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阅读题 > 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时间:2016-04-20   来源:阅读题   点击:

【www.gbppp.com--阅读题】

  下面是烟花美文网www.39394.com小编分享的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西周的分封制”,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大致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自己的统治的。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夏商西周统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与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双重手段来统治人民的。

  通过识读“周初分封略图”,增强一定的识图能力,并能注意古今地名的对照。

  过程与方法

  模拟西周分封情景,或模拟贵族、平民与奴隶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 ,通过这种组织历时短剧演出的方法,增强合理的历史想象能力。

  通过积极参与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等教学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识读“周初分封略图”,增强识图能力和根据图表捕获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分封制”“礼仪教化”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到它们的实行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古代“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认识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大意义,以及在学习的基础上设计初出西周的社会网络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第5课讲述了夏商西周的更迭,那么我们想一想,统治着在打下了江山,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之后,紧接着就要做什么呢?(统治者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考虑如何管理广大的地区、统治人民,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夏商西周的统治者是如何管理自己的国家的。

  板书[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夏商西周在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为了能够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巩固边疆,加强对劳动人民的控制。

  [西周的分封制]

  请同学看书后回答: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西周疆域广大,而当时通讯和交通手段极其落后,这必然使周王难以直接对较边远的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因此,在西周初年,周王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了对全国的控制网。

  展示“周初分封略图”,并补充商朝势力最大的时候,东到大海,北到辽宁,西到陕西西部,南至长江流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周疆域的广大和少数民族杂居其中的情况。

  问:分封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周王对诸侯授民授土。

  问:那么受封者的义务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问:周王分封的主要是自己的子弟和同姓,为什么还要分封功臣和夏商等前代贵族的后裔?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这样周王就团结了很多部族,对稳定全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问:请同学们看“周初分封略图”,这些封国主要集中在那条河流附近,最北的、最南的、最东的封国各是那个?为什么封国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学生活动并回答,教师补充)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最北的是燕,最东的是齐,最南的是吴。它们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是因为古代生产一农业为主,故临水而居。

  问:那么诸侯又是怎样对其国内进行有效统治的呢?

  诸侯往下也按照同样的原则把本封地内的民众和土地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士。士以下没有土地,不再分封。这样,周王就通过分封制建立了严格的等级从属关系。

  问:分封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发言)编制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问:分封制能保证周王对广大疆域的统治永远牢固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落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交通不便,诸侯国与周王室之间有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

  小结:请同学们对照分封制的内容,画出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好,我们知道从夏开始,我国开始进入国家和阶级的时代,中国也开始不如文明时代。那么,在当时,社会上有哪些阶级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当时的社会结构是由贵族、平民和奴隶三部分构成的。

  问:那么当时的社会又是以什么依据来确定贵族、平民和奴隶的等级身份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以血缘的亲疏关系为依据。

  问:那么以血缘的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又是依据什么制度呢?

  (学生回答)就是分封制。

  [贵族、平民和奴隶]

  问:什么人属于贵族、平民和奴隶呢,他们各是做什么的,他们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贵族是统治阶级,平民和奴隶都属于被统治阶级;平民与奴隶也有很大的区别。平民是社会的主要劳动者,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一般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拥有一些私有财产,他们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是“会说话的工具”,完全隶属于奴隶主阶级,毫无任何社会地位、人身自由和私人财产。他们被随意买卖和杀戮,没有任何人身权利和保障,奴隶主不仅可以随便对他们使用暴力,甚至可以随意杀死他们而不受到任何惩罚。指导学生看书上的图,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当时的奴隶所受到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活动时间]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所讲述的内容,设计一幅“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

  问: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必然会引起平民和奴隶的强烈不满,反抗就会接连不断,那么奴隶主贵族又是以什么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的呢?

  [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问:夏商西周这些国家为什么要建立军队,制定刑法。

  (学生回答)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

  问:那么你能知道当时施行过哪些刑罚吗?

  (指导学生看书上的图)墨面、割鼻、断足、斩首等。

  为了配合暴力镇压,统治阶级还加强了礼仪教化,起着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每个贵族从生到死、从人事到祭祀、从日常生活到政治活动,都处在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礼乐之中,享受它的特权,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规定,则表明了“礼”只适用于奴隶主阶级,平民与奴隶被排除在外,“刑”则专门对付平民和奴隶,所以这一规定已被包涵在奴隶主贵族所享受的特权之中了。

  “礼”的含义:引导学生看小体字部分。

  “礼仪教化”的作用:教化民众、凝聚宗族和稳固统治秩序,是当时的立国之本。是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又是维系贵族内部的等级,调整内部关系,解决和处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歧,共同镇压奴隶平民的一种调节棒。

  总结:本课主要讲述了西周的分封制,无论是三个等级的划分,还是军队、礼乐制度的确立,都是以分封制为基础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227700/

推荐访问: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