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底薪与基本工资的区别

底薪与基本工资的区别

时间:2018-04-17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底薪与基本工资的区别 第一篇_基本工资、标准工资、岗位工资、最低工资

基本工资、标准工资、岗位工资、最低工资的区别

作者:劳动管理法律网高级顾问崔炜律师

一些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没有理清基本工资、标准工资、岗位工资、最低工资这组概念的具体区别,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案例:A公司实行计件工资制,其工资表的组成为:基本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其中基本工资一项,所有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员工都一样,都是700元。而此时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已在1000元以上,因此很多员工就基本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为由,投诉至劳动监察部门。

解析:本案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员工混淆了基本工资与最低工资的概念。

一、基本工资、标准工资

基本工资与标准工资是同样一个概念,也就是说这两个词是同一个意思。

1、概念来源

基本工资、标准工资的定义来源于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令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以及《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第五条内容为:关于标准工资(基本工资,下同)和非标准工资(辅助工资,下同)的定义:

(一)标准工资是指按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包括实行

结构工资制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和工龄津贴)。

(二)非标准工资是指标准工资以外的各种工资。

2、两个规章的作用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总则明确了该规定的作用:统一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保证国家对工资进行统一的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有利于编制、检查计划和进行工资管理以及正确地反映职工的工资收入,制定本规定。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各种合营单位,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在计划、统计、会计上有关工资总额范围的计算,均应遵守本规定。

可见:基本工资(标准工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机关、事业单位、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等主体,为统计、编制计划的需要所使用的概念。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经营的用人单位应谨慎使用基本工资(标准工资)的表述,或者可以使用“岗位工资”的表述。

二、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是管理学范畴的概念。一般认为,岗位工资制是按照职工在生产工作中的不同岗位确定工资,并根据职工完成规定的岗位职责情况支付劳动报酬的工资制度。岗位工资标准是根据各岗位的技术高低、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因素确定的。

三、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是法律概念,是企业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规范。

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最低工资规定》对最低工资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做了相应规定。

1、最低工资的概念

《最低工资规定》第三条规定: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本规定所称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2、最低工资的排除项目

《最低工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底薪与基本工资的区别 第二篇_薪酬与工资的区别

薪酬与工资的区别

一、二者的定义:

薪酬的定义:薪酬,是指员工为企业工作所得到的各种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之和(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薪酬包括: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各种奖金(比如年终奖、团队奖励等)、加班费及员工持股、期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福

利和服务(个人总结)。

工资的定义: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费、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工

资支付暂行规定》及《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二、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二者的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薪酬是在工资基础上的创新。

2、薪酬总额基本等于工资总额,

二者的区别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底薪与基本工资的区别】

1、薪酬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概念,体现的是企业目标的完成和激励;工资概念陈旧、主要

体现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

2、薪酬包括企业提供的各种福利,而工资不包含福利项目

3、薪酬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短、中、长期激励相结合;有一定的浮动性并最终达到激励员工和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的作用。工资支付项目比较固定、工资数额也比较固定,

缺乏激励性。

4、薪酬构成和发放办法紧密联系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而工资仅仅体现了企业对员工贡献的回报,经常固定不变,不具有灵

活性。

5、薪酬与绩效管理紧密结合,工资与岗位紧密结合。

6、薪酬追求企业内部公平的实现,工资则缺乏对企业内部公平的追求。

7、薪酬的范畴比工资要大,对于普通员工来说,薪酬基本等于工资,但是员工的职位越高,

薪酬与工资的差距越大,薪酬则包含了更多的长期激励内容。

底薪与基本工资的区别 第三篇_社平工资与最低工资的区别

社平工资与最低工资的区别:

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是指所有职工年收入总和除以职工总数得到的平均数,是每个职工年平均收入;最低工资是指某个地方政府部门规定的职工每月的最低工资标准,任何企事业单位每月发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这个数字。

企业是否必须为职工购买劳动保险?

《劳动法》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底薪与基本工资的区别】

第七十二条 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底薪与基本工资的区别 第四篇_基本的工资制度有哪些

基本的工资制度有哪些? 在企业薪酬管理实践中,根据薪酬支付依据的不同,有岗位工资、职务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工龄工资、薪级工资等薪酬构成元素。通常企业选择一个或二个为主要形式,其他为辅助形式。选择并确定工资制度形式是很关键的,这体现着公司的价值导向。 步骤/方法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工资制度形式:

依据岗位或职务进行支付的工资体系称为岗位工资制或职务工资制;

依据技能或能力进行支付的工资体系称为技能工资制或能力工资制;

依据以绩效进行支付的工资体系,如计件工资制、提成工资制、承包制等; 依据岗位(职务)和技能工资进行支付的工资体系称为岗位技能工资制或职务技能工资制;

依据岗位(职务)和绩效工资进行支付的工资体系称为岗位绩效工资制或职务绩效工资制。

岗位工资制

岗位工资制是依据任职者在组织中的岗位确定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岗位工资制基于这样两个假设:第一,岗位任职要求刚好与任职者能力素质相匹配,如果员工能力超过岗位要求,意味着人才的浪费,如果员工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岗位要求,则意味着任职者不能胜任岗位工作,无法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岗位工作。岗位工资制的理念是:不同的岗位将创造不同的价值,因此不同的岗位将给与不同的工资报酬;同时企业应该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使人的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对于超过岗位任职要求的能力不给与额外报酬;岗位工资制鼓励员工通过岗位晋升来获得更多的报酬。

职务工资制

职务工资制是简化了的岗位工资制,职务和岗位的区别在于,岗位不仅表达出层级还表达出工作性质,比如人力资源主管、财务部部长等就是岗位,而职务仅仅表达出来层级,比如主管、经理,以及科长、处长等。职务工资制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得到广泛的应用。职务工资制只区分等级,事实上和岗位工资具有本质的不同,岗位工资体现不同岗位的差别,岗位价值综合反映了岗位层级、岗位工作性质等多方面因素,是市场导向的工资制度,而职务工资仅仅体现层级,是典型的等级制工资制度。 职务工资制特点和和岗位工资制的优缺点近似,但相对于岗位工资制,职务工资制有个最大的特点是:根据职务级别定酬,某些人可能没有从事什么岗位工作,但只要到了那个级别就可以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这是对内部公平的最大挑战。

技能工资制

技能工资制根据员工所具备的技能而向员工支付工资,技能等级不同,薪酬支付标准不同。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与岗位工资制、职务工资制不同,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是基于员工的能力,他不是根据岗位价值的大小来确定员工的报酬,而是根据员工具备的与工作有关的技能和能力的高低来确定其报酬水平。 技能通常包括三类,深度技能、广度技能和垂直技能,深度技能指从事岗位工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深度技能表现在能力的纵向结构上,他强调员工在某项能力上不断提高,鼓励员工成为专家;广度技能指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广度技能表现在能力的横向结构上,他提倡员工掌握更多的技能,鼓励员工成为通才;垂直技能指的是员工进行自我管理,掌握与工作有关的计划、领导、团队合作等技能,垂直技能鼓励员工成为更高层次的管理者。

能力工资制

能力工资制根据员工所具备的能力向员工支付工资,员工能力不同,薪酬支付标准不同。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能力多指一种胜任力和胜任特征,是员工具备的能够达成某种特定绩效或者是表现出某种有利于绩效达成的行为能力。

根据能力冰山模型,个人绩效行为能力由知识、技能、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五大要素构成。知识是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身份、人格以及个人价值的自我感知;品质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征;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力、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知识和技能“水面以上部分”,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是“水面以下部分”,是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的理念是:“你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的舞台”。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给与员工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如果员工技能或能力大大超过目前岗位工作要求,将给员工提供更高岗位工作机会,如果没有更高层次岗位空缺,也将给与超出岗位要求的技能和能力给与额外报酬。

绩效工资制

绩效工资制是以个人业绩为付酬依据的薪酬制度,绩效工资制的核心在于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绩效工资制可以应用在任何领域,适用范围很广,在销售、生产等领域更是得到大家认可,计件工资制、提成工资制也都是绩效工资制。 绩效工资制的优点是:

(1)有利于个人和组织绩效提升。绩效工资制的采用需要对绩效进行评价,给与员工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同时需要上级主管对下属不断进行绩效辅导和资源支持,因此会促进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提升;

(2)实现薪酬内部公平和效率目标。因为根据绩效付酬,有助于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思想,鼓励多劳多得,因而实现薪酬的内部公平以及提高效率这两个目标;

(3)人工成本低。虽然对业绩优异者给与较高报酬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程度人工成本的增加,但事实上,优秀员工报酬增加是给公司带来价值为前提的,员工获得高报酬的同时公司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公司给与业绩低下者较低薪酬或淘汰业绩低下者,这会大大降低工资成本。

绩效工资制的缺点是:

(1)短视行为:由于绩效工资与员工本期绩效相关,易造成员工只关注当期绩效产生短视行为,可能为了短期利益的提高而忽略组织长远的利益。

(2)员工忠诚度不足。如果绩效工资所占比例过大,固定工资太少或者没有,由于保健因素的缺乏,容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意;另外这种工资制度不可避免会有员工被淘汰,员工流动率比较高,这两方面都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影响组织的凝聚力。 组合工资制

组合工资制在企业薪酬管理实践中,除了以岗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中的一个为主要元素外,很多情况下是以两个元素为主,以充分发挥各种工资制度的优点。常见的组合工资制度有岗位技能工资制和岗位绩效工资制。

1、岗位技能工资制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要素为基础,以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基本工资制度。技能工资主要与劳动技能要素相对应,确定依据是岗位、职务对劳动技能的要求和雇员个人所具备的劳动技能水平。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工资可分为初、中、高三大工资类别,每类又可分为不同的档次和等级。岗位工资与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三要素相对应,它的确定是依据三项劳动要素评价的总分数,划分几类岗位工资的标准,并设置相应档次,一般采取一岗多薪的方式,视劳动要素的不同,同一岗位的工资有所差别。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进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度改革中,除设置技能和岗位两个主要单元外,一般还加入工龄工资、效益工资、各种津贴等。

2、岗位绩效工资制 岗位绩效工资制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在当前市场竞争中,为了激励员工,将员工业绩与收入联系起来是很多企业采取的办法。除了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之外,很多事业单位也采取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的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构成。事业单位员工可分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普通工人四个序列。 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根据本人现聘用的专业技术岗位(通俗的讲就是获得了职称并且被聘用)来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管理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岗位(任命的职务)来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技术工人按本人现聘用的岗位(技术等级或职务)来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普通工人执行普通工岗位工资标准。 薪级工资根据任职者工龄、任【底薪与基本工资的区别】

本岗位年限以及岗位等级确定,其实质是对岗位工资进行修正,对经验丰富者给与更多报酬,取消工龄工资反映在薪级工资中。 绩效工资一般是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由各单位自主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

工龄工资管理制度

工龄工资管理规定(一)

1 为尊重员工为企业发展创造的价值和作出的贡献,同时,激励员工与企业 同发展共命运的主人翁精神,特制定员工工龄工资管理规定.

2 工龄工资计算办法:

2.1 管理人员(包括生产部,质检部,设备科管理人员)

2.1.1 在职工作不满 3 年的,工龄工资为每满一年加 10 元;在职工作满 3 年,不满 5 年的,工龄工资为每满一年加 15 元;在职工作满 5 年及以上的,工 龄工资为每满 1 年加 20 元.

2.1.2 工龄从员工进公司之日起开始计算,最高封顶为 240 元.

2.2 生产人员

2.1.1 在职工作不满 3 年的, 工龄工资为每满一年加 5 元; 在职工作满 3 年, 不满 5 年的,工龄工资为每满一年加 10 元;在职工作满 5 年及以上的,工龄工 资为每满 1 年加 15 元.

2.1.2 工龄从员工进公司之日起开始计算,最高封顶为 200 元.

2.4 员工工龄从员工进公司之日起开始计算.中途离开的,间隔时间超过 1 年,其工龄从重新进公司之日起计算;未超过 1 年的,其工龄可以续接,但必须 重新满 1 年后计算.

2.5 举例:某员工从 2000 年 1 月进公司从事计件工,2001 年 1 月晋升为车 间统计员,那么,在 2002 年 1 月的工龄工资应为 15 元;2003 年 1 月的工龄工 资应为 25 元;2004 年 1 月的工龄工资应为 35 元.2005 年 1 月,因事离开公司 8 个月,则其工龄工资从 2006 年 8 月开始续接,为 45 元.

2.6 被公司开除,辞退或者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者,当年工龄工资不予以计算 和发放,已发放的,将予以扣除.

2.7 附则 本规定的解释权归公司行政部.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规定经董事长批准实施,修改时亦同.

工龄工资管理规定(二)

1 为尊重员工为企业发展创造的价值和作出的贡献,同时,激励员工与企业 同发展共命运的主人翁精神,特制定员工工龄工资管理规定.

2 工龄工资计算办法:

2.1 管理人员(包括生产部,质检部,设备科管理人员) :在职工作不满 3 年的,工龄工资为每月 10 元;在职工作满 3 年,不满 5 年的,工龄工资为每月 30 元;在职工作满 5 年,不满 8 年的,工龄工资为每月 50 元;在职工作满 8 年, 不满 10 年的,工龄工资为每月 100 元;在职工作 10 年以上的,工龄工资为每月 200 元.

2.2 生产人员:在职工作不满 3 年的,工龄工资为每月 5 元;在职工作满 3 年,不满 5 年的,工龄工资为每月 15 元;在职工作满 5 年,不满 8 年的,工龄 工资为每月 40

元;在职工作满 8 年,不满 10 年的,工龄工资为每月 70 元;在 职工作 10 年以上的,工龄工资为每月 150 元.

2.4 员工工龄从员工进公司之日起开始计算.中途离开的,间隔时间超过 1 年,其工龄从重新进公司之日起计算;未超过 1 年的,其工龄可以续接,但必须 重新满 1 年后计算.

2.5 举例:某员工从 2000 年 1 月进公司从事计件工,2004 年 1 月晋升为车 间统计员,那么,其 2004 年的工龄工资为 5 元;2005 年 1 月其工龄工资按管理 人员计算应为 30 元;2006 年 1 月,因事离开公司 8 个月,则其工龄工资从 2007 年 8 月开始续接,为 100 元.

2.6 被公司开除,辞退或者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者,当年工龄工资不予以计算 和发放,已发放的,将予以扣除.

2.7 附则 本规定的解释权归公司行政部.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规定经董事长批准实施,修改时亦同.

底薪与基本工资的区别 第五篇_工资 薪水 薪酬区别

工资、薪水和薪酬概念区别 工资、薪水和薪酬概念区别

关于工资、薪水和薪酬概念的探讨

通常,我们在工作中都会用到工资、薪水和薪酬这么几个概念,并且一直以来把它们作为同一含义的不同表述来看待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本文试图对此予以澄清。

一、 工资

目前,国内关于“工资”定义的权威说法有两个,一是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的“工资”,指作为劳动报酬按期付给劳动者的货币或实物;二是《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的“工资”,指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现在看来,这两个概念因为历史原因在某些地方需要作进一步的修改,如工资只能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但结合起来分析,现在使用的“工资”有三层意思:(1)工资是劳动报酬的货币形式(这里的“劳动”也包括管理、技术等复杂劳动);(2)工资的依据是劳动合同;(3)接受工资的主体是劳动者(这里的劳动者应该包括所有雇员,即相对于雇主的另一方)。

国外关于“工资”的定义和我们有所不同。英语里与“工资”含义最为接近的词是wage.据《韦氏英英词典》的解释,wage是指根据合同并以小时、天数或计件为基础付给劳动或服务的报酬。又据《牛津现代高级词典》,wage指够维持生活的报酬,一般用在周薪(weekly wage)和最低工资(minimum wage)的表述中。再看和我们语境比较接近的香港、台湾地区,在他们的劳资关系法案中,工资主要用在建筑餐饮服务业佣工和家庭佣工的劳资关系中。因此,国外和港台地区所使用的工资wage主要有两个含义:(1)它是指因劳动或服务而产生的报酬,而不包括因管理、资本、技术等因素产生的收入;(2)它的使用一般限于蓝领阶层,也就是我们常称的生产操作人员。从这里看出,国内使用的“工资”概念比国外要宽泛,把管理、技术所产生的报酬都纳了进来,然而正是这样,导致了对“薪水”概念的误读。

二、薪水

薪水也被称作薪资。这个词目前还没有出现在国内的法律文件中,只在《现代汉语词典》有收录:“薪水”即是工资。这显然是援用了工资的概念。和薪水直接对应的英文是salary.同样,根据韦氏和牛津两个权威辞书的解释,salary是指按月发放的年俸,限指白领阶层的收入。从台湾、香港地区的法案中查找,薪资也主要用来表述政府职员、公司白领雇员的收入。从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的“薪水”范畴比salary要广,包括了普通雇员的劳动报酬。正是这样,才出现了工资和薪水(薪资)不分,相互替代的现象。这里并非有意要对不同劳动形式的劳动者人为地进行差别对待,而是在当今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我们一方面要尊重普通劳动,另一方面要大力鼓励和重视管理、技术等复杂劳动,这就必须对不同劳动形式采取相应的分配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所有劳动者的工作热情,才能激励人才涌现,才能从根本上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当然,对“薪水”这个概念的误解并不是孤立的,同时存在的还有对“薪酬”概念的误解。

三、薪酬

现在,我们会经常听到薪酬这个概念,它常常出现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献中,通常被作为工资或薪水的同义词。但这种认识却是错误的。据韦氏和牛津词典注录,salary和compensation两词都有薪水、薪资的意思,但是compensation一般被用来指雇员的一揽子整体性薪资,即除了上面所说的薪水外,还包括种种奖励、红利、福利以及其他收入等,前者一般被译为薪水,后者被译为薪酬,目前国外的资料都采用这个说法。 Compensation的直译是某种补偿,放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语境中理解,有两个层次的涵义:

第一,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中,雇员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他本身是劳动力商品,具有商品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他又被视为人力资本的占有者,而既然是资本,就必然要求分得资本的利润。所以在此情况下,雇员得到的不仅有相当于劳动力市场价格的薪资,还有资本性的收益。此外,企业还要支付雇员的法定社会保障费用即法定福利,这部分支付是固定不变的。这三者之和构成了对雇员劳动或服务的全部补偿。假设C代表薪酬,W代表雇员的劳动力价格,W′代表雇员人力资本的收益,B代表法定福利,那么C=W W′ B.

第二,C反应的只是静态情况,而劳动力(资本)市场是动态的,买卖双方都处于不停的博弈过程中。随着当前世界经济的转轨,以知识为主导生产力的经济模式正在大范围地取代传统经济,增长不再主要依靠物质资本,而是知识资本或者人力资本。因此,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直接导致企业最终要获得自己需要的雇员,不得不支付高于C的薪酬,即除了支付正常情况下的静态薪酬,还要支付竞价后高出C的动态薪酬,这里用C′表示。目前,国外企业支付的动态薪酬主要是除法定福利之外的各种商业福利,如养老医疗保险、父母赡养开支、带薪休假、托儿服务、危重家属帮助计划等,这里用B′表示。所以,最后雇员得到的薪酬应该是静态薪酬与动态薪酬之和,即表示为:

薪酬=C C′=W W′ B B′

只有最终实现了静态和动态的薪酬,作为人力资本占有者的雇员才得到了全方位的补偿,这才是薪酬应有之义,脱离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背景,就很难全面理解薪酬的实质。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工资、薪水和薪酬三者进行区分是有必要的,因为它们对应着不同层次的劳动力价值,而不同层次的劳动力价值不仅在单纯的数量大小上,而且在劳动力价值的构成上也是不同的。工资只适用于简单的、易度量的劳动力商品,它所代表的主要是劳动力商品的市场交换价格;薪水代表的是拥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劳动力商品的价格,这个时候劳动力对企业增长的知识贡献度已经被得到部分认同,雇员获得了比单纯劳动力商品价格高一些的收入;而薪酬所对应的劳动力实际上已经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劳动力,而是包含了较强资本性的劳动力———有的人干脆就把它称为人力资本。认清这一点,对于完善我们的收入分配制度理论研究体系无疑是有益的。

作出这样的区别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第一,可以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树立正确的改革思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第二,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和企业,逐步推广整体薪酬方案,用系统、全局、战略的眼光设计并完善薪酬制度;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利于切实搞好我们的人才工作。刚刚结束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把人才工作列为我国的战略规划,中央号召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而要做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的工作,除了建立健全人事管理体制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收入分

配领域给予人才应有的待遇,承认人才的资本权益,允许人才参与资本分配。进一步说,我们只有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薪酬体系,才能深化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改革朝良性方向发展。

工资、薪水和薪酬概念区别 工资、薪水和薪酬概念区别

底薪与基本工资的区别 第六篇_事业单位岗位工资及薪级工资对照表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工资标准对照表

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及薪级工资对照表

说明: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起点薪级分别为:一级岗位39级,二至四级岗位25级,五至七级岗位工资16级,八至十级岗位9级, 十一至十二级岗位5级,十三级岗位1级。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套改表【底薪与基本工资的区别】

说明: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起点薪级分别为:一级岗位39级,二至四级岗位25级,

五至七级岗位工资16级,八至十级岗位9级,十一至十二级岗位5级,十三级岗位1级。

事业单位工人基本工资标准表

说明:各技术工岗位的起点薪级分别为:一级岗位26级,二级岗位20级,三级岗位14级,

四级岗位8级,五级岗位2级,普通工岗位的起点薪级为1级。

管理岗位工资及薪级工资对照表

底薪与基本工资的区别 第七篇_常用的四种工资制度比较

企业四种工资制度比较

工资制度是根据国家法律和政策制定的,同时也体现着企业战略目标、生产经营状况、岗位性质和自身的人员素质状况等。根据员工工资构成的不同,可以将企业的工资制度划分为岗位工资制、技能工资制、绩效工资制和结构工资制四种模式,下面分别对这四种基本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岗位工资制

岗位工资制是以员工在企业中担任的职位和岗位为基础确定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进行工资支付的工资制度。它的最大特点是“对岗不对人”,工资水平的差异 来源于员工岗位的不同,在相同岗位上工作的员工,获得相同的工资。岗位工资制包括岗位等级工资制和岗位薪点工资制两种类型。

1. 实行岗位工资制的前提

实行岗位工资的前提是有科学、严密的岗位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严格的岗位评价,按照岗位评价的结果将岗位进行等级排列。因此企业往往是根据员工所在 岗位以及该岗位劳动责任轻重、劳动强度大小和劳动条件好差等因素进行岗位评价和岗位排序,然后确定岗位工资,可以一岗一薪,也可以一岗数薪。

岗位工资制比较适用于部门与岗位之间责、权、利明确的企业。

2. 岗位工资制的优缺点

岗位工资制的优点是较准确地反映员工工作的质量和数量,易于操作,只要岗位评价合理,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有利于贯彻同工同酬的原则,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有利于按职位系列进行工资管理,使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

岗位工资制的缺点是无法反映在同一岗位上工作的员工因技术、能力和责任心不同而引起的贡献差别;鼓励“官本位”,使得由于职位的缺乏而不能及时得到晋升的员工产生不公平感。加之如今的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员工的提升机会更趋减少,职位的激励作用因之大大降低了。

3. 难点及对策

使用职位点值或按工资等级把职位分类,工人的职位被严格确定并对应着若干点值,这意味着员工从一个岗位流动到另一个岗位就比较困难,不利于提高工人的流动性,因此,在许多企业中,员工工资只同他们的技术水平而不是同他们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挂钩。 二、技能工资制

有一种可取代传统职位评价方式的方案,即根据技能或知识确定工资,这就是技能工资制。技能工资制强调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提供工资,而且只有确定员工达到了某种技术能力标准以

后,才能对员工提供与这种能力相对应的工资。技能工资制包括技术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两种类型。

1. 实行技能工资制的前提

技能工资制要求企业要有一种比较开放、富于团队精神且有利于员工参与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充分利用员工获得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因此企业在决定 采用技能工资时,应考虑企业文化、经营目标、岗位与人员结构等几个因素。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明确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增加员工获得工资的 可能性,从而提高员工学习新技能的积极性;第二,制定实施与技能工资制度配套的技能评估体系,以检验员工是否具有获得某种工资的资格;第三,将工资计划与 培训计划相结合,给员工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机会

技能工资制的适用范围比较窄,只适用于技术复杂程度高、劳动熟练程度差别大的企业,或者是处在艰难期,急需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企业,以及提倡员工参与管理的企业。

2. 技能工资制的优缺点

技能工资制适应了一般员工的价值观,能有效调动员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积极性;并通过鼓励员工学习各种技能和在各职系流动来培养员工的流动性;提高了员工素质,增加了组织人员安排的灵活性,支持了扁平型组织结构。

但是,技能工资制强调按照员工精通要求掌握的技术,忽略了员工工作绩效与能力的实际发挥程度之间的联系;易造成组织直接劳动成本和培训成本的增加;操作比较复杂,如技能认证较麻烦、将能力量化衡量非常困难。

3. 难点及对策:

诸如工程师和科学家之类的专业人员的报酬主要用于鼓励他们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报酬因素难以比较和衡量,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技巧很难量化和测量。 多数企业采用市场定价的方法来评价专业职位。企业通过市场确定专业职位的报酬水平,建立基准职位的价值体系,由此建立这些基准职位和其它专业职位的薪酬水 平。

【底薪与基本工资的区别】

三、绩效工资制

对改善员工地位和参与管理方案的日益重视,导致奖金和绩效工资计划的复兴。绩效工资制是以员工的工作业绩为基础支付工资,支付的主要依据是工作业绩和劳动效率,员工工资与绩效直接挂钩,随绩效而浮动。最常见形式有计件工资制、销售提成制。

1. 实行绩效工资制的前提

在实际应用中,绩效的定量不易操作,这使得绩效工资制的基础缺乏公平性。因此,实行绩效工资制的前提是由员工参与绩效目标的制定和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并重视绩效结果的沟

通。否则,一旦员工认为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并非公平而精确的,整个工资制度就有崩溃的危险。另外,为了有效控制报酬成本,还需对绩 效评价等级的分布特别关注。

绩效工资制适用于以下类型的企业或部门:工作任务饱满,有超负荷工作的必要;绩效能够自我控制,员工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绩效等,具体有计件工资、提成工资。

2. 绩效工资制的优缺点

绩效工资制的显著优点是激励效果好,可以削减成本改进业绩;但易助长员工的短期行为,使员工只重视眼前效益,不重视长期发展,没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动力;过于强调个人业绩,不重视与人合作和交流,不适合合作性强的复杂性工作。

3. 难点及对策:

在实际应用中,基层管理人员计算绩效加薪时,倾向于尽量缩小员工加薪额度之间的差距,多数员工最终获得同样水平的加薪,削弱绩效工资的功效。实施绩效工资制时,要切实根据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调整薪水,杜绝把奖励转化为福利。

计件工资制倾向于在相当专业化的职位实施,但是工人每天周而复始地重复大致相同的工作,只关注产品产量,漠视提高产品质量和进行职位轮换,在这些职位 引进新技术或革新生产过程的尝试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这促使企业采用班组激励计划或利润分享计划,鼓励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四、结构工资制(职能工资制)

结构工资制也称多元工资制、分解工资制和组合工资制,是把影响和决定员工工资的各种主要因素分解开来,分别依据绩效、技术和培训水平、岗位、工龄等因 素确定工资额。结构工资制的工资结构使员工在各个方面的劳动付出都有与之对应的工资,员工只要在某一个因素上比别人出色,都能在工资上反映出来。它代表着 我国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方向,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1. 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前提

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结构工资制中的工资项目和比例也不尽相同。因此,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前提是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结构工资中各工资单元及其相对权重。

在企业实际工资管理中,单纯采用以绩效为导向的工资结构或者以工作为导向的工资结构或者以能力为导向的工资结构的情况并不多,总是把几种体系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因此,结构工资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

2. 结构工资制的优缺点

结构工资制吸收了前面几种工资制度的长处,全面考虑了员工对企业的投入,有较强的灵

活性、适应性,有利于合理安排企业内部各类员工的工资关系,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功能,但工资结构的设计和管理比较复杂。

3. 难点及对策:

企业在应用结构工资制时,确定工资结构及相对权重是难点和重点,不科学的工资结构无法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使员工产生不公平感,进而消极怠工。因此,工资结构的确定,既要考虑到满足员工基本生活需要,又要考虑到员工教育背景、能力及对企业的贡献,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结束语

从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四种工资制度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的范围。企业在设计工资制度时,要切实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真正能够起到激励作用的工资制度,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

技能工资制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cn 2007年02月28日 19:49 新浪财经

叶洪 世纪纵横(北京)管理咨询公司 合伙人

根据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调查,全球500家大型企业有50%以上的公司至少对一部分员工采用了技能工资制度。而我国目前的薪酬体制还是基于传统的岗位工资制,薪酬依据员工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工作绩效确定。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薪酬体制越发不能有效地吸引员工、激励员工和留住员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技能工资制度。然而,技能工资制度到底适不适合中国企业呢?

GZ是一家具有60多年历史的大型国有制造企业,主营业务为工程机械产品制造,人员规模2000余人,主要面对华北和西北市场。由于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在2001年爆发性增长,企业销售规模增长迅速,在2002到2005年之间,销售收入从16亿增长到30亿左右,

成为行业内领先品牌。

然而,在风光的销售业绩的背后,是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薪酬问题。该企业目前有几种工资制度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岗位。比如说: ¨职能部门采用的是岗位工资制度:月固定工资 + 月绩效工资。每月发放的工资中有20%左右和个人绩效考核结果挂钩。

¨技术部门的工资结构是:基本工资+岗位工资+项目奖金

¨车间工人采用的是计时计件工资制度,即:档案工资+计件/计时奖金 随着企业发展,高学历、高素质的员工越来越多,企业对产品研发、市场销售人员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人力资源部部长开始思考起关于技能工资制度的问题,希望通过技能工资体系来提升员工提升个人技能的主动性,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因此,人力资源部组织所有部门负责人召开了一个薪酬改革的研讨会议,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

人力资源部部长:

这几年公司快速发展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我们自从1999年开始采用计件计时工资薪酬制度以后, 很好的激励了一线的生产员工,让我们在2001年其它厂商都来不及生产的情况下抓住了市场机会,一举占领了行业领先者的地位。对于工艺技术人员,以及产品开发人员,我们也采用了以项目管理的模式并发放项目奖金,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目前这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竞争的关键也从原来的以扩充产能,变为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客户对产品技术含量,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技术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37150/

推荐访问:保底工资和底薪的区别 底薪和基本工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