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个调税计算器

个调税计算器

时间:2018-02-26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个调税计算器 第一篇_一张图一目了然计算个人所得税(2015年版)

一张图一目了然计算个人所得税(2015年版)

公式: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工资-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交个人所得税额=(工资9400元-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1000元-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税率20%-速算扣除数555元=425元。

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外籍人员按4800元)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个调税计算器 第二篇_个人所得税计算题2013级

个人所得税计算题

1、张某为一中国公民,2015年1月至12月从中国境内每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3700元(人民币, 下同),当年取得稿酬收入2000元,当年还从A国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8000元,从B国取得利息收入3000元。该纳税人已按A国、B国税法规定分别缴纳了个人所得税1400元和500元。要求计算:

(1)中国境内工薪收入应纳税额=12×(3700-3500)×3%=72

(2)中国境内稿酬应纳税额=(2000-800)×20%×(1-30%)=168

(3)A国收入按我国税法规定应补税情况

抵扣限额=8000×(1-20%)×20%=1280(元)

因其实际境外纳税1400元,境外已纳税款可抵扣1280元,不需在我国补税:

(4)B国收入按我国税法规定应补税情况

抵扣限额=3000×20%=600(元)

因其实际境外纳税500元,未超限额,境外已纳税款可全额抵扣,并需在我国补税: 应补税=600-500=100(元)

(5)该纳税人2015年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72+168+100=340元

2、中国公民李系自由职业者,2015年收入情况如下:

(1)出版中篇小说一部,取得稿酬50000元,后因小说加印和报刊连载,分别取得出版社稿酬10000元和报社稿酬3800元。

(2)受托对一电影剧本进行审核,取得审稿收入15000元。

(3)临时担任会议翻译,取得收入3000元。

(4)在A国讲学取得收入30000元,在B国进行书画展卖,现场作画取得收入70000元,已分别按收入来源国税法规定缴纳了个人所得税5000元和18000元。

要求:计算孙某2015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参考答案:

(1)小说稿酬纳税的计算。

①出版小说和小说加印应合并为一次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50000+10000)×(1-20%)×20%×(1-30%)=6720。

②小说连载应纳个人所得税:(3800-800)×20%×(1-30%)=420(元)

(2)审稿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 15000×(1-20%)×20%=2400(元)

(3)临时翻译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800)×20%=440(元)

(4)境外收入分国分项计算税款抵扣限额,再计算在我国应纳税额。

①A国讲学收入属劳务报酬收入,按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即抵扣限额),注意畸高收入加征计算:

抵扣限额=30000×(1-20%)×30%-2000=5200(元)

因其实际境外纳税5000元未超限额,境外已纳税款可全额抵扣,并需在我国补税: 应补税=5200-5000=200(元)

②B国书画展卖收入属劳务报酬收入,按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即抵扣限额),注意畸高收入加征计算:

抵扣限额=70000×(1-20%)×40%-7000=15400(元)

因其实际境外纳税18000元超过限额,境外已纳税款只可抵扣15400元,并不需在我国补税,超限额部分的2600元不得影响A国计算,也不得在本年度应纳税额中抵扣,只能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内,从来自B国所得的未超限额的部分中补扣。

(5)孙某2015年应纳个人所得税=6720+420+2400+440+200=10180(元)。

个调税计算器 第三篇_个人所得税计算汇总

个人所得税计算汇总

注:1、捐赠扣除:通过境内单位的教育、公益事业、灾害和贫困地区,应纳税所得额的30%限额。

2、劳务报酬的税额计算注意事项: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3、区分劳务所得和工薪所得:是否存在雇佣关系。劳务:民事合同,不缴社保金。雇佣:劳动合同,缴社保金。

个调税计算器 第四篇_年薪制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年薪制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在年薪制的情况下,发放年薪方式有三种,一是全年集中一次发放;二是将年薪全部平均分摊到12个平均发放;三是将年薪当中的部分按月度工资形式发放,另一部分作为年终一次性奖金形式发放。

例一,假设某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年薪为60万元,分别不同发放方式下的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年薪制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一:

发放方式一:全年一次性发放方式下:根据(国税发[2005]9号)通知规定计算。 500000÷12=50000 根据商数查税率表为“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对应的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2755元。再依据(国税发[2005]9号)通知规定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额=600000×30%-2755=177245元。

年薪制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二:

发放方式:将年薪平均分摊到12个平均发放。

1、月发放数600000÷12=50000

2、月应纳税所得额=50000-3500=46500(查税率表,对应税率30%,速算扣除数2755元)

3、月应缴税额=46500×30%-2755=11195

4、全年应纳个税额 11195×12=134340

年薪制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三:

发放方式:将年薪当中的部分按月度工资形式发放,另一部分作为年终一次性奖金形式发放。

由于年薪一定的情况下,年终奖与年基本月薪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这就需要在二者之间作出合理分配,如何合理分配发放才能使个人收入最大化,这是一个现实的 课题。笔者也曾上网查阅了相关方面的资料,但用数学模型方法计算实在太深澳,让人难以理解,于是想通过朴实的方法进行试算。即分别采用用足对应档次税率的 上限额的方法进行试算。

A方案:运用平均发放适用税率的上一档税率,并用足该档次税率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级距的上限额。

例如全部平均按月发放的适用税率为30%,那么上一档税率为25%。查税率表中应纳税所得额级距的上限额为35000元,加上扣除费用标准3500元,所以每月发放按38500元计发,余下的采用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的方法。

平时每月发38500元,全年月度应缴个税[(38500-3500)×25%-1005] ×12= 92940元

年终一次发放(600000-38500×12)=138000元,按(国税发[2005]9号)政策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138000除以12的商数为11500,查税率表一对应的适用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1005.应缴个税为: 138000×25%-1005=33495

将月度应缴税额与全年一次发放的应缴税额相加得全年应纳税额为:

92940+33495=126435

B方案:

如果先用足年终奖适用税率对应级距的上限额,余下的按12个月平均发放。

根据前面方案年终奖行用税率为25%,查税率表中应纳税所得额级距的上限额为35000元,那么将年终奖发放安排35000×12=420000,那么月度发放为180000元,则每月15000元。

那么全年月度应缴个税[(15000-3500)×25%-1005] ×12=22440 元

年终一次发放420000元,按(国税发[2005]9号)政策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应缴个税为: 420000×25%-1005=103995

全年应缴纳个税 22440+103995=126435【个调税计算器】

得到结果是A方案与B方案应纳税额相等。

但是第三种发放方式比第一种发放方式节税50810元,比第二种发放方式节税7905元。所以实行年薪制的情况下,应该将年薪制中的部分按月度工资形式发放,另一部分作为年终一次性奖金形式发放。

上例中第三种发放方式A方案与B方案应纳税额相等。但并等于所有年薪制下二者随意分配都是相等的。本例相等的原因是二种方案的最后适用税率均为25%,如果出现二者适用税率不同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差异。

年薪12万以上的怎么算个人所得税

个调税计算器 第五篇_2010年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税起征点原来是1600,现在是2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20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扣除标准:2008年3月份起,个税按2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年终奖缴纳个税计算公式 税前工资-2000

a:若>0,则直接用年终奖金额/12 = 应税额,得出相应的税率 计出的税率 * 年终奖金额 = 应扣个税

b:若<0,[用年终奖金额 - (2000-税前工资)]/12 = 应税额,得出相应的税率 计出的税率 * (年终奖金额+税前工资-2000)= 应扣个税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

级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

不超过500元 超过500元至2000元 超过2000元至5000元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 超过80 000元至100000元

超过100000元

税率%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速算扣除数(元)0 25 125 375 1375 3375 6375 10375 15375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 一 二 三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

不超过5,000元的

超过5,000元到10,000元的部分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税率% 5 10 20

速算扣除数(元)

0 250 1,250

四 五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30 35

4,250 6,750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级 数 一 二 三

解析:国家规定,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对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

不超过20,000元的

超过20,000元到50,000元的部分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税率% 20 30 40

速算扣除数(元)

0 2,000 7,000

个调税计算器 第六篇_工资薪金中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工资薪金中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第一步:

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奖金+福利+其他-考勤扣款=应发工资

注1:考勤扣款应作为税前扣除项目。

注2:本应加的项目,如出现相反情形,则用“负数”表示。

第二步:

应发工资-个人承担的“五险一金”-3500元=应税工资

注3: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四项才有个人承担部分,其余生育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加上医疗保险金中的“大病互助”、“意外保险”都是单位全额负担。

注4:对于工资中扣除员工个人借款、其他代扣事项,应该在税后扣除,不得在税前扣除。

注5:从2011年9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3,500元。

第三步:

应交个人所得税=应税工资×适用税率-适用速算扣除数=545元。

注6:速算扣除数是为了平滑临界点的税收差异而设置的。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第 1 页 共 2 页

注7: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以及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举例说明】

应发工资计算为10,000元

五险一金个人承担部分合计为1,000元

应税工资则为:10,000-1,000-3,500=5,500元 查税率一览表,适应于第3档税率。

应交个人所得税=5,500×20%-555元=545元。

第 2 页 共 2 页

个调税计算器 第七篇_最新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最新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16-03-17编辑:湘荣 手机版

一、什么是劳务报酬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包括哪些行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装潢、设计、安装、化验、制图、医疗、测试、法律、咨询、会计、讲学、广播、新闻、翻译、书画、审稿、影视、雕刻、录像、录音、表演、演出、展览、广告、技术服务、经纪服务、介绍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个调税计算器】

二、劳务报酬所得个税适用范围

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800元的费用;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

三、劳务报酬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20000元部分 20

2 超过20000至50000元部分 30

3 超过50000元部分 40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

四、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个调税计算器】

(一)个人提供劳务取得含税劳务报酬(即税前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1、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

1.1含税劳务报酬所得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含税劳务报酬所得-800;

1.2含税劳务报酬所得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含税劳务报酬所得×(1-20%)。

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注:按照应纳税所得额查对应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二)个人提供劳务取得不含税劳务报酬(即税后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人为企业提供劳务,双方约定的劳务报酬更多情况是一个税后支付额,即企业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报酬是个人的税后所得,因此,企业必须将税后所得转换为税前报酬,按照税前报酬列支企业的成本费用,同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由于劳务报酬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的扣除额分段以及应纳税额的加成规定,经过推算得出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对应的税率表(注意,这里是收入额,而非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表如下(表二):

1、含税劳务报酬收入的换算

1.1不含税收入额不超过3360元的换算为含税劳务报酬收入公式如下:

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不含税劳务收入额/(1-20%)-200

1.2不含税收入额超过3360元的换算为含税劳务报酬收入公式如下:

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不含税劳务收入额-速算扣除数)/换算系数

注:公式中个数据请根据表二中对应的金额确认。

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1方式一,根据上述公式换算含税劳务报酬收入按照表一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祥见上文。

2.2方式二,根据表二分步计算

2.2.1不含税收入额不超过3360元的

第一步,根据不含税收入额查表二中对应数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税率)

第二步,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表一中对应数据计算应纳税额,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按表一对应数据计算)

2.2.2不含税收入额超过3360元的:

第一步,根据不含税收入额查表二中对应数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一速算扣除数)×(1-20%)/换算系数

第二步,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表一中对应数据计算应纳税额,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以例释法:我们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式计算个人提供劳务所得个人所得税,验证公式的正确性。假如张三、李四为君合信公司年会做魔术表演和演唱,双方协商同意,表演完毕后君合信公司支付张三税后所得8000元,支付给李四30000元。

通过则查表二得知,税后所得8000元所对应的适用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0,换算系数为84%;税后所得30000元,对应的适用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2000,换算系数为76%.

按照方式一计算

张三的纳税情况

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不含税劳务收入额-速算扣除数)/换算系数=(8000-0)/0.84=9523.81元 应纳税所得额=9523.81-9523.81×20%=7619.05

应纳税额=7619.05×20%=1523.81

验算一下:税前收入为9523.81,应交个人所得税税额为1523.81

税后所得=9523.81-1523.81=8000元,与本例相符。

李四的纳税情况

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不含税劳务收入额-速算扣除数)/换算系数

=(30000-2000)/0.76=36842.11元

应纳税所得额=36842.11-36842.11×20%=29473.69

应纳税额=29473.69×30%-2000=6842.11

验算一下:税前收入为36842.11,应交个人所得税税额为6842.11

税后所得=36842.11-6842.11=30000元,与本例相符。

按照方式二计算: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22598/

推荐访问:2016个调税计算器 个调税税率计算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