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散文随笔 > 优秀散,文,绿

优秀散,文,绿

时间:2014-08-31   来源:散文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散文随笔】

优秀散,文,绿(一):朱自清散文的写作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写作特色

【摘要】中国现代散文家冰心曾说过:“我们中国是散文成就最辉煌、作者最多的国家。”在中国文学宝库中,优秀散文作家卓然林立,写出了无数于脍炙人口的篇章;朱自清先生就是其中接触的代表,也是一位散文作品入选中学教材最多的作家,他的散文名篇《背影》、《春》、《绿》、《河塘夜色》及《威尼斯》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保留篇目,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击荡涤,更显出其明珠般纯净的光芒。

【关键词】 呼应、回环、悬念、文眼。

朱自清先生这些散文因其构思的流畅和情感的真挚充溢,博得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的喜爱。但作为教材,作为散文大家的名篇佳作,许多语文教师常常仅仅把它们作为美文来赏析吟咏,把它们作为极品来崇拜赞美,而淡化、忽视甚至忘却了把他们作为写作范文进行指导和挖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些散文或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写人叙事,寄托自己真挚感情;或汲取大自然的山水景物,浓墨重彩、精雕细刻,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怀感受;或记写旅途见闻感受,反映异国风情文化……文章虽然选材角度不大,但写得或委婉动人、清新质朴,或明艳多彩、美不胜收。这对与苦于生活平淡、无话可写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一、 取材借鉴

现在的中学生自感生活面狭窄,生活容量小,没有多少可写的东西。且看《背影》的题材,作者选取了车站送别时,父亲穿过铁路,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家境的惨淡和对儿子的至爱。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但却是那般感人。引导学生认识:创作的素材其实而后内多,就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用较敏锐的眼光去捕捉,用多情的心灵去感受,就一定能发掘到大量可写的素材。因此在学习《背影》这个单元后,结合教材特点进行协作训练时,我先启发学生学习认识《背影》的取材特点,表现亲请的温馨美好,就不再是抽象的或简单的一个“爱”而不是出现了《妈妈的手》、《爸爸的眉头》等比较精彩的习作。已大家

名篇为范例的协作训练,使学生看到课文与习作之间的联系,也容易克服学生因“无米下锅”而怕写的心理,并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二、利益借鉴

展现内心世界,抒发真情实感,是人们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当代青少年的情感世界应该说是非常丰富的,处在21世纪里,时时感受着飞速发展的社会带来的冲击,时而昂扬亢奋,时而迷惘沉思,年轻时的朱自清也曾走过这样的心路历程,虽然社会环境不同了,引起思想感情跌宕的诱因也不同,但人的感情体验是相同的,从《绿》中对生命的热情讴歌到《河塘夜色》中内心淡淡哀愁的流露,散文的主题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啊!对亲情的歌咏同样是散文创造的常青主题,《背影》将父子情写得那样诚挚深沉,感人肺腑,而许多学生的作文中,对亲情的书写赞叹常常显得肤浅,甚至虚假,立意缺乏深度,究其原因,恐怕在于我们的学生“身在福中不知福”,缺乏对亲情的体验,情感投入不够。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文纬,经正而后纬成”。关注内心感受,完善情感世界,培养丰富的感情,是写作的关键。常言说得好:文如其人。作文如做人,一个对生活、对他人充满爱心的人,才能写出感情饱满、立意深刻的文章。

三、结构借鉴

朱自清入选在中学教材中的这几篇散文,在结构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尾呼应,有回环照应之平衡美;善设文眼,得提纲挚领之功效。

开头和结尾是散文整体构思中的重要环节,朱自清的散文“严谨不苟”早已是公论,其特点尤表现在文章首尾回环呼应上。仍以《背影》为例:课文以题目为线索,可谓一线串珠。全文共四次出现父亲的背影,前呼后应,首尾圆合,尽量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拳拳爱心。第一次出现在篇首,开门见山,直接切题,营造出浓厚的情感氛围,构成悬念;第四次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我”读父亲来信时,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这既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思念之情,又表现出父爱对作者的深远影响。《绿》的结构也如此,以:“惊诧于梅雨塘的绿”点题开篇,平地惊雷,引起悬念,在浓墨重彩穷尽“绿”的风彩神韵和淋漓尽致直抒对“绿”的喜爱、赞美之后,结尾仍以“惊诧于梅雨塘的绿”回应开头,营造了回环往复、前后呼应的平衡美,

同时,给人以意韵无尽的回味。结构是一篇文章的架子,开头开的好,往往是一篇文章成功了一半,而学生在写文章时,常常感到思绪万千却无从下手,展开后又天马行空难于收束,对照学习朱自清散文的结构艺术,尤其是学习其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结构技巧,往往能使作文训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朱自清散文在结构上另一个特点是巧妙设臵文眼。《绿》中作者满心的赞叹用“惊诧”一词锁定,只此二字即将一潭潋滟绿波的千般丰韵、万般神彩尽纳其中;写景名篇《河塘夜色》开篇言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宁静”三个字透出了作者心中“剪不断,理还乱”的万般愁思,即使在月下河塘的诗情画意中也难以释怀;同样,为人称道的描写意大利名城的《威尼斯》,用“别致”一词,不但尽显作者对威尼斯喜爱之深和认识之透,同时紧紧围绕“别致”结构全文,从“水上之城”和“艺术之城”两个方面尽显威尼斯的“别致”之处,这样使文章结构严谨有序、简洁明快。而学生记事抒情的水平不高,问题之一就是缺乏这样言辞凝练、表达隽永的文眼,能尽显文章涵韵文眼,在写作训练中有意识地学习设臵文眼,不失为一种易于学习且行之有效的提高文章表现力的手法。

简而言之,优秀的作家,成熟的风格,其本身就像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无论从哪个角度那个层次挖掘,都会使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在欣赏品味其情景交融的散文意境、生动绝妙的语言艺术的同时,也试着让名家大作成为我们学生伸手可及的范文例作,是不是也值得认真探讨和总结,值得试一试呢?(字数:2388)【优秀散,文,绿】

【参考文献】

1、《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百花出版社

2、《朱自清全集》1988,江苏教育出版社

3、《背影》(散文集)1982,开明出版社

优秀散,文,绿(二):中班散文诗《绿色的梦》

【优秀散,文,绿】【优秀散,文,绿】

中班散文诗《绿色的梦》

中班散文诗《绿色的梦》

【优秀散,文,绿】

活动目标:

1.学会“绿茵茵的”“田田的”“晶莹的”等形容词,知道绿色是环保色。

2.初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理解角色与绿色的关系,尝试用xx梦到了xx进行仿编诗句。

3.体会散文诗优美、宁静的意境,表达对绿色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理解散文诗内容,学会好词“绿茵茵的”“田田的”“晶莹的”等形容词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活动难点:

理解角色与绿色的关系,尝试用xx梦到了xx,??进行仿编诗句。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寻找绿色的经验,对生活中的绿色有所了解;

2.《绿色的梦》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方式导入梦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看这幅图是什么时候呢?(晚上)晚上你们做过有趣的梦吗?做过什么梦?

二、完整播放散文诗一遍,提问谁做了绿色的梦?

1.这是一个特别的晚上,大家都做了一个特别的梦,听听这个梦里出现了谁?它们都梦见了什么?

2.完整播放散文诗后,教师提问,幼儿回答,谁做梦了,做的什么样的绿色的梦?

三、结合课件,再次欣赏散文诗一遍。

1.出示课件。小兔子梦到了什么?它为什么会梦到绿茵茵的草地呢?绿茵茵的草地美不美?

2.出示课件。青蛙梦到了什么?想干什么?绿绿的荷叶美吗?青蛙梦到了绿绿的荷叶。田田的荷叶看不到边,青蛙等着他的朋友小金鱼。

3.出示课件。瓢虫梦到了什么?它在梦中干什么?这个梦美吗

4.出示课件。小溪流梦到了什么?它在梦中干什么?晶莹的露珠里有什么呢?喜欢晶莹的露珠吗?这个梦美吗?.

【优秀散,文,绿】

5. 出示课件。种子梦到了什么?你们看出他喜欢什么了吗?(绿色)

6.出示课件。孩子梦到了什么?你们看出他喜欢什么了吗?(绿色)

四、为什么喜欢绿色,喜欢绿色的原因,以表现角色和梦境之间的对应关系,知道绿色是环保色。

【优秀散,文,绿】

1.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一给幼儿结合图片,以表现角色和梦境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小兔子——绿草地,青蛙——荷叶,瓢虫——树叶,小溪流——大山,种子——嫩芽,孩子——绿岛。

2.教师小结:小兔子、青蛙、小溪流、种子、孩子都喜欢绿色,所以他们的梦都是绿色的,绿色的梦真美啊,真舍不得醒来。

3.大家为什么喜欢绿色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散文中角色喜欢绿色的原因)

五、仿编绿色的梦

1.教师鼓励幼儿仿编诗句。

2.你喜欢绿色吗?为什么?

3.宁静的夜里,大家都开始做梦了,还有谁会做梦?梦见了什么?

4.引导尝试用xx梦到了xx,??进行仿编诗句,教师先用小牛和青草仿编作示范,帮助幼儿完善诗句。

六、活动延伸,把自己心中绿色的梦绘画出来。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55595/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