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

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

时间:2018-02-15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 第一篇_中国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方案。

据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最新消息,长期备受诟病的社保制度改革拉开大幕。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最新消息表明,公众呼吁已久的“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也向前迈了一步。

据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最新消息,长期备受诟病的社保制度改革拉开大幕。国务院昨日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起施行。其中强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这意味着法律层面已发出信号:社保双轨制改革过程中,最难的养老金改革也箭在弦上。有业内专家指出,改革无法一蹴而就,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小步走”模式,才能使改革顺利推进。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最新消息:不缴费却领退休金的时代将终结

《条例》强调,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也就是说,从7月开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会与企业工作人员一样,统一参加社会保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从不缴费、退休却拿较高退休金的历史将终结。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最新消息表明,公众呼吁已久的“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也向前迈了一步。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双轨并一轨改革拉开大幕

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在大多数人眼中,进了事业单位就相当于端起了“铁饭碗”,与企业员工需要缴纳各种社保不同,事业单位员工在社保方面相对宽松。对外经贸大学保险法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各地针对事业单位员工的社保缴纳方式不尽相同,以其所在的高校为例,对外经贸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员工除个人缴纳失业保险外,其他4项保险均不需缴纳,而同样作为高校,一些市属高校员工就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等险种,但大部分不会将“五险”全部缴纳齐全。

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国务院法制办和人保部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很显然,讨论多年的“养老金双轨制”是改革的首要难题。“《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双轨并一轨’的改革大幕已经拉开。”王国军说。

值得一提的是,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最新消息显示,拥有更高社保福利的公务员并不在本次改革范围之内。

事业单位改革动了谁的“奶酪”

事实上,事业单位改革的风声早已“吹起”。人保部部长胡晓义曾表示,我国将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指出,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年初,,国务院印发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提出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明确了这项改革的时间表。

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由财政统一筹资、统一支付。大多数事业单位人员由国家全额或差额为其退休金买单,这就造成了这部分人员不需缴纳养老保险费而享受高额养老金,而企业职工缴费负担沉重但养老金水平却较低的不公平局面。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单菁菁认为,改革必然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多年来对“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的推进也是多方较量和权衡的结果。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改革需“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办法”

长久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在缴纳社保方面千差万别,有的交过一部分社保,有的从来没交过,未来如何补缴、补缴之后如何领取等,需要政策制定过程中做到足够细化。“以养老保险为例,我国规定,员工需要缴纳满15年才能按缴费数额领取养老金,而15年只是起步,但这显然并不能作为事业单位人员领取养老金的标准。”单菁菁建议,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进行政策上的过渡是比较合理的,未来也不排除会定更加细化的过渡性政策,解决事业单位员工的社保问题。

据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最新消息,我国养老金的领取金额是通过计算国民期望寿命、经济增长幅度等设计出来的,一旦将事业单位人员所缴纳的养老金纳入养老金整体的“大盘子”当中,势必要对养老金的缴纳和发放水平进行重新计算。单菁菁说,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事业单位人员会与企业人员一样,退休金由各年度缴费所决定,体现缴费多待遇高、缴费少待遇低的公平原则。

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 第二篇_养老金并轨原因及解决方法

养老金并轨问题

山东建筑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实践学时安排计划(2013-2014

第2学期)

制度历史

“双轨制”问题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

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的工资计发。1990年,中国企业和机关职工年人均离退休费分别为1664元、2006元,差距并不大。2004年则分别为8081元、16532元,前者仅是后者的48.8%,差距十分明显。

原因在于:第一,从1995年起,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调整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60%调整,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则按同级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的90%调整。第二,公务员退休金增加还受益于1993年和2006年两次工资改革,特别是2006年“工资套改”主要体现在工龄和职务上:工龄越长,

职务越大,则涨幅越大,退休工资也按照这个涨幅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样就人为地拉大双轨制的差距。

制度概述

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也不同,企业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低两三倍。

前一种,按照现行的制度,公务员退休后能拿到退休前工资90%的退休金。后一种是由企业缴纳占工资总额的20%,职工缴纳个人工资的8%,退休后,职工养老金的多少就与个人和单位的缴费额直接相关,一般来说,按正常工作年龄,据相应的缴费比例,退休后每月拿到的养老金约为在职工资的60%。

双轨差异

中国现行的是“退休金双轨制”,有两套并行的养老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吃皇粮的人民公仆”的养老金;另一套是社

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5倍。养老金待遇最高相差50倍,从被访者来看,最低为200元,最高为10000元。

存在弊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它的不合理性、不合法性问题突出。退休金双轨制是对做出同等贡献的企业职工的严重不公。【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

1、调查显示,89%的网友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幅度和速度表示不满,尤其对养老金“双轨制”颇有微词。

网友认为,企业退休人员工资过低,如今工资的涨幅也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导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为此,应该公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员工资金表,加大企业退休人员工资涨幅,甚至彻底取消养老金“双轨制”。

2、“养老金双轨制”造成除了保障体系的“双轨制”问题外,其实与收入分配改革相关联。改变不公平的“养老金双轨制”,必须把它嵌入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里,才能理顺分配关系,缩小不合理差异。

3、退休双轨制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差距较大,引发公平性质疑;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养老制度上的双轨制,而制度之间又缺乏合理的转移接续安排,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途离职只能‘净身出户’,阻碍了人才合理流动。

养老金改革

2013年10月21日,关于养老金改革问题引起媒体关注,中青报《机关养老金不并轨 改革都似“耍流氓”》一文提到:养老金的现状会不容乐观的问题态度反应。

某网友说的:我们要求并不高,公务员们交多少,我们也交多少;公务员们拿多少,我们也拿多少;公务员们65岁拿,我们也65岁拿。如今的问题是,公务员并不缴费,却拿最高的养老金;因此,只要机关养老金不并轨,任何需要参保人让利的养老金改革,都疑似“耍流氓”。

网友普遍表示担心:几千万公务员未缴纳养老金,却领取一般人三倍的退休养老金,把吃别人当作特权阶层的一种福利?这么大缺口主要是因这种侵占吃出来的吧?等到了65,会不会要到70、80再退休?照此下去,试问:养老金有几个人能拿到?

专家指出,政府养老成问题了,我们可以引入商业养老制度。这也是行不通的。根据美国经验,美国能够建立起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socialsecurity)和商业养老制度,家庭人口结构合理,家庭互助保障(family security)也健全,使得老有所养。

但是随着生育率的下降,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商业养老制度和家庭养老都面临危机。美国的人口结构是发达国家最好的(美国生育率还有2.09),美国社保制度已经建立70多年,但是依照现有的运作方式,2018年社保将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到了2042年,整个社保系统将被消耗殆尽,全面破产。

2013年,中国在老龄化社会中要在养老问题上选择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最关键的是要取消或适度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而且在“延退”问题上相关配套政策要跟上。

我认为,要实行弹性政策。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不应改变,仍然是现行 的退休年龄。但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继续工作的,政府要给以奖励,以此来鼓励身体好的老人可继续参加工作,而不是以强制的方法“一刀切”延长退休年龄!

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 第三篇_养老保险双轨制到并规制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浅析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轨

摘要

近年来,养老金待遇的“双轨制”弊端日益凸显,它不仅阻碍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限制国内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同时使得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导致收入分配不公,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影响了社会和谐。本文首先阐述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发展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对事业单位进行市场化改革,实现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然后结合我国改革过程中的具体实践,分析了“两险并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最后参照已经基本稳定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给出了改革具体措施及相关建议,提出应从养老保险的立法、同步、计发、待遇调整机制、制度衔接等方面进行具体改革。

关键词:养老保险 双轨制 两险并轨 措施及建议

正文

近年来,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已经日渐成熟,虽然政府已逐步提高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然而由来已久的养老金待遇的“双轨制”大大拉开了我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待遇水平,其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弊端日益暴露,“双轨制”的缺陷近年来日益显现,成为了民众关注的焦点。

一、养老保险“双轨制”的现状及弊端

(一)养老保险双轨制的现状

1、工作性质相近、年限相同,养老金相差数倍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后的退休金与未退休前基本相等,而企业员工的退休金不及上班时的一半。目前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只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2、养老金的来源不同

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实行由财政补贴的退休养老金制度;而企业职工则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社会保险统筹制度。

3、改革雷声大,雨点小,效果很不显著

自2005年起,国家连续6年7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却并未有显著的成效,企业人员与机关干部退休金标准差距依旧悬殊很大。究其原因:一是企业养老金提高的幅度不够大,不及CPI的涨幅;二是在提高企业养老金的同时,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也在提高养老金。

(二)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弊端

l、社会分配机制呈现显著的不公平,加大贫富差距

养老金是社会对劳动者的“反哺”,以人为本、公平公正是其必要的前提。养老保险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个过程,是用于调整分配差距过大的经济手段。但目前,我国实行的退休待遇双轨制,不仅没有起到公平分配的效果.更使工作性质相近、年限相同的人员之间产生了过大的养老金收入差距。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中,个人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工作满一定年限退休后按月领取相应的养老金。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制度给国家财政支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严重束缚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3、不利于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

无论是在企业或者在事业单位工作,都是为国家作贡献,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而且企业工作人员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理应受到更好的对待。养老保险双轨制较大伤害了企业工作人员的自尊心与积极性,不利于社会财富的创造与积累。

4、人为制造等级,产生新的人际关系矛盾和社会矛盾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群参加养老保险的目地就是为了退休时老有所养、老有依。而目前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待遇计发办法不一致,并将其作为直接影响到参保人员退休后可享受待遇多少的主要因素,已经引起了企业退休人员的不满。这种制度不仅造成了员工巨大的心理落差,还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

综上所述,现有的“双轨制”已经不适应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两险并轨”是必然趋势。

二、“两险并轨”的难点

近年来改革一直酝酿在社会各界的呼吁讨论声中,然而要真正地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的完全并轨,我们仍面临着很多困难。

首先,两种制度自形成以来经历了各自的发展和完善,导致两者有很大的差异。从缴费和养老金的计发上分析,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人不需缴纳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养老金的发放实行待遇确定型计发办法,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与其身份和工龄密切相关。而企业则统一实行“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退休前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退休时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并按月计发。基础账户养老金由个人退休时上年度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和个人缴费年限共同决定,个人账户养老金由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相应的计发月数决定。可见,两种制度的实施办法都较为复杂,在改革中如何使两种制度有效并轨是一大难题。

另外,改革中如果通过降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以实现两种体制的并轨,虽然能够平衡收入差距,实现待遇公平,减缓财政压力,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

金必然会大幅度地下降,从而造成该部分人群的恐慌心理,遭遇既得利益群体的反对,导致较大的改革阻力,滋生不良情绪,影响社会稳定。

最后,任何一项社会改革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设计统一的、覆盖全民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非易事。“两险并轨”虽然在几年前就已经被提出,而在今年的两会中又再次强调了这一问题,国家这几年也陆续在一些省市设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试行点,但是成效很不显著,企业职工的相关权益并未能获得真正保障。因此,“两险并轨”并非是一蹴而就,国家只有切实将改革落实到实处,坚持平等原则,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稳步推进,放眼未来,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才能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制度的衔接,实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基本一致。

三、“两险并轨”的改革措施及相关建议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事关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总结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革应当实施以下措施。

(1)坚持立法先行,加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力度。

立法先行是一项制度顺利改革的前提保证,社会保险立法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权威规范,更在于实现社会保障资源的合理分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需要推动者,政府的制度创新具有个人和单位创新多不具有的巨大优越性。回顾我国事业机关养老保险与企业养老保险这十几年来的改革历程,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改革进程缓慢,无法摆脱原有制度的影响。追根溯源,改革的不彻底与政策法规不配套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近年来各省市改革试点的推行现状,更能说明,没有统一的、科学的、权威的法律作为基础保障,改革办法势必不会统一,必然导致各地发展不平衡。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必须要保证立法先行,全国各地依法办事,保证养老保险的公平性、强制性,提高运转效率。

(2)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实行同步改革

尽管事业单位是独立的实体组织,他与行政机关之间都没有隶属关系,但纵观历史,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均先由政府机关开始,相关政策通过后事业单位参照执行。因此,改革可以循序渐进,试点可以有先后,但改革必须坚持机关事业单位同步推进的原则。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相当明显,所以我们不能人为地再对其进行划分,给改革增加阻力。再者,主要由科研、卫生、教育、文化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影响舆论和政策动向的中坚力量,一旦人为地形成“碎片化”养老保险制度,影响力会更强,事业单位改革的难度会更大。

(3)改革公务员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统一的养老金调整机制。

在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时,我们应该建立起统一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机关事业

单位应与企业保持一致,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单位缴费计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计入个人账户。此外为了保障公务员和企业职工在退休后能分享经济发展成果,降低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波动对其生活的影响,必须适时调整养老金待遇水平。要想使两套养老保险制度能够顺利并轨,政府必须制定一个养老金与物价、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挂钩,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及在职职工工资的增长而同步增长的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因为当前这种仅仅依赖工资指数调整养老金有很多弊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目前还没完全做到工资化、货币化,很难把握准确性,而物价指数透明度相对较高,一般会定期公布。将两者结合可以保证公务员和企业职工在退休后的正常生活水平不会因为物价水平上涨而缩水。

(4)循序渐进,保证新老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过渡与衔接

公务员和企业职工由于长期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导致了目前的养老保险待遇方面的差异和并轨的障碍,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两套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现实性不大。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必定会影响原来的利益格局,养老保险资源也将被重新分配,如果处理不当,严重时会导致社会冲突加剧,所以应该坚持稳定推进、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鉴于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我们要通过恰当的制度设计安排来减少矛盾,最终达到平稳的过渡与衔接。

(5)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过渡办法”

1997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首次提出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过渡办法”的原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即在改革实施以前已经退休的人员按原来规定的方法计发养老金,在改革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人员按新规定执行,对于在改革实施前已经参加工作,但还没有退休的员工,应该制定相应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保障其养老待遇水平不会下降。

结语

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建立与发展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面不遗余力,2009年将五大省市设为施行点,今年12月16日又正式出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但是,养老金改革不应该仅仅止步于跨省转移、衔接转换,还需要向公平迈进。而要想实现养老公平,养老金改革必须真正进入“并轨时代”,即打破养老多轨制,实行统一的养老制度,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实现养老制度全面并轨确实有一定挑战,但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改革决心,能否打破户籍壁垒、职业壁垒等各种身份限制。政府部门主导这项改革的问题,在于某些公务员难以向自己“开刀”,准确地说,养老保险改革必须由独立的权威机构来主导,比如说全国人大。只有这样,才能将改革落到实处,缩小差距,实现真正的并轨。

参考文献

[1]郑秉文.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路在何方[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

[2]钤青莲.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研究[J].河北大学管理学院.经济论丛,2010

[3]付钢.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2).

[4]陈旭. 断裂与融合——论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差距[D]. 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5]张淑亚,高慧敏,武月东,张庆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问题探讨[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3).

[6]王安成,商如俊,高宇.构建公平养老保险制度缩小企事业单位差距[J].山东纺织经济,2011.

[7]卞瑞平.论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与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J].商业文化,2011,(11).

[8]赵艳秋.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及并轨研究[D].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9]许凌.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研究——基于公务员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轨制的视角

[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第33卷第8期[9]

[10]何珍.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研究[D].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 第四篇_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

浅析我国养老保险从双轨制到并轨制

【摘要】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基本社会保障之一。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的社会,所以养老问题是关切到我们每个人利益的一个问题,自己到老了那一天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养老金,包括目前已经退休的老人会得到什么样待遇的养老金,都是备受各个社会阶层的人所关注。而养老保险中的养老双轨制更是社会中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养老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人们对取消养老保险金双轨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终于在今年的一月份,国务院正式提出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从此,机关事业单位告别“免缴费时代”。本文首先从我国养老保险双规制的历史渊源及背景出发,探讨了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金待遇差距存在的原因及表现。之后分析简述了双规制存在的弊端以及进行改革的必要性。最后为顺利推进并轨制改革提出若干建议。【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

【关键字】养老保险 双轨制 并轨制 制度改革

引言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职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基本生活。这标志着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从此我国的 养老金迎来了一轨制时代。

一、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的产生与发展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制度并没有什么区别。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由国家财政拨款发退休金,企业退休职工是由企业从企业的利润中拿出给职工发退休金,剩下的利润再上缴国库,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私企,都是国有企业,企业给的钱也是国家给的钱,所以就不存在公平与不公平的说法了。1993年时,我国引入了养老保险制度。为了顾及1993年以前退休的职工(“老人”)和1993年前参加工作的职工(“中人”)的利益,当时改革表示要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补齐”的原则,不分机关、事业和企业工作人员。但由于改革涉及到了很多人的既定利益,因而遇到了较大的助力,到1995年,最终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没能纳入社保体系,而是继续由财政负担,也就形成了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局面。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同等学历,同等职业,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也不同,企业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低三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是两轨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具体的原因表现:一是两者对于养老金计算基数的认定方式截然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需要包括:按在职工工资一定比例发的基本退休金,部分与在职人员等额货按比例的津补贴,以及有关福利待遇。而且机关事业单位对临近退休职工的级别调整有较大自由度,可以通过提升级别来提高退休金的计数基础。相比之下,企业职工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中则没有类似操作空

【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

间,个人账户金额仅与在职期间的累积有关;二是两者养老金替代率差距十分明显。尽管企业职工养老金发放的绝对数自2005年起在逐年上调,但实际替代率一直在下降;三是统筹的方法和支付渠道不一样,【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

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的标准缴纳,支付渠道为员工自由筹账户上支付,而机构事业单位则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和统一支付。

二、养老金“双轨制”的弊端

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工作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则由国家统一发放。养老金“双轨制”的弊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退休待遇差距增大,加剧社会矛盾

双轨制对不同部门的退休人员实施不同的制度和标准,使得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差距拉大,产生新的人际关系矛盾和社会矛盾,使得人们内心出现不满情绪,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两种群体在职人员经济负担失衡,违背社会公平

出于统筹方法的不同,企业人员需要单位和个人缴纳一定是保险费才能保证养老金的发放,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则个人不用负担缴费义务,退休时就能领到养老金。这使得两种群体在职人员经济负担失衡,偏离了养老金制度保稳定和维公平的设计初衷,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三)双轨制之间人员无法合理转移衔接,限制的人才流动 “双轨制”使得制度之间缺乏合理的转移接续安排,如果企业人员向机关事业单位转移,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金额在机关事业单位将没有用处,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途离职则账户里的保险金也不属于自己,由此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合理配臵。

(四)双规制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四种,个人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工作满一定年限后可以领取相应的养老金,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及我国当前的生产力水平下,这种社会保障制度给国家财政支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严重束缚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实施并轨制的意义

(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双轨制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差距逐渐拉大,例如,正处级,从机关退:7200元 ;从企业退休<兼有正高>:2200元!一些高级技术人员,由于是从企业退休,不少生活陷入贫困,有的还疾病缠身,已经或即将沦为城市贫民!可以想见,占退休多数的企业退休人员愤瞒情绪有多么大,我们不愿看到的上访,上街等现象就时有发生,如果实现并轨,就能稳住这个城市大头,就大大地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

(二)有效遏止公务员热

近十年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公考热愈演愈烈,为什么?当

然,梅氏所说的,一个国家,人们争当公务员的热情是和这个国家的吏治腐败程度成正比,是一个方面,但在我国,只要进入公务员序列,享受超国民的高福利确是不争的事实!多年的改革,国家增加活力,社会增加了财富,但同时因改革不彻底甚至“到官为止”,也使除公务员外的多数人失去归属感。

(三)促进实业发展

由于超高的退休金等导致的畸形公务员热,甚至闹出宁愿掏粪也不进企业,宁愿扫地也不搞技术的笑话,也有匪夷所思的大批富二代,子不承父业,开着豪车争当公务员等等,试想当年罗阳去当公务员、去扫地……,还有今天的歼15吗?大批的杨元庆、雷军、宁高宁和北斗团队都去当公务员了,现在的中国实业是个什么样子?当下,大批优秀人才都去“公务”了,不得已才进企业,心不甘情不愿地搞技术,实业缺少了优秀科技人才的支撑,未来的中国实业会是什么样子?所以,实行养老金并轨制让更多的优秀人才看到,在企业,搞技术一样有当下的幸福,也有尊严的未来,静下心来干技术、搞创新,中国的实业发展壮大就可企可盼了。

(四)有力推动内需

实现并轨,不是降低公务员的退休金,而是让企业向公务员靠拢.届时,占城市退休人员多数的企业退休人员的收入有个较大增加,多年被压抑的购买力就会得以释放.在外需疲软,投资放缓的当下中国,这部分内需不容小觑,也显得弥足珍贵。

(五)实施养老金并轨制改革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 第五篇_关于养老金“双轨制”及“并轨”的分析

关于养老金“双轨制”及“并轨”的分析

【摘要】养老金双轨制是当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双轨制指不同工作性质的退休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缴费型”统筹制度;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由财政统一支付的养老金制度。各方面同等条件的人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养老金相差悬殊。因此应对“双轨制”的成因、弊端进行深入分析,认清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终实现制度“并轨”。

【关键词】养老金双轨制;形成;弊端;解决思路

养老金“双轨制”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两者实行不同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和调整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两种制度下养老金相差悬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比企业平均高两三倍。近年来“双轨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对当前的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势在必行。

1、养老金“双轨制”的形成

自建国初期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性质,企业职工在职时的工资、退休后的养老,完全由单位负责。80年代中期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随着企业用工制度和工资福利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企业职工养老从“单位保障”迈向了“社会保障”。在这个阶段,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也进行了研究探索,但改革进程相对滞后,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改革的不同步,造成两种制度在筹资方式、待遇计发调整和管理方式上均不同,形成了所谓的养老“双轨制”。这一现象是历史遗留问题,初期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往往是针对某一地、某一行业、某一群体先进行改革试验,然后再逐渐扩展,这种改革不可能是成熟的改革。而此后的养老保险改革也一直围绕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一直停留在原地并延续着以往的做法。如此算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已沿用60年,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尚不足20年。

2、养老金“双轨制”的弊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首先,统筹办法的不同,导致两种群体在职人员经济负担失衡。企业人员是由其所在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保险费,形成基金积累,保证养老金发放;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则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个人不负担缴费义务。这无形中

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 第六篇_养老保险双轨制

一、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的由来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主要针对城镇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员职工,而这两者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都是有国家和单位承担大部分养老责任。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为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减轻企业负担,我国开始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几次分分合合,最终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改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缴费的模式,即部分积累制的养老保险模式,也称通胀结合的制度。而公务员和参公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仍然沿袭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起来的退休制度,国家承担养老责任,只有符合退休离休条件,就可以办理从单位即国家财政中领取养老金待遇。

二、养老保险双轨制的两种模式

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城镇企业职工两大类人员采取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模式,享受不同水平养老金待遇的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采取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通过个人和单位缴费为主要筹资渠道,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国家作为责任主体,扮演者最后责任人的角色;职工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时候,从社保基金中核拨养老金;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采取的是国家承担养老责任,具有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个人无需缴纳养老费,只要符合退休或离休条件时候,即可按月从单位(国家财政直接划拨)领取退休金或离休金; 三,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弊端

首先,双轨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使得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远远高于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下的养老金水平,引发了待遇水平差异带来的不公平;其次,养老保险制度的双轨制阻碍了统一劳动力市场秩序的建立;再次,双轨制下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增加了财政负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被称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深水区或者雷区”。

事业单位养老险改革 解决退休待遇双轨制

据新华社报道 国务院常务会议2日讨论通过《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等。 会议指出,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形成基本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并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社会保障网。会议确定了以下主要任务:

(一)推进制度建设。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政策,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大力发展补充保险。

会议指出,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形成基本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并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社会保障网。会议确定了以下主要任务:

(二)加快城乡社会保障统筹。整合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和经办管理资源,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

(三)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人群实现基本覆盖。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

(四)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差距。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普遍开展和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门

诊医疗费用统筹。逐步提高各级财政补助标准,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

(五)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六)加强社会保障管理与监督。严格基金监管,维护基金安全。

现在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较大,如何尽快解决退休人员双轨制问题?

3月7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这是因为我们现行退休制度不同造成的。我国在企业先行推开社会保险制度,并一直在完善中。但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的是与企业不同的退休养老制度,在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和调整办法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所以就产生了待遇差。

目前,已有五省市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总结完善试点后,将择机在全国推行。最终解决办法还是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 第七篇_关于对我国养老金双轨制的研究

关于对我国养老金双轨制的研究

摘要:随着2012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养老金双轨制制度逐渐走进群众的视野,这个在我国存在多时、被广泛人群所不能接受的制度,一时间在社会中引起广泛的关注。养老金双轨制,广泛的讲就是指企事业单位员工在养老金缴纳和领取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从而使养老金在对待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的管理与运行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论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养老金制度的研究,探寻我国现行养老金制度的发展,了解养老金双轨制制度在我国存在的现状,分析养老金双轨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而寻找和研究解决我国养老金双轨制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养老金制度,从而解决社会存在的矛盾,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养老保险 双轨制 现状 影响 改革措施

一、引言

养老保险,是指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依法获得经济收入、物质帮助和生活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自建国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就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养老保险制度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

由于我国的经济制度由建国初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政府机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19629/

推荐访问:2014养老保险双轨制 什么是养老保险双轨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