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宋词 > 宋词三百首赏析 >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2014年湖北卷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2014年湖北卷

时间:2016-10-28   来源:宋词三百首赏析   点击:

【www.gbppp.com--宋词三百首赏析】

篇一:《2014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答案及解析》

12A.

3.俸禄A.笑靥(yè)盥(guB

. .

A.切蹉B

4.滋润 ①湖北的国画创作 绚丽多彩

5. A. D

6.A.《孟子·离娄》为了提A C

7.A.诗书礼乐D

8.

9.A.石斧石磐D

10.AA.天地的.若A

.无罪, B

11①德基自如 C

12.时间相近,.⑴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C

⑵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3分) 是耶?(3分)

⑶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3分)

⑴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他也不斥责。

⑵百姓不懂道理,当众羞辱我,你却放了他们,为什么(怎么能)轻视我到这种地步?

⑶当官的人应该广施恩德,泽被百姓,替百姓解除疾苦,难道应该在意少了几匹驴吗?

13邑患苦之.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保险自固/已移檄旁/郡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

14.早 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

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

“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学科,网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

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

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5)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中,山间之朝暮也。

(7)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8)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 )

六 指 猴

1617..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A小说中有关“凤凰墩”A、B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学科网推动情节发情节方面,玉蟠螭展;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了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鲜明。侯六为盗玉蟠螭来为东家赶车,结尾又为东家盗回玉蟠螭,玉蟠螭贯穿了全文,突出了侯六侠义的性格;东家以玉蟠螭为宝,但关键时刻却用玉蟠螭救回了侯六,表现出东家善良仁义的品格;讽刺了吴知府之流贪赃枉法的丑恶嘴脸。

18.请概括侯六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侯六:武艺高强,知错能改,侠肝

义胆,知恩图报。

东家:仁义,乐善好施,不图回报,重情轻财,乐于帮助迷途的人,热爱旷达闲适的生活。

19【答案】⑴使小说情节发展脉络清晰,层次.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 分明,主题突出。⑵突出人物形象,小

说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一句一段的形式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有助于突出不同人物形象,使各类人物性 更加鲜明突出。⑶语言简洁明快,一句一段,学科 网形式上形成一种参差错落的排列,有一种诗歌的音韵之美。⑷环境特点鲜明,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段落,一句一段也就是一句一景,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衬托了主人公美好心灵。 20示例:从:两人排队左向走.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 形影跟随手 拉手 北:左人右人背靠背 人形相反意相背 21.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中国文化于一身,读世界最经典之儒示例:集学,学儒学大师之言行。 22这是一位勇士!你看它昂首奔腾,疾如风快.右边的绘画和书法作品 似电!它右蹄踏地,左蹄悬空,后蹄蜷缩前倾,鬃毛和尾巴随着呼啸而过的风高高扬 1

篇二:《2014年湖北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详解》

今人难解古人心

——2014年湖北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详解

恩施一中 之为

早 发

晚唐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2014年湖北卷

答:①“早发”就是早早就出发的意思。②诗歌一二句紧扣诗题“早发”。请人饮酒喝醉,醒来时,发现客人散尽,只剩一点残灯,天还未亮,便携剑登程。③诗人路上冒雪前行,还隐约能听见雄鸡唱晓的声音。此处也能表现诗人出发得“早”。④雪飞百草,再加上天色未明,只能隐约辨识道路,此处表现出发得早。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背”,背离,相反。深秋时节,自己独自朝北方大漠前行,而大雁正北方飞往南方过冬,故曰:背行。诗人朝寒冷辽阔的朔北艰难前行,大雁朝温暖的南方轻快飞跃,形成强烈对比,写出了自己旅程的艰辛和内心的愁苦。

鲁酒:人们邀请客人饮酒,常谦称自己的酒为“鲁酒”,表示酒很薄。 离程:离别朋友之后的征程。

事:服侍、侍奉。这里指相伴左右,相随。

鸡唱”。犹言鸡鸣、鸡啼。出处:唐·刘禹锡 《酬乐天初冬早寒见寄》:“霜凝南屋瓦,鸡唱后园枝。” 宋·文天祥 《闻鸡》诗序:“自入北营,未尝有鸡唱;因泊谢村 ,始有闻。” 此处有“鸡唱”,原因是因为下文的“近关”,不然在茫茫胡天是听不到鸡唱的。

飞雪: 诗人深秋入胡天,故有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诗为证,“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雁:诗人去北边大漠时应是深秋时节,诗人北行,雁南飞,故曰背行。

白草:应为牧草,似莠yǒu而细,无芒(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此段材料来自网络论文《“诗虎”罗邺及其诗歌研究》白草是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植物种类。据刘满先生的考证 :白草就是席箕草 ,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芨芨草。“春发新苗 ,与诸草无异 ,冬枯而不萎。高三四尺 ,性至坚韧 ,以之织物 ,其用如竹。惟哈喇沙尔城东特伯勒古地产者最坚实 ,心可为箸。”由此我们可知白草是西北边疆生长的常见草类。(此段材料来自网络论文《谈岑参诗歌中的白草意象》)

关,应为云伽关。(此材料来自网络论文《“诗虎”罗邺及其诗歌研究》云伽关在

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云伽关在单于大都护府金河县. 金河县因金河(即今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而得名 , 原在今托克托县北中滩乡哈拉板申大黑河东岸 , 唐天宝四年(745)为振武军治理,移至今和林格尔土城子。 《新唐书 ·地理志》(宋 : 欧阳修 , 宋祁 , 1975) , 单于大都护府金河县:有云伽关,后废,大和四年 (830) 复置 , 时李咏为振武节度 , 以兵千人戍守”。 (本段材料来源于网络论文《公元19世纪前晋西北地震活动研究》)

微有路:微,不显露,这里为什么“有路”?原因是这里与云伽关靠近,因常有人出入,但“微”又说明这地方虽然近关,但也还有较长的一段距离,诗人还得加紧赶路。

浊河,一为黄河之兼称,一为水浑浊之河流,此处的两个含义可能都不是,很可能指内蒙古的紫河。紫河,古水名。即今内蒙古南部、山西西北长城外的浑河。(此段材料来自网络论文《“诗虎”罗邺及其诗歌研究》)

迢递:遥远的样子。

羸léi,瘦弱,

客:旅居他乡。

塞城:边塞之城。当时诗人是去唐朝的单于大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也称单于牙帐,它的前身是云中都护府,是唐代中央政府设在版图内最北的军政机构之一,位于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此段材料来自网络文章《中外关系史论文》)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2014年湖北卷

本首诗歌解析: 早发

请人饮酒喝醉,醒来时,我发现客人散尽,只剩一点残灯,尽管天还未亮,我早已便携剑登程。我冒着飞雪前行,内心愁苦不堪,隐约能听见雄鸡唱晓的声音。我独自一人向寥廓寒冷的大漠北行,列队的大雁却向温暖的南方掠去。

百草漫野,只有接近云伽关时,我才能微微辨出前行的道路。紫河冰封,无声的严寒凝冻了往昔奔流的河水。京城和单于都护往来的距离本身就相隔万里,更何况我这个被迫前来作客边塞之城的老头儿呢?

附:《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这首词也是诗人在单于大都护府时所作的诗歌,跟《早发》是同一时期同一点所作。

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

罗邺

职忝翩翩逐建牙,笈随征骑入胡沙。定将千里书凭雁,应看三春雪当花。 年长有心终报国,时清到处便营家。逢秋不拟同张翰,为忆鲈鱼却叹嗟。

题解:趁职,任职。单于,此处不是指匈奴首领,而是指单于大都护府,也称单于牙帐,是唐代中央政府设在版图内最北的军政机构之一。 留别,唐诗的一个种类,和送别诗相对应,此诗是回复朋友的诗歌。 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

宫廷,这里指京城。 知己:诗人的好朋友。 诗歌题目的意思是:在大漠随军任职时,回复京城知己之信

本诗解析:我忝列军中,随着翻飞的牙旗,到达大漠边关,带上书籍跟随战马直入胡地。要想把千里之外的书信寄到你手,只能凭借南来北往的鸿雁;在暮春时节要想看见花儿,可惜这儿只有纷纷的飞雪。即使年老体衰,只要有雄心壮志,一定会有机会报效国家。政治清明的时代,所到之处,即刻便可以安家。秋风起时,我不准备像张翰一样,因思念故乡鲈鱼而心生哀叹。

全诗充满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与以往落第诗大不相同。于蒲津渡河,入晋中。有《黄河晓渡》诗。《黄河晓渡》:“大河平野正穷秋,赢马赢僮古渡头。昨夜莲花峰下月,隔帘相伴到明愁。”可知罗邺北上,当在秋季。

之为如是说:

对于本首的作者罗邺,很多人没听说过,我亦如此。像诗歌中“鲁酒”“驱羸”“客”这些词语都是很不好理解的,再加上不了解听都没听说过这个诗人,也无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所以这些因素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不仅是学生,就是老师也很难理解到诗歌的一些关键之处。

在网络里面关于罗邺的介绍都是非常有限,对本首诗歌的背景资料的介绍更是微乎其微。为了弄清里面的一些关键点,弄清罗邺的生平和所处时代背景以及弄清这首诗歌的具体含义,真是惨淡经营,悉心筛选、比较。最后也只能明了个大概。罗邺,晚唐诗人,浙江新城人,大约出生在825年,约850年达到当时的都城长安参见进士考试,名落孙山。一直在这呆了近十年,参加五六次考试,落榜了。然后游历,主要在洛阳、吴门、山阳、湖南一带,从长安出来,差不多十二年才回到故乡浙江新城。873年,罗邺在江西观察使崔安潜幕府,近三年。875年罗邺羁旅皖地,投谒池州庾员外,无成。这地方时间长达八九年,主要原因在于他的父亲罗则在此地担任过铁官。885年,罗邺自池州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未等放榜便入蜀,在此落榜。在蜀地呆过一年多,僖宗文德元年(888)秋离蜀,北赴长安应试,复落第。 此后在京城有呆过几年,继续参加科举考试,始终未能及第。昭宗光化年间(899),依照前面的出生时间,这时的他已经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北上赴单于都护趁职,本次高考所选诗歌,就是诗人在赶往单于大都护府时所作的诗歌,后面补充的一首大约是达到之后所作。在军中任书记职务。史料记载:“邺,踉跄北征,赴职单于牙帐。邺去家逾远,万里沙漠,满目谁亲,因兹举事(行事;办事。)阑珊(衰落)无成,于邑而卒” 唐昭宗光化三年十二月,左补阙韦庄上奏,追赐进士及第,各赠补阙、拾遗。

罗邺有“诗虎”的美称,其诗作当时就受到世人推重。晚唐政治、科举、幕府对罗邺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讽刺诗、落第诗和行役诗。现存越150首。 居于“江东三罗(罗邺、罗隐、罗虬)”之首。罗隐也是考了十来次进士,最终

还是未被录取。罗虬因被时人冤枉,最后辞官归隐。从“江东三罗”的命运,隐约可以窥见晚唐政治的腐败和黑暗。

篇三:《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武汉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15年4月27日上午7:30-10:00 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谈中国画的雅和俗

刘旦宅

雅和俗是相对而言的,昨天被当作是俗的东西,今天可能就是雅的东西了。六朝的清瘦俊爽之美,是极雅致,充满文人气息的审美,一入唐就逐步改变了。盛唐的宫廷审美,崇尚丰满肥腴,色彩浓艳厚重,与六朝相比,其俗是显而易见的。但久而久之,唐代的丰满肥腴、浓装丽色被认为雅———雍容华贵气质的典雅。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盛唐宫廷贵妇那种寓婀娜于肥腴的体态,确有妙不可言的雅状。苏东坡对吴道子的推崇,可当绘画的极致,但独不能容忍丝毫俗态,他把吴道子和王维作比较,在两人的画面前,他都爱不忍去,都有很高、很贴切的赞语,但最后还是认为王维要高出一筹。原因是王维的画中有诗,画如其诗一样“清且敦”。苏东坡已经点明了雅和俗的分野在于文化修养。

绘画上的提倡文化修养,树立雅的标准,在晚唐就有滥觞之兆,五代出现了明确的提法,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把画分为四格,即逸格、神格、妙格、能格,认逸格为第一位,并声言:“画之逸格,最难其俦。”黄休复在一直被认为其绘画最高标准的“神”上,另立更高于“神”的“逸”,无疑是评论界对雅的入画的认可和推崇。其实,“逸”和“神”一样,是技巧和精神的混合,不同的是“神”包含了画家的匠心以及画家本人情感思绪的流露,但更多的是被描绘对象的精神表现;而“逸”则完全敞开了画家本人的精神世界,是技巧和画家(不是被描绘对象)的精神混合。

因此,绘画上的雅、俗区别,是画家情调的雅、俗,表现在绘画情调中的雅、俗。北宋宫廷画院,注意到画家文化修养的问题,画院试画多是带有诗意性的命题,著名的如“踏花归来马蹄香”,画蝴蝶追逐马蹄者夺魁,又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画艄工横笛卧舟尾者出奇制胜,再如“乱山藏古寺”,画荒山乱岭间飘然一幡以示藏寺之意者获褒。其实,这些命题画,只要在考题中略作婉转,即可不俗。然而,如此的不俗,与雅还有距离。绘画的雅逸,在于画法,而不是题材,不是曲意求题材之工。元代的雅逸,是两宋无法望其项背的,这是绘画发展的因果关系,也说明了绘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雅化的过程。元代趋雅,完善雅化绘画的关键,是纳入书法笔法的画法上的根本性改革。为什么明代称为第一院体画家的戴进,后人赞扬他画得出色的同时,还要添一条读书少的尾巴,这种肯定中的否定,实际上是婉转的否定,否定他画的要点是不能雅。唐寅的老师周臣自叹画不如其弟子时,说出了一个致命的原因:自己少唐生胸中数千卷书耳!其中要点也是不能雅。周臣确有自知之明。俗话说:诸病可医,唯俗不可医。话有点绝对,但说出了俗病是顽症。然而用猛药可能会有所收获,但俗和雅之间实在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俗本身也有通俗和庸俗之分,但不管怎么说,俗总是属于初级阶段的东西。但如能加上一个“大”字,而成大俗,就不再是初级阶段的东西而成为高级的了,于是也就荣登了大雅之堂。齐白石本是木匠,其俗自不待言,他经努力,文化素养

修炼得炉火纯青,更因其大彻大悟,又加上老天爷帮忙得以登大寿,终于大气晚成,其雅亦不待言矣。他的画有一种不修边幅的雅致,十分动人,这是悟性和勤奋的契合。假如周臣也奋起直追,也读他个千卷书,或许其画会有所改观亦未可知。

俗未必是坏,民间艺术,如杨柳青、桃花坞的年画,俗到底,土到家,民间风味十足,同样可以达到生动的境界。只要有趣,但俗无妨,俗趣也是一种绘画趣味。俗有其大众化的优势,它明朗、健康、土情俚风,不矫不饰,为大众所喜见乐闻,是可以发扬和提高的。历来的雅艺术,都是从俗艺术中来的。

雅是艺术的尖端,所谓的象牙塔尖是也。塔身、塔尖是共存的,因此,雅和俗的艺术,在社会中共存,是社会的共同艺术财富。“雅俗共赏”,不是指雅俗混杂的中间状的艺术,而是指雅和俗两种审美层次同具审美价值,在审美的选择上是同等的,欣赏者可各择其爱,评论也不能执一词而有所偏颇,创作者更应在各自的审美领域内尽情尽兴。

1. 下列有关雅和俗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与以清瘦俊爽为雅的六朝相比,丰满肥腴、色彩浓艳之俗是显而易见的。然后在唐代却被认为雅。可见,雅和俗是相对而言的,昨天的俗在今天可能就会变成为雅。

B.杨柳青、桃花坞的年画,俗到底、土到家,却别有一番俗趣。可见,俗未必是坏。历来的雅艺术,都是从俗艺术中来的。

C. 木匠出身的齐白石,晚年的画有一种不修边幅的雅致。由此可见,雅和俗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大俗往往能成为大雅。

D.俗是属于初级阶段的东西,雅则是艺术的尖端。然而二者是可以共存的,雅和俗可以在同一幅作品中和谐共生,这就是所谓的“雅俗共赏”。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苏东坡对吴道子和王维两人的画都有很高的赞语,但认为王维的画比吴道子的画要高出一筹,其原因在于王维的画如其诗一样“清且敦”。

B. 北宋宫廷画院试画多是带有诗意性的命题。这些命题画虽然不俗,却还算不上雅。可见绘画的雅逸,关键在于题材。

C. 戴进的画被后人否定,周臣自叹画不如唐寅,共同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画不能雅。假如二人读他个千卷书,提高文化修养,或许其画会有所改观。

D. 元代的画在雅逸方面超越了两宋的画。这反映出绘画发展的因果关系,也说明了绘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雅化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北宋时期的苏东坡已经认识到了雅和俗的分野在于文化修养,但其实最早追溯到五代时期,文化修养作为雅的标准,已经开始在绘画中提倡。

B. 黄几复另立“神”于他所认为的绘画最高标准的“逸”上,标志着评论界对雅的入画的认可和推崇。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tssc/282815/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