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群星闪耀

群星闪耀

时间:2018-05-07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www.gbppp.com--心得体会】

群星闪耀 第一篇_群星闪耀

“群星闪耀黑土地”心得体会

今天我观看了黑龙江省电视台公共频道“群星闪耀黑土地”中先进党员的事迹,心里有说不出的敬仰,他们工作积极勤奋,精益求精,无愧于是一名党员,他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这里面蕴含了多少劳累,付出,压力和坚持,他是一名优秀的好党员。

人生是不断完美自己的旅程,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是人之本性。绿了荒山,白了头发,“泥腿书记”是对杨善洲最芳香的赞美;相信她,就像相信自己的眼睛,巴尔鲁克山上的“雪莲花”是对梅莲最高洁的褒奖。群众的眼睛最雪亮,群众的评价最有分量,榜样们的美在于贴近群众、服务百姓、为民谋利。要勇敢立于先进典型镜下,善于发现美,敢于检修丑,以创造美、发扬美为荣,以忽视丑、隐瞒丑为辱,他们是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

以先进典型为镜,就是要照到灵魂深处,要边学、边照、边改,让其高尚的精神触及灵魂深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转变;以先进典型为镜,就是要照到自身问

题,照到差距、照到区别、照到症结,以差距提升思想、以区别增强信念、以症结加强工作;以先进典型为镜,就是要照到前行道路,将先进典型这面镜子牢牢树立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日日照、时时照,让榜样的力量成为我们未来工作中无尽的动力和源泉。

未来的我们,更要努力做一面镜子,闪耀人性的光辉、辐射党性的光热、传递成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正能量。

群星闪耀 第二篇_群星闪耀第一期

群星闪耀

QUN XING SHAN YAO

2012级1班主办 2015年第2期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大伙儿往前看,长城每隔一处,有一个瞭望口,它是古代用来瞭望和观看敌情的。

我们今天浏览的是修筑在八达岭上的一段长城。这段长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烽火台”,也就是方形的城台。在这“烽火台”上,周幽王还曾经导演过一起“烽火戏诸侯”的历史闹剧。周朝有个国君叫周幽王,他有一个美女,她的脾气很怪,总是不笑,幽王就想办法。于是他点燃了求救信号(烽火),结果,引得诸侯白来一趟,她却哈哈大笑,幽王也很开心。可是,真有敌人来进攻的时候,幽王点燃了烽火,却不见人来,幽王就被敌人杀死了。

大家看长城上这引起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都是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长城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个伟大的奇迹是由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的。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祝愿各位游客朋友们玩得开心、愉快!愿我们把美好的祝愿留给长城,让我们把美好的回忆留到这里。

班级座佑铭: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

长城导游词

黄浩月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的导游,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王导。这次我们将要浏览的是

长城,它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根,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位于北京的北面,始建于春秋旧中国时期。秦始皇时期得以修缮,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长城。明代修筑长城18次,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长城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连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总计长达6700千米,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现在,我们已来到长城脚下,

1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群星闪耀】

李欣芋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陈,你们就叫我陈导吧!你们的眼睛就是英高

窟的大门,想知道莫高窟是什么样的吗?听我慢慢道来。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部,距城约25公里,敦煌莫高窟开在鸣沙山东的断崖上。它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

游客们,淍窟数目达到492个,塑像2000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仅10厘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画总面积为45000平方米,若将所有壁画排列起来,就有30公里长。如果说是莫高窟使得敦煌闻名全球的话,那么,使得莫高窟闻名的就首推这些壁画,是旅游时的参观重点。游客们,你们知道吗?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传说有个名叫乐尊的人路过此地,忽然见到金光闪耀,似在千佛显现,认为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消息传开后,商旅纷纷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这样一直延续到元代,经历1000多年。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最重点的文物保护。

好了,现在我介绍到这儿,请大家漫步欣赏。不能乱扔果皮等垃圾,不能在壁画上乱涂乱画,要保护文物。

谢谢!

【群星闪耀】

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颐和园的长廊。这条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分别画着人物、风景和动植物,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请到这边来,这就是万寿山。看,立在半山腰上的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那就是佛香阁,黄色的琉璃瓦还在闪闪发光呢!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大家小心上山。现在我们到了佛香阁了,从这里向年看,那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城墙。现在大家向正前方看,民盟昆明湖静的多像一面镜子,绿的多像一块碧玉呀!游船、画航在湖面上慢慢滑过,几乎一点痕迹都不留。大家再向东远眺,是不是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城楼和城外的白塔呢?

现在我们就来到昆明湖了。大家看那座横跨湖上的石桥,桥

上有十七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桥栏上的石柱有几百根,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数数,每根柱子上都刻着小狮子,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今天的观光浏览就要结束了,在颐和园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

颐和园导游词

杨雯悦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颐和园,我是你们的导游,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喻涵,大家可以叫我小喻。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和行宫。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290.8公顷,其中水面占地四分之三。清朝乾隆皇帝诗曰“何处燕山最畅怀,无双风月属昆明”来赞美昆明湖。颐和园的构思之巧妙,建筑之精致,集我国园

2

黄山导游词【群星闪耀】

刘洋溢

游客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王诗诗,大家叫我王导好了。【群星闪耀】

俗话说:“五岳归为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闻名中外。今天我就给大家重点介绍黄山的青松吧。

大家请看,黄山的松树能在岩石缝中生存,生命力极强。它们形状各异,姿

态万千;黑虎松、龙爪松、连理松、迎客松等很多松树都有因为它们的形状而得名呢!迎客松是黄山著名的景点之一,外形更是特别:它的树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浏览,灰飞烟灭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

等会儿我们还可以在那儿尽情拍照,作为纪念。

黄山的奇观说也说不完,看也看不够。现在,请大家尽情去欣赏黄山的美景吧!

请大家在游玩的时候不要乱扔果皮和食品包装袋,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

祝大家玩得愉快!

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

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公园,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

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均为北圆南方。当初,为了把天地的形象表现在墙上,以象征“天圆地方”之说。外坛墙的东南北三面原制无门,只西面临永定门内大街有门两座:北门是明代旧有的,称“祈谷坛门”;南门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增建的,称“圜丘坛门”。两门均为三间拱券式,绿琉璃简瓦歇山式顶。时下的外坛北门和东门,都是1975年以后增建的。内坛中间还有一道东西向的隔墙,它算作圜丘坛的北墙。这段隔墙在两轴线部位成弧形向北凸出,绕过皇穹宇外墙而与东西内坛墙相连接,将祈谷、圜丘两坛隔成两个区域。

内坛的圜丘位南,祈谷位北,均在南北中轴线上,中间由长360米、宽30米的神道(丹陛桥)连成一个整体。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台(祭天台)、皇穹宇(奉神殿、神库与神厨、宰牲亭)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门、大祀殿(祈年殿)、东西配殿、皇乾殿、长廊(附七星石)、神库与神厨、宰牲亭等。

天坛是祈谷、圜丘两坛的总称,有两重坛墙环绕,将坛域分为内、外坛两部分,均为南方北圆。坛内祭祀建筑集中于内坛,内坛四面设门。连接两坛的的轴线,是一条长

天坛公园简介

辜恒睿

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

3

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砖石台,称为“神道”又称“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桥”。它寓意着上天庭要经过漫长的道路。圜丘坛建

筑群位于中轴线的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坛。圜丘坛之北是皇穹宇。祈谷坛位于中轴线的北端,主体建筑即祈年殿,坛中还有祈年门、皇乾殿、东西配殿、燔柴炉、瘗坎、砖门等建筑,附属建筑有72连房、神厨、宰牲亭等。圜丘坛、祈谷坛的附属建筑多在其东,这种布局使天坛西部坛域开阔。内坛西天门内偏南位置建有一城濠环绕的宫城,名“斋宫”,是皇帝祭祀把前“斋戒”期间居住的宫室。

们有的英勇果敢,有的目光炯炯,神态计策,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殊死拼搏;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他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快来看,这是二号坑,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曲尺形方阵。大家看,还有几个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坑里用小铲子进行挖掘和修复工作。

这里是最小的三号坑,里面的兵马俑只发掘了一点点,从这个坑里的武士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所握的兵器以及该坑在秦陵的位置来判断,三号坑是整个军阵的指挥部。

现在请自由参观,注意:(1)请大家不要乱丢垃圾;(2)不要乱画;(3)里面的兵马俑有的是刚挖出来的,请不要乱动。

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兵马俑给大家下难忘的印象。

资料袋:

文化遗产共21处:北京故宫、长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

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孔府、孔庙、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西藏布达拉宫、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明清皇家陵寝、龙门石窟、大足石刻、都江堰——青城山、云冈石窟、庐山风景名胜区。

自然遗产4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区、黄龙溪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区。

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泰山风景名胜区、峨眉山——乐山大佛。

4

秦兵马俑导游词

肖诗婷

大家好,我是“可爱之旅”的导游,你

们叫我陈导吧,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

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35公里处。自秦兵马俑玩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数不胜数的中外游客不远万里来参观这人类奇迹。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这一大发现,可以算是八大奇迹啊。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兵马俑博物馆的大门吧!这里一号坑,是三个俑坑中最大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主要是文官俑武士俑,里面没有哪两个兵马俑是相同的。他

群星闪耀 第三篇_《人类群星闪耀时》序言——茨威格 感动到热泪盈眶的文字 直触心灵

《人类群星闪耀时》序言——茨威格 感动到热泪盈眶的文字 直触心灵 来源: 倪修智·kiyoyasu的日志

没有一个艺术家会在他一天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始终处于不停的艺术创作之中:所有那些最具特色、最有生命力的成功之笔往往只产生在难得而又短暂的灵感勃发的时刻。历史——我们把它赞颂为一切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和演员……亦是如是,它不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新的创造。尽管歌德曾怀着敬意把历史成为“上帝的神秘作坊”,但在这作坊里发生的,却是许多数不胜数无关紧要和习以为常的事。在这里也像在艺术和在生活中到处遇到的情况一样,那些难忘的非常时刻并不多见。这个作坊通常只是作为编年史家,冷漠而又持之以恒地把一件一件的事实当做一个又一个的环节连成一条长达数千年的链条,因为所有那些最重要的历史性时刻都需要有酝酿的时间,每一桩真正的事件都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在一个民族内,为了产生一位天才,总是需要有几百万人。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

不过,诚如在艺术上一旦有一位天才产生就会流芳百世一样,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历史进程。那些数不胜数的事件也都往往像避雷针的尖端集中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集中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做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这种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中都十分难得;这种时刻往往只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常常只发生在某一分钟,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越时间。我想在这里从极其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回顾这样一些群星闪耀的时刻——我之所以如此称呼它们,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终将消逝的黑夜。但我丝毫不想通过自己的虚构来增加或者冲淡所发生的一切的内外真实性,因为历史本身在那些非常时刻已表现得十分完全,无需任何后来的帮手。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过它。

群星闪耀 第四篇_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800字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800字(一)

20世纪初的世界,几乎已无秘密可言,所有之前地球上未曾被人类染指的地方,陆地或海洋,都留下了人类的足迹。当然也有特例,那就是地球的两极。千万年来,地球一直以两极为轴心转动着,人们对它们的好奇,可想而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尽管只有些许可能,也会有一些勇士,踏上探索地球“处女地”的征程。北极被征服了,接下来,轮到了南极。

1911年,英国海军上尉斯科特开始了征程,他的目的地直指南极。在当时看来,他们几乎准备好了一切,从衣服到食物,再到拉雪橇的西伯利亚矮种马,一切貌似都在掌控之中。在经过近半年的等待之后,出发的日子终于来临。而就在这时,他们惊讶的发现,他们并非妄图征服南极的唯一团队,在距他们11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挪威人,也在计划着向南极挺进,他就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阿蒙森。国家的荣誉,个人的使命,强大的竞争对手,让斯科特本人以及团队感到了沉重的压力。但是此时的他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一切都是那么顺利,至少看上去是这样。

但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顺利都是表面上的,真正的困难,随着斯科特的开拔,马上扑面而来。先是西伯利亚矮种马不适宜南极的冰天雪地,在走到比尔兹摩尔冰川时随着最后一匹马的死亡,他们不得不使用人力,拉着沉重的雪橇继续前行;接着是天气突然转变,冬季风的提前来临,让本来松软的雪变成了坚硬的“三角铁”;可最大的困难总是被留在最后,当他们以为战胜了一切困难终于要迎来最后的胜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上南极点的团队时,他们绝望的发现,在南极点上,已经飘扬着挪威的国旗,阿蒙森已经提前到达了这里。在人类的历史上,人们往往只能记得第一,第二终会被无情抛弃。梦想的破灭,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任务还得完成,因为这是他们的使命,虽然这份使命已被别人“践踏”。收集岩石资料,观测气候数据,最为心痛的是,他们要带上阿蒙森在南极点上留下的证据,以证明他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给挪威国王的信。带着疲惫,他们踏上了返回的道路,这时的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虽然天气并没有比来时更加恶劣,但是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克服了,因为他们失去了精神的支撑,他们现在是以失败者的身份返回的。

但是上天并没有因为他们是失败者就多给他们一丝一毫的怜悯,困难依旧接踵而至。寒冷的天气,持续的零下40度低温,使他们肢体麻木,用冻掉脚趾的脚挪动着;在冰天雪地里迷失方向,找不到补给储备点;在费尽周折终于找到储备点之后,才发现储备的煤油过少,不足以提供他们迫切需求的热量。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苦难。大自然终于用它无情的手段打散了这支勇敢队伍最后的希望。先是有人在备受折磨之后疯了,然后是在一个早上,一位受伤的队友为了其他人的生存,在脱下衣服之后,走进了冰天雪地之中。悲壮,催人泪下的悲壮。最后的三个人并非幸运儿,在历经苦难之后仍看不到未来时,他们不得不选择放弃,在睡袋中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他们真的放弃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在一连串的灾难之后,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他们的权利,但是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使命,这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责任。斯科特用冻僵的手拿着笔写下了这次冒险失败的原因,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他的每一个伙伴的家人留下证明他们是勇士的证言;为自己的妻子还有

儿子留下自己的安慰和希望。他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但惟独没有为自己做点什么,甚至是一份遗嘱。伟大莫过于此!

以勇气挑战梦想,用生命承担责任,这样的人,找不出理由不去尊敬和纪念。

历史是公平的,这次,它不仅记下了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阿蒙森,也为后来者留下了足够书写其伟大的丰碑,让我们记住了斯科特。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幸在历史中读到了这位英雄,伟大的斯科特。向英雄致敬,为梦想致敬,更为责任致敬!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800字(二)

若要读史,在图书馆泛黄的史料中跋涉是一种方式,但它毫无疑问是一个枯燥的任务。人人噤声屏息,生怕那扬起的灰尘会将自己活活掩埋,如此,读书的乐趣也就荡然无存了。

另一种方式则是读一些近现代大家所写的史书,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一件胜过前者千百倍的乐事。手捧着一本本装帧精美的书,体味着手中人类的历史长河般流淌,犹如面对宝山,心中的激动唯有同好之人方解。

这些作家,往往文笔不算得华丽,却有着智者的头脑。原本艰深晦涩的时间、地点、人物,在他们的笔下拥有了鲜活的灵魂,有着自己的故事,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文章亦修亦谐,故事体的叙述方式可以令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忽而重临温泉关炼狱般的战场,忽而迎着腥咸海风向着新大陆扬帆。

这样的作家不多,但均可算声名赫赫,西有房龙,东有黄仁宇等。而《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作者茨威格,自然也是其中翘楚。

《人》一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名作,书中截取了十数个足以决定人类历史走向的瞬间,如拿破仑由于麾下将领一念之差兵败滑铁卢,韩德尔一气呵成谱就神曲《弥赛亚》,东君士坦丁堡在炮火中的陷落等,进行艺术加工,完美地再现了那些令世界轨迹为之改变的事件。

【群星闪耀】

在他笔下,那一个个抉择,一个个有如神助的灵感火花被无限的放大了。某个人,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拥有了撬动世界的力量。

人类的历史有如繁星遍布的夜空,无数个生命的光辉在苍穹之上温和、恒久地照耀着,一切仿佛从亘古起就不曾改变。诞生,成长,衰老,消亡,每颗星星都这样平淡地来这个世界上走一遭。但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会有一些不甘寂寞的生命暴射出耀眼的光芒。命运之神恶作剧般的把全世界的方向盘置于一个渺小的凡人手中,一些人牢牢地抓住了时间的脉搏;而另一些人,在这股伟力面前战战发抖,被它的重量压垮。

而命运之神,不会垂青一个人两次。

是做被世界抛弃的失意者,还是站在海格力斯肩上撼动地球的伟力者?

这取决于我们内心的力量——智慧,勇气和一往无前的决心。

当这样的机会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希望我可以微笑。因为,只有自信的微笑才能如星般闪耀。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800字(三)

斯蒂芬·茨威格用敏捷的慧眼捕捉到了历史最独特的角度:历史的转折点,然后用生花的妙笔、满腔的热情完成了这部杰作——《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群星闪耀】

在序言中,作者谈了写这本书的意图:“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的流逝而去。不过,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几十年和几百年的历史进程。”

的确,成功和失败往往只差一步。在这一步之中,时间显得如此吝啬,人性显得如此丰满都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滑铁卢的一分钟》一章中,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名鼎鼎的拿破仑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竟掌握在一个平庸的循规蹈矩的格鲁希元帅手中。拿破仑给格鲁希的命令是:务必率三分之一兵力去追击撤退的普鲁士军。然而滑铁卢战役提前开始了,一切都变了。普法军队的主力全部集中到滑铁卢,而怯弱的格鲁希带着大队人马游魂般的在战场外追击不存在的普军。更可悲的是格鲁希听到战场上传来的隆隆炮声,才明白战役开始了,将士们纷纷恳求支持前线,格鲁希考虑了一下,只考虑了一秒钟,然而就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世界的命运甚至整个十九世纪的命运。

滑铁卢战役就这样悲壮的结束了。我认为这悲壮不仅体现在伤亡的人数上、战役的激烈程度上,更主要是体现在那戏剧般的不可思议的而又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上。

这本包含12个重要时刻的历史特写中有拿破仑、托尔斯泰、列宁等伟大人物;也有本来微不足道,但借了茨威格的笔而闻名于世的人物:如谱写《马赛曲》的“一夜天才”鲁热,创作清唱剧《弥赛尔》的韩德尔,黄金国加利福尼亚的发现者苏特尔等等。

书中处处洋溢着人文主义温情。因为茨威格本人就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一生都在为和平奔波。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了最丑恶最黑暗的现实。1942年,就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茨威格与妻子双双自寻离世。在遗书中他写道:“我向我所有的友人致意!原他们度过漫长的黑夜之后能见到曙光!而我,一个格外焦急的人,先他们而去了。”

茨威格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温婉的、深刻的、动人的文字。他本人也像流星一样优美地滑过天际,耀眼的光辉慰籍着地球上一代又一代困顿的人们。

群星闪耀 第五篇_《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我并没有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一本简洁的书,没有过多的矫饰,书的封面上只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人类群星闪耀时》。

群星闪耀,这一定是描写那些已经为人所熟知,传颂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人物。这就是我对这本书最初的印象。

可当我真正的进入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我错的离谱。书中记传的不全是那些被尊为神般的人,还有一些更接近于小人物心态而又因为种种原因留下了一些辉煌或者不凡的人。真实的人性不可能是一白如宣纸,也不可能一黑如泼墨。在书中,人与人性都被完全的,立体的展现出来,给人一丝触动。就像书中的列夫·托尔斯泰不在是一位大文豪,而是一位在理想与现实间矛盾,在追求与妻子的固执夹缝间痛苦的老人。

著名的滑铁卢战役发生于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从上午十一点开始,战争以最残酷而猛烈的方式进行,天黑时分,以拿破仑溃不成军以至他二十年来所建立的全部功勋全部被摧毁告终,而决定这一切的并不是拿破仑,而是他的一位将军——格鲁希,这一位听话的将军在听到后方的炮声后,毅然决然的决定听从命令,向前前进,就在这短短的1秒钟,决定的不只是格鲁希超凡还是平庸,拿破仑的命运,更是整个欧洲的命运走向。这眨眼间的决定,究竟是个人的意愿,还是命运在冥冥中所决定的,发人深思。

一个真正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伴随着无谓流逝的漫长岁月。不过,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进程。所以,探寻这电光火石般的一刻是极有趣而有意义的。

闻名世界的《马赛曲》伴随过法国的大革命,已经流传了几百年了,但歌曲的作者却不像聂耳,冼星海一样为人所熟知。年轻的上尉鲁日在一次聚会后应朋友邀请写一首歌,回家后鬼使神差般一气写成一首歌后昏然睡去。第二天醒来看到桌上的手稿,连他自己都觉得陌生。这以后作品在聚会里被唱了一二次,即不再被提起,以至作者本人都快忘了。两个月后,马赛的士兵们找到了它,并以它作为自己的战歌,人们始称之为《马赛曲》;又一二个月,它成了全民之歌,全国之歌;一七九五年《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更多的人开始传唱……而作者鲁日,在他潦倒的后半生中再也没有人把他和《马赛曲》联系在一起,他也没有从中获得任何收益或激励,但那个夜晚,那个为世界带来《马赛曲》的夜晚,却的确是属于他。

群星闪耀,也许只是一瞬间的璀璨,但却为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无形间改变了历史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42809/

推荐访问:群星闪耀金鹰 群星闪耀俄罗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