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减肥方法 > 止肾结石疼痛的穴位

止肾结石疼痛的穴位

时间:2018-11-07   来源:减肥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减肥方法】

第一篇:止肾结石疼痛的穴位

肾结石艾炙疗法

肾结石艾炙疗法

今天我们用单桂敏阿姨一个临床案例,告诉大家一个艾炙治疗肾结石的方法:

★肾结石☉ 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盗汗、痛到目眩、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腹部闷痛、血尿等。

艾灸专家单阿姨认为艾灸可以治疗肾结石 可以取穴:中脘、神阙、肾俞、命门、八髎穴、足三里、太溪、涌泉穴,关键是肾区疼痛部位,阿是穴的艾灸也很重要。

一.灸中脘、神阙

中脘穴:任脉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神阙穴:任脉穴。在腹中部,脐中央。

这两个穴位位置如下图: 灸这两个穴位可以用一个腹部温炙包施灸,如下图:

二、炙肾俞、命门

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 这两个穴位位置如下图:

灸这三个穴位可以用一个三联随身灸绑缚施灸,如下图

":

三、炙八髎穴

八髎穴: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一个12连双排随身灸覆盖施灸,如下图:

四.炙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左右腿各一。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绑一个随身灸施灸,也可以用两个随身灸两腿同时绑缚施灸,如下图:

五.炙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左右腿各一。如下图:

第二篇:止肾结石疼痛的穴位

穴位治百病

穴位治百病

1、救命穴——人中

2、万能穴——合谷

3、长寿穴——足三里

4、消气穴——太冲

5、强胃穴——足三里

6、腰痛穴——飞扬

7、疏筋穴——阳陵泉、涌泉

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

9、补肾穴——太溪

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

11、补血穴——血海

12、止咳穴——极泉、尺泽

13、皮肤病穴——曲池

14、消炎穴——商丘

15、耳鸣穴——少海

16、颈椎病穴——天窗

17、膝痛穴——内关

18、头晕、呕吐、肠炎穴——梁丘

19、打嗝不止、呕吐穴——涌泉、内关

20、鼻炎穴——丰隆、手三里

21、护膝穴——曲泉

22、手脚麻木穴——复溜、环跳

23、糖尿穴——地机

24、牙痛穴——合谷、肩井

25、胆结石穴——中渎

26、失眠、遗尿遗精穴——然谷、太冲

27、恐惧病穴——太溪

28、治痘穴——太冲、曲池

29、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疮穴——孔最

30、雀斑穴——丝竹空

31、眼袋穴——承泣

32、鱼尾纹穴——瞳子髎

33、噩梦穴——厉兑

34、肚子痛穴——下巨虚

35、胃肠炎穴——天枢

36、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穴——水道

37、嗓子失声穴——大钟

38、黑眼圈穴、皮肤增白穴——四白

39、减肥穴——带脉

40、月经不调穴——水泉、带脉

41、脑供血不足穴——解溪

43、扭伤穴——大包

44、厌食、脱发穴——太溪

45、便秘穴——带脉

46、过敏性鼻炎穴——迎香

47、脑血管穴——瘛脉

48、网球肘穴——少海、肘髎、尺泽

49、手麻穴——支正

50、坐骨神经穴、脊椎病——后溪

51、腰椎盘突出穴——筋缩

52、美容穴——天容

53、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

54、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

55、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

56、咳喘穴——中府

57、夜间 咳嗽穴——鱼际

58、补气穴——经渠、气海

59、感冒、白内障穴——肩髃

60、明目穴——中渚

61、乳腺炎穴——天池

62、白发穴——浮白

63、胆囊炎穴——日月、肝俞

64、晕车穴——关冲

65、疲劳穴——液门

66、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

67、高血 脂穴——环跳

68、腰酸穴——风市

69、化痰穴——丰隆

70、慢性肝炎穴——三阴交

71、 抽筋、扭筋穴— —阳陵泉

72、消化不良穴——率谷穴

73、荨麻疹穴——太冲、风池

74、鼻出血穴——内庭

75、痛经穴——蠡沟、带脉

76、口腔溃疡穴——间行

77、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

78、腰背痛穴——委中

79、肌肉萎缩穴——大都

80、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

81、痛风穴——复溜、筑宾

82、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

83、性功能穴——会阴、地神

84、老花眼穴——光明

85、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

87、肾结石穴——筑宾

88、落枕、偏头痛穴——外关

89、电脑病穴——天窗

90、甲亢穴——天柱

91、中风穴——百会

92、精神病 穴——涌泉

93、水肿穴——承浆

94、口眼歪穴——颊车

95、老人痴呆穴——老人穴

96、静脉曲张穴——太渊

97、黄褐斑穴——天容

98、耳炎穴——前谷

99、中暑穴——十宣、人中

100、心肌梗塞穴——极泉、膻中

101、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

[B]102、发热穴----膻中(大椎、肺俞)

103、瘫痪穴----环跳、阳陵泉、委中

一病一个穴陳宇 qq536338927

1、急性咽炎

治疗方法: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急性结膜炎

治疗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若配合患侧太阳穴点刺出血效更佳。

3、鼻出血

穴位:大敦和隐白穴。

方法:紧握住出血鼻孔对侧的大脚趾,一直握住不放,直至出血停止。

按:直立位拍腘窝治疗流鼻血简单方便有效。

4、头痛

穴位:风池 舒胃穴(奇穴,位于剑突和第七肋骨之间)。

方法:患者坐位,女性应松开乳罩,医师站于患者右侧,左手拇食指紧按脖颈两侧的风池穴,右手中指如勾状按压舒胃穴,好像要把患者从地上提起。一般不超过15秒钟患者就会感到头痛减轻。

5、呃逆

穴位:攒竹穴。

治 疗方法:用双手拇指的指甲按住攒竹穴(两眼眉头端处),同时深吸一口气,摒住呼吸,并弯下腰,直至憋不住气为止。一般不超过一分钟就能止住呃逆。

6、戒烟

穴位:(1)甜美穴(奇穴,位于列缺到阳溪连线中点)。(2)率谷 。

治疗方法:用1寸针。垂直进针3—5mm深,同时请患者深呼吸,行针将气导入,使手腕

甚至手臂有麻木感。患者可能会有倦意或快感,但口中会有金属味或其他味道。留针30分钟。每日针一次,患者会有厌恶烟味感从而减少吸烟欲望,坚持一周左右就成功了。

7、落枕

穴位:外关(手臂外侧中线,腕横纹上两横指处是穴)。

治疗方法:用1.5寸针,患侧取穴直刺1—1.2寸深。提插捻转行针导气,运针5分钟,其间让患者转动颈部。然后出针。

按:该穴治疗落枕极效,针入稍捻转令转动颈部马上活动自如。

8、胃痛

穴位:足三里穴(膝眼下四横指,胫骨旁开一立横指处是穴)

治疗方法:仰卧位,用1.5寸针直刺,加以捻转刺激,留针半小时。对胃肠痉挛性疼痛,一般针下痛止,若想加强效果可配内关穴。

9、网球肘

穴位:阿是穴 (哪里最痛,哪里就是穴位)。

用针方法:先找出患处肌腱的阿是穴位置并做出标记。用1寸或1.5寸粗针。进针前要从两侧按紧肌腱,(固定)使之不能动,将针刺人,缓慢刺入肌肉,患者会感到放射状痛,提插行针1分钟,然后改变方向,再次提插捻转行针,仿佛要进一步破坏肌腱。向不同方向刺入2—3次,然后留针30分钟。

按:隔日针刺一次,每次均要查找局部压痛点,一般2—3次可治愈。

10、晕车晕机

穴位:神阙(肚脐)

治疗方法:乘车前用伤湿止痛膏贴在神阙穴上,就是用膏药封住肚脐,就这么简单,我小时候晕车就是靠这一招,很有效!

除非有什么大毛病,一般来说,有一种病就有一个对应的解决办法。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从书中我看到,平时按摩头顶的百会,揉肚脐,捏脊,揉脚心,就会百病不侵,身强体壮。 从我的具体实践看,按摩这些穴位经常伴有排气,也就是放屁的情况,应该说是好事儿.居室需要经常打扫,人体也需要经常打扫,保养.不能只使用,不养护.

耳穴的脑干穴,治疗头痛有点到即止的效果。

太溪穴对鼻子出血有特效。

行间可治高血压。

捏耳朵的痛点治各种炎症。

百会穴治疗感冒。

按肚脐治便秘。

揉脚心治失眠。

、穴名:下都(经外奇穴、八邪穴之一)取穴方法:手背四、五指缝尖上五分处。 主治:发烧。

手法:连续不断掐按1—2分钟。

2、穴名:少海(手少阴心经,合穴)

取穴方法: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动过速。

手法:揉按1-2分钟。(60-70/分)

3、穴名:通里(手少阴心经、络穴)

取穴方法:神门穴上一寸。

主治:心动过缓。

手法:按揉1—3分钟,300-500次。

4、穴名:大陵(手厥阴心包经、原穴)

取穴方法:腕关节掌侧第一横纹正中,两筋之间,

主治:失眠症。

手法:点按1—2分钟,直按斜上顶。

5、穴名:神门(手少阴心经、原穴)

取穴方法:掌侧腕横纹尺侧上方凹陷处。

主治:多汗症。

手法:直按斜顶向内关1—2分钟。

6、穴名: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

取穴方法: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屈足卷趾时呈凹陷处。 主治:足心热。

手法:揉按36次。

7、穴名:盲俞(冲脉、足少阴之会穴)

取穴方法:肚脐旁开五分。

主治:头痛。

手法:拇、中指按后,斜向上顶,左治右,右治左。

8、穴名: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取穴方法:两手虎口相交叉,食指尖所指筋骨凹陷处。 主治:头顶痛。

手法:直按斜向上顶。

9、穴名:悬钟(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

取穴方法:足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后缘。

主治:偏头痛。

手法:按揉3—6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0、穴名:定喘(华佗夹脊)

取穴方法:在大椎旁开五分处。

主治:哮喘。

手法:斜向肩部顶1-2分钟。

11、穴名:止泻(任脉上,关元、石门中间)

取穴方法:脐下二寸半取之。

主治:腹泻。

【止肾结石疼痛的穴位】

手法:直按稍斜上顶。

12、穴名:降压点(足厥阴肝经上)

取穴方法:在大敦与太冲之间,

主治:高血压。

手法:震颤点按1-2分钟。

第三篇:止肾结石疼痛的穴位

记住这些穴位让你百病不侵

记住这些穴位让你百病不侵

1、救命穴——人中

2、万能穴——合谷

3、长寿穴——足三里

4、消气穴——太冲

5、强胃穴——足三里

6、腰痛穴——飞扬

7、疏筋穴——阳陵泉、涌泉

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

9、补肾穴——太溪

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

11、补血穴——血海

12、止咳穴——极泉、尺泽

13、皮肤病穴——曲池

14、消炎穴——商丘

15、耳鸣穴——少海

16、颈椎病穴——天窗

17、膝痛穴——内关

18、头晕、呕吐、肠炎穴——梁丘

19、打嗝不止、呕吐穴——涌泉、内关

20、鼻炎穴——丰隆、手三里

21、护膝穴——曲泉

22、手脚麻木穴——复溜、环跳

23、糖尿穴——地机

24、牙痛穴——合谷、肩井

25、胆结石穴——中渎

26、失眠、遗尿遗精穴——然谷、太冲

27、恐惧病穴——太溪

28、治痘穴——太冲、曲池

29、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疮穴——孔最

30、雀斑穴——丝竹空

31、眼袋穴——承泣

32、鱼尾纹穴——瞳子髎

33、噩梦穴——厉兑

34、肚子痛穴——下巨虚

35、胃肠炎穴——天枢

36、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穴——水道

37、嗓子失声穴——大钟

38、黑眼圈穴、皮肤增白穴——四白

39、减肥穴——带脉

40、月经不调穴——水泉、带脉

41、脑供血不足穴——解溪

42、糖尿病穴——腕谷

43、扭伤穴——大包

44、厌食、脱发穴——太溪

45、便秘穴——带脉

46、过敏性鼻炎穴——迎香

47、脑血管穴——瘛脉

48、网球肘穴——少海、肘髎、尺泽

49、手麻穴——支正

50、坐骨神经穴、脊椎病——后溪

51、腰椎盘突出穴——筋缩

52、美容穴——天容

53、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

54、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

55、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

56、咳喘穴——中府

57、夜间 咳嗽穴——鱼际

58、补气穴——经渠、气海

59、感冒、白内障穴——肩髃

60、明目穴——中渚

61、乳腺炎穴——天池

62、白发穴——浮白

63、胆囊炎穴——日月、肝俞

64、晕车穴——关冲

65、疲劳穴——液门

66、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

67、高血 脂穴——环跳

68、腰酸穴——风市

69、化痰穴——丰隆

70、慢性肝炎穴——三阴交

71、 抽筋、扭筋穴— —阳陵泉

72、消化不良穴——率谷穴

73、荨麻疹穴——太冲、风池

74、鼻出血穴——内庭

75、痛经穴——蠡沟、带脉

76、口腔溃疡穴——间行

77、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

78、腰背痛穴——委中

79、肌肉萎缩穴——大都

80、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

81、痛风穴——复溜、筑宾

82、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

83、性功能穴——会阴、地神

84、老花眼穴——光明

【止肾结石疼痛的穴位】

85、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

86、冠心病穴——云门

87、肾结石穴——筑宾

88、落枕、偏头痛穴——外关

89、电脑病穴——天窗

90、甲亢穴——天柱

91、中风穴——百会

92、精神病 穴——涌泉

93、水肿穴——承浆

94、口眼歪穴——颊车

95、老人痴呆穴——老人穴

96、静脉曲张穴——太渊

97、黄褐斑穴——天容

98、耳炎穴——前谷

99、中暑穴——十宣、人中

100、心肌梗塞穴——极泉、膻中

101、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

102、发热穴----膻中(大椎、肺俞)

103、瘫痪穴----环跳、阳陵泉、委中

一病一个穴陳宇 qq536338927

1、急性咽炎

治疗方法: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止肾结石疼痛的穴位】

2、急性结膜炎

治疗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若配合患侧太阳穴点刺出血效更佳。

3、鼻出血

穴位:大敦和隐白穴。

方法:紧握住出血鼻孔对侧的大脚趾,一直握住不放,直至出血停止。

按:直立位拍腘窝治疗流鼻血简单方便有效。

4、头痛

穴位:风池 舒胃穴(奇穴,位于剑突和第七肋骨之间)。

方法:患者坐位,女性应松开乳罩,医师站于患者右侧,左手拇食指紧按脖颈两侧的风池穴,右手中指如勾状按压舒胃穴,好像要把患者从地上提起。一般不超过15秒钟患者就会感到头痛减轻。

5、呃逆

穴位:攒竹穴。

治 疗方法:用双手拇指的指甲按住攒竹穴(两眼眉头端处),同时深吸一口气,摒住呼吸,并弯下腰,直至憋不住气为止。一般不超过一分钟就能止住呃逆。

6、戒烟

穴位:(1)甜美穴(奇穴,位于列缺到阳溪连线中点)。(2)率谷 。

治疗方法:用1寸针。垂直进针3—5mm深,同时请患者深呼吸,行针将气导入,使手腕甚至手臂有麻木感。患者可能会有倦意或快感,但口中会有金属味或其他味道。留针30分钟。每日针一次,患者会有厌恶烟味感从而减少吸烟欲望,坚持一周左右就成功了。

7、落枕

穴位:外关(手臂外侧中线,腕横纹上两横指处是穴)。

治疗方法:用1.5寸针,患侧取穴直刺1—1.2寸深。提插捻转行针导气,运针5分钟,其间让患者转动颈部。然后出针。

按:该穴治疗落枕极效,针入稍捻转令转动颈部马上活动自如。

8、胃痛

穴位:足三里穴(膝眼下四横指,胫骨旁开一立横指处是穴)

治疗方法:仰卧位,用1.5寸针直刺,加以捻转刺激,留针半小时。对胃肠痉挛性疼痛,一般针下痛止,若想加强效果可配内关穴。

9、网球肘

穴位:阿是穴 (哪里最痛,哪里就是穴位)。

用针方法:先找出患处肌腱的阿是穴位置并做出标记。用1寸或1.5寸粗针。进针前要从两侧按紧肌腱,(固定)使之不能动,将针刺人,缓慢刺入肌肉,患者会感到放射状痛,提插行针1分钟,然后改变方向,再次提插捻转行针,仿佛要进一步破坏肌腱。向不同方向刺入2—3次,然后留针30分钟。

按:隔日针刺一次,每次均要查找局部压痛点,一般2—3次可治愈。

10、晕车晕机

穴位:神阙(肚脐)

治疗方法:乘车前用伤湿止痛膏贴在神阙穴上,就是用膏药封住肚脐,就这么简单,我小时候晕车就是靠这一招,很有效!

除非有什么大毛病,一般来说,有一种病就有一个对应的解决办法。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从书中我看到,平时按摩头顶的百会,揉肚脐,捏脊,揉脚心,就会百病不侵,身强体壮。

从我的具体实践看,按摩这些穴位经常伴有排气,也就是放屁的情况,应该说是好事儿.居室需要经常打扫,人体也需要经常打扫,保养.不能只使用,不养护.

耳穴的脑干穴,治疗头痛有点到即止的效果。

太溪穴对鼻子出血有特效。【止肾结石疼痛的穴位】

行间可治高血压。

捏耳朵的痛点治各种炎症。

百会穴治疗感冒。

按肚脐治便秘。

揉脚心治失眠。

、穴名:下都(经外奇穴、八邪穴之一)取穴方法:手背四、五指缝尖上五分处。 主治:发烧。

手法:连续不断掐按1—2分钟。

2、穴名:少海(手少阴心经,合穴)

取穴方法: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动过速。

手法:揉按1-2分钟。(60-70/分)

3、穴名:通里(手少阴心经、络穴)

取穴方法:神门穴上一寸。

主治:心动过缓。

手法:按揉1—3分钟,300-500次。

4、穴名:大陵(手厥阴心包经、原穴)

取穴方法:腕关节掌侧第一横纹正中,两筋之间,

主治:失眠症。

手法:点按1—2分钟,直按斜上顶。

5、穴名:神门(手少阴心经、原穴)

取穴方法:掌侧腕横纹尺侧上方凹陷处。

主治:多汗症。

手法:直按斜顶向内关1—2分钟。

6、穴名: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

取穴方法: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屈足卷趾时呈凹陷处。

主治:足心热。

手法:揉按36次。

7、穴名:盲俞(冲脉、足少阴之会穴)

取穴方法:肚脐旁开五分。

主治:头痛。

手法:拇、中指按后,斜向上顶,左治右,右治左。

8、穴名: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取穴方法:两手虎口相交叉,食指尖所指筋骨凹陷处。

主治:头顶痛。

手法:直按斜向上顶。

9、穴名:悬钟(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

取穴方法:足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后缘。

主治:偏头痛。

手法:按揉3—6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0、穴名:定喘(华佗夹脊)

取穴方法:在大椎旁开五分处。

主治:哮喘。

手法:斜向肩部顶1-2分钟。

11、穴名:止泻(任脉上,关元、石门中间)

取穴方法:脐下二寸半取之。

主治:腹泻。

手法:直按稍斜上顶。

12、穴名:降压点(足厥阴肝经上)

取穴方法:在大敦与太冲之间,

主治:高血压。

手法:震颤点按1-2分钟。

13、穴名: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下合穴)

取穴方法:外膝眼下三寸,四横指。

主治:腹部疾患、高血脂症,止胃痛。

手法:直按斜向下1-2分钟。胃痛时,用双拇指按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 3一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14、穴名:大骨空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拇指近节指骨与远节指骨连接横纹桡侧面中点赤白交界处。

主治:白内障。

手法:用力点刺,重手法效果好。

15、穴名:神庭(督脉)

取穴方法: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脑疲倦,(醒脑)

手法:中指点按刺激。

16、穴名:血海(足太阴脾经)取穴方法:髌骨内上缘二寸。

主治:眼皮浮肿。

手法:拇指强力度按压。

17、穴名:肩痛穴(足阳明胃经上,)

取穴方法:足三里下约三寸左右,胫骨边缘。

主治:肩周炎。

手法:强力度按压1-2分钟,左治右,右治左。【止肾结石疼痛的穴位】

18、穴名:扭伤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曲池(手阳明大肠经)与阳池(手少阳三焦经)联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主治:急性腰扭伤。

手法:强力度,同时按压两臂的扭伤穴。

19、穴名:坐骨穴(新穴)

取穴方法:大转子与尾骨尖联线中点下一寸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手法:拇指用力直按,斜向下顶。【止肾结石疼痛的穴位】

20、穴名:足跟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大陵穴与劳宫穴联线上找痛点。

主治:足跟痛。

手法:按揉1-2分钟。

第四篇:止肾结石疼痛的穴位

常见病穴位疗法

常见病穴位疗法

一、胃经(从脚中指沿脚面顺小腿(偏外)至膝盖上大腿,至小腹(偏脐外三指)往上顺颈至面颊过眼至

头顶)

急性胃疼——梁丘穴 胃脘疼(胃上部)——梁丘+足三里

慢性胃肠病——丰隆穴 偏小肠胃疼——梁丘+下巨虚

二、肺经(锁骨尾下顺肩沿手臂内侧外沿至大拇指尖)

呼吸不畅——点揉太渊穴 各种咳嗽(寒、热)——经渠穴 风寒咳嗽——孔最穴

咽喉肿痛——少商穴 (针刺出血效果最好) 扁桃体炎——孔最穴 定喘——鱼际穴

三、三焦经(从眉梢斜下至耳,沿耳外沿到耳垂根,沿颈斜下至肩,顺手臂下至无名指尖)

耳痛、耳聋——耳门、角孙、颅息、瘐(yu、)脉、翳风

耳鸣——从角孙至翳风到天牖(you)一路刮痧,效果最好 胸闷——消乐穴

肋痛岔气——支沟穴 腰痛——阳池穴 口干咽痛——液门穴 小腿抽筋——中渚(zhu)穴

四、心包经(从手中指尖顺掌往上到小臂、大臂至肩,再往下至乳侧)

心跳过速、失眠、镇静——劳宫(补养心脏且速度极快)

心绞痛——郄(qie)门穴(左手穴位疗效好,按压穴位时手掌作顺时针方向摇动,疗效神奇)

五、小肠经(从手小指间外侧顺掌向小臂外侧到大臂至后肩往上到脖颈)

胸闷、胃堵、心烦气躁——敲打小肠经和三焦经

颈肩痛——敲打小肠经

六、肝经(脚大、二趾间始,顺脚面上小腿至小腿中转向腿内侧顺上至大腿根,上小腹沿脐旁四指直线上

升至乳下

闷气。郁闷、忧愁难解——经常按揉太冲至行间

退烧发汗、舒缓情绪。昏厥、解痉——太冲穴

七、膀胱经(脚小趾尖顺脚外边至脚跟上小腿转向腿肚往上至腿根、臀部。背部(脊侧)颈至枕下)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膀胱经的委中穴可泄而不可补,可针而不可灸。

八,肾经(

肾虚引起的腰痛、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哮喘、憋不住尿——太溪穴

淤血、炎症口干怕热、夜间烦躁难眠——复溜穴

高血压、鼻出血、头目胀痛、哮喘——涌泉穴(引气血下行)

太溪、复溜两穴经常配合按摩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九、胃经和大肠经(从食指侧尖沿手背上小臂、大臂、肩、颈)

天天敲打胃经和大肠经防衰老是人体长气血,夜间是积蓄能量的宝贵时间。

怡神健脑——用十指肚敲打整个头部两分钟,再用十指肚梳理头发十分钟。

面部皮肤的保养——用十指肚轻轻敲打面部,下巴要重点敲击再用左手掌轻轻打拍颈部右前方,用右手掌

打颈部左前方。然后敲打左右大肠经。再敲打胃经。

十、脾经(从脚大脚尖趾外侧沿趾、脚背、上小腿(前内侧)、大腿、小腹、上腹至锁骨。

急性胰腺炎——反复按揉阴陵泉——商丘穴

慢性胰腺炎——公孙穴(长期按摩可根除)

十一、心经(从手掌小指尖内侧顺指、掌、小臂、大臂至腋下)

心脏病、失眠——神门穴、少府穴 中风后舌头伸缩不自如——极泉穴、灵道穴、神门穴、大都穴、 太白穴

十二、胆经(脚二趾尖顺脚面上小腿侧。大腿侧至臀侧,斜上小腹

老花眼——光明穴 落枕——悬钟 皮肤痒症——风市穴 两肋疼痛——阳陵泉穴

眩晕——足临泣 忧虑、惊恐、犹豫不决——先按摩太冲穴,然后敲胆经,常此可达健康快乐。

养身保健法

一、推复发

用 手掌、手指、拳头皆可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每天早晚各一次。排除“浊气、浊水、宿便”

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除“三浊”是治病于未萌的根本,身无“三浊”一身轻。“胃不和则寝不安”用推复发消除阻滞点,长期坚持还可告别失眠。

二、振动

中 医 养 胃

一、按摩疗法

按揉膀胱经(肩胛部位——腰,胃舒穴位)双手叠加用掌根顺时针按揉,从上往下三——五遍。 拿揉小腿 双手十指拿揉小腿后侧,从上往下三——五遍,力度适中。

按压小腿 双手掌根交替轻轻按压小腿内侧,从上往下三——五遍。

滚揉腹部 右手握空拳,左手贴右手背,繞脐顺时针滚揉三——五遍。(右手腕转动)

推腹 用掌根从剑突穴(心窝)推至小腹底50次。

点揉 中脘穴、足三里、天枢穴(脐旁二指)各30秒。(双手大拇指交叠点揉)

二、艾灸疗法

用艾条灸神阙穴(肚脐)至关元穴(肚脐下四指)30分钟。此法适宜胃寒。

三、拔罐疗法

沿膀胱经胃舒穴位走罐和定罐(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防止皮肤起泡)。此法适宜肝胃气滞。体虚不宜

四、刮痧

刮膀胱经胃舒穴位,大肠经。此法适宜肝胃气滞,体虚不宜。

五、养胃操

1、扭脊 向左右转腰。

2、背后弯

3、转腰(360度转胯)

4、摩腹(以肚脐为中心用掌摩腹50次。

食补如药补 万食皆是药

一、生姜

男子不可百日无姜,女子不可百日无糖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

生姜——味辛微寒,主要为发散风寒,和红糖共煎汤趁热服用能解风寒。

生姜为止呕要能药,能治胃寒、胃热呕吐且有解毒之功效,食用海鲜不可无姜,去毒驱寒。姜汁有化痰止咳之功效,姜皮能利尿消肿,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等同用。

生姜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怯寒除湿发汗等功效,并含有植物抗菌素,杀毒之功效不亚于葱蒜。还有较多的挥发油,可以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脏和血清胆固醇的蓄积。

二、红糖

具宜养气血、健脾暖胃、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之功效。“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化之”,有极佳的疗

虚进补之功效。中气不足、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问题童孩老人平日可适量饮用红糖水。老人常吃点红糖可散瘀活血、利肠通便、缓肝明目。妇女痛经,用山楂煮水去渣,冲入红糖热服,经血亦可自下。生姜红糖茶,用生姜15克、红糖适量开水冲泡服之,能有效缓解寒瘀血瘀之经痛。

红糖中含有“糖蜜”具有强力解毒之功效。能将过量的黑色素从真皮中导出,通过淋巴组织排除体外。

红糖里蕴含的胡萝卜素、核黄素、烟酸、氨基酸等对细胞具有强抗氧化作用有美白与养身之功效。

三、红枣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养胃,与生姜、半夏同用可治胃胀、呕吐。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疏肝解郁。促进白细胞生成,提高免疫力。常食红枣少得胆结石。枣中的钙、铁防治骨质疏松,所含芦丁是一种可使血管软化而使血压下降的物质。

四、花生

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健脾和胃、利肾去水、理气通乳、治诸出血症。生用润肺清热,炒食健脾 花衣含维K高对多种出血症均有良好的止血作用。所含维E、锌能增强记忆、防止衰老,滋润皮肤。所含维C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作用。

胃酸过多:食花生米,一日三次,每次20——30粒,2——3星期为一疗程。

乳少:花生米、猪蹄共炖。花生米、核桃、醪糟共食。

治久咳:花生米去尖,文火煎汤服。

高血压:花生米浸入醋中7日后食用,早晚各10粒。

尿蛋白:花生带皮煮熟捣乱吃四十天

五、枸杞

味甘性平,入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虚劳精亏、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

黄、目昏不明。枸杞含有玉米黄素,养颜明目,坚筋骨,耐暑寒。一年四季皆可用。

春季可单用,也可配黄芪泡饮,助人阳气生发。

夏季可配菊花、金银花、绿茶,可滋阴明目,清肝火。

秋季配雪梨、川贝、百合,滋养颜容。

冬季配羊肉、肉苁蓉等助阳耐寒。

六、板栗

味甘性寒,入肾经。能健脾益气,强筋健骨,除湿热。

每日早晚各食1——2粒可治年老肾衰,小便弱频,大便搪泄。

每日早晚各食2粒生栗,细嚼至浆,三咽,可治腰腿疼痛。

栗子性寒,不宜多食。生食不易消化,熟食易滞气。含糖高,糖尿病者不易食。

七、黄豆

味甘性平,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肿。

黄豆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且易被人体吸收。内含的亚油酸能降低胆固醇,能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亚油酸还能促进儿童的神经发育,是老幼皆宜、四季皆宜的理想食品。

黄豆及其豆制品烧制的时间要长一点,豆浆不能与鸡蛋同煮。

八、黑豆

味甘性平、入肾。健脾利水、消肿下气、滋肾阴、润肠燥、制风热而活血解毒。

黑豆中所含各种微量元素能软化血管,降低血粘稠度,是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的有益食品。“黑为水、水走肾”,肾虚之人应常食黑豆。对女性白带异常、下腹阴冷者也宜。

黑豆既能补身,又能去疾,药食皆宜。

九、白豆——

十、木耳

味甘性平,归为、大肠经。具有益气、润肺、补脑轻身、凉血、活血、止血、涩肠、强志、养颜之功。 气虚、血热所致腹泻、牙龈疼痛、腹泻、崩漏、n尿血、便血等。

木耳的铁含量很高,故能防治缺铁性贫血,养颜、含有维K,能减少血凝,预防血栓病的发生。内含胶质,能把人体内消化系统内的灰尘、纤维等杂质吸附并排出体外,清理肠胃。对胆、肾结石有较好的化解作用。含有抗癌活性物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十一、香菇

味甘性平、归胃、脾经。能补脾胃,益气、用于脾胃虚弱、食欲减退、少气乏力、小便频数。现代还用于佝偻病、高血脂症和胃癌、子宫颈癌。

香菇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三脂。 脾胃寒湿气滞和皮肤瘙痒者忌食。

十二、薏仁

味甘、性微寒,入肺经。利湿健脾、舒筋除痺、清热排脓。用于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白带、肺脓疡。可以扩张血管,使末梢血管特别是肺血管扩张起到降压降糖的作用。能抑制骨骼肌的收缩,减少肌肉挛缩。有镇静、镇痛解热的作用对风湿痺痛患者有良效。

营养头发,防止脱发并使头发光滑柔软。能使皮肤角质软化,皮肤粗糙不光滑者长期服用有疗效。

十三、香菇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脾胃、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欲减退、少气乏力、小便频数。现代又用于佝偻病高、血脂症、胃癌、子宫颈癌。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

第五篇:止肾结石疼痛的穴位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

前言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通过对患者经络穴位检查,以穴位压痛为依据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四医院穴位诊断研究小组在学习祖国医学和下乡巡回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于1970年开始穴位普查,通过对700个人,78400个穴位的研究、筛选、整理、归纳和分类,分别从十二经每条经上,选出俞穴、募穴和郄穴,共三十六个穴做为基础穴,用来分经诊断,对于尚未归经的“经外奇穴”和临床上对某些疾病有较好治疗作用的“临床特效穴”组合在一起,用来辨病诊断和施治,并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几年来,对消化系统,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三十九个病种,1308例病人,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空军四六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医院以及北京首都医院,日坛医院,阜外医院,工农兵医院,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结核医院,海淀医院,二龙路医院肛门科门诊部,展览路医院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西医确诊的病例,进行了验证,验证的结果,穴位压诊大部分准确。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在祖国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的、新的诊断方法,是历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医学成果,临床适应范围比较广泛,各科均可采用,且不受条件、仪器设备的限制,可因地制宜,就地诊断,就地治疗,有得于抓革命,促生产,一般学习三个月即能在临床上应用,可作为医院、厂矿、部队和学校、医疗部门辅助诊断的一种手段,既有利于平时,也利于战备,特别对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应用穴位压痛焦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如心血管及恶性肿瘤等疾病也获得初步可喜的进展。目前,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进行探索,发现各类癌症患者(除妇科子宫癌及卵巢经放射线治疗后压痛不明显者外)的新大郄穴均出现明显压痛,通过100例的穴诊验证,基本符合。为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线索,有待进一步探索。

为更进一步研究穴诊的机理,我们在扩大临床应用的同时,正在加强基础和应用理论的研究,决心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认真执行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战略决策,以实际行动为发展我国的新医学而贡献力量。

对体表压痛的认识和应用

经络学说是我国历代医学家长期临床实践中反复观察,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而逐渐形成的。经络学说的起源很早,但成为有系统的理论学说,还是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祖国医学学说中,最是记载的是《内经》·《灵枢·经脉篇》,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彻上下的径路。人体通过经络把各个器官组织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疼痛是一种疾病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机体的功能障碍。当人体因某种原因使脏腑正常的生理机能遭到破坏时,在体表一定部位就会相应的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产生压痛、过敏、肿胀、硬结等现象,这些现象,由于经络在人体内循行部位不同,脏腑疾病在体表表现的形式也不同,而且有的反应为局部,有的反应为全身。

我们在学习和劫经络理论治疗常见病的过程中,在针刺配方检查穴位时,发现有的穴位上的明显的压痛,当针刺这些穴位时,针感强,疗效好。相反,在针刺无压痛的穴位时,针感和疗效都差一些,于是在临床工作中,用现代医学方法对已确诊的典型病例,着重地反复检查与该病有治疗作用的经络和穴位,有意识地去寻找穴位压痛及其规律。经初步观察发现一些常见病在穴位上出现压痛反应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如呼吸系统的一些常见病,大多数患者在手太阴肺经中“俞穴”(肺俞),“募穴”(中府),“郄穴”(孔最)上出现压痛反应。在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中,除了上述三个穴位有压痛反应外,还在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库房”穴出现明显的压痛反应。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祖国医学

通过体表压痛点诊断疾病适用范围较广泛而且系统,出现的反应点可见于躯干和四肢。通过经络反应机体内在的异常现象是全身性的征候表现。体表压痛也是研究和认识经络的重要方法之一。

检查方法和诊断步骤

穴位压痛诊断和压痛等级评定是辨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穴位压痛辨病共分两个步骤,一是穴位压痛检查和评级,另一是穴位压痛的分析诊断。

检查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和坐位两种,仰卧位主要用于检查胸腹,四肢。检查北部时,可让患者骑椅而坐,双手抱于胸前,头稍前倾,松衣。检查过程中,检查者应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在穴位上作按压或滑动检查,以发现穴位压痛或凹陷及结节等现象。

穴位压痛评级分为四级,一般压痛为“+”,明显压痛为“++”,皱眉呼痛为“+++”,疼痛拒按者为“++++”。分析时应全面考虑,对小刺激大反应的病人,要努力找出压痛最明显的穴位。大刺激小反应的病人出现穴位压痛点比较少,而且压痛程度也比较轻。正常刺激正常反应的病人往往是“俞穴”压痛反应轻一些,而一些“郄穴”压痛比较明显,“募穴”反应往往比较正常。分析时,首先从36个穴位压痛反应点进行病位分析,找出患者主要的“病经”及其表里关系,然后在36个穴位的分经基础上,再结合奇穴和特效穴出现的压痛反应,即可构成明确的诊断。例如呼吸系统的中府或肺俞出现压痛,配合库房穴压痛就能诊断气管炎,配合五里穴压痛就能诊断为肺炎,哪一侧五里穴压痛明显,哪一侧就是病侧。对消化系统的胃病诊断要看中脘穴,肠道疾患要看天枢穴,心脏系统的疾病要看神堂穴,泌尿系统的疾病看肾俞穴,肝胆系统疾患要看肝俞、胆俞、胆囊点,妇科疾病要看次髎和三阴交,骨骼系统疾患看肾俞和大杼,肛门疾病看大肠俞和孔最穴等。总之,基础穴结合奇特穴位压痛才能下诊断,在基础穴无压痛的情况下只能说明有某种疾病的症状。

为了进一步说明一些穴位的相对特异性和便于临床诊断,下面仅就新大郄、足临泣、脾俞、温溜、阳陵泉等穴位作一些具体说明:

新大郄穴出现压痛时,只能说明患者有癌症,但还不能做出定位诊断,只有配穴才能做出定位诊断。如新大郄穴配食管下俞诊断食道癌,配肺俞诊断肺癌,配肝俞诊断肝癌,配中脘、承满诊断胃癌,配胰俞、地机诊断胰腺癌,配生殖点诊断前列腺癌,配次髎、带脉诊断子宫癌,配天枢、大肠俞诊断直肠癌。

足临泣穴出现压痛只能说明患者有结石症,配胆囊点诊断胆石症,配子宫穴诊断肾盂结石,配肓俞穴诊断输尿管结石,配大巨穴诊断膀胱结石。

温溜穴出现压痛只能说明消化道有穿孔,配肝俞、食管下俞诊断食道静脉曲张出血,配中脘、左承满穴,右溃疡点诊断胃溃疡穿孔,配中脘、右溃疡点、右梁门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配天枢、大肠俞诊断肠穿孔。

脾俞出现压痛或凹陷时,说明患者肌张力低下,可能患有内脏下垂方面的疾病,配肝明穴诊断肝下垂,配太溪诊断肾下垂,配下垂点诊断胃下垂,配子宫穴、次髎、带脉诊断子宫脱垂。

阳陵泉穴出现压痛时,只能说明患者消化道出血,但不能定位,配中脘、左承满诊断胃出血,配中脘、右梁门、右溃疡点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配营池诊断肠出血,配天枢、大肠俞诊断直肠出血。因阳陵泉穴位比较敏感,一般在“++”号以上者才能诊断。

有些穴位压痛反应具有双重性,如头风穴出现压痛时,“+”是头晕,“+++”号以上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地机穴出现压痛在“++”以下为四肢乏力,“+++”以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肝炎穴出现压痛在“++”以内,说明目前肝功能基本正常。

穴位压痛诊断的验证和结果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的方法是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先对患者进行穴位压痛检查,以穴位压痛为依据,实行分析、辨病疾病。对验证对象先实行穴位压痛辨病诊断,再与临床科及辅诊科室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并以辅诊科室为标准,核对穴位压痛辨病诊断的结果是否准确。诊断对象以门诊病人为

对象,分两组进行,一组是各科室转来的病人,按西医系统进行穴位压痛辨病诊断,另一组是直接来穴位诊断室实行全面系统穴位检查。对以上两组病人都是在先实行穴位压痛辨病诊断后,再由医生进行西医诊断,并按穴位诊断结果申请辅助检查,以核实穴位诊断的准确率。

1977年以来,试诊人数为1382人,有实验检查结果的700人,共66种疾病,穴位压痛诊断与临床诊断大部分符合。现例举部分疾病观察结果如下:

117例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观察结果

指肠溃疡,其结果近X光钡餐造影。

如赵××,男性,34岁,某部助理员,病案号为101428,于1970年2月3日因患慢性扁桃体炎住三○四医院五官科,准备行扁桃体摘除术。住院期间进行了一次穴位压痛诊断检查,见中脘、右溃疡点及右梁门穴有压痛,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追问病史,一年来有上腹疼痛,返酸烧心等症状,经X光钡餐造影检查,见十二指肠球部有龛影,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诊断消化道出血的基础穴为阳陵泉,配中脘、右溃疡点诊断胃溃疡合并出血,配中脘、右梁门、右溃疡点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合并出血。

如方××男性,28岁,某部干事,病历号为112544,1973年9月13日以右上腹痛5~6年,呕血一次,解柏油便两次而入院,入院后诊断为溃疡病合并出血,临床医生认为胃溃疡出血可能性大。后经穴位压痛诊断,发现中脘、右梁门、右溃疡点及两侧阳陵泉均有明显压痛,故穴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于1973年9月19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大部分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手术和病理均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肝胆系统疾病115例穴位压痛反应率

在93.33%,凡患胆结石者,在足临泣均出现明显压痛。

如汪×,男性,50岁,军干,病历号69052,于1971年6月30日开始上腹部疼痛,临床诊断为慢性胃炎,经治疗症状仍不好转,于1977年1月8日经穴诊为胆道感染,经十二指肠引流镜检发现,A管白血球0-2/HP,B管白血球成堆。1977年2月9日经X线钡餐造影未见器质性病变,除外了溃疡病、胃炎。

陈××,女,74岁,本院家属,病历号110402,因上腹痛10小时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经穴诊为胆石症合并胆囊炎。当晚11点在硬膜外麻醉下施剖腹探查,术中见胆囊明显扩张充血约15

×6×7厘米,总胆管扩张2厘米,壶腹部有约蚕豆大的结石,诊断完全符合。

从上表所示,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肺俞、中府、孔最三穴均有明显的阳性反应,因而具有系统诊断定位的参考意义。而肺结核以结核穴阳性率最高,肺炎以五里穴阳性率最高,慢性气管炎以库房穴阳性率最高。

例孙××,女,55岁,某医院工作人员,因半年来咳嗽日渐加重来院就诊,穴位压痛诊断左结核穴压痛(++),右结核穴有结节,水分(++),肺俞左(++),右(+),诊断为肺结核有空洞形成。检查后,追问病史,从1954年开始患肺结核,曾服抗痨药物,原照胸片为浸润型肺结核,静止期。穴位诊断后,再照胸片及断层,见左上有空洞形成。穴诊与临床完全符合。

通过穴位与临床诊断对照,急慢性肾炎与肾盂肾炎的穴位诊断基本准确。穴位压痛诊断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膀胱癌,泌尿系统13例和临床X光诊断基本符合。

118例心血管疾病的穴位反应观察

118例心血管疾患分别在灵道、神堂、血压点、心俞均有明显压痛阳性反应,因而具有系统诊断定位的参考意义。其中,心肌梗塞以极泉穴阳性率最高,冠心病心绞痛以灵道穴阳性率最高。高血压血压点阳性率最高,心肌炎以大陵穴阳性率最高,风心病以心脏点与上郄门阳性率最高,心力衰竭以寸平穴阳性率最高。

100例癌症穴位压痛阳性反应率初步验证结果 (表一)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95898/

推荐访问:肾结石疼痛等级 肾结石疼痛症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