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社会治安

社会治安

时间:2018-04-18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社会治安 第一篇_社会治安问题

一、中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深层原因探讨

从建国后的50多年来看,中国经历过5次犯罪高峰(三次犯罪高峰是在计划经济、封闭的条件下发生的):第一次是在建国初期的1950年。其背景是两种社会制度的交替,新旧政权的更迭。第二次是在三年困难时期的1961年。天灾人祸是诱因。第三次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73年。 第四次是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社会结构转型引发了一些人道德丧失、价值观念堕落。第五次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正在运行的高峰期。据资料显示,九十年代中期发案率上升到80年代前半期的8倍 ,而1999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225万件,又比1998年上升了13%,2000年共立案363万件,比1999年又上升了61%。这次犯罪高峰持续时间长、案件上升幅度大、犯罪类型与手段繁多、危害严重,是前几次所不能比拟的。诱发犯罪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改革开放向纵深挺进,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促使的。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我国目前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深层社会矛盾及反映这些矛盾的社会问题的表征。探讨其成因,主要有:

1.体制转型期内产生的社会震荡。我国正处于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实现形式。商品经济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促进社会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它严重地冲击原有的价值准则和社会秩序,引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导致价值观的异化,成为引发犯罪的思想渊源。 另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化,又在客观上增加了社会控制的困难。以及受社会亚文化的影响,社会价值导向存在偏颇和混乱,使一些人过于注重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当自己超常的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通过正常途径得不到满足时,便采取越轨手段以求解决和解脱。

2.收入差距拉大产生的变态利益需求取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尽管这种转变起到了奖勤罚懒,提高劳动效率的作用,但在这当中,也确实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现象和个人收入过分悬殊的现象。使社会心理出现失衡,产生了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利益冲突的加剧必然使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3.大规模社会人口流动产生的附带性社会治安问题。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人口管理十分严格,人们生活在一个熟人的社会,犯罪率较低。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与社会发展,人口开始大量流动,而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各项配套工作一时跟不上,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的状态,便给社会治安、交通运输、市容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管理工

作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人口自发实行流动是一种客观趋势,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当前,除了农村民工潮之外,某些城市人口也加入了人口流动大军,给人口管理和治安带来巨大困难。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外国人来我国经商办企业的越来越多,外国人管理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不可避免出现某些社会犯罪现象。

4.政府职能转换期内产生的社会调控能力弱化。中国现阶段由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太快,转型时期的社会控制很难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在诸多社会控制领域表现出明显的控制乏力甚至失控的状态。政府职能转换还没有完全到位,在某些方面造成社会调控能力弱化。当前,无论是政法机关的建设,还是基层政权以及治保组织的建设,都存在不适应新的现实的状况,从而影响社会治安的调控和整治。

5、国际犯罪活动对国内产生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加剧。尤其是国际电脑黄毒泛滥,国际赌风兴起,国际贩毒猖獗,国际黑社会犯罪蔓延。这些,对我国社会治安都有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二、政策建议:构建社会治安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治安工作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传统的社会治安控制手段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原有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也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因此,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治安面貌的明显好转,必须趋利避害,努力掌握新形势下治安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做好社会治安工作的新办法、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标本兼治、长治久安。社会治安的治理,是一项多元化、多途径、多特点的宏大系统工程,不能仅靠国家少数专业部门孤军作战,必须最大限度地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调动社会各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纵横交叉、多层次、多渠道的中国特色的社会治安管理长效机制。

第一,建立经常性的社会治安监测与评估体系

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建立社会治安监测与评估系统可以有效地掌握治安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增强治安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及时了解社会治安的客观变化情况并做出快速、灵敏、准确的反应和形成科学的决策,及时改进和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建立社会治安监测与评估系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指标。这些指标包括:(1)客观量化的指标,如公安机关统计的发案率、破案率等;(2)主观感受的指标,即由统计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对不同群体进行测评得出的公共安全感等;(3)衡量治安管理工作绩效的指标,即按照成本——收益方法对社会治安管

理工作所进行的评价。以这三类指标为监测与评估的依据,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不同时期的治安形势的监测和对不同时期的治安工作的综合分析,进而做出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估。当监测与评估系统建立后,应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与评估的结果,形成经常性的制度,以便于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进一步改进、提高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 第二,建立全面的社会资源配置的控制体系

当前,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内,社会资源即人、财、物的流动呈现出大批量、经常性的特征。传统的管理系统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再适用,需要从政策调整、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方式创新等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建立对所有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人、财、物进行全面控制的系统。主要是强化以下几方面的管理与控制:

(1)人的管理。首先,这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户籍制度下社会经济管理功能不强的问题。思路是:改革现行户籍管理体制,实行按居住地户口统一登记的制度,对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已经变为事实上的常住人口这一客观现实,及时将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纳入城市人口管理范围,并随着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逐步完全实行现住地登记管理的方法。以及为适应城镇化的发展战略的需要,对那些已没有土地、生产资料的农村人口,应逐步实行农转非,将其与城市居民一样纳入到统一的管理系统中来。其次,随着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形式的日益多元化,大量原先在“单位”工作的人现在变为在“社会”工作的人。原来通过单位或组织系统完成的某些社会管理任务现在需要转移到社区来完成。因此,应该积极探索社区人口管理的新路子和新方法,进一步强化社区对人口的管理职能。再次,落实政务信息化管理措施,针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外来人口分别建立数据库,统一形成具有查询、统计、分析、互访功能的人口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日常人口管理的效率。最后,重点管理与监控高危人群,防患于未然。派出所和居委会应对辖区内的“两劳”刑释解教人员、法轮功人员以及精神病患者等登记在册,随时了解情况,建立“一对一”的帮教,由专门人负责。

(2)财的管理。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国有资产的流失、洗黑钱、贪污、挪用公款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需要标本兼治。“治标”,关键在于建立严密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除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从业人员进行守法教育;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将资金的流动渠道进行客观地再现,以便监督。“治本”,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只有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切实拿出解决的方案才能“治本”;针对“洗黑钱”的问题,加快完善立法、执法工作,严厉打击权钱交易等非法敛财的违

法犯罪活动,消灭“黑钱”的来源才能“治本”。所以,只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了,我们在发展中的问题才会在根本上加以解决。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3)物的管理。主要是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因为,出租房屋特别是违法出租房屋经常是大量流动人口无序聚集之地,容易滋生各种违法犯罪甚至形成黑社会势力,对社会治安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坚持以房管人的思路,抓好对流动人口落脚点的管理,从源头上堵住管理的漏洞就显得十分重要。主要措施: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租赁房屋信息数据库;适应目前转让转租行为大量增加的客观要求,应逐步开放房地产三级市场,把房屋转让转租行为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对无证出租房屋由房管部门牵头加大查处力度。

第三、建立由专门机关实施的“打、防、控”一体化的工作体系

所谓专门机关是指:由刑警队、巡察队、派出所三支主力队伍组成的“点、线、面”治安管理模式,指挥枢纽是“110”报警中心。“点”是治安哨卡与管理站;“线”是由刑警队、巡察队、派出所各自的管线相连而成的“一条治安线”;“面”是由派出所和基层群防群治力量而形成的“管理面”。这样,由“110”报警中心指挥的多警种联合作战、覆盖面广的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的专门机关,与以往相比更能发挥“整合”后的效应,具有“快速”、“及时”、“准确”、“有力”的特点。

“打、防、控”一体化的工作系统包括:(1)以市、区县两级110报警指挥中心为枢纽,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精良的装备,建立高效统一、协调运转、保障有力的指挥决策系统。(2)组织精兵强将,对挂帐的大要案集中进行攻坚;对新发生的大案快侦快破,及时消除影响。(3)围绕快字做文章,把科技支持和警务改革结合起来,建立多警种联动、互相配合的快速反应机制。对违法犯罪活动进行快速地打击,形成震慑力,消灭违法犯罪活动于初始阶段。(4)加强对繁华街区、多发案地区和时段的有效防控,采取街面巡逻控制的警务模式,主动出击防控,预防和减少案件的发生。 第四、建立社区治安防范网络体系

要在街道综合治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指导下,组织治保委员、社区保安、单位内保力量、社区物业以及社区志愿者等各种治安力量的作用,共同参与到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中来。同时,强化居民自治组织在社区治安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明确作为居民代表大会执行机构的居委会是社区治安体系的主体。做到“群众积极参与、领导有力”。

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积极开展法制宣传、调解纠纷、预防青少年犯罪和帮教等各项工作,指导和帮助社区单位及家庭增强防范意识,健全防范措施,提高防范能力。

强化社区治安防范功能,对社会治安管理来说,具有基础性的功能,是一项必须要抓好的工作。

第五、健全社会治安法律法规,形成执法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治安法律法规主要是指:从国家立法方面看,要适应打击处理各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需要,抓紧制定和修改《治安管理法》、《劳动教养法》、《收容教养法》、《收容遣送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之与我国《刑法》相互衔接和配套。从地方立法来看,要初步形成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衔接、比较完备的地方社会治安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社会治安法律法规可以提高执法水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社会治安 第二篇_中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深层原因探讨与政策建议

社会治安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社会治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打砸抢到女大学生失联,社会治安形势愈发严峻。为何社会治安频频出现问题?我们能否找到解决之法?以下是本人查阅资料后综合个人看法给出的探讨与分析。

首先,对中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

从建国后的50多年来看,中国经历过5次犯罪高峰:第一次是在建国初期的1950年。其背景是两种社会制度的交替,新旧政权的更迭。第二次是在三年困难时期的1961年。天灾人祸是诱因。第三次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73年。 第四次是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社会结构转型引发了一些人道德丧失、价值观念堕落。第五次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正在运行的高峰期。据资料显示,九十年代中期发案率上升到80年代前半期的8倍,而1999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225万件,又比1998年上升了13%,2000年共立案363万件,比1999年又上升了61%。这次犯罪高峰持续时间长、案件上升幅度大、犯罪类型与手段繁多、危害严重,是前几次所不能比拟的。诱发犯罪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改革开放向纵深挺进,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促使的。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我国目前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深层社会矛盾及反映这些矛盾的社会问题的表征。

体制转型期内产生的社会震荡。我国正处于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实现形式。商品经济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促进社会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它严重地冲击原有的价值准则和社会秩序,引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导致价值观的异化,成为引发犯罪的思想渊源。另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化,又在客观上增加了社会控制的困难。以及受社会亚文化的影响,社会价值导向存在偏颇和混乱,使一些人过于注重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当自己超常的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通过正常途径得不到满足时,便采取越轨手段以求解决和解脱。

收入差距拉大产生的变态利益需求取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尽管这种转变起到了奖勤罚懒,提高劳动效率的作用,但在这当中,也确实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现象和个人收入过分悬殊的现象。使社会心理出现失衡,产生了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利益冲突的加剧必然使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大规模社会人口流动产生的附带性社会治安问题。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人口管理十分严格,人们生活在一个熟人的社会,犯罪率较低。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与社会发展,人口开始大量流动,而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各项配套工作一时跟不上,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的状态,便给社会治安、交通运输、市容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人口自发实行流动是一种客观趋势,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当前,除了农村民工潮之外,某些城市人口也加入了人口流动大军,给人口管理和治安带来巨大困难。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外国人来我国经商办企业的越来越多,外国人管理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不可避免出现某些社会犯罪现象。

政府职能转换期内产生的社会调控能力弱化。中国现阶段由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太快,转型时期的社会控制很难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在诸多社会控制领域表现出明显的控制乏力甚至失控的状态。政府职能转换还没有完全到位,在某些方面造成社会调控能力弱化。当前,无论是政法机关的建设,还是基层政权以及治保组织的建设,都存在不适应新的现实的状况,从而影响社会治安的调控和整治。

国际犯罪活动对国内产生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加剧。

尤其是国际电脑黄毒泛滥,国际赌风兴起,国际贩毒猖獗,国际黑社会犯罪蔓延。这些,对我国社会治安都有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有问题就要有方法,构建社会治安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应对社会治安问题的最佳方法。 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治安工作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传统的社会治安控制手段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原有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也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因此,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治安面貌的明显好转,必须趋利避害,努力掌握新形势下治安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做好社会治安工作的新办法、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标本兼治、长治久安。社会治安的治理,是一项多元化、多途径、多特点的宏大系统工程,不能仅靠国家少数专业部门孤军作战,必须最大限度地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调动社会各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纵横交叉、多层次、多渠道的中国特色的社会治安管理长效机制。【社会治安】

首先,建立经常性的社会治安监测与评估体系。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建立社会治安监测与评估系统可以有效地掌握治安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增强治安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及时了解社会治安的客观变化情况并做出快速、灵敏、准确的反应和形成科学的决策,及时改进和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建立社会治安监测与评估系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客观量化的指标,如公安机关统计的发案率、破案率等;主观感受的指标,即由统计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对不同群体进行测评得出的公共安全感等;衡量治安管理工作绩效的指标,即按照成本——收益方法对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所进行的评价。以这三类指标为监测与评估的依据,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不同时期的治安形势的监测和对不同时期的治安工作的综合分析,进而做出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估。当监测与评估系统建立后,应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与评估的结果,形成经常性的制度,以便于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进一步改进、提高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

其次,建立全面的社会资源配置的控制体系。当前,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内,社会资源即人、财、物的流动呈现出大批量、经常性的特征。传统的管理系统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再适用,需要从政策调整、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方式创新等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建立对所有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人、财、物进行全面控制的系统。主要是强化以下几方面的管理与控制:

人的管理。首先,这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户籍制度下社会经济管理功能不强的问题。思路是:改革现行户籍管理体制,实行按居住地户口统一登记的制度,对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已经变为事实上的常住人口这一客观现实,及时将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纳入城市人口管理范围,并随着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逐步完全实行现住地登记管理的方法。以及为适应城镇化的发展战略的需要,对那些已没有土地、生产资料的农村人口,应逐步实行农转非,将其与城市居民一样纳入到统一的管理系统中来。其次,随着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形式的日益多元化,大量原先在“单位”工作的人现在变为在“社会”工作的人。原来通过单位或组织系统完成的某些社会管理任务现在需要转移到社区来完成。因此,应该积极探索社区人口管理的新路子和新方法,进一步强化社区对人口的管理职能。再次,落实政务信息化管理措施,针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外来人口分别建立数据库,统一形成具有查询、统计、分析、互访功能的人口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日常人口管理的效率。最后,重点管理与监控高危人群,防患于未然。派出所和居委会应对辖区内的“两劳”刑释解教人员、法轮功人员以及精神病患者等登记在册,随时了解情况,建立“一对一”的帮教,由专门人负责。

财的管理。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国有资产的流失、洗黑钱、贪污、挪用公款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需要标本兼治。“治标”,关键在于建立严密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除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从业人员进行守法教育;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

将资金的流动渠道进行客观地再现,以便监督。“治本”,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只有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切实拿出解决的方案才能“治本”;针对“洗黑钱”的问题,加快完善立法、执法工作,严厉打击权钱交易等非法敛财的违法犯罪活动,消灭“黑钱”的来源才能“治本”。所以,只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了,我们在发展中的问题才会在根本上加以解决。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社会治安】

物的管理。主要是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因为,出租房屋特别是违法出租房屋经常是大量流动人口无序聚集之地,容易滋生各种违法犯罪甚至形成黑社会势力,对社会治安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坚持以房管人的思路,抓好对流动人口落脚点的管理,从源头上堵住管理的漏洞就显得十分重要。主要措施: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租赁房屋信息数据库;适应目前转让转租行为大量增加的客观要求,应逐步开放房地产三级市场,把房屋转让转租行为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对无证出租房屋由房管部门牵头加大查处力度。

第三,建立由专门机关实施的“打、防、控”一体化的工作体系。所谓专门机关是指:由刑警队、巡察队、派出所三支主力队伍组成的“点、线、面”治安管理模式,指挥枢纽是“110”报警中心。“点”是治安哨卡与管理站;“线”是由刑警队、巡察队、派出所各自的管线相连而成的“一条治安线”;“面”是由派出所和基层群防群治力量而形成的“管理面”。这样,由“110”报警中心指挥的多警种联合作战、覆盖面广的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的专门机关,与以往相比更能发挥“整合”后的效应,具有“快速”、“及时”、“准确”、“有力”的特点。

“打、防、控”一体化的工作系统包括:1、以市、区县两级110报警指挥中心为枢纽,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精良的装备,建立高效统一、协调运转、保障有力的指挥决策系统。

2、组织精兵强将,对挂帐的大要案集中进行攻坚;对新发生的大案快侦快破,及时消除影响。3、围绕快字做文章,把科技支持和警务改革结合起来,建立多警种联动、互相配合的快速反应机制。对违法犯罪活动进行快速地打击,形成震慑力,消灭违法犯罪活动于初始阶段。4、加强对繁华街区、多发案地区和时段的有效防控,采取街面巡逻控制的警务模式,主动出击防控,预防和减少案件的发生。

第四、建立社区治安防范网络体系。要在街道综合治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指导下,组织治保委员、社区保安、单位内保力量、社区物业以及社区志愿者等各种治安力量的作用,共同参与到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中来。同时,强化居民自治组织在社区治安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明确作为居民代表大会执行机构的居委会是社区治安体系的主体。做到“群众积极参与、领导有力”。强化社区治安防范功能,对社会治安管理来说,具有基础性的功能,是一项必须要抓好的工作。

第五,健全社会治安法律法规,形成执法保障体系。健全社会治安法律法规主要是指:从国家立法方面看,要适应打击处理各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需要,抓紧制定和修改《治安管理法》、《劳动教养法》、《收容教养法》、《收容遣送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之与我国《刑法》相互衔接和配套。从地方立法来看,要初步形成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衔接、比较完备的地方社会治安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社会治安法律法规可以提高执法水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以上便是对社会治安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相信通过正确看待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能够找到应对之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将罪恶的种子扼杀在萌芽,将光明洒满大地。

社会治安 第三篇_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知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知识

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的优势,使专门机关同全社会结为一体,及时对违法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手段的防治活动,是一种教育人、挽救人、改造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系统工程。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要求是什么?

(1)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摆上重要议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定期研究部署工作。

(2)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局面。

(3)各项措施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群防群治形成网络,广大群众法制观念普遍增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地区和单位的面貌彻底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包括“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

打击犯罪活动,是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中心环节和治本之道?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中心环节和治本之道是防范,即预防各种违法犯罪和治安案件的发生。【社会治安】

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是什么?

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是教育。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全民知法、守法意识,从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手段是什么?

管理,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构成一个有目标、有要求、有责任、有奖惩的整体系统。

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保证是什么?

建设,是指加强基层组织和制度建设,是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保证。

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是指谁主管哪个地方、哪个部门、哪个单位的工作,谁就对那里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负总责,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哪里出了问题,就追究哪里主要领导的责任。

衡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标体系有哪些?

(1)发案率。(2)破案率。(3)重新犯罪率。(4)重大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例。(5)初犯率及初犯现象的综合分析。(6)违法犯罪和社会灾害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综合统计指标。(7)治安管理和社会控制方面可用定量表示的指标。(8)安全感和安全度。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有哪些?

“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属地管理”原则;“治安责任制”原则;“一票否决制”原则;“群防群治”的原则。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基层的主要标志是?

基层党政领导重视,建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议事制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有专人办事;建立了一定形式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有群防群治队伍和严密的防范措施;群众充分发动起来,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较少,对发生的问题能及时处理。

什么是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就是综合治理搞不好,单位就没有资格评选综合性荣誉称号,相关个人就没有资格晋职晋级。

一票否决权制否决的内容是什么?

一是否决县(市、区)、乡镇、街道以及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评选综合性荣誉称号的资格。二是否决县(市、区)、乡镇、街道及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治安责任人评先受奖、晋职晋级的资格。

什么是群防群治?【社会治安】

群防群治是群众性自防自治活动的简称。具体说来,是指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专门机关指导下,群众自己组织起来,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维护所在地区或单位治安的一种活动。

群防群治有哪些组织形式?

治保会、调委会、治安联防队、治安保卫执勤队、护厂队、护校队、护村队、护路队、守楼护院组织、治安执勤室、治安岗亭等等。各种各样群防群治组织都有固定的名称、负责人、组成人员及隶属关系。

群防群治组织的主要控制范围包括哪些区域?

居民住宅区、繁华地区、集贸市场、重点场所或部位。

群防群治组织的主要防范方式有哪些?

定点防范、流动防范、区域防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特征?

1、综合治理的领导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具有统一性。2、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必须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治安的主体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3、要综合使用打击、防范、教育、改造等各种手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式具有多样性。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计划和战略部署,具有整体性,步调要一致,行动要统一,互相配合,共同工作。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它将随着治安形势与任务的不断变化与发展而发展变化。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特点?

1、目标是全面综合性;2、核心是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3、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原则;4、依法采用多种多样手段;5、坚持群防群治的群众路线。

什么是“严打”?

“严打”是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简略表述,是解决一定时期中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而依法进行的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活动。

社会治安 第四篇_社会治安安全社区项目

社会治安安全项目计划

背景

我镇处在XX、XX、XX三区结合部,正在快速推进城市化建设,流动人员数量急剧增加,人员素质反差大,全镇常住人口11.5万中,其中户籍人口约3.4万、流动人口8.1万(外籍人员1.1万),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导入,各种治安问题凸现,给居住小区的居民和流动人员的健康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据公安局的统计:

03年:治安案件总量全区6315起,XX584起,占全区9.2%,全区排2名。

04年:案件总量全区7680起、XX615起,占全区8%(全区排2名);

05年:案件总量全区9541起、XX662起占,全区6.9%(全区排3名);

由此可知,本社区内安全形势严峻,对居民的伤害存在着一定危险。据分析影响社区安全的问题是:

治安问题案件总量依然在高位徘徊,本社区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案件的绝对数呈上升的趋势,04年比03年上升5.3%,而04年比05年上升7.6%,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妨碍公务、敲诈勒索、故意伤害、抢劫等涉嫌黑、恶的案件有上升趋势,暴力性犯罪案件升幅明显,其中伤害案件大幅上升。流动人口作案更趋突出,占作案成员总数的84.1%。抢夺案件升幅明显,飞车抢夺上升较快,诈骗案件降幅明显。影响安全形势的街面案件总量明

显上升,飞车抢夺、马路诈骗案件上扬。为此,加强对治安重点部位进行监控和防范尤为重要。

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安全社区的建设,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建立防控体系,保一方平安,使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健康安全的生活。

(二) 具体目标:

1、加强对安全形势的教育,学会基本的防范技能。

2、构筑安全防范网络。

3、坚强技术防范措施的落实,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监控。

4、实施旧式小区防盗门工程。

5、实施公共场所防盗钩工程。

6、组建多种力量的治安防范力量。

对象

以居住小区为重点,尤其以高案发居住地为重点,重点关注社区内及沿街的方便地段;公共场所及商务楼宇的防范。 项目内容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跨领域的组织机构:

居家防盗安全项目组织网络图

2、明确职责:

项目小组(综治办):提出目标和要求,加强协调,加大资金投入,通过目标责任、项目推进、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平安安全社区的建设。实施平安健康安区社区中的重点部位的监控的项目推进,具体管理所建立的下属协管队,对下属的协管队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加强与社区、物业及相关部的联系、沟通、协调。

监控中队:在综治办的领导下,具体实施重点部位的监控,实时提出参考建议和预警,达到参谋、提供信息的目的。

平安协管队:在综治办的领导下,开展街面的实事监控,为综治办、派出所提供实时的动态信息和做好助手。

交通协管队:在项目小组的领导和协调下,通过对街面的交通秩序的维护,同时对街面的治安信息进行收集和回报,达到信息共享及协助管理治安的作用。

治安协管队:在综治办、派出所的领导下,发挥群众组织的积极性,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治安协助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收集相关信息,为治安防范、平安建设、健康安全生活提供、收集有效的信息,为政府的正确决策服务。

社区:社区是健康安全建设的基础,社区要将安全社区的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经常与综治办、社区办、社区民警、物业等沟通协调。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安全社区的建设,加强调解,及时化解邻里矛盾。同时要将社区的安全防范作为一个平台建设,构建和谐、平安、健康的社区。同时及使做好,护楼队与社区民警的联系、协调工作,实施监控社区、居住小区的治安安全状况。

护楼队:在社区、居住小区内,成立志愿者组成的护高护楼队,负责居住小区的安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做到守望想助、相互关心,确保社区的平安,同时,加强与社区民警、物业的联系,做好日常的信息汇总工作,做好居住区的治安状况的监控工作。

物业保安:强化们岗和夜间巡视,负责居住小区的安全保卫工作,随时与社区民警取得联系,及时提供治安、安全信息,确保居住小区的安全。实施监控居住小区的治安状况;协助社区民警处理日常的治安问题。

社区民警:经常深入社区,与社区管理人员、物业保安联系,争对不同的形势,开展对他们的培训,适时通报治安状况,加强对物业保安的培训,加强技防措施的落实。及时解决社区的纠纷。

3、 经费支持:加大投入,将平安建设纳入到政府的工作中,按照需要加大投入,年需1000万元。

4、资源整合:

建立以政府牵头、购买服务,社区自主管理,社区民警配合的机制,建立以志愿者服务队、平安协管员队伍、治安协管员队伍、交通协管员队伍、护楼队等形式的群防群治的队伍,确保社区的平安建设。

项目活动:

加强宣传:在小区和公众场合建立电子宣传屏、发放宣传资料、加强对居民的安全防范教育,促进健康安全教育的理念,使居民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及相互关爱的意识。

组织护楼队:成立以志愿者为主体的住宅小区护楼队,形成相互关爱、相互帮组、守望相助的群体,提高社区居民的

对重点部位实施重点监控:建立以政府投资、社区管理、专业服务队实施的重点部位安全监控系统,通过设立定位监控、流动监控等方法,对治安重点部位、沿街高案发区、重点商务楼群等部位进行监控,抑制治安问题带来的伤害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与物业公司的联系,配齐保安系统的电子寻更、与110联网的系统。

社会治安 第五篇_每个人都可以是社会治安维护者

每个人都可以是社会治安维护者

“某某小区有个孩子丢了。。。。”此类话题在最近几年不断地被提起,就在不知是谣是实的时候,山西6岁男童被挖眼睛的恶性事件深深的刺痛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的心。想想社会环境着实让人担忧,在警察加紧破案的同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想起了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小区里的大妈在汽车站差点被骗子骗走随身带的钱财,多亏汽车站的一位工作人员使用计策将大妈支开,告诉她是个骗局,才没有让大妈蒙受损失。我想,如果身边这样的人员多一些,那么我们的社会治安是不是就会好很多。

社会治安维护,一般人都认为这是专职治安管理部门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可是专职人员毕竟是少部分人,力量也有限。聚微力成合力,不要忽视我们手中的微小力量。在社会治安中,收起看客的心态,多一点行动力,比如看见失常老人多关注一下,看见单独的小孩多问一句,看见坑蒙拐骗来一点善意的提醒,看见偷盗随手拨一下110。。。。。。当然,多一点行动,并不是要蛮干,并不是要去冒险,我相信,只要有心,每个人都会发挥出自己恰到好处的力量。 大家稳,小家才会更安。做一个有心的社会治安维护者,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清朗一点、暖心一点!

社会治安 第六篇_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系统方案

社会治安综合视频管理系统

【社会治安】

目 录

第1章

1.1

1.2

1.3 项目概述 .................................................................................................. 8 建设背景 ................................................................................................... 8 建设现状 ................................................................................................... 8 项目总体要求 ........................................................................................... 8

1.3.1

1.3.2

第2章

2.1

2.2

2.3

第3章

3.1

3.2

3.3

第4章

4.1 项目建设目标 ...................................... 9 系统设计标准 ..................................... 11 需求分析 ................................................................................................ 13 需求概述 ................................................................................................. 13 系统功能需求 ......................................................................................... 13 系统性能需求 ......................................................................................... 14 总体系统设计 ........................................................................................ 16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16 网络系统设计 ......................................................................................... 17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18 系统对接及整合 .................................................................................... 20 与智能交通系统对接 ............................................................................. 20

4.1.1

4.1.2 资源共享内容 ..................................... 20 资源共享方式 ..................................... 21

4.2

4.3

4.4

第5章

5.1

5.2

5.3 其他行业监控及社会监控资源接入 ..................................................... 21 公安信息网共享接入 ............................................................................. 22 与警用GIS整合 ..................................................................................... 23 系统前端设计 ........................................................................................ 24 点位设臵原则 ......................................................................................... 24 摄像机选择 ............................................................................................. 24 监控统计点表 ......................................................................................... 25

5.3.1

5.3.2

5.3.3 古城片区 ......................................... 25 玉龙县 ........................................... 25 永胜县 ........................................... 26

5.3.4

5.3.5

5.4 华坪县 ........................................... 26 宁蒗县 ........................................... 27 杆件设计 ................................................................................................. 27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监控立杆和基础 ................................... 27 监控点机箱和基础 ......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37533/

推荐访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会治安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