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陕西传说

陕西传说

时间:2018-02-20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陕西传说 第一篇_石泉鬼谷子传说入选陕西省省级

石泉鬼谷子传说入选陕西省省级“非遗”名录

近日,陕西省文化厅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泉鬼谷子传说成功入选。

石泉县文化馆从今年1月份开始,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同传承人多次交流等方式,拍摄大量照片、视频等资料,按照申报要求逐级向上申报,于今年3月底向省文化厅申报省级名录,经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以及网上公示,最终石泉鬼谷子传说作为民间文学类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石泉是全国鬼谷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石泉县鬼谷岭下,当地百姓至今流传着大量鬼谷子传说故事,内容涵盖鬼谷子的身世、思想以及与鬼谷子有关的舍身岩等景点的传说,经过收集整理,已形成一百多篇传说故事,对于鬼谷子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目前石泉县已成功举办两届全国鬼谷子文化研讨会,取得了“石泉是全国鬼谷子文化重要发祥地”等一系列学术成果。同时,早在2009年“石泉火狮子”作为民间舞蹈项目,已成功入选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西传说 第二篇_里水传说

千年掌故:善地衍生里水人好善乐施精神

山水环绕的里水成为南海最早有人居住的“善地”,天然的水乡环境自然也衍生出里水人乐善好施的性格特征。在里水的民间,一直流传一个关于明清广东四大名寺——象林寺诞生的传说,这个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性格。

话说明代万历年间,游僧在参和尚云游至里水麻奢,觉得这里是一片灵秀的土地,于是他很希望能在此建一个寺院。然而,这片土地是麻奢显绅陈公儒所有。为了结交陈公儒,并且可以拿地建寺,在参和尚多方打听,获知陈公儒喜欢下象棋,于是在参和尚决定以棋会友。 双方连战三盘之后,陈公儒全输,于是陈公儒立马拜在参为师,并挽留他留在家中作客,并每日切磋棋艺。两个月后,在参和尚决定离开麻奢,继续云游,但陈公儒无论如何不允许,于是在参表示,如果留下的话希望能提供一块袈裟大的土地给他去建造寺院,陈公儒一听就乐了,立即答应免费提供土地。于是,在一天夕阳下山之际,在参和陈公儒来到这快空地上,并且在乡亲的见证之下,拿出袈裟往空中一抛,没想到日落的阳光让袈裟在土地上投影出二三十亩地。陈公儒一看才知原来自己理解错了,但考虑到建寺院是恩泽乡亲的善举,他自然也就很乐意交出这块土地。

说是在清代干隆皇下江南时,梦见一头毛色五彩斑斓的瑞兽来朝拜。回京后,干隆皇命人照他梦中所见的瑞兽形象来扎制一只,每在节日及庆典时命人舞动,喻为国泰民安,太平吉祥。

佛山传说

据古籍记载,狮子舞在早期中国社会已非常普遍,《陕西通志》记载:“杂戏起于秦汉,有鱼龙蔓延,高纽凤凰,象人、怪兽之戏。”而狮艺则成熟于南北朝时代。狮子舞在那时唤作太平乐,据唐书《音乐志》记载:“太平乐,后周武帝时造,亦曰五方狮子舞,缀毛为狮子,人居其中,像其俯仰驯狎之客,二人持绳秉拂,为戏弄文状。”而到了唐朝时更得到广泛的发展。据唐《乐府杂录》记载:“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方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划衣,执红狮子,谓之“列狮子郎” ,舞太平乐。”可知狮艺在当时已成为过年过节、行香走会中的必备节目。

乃源自广东佛山某地,每年除夕,必出现一头怪兽,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不断呼出年年之声。乡人故命其名为年兽。此年兽每年出现之时,不伤人畜,只到处嚼食田间蔬菜而去。乡民不胜其扰,乃召集村人,议定用竹篾纸料,依其形状,扎成兽头,涂以各色,再以各种布料剪成三角形状,制成兽身,两人持而舞之,再集乡民数十,携带向器,伏于田间桥下,候年兽出现时,群起击动向器,声震田野,果然掠走年兽,从此不复现矣!民因纪念纸扎头兽能驱走年兽,便每年制此种兽头,于除夕鼓舞,即与舞年,后经乡老们研究后认为狮子为兽类中之威武及瑞祥之动物,便将舞年改称为舞瑞狮。

舞南狮中国民间有数个传说,传说之一是在清代(公元1644~1911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梦见一头毛色五彩斑斓的瑞兽来朝拜。回京后,乾隆皇命人照他梦中所见的瑞兽形象来扎制一只,每在节日及庆典时命人舞动,喻为国泰民安,太平吉祥。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由于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古人将它当

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及其它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陕西传说 第三篇_汉字起源的传说

汉字起源的传说

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她的产生对古老的中华文明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我们的古人对汉字非常崇拜,从战国时代起,人们开始探索汉字起源的问题,先后出现了多种汉字起源的传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结绳记事和仓颉造字的传说。

(一)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就是在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之前,人们靠结绳处理事务,帮助记忆。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用不同的结来代表不同的事物,大事就结大结,小事就结小结,物品多就多结一些结,物品少就少结一些结,甚至还用不同颜色的结来代表不同的事物。通过这种方法人类的生活信息得以记忆和传递。不仅中国古代有结绳记事,现代西南地区一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还有结绳记事的习俗。如云南的独龙族、傈僳族、纳西族等,在解放前就用结绳的方法记日子,有的还用打结的羊毛绳传达消息,召集群众。古代美洲秘鲁的印地安人也使用结绳的方法记事。

那么,结绳记事是汉字产生的来源吗?当然不是。用绳子打结,既打不出点横竖撇等笔画,也打不出天地日月山川等字形。但是,文字产生之前,结绳的方法发挥过文字的记

事功能则是真实的。现代汉语中,人们常说的“了结”、“完结”、“结算”、“结果”、“结清”等词可以说是结绳记事在语言中的遗存。

【陕西传说】

(二)仓颉造字说

【陕西传说】

传说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长有四只眼睛,每只眼睛里长有两个瞳孔,是黄帝的史官,专门负责记载各种事件、数据等信息资料。

在仓颉发明文字以前,人们只会说话,不会写字,要把事情记录下来很不方便。传说有一次,仓颉的母亲出外采桑,仓颉一人在家编筐。突然,一位好朋友跑来告诉他,山上的一只猛虎将本村一头黄牛咬死吃掉了。仓颉十分气愤,约了伙伴去除害。临行前,他在墙上画了一只老虎,又画了一个圆圈,里面点了一点,意思是他出外打虎,太阳落山才能回来。仓颉的母亲回来,见墙上画了一只老虎,旁边还有一口井,误以为自己的儿子被老虎逼得跳了井,伤心得晕了过去,由于过度刺激,不久便去世了。仓颉既后悔又难过。从此,他便骑着驴骡,离开家门,体察各地风土人情,决心创造一种新的记事形式,取代落后繁杂的记事方法。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寻找灵感。有一次仓颉看到有几位老人在岔路口争吵: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往东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

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机会。仓颉上前一问,原来老人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事物呢?于是他便把自己看到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鸟兽虫鱼、草木器具按形状描摹下来,造出了各种不同的符号,用来代表不同的事物。比如,他用一个圆圈中间点一点代表太阳,用镰刀的形状代表月亮,用侧立的人形代表人……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传说仓颉造字成功那天发生了很多怪事,大白天下起了小米雨,夜间听到天地间有野鬼凄厉的哭嚎声,甚至连龙都藏到深深的水底去了。

仓颉造字的传说是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汉字起源故事。在今天的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还有十几处仓颉造字传说的历史遗迹。那么汉字真的是仓颉造出来的吗?

专家们认为,汉字的产生不可能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的结果。所以仓颉很可能是在汉字发展中具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物。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由千千万万个仓颉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努力创造和发展而来的。

陕西传说 第四篇_传说

周至县悠久的历史和秦岭辖区

【陕西传说】

人文景观传说

周至县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南依秦岭,北濒渭水,东与钟

馗故居,刘海财神庙故居的西安市户县接壤,西与眉县比临,总面积2974平方公里,人口66.8万,辖9镇13乡376个行政村,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人文传说,自然景观达500余处,为周至,为秦岭增添了无尽的神秘和浪漫。

一、行政区划:

尧舜时代(约前24世纪)传说周至属骆国。即现在骆峪

乡古骆国遗址。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属京畿地。春秋时期秦襄公八年至孝公十二年(前770~前350)周至地属秦国管辖。战国时秦孝公十二年到秦王政二十五年(前350~前222)周至属武功。秦(221~206年)周至属内史。西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周至属雍国。二年(前205)周至改属中地郡。汉高祖九年(前198)改属左内史。建元六年(前135)改属右内史。太初元年(前104)设臵周至县,治所设在今终南镇,属右扶风。东汉建武三年(27)周至县并入武功县,隶扶风郡。西晋建兴元年(313)复臵周至县,隶扶风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武功县并入周至县,隶扶风郡。太和十一年(487),复从周至县析出原武功县,周至县仍属扶风郡。西魏仍依北魏旧制。北周明帝二年(558)周至属终

南郡。设在今终南镇。天和二年(567)析终南郡,于故址臵恒州,周至属其治。又从周至分出仓城县即今竹峪仓峪村附近,温汤县即今广济乡暖泉寺附近。周至县治所迁至今户县甘河乡附近,三县均隶恒州。建德三年(574)周至县迁治所于今址。于恒州下臵周南郡,郡治设在今二曲镇,辖周至、仓城、温汤县。大象二年(580)仓城、温汤县并入周至县。隋开皇三年(583)废周南郡,周至县改隶京兆郡。

唐武德三年(620)废恒州,周至县改隶稷州。析出周至【陕西传说】

县东部地域设臵终南县,治所设于今终南镇,隶属雍州。贞观元年(627)废稷州,周至、终南县同隶雍州。贞观八年(634)废终南县,仍归周至,隶属雍州。天授二年(691)设臵稷州,周至属之。大足元年(701)废稷州,周至改属雍州。天宝元年(742)周至县改名宜寿县,隶雍州。至德二年(757)撤销宜寿县,恢复周至县,改隶京兆府。乾宁二年(895)属京兆府乾州管辖。天复元年(901)周至县改隶凤翔府。

后梁开平二年(908)改京兆府为大安府,周至县属之。 后唐同光元年(923)隶凤翔府;同光三年(925)改隶凤翔府。后晋后汉、后周均依后唐旧制。

北宋大观元年(1107)于终南镇设清平军,并划出周至

东部设终南县,军、县治所均设在终南镇,隶京兆府,周至县仍隶凤翔府。

金贞祐四年(1216)于县城东辛家寨村臵恒州,辖周至、终南、眉县,隶凤翔府。【陕西传说】

元至元初年(1264~1278)废恒州,终南县并入周至县,属凤翔府。十六年(1279),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周至属之。皇庆元年(1312)改安西路为奉元路,周至属之。

明洪武二年(1369)三月奉元路易名西安府,周至属之。 清顺治元年(1644)周至属西安府治。

民国三年(1914)废府设道,周至属关中道。民国11年(1922)周至县由陕西省直辖。民国24年(1935年)周至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1947)改隶第十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30日周至县解放。1949年10月1日周至归

咸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咸阳专署)管辖。1953年咸阳行政专署撤销,周至县改由宝鸡专署管辖。1956年撤销专署,周至由陕西省直辖。1958年眉县并入周至县。1961年复设咸阳专署,从周至析出眉县,周至归咸阳市辖。不久又改隶咸阳专署。1968年咸阳专署改为咸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周至归其管辖。1984年周至县改属西安市管辖。

平原:17乡,山区 :12乡,2003年撤乡并镇,撤销秦岭

板房子工委。辖9镇13乡。

二、人文历史:

1.首阳山:首阳山是千里秦岭第二主峰海拔2700米,位于周至县九峰乡耿峪,《史记》七十二列传记载:伯夷、叔

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把王位传给叔齐,到了父亲去世以后,叔齐要让位于伯夷,伯夷说:“父命也”,逐逃去。叔齐也不肯即位,国人只好立孤竹君的二子为王,这时伯夷、叔齐听说周西北昌能关心老人、抚养老人,便一起去归附他,等到达那里西伯已去世了,武王用车载着西北的神位追谥为文王,率军东征商纣,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谏阻道:“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右钦兵之。姜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粟,隐于尊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并做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译:登上那西山啊,采些那薇菜呀!

以暴君啊代暴王,他还不知多荒唐!

神农、虞舜和夏禹,援政仁人相禅让。【陕西传说】

圣人倏忽辞世去,我辈今日向何方?

啊别啦、永别啦!命运衰薄令人衰伤!

商周交兵时,商朝上大夫伯夷、叔齐兄弟二人阻拦周武王大军未果,逐南行入山隐居,采薇而食,义不食粟。每天清晨迎来第一束朝阳,叹曰:“奇哉美哉首阳山”,故首阳山而得名,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饿死后,儒家尊二人为圣贤、道家尊二人为大太白神和二太白神、首阳山历史上庙宇林立,

景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

2.香山寺、妙善公主的传说

后唐庄宗也叫妙庄王,生有三位公主,大公主名妙因,二公主名妙缘,三公主名妙善。三位公主长大成人后、大公主、二公主都遵父王旨意出嫁了。唯妙善公主违反父王之命,不肯出嫁,决意出家修行,国王再三善言相劝,妙善公主也不回心转意,国王十分气愤,逐将其贬为庶民,赶出皇宫。在白雀寺潜心修佛,庄宗火焚白雀寺以断父女恩义,多亏达摩祖师显圣救出妙善,逃至香山寺。庄王火焚白雀寺,遭天谴,后得重病,久治不愈,生命垂危。这时候妙善已修得正果,得知父王病危,就化成一老和尚来给国王治病,诊脉之后告诉国王,只有服用直系亲属的手和眼配药才能痊愈。妙庄王认为大公主、二公主是最为孝顺听话的至亲,于是就下传圣旨,让她们献出手和眼。可是两位公主都不愿意,老和尚便建议国王派大臣到香山寺去求神仙帮助,当国王派遣的大臣到到达香山时,妙善公主立刻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双手和双眼都割下来,交给大臣带回给父王服用,国王病愈之后,特到香山寺拜谢神仙救命之恩,才赫然发现救他的竟是自己的女儿妙善。当发现自己的女儿已无手眼时,悲痛万分,他向天地呼吁叩首,求天地神灵帮助女儿恢复手眼,上天神灵如来佛祖被妙善公主的孝心感动,使妙善公主长出了手、眼,这就是千手观音庄严宝相的典故,妙善公主的遗骨舍利现藏

陕西传说 第五篇_凤翔的传说

凤翔的得名缘于凤凰。据记载,唐安史之乱时,唐明皇李隆基被迫逃至雍城(今凤翔),但雍城因年久失修,城墙坍塌,守城太守动员全城百姓筑以新城进行防御,无奈新城筑起就塌无法筑成。这一夜,天降瑞雪,皑皑一片。一只凤凰驾着祥云悄然落在雍城,在城西北角的三眼清泉边,引颈品饮清冽甘爽的清泉水,之后踏雪绕城行走数里,一声长鸣,振翅而去。有人将此事禀报太守,太守忙率人前往察看,果然有凤足印迹绕城一周。太守大喜,认为这才是新城理想的选址,忙组织人力筑之。新筑城果然一牢永固,不再倒塌。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肃宗继位,公元677年,为纪念凤凰栖落之地,遂将雍城改名凤翔,沿用至今。凤翔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凤凰的传说和故事。据载,周文王时期,在陕西凤翔、岐山一带,就有“凤凰集于岐山,飞鸣过雍”,自此周朝遂兴的传说。汉代刘项《列仙传》载,春秋时,有一个善吹箫的隐士叫萧史,能以箫作鸾凤声。偶遇秦穆公之女弄玉,恰好弄玉也十分喜爱吹箫,知音相遇,喜结伉俪,住在凤台(现在凤翔箫史宫村),每日由箫史教弄玉吹凤鸣之声,终于引来凤凰一群,箫史和弄玉双双乘鸾跨凤,升天而去。从此萧史弄玉吹箫引凤的故事世代相传,成为摆脱封建制度束缚追求自由爱情和夫妻美满婚姻的象征。凤翔的许多地名也与凤凰有关,现有凤凰泉、凤凰头村、饮凤池等……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20886/

推荐访问:天火传说 浪漫传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