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健身运动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时间:2015-10-09   来源:健身运动   点击:

【www.gbppp.com--健身运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公正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公正篇

核心提示

●公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公正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起点和程序上的公正,一个是社会正义即结果上的公正。公正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公正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公正是对立的、统一的、辨证的。

●公正是社会稳定的保障。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公正内涵,而任何社会形态的社会公正都是由该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各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实质上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所以说依赖于生产方式的社会公正对社会稳定有着“载舟覆舟”的根基作用。

●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公正决定着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又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所以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构建基础。

公正包含国家、社会和公众三个方面,实现社会公正国家起主导作用,社会辅助协作,同时,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公众素质提高也非常重要。只有多个方面形成合力,多渠道、多举措创造条件,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才有可能实现。

公正,人类共同的信念与追求

公正,社会进步之标志

公正,包括公平和正义两个层面,涵盖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领域,在形式上体现于行政、司法、舆论和民俗等多个领域。它决定于国家、反映于社会、表现于民众。 公正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公正是历史的,更多体现在其历史悠远。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有了商品交易,到西周时已出现了商业市场管理方面的官吏,在制度上也有了很多相关规定,如统一度量衡、斛斗,不准私造秤尺,禁止欺行霸市等。但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形态不同、历史条件不同,人们对社会的公正期盼不同,内涵也不一样。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占有直接生产者——奴隶。奴隶主对奴隶可以随意买卖、杀害或用来祭祀、殉葬,社会野蛮落后,极不公正。封建社会,社会公正相对奴隶社会进步,但封建地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少量土地,社会仍然很不公正。

公正是相对的。 历代社会发展证明,社会公正总是相对的。不论是从社会形态上看,还是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条件审视,不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空间的视角观察,社会公正从

程序上的规则公平到结果上的正义价值都是相对的。封建制度社会形态相对于奴隶制度社会公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优于封建制度的社会公正。

公正是具体的。社会公正是让所有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利益合理分配以及各种义务的合理承担,但具体到每个区域和领域的分配制度和标准,又存在着具体的差异。再具体到不同的社会群体,甚至细化到家族成员,具体的公正规则和程序也各不相同。

公正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我国近4000年的文字记载历史证明,社会公正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的,社会每向前发展一步,公正就合理一分。如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社会,《史记》中司马迁记载的秦末农民起义、楚汉相争、三国归晋、宋统一南北朝„„历史发展的轨迹是社会向前一步,公正亦合理一分。

公正是对立的、统一的、辨证的。公正分为公平和正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程序上的公平正义,即主要表现在度量衡、尺度等规则标准,要求所有人在制度面前平等。第二个层面为结果上的公平正义,即社会正义,主要以追求最大多数的社会成员的福祉为目的,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况因人而异,更多体现在社会价值取向上。

社会公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变化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在劳动者的创造中不断发展与提升,社会财富也在不断充裕。因此,原有社会形态的生产方式也被不断打破,不断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社会公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

公正,社会稳定之保障

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代表政府衙门的公堂无一不是用公正来体现其威严与廉政。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任意一个朝代,体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社会公正与否,社会的兴盛与民众的民情民风便是最好的见证。自古至今,不论是西方的所谓民权自由也好,中国历朝历代推崇的均贫富也罢,无一不是以公正的旗号来号召和号令天下民众的。旧中国之所以黑暗、腐败和落后,根源就在于其缺乏公正之道。历代的农民揭竿起义不就是为追求公平正义么?分配不公,社会何谈正义、何谈和谐,民风又如何纯朴,民众又何来贤良。20世纪以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何能称霸世界?从表象来看,西方列强凭借的是坚船利炮,其实,其背后的公正之道才是一个国家兴盛的根本与基础。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载舟覆舟”,这个连小学生都知道的成语,说的就是唐朝名相魏征规谏太宗的故事,魏征劝李世民以“亡隋为鉴”,力戒骄奢淫逸,休养生息,体恤民情。贞观二年,西域诸国欲遣使朝圣,魏征为减轻百姓劳役,劝谏太宗停止诸国入朝贡献。公正的社会背景,产生“贞观之治”。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无数个相关社会公正的故事,演绎了一幕幕“载舟覆舟”的千古绝唱。

公正,社会和谐之根基

公正,是国家昌盛、社会稳定的基础,任何社会形态的国度,如果公正缺失,那社会就会像大厦失去根基一样,必然倾斜甚至倒塌。古代如此,现代亦然。尽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消灭了阶级剥削,但社会公正的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我国现在所处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生产力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社会在各方面暴露的不公正、不和谐现象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和矛盾特别是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教育环境和质量差别,如就业、就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这些不公正的社会现状,如不采取科学合理的兼顾各方利益和需求的公正方式加以调节,矛盾就有激化的可能,甚至引起冲突和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协调各方利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党的十八大更是把公平正义提高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进行建设,那么,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如何呢?众所周知,和谐社会是指以各方利益大体均衡为基础的社会,强调各个方面、各种因素配合得当,这就要充分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利益均衡机制。而公平正义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基本理念,这已成为我们党在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时的基本价值取向。可见,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是同一事物基础和本质的关系。和谐社会就如我们人体由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一样,主要器官五脏六腑和大脑等高度一致与和谐,心脏没有因为大脑每天都按时作息可自身却一刻不停地跳动而怨恨,四肢五官各有分工各司其职,所以才保持了人体的健康与活力,否则,任何一种因素不协调,人体就要生病甚至危及生命。人是社会的细胞,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所以由每个社会成员组成的人类社会要和谐发展,其各种因素必须是同一体构成,必须有规则秩序,而规则必须公正、科学、合理,这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价值理念。

如何实现公平正义

社会公正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程序上公平正义,一个是结果上公平正义。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仅有程序公平正义是不够的,因为尽管程序公平正义可以为人们提供起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和程序上的公平,但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不同,加上竞争过程中的主观、客观因素,逐渐又会形成结果上的不公平。所以,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价值的公平正义作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在第二个层面上下功夫,争取在结果上也实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同志在全国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直面城乡收入差距时说,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公平正义涵盖国家、社会和公众三个层面,其中国家起主导作用,社会辅助协作,公众体现在自身修养素质上。现阶段,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战略机遇和矛盾凸显重叠交织,各阶层各领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首先在于国家的主导作用上,中央要积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有效调节过高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在就业、就学、就医等其他社会保障方面努力、持续、有效地缩小区域方面的差异,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从政策上、制度上、行政司法上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一个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社会公平制度保障体系。在社会辅助协作方面,各社会群体、团体要积极发挥各方面优势,倡议、组织志愿者奉献爱心。每个社会成员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和道德水平,树立公平正义价值理念,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品行,人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让世界充满阳光。

什么是公正

公正,首先是“公”,它是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形成的规则。从理论层面上讲,公正是规则标准;从司法实践上看,它是法律的依据;从伦理学视角分析,它属于道德范畴,是人们从民俗习惯出发评价是非的标准,是社会的底线。汉语词典和《辞源》对公正的解释为:公平正直、不偏私。从《说文解字》看,首先解释的是“公”,它源于人的 容貌 。人不仅鼻、口居中,而且以鼻、口为中心线,双目、两耳以及两鼻孔左右对称,两唇上下对称,五官端正,不偏不倚,由此便产生了“ 公正 ”一词。在学者论坛中,多数学者认为:公正即公平正义。但公正仍不同于公平,相对于强调衡量标准同一尺度、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公平而言,公正还强调正义的价值取向,内涵更为宽泛。社会公正既体现为一种价值理念,也体现为一种制度安排;既是一种程序上的规则和标准,也是一种状态和结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公正的起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人类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在依赖群体(社会)生存的过程中产生了公正。大自然残酷无情,要么严冬,要么酷夏,加上山洪、猛兽、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迫使人类为生存而凝聚。但是,在联合的过程中,因为每一个单独的人自出生起就存在着智力、体力、重量、体格和爱好、秉性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先天性的差异以及在抗争大自然中诸多方面的不足,决定了人类的共同需求和最基本的生存规则:相互补充或交换,因而产生了规则和标准,这就是公正的起源和由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平公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平公正

(阮超 学号2014110447091 工商管理1403s)

公平公正案例

徐庄乡郑庄检查站是登封与禹州的交界边缘,有的警察利用车辆出境后没有凭证这一 “优势”对超载车辆罚款不开票。任长霞得知情况后,非常重视。她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想趁拉煤车侦察。司机开初不相信,害怕一旦打不住蛇反被蛇咬,推脱说:算了算了,天塌高个子顶着,我们谢谢你的好意。任长霞只好亮明自己是登封市公安局局长的身份。司机很感动,马上让她坐进驾驶室,可驾驶室只能坐一个“压车夫人”,任长霞就让司机的妻子坐到后边自己的车上。任长霞怕自己不像“拉煤的”,顺手往车门上抹了把煤粉擦到脸上,对着倒车镜看看,才往前走。果然,查超吨的两位警察公开说:“开票了罚款160元,不开票80元。”任长霞帮司机求情说:大热天,我们出门挣个钱不容易,不开票50中不中?那两个警察说:少一分也不行。任长霞指指后面那辆车,说是一块儿的,两辆车掏150元吧。谁知少10元也不行。任长霞从自己腰包里掏出160元,那一刻,任长霞两眼含满了辛酸的泪水。任长霞哭了,她在为警察而哭啊,她在为人民而哭啊。任长霞弄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争着干警察,为什么那多么人跑官买官。 我之所以选这个例子是体现了一个人民警察在真正的维护这个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在维护这个国家的法制体系,在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她以身作则,颇为感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三):20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公正

如果说平等是一杆秤的话,那么公正就是那个掌秤的人."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公平正义如同日月光华,让每一个人都平等地受惠.人民群众对公正的追求无比强烈,但在现实生活中,萝卜招聘、火箭提拔、权钱交易、暗箱操作、徇私枉法、贫富悬殊等不公正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现象,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才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提出要推动经济更加公平发展,发展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享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要推进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代表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没有自己私利的政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与特权、不公正格格不入的,因此我们有条件实现公正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四):2015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而且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这八个字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现代社会的根本价值遵循。

自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

自由,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美好价值形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真正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而是可以自由地做正确的事情”;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到“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由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和维护人民的“自由”作为己任。党的七大将“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作为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以及宗教信仰自由,通信自由等诸多自由。

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成员在经济上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政治上共同享有平等权利,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最广泛的自由权利。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

平等: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等贵贱、均贫富”;从“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到“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平等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建立人人“平等”的新社会作为己任。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就提出消灭 “社会的阶级区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鲜明地提出保障人民的各种民主权利,承认妇女平等权利等。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条例法规,都规定人民在法律上、政治上一律平等。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是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主要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以及结果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平等”,是通过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价值引导,既保障公民个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也保障每个人基于社会贡献所要求得到的权利、利益和尊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公正: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

公正,是古往今来千百万人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铲除特权”、“天下为公”;从“各尽其职就是正义”到“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公正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作为己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以及“城乡兼顾”等思想。邓小平同志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公正,即公平、正义,“公平”主要指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以及分配公平等,“正义”主要指制度正义、形式正义以及程序正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公正”,是加快建立以权利公正、机会公正、规则公正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从而在更加公平正义的基点上造福全体人民。

法治: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保障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保障。从“一民之轨,莫如法”、“法者,宪令着于官府,赏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到“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从“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到“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法治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国家和社会的“法治”作为己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了宪法、土地法、组织法、行政法、选举法、刑法、婚姻法、经济法、劳动法等一系列的法律体系,以及较为系统的司法体制和机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与我国的法治实践相结合,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执政”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即法的统治,与人治、德治相对。法治主要包含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法治是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法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通过建立健全全社会学习、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遵法守法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自觉的行为习惯,让人民群众在法治社会中享受到自由、平等和公正。

总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追求,它们一定会内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一定会外化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五):2015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追求: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自由是指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对于每个个体而言,自由是指不受外界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拥有完善自己的空间并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平等的外延十分广泛,它涉及国家的平等,关系到国家的合法性、主权与地位;涉及社会的平等,关系到社会保障体系和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和机会参与的平等;涉及到人格的平等,关系到个人修养、人际关系、人格尊严等多个方面。

●对于社会主义中国,践行公平正义离不开政府有所作为,从政治层面,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严格保障政府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必须加强社会建设,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重塑价值体系,让全社会充满浩然正气。

●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完善社会主义中国法律体系建设,提高立法质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24字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引领新时代的价值,实现了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造性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划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与我国古代历来讲求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关系一脉相承,与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的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思想方法不谋而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关键词一:自由

第一,为什么自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本质和最高理想。相对于国家层面而言,自由是一个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程度在社会领域的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相对于个人层面而言,自由是每个现代公民在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种种个人德行品德的基础上,社会给予的最核心保障。尽管,对自由的追求是人性的本质,但是,自由绝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个体自由,而是连接国家与个人的纽带。对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中国的改革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从最初的“大包干”改革,到社会主义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171772/

推荐访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 社会主义价值观核心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