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部队裁军

部队裁军

时间:2018-03-23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部队裁军 第一篇_中国军队历次裁军数据一览

中国军队历次裁军数据一览

第一次:计划将军队总数由550万压缩到400万

新中国成立之时,解放军的总员额达到了550万人,基本上还是“小米加步枪”的以步兵为主体的陆军,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技术兵种也很少。1950年4月,中央决定将全军总员额由550万减至400万。

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精简工作未能继续进行,军队又进行了扩编,到1951年12月总人数增加到627万,是解放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第二次:627万减至400万

1951年底,国内大规模剿匪作战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已转入阵地防御作战阶段,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形势,中央军委决定于1952年再次对解放军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

1952年精简工作全面展开,至年底结束,全军总人数降为400万余人。

第三次:减至320万

朝鲜停战和国内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基本结束后,1953年8月2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面对国民经济一五计划全面展开等大好形势,决定对人民解放军再一次进行精简整编。

此次精简工作到1955年底顺利结束。全军兵力精简到了大概320多万人。 第四次:降为240万

1956年9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降低军政费用占国家财政开支的比重。中央军委1957年1月召开扩大会议,确定全军总人数再裁减1/3。

这次精简工作从1957年开始到1958年底结束,全军总人数降为240万。在步兵减少的同时,海、空军和特种兵得到了加强,占到全军总人数的32%。

第五次:裁军计划流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军队数量再次大幅度上升。1975年,解放军总人数高达610万。为了解决比例失调和部队臃肿问题,1975年6月至7月,中央军委决定3年内将军队减少60万人。

但是随着“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在全国展开,这次裁军随之夭折。

第六次:继续完成第五次精简整编任务

1980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8月15日,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精简方案,精简机关,压缩军队员额,减少保障部队和非战斗人员。这次精简还裁并了各级机关的重叠机构,撤销了省军区独立师,部分野战军步兵师改为简编师。

第七次:军队总员额减至400余万

1982年9月,中央军委下发精简方案,将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机关改为总参下辖的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军区直属的炮兵、坦克和野战工兵部队,大部划归陆军的军内建制;将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所驻省、自治区、直辖市。

至此,中国军队总员额减至400余万人。

第八次:裁减员额百万

1985年7月1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转发了军队精简方案。根据方案要求,这次精简整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压缩军队总员额,全军总人数减少100万。到1987年,百万大裁军的浩大工程基本完成,解放军总员额为300万人。

与裁军同步,陆军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以及预备役部队相继成立。陆军中技术兵种比例首次超过步兵,人民军队迈出由摩托化向机械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第九次:裁减员额50万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在80年代裁军100万的基础上,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军50万。到1999年底,裁军50万的任务已经完成。

第十次:裁减员额20万

2003年,中国宣布将在“九五”期间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基础上,2005年前再裁减20万,使军队总规模降至230万。

第十一次:裁减员额30万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裁军30万。

如果这一计划完成,军队规模将保持在200万人左右。【部队裁军】

数据来源:中国军网、《纵横》2007年07期《共和国军队的十次裁军》、《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1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部队裁军 第二篇_2016裁军值得面对的“改革阵痛”

2016裁军值得面对的“改革阵痛”

2016年9月3日,习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昭告世界: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30万!意味着部分官兵将脱下军装、止步军旅、走出军营。正所谓:痛才能通,不痛则不通。"只要有梦就有痛"!裁军,是一场自我革命,也是我们值得面对的"改革阵痛"。

事实上,我军员额从上世纪70年代的610万,下降到400万,再下降到300万,又下降到230万,直至下降到2017年底的200万,每一次都伴随有"阵痛"。然而,正是勇于面对"改革阵痛",经受住了"改革阵痛",人民军队才有了发展机遇,有了跃升空间,才得以腾笼换鸟、破茧成蝶,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胜利走向胜利。如果经受不住"改革阵痛",就可能在军事变革中痛失机遇。等到打痛了再改,代价将会极其惨痛,甚至没有改的机会。

【部队裁军】

回望上世纪80年代的百万大裁军,那是何其艰难!决策者邓小平说,"这是一个得罪人的事"。为了顺利推进改革,他还说,"不怕打黑枪"。当时,军队要从400万减到300万,每4个人中就有1个要走。很多铁血部队,有的是从井冈山下来的,有的曾立过无数战功,有的正在执行重大任务,裁谁不裁谁,都是一件头疼的事。但正是中央军委不惜痛、广大官兵不怕痛,才在3年内完成百万大裁军任务,解决了"'虚胖了'不能打仗"的问题,让人民军队走上了精兵强军之路。

今天的改革,好吃的肉已经吃完,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力度、强度、难度前所未有。新一轮军事领域的变革,是体制转轨、结构转型、体系转变、整体性转换,也是思想上的破茧化蝶,利益上的自我革命,发展上的爬坡过坎。唯有冲破思想观念阻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才能迎来军事变革的春天。

"为所有而喜,不为所无而忧"。裁军,事关军队改革大局,事关强国强军大计,一些官兵表示,叫撤就撤、叫减就减,叫走就走、叫留就留,体现了很好的政治意识、号令意识和大局意识。但从过去的情况看,总有个别同志过于看重部门利益、单位利益、个人利益,裁到自己头上时,搬出这样那样的理由,找出这样那样的说辞,试图逃过撤降并改,增加裁军的难度。

领导是改革的旗帜和导向,其行为决定官兵的态度和改革的走向。百万大裁军的"主刀人"、时任副总参谋长何正文,裁军先裁自己的子女。他的4个子女,都在部队发展得很好。但在父亲的引导下,都脱下了军装。这一强烈的示范效应,成为推动裁军的强大动力,使三总部精简员额一半、11个大军区合并成7个等改革任务顺利完成。这次裁军,

领导干部能否带好头,至关重要。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每名官兵都要识大体、明大理、顾大局,以全局观念面对"改革阵痛"。1998年,济南军区某师已准备撤编,接到长江抗洪的命令后,全力以赴打好最后一役,凯旋后即加入到"裁减员额50万"的行列。什么是服从大局?这就是服从大局。什么是支持改革?这就是支持改革。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面对30万大裁军,官兵的灵魂要触动,利益更要触动;观念禁区要突破,利益雷区更要突破。古人云,观操守在利害时。军人的血性不止在战场上,还应当在强军征途上当解放思想的先锋,当舍弃奶酪的勇士,当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骁将。有"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情怀,有"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追求,有"舍我其谁为强军"的担当,就一定能推动军队改革向深水区挺进。

部队裁军 第三篇_中国裁军:武警部队会转型国民警卫队?

中国裁军:武警部队会转型国民警卫队?

中国宣布裁军30万人,预计2017年底基本完成,历时解放军现役部队将从230万人减少到200万人。然而,裁军就意味有些部队必须面临裁减或转型,这其中会有哪些? 据2013年国防白皮书介绍,解放军230万现役总兵力中,空军为39.8万人,海军更少,仅为23.5万人,如果把人数有限的二炮也算入陆军的话,那么解放军的陆海空三军比例是72:11:17。目前,美军的陆海空三军比例约为4:3:3。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军队在人数和结构上一直是陆军为主。不仅是人数悬殊,在解放军中,海空军的地位一直无法与陆军对等。目前,七大军区司令员至今仍是清一色的陆军将领。而在国际上,从1990年代以来,海、空军早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力量。尤其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东南方向的威胁,面临的潜在对手有着极为强大的海空军实力和先进的运用理念。如果依旧秉持“大陆军主义”的旧思维,把海空军是陆军的附属,那就会和满清政府一样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军控裁军协会理事、原总参谋部某部副部长徐光裕退役少将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我国国土面积巨大,人口基数多,周边陆地接壤的邻国有10多个,陆军比例不可能像美国那么低,我认为陆海空兵力之比例能够调整到5:2.5:2.5,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如果按照徐光裕说的这个比例,总兵力200万,那么陆军是100万人,海军和空军各50万人。可见,海空军尤其是海军,不仅不会裁军,整体规模还将倍增。徐光裕指出,中国海军已经确定了“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发展战略,向更远的远海延伸,保卫我国的国家利益,必须扩大海军舰队和航空兵规模,人员数量自然也会随之增加。

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表示,非战斗人员在裁撤的重点之列,徐光裕透露,文工团、体工大队应该是首当其冲的。调整之后,如果部队有文体方面的需求,可以向社会买服务,无需养着那么多的专业文体工作者。

对于杨宇军所言的“精简机关”,徐光裕透露,解放军目前的机关人员太多,指挥系统太庞杂,链条太长太多余,尤其是海空军情况严重,显得“头大腿小”,反应速度慢、指挥效率低下,这在战时很可能造成致命后果。在他看来,解放军应该学习美军扁平化指挥体制,全力建设多军种联合作战的机制,设立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这样的跨军种常设联合指挥机构,把全军融为同一个体系。事实上,这两年来,中国军队已经探索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建立。去年有外媒报道,中国已成立东海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去年7月的国防部记者会上,发言人耿雁生没有否认,只是表示:“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必然要求。我军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对于精简下来的人员何处去的问题,徐光裕表示,目前国家对复转军人有完善的政策,各省市也各有法规,接受过部队严格训练的这些复员军人,在地方各行各业都会受欢迎,尤其对于中西部,他们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不必太过担心他们的出路。

“老旧装备部队,包括边海防部队被裁撤的人员,还有一条出路是武警部队。”徐光裕透露,“未来,武警部队有可能会转型成为国民警卫队,职能转变为平时国土警戒,战时补充正规部队。这支力量,以后很可能需要加以扩充。” 国民警卫队,主要作为内卫武装,但也是军队的重要后备力量,其编制体制,武器装备,后勤供应,人事制度,以及执行的条令条例均与现役部队相同。所以,武警部队转型成为国民警卫队应该是迟早问题。

部队裁军 第四篇_军改和裁军,怎样面对?

军改和裁军,无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今年开年,陆军部、火箭军、战略支援部的成立,新的军委机关的组建,标志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对军人来讲,特别是处于消息漩涡有互联网时代,焦虑是免不了的。首先是关注自己所在单位是撤、是简、是并、是转,同时也在思考和关心个人的进退去留,未来到底怎么办。为此,有的四处打听军队改革方案,期望尽快了解到怎么改、改什么、具体方案何时能出台;也有的轻信网上传播的各种军改方案和所谓内幕消息,被小道消息和谣言扰乱了心神;有的通过领导、战友和朋友打探近年来地方对转业退伍军人安置情况,期望能从中为自己下一步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有的打电话与家人、亲戚和朋友沟通商量,如果自己被裁员了,是要工作还是不要工作,是自主择业好还是计划安置好,等等。军改和裁军,事关军人的前途、家庭生活、未来发展,关心无可厚非,担心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焦虑过多、考虑过多,一心忧后路、思前程,就会导致分心走神,影响自己的工作、部队正常勤务和教育训练。有些人甚至于消极对待工作,觉得反正要走,多做少做一样,就放松自己,甚至牢骚满腹,听信谣言,传播负面消息,这样不但损害军队形象,也破坏了自己的形象。

任何时代,都会有变革,任何进步的时代,都伴随着强烈的变革。

对军人而言,处于这个发展变革的大时代中,就意味着可能的牺牲和奉献。在军改和裁军面前,最好的态度就是,叫撤就撤,叫简就简,叫并就并,叫走就走,叫留就留。这是个原则问题!尽管每个人都会有个人诉求,但必须要考虑国家和军队的利益诉求!

裁军,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军人思想观念的一场革命。改革,既有利益关系的大调整,又有思想观念的大解放。作为当代革命军人,要带头解放思想,冲破个人利益固化的藩篱放眼世界,跳出个人利益得失的小圈子思考大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军先后裁减员额100万、50万、20万,人民军队走上了精兵之路,人民军队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成为保卫祖国、守护和平的坚强柱石。裁减到地方的一百多万官兵,脱下军装不褪色,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练兵打仗迅速转到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事实证明,革命军人只要兵心不改,无论是在军队或地方,都能做一名成功的战斗员。

【部队裁军】

所以,无论走留,与其焦虑不安,不如扎实干好工作,一切顺其自然。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嘛。

部队裁军 第五篇_建国以后我军十次裁军情况简介

【部队裁军】

建国以后我军十次裁军情况简介

第一次:1950年5月,解放军进行了第一次大裁军。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解放军总兵员550万,"小米加步枪"的步兵是解放军的主体,空军、海军和陆军特种兵几乎是空白。第一次精简整编: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550万人。1950年6月,全军参谋会议精简整编方案中规定全军员额精简为400万,当年即复员23.9万余人。到1950年底,陆军部队数量有了较大压缩,全军精简17.1%,而军兵种机关及部队则有了较大发展。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精简整编工作终止。到1951年底,全军员额达627万人,是我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中央军委决定压缩人民解放军的总规模,进行整编,缩减陆军(主要是步兵)数额,加强和建立空军、海军两大军种和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铁道兵等兵种部队。

第二次:1952年1月,解放军进行第二次大裁军,总部和各机关以及国防军步兵部队人数减少,军兵种部队和院校人数扩大,其中还有95万地方部队改编为公安部队,全军总定额保持在300万人左右。1951年11月中央军委召开整编会议,规定到1954年把全军总员额控制在300万人左右。1952年1月,毛泽东批准《军事整编计划》,全军总定额缩减至300万人左右。

第三次:1953年8月,解放军进行第三次大裁军,全军总兵力精简23.3%,其中陆军部队精简比例最大。截至1953年9月底,全军人数减到420万左右。当年12月,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决定,把全军简编为350万人。到1954年6月全军已精简47.2万余人,年底基本完成计划。

第四次:1957年1月,解放军进行第四次大裁军,到1958年底,全军成建制地集体转业或移交地方的有1个军部、46个师、30余所院校。精简最多的还是步兵部队,全军总人数与新中国建立时相比,精简了61%。1957年1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确定全军总人数再裁减1/3,要求3年裁减130万人,压缩至250万人左右。

在前四次大裁军期间,解放军先后成立了10个军兵种领导机关,分别是:空军司令部、海军司令部、通信兵部、炮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公安军司令部、防空军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铁道兵司令部、防化兵部,使我军军兵种部队得到了飞速发展。1957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防空军司令部,与空军合并,建立我军空防一体的防空体系。这次裁军使得机关与部队的比例、干部与战士的比例趋于合理,臃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第五次:第四次裁军后的1966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公安部队番号,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6月,解放军成立了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1975年底,解放军进行第五次裁军。"文革"期间,部队组织编制混乱,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干部严重超编。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央军委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和重点解决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等重大问题。9月,中央军委批转了有关调整方案,

方案中,精简最多的是工程兵、铁道兵,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1975年6月24日至7月5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3年内将军队减少60万人。到1976年,军队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后来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精简整编任务没有完成就停了下来。这次裁军使得机关与部队的比例、干部与战士的比例趋于合理,臃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部队裁军】

第六次:1980年,解放军进行了第六次大裁军。当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同年8月15日,中央中共批转了中央军委《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

第七次:1982年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决定军队进一步进行精简整编。解放军进行第七次大裁军。51万余人的铁道兵和1978年1月成立的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部队转到武警部队,从此,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1982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内卫勤务的部队和武装、边防、消防警察统一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经过第六、七次裁军,与1980年相比,战斗部队在全军总定额中的比例提高,机关和勤务分队的比例下降,解放军开始实行了军士制度,把76种由干部担任的职务改为由士兵担任。

第八次:1985年5月底6月初,中央军委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解放军进行了第八次大裁军。精简整编工作到1987年初基本结束。这次大裁军有四个特点:一是陆军军改编成集团军,将独立的装甲兵、炮兵、工兵等兵种部队编入集团军,并充实扩编了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种,增编了电子对抗部队、伪装部队等专业兵种,集团军编成内的各兵种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作战能力都大大超过了原陆军军。二是陆军淘汰了骡马,实现了摩托化和半机械化。三是改革体制,裁并机构。直属中央军委和大军区的炮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防化兵部,分别缩编合并为总参谋部和大军区司令部所属的业务部;11个大军区合并为7个。四是改变隶属关系。县市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政府建制领导。百万大裁军后,解放军陆军的专业兵种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步兵,炮兵成为陆军中的第一兵种,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陆军防空导弹部队等一大批新的兵种纷纷诞生,骑兵、司号兵等不适应现代战争的兵种和专业被取消。这次裁军使解放军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第九次: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宣布,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中国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到1999年底,裁军50万的任务已经完成,20余万军队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地方工作。这是新中国历次裁减军队员额中干部精简比例较高的一次。这次大裁军,解散了大部分守备部队,部分集团军建制的乙种师归武警部队。其特点是"精兵、合成、高效",实现解放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各国由对抗转向对话,开始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形势下,中央军委提出加强质量建军、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并对军队建设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第十次:第十次大裁军的任务是: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着重解决体制编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优化编成结构,使部队作战效能进一步提高;理顺重大比

例关系,使领导指挥管理和保障机制得到改进;适度减少数量,使部队规模更趋精干;注重提高质量,使部队建设的科技含量明显增大,在精兵之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2005年底,我军圆满完成20万人的精简任务,2006年起全军已全面按新的编制体制进行。

部队裁军 第六篇_裁军论坛:裁军规则及目的

裁军论坛:裁军规则及目的

关键词:军队 张为臻 裁军 军转安置 军队裁军 裁军规则 裁军的目的

裁军规则

裁军细则还没出台,但是网上信息弥漫,下列非官方观点,仅供浏览。

省军区系统将裁减约5万人,除北京卫戍区外全部撤掉;文体、院校、科研人员等将裁掉10万,部分改为非编文职; 张为臻博客

军师以上机关将裁掉10万,包括2个军区机关、3个集团军机关,其他集团军将变成空架子。

不管教育训练,只管作战指挥,师旅单位将扩编,使其更加合成。裁军论坛:裁军规则

另外将有5万边防部队编入武警。

裁军的目的

从目标上来看

裁军是节省军费开支,优化军费结构,合理确定军费的投向、投量,把稀缺的军事经济资源配置到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要素上去,减少人员成本,增大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围绕强军兴军目标,走精兵习武之路,构建能打仗打胜仗的现代化军队。裁军的目的

从战略上来看

【部队裁军】

裁军是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张为臻博客

从政治上来看

裁军是宣誓和表明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关键力量。(来自:互联网)

部队裁军 第七篇_军队人才网:新一轮军队改革看点已现 裁军减员是副产品

军队人才网:新一轮军队改革看点已现 裁军减员是副产品 军队改革:新一轮军队改革看点已现 裁军减员则是军改的副产品,本次军队改革实际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组成部分,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即将出炉的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和裁军30万,都是一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

新一轮军队改革看点已现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即将出炉的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和裁军30万,都是一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其作用和影响注定超过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1997年和2003年分别进行的精减员额50万、20万。因为本次非为减人而来,而是为了重构和优化军队领导、指挥和管理体制,减人只是改革的副产品。

强调体制编制调整改革重于精减员额30万,有其内在逻辑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包括军队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其间已经明确了改革的内容和路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中,习近平主席宣布裁减员额30万,应当是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续集,或辅助篇。这样的前后承继关系,也决定着起点、重点和落脚点。强调本次改革的意义重于前三次精减员额,主要是着眼本次改革的立意和品质。笔者认为,本次军队改革获得成功,将成为创建军队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本次军队改革实际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组成部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在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基,包含其中的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根本上是实现“敢打仗打胜仗”的强军梦。以强军梦支撑强国梦是其间的逻辑。正是因为从建设大国军队的高度设计新型体制编制,因而给人更多期待。只要改革目的达成,中国军队便将步入世界现代强国军队的行列。我们将本次改革评价为中国军队建军治军史上的第二次飞跃,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习近平提议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开,明确昭示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再出发的基点与着眼点。

既然本次改革意义重大,那么处在推进中的军队改革已现哪些看点?我们可以围绕主导者、改革基础、改革路径和方式方法等几个决定因素加以分析。

从改革的主导者看,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中央军委,已经依靠责任和担当以及顶层设计能力、决断力和执行力,赢得党和人民、全军官兵的高度信赖,这对改革的成功具有先决性作用。

从改革基础看,全军官兵已将信任和期望化作动力和支持,化作服从和服务大局的自觉。以往几次精减整编,方案尚未落定,嘈杂之声便已此起彼伏。本次改革,方案即将揭晓,然而包括军队所谓消息灵通人士竟然也都不甚了了。在改革影响如此多人切身利益的情况下,部队如此平静,至少说明中央军委拥有坚强的最终决策权,其权威和决断力已反映到推进改

革的全过程中。官兵认同和接受这种权威,就会形成支撑力与推动力。更直接讲,无人站到本位主义立场上去争去跑,除了说明官兵对本次改革的高度信任,同时说明反腐和转变作风已经真正发挥出强大威力,说明坚强的政治规矩或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正在军队中回归、重建。简言之,改革的关键是人,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改革最坚实的基础也就有了。

从改革的路径方法看,这次改革遵循了一定规律。比如,为了避免改革路径被“利益攸关方”扭曲,采取了转变作风和反腐走在前面或同步推进;为了避免以往存在的裁判员与运动员双重身份集于一身,这次设计方案者跳出了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局限;为了避免改革与地方脱节而影响官兵的支持度,本次军队改革纳入国家“一揽子”,也就是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统筹了所有改革设计,实现顶层设计、上下互动、全面突破,如此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本次军队改革将会成为我军建设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作者是国防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于中华网)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30055/

推荐访问:部队裁军最新消息 武警森林部队裁军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