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少年的奇幻漂流记

少年的奇幻漂流记

时间:2018-04-13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少年的奇幻漂流记 第一篇_浅析《奥德赛》、《鲁滨孙漂流记》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一样的漂泊不一样的旅程

浅析《奥德赛》、《鲁滨孙漂流记》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前言:

我们都有一颗渴望漂泊的心,都会又一次漂泊,在你期望的与不希望的时候。奥德修斯的漂泊是被迫的是为了回到家乡,鲁滨孙的漂泊是自愿的是为了过得更好,少年派的漂泊也是被迫的是为了活下来。

关键词:奥德修斯 鲁滨孙 派 漂泊

回乡是奥德修斯的选择

《奥德赛》中“回乡”首先意味着找回个人的自我身份。在特洛伊城下,奥德修斯是英勇的统帅、足智多谋的将领,在故乡伊塔卡,奥德修斯是公正的国王、是丈夫和父亲。假如他在特洛伊战死,倒也很有可能获得不朽的荣誉;假如他一直呆在伊塔卡,他至少可以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然而在充满莫测风险的海上归途中、特别是在他的部下全部丧命以后,奥德修斯实际上被剥夺了所有的个人身份,他谁也不是,只是一个难逃一死、死后湮灭无闻的可怜凡人。因此,“回乡”意味着返回自己所属的那个文明、那个社会,奥德修斯要重新成为伊塔卡的国王、佩涅洛佩的丈夫、特勒马科斯的父亲。其次,“回乡”还意味着遭受破坏的社会秩序的重新恢复。奥德修斯在特洛伊征战了十年,在归途中又漂泊了十年。在他离去的二十年间,故乡伊塔卡发生了巨变,它早已不是奥德修斯治下的和谐社会。史诗从一开始就详细了故乡伊塔卡的这种混乱。一大堆求婚者(一共一百零八位)一连几年呆在奥德修斯家中混吃混喝,要求佩涅洛佩改嫁给他们当中的某位。问题的严重性主要还不在于他们提出的要佩涅洛佩改嫁的要求——根据古希腊的习俗,寡妇可以改嫁他人,而奥德修斯一去多年未归,倒也却有可能已经死掉。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他们混吃混喝,这严重违反了Xenia(“主宾/宾主之道”)。在古希腊,“主宾之道”是维系社会团结、保持人与人之间信任的重要风俗。这里不妨多解释一下:Xenia一词兼据“主人”、“客人”、“陌生人”、“朋友”、“外国人”五种含义。当一个古希腊人出远门需要投宿时,可没有什么旅店客栈可住,他只能找一个人家投宿。对投宿者来说,他的“宾主之道”首先在于应该找与自己社会地位相当的人家投宿,而不可僭越。对主人来说,迎来的这个投宿者可能是个外国人、陌生人,但“主宾之道”要求他把这个人当作客人、朋友来款待。他应该首先为客人提供饮食、让他沐浴休息,然后才能询问他的姓名、家世、出游目的等等,当客人告辞时,他还应送给客人礼物。当然,“主宾/宾主之道”是双向的,这次你去别人家投宿,下次别人来你家投宿,你也得同样招待。不难想象,这个习俗被大家广为遵守时,社会就和谐有序,一旦这个习俗被破坏甚至被蔑视,社会秩序就岌岌可危了。顺便说一句,特洛伊战争的起源,恰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帕里斯违反了宾主之道,拐跑了住人家的老婆海伦。奥德修斯的家庭深陷危机、奥德修斯的国家深陷危机。伊塔卡秩序需要恢复。在这个“回乡”的故事中,来自故乡挑战更甚于归途。

反思是鲁滨孙的成长

小说开篇,鲁滨逊便不满小康之家的平庸生活,私自离家,三次远渡重洋。性格决定命运,可见鲁滨逊是个一意孤行、不满现状的年轻人,出海后整整八年时间,鲁滨逊毫不间断地过着粗俗卑下的航海生活,结交的也都是粗鄙不堪、目无神明之徒,自己原有的一些良好教育

也早已淡忘了。在那段时间里,整个心灵已被弄得是非颠倒、麻木不仁、善恶不分,可以说是丢掉了自己的信仰:不但危险时对上帝既然不存丝毫敬畏之心,而且在脱险后对上帝也绝无感恩之情。在第三次出海后遇上了海难,流落到荒岛上,但就算如此,他所做的求生行为,也仅仅出自于人本能的反应,鲁滨逊把自己形容为:“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磨难是出于上帝的旨意,是罪有应得的惩罚„„只是像一头凭天性行动的畜生,一味地凭一点常识我行我素。而事实上,就连凭常识行动也谈不上。”直到鲁滨逊发了疟疾,在昏迷中做了噩梦,体会到死亡的种种痛苦一一明摆在面前,重病的折磨开始促使良心苏醒:鲁滨逊开始反省——因为他的行为背叛了父亲,过去有罪,现在更有了大罪,或者,因为选择了无法无天的生活方式,上天给予了这种报应。这种思维方式很重要,类似于佛家的因果循环善恶皆有报,一旦相信了这是万能上帝给予罪恶自己的报应,鲁滨逊开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诚心祈祷,心灵有了寄托。而在此之前,他只是常常自怜自艾:“我是个倒霉鬼,一生注定了要活受罪的,而毫无悔恨之心,没把这事看作是一种惩罚。”宗教常常被人指责为封建迷信,实质上我更愿意理解为,它是一种对人们的道德约束,精神寄托,甚至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人们战胜重重困难,战胜自我,战胜心魔。我对迷信和宗教是这样理解的:迷信的人,如果像鲁滨逊一样流落到海岛上,恐怕会烧香磕头求菩萨保佑,能够搭救自己回到故国,菩萨不灵求佛祖,佛祖不灵求上帝,都不灵?便开始破口大骂封建迷信果然都是假的,沮丧得再也活不下去。而鲁滨逊的信仰是不一样的,他通过宗教反省自身,怀有感恩的心,用积极的眼光看待生活,乐观向上。

小清新后面的现实

Pi是一个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所以派从小就了解动物的习性„„坦白说,这个故事的开头并不算吸引人,混合着宗教信仰的一个少年的成长经历。不过随后剧情正式进入到“奇幻漂流”。 派举家迁往加拿大,与他们同船的还有动物园的动物,Pi的父亲想把它们带到异国他乡卖个好价钱。但是动物园园长一家经历了一次类似泰坦尼克号式的沉船事件,除了Pi,家人全部遇难。Pi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接下来这个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就是如何对付理查德-帕克的故事。自知无法战胜老虎的Pi最终选择与它一起面对漂流生活。7个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鱼捉虾,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当然,这场漂流也遇到了暴风雨、鲨鱼的袭击以及各种精彩而血腥的险境。在Pi与老虎所剩的食物耗尽后,陷入绝望的他们已准备从容赴死。但奇迹的是他们随着小船漂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岛屿。在短暂的停留休整之后,他发现这儿是个食人岛。惊恐的Pi与老虎再次开始了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那只老虎却头也不回地消失了。但是如果这部《少年和老虎海上历险记》情节发展到此为止,确实只是乏善可陈的无力写一篇影评了。但是直到少年派讲出最后那个所谓杜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之后,往复的镜头便一幕一幕在脑海中闪现,之前的所有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的细节都成为了伏笔,使这整个故事融会贯通的串联起来,打破了原本充满和谐和爱心并且奇幻的冒险故事,而只一个有些残酷无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现在眼前。让我们先从电影的结尾说起。当派与两个日本的公司代表讲述了他的奇幻冒险之后,两个日本人并不相信且视为儿戏,并希望派讲出一个没有动物,没有小岛,没有狐鼬的真实故事。然后派讲出了另一个版本的海上求生记——其实,救生艇上并没有动物,只有一个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Pi和他的母亲。厨子先后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母亲,最终派忍无可忍同样杀害并吃掉了水手。最后的现实是,最终只有Pi活了下来。这个故事伴随着两个日本人惊恐的表情讲完了,也许我们理所当然的会以为他们会选择这个第二个故事。

但是当采访Pi的记者打开当时事件的档案时,写在后面的是“最后他和这只动物共同相伴走到了最后”这样一句话,显然他们采用了第一个不那么残酷而残忍的故事。接着Pi又问来访的记者,这两个故事,你相信哪个?记者说,有老虎的那个(第一个)。Pi回答:所以你跟随上帝。当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相信很多观众已经意识到了,这个故事中的四个人与第一个故事中的四个动物是一一对应的。此刻导演担心观众不能联想到其联系,还让采访Pi的记者此时发问以一一对应:水手是斑马、厨子是鬣狗、猩猩是母亲、而Pi自己是老虎。也许可能你还不能接受第二个残酷的故事,但是导演在讲述第一个故事发生的过程中已经数次暗示我们,第二个故事才是真是发生的:1、大船遇到风暴,当Pi跳上救生船之后,在中国船员用汉语大喊“斑马!斑马!”后,斑马跳进了救生船。此处暗示中国船员的角色对应。

2、当Pi的母亲想换素的菜品时,厨子表现的极为恶劣戏谑,刚好符合鬣狗穷凶极恶的品性。

3、 猩猩是漂流很久之后才找到救生船并在Pi的帮助下上船,并且只有猩猩是在Pi的帮助下上船。4、在猩猩被鬣狗咬死之后,老虎才突然出现反扑了鬣狗。这与第二个故事中Pi的母亲被厨子杀了之后Pi终于忍无可忍杀了厨子的出场顺序一致。3D的画面让我们忽略了隐藏的现实,让我想起李安所说,每个人心中都卧虎藏龙,这头卧虎是我们的欲望,也是我们的恐惧,有时候我们说不出它,我们搞不定它,它让我们威胁,它给我们不安,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让我们保持精神上的警觉,才激发你全部的生命力,与之共存。

一样的漂泊不一样的旅程

在《奥德赛》中我们可以看这样一种奇特的交融:神的世界不仅没有和人的世界格格不入,而且神还开始向人类“放权”——就连渴望不朽和超越的、神样的英雄也开始逐步确认自己作为人所应拥有的品质、弱点和关系。但这种人之身份的确认的意义不应该被过分放大,它并不能标志所谓“人的主体性”意识的苏醒,只是一个朦胧的铺垫罢了,或一个将醒的梦的尾声。故事的主角是在家园中还是漂泊在外根本是次要的,它们不过是一层外壳、一个象征性的仪式。在《奥德赛》中这个仪式所涉及到的是英雄从神到人的过渡,而它也可以以其它的形式表现出来 。《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更像一本《圣经》的诠释,用故事小说的形式,带领我们认识耶稣基督,认识上帝,认识信仰的伟大。笛福肯定是个虔诚的教徒,我喜欢他赋予鲁滨逊男主人公的那些从毫无信仰到后来在生活中感悟基督,从一个毫无信仰概念的水手,变成了可以感化星期五并从内心中认识基督教的一个虔诚的信徒。只身一人在荒无人烟的岛上,他不需要去从外界的宗教战争中去认识上帝,他拥有最直接,最根本的与上帝对话的语言——《圣经》。他通过《圣经》去认识基督,去感悟生活,去改变心态。“你用什么心态去看世界,世界便会为你展现什么样的景象”,所以虔诚的鲁滨逊从之前的怨天尤人,郁郁寡欢,到后来的认识基督,懂得感恩,感谢上帝让他存活,心态的转变让他快乐富足的生活在小岛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带给我们的那是一种生存的原初动力,一种有生命之物在有生之涯为了继续生而竭尽全力的欲望和力量。被教化、社会化的人,往往已体会不到生的原动力;但是,在残酷的森林法则中,在死亡的汪洋大海中,生,作为一种渺小、脆弱而有限的存在,却能爆发出强大、坚韧、绝对性的力量。为了生,可以不顾道德,可以抛弃人性,哪怕生不如死,哪怕万劫不覆。这种原初的动力,最亲密的朋友不是别的,正是恐惧——对于死的恐惧,对于自己将不能继续活着的恐惧,以及,对于宗教的恐惧。世间宗教千万种,但其根本立意如出一辙,都是对于死的粉饰,对于彼岸世界的想象,对于将死之生者的慰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的敌人不但是死,还包括宗教。这就是为什么,当Pi作为“人性”的存在暴风雨中高呼见证神迹的时候,那只老虎却瑟瑟发抖,彻底化身为“恐惧”本身;也是为什么,当Pi最终回归人世间——那个由法律、道德、宗教、文化建构起的世界,那只老虎头也不回地走了——但请注意,他只是深入丛林,而没有彻底消失。

我们都可以选择自己的阵营——去做一个快乐的小孩,或是一个忧伤的成年人。换句话来说就是:无论是电影和书,它是一个镜子,你在哲学和神学方面走得有多远,它在你看来就有多远;对孩子来说这是一本奇幻冒险笔记,对有禅修意识的成年人说,这是一本残酷且忧伤的回忆录。

D18 12111028 喻晓聪

少年的奇幻漂流记 第二篇_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名导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是一部色彩明亮鲜艳,视觉效果出众却处处充满隐喻和象征的电影,即便你是那个看完电影只会评价“喔,真好看的人”都会觉得票价很值。

在电影中每一种动物都是一种象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少年派和老虎理查德·帕克的关系。老虎就是派自己,象征着人性中光明和黑暗的两面,派和老虎的关系演进,恰恰象征着一个人内心成长的过程。

小时候派主动拿肉去喂老虎,暗喻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那个时候我们并不意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在幼儿时代的我们都是一种本能的自然流露,是父亲不顾母亲的反对,让派意识到恶的存在。

母亲是派的信仰领路人,她让派先信了印度教,湿婆神的大嘴里的宇宙,就是派内心的欲望,只是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内心原来还有那么多渴求。

但是因为偶然的原因,派又相信了基督教,然后是伊斯兰教,这象征着我们少年时的成长,我们总是不加怀疑的信任自己愿意相信的人。

我们以为皈依就是有了信仰,就能解决问题,而父亲向派指出,人要有理性,要有怀疑精神,要看到所谓虔诚的背后是:你什么都选择相信,其实你内心什么都没有坚信。

当青年的派陷入爱情,带着女友去看老虎的时候,老虎仿佛离他们很远,好像我们的人生都有经历这样一个阶段,我们以为只有自己的内心是纯粹的,我们不会和社会的那些人一样,以为自己从此可以远离阴暗。

可是当派的一家被迫去加拿大,在海洋上遭遇到暴风雨时,所有的猛兽都跑出来了,派问:“是谁放出了动物们?”动物不是谁放出来的,而是告诉我们:人在特定的环境中,自己内心隐藏的恶会不知觉的苏醒,甚至成为控制你思想的力量。

派显然意识到这一点,在救生艇上,他意外发现老虎也企图登上来,他企图用船桨阻止老虎登船,但是徒劳。他感到非常恐惧,这意味着我们成长成人后第一次重新发现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时的震惊,原来我的内心也有如此邪恶的一面!

可老虎上船以后,经过一番风浪很快就不见了,看起来是被风浪吹走了。这暗喻着年轻的派经过艰难的抉择,用理性强制压制住了心魔,看起来表面上我们已经恢复成了一个正常的人类,但是苏醒的恶一旦被激活,它只是隐藏在一个你视野无法看到的角落,等待时机。

当鬃狗(象征着残忍的厨子)咬死了猩猩(象征着妈妈),派的理性终于无法压制心中的猛兽,老虎冲了出来,干掉了鬃狗,派吓坏了,躲到了救生艇的艇杆上,这意味着人性中的恶一旦被环境激发,善良的一面就开始被压制。

渐渐的,船上的动物尸体都不见了,说明派开始被自己的原始欲望所控制,救生艇成为老虎的地盘,但也正是要喂饱老虎的原始欲望,让派得以生存。这暗指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段满足原始欲望的阶段,才能接受更高层次的成长。

【少年的奇幻漂流记】

借助求生手册,派自己搭建了一个浮动的小堡,苟且偷生。求生手册象征着人类的科学知识,派内心中善良的一面企图通过学习人类理性的成果,科学文明来自我拯救。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也会经历这样的一个阶段,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内心狂野难测的时候,我们企图通过理性寻求自我救赎之道。

派在求生手册的帮助下,开始了一步步驯服猛兽的过程,老虎一点点退让,救生艇上派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救生艇此时象征着每个人的思想,似乎越来越多让理性占据上风,让善良占据上风,而内心中的恶慢慢成为理性的奴隶,开始服从理性的指挥。

但是理性似乎总不那么管用,笔用完了,求生手册被风浪吹走的镜头,暗喻着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求助科学理性的力量,也看到科学理性的一些成效,但是对于我们内心的欲望,理性似乎总有不能到达之处。

转机反而出现在派彻底没有了求生手册之后,他决心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征服老虎,最后派成功的让老虎重新回到帐篷内,象征着人性可以依靠自己内心的力量,让内心的魔鬼又躲回到你看不见的地方,人性中的善最后还是会赢。

当派在船上和老虎于夜空一起凝望深海,他们都看见了妈妈,而正是妈妈让幼年的派第一次认识了宗教,经过内心挣扎的派,似乎理解了,在理性和科学不能到达之处,要留给神灵。

当你内心重新找回了信仰,神必将展示他的神迹,在又一个暴风雨之夜,派彻底认识到了大自然的伟力,臣服于自然,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微不足道,让人终于收起狂妄自大的心理,我们不是万物之灵,我们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而内心中的恶,老虎此时也彻底臣服在信仰的伟力之下。

在颠簸的海上,派和老虎都奄奄一息,笼罩在死亡的气息中。派把老虎放在自己的腿上,两个人相依为命。这暗喻着经过一辈子的博弈,人内心中的善良和邪恶终于达成和解。

当派驯服了内心的老虎后,他们来到了梦幻岛,这个岛白天就是人间天堂,似乎他和老虎都可以自由自在在岛上共存,可是到了晚上,岛就显示了它吃人的一面。李安是用梦幻岛告诉所有的人,一切承诺完美的信仰,都不过是一场梦境。人生一定要敢于逃离虚幻的梦境,面对真实的苦难。

敢于面对真实的派最后得救了,老虎头也不回去了密林,再也不见。派的眼泪是为自己内心的善而流,也是为自己控制了内心的恶而流。

一个人的一辈子要经过多少挣扎,才能驯服自己内心的猛兽?有些人,一辈子都停留在某个阶段而不自知,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某个阶段挣扎,有些人下辈子都在为自己的过去忏悔,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忏悔过...

少年的奇幻漂流记 第三篇_《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哲学解读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哲学解读:一部人与人类信仰的奇遇记

看完电影的第一时间,我突然想起了精神分析中那个著名的心理测验:有一个年轻人去旅行,他带了五个动物,分别是:狮子、猴子、马、牛、羊。在他途经沙漠时,不幸被沙尘暴吹走了所有的粮食,此时他急需要杀死动物来获取食物,那他杀动物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在这一测试中狮子代表了爱情,猴子代表孩子,马代表事业,牛代表父母,羊代表配偶。

李安的这部电影的主题当然不只是寓意深刻的精神分析,也不仅仅是通过那美轮美奂的3D效果而显示出的人与自然的神奇交响乐。所以,如果Pi的第二个版本的故事没出现,这部电影只能称之为精致,却格局不大,充其量是海洋版《荒岛求生》,人虎版《泰坦尼克号》,印度版的《鲁滨孙漂流记》,而在Pi讲述完第二个版本的故事后,电影情节急转直下,人物故事豁然明朗,草蛇灰线全部浮出水面,好比观众品了甘醇的酒,潜伏的酒劲此刻终于上脑,大家直呼后劲十足畅快过瘾。这部电影的叙述风格和艺术效果在我眼里像极了美国作家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直到最后一刻你才从作者精心构造的迷宫里走了出来,真相恍然大悟,你却意犹未尽。

没错,Pi的第一个版本的故事是Pi自己虚构出来的,而第二个版本才是真实发生的一切,而正是这两个版本的冲突与一致,使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充满了复杂深刻的哲学解读。这里面出现的哲学元素有:理性,欲望,宗教,克尔凯郭尔宗教的人,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科学,人的本质……

————————————以下会有剧透————————————————

如果,从第一个版本的故事层面解读这部电影,这又是李安讲的一个关于孤独的情感故事。大多数人都感觉李安的故事细致缠绵,缓缓而来,但却容易忽视他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极为相似的背景:孤独。 《断背山》里两个粗鲁又细腻的牛仔在贫苦质朴的断背山牧场里放牧,远离人类文明,日子孤苦无聊,现实社会的历史经济背景早已湮没在断背山的暮色与山峦中,一切于是就那么自然的发生,两人相爱。

《色戒》里菜鸟间谍王佳芝本欲刺杀汉奸易先生,却对易先生因性生情,最后刺杀失败,身份暴漏,丢了性命。尽管影片是抗日的大背景,但王佳芝由于被易先生金屋藏娇,自己的

对自己间谍身份越来越感到模糊,抗日背景渐渐被抽去,女刺客在孤独的极端环境下爱上了自己的行动目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在不太平的太平洋上,一人一虎孤苦相依,敌对却又共存。 三个故事的大背景都极为重要,但在极端的小故事背景下却显得微不足道,人性的复杂在极端的小背景下被无限放大激化。于是,有且只有李安能够细细琢磨打磨这份关于这份孤独的故事,当然,这一切和李安的经历不无关系。李安当年蛰伏多年,在家做饭带孩子,他曾忍受着事业的默默无声,忍受着亲朋的不理解——一个男人竟靠女人养。这份孤独带给李安莫大的痛苦和压力,却在另一层面不自觉地带给他孤独的甜蜜来,一份在孤独中开出的花儿。终日混迹于熙熙攘攘的人,是没有功力拍出一部精致的深刻的关于孤独的电影来的。同样,情感粗犷的观众有的仅仅被这份故事轻微地搔了一把痒,而另外一些或曾排斥或曾享受过孤独的人却敏感地感同身受,唏嘘不已。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多种哲学角度拆解下这部电影的象征意义吧:

少年的Pi信奉多种宗教,他的父亲曾一语道破:什么都信等于什么都不信。此时的Pi貌似是宗教信徒,但严格意义上讲,他不是宗教信徒。他不过是看似虔诚却又一无所知循规蹈矩的人。在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眼里,这些人说到底不过是遵循着教规和仪式的伦理阶段的人,而宗教阶段的人,都是体验着人生的莫大痛苦,当痛苦到生活对他毫无意义,上帝就会降临。真正宗教的人,是“信仰骑士”,惟有信仰才能在荒诞偶然的存在中,仰天大呼“啊,请赐予我力量吧!”。在Pi遭遇了海上的一系列磨难后,他从理性的人变成非理性的个体,他的内心生活痛苦神秘,终于,当生活对他而言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另外一个意思上的神终于出现,Pi最终获救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宗教的人。电影里少年的Pi吃饭时会祷告,中年Pi吃饭还在祈祷,这份祈祷和信仰却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一次升华。

在电影中,

猩猩代表着着:Pi的母亲 (有个镜头专门给猩猩乳房一个特写,猩猩是母的) 斑马代表着:船上吃肉汁拌饭的水手

豺狗代表着:凶狠的厨子

老虎代表着:Pi的欲望、人性的恶、无理性无道德的本我

食人岛代表着:宗教的看似完美的彼岸世界。

在影片里这个宗教的彼岸世界特指的是印度教。食人岛是印度神毗湿奴的化身,在印度神话中,世界早期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毗湿奴肚脐中长出了莲花,莲花孕育了梵天,梵天创造出世界。片中的小岛是浮在海面上的孤岛,而小岛的形状是躺在大海上的毗湿奴。Pi童年时,Pi的父亲带他与哥哥一起参加看宗教祭祀活动,父亲曾指着毗湿奴语重心长地对Pi讲:“有些东西看似繁华绚丽,实则是虚幻。”另外,Pi少年时曾跟踪他暗恋的那个跳印度宗教舞蹈的女孩,被心上人逮到后,仓皇之中Pi为了掩饰尴尬,询问女孩舞蹈中莲花的手势,以及莲花怎么在森林里,Pi举家移民加拿大和女孩告别时,女孩送了Pi一根手绳,而Pi在上了食人岛后就将手绳系在一棵大树上。于是,我们抽丝剥茧,食人岛的象征涵义逐渐清晰:

当Pi和老虎在大海上将死不活时,他们遇见了这个救命般的充满生机和绿意的小岛。小岛看似完美无瑕,有无数份满足老虎的口粮——狐獴、有食用类植物、有淡水天池。Pi欣喜若狂地以为自己找到了人间乐土,于是将女朋友送的手绳绑在树上,决定在此安顿。晚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狐獴上树老虎上船,天池的水夜间泛酸腐蚀鱼类,而Pi打开一株像极了女朋友嘴里森林里的莲花时,莲花却包裹着一颗人类的牙齿。真相大白:小岛白天是天堂,夜间是食人地狱。宗教所谓的极乐世界根本不存在,绮丽的梦终归是虚幻,于是Pi带着老虎再次起航。(食人岛上的狐獴我感觉像是在象征着古往今来无数前仆后继的,受苦受难却麻木的印度教信徒,狐獴很多,多的已经消失了独特性和唯一性,老虎随口就是一只狐獴,狐獴却麻木地压根不知道逃跑。好吧,我承认这有过度诠释之嫌。)

当然电影里对宗教看似不敬的细节很多,Pi早期信仰基督教不过是和哥哥打赌敢不敢喝圣水。这样看起来,李安貌似是在某种意义上反宗教,实则李安是反宗教的宗教,反信仰的信仰。因为,电影结尾处,一个对于宗教无可无不可的信徒,尽管已经知道彼岸的极乐世界不复存在,但却在磨得九九八十一难后取得信仰的真经来。

电影中,Pi与老虎在海面上敌对又共存这一段,Pi其实就是老虎,这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哲学解读,比方说Pi代表着人的理性,老虎代表着欲望与恶;我们也可以用弗洛伊德的理论,Pi代表理性与常识的自我,老虎代表无道德无理性的本我,当人类恶的化身豺狗厨子吃掉斑马水手,杀死Pi的猩猩母亲后,Pi心中的恶被无限激发,他杀死厨子也吃了厨子。在此之前,Pi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类个体,影片中曾讲到过他小时候曾伸手喂老虎吃肉。而

这之后,Pi的兽性以绝对优势地压倒了人性。但当Pi踏上陆地终于获救的那一刻,老虎头也不回的跑进了山林,这寓意着回到正常的人类社会,Pi心中的兽性也随之消失,他的理性回归,本我再次复活。那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善?恶?理性?欲望?我想李安试图告诉大家:人的本质不是善恶,人性中善与恶,理性与欲望并存,在某种关系下理性凸显,在某种关系下恶复活。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过是那一系列关系罢了。

在片中,Pi与老虎,或者说人类的理性与恶经历了多个阶段:

一:童年时的Pi意识不到老虎是恶,Pi此时还不代表理性。因为对于Pi而言,一个尚未接受人类教化的儿童身上自然性仍然占据主导,理性尚不显露。之后,Pi的父亲教育Pi,人类文明的痕迹在Pi身上越来越明显,Pi趋向于一个理性的人。

二:救生船上, Pi扔下救生圈准备救漂浮物,却发现是老虎后,并不打算救老虎,于是片中出现Pi拿起船上的竿子打老虎,老虎却借助竿子的力量自己跃上了船。此时,理性对于恶是十分戒备的,理性拒绝着恶。

三:当猩猩斑马豺狗都死去后,老虎曾一度掉下水,Pi打算用锤子阻止老虎上船,却不忍下手,最终拆下船上的木板救老虎上船。此时,理性与恶的界限开始模糊,理性与恶开始共存。

【少年的奇幻漂流记】

四:Pi借助在动物园学习到的本领试图驯服老虎,理性控制驯服恶。

五:暴风雨后,老虎奄奄一息,Pi也穷途末路,Pi抱起老虎轻轻安慰,此时,理性与恶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密不可分。

六:上岸后,老虎离去,恶、欲望、兽性在人类的文明社会是被压制和掩饰的,Pi的理性回归,但是这个理性早已不是受人类文明教化的理性,所以Pi会为老虎的离去而伤心无比。

总体而言,Pi与老虎,理性与恶经历了

无界限——界限——敌对——共存——驯服——依赖

电影中有几个片段意味深长:

轮船遇到海难,船上的动物四处逃窜,Pi曾大声质疑:谁打开了动物的笼子?其实并没有人打开额笼子,当人类遇到危险,体内的动物本能或者说体内的恶自觉地从理性与自我的掩盖下逃逸出来。

在海上漂流的救生船上,闪电暴雨等瑰丽神秘的自然奇观曾吓坏了老虎,动物性在自然面前是低头的,动物性理解把握不了自然,Pi尽管了解这些自然奇观,但依旧为之倾倒,人类借助科学可以征服自然,但科学史不过二三百年,它尚未解释清楚一切自然现象和规律,对于我们不能解释的,我们要心怀敬畏。而Pi最后的宗教信仰也来源于经历了奇幻漂流之后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对人类微不足道又无能为力的悲悯。

当暴风雨中Pi的求生手册兼日记本被吹跑后,Pi和老虎的关系开始从敌对紧张走向依存共生,求生手册以及上面的文字代表着人类的文明和常识,求生手册提醒着Pi他是人,老虎是兽,而求生手册的的消失,人类文明的痕迹越来越模糊,人与兽的界限不清不楚,在此时,人就是兽,兽就是人。

中年的Pi有家庭子女,Pi此时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通的个体,个体在类中再次获得本质。 电影结尾处,Pi询问记者更喜欢哪个故事,记者回答说第一个版本,保险公司的日本代表尽管十分怀疑第一版本的真实性,却最终在报纸上刊登出了第一个版本,两个版本孰真孰假已经无关紧要,版本的对立消弭于看似不可一世的人与科学的无能为力中。

至此,《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完成了两大哲学主题:

理性的人——非理性的人——理性的人;

信仰的存在——信仰的迷失破灭——信仰的重建;【少年的奇幻漂流记】

在这次奇幻漂流中,人与人类的信仰遭遇了一次奇遇,完成了一次升华。

【少年的奇幻漂流记】

PS: 电影中很多细节的摹写凭借着记忆,难免有失误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解读体现着解读者本人的世界观,故而每个人的解读不尽相同,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个观影角度。

少年的奇幻漂流记 第四篇_《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动物象征含义-李丽霞

【少年的奇幻漂流记】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动物象征含义

摘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格外引人注目之处,除了具备海上历险元素外,其象征手法的运用也让其具备了广泛的阐释性,除具备炫目的视觉元素之外,作者对创伤的演绎与表达,同样引人深思。本文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动物象征含义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表象之下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动物;老虎;象征

象征作为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指作者借助某一具体事物,寄寓作者某种思想或借以表达某种特殊含义。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

本文在研究之中将借助这一概念,主要从象征手法的运用角度分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各类动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分析,进一步分析影片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即人的本能与理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人类如何做到与自己相处。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本片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既可以使人物形象展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还可以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同为海上漂流历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改编自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改编自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相比,除具有相同的历险元素外,《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还因其象征手法的运用表达了更为丰富深刻的意义,拓宽了思想的深度以及作品的表现空间。通过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动物象征含义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加深人的了解电影,反思人性。

1《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动物象征含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动物可以说与派关系密切,父亲经营着动物园,给年少的派较常人更多的机会了解动物习性,这也给具体情节设置的派与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共同相处,创造生还奇迹的原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老虎在此,成为了重要隐喻。 首先,老虎眼里自己的倒影—人性恶的隐喻。

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均存在一个猛虎,它会在我们身处绝境时被唤醒。同时,它一样告诉我们,想要绝处逢生,就意味着要表现出我们的虎性,直面人生。就像影片之中少年派最终可以与老虎和平共处一样。首先要做的就是正面面对它,我们需要的是勇气,同时也要与之周旋的智慧与能力。派在爸爸的动物园之中与老虎第一次见面时,爸爸就告诉他:“你在老虎的眼睛里看到的是自己的倒影。”这句话可以说也是一个象征含义,象征着其后少年派与老虎是密不可分的。片中派如此解释,恐惧是人的生活中惟一真正的对手,只有恐惧才能打败生活。当他遭遇船上的人性屠戮之后,他心中的老虎帮助他存活下来,战胜恐惧,更多的是展现了他内心深处求生的欲望。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是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只孟加拉虎,而在虎的眼睛里我们是比虎更厉害的东西。

理查德·帕克是动物园里的一只猛虎,它虽然保留着猛虎的特性,但它毕竟是被驯化的,而派则是理性与智慧的象征。最终,派与孟加拉虎的和平相处则隐喻着理性与智慧战胜了人的兽性。而派与孟加拉虎的相互依存则又体现了面临绝境,兽性被激发是生存下来的重要条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残酷法则。

其次,斑马、鬣狗、猩猩象征不同类型的人类,以及其人性的弱点。少年派在遭遇海难之后,与斑马、鬣狗、猩猩、老虎等共同在一条救生船上进行生命的漂流。斑马由于在跳船的时候,跌伤了腿,同时斑马也是其中最为温顺的动物,所以,在斑马一出场,就被鬣狗咬死吃掉。而猩猩与少年派本身就有着非常良好的关系,所以在文中猩猩一直保护着他,但是最终还是被鬣狗吃掉,而鬣狗最终被老虎吃掉。老虎与少年派一直漂流到目的地。斑马象征着人类之中最为温顺的群体,而猩猩则象征着母亲的角色,鬣狗象征着无恶不作的坏人,老虎则象征着少年派自己。可以说这是一部极具象征手法的隐喻大片,在故事之中,温顺不懂得反击的人永远都是最先被处置的人,而母亲则永远会为了保护孩子付出生命,坏人虽然可以

逞一时的“英雄”,但是最终还是会受到惩罚。而我们自己,只要内心足够强大,那么什么困难都是无所畏惧的。

其次,从动物的象征意义角度来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实质就是讲述了一个人如何与自己相处的隐喻故事。每一个人的人生之中都会遇到困难与考验,如何进行抉择,就是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勇敢地面对苦难,与自己内心的阴暗斗争,真正地战胜困难,迎接考验。故事的结尾处,少年派与老虎一同抵达大陆,老虎一去不复返,而少年派则瘫软在了沙滩上,被人们所救。故事的隐喻已经告诉了我们这实际上是李安用宗教的力量,唤醒人们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可以说,这个影片的所有人际关系都可归结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一个人如何经受挣扎、矛盾,与自己平和相处,然后说服自己如何与他人乃至世界相处。而这个故事中究竟是一人一虎还是有人无虎,已经不重要了,就像片中主人公派说的那样,关键在于你愿意选择相信哪个版本。

2《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借助动物所要传达的观影感受

一方面,有关宗教的处理及深意。影片的开头李安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交代少年派的宗教信仰,即为一个朦朦胧胧的有神论者、泛神论者。而故事所讲述的是一个毫无敬畏的少年走向坚定信仰的过程。难能可贵的是,本片采用了包容的心态,抛却对宗教本身的评判,取而代之的是对宗教的终极目的的探讨。通过创设海上历险的特殊情境,派用他自己的生命去体悟与探寻宗教文化对人生的意义。相对于绝对的孤独,派的历险过程是和动物如影随形的。一次意外,开启了派和斑马、鬣狗、猩猩、老虎共同漂泊的命运。当老虎吃尽船上的活物,少年派认识到如果不给他找到食物,老虎最后吃的就是自己。但是派祈求了神的帮助,这是一种救赎的观念,隐喻着人们的生命需要救赎,需要真正指引自己生命个体前进方式的“上帝”。

另一方面,相信奇迹。所谓奇迹,即为不平凡之事。对于普通人而言,海难后与老虎共同漂泊,存活的几率微乎其微。所以在派讲出第一个故事后,日本人不相信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问题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如果仅仅止步于第一个故事的话,它也仅仅是一个历险的故事而已。在此,体现了派处理心理创伤的独特方式,借第一个故事隐喻第二个血腥故事,体现了他努力释放海难带给他的心理重负。第二个故事的隐喻,似乎是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展示了在面对困境之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性善恶的激烈冲突。所以当派得知作家相信第一个故事时,派说:“你相信上帝!”这句话的隐喻是:相信奇迹即意味着不言放弃,意味着宗教带给我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的支撑。

此外,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的成功,当然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这部电影既融合了灾难等极具商业性的叙述模式,又包含了寻求人类最真实的心灵的动物象征含义,拓展了它的主题表达的深度与广度,也是不争的事实。

少年的奇幻漂流记 第五篇_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观后感(英语)

Watch Life of Pi

Class 17 Grade 7 Jiaming Mao

I watched a film called Life of Pi in this winter holidays.I think that it must be a great film.

Pi is an Indian boy.At first his name is Picine.He doesn’t like this name.So everyone calls him Pi.It meansπ.

Pi’s father had a zoo.There were many animals in it.Pi got on well with these animals.When Pi was 17 years old,his father decided to move his family to Canada.So his whole family went to Canada with some animals by ship.His father wanted to sell these animals for a high price. On the way to Canada,the ship was broken by the strom.Only Pi and four animals survived on a lifeboat. These animals included a tiger,a zebra,a hyena and an orangutan. The hyena killed the zebra and the orangutan.but it was killed by the tiger. The tiger’s name was Richard Parke.

In the next 227 days Pi and Richard Parke drifted on the ocean. At first they were wary of each other. Pi shared the food with Richard Parke. They experienced storms and passed by the ogre island together.Pi had come to know that Richard Parke also had feelings. At the same time, he believed that the God was looking at him and always blessed him. At last the lifeship drifted at Mexico. Richard Parke went away without turning his head when they was saved. Pi was very sad.

After I watched this film I thought a lot. Can I be calm like Pi if I sail a boat with a tiger?And do you think the god is looking at you anytime?The film also tells me that we must have the courage to face difficulties and got on well with each other.

少年的奇幻漂流记 第六篇_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精美图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精美图片【少年的奇幻漂流记】

少年的奇幻漂流记 第七篇_《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心有猛虎而身外无虎

姓名:汪克波 班级:城规1201

时至今日,经典二字几乎难寻。电影发展到如今从开拍到上映步步为营的局面,已经进入到集体了武装到牙齿的时代。但是对于某些导演来说,他们依然在坚守自己的理念,来依靠优秀的作品保持一贯的水准。这样一来,随着名声积累与厚积薄发,他们的作品虽不多, 但是仍旧品质为先话题次之,每每出品一部电影便可成为经典,让人颇感精彩。

这段话看到这里,你的头脑定会飞速的旋转。并且在眼前掠过一排导演的名字,但是其中,必有李安。

李安,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台湾屏东县潮州镇,祖籍江西德安,是一位著名导演。1995年凭借《理智与情感》轰动国际影坛,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确立了其在好莱坞A级导演行列的地位。《卧虎藏龙》将华语电影推向世界,2006年他凭借《断背山》首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2009年被美国《娱乐周刊》评为坚持拍电影的“最伟大导演”之一,2013年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其屡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金狮奖、金熊奖、英国学院奖等国际顶级电影奖项,是华人迄今唯一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导演,亚洲迄今唯一获得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导演,是世界上

少有的二次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

导演。

李安从《推手》、《喜宴》专注移

民心态的困惑与解决,到《卧虎藏

龙》、《饮食男女》对故国文化在推崇

与反思之间的徘徊,历经《断臂山》、

《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对美国主

流文化的深层次浸入,直到《色戒》,

他开始获得真正的自由,可以打破那

些各种观念上的、技术上的外壳,真

正进入到人性深处。更精确地说,李

安呈现了一个“从外逐渐到内”的过

程。

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又往前

走了一大步。李安导演的力作《少年

派的奇幻漂流》是我非常喜欢的电

影,它像一部叙事诗,缓缓舒展在我

们面前,,少年派和孟加拉虎Ricard

Parker在海上漂流的故事,事实上,

这是一个完全没有人物冲突的故事,

通篇只有波光粼粼的海面和惊涛骇浪,在气氛的烘托,人物心理的挖掘方面,李安导演显然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名字上来看,这部电影是奇幻冒险的视觉大片,看过了则更是感叹大饱眼福。这并非3D效果运用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但炫目的视觉效果,使整部电影浑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36110/

推荐访问:少年奇幻漂流记电影 少年奇幻漂流记下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