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散文随笔 > 成功的散文

成功的散文

时间:2014-08-28   来源:散文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散文随笔】

成功的散文(一):关于成功的散文

关于成功的散文:逝去中永生

有时候,幸福来得太快,不知不觉,便已悄然降临。回头望望来时的路,阴霾密布、荆棘丛生,可当初,全然不顾。信念,随成功的来临而消逝,同时,油然而生的喜悦充斥了压抑已久的心怀。那一刻,却让信念在逝去中永生,历经千年的荡涤,依旧沁人心脾。

成功带来的希望、喜悦、自信,让我们留恋、沉迷、不知所措;让我们骄傲、炫耀、不思进取。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一次的成功,并不是永远的成功。当成功的氛围逐渐淡化,当成功的花朵日渐凋萎,当成功的果实不再甘甜,当成功的事实已被人遗忘,它又

是什么?只是一株普通的小草,和其他生灵一样沐浴阳光、承接雨露,只是人生路上平凡的一次经历,只不过是一次好一点的经历罢了。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它是否依旧停留在你的耳畔,对你诉说成功的喜悦? 同时,成功带来的希望,也让我们自信、振奋、倍受鼓舞;让我们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它所带来的永恒,让骄傲花谢,结出谦虚的果实;让那被胜利和欲望充斥的头脑,顿时醒悟;让那被赞扬和欣赏蒙盖的心灵,豁然开朗。让信念随着成功逝去,让拼搏的斗志在逝去中永生。

成功,不骄傲,因为骄傲会抹杀成功的果实;胜利,不松懈,因为松懈会造就胜利的负担。

信念,随拼搏的停滞而消失,那时,即使成功之花再次绽放,也难以弥补因为松懈所造成的缺失。 前行的路途,很遥远,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抵达了成功的彼岸。而那,却不是最后的终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却只因一次小小的收获就停住前进的脚步。知道吗?在停止不前、驻足观赏的同时,别人,可能已到了顶峰。

有时,会因为成功后的松懈而后悔,可是,人生不需要重来。只需要在数次失败后的一次次成功堆砌起的华美的宫殿,只需要经历挫折洗礼后绽放的胜利的花。于是,拼搏途中支撑的信念就显得极为重要。 当成功来临的时候,继续竖立着信念的航标,继续保持着坚强的意志,那样的成功,便是最美的经历;让成功在虚心中进取,让信念在逝去中永生,那样的幸福,并不单调。

成功的散文(二):散文

普列汉诺夫曾指出:“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并非抽象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在文学艺术这个大家族中,小说、诗歌、戏剧文学、乃至于从广义散文中分离出去的文艺杂文、报告文学等,都建构起了各自较为完备的形象 美学 体系,而散文在这方面的美质却未引起人们的全面的重视。理论家们对散文美质的探索,诸如诗意美、意境美、主体内心真善诚之美、意蕴哲理之美、灵便自由之美、 语言 美等,都无法涵盖文艺散文的所有美质。一篇好的散文,可能没有诗意、没有意境、没有理趣,却不能没有感情、没有形象—主体人格的丰富内涵和客体生活的生动情态。

【成功的散文】

一、作为散文艺术核心的主体人格形象

【成功的散文】

一篇散文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从艺术形象这个角度来看,无疑包含了主观内在的主体人格形象和客观外在的生活形象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既是主客关系、又是互补互因的关系。散文作为一种直接抒写主体感受的表现型艺术,主体感受决不可能凭空产生,它是主体个性 心理 能动作用于客观事物的必然结果—表层次、浅层次、深层次的情感涌动与理性思索,想象闸门的开启与记忆表象的复活,意识与潜意识,真实印象与虚幻情景等。这种精鹜八极、心游万切的内心情状所折射出的主体气质、情趣、爱憎、性格等,也就构成了主体特定时空下的人格内涵。当然,这种“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沉淀、过滤、梳理、整合与净化;主体感受的表达尽管可以抒胸臆、倾情感、发议论、直接描述内心世界,但只有依托于客观的可感的有形的事物,才能实现无形的主体人格的穷形尽相的表现;作为纳入作品中的生活形象,已经过了主体的内化和变形.已不再是独立于主体之外的纯客观事物而与主体人格胶合在一起.并因此而比本来面目更生动、更形象;但它又必须或多或少地保留和具有生活的原生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否则无法达到抒写主体感受的目的。在处理主客体关系的时候,应自始至终确立主体人格形象的主导地位。让客体形象很好地服务于主体。因为,“散文的艺术形象.归根结蒂是作者的人格形象;散文的艺术价值最终要从作者的人格价值上表现出来”。

“中国散文艺术传统,一向是异常深厚的。经、史、子、集、子部和集部里面的书,大都是散文;经史里面的书、也不乏精彩的散文。„唐宋八大家‟是散文家。到了近代,这一文学形式更曾经大大地放过光彩‟,在 现代文学 史上,散文的收获是相当重大的,“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五六十年代.也曾出现过“中国当代散文的第一座高峰”、;新时期的散文创作更是“日益呈现五彩斑斓、芳香袭人、硕果累累,多姿多彩的繁荣景象、。近几年的散文,确实如人们预言的那样“出现了„走俏‟„升温‟和大有希望的局面”。散文的成就谁也无法抹杀。然而,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封建专制下的“文以载道”淹没了独立的主体人格意识,直到五四新 文化 运动以后,主体人格才引起了一些有卓识的作家、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石在这方面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主体人格在散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徉式,它对于客观的 社会 生活或自然图景的再现,也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中间,它主要是以内心深处发出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林非的这段话是对散文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联系其它文学样式,可以更深刻 地理 解到这一点。作为再现型的小说和戏剧文学, 审美 感受的表达是间接的,它们都是以塑造典型形象为中心,主体审美理想和情感隐藏在对生活的具体描述和典型性格的塑造中,它们打动读者的感染力也主要来自生活的具体性、情节的生动性、特别是性格的典型性。散文则不同,它表达主体感受是直接的,既不靠性格的魅力,也不依赖生动的情节;纳入散文作品中的生活也往往是一些片断的细节,并且充分感情化、情绪化,使之成为托起主体感情的浪花;所凭附的是作者“心灵的裸

露和坦示、,是“直率的情感倾注”。是发自主体内心全部心灵凝聚的真情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与散文并称为“姊妹艺术”的诗歌,同样靠以情动人,“典型情绪”是诗的生命所在,但它总要受到特定形式的约束:节奏、韵律、高度浓缩的语言、意绪的跳跃、以及完全打碎生活原貌建构的特殊形象等,使主体情绪无法象散文那样灵便自由地抒写,也必然少了散文那种因直率诚恳而带给读者的亲切。正象蒋子龙说的:“小说玩技法,报告文学可以玩事件,诗歌可以无病呻吟、故作高深。谁敢玩散文?没有真意如何玩散文?唯真诚才是心灵的卫士,是散文的生命”。如田野的散文《悲欢离合的三天》,写的虽是家人团聚之情,可那是一次极为特殊的团聚!

四六年作者大学毕业后到 台湾 航业公司当了一名水手,四九年五月回武汉参加了革命工作,复去台湾,后因组织遭破坏,五五年只身辗转回到大陆,而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却留在了台湾,一别就是三十年。如今终于可以团聚了,但只能在香港,且只有三天!“三天为了这三天,在海峡两岸,我们曾等待了三十年!”三十年凝聚起来的“我的优虑、我的思念、我的负疚的心情和执著的心愿……”该用什么 语言 来表达呢?它正是浸透着作者人格灵光的诚挚而深邃的情与理征服了读者的心。优秀散文无不如此,假如失去了“内心深处发出来的真情实感”,那还成其为散文么?更谈不上生命力感染力。【成功的散文】

第二,主体内在人格的丰富内涵。世上最复杂莫测的是人心灵。主体内在人格是主体全部内在 心理 因素的总和,是人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复杂的内心整体,是人的思想品质、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称。一定的 环境 造就了主体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复杂的思想品质,它们共同构成了不同于他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品格;感物而动,主体内心会产生以情感活跃为中心的复杂感受。主体内在人格在散文作品中表现为:以主体情感为焦点、浸滋和折射了主体气质、情趣、知识能力、思想品质等,并呈现出鲜明个性特色的丰富内涵的复杂综合体二因此,散文所要表现的主体人格形象就应该是一个丰富而宽阔的内心领域,一个挣脱了狭隘功利束缚的充分自由的心态,一个多姿多彩的强烈的内心情感世界,一个敢于面对自己也敢于面对读者个性毕现的人。老作家黄秋耘说:“如果散文作家的笔端不是蕴藏着浓郁的丰富的感情,把他自己对人民的热爱、对生活的深情和激情倾注在作品中,他就很难以 艺术 感染力量打动读者的心”。他的散文哎雾失楼台》,展现给读者的正是作者丰富的感情世界:文革时作者受打击迫害“靠边站”的优忿,“在家过着„员外郎‟生活”那种百无聊赖坐困愁城的苦闷,想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自身境遇,由然而生的痛苦和悲哀,与邻居交往听琴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面对残暴的抄家者在江韵老师家横行由此产生的愤怒与无奈,江老师惨死以及他女儿江薇情况不明带给作者的沉重和失去朋友的悲伤,还有对那个毁灭美好、践踏真理的悲剧时代的思索等等,这些情绪构成了作者多面体的内心世界。散文家、小说家谢树也说:“我在写散文的【成功的散文】

时候,给自己订了两条不成文的戒律:第一,感情的冲动不达到饱和点的时候不写;第二,写起来便毫不掩盖自己对人对事、以至山水、花鸟、木石的真情实感,并让它尽量地顺着笔流露出来、。前者强调的是内心感受的量,后者强调的是内心感受的质,“毫不掩饰”就是把对事物的复杂感受全部倾吐出来、真诚地展示主体内在人格的各个层面。老作家巴金张扬“说真话”,要求作者真实地描绘出自己丰富的心灵感受、以及多面体的人格形态。而“假话”则是包括纯粹违背良心的瞎说,还包括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只说高尚的不说卑微的、只说能给自己贴金的不说可能给自己“抹黑”的。

第三,对健全的个性化主体人格形象的追求。既然主体内在人格形象是散文安身立命之本,是一个丰富复杂的心灵世界,散文必以抒写自我心灵感受为已任,一篇成功的散文也必然是真挚的个性化情感的自然流露。然而,事实并不那么简单。五四以后的现代散文,作者在相对自由的心态下、“重在„自我‟表现,通过自我自然地显示出时代的折光”,“开放型的横

向的借鉴”和主体“ 文化 结构的复杂性”,使散文艺术出现多样化, 审美 层次加深,佳作倍出,成就令人瞩目。如郁达夫所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可见现代散文的成功正是因为主体人格的坦露。而以此相续的五六十年代的“模式化”散文,封闭式的纵向继承和文化结构的净化,对现实 政治 急功迈利的趋附,使散文审美层次减少,艺术上呈现出单调感,强化群体意识而淡化个性意识,主体丰富的内在人格被“净化”成单色的“类”的政治热情。尽管作者是真心的,却不是纯粹自我个性的。经验和教训使新时期的散文作家、评论家对散文表现健全的主体人格发出了强烈的呼声。重构主体人格,首先是呼唤思想解放、心灵自由,消除极左思想的消极影响,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拓展思维空间,继承和发扬五四散文表现“个性”的传统;其次是发掘和表现主体丰富的心灵层面、坦露真诚,即主体意识的多层面(意识的、潜意识的、显意识的、甚至是幻觉和梦境的)和情感的丰富层面(表层的、经验的、深层的喜怒哀乐之情),毫不掩饰地交给读者;再次是要求作者用当代审美意识审视生活,主体感受不局限于形而下的微观事物,而是更注重形而上的宏观考察( 历史 的、时代的、 民族 的、乃至整个人类整个宇宙人生等),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观照有超常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从而获得新异的艺术感受。余秋雨的散文以其独特的审美方式,站在现实和未来之间逼视历史文化,发人所未发。如他的《一个王朝的背影》,当人们把近代中华 民族 的灾难与清王朝“冤孽般”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作者却“对这种情绪产生了警惕”,并进一步以清代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为透视点,准确地勾勒出了一个王朝一个民族兴衰的轨迹。它让我们解释掉了狭隘的民族偏见,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兴衰与统治集团的密切联系,看到了开放与封闭的相反的必然结果,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学者、一个当代人、一个真正的 历史 唯物主义者坦荡的心灵和健全的 文化 人格。柯灵强调“散文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的 心理 、,贾平凹批评“弥漫了琐碎之气、的散文,“张扬散文的清正之气。写大的境界、追求雄沉、追求博大感情”,.玛拉沁夫追寻“引出发人深思的哲理”。的路子,以及林非“追求融合于 艺术 中的思想冲力‟,。等,都集中凸现了作家、评论家对散文表现健全主体人格的渴求。

以上三点都归复于散文是表现主体人形象为已任这一基本命题。总之.散文是喷出来的,是从作者血管里喷出的,是从作者胸膛里喷出来的。

二、作为主体人格对象化的客体生活形象【成功的散文】

主体感受的获得是主体心理作用于客观事物的结果,因此,作者在抒写心灵感受的时候,就离不开感受到的具体事物.把相关的事物作为情感的载体和人格的具体化对象化,使主客体在作品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散文重在„神真‟,也重„形美‟。它往往需要通过绘形以传神。这里所谓形即客观事物的外表、外部形态;所谓神即客观实体的气质、情状、内在精神、亦即内质‟,,。注重对客观生活形与神的表现,同时也是为了透视出作者内在的神—精神、气质、情趣、情感等。所以,我们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跳动着主体情思的生动具体的客体形象。如张洁的散文《拾麦穗》,作品中那个拾麦穗的小姑娘(几十年前的作者),充满幻想、无真无邪、一晕一笑呼之欲出,如在目前。那个饱经岁月风霜挑担卖糖的善良的老汉,他的容貌、他的神态、他的心灵,形动神现、过目难忘。小姑娘与老汉的交往如天国的童话,体现了多么纯净的真诚。又如马丽华的散文《西部开始的地方》,作者以藏北高原及那里的牧民生活为 审美 对象,向我们展示了“平均海拔五千公尺以上,阔达60余万平方公里”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人情物貌。这“更加高拔、寒冷”常人难以想象的冰峰雪地,对于当地牧民来讲,“不仅是他们的生息之地,还是精神和情感的寄托之所”,世世代代

的藏北牧民生活在怎样的一块严峻的土地上啊!然而,那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山的神话、湖的神话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支撑起了一个民族,支撑起了严酷的自然和历史的现实和苦难!可见,作者“生动的形象描绘”。和“叙事与抒情的艺术画面。”、赋予了散文客体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同时,也可以看出散文作品中的客体形象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一些 现当代 散文作家,在散文创作中追求意境的创造,或触景生情、或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客体形象的存在和相对独立的意义。一篇成功的散文作品,就是绝对的主体感受与相对客体形象融汇成的有机整体。

散文客体形象的随“意”性、决定了客体形象的多种形态。由于散文是以展示主体人格、抒发主体感受为核心的,凡与主体感受密切相关、能突出主体感受的事物,都可纳入到一篇散文中。它不受故事情节完整性的限制,也不受典型性格的制约。散文历来被人们称为“拿得起放得下、灵活性很大的”。 文学 样式,取材十分自由。所以,散文的客体形象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或者由一人一事一物一景为主构成;或者由多人多事多物多景构成。后者往往是由主体感受贯穿起来的一个形象链条。如巴金的《怀念肖珊》、何为的《第二次考试》、李佩芝的《小屋》、汪曾棋的《桃花源记》,分别都是由一人一事一物一景为主构成的。王英琦的散文《一个小镇》,则是由众多的人事物营造的艺术整体。开篇说“我常常执拗地思念着一个小镇……”,原因是:六八年十五岁的“我”被下放到 农村 接受再 教育 ,离村只有一里的小镇“深深吸引了我”,“小镇虽不大,却沸沸腾腾,热热火火,挤满了扛麻袋、挎篮子、赶牲口的庄稼人。十几家„林家铺子‟似的小店集中在一起,倒也招人看。最显眼的要称那些摆零食的摊的了,什么糕呀饼、绿豆丸子、糖葫芦、五香豆、芝麻糖—应有尽有,惹人嘴馋”。接下去作者分别写了四个人:热情开朗的表婶,慷慨善良的卖绿豆丸子的“孤照老人”徐大爷,“厚道”的秃头老光棍剃头匠二秃子,天真勤劳追求美好的小梅姑娘。在城里“满街铺天盖地的大字报”的形势下,僻远小镇却是物美人更美,给少年的“我”注入了健康的血液,怎不让人“执拗地思念”呢?从该文来看,有形象化的生活场景,有交织人和事的众多的生活细节,有几个各具情态的个性化的人物,它们共同构成了这篇散文的客体形象—一个内涵丰富的五彩形象环。

【成功的散文】

散文的文体特征,也决定了散文客体形象的特点。一般说来,散文的客体形象是单方位而不是全方位的,它不求整体形态而偏于局部特征,写人重在表现人的某一方面的精神和品质,记事重在发掘事件某一方面的意义,绘景重在抓住传神的那一部分,状物则集中于体现某一本质的那一点。总之,关注的焦点必是事物与主体感受吻合的那一侧面。所以,出现在散文作品中的客体形象往往是一些闪光的生活片断、细节和生动简洁的 艺术 画面。当然,也可对客体形象作多角度透视,以求丰富的 审美 层面。散文的手法技巧更是灵活多样,或工笔细描、或简笔勾勒、或细节点染、或象征暗示、或意笔抒写、或冷静客观、或主观印象、或叙议直说等等,因人因物而异。目的只有一个:展示客体,更突出主体。如柯灵的散文《无名氏》,是一篇追怀往事的抒情散文。作者以意笔描绘的方式直写印象—“相隔了五六十年了,至今还是鲜活地留在眼底、印在心上”的一出戏,一出小时候在乡村庙台演出的《伐子都》,一出由草台班无名氏艺人演出的戏。惊心动魄的剧情和无名艺人精湛的演技征服了“我”,百看不厌,无名艺人“成了我倾心折节的偶象”。然而,直接刻画无名氏艺人的却只有两个细节:一是他在台上表演时的印象,一是在河边船上见到他庐山真面的印象。除此,文中还涉及了许多铺陈渲染的生活内容,如“我”所见过的各种剧院、各式各样的舞台、各类名角演的戏,与童年相隔了三十多年后在京沪两地重睹《伐子都》的情景,以及在家里 电视 荧屏上欣赏哎伐子都》的精彩片断等等,但作者对它们只作了浮光式的感情点化。作品中的全部客观生活都是些由主体情感联结起来的形象片断和细节。生活的碎片在主体感受的梳理整合变形下,成了散文作品中情感的细胞情感的形,客体形象失去了原生态,也正是散文文

体特征的具体反映。强调和重视散文的客体形象,对于增强散文的 文学 性和吸引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主体人格主体情感的对象化,如同 音乐 靠声音节奏、绘画靠线条色彩一样,客体形象就是主体情感的声音色彩和线条。无论多么深切的生活感受、多么高尚的人格,只有找到了它相对应的客体形象,并使两者胶合成有机整体的时候,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三、结语

考察主客体形象在散文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可以发现,它们实际上体现为一种虚与实关系的处理。作者往往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以及客观事物的特点,灵活地建构主客体形象。传统的方法或者以虚带实,以实衬虚,虚实交替,主客体形象互进共现。作者既注重主体情感的坦露和谊泄,亦注意对客体形象的生动描绘,主客体在作品中形成交替并见错综起伏的态势。如宗璞的散文《哭小弟》,作者因怀念辞世的弟弟而忆起有关弟弟的若干生活片断,特别是小弟对事业的追求,同时又反复插入直抒情感的文字,抒情与叙说交替更迭,主体情感曲折起伏地流动,客体形象在一连串的生活细节中得到鲜明显示。或者融虚于实,主体人格形象掩藏于客体形象之中;以形写神,通过对客体形象生动的描述,使之透射出主体情感和十休声、铭,而百i妾的议论扦情的文字很少如杨绛的散文《干校六记·冒险记幸》,记沐的是文革荒诞年代,作者被下放到干校劳动所经历的有惊无险的二件事。在写法上“重在实实存存的“记”,“以其纯熟的笔致,以乐写悲,以有叮险”、,时代的荒诞、内心的痛苦与愤葱蕴含其中,主体人格形象融于客观十活形象户巾。现代写法(仁要指些抒情散文)是僻实写虎、用心灵诱和的方法育写内心情状。这种心态描写的方法只凭感性联络,或描写心灵瞬问的特铁心态,或描写直觉联忆,或描述幻觉梦境,使散文呈现出“思路跳荡,情意难羁.意象错综纷呈”,的随意态势。它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展现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主体.而月加大了散文的信息量.即余光中所说的“现代散文的„密度”,从而更适合当代人快节奏的审美 心理 。因为,作者在探究和表现复杂心态时,打破时空约束,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尽量对客观生活进行变形处理,使一篇散文作品中融并了更为丰富的生活内容.如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万的是冬春更接之际“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渐浙沥沥”的雨天,下班回家穿过“迷宫式的长巷短巷”时的瞬间的特殊心态。作者自山地坦露心灵·仟其性情随其自然写直学、写联相、写清醒的意识、也写梦吃般的深层潜意识,写现实更写记忆意绪,翻涌的情赚,或伤感、或自嘲、或联想、或呻岭,作品中涌动不息的思念之情让人刻骨铭心。当然,在篇具体的散文作品中.土客体关系的处理并不象卜而所说的“传统的”“现代的”那么简单,但散文的 写作 或者重存主体一或者重在客休、或者主客体并重.应该是散文的基本写作路不

以上只是笔者对散文艺术形象的一隅之见,还需有识之上进一步多方探索。散文是一门艺术,无论是创作还是鉴赏,都不可忘了其基本特点—“形象”。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54721/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