西省委常委(图)

2013年10月12日 02:57

来源:华商报

分享到:

高龙福。

原标题:高龙福任陕西省委常委

本报讯近日,中共中央批准,高龙福同志任陕西省委委员、常委。

2013年7月7日上午,省军区召开宣布命令大会。高龙福任省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政委李长才上将宣读了中央军委的命令并讲话。

早前报道:

高龙福任陕西省军区司令员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签署命令,任命高龙福为陕西省军区司令员,批准陕西省军区司令员郭景洲退休。宣布命令大会于昨日上午在省军区机关举行。兰州军区政委李长才上将宣读了中央军委的命令并讲话。

省委书记、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赵正永在讲话中指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清醒认识当前安全形势,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忧患意识,扎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准备工作。全省各级军事机关要自觉肩负神圣使命,自觉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真正成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拳头力量。(记者杜鹃)

主要经历:

高龙福,男,现任陕西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少将军衔。

曾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事部参谋长,新疆军区阿勒泰军分区司令。2010年任新疆生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事部部长。

2013年7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任命高龙福为陕西省军区司令员,批准陕西省军区司令员郭景洲退休。宣布命令大会于2013年7月7日上午在省军区机关举行。

2013年10月,经中共中央批准,高龙福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常委。

陕西省委 第五篇_陕北袁家沟中国省委书记的摇篮

陕北袁家沟中国省委书记的摇篮

2004年原军委委员、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为清涧县题写“传奇县”。其传奇色彩最具魅力的要数袁家沟村了,因为该村有一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居住过的窑洞,有红军东征时发表的《东征宣言》,也是毛泽东最高词赋《沁园春•雪》的诞生地,更是培养出四位省委书记而闻名全国的传奇村。

袁家沟村位于清涧县高杰村镇北10公里处,山大沟深,它的东面10多公里是黄河,西面5公里多是无定河。“袁家沟,沟对沟,两条小河当沟流,四百人口住两头。”这是当地村民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袁家沟村内沟壑交错,两条无名小溪一年四季从不枯竭,村民叫它“常流水”。白家祖辈居住的袁家沟分前沟和后沟,在后沟的地方分岔,形成东西两个沟,两条小溪沿着东沟、西沟顺流而下。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红枣、黄豆和谷子等,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

这里白氏出高官的原因是陕北“闹红”比较早,1927年10月12日高杰村白明善等领导的“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革命的第一枪,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干部。清涧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县8万人就有2万人参加革命,牺牲的烈士共有1600多人,老红军占全国的1/15,据清涧县1985年调查,当时还在位的从清涧县出去的省军级干部就有62位。

袁家沟历史上就高官频出。据说在明代,袁家沟曾经出了一个皇帝亲封的副督御使。相传当年一位风水先生在袁家沟山头转了几圈之后,连呼:“好!太好了!”接着他神秘地说:“袁家沟要出三斗三升菜籽官!”还有一个传说是,明朝初年,一名宰相看到袁家沟的风水富有灵气,断言要出九个皇帝,便向皇帝进言,在距袁家沟20公里的高家洼修建了一座玉皇大帝庙,破了袁家沟的风水,就这样袁家沟白姓的皇帝没有出现,却出了几个省委书记,当然这不过是民间的迷信传说。在近代,袁家沟人思想十分活跃,白崇熙1928年时任袁家沟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后来参军后在国民党冯玉祥部官至师长。袁家沟村和高杰村、芝房皋、高柳树是清涧四大闻名村,在明清出的人才济济,几个村出了近200举人贡生和拔贡。袁家沟的白姓,在家谱里,白姓族人每个人的名字按金、水、木、火、土五世一轮回排序。“现在的人如果在外面有人名字没有按此要求,在上家谱的时候,就会按辈分顺序另取一个名字,在旁边加注现用名。”袁家沟的白姓是五家,高杰村是白姓前九家,在他们村里还有白姓又九家。相传清朝的一个皇帝还曾给一家赐封父子翰林,在他们村还有一家“三子登科”的奇闻呢。就这样一个袁家沟村,为新中国输送了白治民、白如冰、白栋材、白恩培四位省委书记。白如冰与白栋材分别官至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白治民曾任福建省委书记、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正部级干部);白恩培是现任的云南省委书记。

袁家沟村1927年创建中共党支部,为苏区革命策源地之一。1936年2月5日,毛主席翻山越岭,从双庙村出发,在川口过无定河经后坪里,行程75华里,于下午到达高杰村镇的袁家沟村。随后东征红军总部100多人也抵达袁家沟。毛泽东在

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来到这里策划东征。当时他住的是白玉才家的窑洞,一线5孔窑洞坐东向西,他住在中间,两边住着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沟道对面是红军总部机关住地,设有电话一部。在这里,他亲自部署和指挥红军东渡黄河天险;挥动如椽巨笔,写下了雄视千古、气壮山河的《沁园春〃雪》。1945年重庆谈判时,他将此词赠与柳亚子先生,后在《新华日报》上公开发表,这是《沁园春•雪》首次公布于众。在袁家沟村,毛主席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和中央红军军事委员会名义,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东征宣言》。他曾经使用过的被蜡烛烧下痕迹的小书桌现已陈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伟大领袖毛泽东在该村战斗和生活了19个昼夜后,率总部机关一起离开,经高杰村、高家洼、踏上了艰险的东征征途。

1978年12月,在毛泽东诞辰85周年之际,袁家沟毛泽东旧居正式开放,陈列有生活用品、照片、地图、货币等。1994年被列为榆林市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里还有红军总部旧址以及周恩来、彭德怀、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2007年,清涧县对这些旧居进行了维修,填充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实物。

1936年2月5日,毛泽东到达袁家沟村后,当晚下了一场瑞雪。翌日,毛泽东带着随行人员踏着积雪,来到黄河岸边的高家洼塬上察看地形,了解渡口情况,准备挥师东征。这时,只见静卧在自己脚下的中华母亲河被冰雪所封,四周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片苍茫,皑皑白雪如一件素服,紧紧地包裹着婀娜多姿的大地。此塬地势开阔,颇有一览众山小之气魄。既是领袖,又是诗人的毛泽东脚踏高原,居高临下,心中涌现出无限感慨,他游目骋怀,浮想联翩,诗情澎湃,瞬间,一首千古绝唱在胸中油然而生,返回袁家沟村后,一气呵成。如今,一块《沁园春•雪》词碑在苍翠古柏的掩映下,显得那样庄严肃穆,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当年那段辉煌的历史。伫立此塬,你既可放眼欣赏晋陕大峡谷之险峻、黄土高原之雄浑,又可尽情领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之美景,乐而无穷亦!

小村庄,大神奇!传奇的袁家沟村,可谓中华大地村庄之最。

现任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

1946年出生,现任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是袁家沟的“后起之秀”。与前三位生于斯长于斯的省委书记不同,白恩培在12岁时就跟随父亲搬到延安,父亲白炳信时任西安草滩农场党委副书记。在那里,从初中、高中到大学,白恩培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转变。大学毕业后下派到农场锻炼,后分到延安柴油机厂。

之后,白恩培担任延安卷烟厂党委书记,延安地委书记。后调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青海省委副书记,青海省省长,青海省委书记,一直到云南省委书记。

作为袁家沟走出的四位省委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白恩培无论是在革命老区,在无边的大草原,还是在广阔的青藏高原,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工厂、农家、牧区,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在每个岗位上都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政绩,受到了当地人民的赞

扬。也因为白恩培从小就离开了袁家沟,因此记者在清涧甚至袁家沟采访时,村民对白恩培的情况知之甚少,连清涧县志也仅有年鉴记录,缺乏详尽资料。

这样偏僻的小山村,竟然先后走出了四位省委书记,而更巧合的是,白如冰、白栋材与白治民的父亲是堂兄弟,白恩培是白治民的侄子。这种情况在全国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白栋材 原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

白栋材[1],男,汉族,1916年1月生,陕西清涧袁家沟人。

193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高小。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后,历任陕北高级小学团支部书记、团区委书记,陕北游击队经济员。1935年至1938年任陕北省贸易局秘书,陕北省苏维埃主席团巡视员。后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任教员、班主任、部主任。1938年至1945年任陕甘宁边区党委党务委员会副书记,中共三边地委书记,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地方部部长兼干部科科长、处长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党务指导科科长,西北局党校副校长,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五部主任。1945年至1949年任中共吉林省工委组织部部长,中共吉林省分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共吉林省委秘书长,中共图们市委书记,中共永吉县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起任中共江西省南昌地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第三副书记兼南昌市委书记、南昌市市长。1953年6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江西省委第三副书记,其间:1954年1月至9月兼任江西省委工业工作部部长。1956年7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

1966年至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

1969年任江西省冶金公司负责人,江西省重工业局革委会主任。1970年4月至1979年12月任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其间:1970年12月前任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70年12月至1972年4月任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1972年4月至1982年8月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常务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79年12月至1982年8月任江西省省长。1982年8月至1985年6月任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82年10月起)。 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三大分别增选、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白治民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

白治民,男,1918年8月4日生,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乡袁家沟村人。曾用名白炳智、小尚。中共七大正式代表。

193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团小组长。10月至12月任共青团安定县委书记。曾任共青团陕北特委特派员。1935年6月至11月任共青团陕北特委宣传部部长。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月至12月任共青团陕甘边省委副书记、书记。1936年1月至2月任共青团陕北省委代理书记、组织部部长。2月参加

红军东征,任中国工农红军地方工作委员会青年科科长。同年5月至1937年1月任共青团陕甘宁省委书记。 1937年4月起任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5月至7月任主任。同年5月至9月任中共陕甘宁特区委员会执行委员。全国抗战时期,1937年9月至1939年11月任中共陕甘宁特区委员会执行委员,陕北东分区委组织部部长,陕甘宁边区党委巡视团主任,中共延长中心县委书记。1940年1月至1941年11月任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党委书记、军分区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员,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员。1942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同年6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党务研究委员会成员。1943年2月至1945年8月任陕甘宁边区绥德地方委员会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同年8月至1948年9月任陕甘宁绥德军分区政治委员,1945年11月任绥德警备区政治委员。1945年10月至1949年3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绥德地方委员会书记。1949年4月至1950年1月任陕甘宁边区三原地委书记、三原军分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 49年12月起),兼三原地委干部学校校长(1949年10月起)。

1950年1月至19 53年1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务委员、秘书长。1950年2月至1953年2月任中共陕西省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1953年1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农村工作部副部长。1954年10月至1955年6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1955年6月至1960年11月任 省委书记处书记。1955年3月至1959年7月任陕西省第一届政协委员会常委。1960年11月至1966年10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

1977年4月至10月任西安公路学院党的核心小组组长。9月至10月任中共陕西省常务委员、陕西省革 命委员会副主任。同年10月至1979年7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1977年12月起)。1978年1月至1979年7月任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1978年9月起)。1979年7月至1983年7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83年7月至1987年任 中央组织部顾问。1982年9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共产党第八、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07年1月2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

白如冰 原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

白如冰,男,1912年3月生,陕西清涧袁家沟村人。原名白树勋,化名高超。 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参加革命工作。高中文化。1925年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参加学生运动和宣传、组织农民协会,任清涧县大马家山小学教员、白家河村任小学教员兼做团的工作,后任清涧县袁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东区区委代书记。1929年2月入陕西绥德省立第4师范学校学习,兼任学校党支部书记。1931年回乡,任清涧县解家沟村小学教员、特支书记、东区区委书记。1933年任中共安定县安定区委宣传部部长,中

共清涧县清涧区委书记。1933年12月任中共清涧县委宣传部部长兼秘书长。1934年3月任中共陕北特委候补委员、特派员,中共横山县委书记、延长县委书记,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特派员兼延长县委书记,陕甘晋军区供给部代部长。1935年11月任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供给部副部长兼后方供给部部长。1936年-1937年春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供给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陕甘宁边区三边(定边、安边、靖边)特区委书记兼蒙民部部长。1938年4月改为中共陕甘宁边区蒙古工作委员会书记。1938年5月改中共绥蒙工作委员会书记、八路军绥蒙游击司令部政委。1938年11月任中共绥远省委书记兼省委蒙民部部长。1940年4月改晋绥区党委书记兼八路军120师绥察独立第2支队政委。同年冬任晋西北区党委常委兼财经委员会副书记,晋绥办事处主任,陕甘宁边区西北财经办事处秘书长。1945年作为晋绥边区代表出席中共7大。

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部长、给部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财政厅厅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1954年12月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4月-1953年1月任西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部长。1953年4月-10月任西北总工会主席。1953年4月-1954年12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职工工作委员会书记。1953年12月-1954年12月任西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54年11月-1958年3月任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局长兼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1955年4月任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党组书记)。1954年12月任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筹备委员会主任。1955年4月-1958年3月任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党组书记。1957年12月-1958年3月任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任。1958年3月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未到职)。1958年6月-1967年2月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1958年6月-1963年12月任山东省副省长(1959年2月-9月兼省计划委员会主任)。1963年12月-1967年1月任山东省省长。1961年2月-1966年冬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

1966年-1970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受冲击。【陕西省委】

1970年6月-1974年11月任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1970年6月-1971年4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71年4月-1973年8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1973年8月-1974年11月任中共山东省委第2书记。1974年11月-1982年12月任中共山东省委第1书记、山东省省革委会主任(-1979年12月)。1975年8月-1980年1月兼任济南军区第1政委、军区党委第2书记。1980年1月-1982年10月兼任济南军区政委、军区党委第3书记。1977年12月-1979年6月兼任山东省政协主席。

第2-5届全国人大代表。第2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7、8大代表,第10、11届中央委员,12、13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4年4月8日在济南逝世,享年83岁。

陕西省委 第六篇_杨希文任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龙源期刊网 .cn

杨希文任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作者:

来源:《陕西教育·行政》2012年第10期

2012年9月29日上午,陕西省委组织部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处以上干部大会上,宣布了省委任命杨希文同志担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的决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冯力军出席大会并讲话。省委组织部宣教处处长朱晓渭主持会议并宣读了省委文件。

冯力军强调,这次省委教育工委主要领导同志的任职,是省委根据工作需要,经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后决定的。近年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班子带领全省教育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从讲政治和讲大局的高度来谋划教育改革发展,恪尽职守,顽强拼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省委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冯力军要求,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李源潮同志近期在三所干部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精神,努力知大局、学会想长远、善于干实事;要不断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觉悟,增进与广大干部群众的深厚感情,弘扬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坚持乐于奉献的人生追求;要从自身做起,带好头,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树立大局意识,培育长远眼光,养成务实作风,做让组织信任、群众信赖、社会信服的好领导、好干部;要凝心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西部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的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表示,省委任命他担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是对他的信任,是对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班子的关心,是对委厅全体同志辛勤工作的肯定。他说,目前陕西教育处于一个良好的上升通道,处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关键时期。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努力践行以下四点:一是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第一需要,努力提高政治素养、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二是始终把改革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全力以赴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安全,推动各类教育科学发展;调动各种有利资源,进一步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快教育强省建设步伐。三是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39781/

推荐访问:陕西省委网站 孙清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