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2014年立秋是几点

2014年立秋是几点

时间:2018-02-24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2014年立秋是几点 第一篇_关于立秋的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早秋客舍》

杜牧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红叶》

吴融

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 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

几夜月中藏鸟影,谁家庭际伴蛩声。 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彩剪成。

《岳州看黄叶》

张说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霜叶飞》

方千里

塞云垂地,堤烟重,燕鸿初度江表。露荷风柳向人疏,台榭还清悄。

恨脉脉、离情怨晓。相思魂梦银屏小。奈倦客征衣,自遍拂尘埃,玉镜羞照。

无限静陌幽坊,追欢寻赏,未落人后先到。少年心事转头空,况老来怀抱。

尽绿叶红英过了。离声慵整当时调。问丽质,从憔悴,消减腰围,似郎多少。

《立秋前一日览镜》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诗经 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诗经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渳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人涉昂否,昂须我友。

《七禽咏•早耕早布》

刘学箕

早耕早巾,节物如流春色暮。

金房土瘠无稻田,布耕播种种何处。一春焦涸旱无雨,麦穗藏头犹未吐。

麦穗不吐人不尤,粟田再种秋要收。只愁夏料欠输纳,悍吏坐门官不休。

《入涌泉道中》

程师孟

因省先茔到故都,不妨閒步问耕天。水云苍莽遥连洞,田野低窪稍近湖。

秋熟几家收橘柚,日生众口藉菰蒲。今朝偶得西华稻,僧饭年年出玉腴。

【更多相关内容浏览】

>1.>>2015年立秋是几点

>2.>>描述立秋的诗句

>3.>>2015年立秋祝福问候语

>4.>>关于立秋的短信祝福语

>5.>>立秋后如何对付秋老虎

>6.>>2015年立秋如何养生

>7.>>最新立秋节气祝福短信

>8.>>2015年立秋养生调理饮食

>9.>>2015年立秋养生祝福短信

>10.>>立秋时期要注意哪些事宜

2014年立秋是几点 第二篇_三伏天三九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浏览次数:14064次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10-6-23 20:25 | 提问者:匿名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最佳答案

年代 夏至日 头伏开始 天数 立秋日 末伏开始

2010年 6月21日 7月19日 10天 8月8日 8月8日

2011年 6月22日 7月14日 20天 8月8日 8月13日

2012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2013年 6月21日 7月13日 20天 8月7日 8月12日

2014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三伏天分别指的是哪三个日期?(说农历)

浏览次数:2152次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11-1-28 11:42 | 提问者:312474837

其他回答 共1条

每一年都的时间都不一样的

“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 三九天(数九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三伏天从什么时候...

三九天(数九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伏多少天?.【2014年立秋是几点】

大家都知道,三九天,是人所感受到最冷的时段。三九天,比较好计算,每年的冬至节这天,就开始进入“数九”,之后,你只要熟悉了中国传统的节气口诀,就知道寒暑时间表了。这就是:“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九九八十一,耕田老汉田中立。”。这意思是说,由于地球有积蓄前端时间的冷热能量的情况,所以,进入冬至之后,还有40天的最冷天气;冬至之后的18天,僵手足;冬至之后的18天—36天的这18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可以冻死猪狗;而一旦进入冬

至之后的36天——54天的这18天,沿河的柳树就发新芽了,气候就转暖了;而冬至之后的54天——70天,人们就要脱下冬衣了;冬至之后的70天,就要准备春耕了,天气就彻底暖和了。

而三伏天怎么计算呢?三伏天的计算稍微复杂点,但是,只要掌握了中国传统历法的规则,还是很容易计算的。

由于在中国传统历法中,一年365天都是按照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与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的配制组合确定的,所以,天干与地支的组合,每六十日为一个循环。这样,中国传统历法中,每天都有个天干地支日,比如甲子、丁已……日子等。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环目迹皇熘螅质歉龈眨簿褪?月29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热的。

中国民间老百姓根据地球积蓄热量的情况,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这意思是说,每年的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但是,中国民间老百姓也 同时总结出了“立秋早晚凉;蚊从立秋死”的谚语。这意思是说,立秋之后虽然天气还很热,但是,一早一晚却是凉快了,而且,讨厌的蚊子也开始从立秋就越来越少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天干地支配制组合日子的六十循环情况,所以,有的时候,初伏结束之后,不见得马上就会出现庚日,于是,有的时候,中伏期间,可能会超过十天。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据《通书》、《阴阳历书》和《万年历》查考可知:今年是阳历公元2005年,阴历乙酉(鸡)年。“三伏”是:7月15日,阴历初十庚子日为初伏(又叫头伏);7月25日阴历二十庚戌日为中伏(二伏);8月14日,阴历七月初十日庚午日为末伏(三伏)。

一般年份,每伏十天,三伏共三十天。但今年的“年份”就是“中伏”(二伏)二十天。因此,“三伏”期共四十天。即从阴历初十初伏起,至末伏的最后一天(阴历七露眨┏龇梗昂笳盟氖臁?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今天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今年。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当然,古人的这种推算方法并不十分科学,并不一定与当年的气象实际紧密结合,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最高气温也不一定出现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么说,“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曰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一般“三九”时最冷。楼上朋友说的“冬至后第三个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是“三九”和“四九”

相交之日,并非“三九”。

老北京的习俗,冬至曰起要画“九九消寒图”,这一习俗在明人的著作中已有记载,这图是一幅梅花图,画一枝梅花.上面有81个花办(代表九九八十一天)。每过一天就用笔染一个花办。待过完这8l天,81个花办也全染过了,春天到了,所以叫“九九消寒图”。而且在明代北京,还有刻印好的“九九消寒图”,在市面销售,这就更省事了,而且在这图旁还有《九九歌》。

这《九九歌)是利用人对寒冷的感觉以及物候现象(即因天气气温的变化而导致动植物的变化的现象,如柳树发芽,桃树开花,大雁飞来等等,均与当时气温有关,而这些与几月几日并无必然关系)来反映天气的冷暖。笔者小时候北京地区流行的《九九歌》是这样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通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这“九九”之说。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了。当时民间从冬至日数起,到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的日子就过完了。而这(九九歌)大约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已很流行了,而《九九歌)在民间流行时,却有不同的版本,内容及详略均不同。我们看看明代的<九九歌》的不同说法,十分有趣。

明代《五杂俎》记载了当时《九九歌》的一种说法:“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篥(指大风吹篱笆发出很大的响声。这声篥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名。);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指天冷,在屋内睡觉却像在露天睡觉一样冷);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纳担头担(指天热了,脱掉衣服担着);八九七十二,猫犬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这一说法较为详尽。而据该书记载,当时(明代)的北菪功乜区流行的,《九九歌》则远没这么复杂,十分简单明了:“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围炉饮酒;五九六九,访亲探友;七九八九,沿河看柳。”而目通俗易记。 而明代专门记载北京风物的《帝京景物略》所记的《九九歌》与上述又有不同:“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盐虎本来指古代一种虎形的盐.这儿比喻人们所堆的雪人);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

蚊虫屹蚤出。”这最后几句对于冬天受冻的穷汉给予了很大的同情。这两个复杂的《九九歌》版本互有异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五九四十五”,前一说法为“太阳开门户”;后一说法为“家家堆盐虎”。这可能反映了这两首《九九歌》产生的时期在冬六的降雪量有着很大的差别。 上述明代北京地区流行的简单版本《九九歌》中说:“七九八九,沿河看柳。”而上一世纪时的《九九歌》都成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这一改动不可忽视,它反映了明代时北京的天气比上一世纪时北京天气要冷,以至于从物候现象表现出来,柳树出芽长叶要相差一段时间。 冬天的《九九歌》十分流行,因为零冷的天气让人感到十分难熬,其实夏天也有《九九歌》,不过夏天可不像冬天一样。要画什么“九九消暑图”了。夏天的九九与冬天相对应,从夏至日算起,也有九九八十一天,据明代《五杂俎》记载为:“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古代有冰窖,冬天藏冰,夏天取出应用);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五九四十五,难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人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阶前鸣促织(促织指蛐蛐)。”这夏天的《九九歌》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而且以人的主观感觉为主。

三伏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星相杂谈 今年三伏天时间:初伏7月19日、中伏7月29日、末伏8月8日。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天干(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的一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

“入伏”、“出伏”的日期推算法2010-07-11 碧草天涯

“入伏”、“出伏”的日期推算法。我国从秦朝(公元前221年左右)起就规定:每年"夏至"日(公历6月21日—23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为入伏日,"立秋"日(公历8月7日—9日)开始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首日(如果"夏至"日当天刚好是庚日,则当年的"夏至"日即作为"入伏"的第一个庚日计算;如果"立秋"日当天刚好是庚日,则当年的立秋日即为末伏的首日)。多数年份入伏日期完全相同,少数年份时间相差一天左右。

为什么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称为“三伏天”?2010-07-28 *淡淡香*

至于立秋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曰伏也。其中唯一不同的是立秋,夏属火,秋属金,故夏、秋的交接非五行相生,而是相克,就是火克金,又庚属金,所以到庚日就是金气要潜伏的日子,"伏日"之说由此而生。古人使用天干与地支相配的"干支纪日法" 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通常初伏、中伏、末伏各为十天,但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四个庚日时,中伏为十天,出现五个庚日则为二十天。 为什么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称为“三伏天”?[分享]2010-12-30 虹贯长天

2014年立秋是几点 第三篇_2016年24节气表时间表

2016年24节气表

节气 公 历 农 历 时 段

立春 2016年2月4日17:46:00 腊月(小) 廿六 星期四 2月4日 17:46 - 2月19日 13:33

雨水 2016年2月19日13:33:41 正月(大) 十二 星期五 2月19日 13:33 - 3月5日 11:43

惊蛰 2016年3月5日 11:43:30 正月(大) 廿七 星期六 3月5日 11:43 - 3月20日 12:30

春分 2016年3月20日 12:30:08 二月(小) 十二 星期日 3月20日 12:30 - 4月4日 16:27

清明 2016年4月4日 16:27:29 二月(小) 廿七 星期一 4月4日 16:27 - 4月19日 23:29

谷雨 2016年4月19日 23:29:23 三月(大) 十三 星期二 4月19日 23:29 - 5月5日 09:41

立夏 2016年5月5日 9:41:50 三月(大) 廿九 星期四 5月5日 09:41 - 5月20日 22:36

小满 2016年5月20日 22:36:26 四月(小) 十四 星期五 5月20日 22:36 - 6月5日 13:48

芒种 2016年6月5日 13:48:28 五月(小) 初一 星期日 6月5日 13:48 - 6月21日 06:34

夏至 2016年6月21日 6:34:09 五月(小) 十七 星期二 6月21日 06:34 - 7月7日 00:03

小暑 2016年7月7日 0:03:18 六月(大) 初四 星期四 7月7日 00:03 - 7月22日 17:30

大暑 2016年7月22日 17:30:10 六月(大) 十九 星期五 7月22日 17:30 - 8月7日 09:52

立秋 2016年8月7日 9:52:58 七月(小) 初五 星期日 8月7日 09:52 - 8月23日 00:38 处暑 2016年8月23日 0:38:26 七月(小) 廿一 星期二 8月23日 00:38 - 9月7日 12:51

白露 2016年9月7日 12:51:02 八月(大) 初七 星期三 9月7日 12:51 - 9月22日 22:21

秋分 2016年9月22日 22:21:05 八月(大) 廿二 星期四 9月22日 22:21 - 10月8日 04:33

寒露 2016年10月8日 4:33:20 九月(大) 初八 星期六 10月8日 04:33 - 10月23日 07:45

霜降 2016年10月23日 7:45:30 九月(大) 廿三 星期日 10月23日 07:45 - 11月7日 07:47

立冬 2016年11月7日 7:47:38 十月(小) 初八 星期一 11月7日 07:47 - 11月22日 05:22 小雪 2016年11月22日 5:22:20 十月(小) 廿三 星期二 11月22日 05:22 - 12月7日 00:41

大雪 2016年12月7日 0:41:05 冬月(大) 初九 星期三 12月7日 00:41 - 12月21日 18:44

冬至 2016年12月21日 18:44:07 冬月(大) 廿三 星期三 12月21日 18:44 - 2017年1月5日 11:55 小寒 2017年1月5日 11:55:42 腊月(大) 初八 星期四 2017年1月5日 11:55 - 2017年1月20日 05:23 大寒 2017年1月20日 5:23:33 腊月(大) 廿三 星期五 2017年1月20日 05:23 - 2017年2月3日 23:34

2014年立秋是几点 第四篇_日期(农历)退潮时间涨潮时间

日期(农历)退潮时间涨潮时间

日期(农历)退潮时间 涨潮时间 初一、十六 6:00 12 :12 初二、十七 6:48 13 :00 初三、十八 7:36 13 :48 初四、十九 8:24 14 :36 初五、二十 9:12 15 :24 初六、二十一 10:00 16 :12 初七、二十二 10:48 17 :00 初八、二十三 11:36 17 :48 初九、二十四 12:24 18 :36 初十、二十五 13:12 19 :24 十一、二十六 14:00 20 :12 十二、二十七 14:48 21 :00 十三、二十八 15:36 21 :48 十四、二十九 16:24 22 :36 十五、三十 17:12 23 : 24

每个农历月的初一、十五的早上六点和下午18:00潮位涨到最高,中午12:00和凌晨0:00降到最低。然后每天涨潮落潮时间往后拖延48分钟

告诉你一个口诀:初八二十三,一天两个干;初一和十五,一天两个满 干 就是落大潮,满 就是张满潮。

查好农历,依次顺减即可,每天减去48分钟,很好记

注:一、原理:地球每年绕太阳一圈、月亮每月绕地球一圈、地球每天自转一圈,潮汐因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生,太阳的引力约等于月亮引力的三分之一。一圈等于360度、一天等于24小时、一月等于30天,24小时乘以60分钟除以30天等于48分钟。时间和月亮的阴晴阳缺成正比、农历和月亮的阴晴阳缺成正比。海潮一天两次,每次间隔12小时,月蚀时太阳、月亮同在一侧而且基本成为一线,形成合力,此时向着月亮一面的海潮最大,因而视为天文大潮,月亮另一面则海潮相对较小。当月亮在正南方(上方)时或在最下方时海水涨至最高,所以视有月之潮为主潮,无月之潮为副潮(自称)。春夏秋冬太阳地球月亮的位置都有所变化,潮汐随之受到一定的影响(+-20分钟)。二、注意事项:涨潮时会起风,海浪随之加大、退潮时风较和,海浪相对较小。涨潮时沙较软,退潮沙较硬,退潮时可行车。根据海岸的缓直,一般高潮前两小时海水就基本靠岸,退潮则等高潮两小时后才会明显下

退。 (根据军事地形学)制于2001年9月7日

公转、自转与四季

注1:H为物体高度,Φ为地球纬度。即影长等于物体高度乘以纬度的正

切。

 注2:SZA为Solar Zenith Angle,即太阳天顶角。Φ为地球纬度。

1回归年 = 春分至下一个春分的时间 = 365.2422日  因为影响季节最主要的因素是轨道倾角,所以地球在冬至时并非刚好运行

到近日点。

o 目前,当北半球在冬季时,地球在接近轨道近日点的附近运行。

二十四节气

2014年立秋是几点 第五篇_高一地理第一学期。1。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月球因进入地球的影子而失去了光明的现象被称为月食。某年某月某日上海地区观察 到了月全食,这一天的月相是 ( ) A.新月 A.月初和月半 A.上海黄浦江

B.上弦月 B.初七和初八

C.满月

D.下弦月 D.二十二和二十三

2.沿海地带有潮汐,大潮一般出现在农历的 ( )

C.十一和十二 B.福州闽江 D.天津海河

D.耀斑和太阳风

3.下列四个城市的河流中受南水北调的影响,潮汐顶托现象可能加剧的是 ( )

C.海口南渡江 A.黑子和耀斑

4.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和色球层中,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 )

B. 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

5.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的时间是 ( )

A.3月21日-- 6月22日 C.9月23日--3月21日

B.6月22日-- 9月23日 D.3月21日-- 9月23日

6.某地位于30°E、20°N,对该地地理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 )

A.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且有两次直射机会 B.有极昼极夜现象,但时间不长 C.属热带地区,但无太阳直射现象 D.属于温带地区,得到热量较少

7.当地时间早上6:00从埃及开罗(东二区)起飞的航班,经10小时的飞行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此时北京时间是几点? ( )

A. 当天16:00 B. 第二天16:00

C. 当天22:00

D. 当天10:00

8.大理岩属于变质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 )

A.岩石表面有大量气孔 B.岩层具有明显层理构造 C. 岩层内含有动植物化石 D.内部矿物颗粒呈定向排列 9.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 )

A.大理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10.2011年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中首篇的撰写日期(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考察最多的是喀斯特地貌,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是 (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2014年立秋是几点】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B.对流层和中间层 D.中间层和热层

C.冰川 D.大气

11.大气垂直分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是 ( )

A.对流层和平流层 C.平流层和热层 A.河流

12.地球上的淡水主要贮存在 ( )

B.湖泊

13.春末夏初,我国江淮地区乃至日本会出现阴晴相间、细雨绵绵的梅雨,梅雨是 ( )

A.慢行冷锋造成的 B.暖锋造成的 C.准静止锋造成的 D.快行冷锋造成的

14.图中丙所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季候

15.右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右图D处风带风向的箭头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7、18题。

【2014年立秋是几点】

17.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 ( )

A.① B.② C.③ D.④

18.深秋时节,用烟熏防御霜冻,主要是因为烟雾可增强 ( )

A.① B.② C.③ D.④ 19.右图所示表层海水等温线所在半球和A处洋流类型是 (

20.跨流域调水是人类活动对下图所示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 )

A.①

B.④ C. ⑤

D.⑥

【2014年立秋是几点】

A.南半球、寒流

【2014年立秋是几点】

B.北半球、寒流

C.南半球、暖流

D.北半球、暖流

20℃ 15℃ 东

21.上海在长江口建立淡水水库青草沙体现人类活动对上图中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 )

A.①

B.④ C.⑤

D.⑥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完成22、23题。 ⑥ 12月 1月 2月 11月 10月 3月

9月

4月

8月 5月

6月

7月

22.根据流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判断该河流位于 ( )

A.长江三角洲地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23.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 ①冰川融水 ②大气降水 ③地下水 ④季节性积雪融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右图是海洋权益示意图。回答24-26题。 24.图中数字①表示 ( )

A.领海基线 B.领海 C.专属经济区 D.大陆架 25.关于图中②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

A.主权国享有海洋资源的专属权 B.主权国与其他沿海国共享资源

C.其他国不可以在此航行或铺设电缆 D.其他国可以在此航行,但不可以飞行 26.2013年12月,我国宣布设立东海航空识别区。有关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正确说法是:( )

A.只覆盖了①②③上的空域 C.其范围就是我国的领空

27.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3号在月球成功软着陆,着陆的地点在月海的 ( )

A.哥白尼

B.张衡

C.祖冲之 D.虹湾

28.嫦娥3号软着陆前在距月面100米悬停25秒,然后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对月表快速扫描并绘制出立体影像。

B.覆盖①②③④上的空域

D.他国航空器未经允许不得经过识别区

这是为了 ( )

A.寻找更为平坦的着陆地点 B.精确定位既定的着陆地点 C.判明着陆地点的月壤松软 D.测量着陆地点的重力大小

29.在月球表面上独立自主进行软着陆,中国是世界上第几个国家? ( )

A.1

B.2

C.3

D.4

30.12月15日4时35分,“玉兔”巡视器与“嫦娥”分离成功,在月面上留下了深深的两道痕迹。工作一段时间后,“玉兔”和“嫦娥”将休眠1个月夜。正确的判断是: ( )

A.月球自转的周期比地球自转的周期短 B.月球的自转周期比其公转周期长 C. 1个月夜长短相当于地球的14个昼夜 D.1个月夜长短相当于地球的28个昼夜

二、综合分析题(60分)

(一)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我国古代人运行位置、气候长等自然现象,二十四个段落,四节气来指导农这是中华民族传

民根据日地及动植物生把一年分为创立了二十业生产活动,统文化的瑰

宝(见图1)。

31.读图1,天文四季是依据白昼时间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高低的情况来划分的,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时间最 、 正午太阳高度最 的季节。从天文四季看,农历甲午年立春(2014年2月4日)属于 季,农历甲午年立秋(2014年8月7日)属于 季。

32.读图2,从小满到小暑,太阳直射点先向移动、再向移动;从冬至到立春,上海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 、变化趋势是 。 33.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2日1点11分是冬至。若中国人民海军某舰艇此时自南向北航行

在北印度洋西部的亚丁湾,按照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推论,风将从舰首的 (左,右)方向吹来,洋流将从军舰的 (前,后)方向而来。此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上,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二)读有关台风“梅花”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其中心气压低。超强台风海燕于

2013年11月8日凌晨4点40分在菲律宾中部萨马省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速260KM/H(10分钟平均),305KM/H(1分钟平均),为全球有记录以来的最强登陆台风。

34.请利用圆圈画出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水平运动的一般模式。请在等压线上标注990和1000

2014年立秋是几点 第六篇_2014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题

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大全

汉语拼音复习一(1)

b mü m dà mǐ tǔ dì

爸 爸 妈 妈 大 米 土 地

wǒ mǎ dà dì mù mǎ 我 们 马上 大 地 木 马

yü、tù、lù、lǘ、lǎ b、mù tÿ、pù bù pà bǎ pú bō mū bà má fà mù bî mà bÿ bï fǎ bí fá bǐ pï bì bú fï bǔ bù pü pî mǎ pÿ bü pí pū mü pǐ mō pì pǒ mï wǒ mǒ mî mÿ bá mí mǐ mì mú mǔ pǔ fü pō fū pù bǒ fú fǔ pá fù

评分标准:每个字母、生字为1分。

dü tǎ lí tâ tÿ nã dǔ dǎ tí tì lǚ dà tú tǔ tù dí tà nú tü nǔ dì nù tǐ nǜ ná dú nǎ lǜ tū dù nà lǐ nâ nÿ dǐ ní là nǐ nì nü lū dã lú dý lǔ dá lù lǘ nǚ lü lá dÿ lǎ lý dū lâ lÿ lì

汉语拼音复习一(2)

读准词语

bà bɑ mü mɑ bï bo bǐ yì bǐ bǔ yú pï po ü yí wū yü yǔ yÿ wá wɑ yǎ yǔ fü nù ní tǔ lǜ dì nǎ lǐ lǚ tú tǔ dì mù mǎ dà dì dà fï tǐ yù tí mù nà lǐ mǎ lù

★认真读一读下面的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

yì yǐ yÿ yí wù wú wū wǔ

评分标准:每个字母、生字为1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22142/

推荐访问:2017年立秋 2014年日历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