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健身运动 > 不断运动的地球

不断运动的地球

时间:2018-08-07   来源:健身运动   点击:

【www.gbppp.com--健身运动】

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一篇_7下_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知识点总结与基础练习

初中科学【七下】 【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知识点整理】

一、 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1、 地球的自转: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转动着。 2、 旋转轴:地轴。穿过地球南北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叫地轴。 3、 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 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4、 自转的周期:23小时56分4秒,约一天(24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

过于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于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5、 速度:角速度-全球相同,极点为零;线速度-赤道最大,极点为零。 6、 产生的地理现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7、 傅科摆:向很深的井的井口投入一小石块,最终会发现小石块与某一深度的井壁的东侧相碰。说明地

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8、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面向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南半球左偏。说明地球是在不

停地绕地轴旋转。(分析气流旋转、下水道水流旋转等) 二、 昼夜交替

1、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日月星辰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

地球上看日月星辰是东升西落;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方,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日出。

2、 昼夜现象: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

一半就是白昼,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这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真正原因是地球自身的特征和太阳光的照射。

3、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一周,白

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时间约24小时。 4、 晨昏线(圈)

1) 晨昏线(圈):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晨昏线随地球的自转而自东向西移

动,晨昏线的移动周期约24小时。晨昏线构成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线各地的太阳高度为0°。

2) 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是日落之处。 3) 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是日出之处。

5、 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 (火星)、唯一自东向西自转(金星)、昼夜交替最长的是(金星:243日);

【同步练习】

1. 下列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自转方向总是顺时针方向 B、地球自转绕的中心是地轴

C、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 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

C.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零 D.在夏至日,晨昏线与地轴在同一平面内且与太阳光垂直 3. 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正确叙述是( )

A.广州与北京的线速度相等 B.广州与北京的角速度相等

C.广州的线速度小于北京的线速度 D.广州的角速度大于北京的角速度 4. 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5. 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

6. 该图是以地球 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 。图A、B、C、D四地中,处在白昼的是 ,

处在黑夜是 ,处在晨线上的是 ,处在昏线上的是 。

第二节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知识点整理】

一、 地方时与区时 1、 地方时

1)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地方时以太阳的东升西落为标准,同一纬度的

地方,“东早西晚”即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早,同一经线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2) 地方时的读取: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其相对的经

线为子夜0时,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与昏线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即赤道上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其他纬线地区与晨线相交的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为日落时刻。

2、 时区

1) 时区:分区计时制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每个时区中

间的经线叫中央经线。以中时区为标准向东、向西各划分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重合,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

2) 中时区(零时区):以O°经线(本初子午线)作为中央经线的15°经度宽(从西经

7.5°到东经

7.5°)的地区。

3) 东、西十二区:都以18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7.5°,180°经线以东为西十二区,

180°经线以西为东十二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区时

1) 区时:各地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称为区时,又叫标准时。

时区是区的概念,是地跨15°经度的范围;区时是时间的概念,是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2) 区时的计算:东加西减。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加上时差;所求地点在

已知地点的西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减去时差,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每向东1度,地方时早4分钟;每向东15度,地方时早1小时。

3) 时差的计算:同区相减,异区相加。所求地点均为东时区或均为西时区时,时差为两地所在时区

的区号之差;所求地点一个为东时区,另一个为西时区时,时差为两地所在时区的区号之和。

二、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 北京时间:中国地跨5个时区,为了使用方便,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除新疆外统一使

用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实际上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

00

2、 北京的时间:北京位于东经116,北京的时间是指东经116处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比北京的时间

早约16分钟。 三、 日界线

00

1、 以180经线为基线,有几处转折的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为了使180经线通过得国

00

家和地区处于同一日期,国际日期变更线与180经线并不重合,日接线有三处偏离180经线,因此它是曲折。

2、 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当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

进入东十二区时,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日期要减去一天。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 【同步练习】

1. 温州与上海的________(“地方时”或“区时”)不同,这是因为两个城市的________不同造成。温

州与上海的 (“地方时”或“区时”)相同,这是因为两个城市________相同造成。 2. 关于“北京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北京时间与东八区的区时相同. B. 北京时间指北京的时间. C. 北京时间与东经120°的地方时相同. D. 代表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3. 东八区与西一区相差几小时?( )

A、8 B、7 C、9 D、10

4. 当美国纽约(西五区)是10月27日19:00时,东八区的区时是多少?(10月28日8:00)

5. 我国最东端东经135度,最西端东经73度,我国的最西端与最东端的地方时相差多少?(248分钟) 6. 一架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

间是( )

A.10月1日3时 B.10月1日15时 C.10月2日3时 D.10月2日15时 7. 若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则北京时间为10月1日( )

A.24点 B.20点 C.12点 D.8点

第三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知识点整理】 一、 杆影的变化

1、 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正午时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

晨昏线上各地的太阳高度等于0°。

2、 杆影的变化: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少,影子越长。同一地方,一天中正午杆影

最短,一年中夏至日杆影最短,冬至日杆影最长。 二、 地球的公转 1、 地球的公转

1) 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轨道为椭

圆型,太阳为其一个焦点;

2) 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与地轴保持66.5的夹角,与赤道平面的

夹角为23.5°。公转轨道面与地球仪的交点就是太阳直射点。 3) 地球的公转周期:365.2422天。

2、 地球公转的效应:正午的太阳高度季节的变化;四季变化;昼夜

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3、 太阳的直射点变化规律: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1) 夏至这一天(6月22日前后),到达北回归线上(北纬23.5º),夏至后直射点虽南移但直射点还

在北半球;

2) 冬至这一天(12月22日前后),到达南回归线上(南纬23.5º),冬至后直射点虽北移但直射点还

在南半球;

3) 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这两天来到赤道上。 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在不同的纬度、不同的时间其分布是不同的,就全球正午太阳

高度的纬度分布来看,它的分布总是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到最小值。 2)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3)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但回归线上只直射一次。

3、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房屋门窗朝南能得到最好的采光,因为太阳光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北回

归线与赤道之间:房屋门窗可以朝南,也可以朝北,因为太阳光线有时在南、有时在北。 四、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2、 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1) 赤 道:全年昼夜等长。

2) 北半球:夏半年时,纬度越高昼越长;冬半年时,纬度越高夜越长。 3) 南半球:变化情况与北半球相同但时间刚好相反。

4) 夏至这天,在北极圈内,一天都是白天(极昼),南极圈内,一天都是晚上(极夜);冬至这天

是相反的。

五、 五带的划分

1、 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总能量规律:全年太阳高度,低纬度地区平均较大,高纬度地区平均较小,地面接

受的太阳辐射总能量具有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的规律。

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二篇_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的旋左西右东,看天时上北下南左东右西回顾:看地时上北下南自转方向:侧看自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方向现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明,太阳只能照亮一半 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自转昼夜现象另一半为夜半球,恒星无黑夜照亮的一半为昼半球,昼夜现象并且自转引起,周期约24小时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有

晨昏线:昼夜半球分界线,晨线黑夜到白昼,昏线白昼到黑夜天不太热,黑夜不太冷,适合生命形成发展昼夜交替周期适中,白

¥第二节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定义:不同经度对应不同时刻为地方时,同一经度地方时相同360151地方时,昼中为正午12:0024h1h4min时,不便于国际通用局限性:有无数个地方24个经度宽15的地区叫做时区定义:全球划分为中央经线:各时区中央那条经线,它的东西各7.5范围内为一个区时区具体划分:零度经线为中时区中央经线,往东西各12时区1401595,57.5,东九区140E:计算时区160151010,107.5,西十一区160W:定义:各区以各自中央经线地方时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区时时间一小时,时区差等于区时差特点:相邻两时区相差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地方时,为除新疆外的全国法定时间和区时,找出待求地时区一、找出已知地的时区区时计算加得时区差二、同侧相减,异侧相三、东加西减得区时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定义:、、、、、、、、、日界线西侧是地球上新一天起点日界线作用:东西十二区内跨过日界线时刻不变,日期会变 西十二区跨东十二区加一天,东十二区跨西十二区减一天通过陆地,故是曲折的实际应用:日界线避免

例、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E处短线上补画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2)地球公转至__________点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线。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

由B到C再到D运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3)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A位置时,日期是 前后,北半球的节气是 。 此时北极圈以北有__________现象。此时对比深圳和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更大的是 ; 正午杆影更长的是 ;白昼更长的是 。

¥第三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小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大定义(大小范围:0太阳高度90)高度为90,称为直射太阳光垂直照射时太阳直射做直射点,为昼半球中央,离太阳最近受到太阳直射的地点叫长度变短,直射时长度为零太阳高度变大时,杆影 太阳高度杆影向总是相反的太阳的位置与杆影的方上午变大,下午变小,正午最大时刻:一天中太阳高度影响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递减纬度:一天中正午太阳季节: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冬季小

面交角66.5,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姿势:地轴与公转轨道自转公转太阳中心: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365.2422天周期:约24小时 公转对比现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交替现象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不同的地方时昼夜长短变化四季交替五带划分

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直射点移动 移动图解

半球的比例,昼多昼长,等多等长所在纬线在昼半球和夜分日,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春分日、秋

北极:66.5N以北范围,夏至极昼,冬至极夜66.5S以南范围,夏至极夜,冬至极昼南极:

球昼长夜短,夏至昼最长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 昼夜长短春分到秋分某一天,越靠近北极点,昼越长,北极点附近极昼某一地点,当直射点越北时,当地昼越长球昼短夜长,冬至夜最长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秋分到春分某一天,越靠近北极点,夜越长,北极点附近极夜某一地点,当直射点越南时,当地夜越长

射能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依据:单位面积获得辐南、北极圈四条界线划分五带界限:南、北回归线,

,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平均温度高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五带 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四季分明南、北温带:回归线和

南、北寒带:南、北极圈以内,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球表面各地区差异的基础意义:是进一步研究地

第四节 日历上的科学

为依据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历法周期为依据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阴阳历:结合阴历和阳历特点年、月、日、星期我国日历公历:阳历的一种,含二十四节气是其中的阳历成分农历:阴阳历的一种,轨道划分为二十四段划分:以地球绕日公转 日历中每年固定,属于阳历二十四节气归类:节气日期在阳历15天,每月2节气,每季6节气分段:每个节气大约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作用:反映季节变化,

365天,2月28天,1、3、5、7、8、10、12月31天,4、6、9、11月30天平年:366天,2月29天,1、3、5、7、8、10、12月31天,4、6、9、11月30天阳历天数闰年被4整除,世纪年被400整除闰年判断依据:公元年

第五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地幔、地核,三层依次增厚由外到内分层:地壳、地球结构部(软流层以上)岩石圈:地壳和地幔顶下,地壳或缓慢或激烈的运动概述:在地球内力作用地壳变动 地壳变动或张裂),升降运动形式:水平运动(挤压证据:沧海桑田,采石场弯曲的岩层,那不勒斯大理石柱

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结构:典型火山由火山蒸汽)、液态(熔岩流)、固态(火山灰)火山喷发物:气态(水火山 山,死火山分类:活火山,休眠火

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

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引起的震动现象定义:地壳岩石在地球500万次,但是每年平均不到20次可能造成极大破坏次数:全球每年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表,影响最大)震源(地震发源地), 地震概念震中距(地表与震中的距离,震中距越大影响越小)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

预报与防范:到空旷处,或躲小房间内,注意地震前兆,抗震建筑【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1915年魏格纳“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学说”学说:、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板块生长边界:相互张裂的板块之间的边界,生成海岭和断层边界板块之间的边界,生成海沟和山脉消亡边界:相互碰撞的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碰撞(山脉)和张裂(裂谷和海洋)

第七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度200m)高原:海拔高(500m),起伏较小(相对高平原:海拔低(200m),起伏小(相对高度50m)地形山地:海拔高(500m),起伏大(相对高度100m)

丘陵:海拔较低(500m),起伏较小(相对高度100m)原环绕的中央地陷地区盆地:周围有山脉或高

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表示地形起伏定义:将不同高度的等(等高线:地表所有海拔相等的点的连线)疏密意义: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 等高线地形图并且另外两边是山谷鞍部:两个山顶之间,

峭壁:等高线重叠处低处突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突出,常形成河流

伏加大,具有阶段性内力作用:常使地表起于平坦,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外力作用:常使地表趋

沙、冰川、波浪、生物等外力类型:流水、风、地形改变 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黄土高原、溶洞、平原和三角洲降水少的干旱地区:风吹和沙的沉积风蚀城堡和沙漠高寒地区:冰川移动角峰和冰斗谷

例、分析右图所示的等高线图,回答如下问题:

(1)甲山对乙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

(2)CD是 ,EF是 .

(3)G是 ,A是 .

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三篇_七年级科学不断运动的地球2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太阳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地方时。

世界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经度)在同一时间时刻不同的现象,它是人为规定的。例如:杭州是中午12时,英国伦敦才4时。

2.时区的划分。

0 (1)时区:分区计时制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2)划分法:以中时区为标准向东、向西各划分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重合,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

中时区(零时区):以O。经线作为中央经线的15。经度宽的地区。

东时区:中时区的东边分成12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等。

西时区:中时区的西边分成12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等。

00东、西十二区:都以18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7.5。

3.区时。

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即区时,又叫标准时。例如:伦

0敦所在的O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所以伦敦的地方时就是中时区的区时;北京在东八

0区,东八区的区时就是该区的中央经线即东经120的地方时。

(1)区时的计算原则:

东加西减: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加上时差;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西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减去时差(因为东边时区的区时总是要比西边时区的区时早)。

(2)时差的计算原则:

同区相减,异区相加:所求地点均为东时区或均为西时区时,时差为两地所在时区 的区号之差;所求地点一个为东时区,另一个为西时区时,时差为两地所在时区的区号 之和(因为相邻两个时区间的区时相差1小时。不同时区的两地,间隔几个时区,区时就

相差几个小时)。

4.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00 (1)北京的时间:北京位于东经116,北京的时间是指东经116处的地方时。

(2)北京时间:中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除新疆外统一使用的时间,

0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实际上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

5.日界线。

0 以180经线为基线,有几处转折的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3)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绕日不停地旋转 (3

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①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②夏至后直射点虽南移但直射点还在北半球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③秋分后直射点继续南移但直射点在南半球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④冬至后直射点虽北移但直射点还在南半球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在不同的纬度、不同的时间其分布是不同的,就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来看,它的分布总是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到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但回归线上只直射一次。

4.昼夜长短的变化:(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全球昼夜等长

①昼长>夜长,且昼越来越长

春分②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最长;北极圈内全为极昼

夏半年夏至①昼长>夜长,但昼越来越短

②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秋分①夜长>昼长,且夜越来越长

②极夜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

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冬半年夜最长;北极圈内全为极夜

冬至①夜长>昼长,但夜越来越短

②极夜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全球昼夜等长

(5)五带的划分:

第四节 日历上的科学

1.年、月、日的科学概念。

(1)人们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2)人们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

(3)人们根据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

2.历法的种类。

(1)阳历: ①阳历又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它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历法,所以又叫公历。

②置闰方法(闰日):凡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当公元年数后边是带两个“0” 的“世纪年”时,必须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闰年。(如:1600年是闰年,1700年、1800年、1900年皆不是闰年,2000年是闰年)

③公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公历闰年多出1天安排在2月,平年2月28天,闰年就29天。

(2)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

(3)阴阳历: ①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历法。阴阳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种“阴月阳年”式的历法。它既能使每个年份基本符合季节变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与月相对应。

②置闰方法(闰月):由于地球公转周期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每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③农历平年是354天,农历闰年是384天,农历闰年不闰日,而是闰月。

3.二十四节气。

(1)节气就实质而言属于阳历范畴,从天文学意义来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360度,以春分点为0点,分为二十四等分点,两等分点相隔15度,时间约隔半个月。每个等分点设有专名,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

(2)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球内部结构。

地壳:厚约0~17 km。

地幔:厚约17~2 900 km,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厚约2 900—6 371 km,分为外核和内核。

2.软流层与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深约50~250 km的范围内,据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产生高温异常,将岩石熔融后形成的。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3.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4.火山。

(1)结构: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组成。

(2)喷发物:有气体、岩浆和火山灰喷发物。

(3)分类: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

(4)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5)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 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②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5.地震。

(1)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①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

②震中:震源正对着地面上的地方。

③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④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2)分布: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3)防震自救的措施。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1.大陆漂移说。

地球的岩石圈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2.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3.板块与地壳活动。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4.板块运动。

(1)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

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裂谷)。

【不断运动的地球,】

(2)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地区。

①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板块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或海岸山脉(例证:太平洋西部的岛弧链、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例证:

马里亚纳海沟)。

②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

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常见的地形。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

(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陡坡。

(3)等高线稀疏处表示缓坡。

(4)等高线重叠处表示悬崖。

(5)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增高,表示山峰;其中内部很小的封闭曲线表示山顶。

(6)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即等高线突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

(7)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

山谷(山谷水向中部集中)。

(8)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山脊水向两侧分流)。

(9)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降低,表示洼地。

4.地形的变化。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它能使地表起伏加大,具有阶段性。

褶皱一隆起一高山或高原

断层一凹陷一盆地或低地

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四篇_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1. 2. 3. 4.

自转方向:绕地轴自西向东【不断运动的地球,】

从正上方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顺时针 昼夜交替: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替,晨线:由黑夜转为白昼,昏线:相反 船等向东行缩短周期,向西行延长周期

5. 角速度每小时15度

6. 益处:使地球表面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利于生命形成和发展 习题练习

一.选择题:

1.有关地球自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自东向西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就是地球的自转 B.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就是地球的自转 C.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旋转一周,就是地球的自转

D.地球在自身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2.有关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天大约向东转15度 C.自转的角速度,处处相同

B.每小时大约向东转过15度 D.自转的角速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不断运动的地球,】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69462/

推荐访问:地球的运动ppt 地球运动视频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