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散文随笔 > 余秋雨,伪

余秋雨,伪

时间:2014-07-05   来源:散文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散文随笔】

余秋雨,伪(一):关于余秋雨的事

关于余秋雨的爱与哀愁

我记得我曾经狂迷过余秋雨,在我十七八岁时候。

那时,我是一个弱龄文青,经常到我父亲的一位同事家去谈文学,他是本地报纸的副刊编辑,读书多,见识高,在我们那么个偏远小城,对文坛动态保持着足够的了解。有天,他拿出一本书来,说,这本书你拿去看看,眼下的中国散文,没有比他写得更好的。 那本书装帧考究,外面有光滑的蓝色封套,题着“文化苦旅”几个大字,是为标题,作者的名字也显得极有文化,叫“秋雨”倒也罢了,还姓“余”,袅袅然的感觉,一看就比“赵钱孙李”优雅。

去掉封套,里面的封皮是布纹的,我尽量轻地触摸着,以此表达对这位叔叔口中“中国最好的散文家”的虔敬。

不完全是信了这位叔叔宣传,回到家,在灯下看那些文字,更是时时惊艳。

他写江南小镇:“在摩肩接踵的拥挤中游古典园林是很叫人伤心的事,如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或许是大雨刚歇,游客未至,或许是时值黄昏,庭院冷落,你有幸走在这样的园林中就会觉得走进了一种境界,虚虚浮浮而又满目生气,几乎不相信自己往常曾多次来过。” 写阳关:“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写西湖:“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画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字字珠玑,令人齿颊留香,各类典故蕴藏其中,不难想象作者随手拈来的潇洒。我以前读过的那些杨朔刘白羽们的文章,实在无法相比,我还是王蒙的铁粉,在余式的华丽与风雅面前,王蒙老师的那些大实话,似乎也黯然失色了。

那本书我读了很多遍,还用尺子比着,在那些清词丽句下面划了很多工整的波浪线。甚至于,我还仿照着《文化苦旅》的腔调,写了一篇读后感,后青春期的惆怅,与余秋雨面对着中国大风光大文化的蹙眉神态,微妙地叠印到了一起,那篇文章先是在《中国校园文学》上发表,后来被《散文选刊》转载,收到了无数读者来信,不乏名校的大学生写来的。 我似乎把那篇文章寄给了“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但也许只是有过寄给他的念头,并没有实施。寄没寄都不重要,后来,我听说他和我的老乡,著名黄梅戏演员马兰结婚了。

(注:编辑配图;图片来自网络)

【余秋雨,伪】

之后(作者注:瞧我这转的,好像有不善暗示似的,我只是按照时间顺序写),听到的便都是关于余秋雨的负面消息了,主要是“文革干将”之类。对此,我倒不觉得是个大问题,那时余尚年轻,俗话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只要不曾杀人放火打砸抢,奉命写几篇其实改变不了什么的文章,也不是大罪行。

至于忏悔,他若忏悔,我更高看他一眼,他若沉默,我知道他这方面也不过是个跟大家差不多的正常人。比他罪孽更深的人有些现在都风光得很,有本事盯那些人去啊。

但是,待到我看到余秋雨的还击文章,却大大地惊诧了,那篇文章说,攻击他的人,都是受盗版商的指使,只要他声讨盗版商,就会有人跳出来攻击他。这么个神逻辑,被他说得理直气壮的,可批评者和盗版商就一定是约好了的吗?他们在同一时间点上出现,是否只是巧合呢?退一万步说,就算批评者是被盗版商所指使,他们的质疑有没有道理?当那质疑变成大多数读者的疑问,余老师,您在忙着骂人之余,是不是也该给广大读者一个差不多的解释?

又看到他的新书,《千年一叹》之类,叹息是不少,但为叹息而叹息。就像我小学语文老师有天端着茶杯品了口茶,然后四顾说,这个姿势是最雅的一样,余秋雨似乎也在漫长的摸索中,发现叹息啦,皱眉啦,语重心长啦都显得特别像大师,《文化苦旅》里的风雅蕴藉荡然无存,就剩这些肢体语言了。

可惜,而且,无语。

然后又听他赌气要封笔,貌似是对盗版商以及与盗版商勾结的批评者的自杀式还击。他更多地是出现在电视上,青歌赛的评委,每次选手答错题时,他便露出不道德的微笑,摇头晃脑地讲上半天,严重得罪那些原本不喜欢他的观众。更要命的是,每次跟他搭伴的那位音乐方面的评委,总是特别有风度,构成无意中的陷害。【余秋雨,伪】

有一年,我去参加上海书展,听说他又出山了,且有一场演讲。那场演讲我听了,除了时不时提一下他夫人马兰之外,算是精彩的。虽然我不能认同他说的“红楼梦最大的悲剧是,你无法想象宝玉和黛玉的婚姻生活”,但作为资深读者,我的感觉是,余秋雨在没那么膨胀的时候,还是有两下子的。

可他依旧时不时地让我震惊一下——资深读者不愿意用“齿冷”二字。比如这次应对“出轨”谣言,可以置之不理,如果实在不爽,发表个言简意赅的声明就行,看看人家莫言,得诺奖时那么多毁诟袭来,人家从容应对,让风波自然止息。

也许,大师与伪大师的差别就在这里。看余秋雨方面,先是以马兰的名义发布“下辈子还要嫁给他”的声明,我已经惋惜他们用力过猛,接着又看余秋雨像福尔摩斯似的,声称他已经锁定造谣者,并且有“你是处级,我比你还大两级”等亮瞎狗眼的字句,更是只有摇头的份。

但没想到以研究戏剧为业的余先生不甘心以此为最高潮,又转发了秋雨书院法律事务部的声明说:“对我国当代重要文化代表人物进行如此猖獗的诽谤、诬陷,不仅对他们本人造成直接伤害,更是严重败坏了中华文化的声誉和形象。”

“中华文化…的声誉…和形象”……啊,曾经在余秋雨笔下厚重如斯的中华文化,能被关于他的一条“出轨”谣言败坏掉?余先生,到底是谁让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这样秀下限?他比谣言的制造者,更有杀伤力。

听说赵薇导演的《致青春》正在热映,听说这片子里有不少青春意象,但我猜应该没有余秋雨。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文青们,余秋雨都是青春意象里不少或缺的一位,我们爱过他的阳关雪,他的西湖梦,他抱愧过的山西,他流连过的小镇,我们也爱过他,所以,看到已经过了花甲渐近古稀的他变成这样,其实也挺哀愁的。

余秋雨,伪(二):读余秋雨

读余秋雨《寻觅中华》有感

一次次打动我、令我回味不已的,是那些看似浅显仿佛随手写就的文字。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所讨论的是多半为人们熟悉,或者自以为熟悉的历史片段,但是,他总能给出许许多多“熟悉”之外的东西,让人感叹原来自己所谓的“熟悉”,不过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一点表象知识。而最吸引我的是他思考问题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必定有一个角度的思考,能够直击人心。

本书阐述了作者对于中华文明的求索与探寻。翻开书页,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副寂寥而孤独的画卷。夜里风雨飘摇,无际的林木全都变成了黑海怒涛。在破败的半山藏书楼中,余秋雨闭上双眼,沉浸在交叠闪现的历史画面中。这个时候最作者想起的,是千万年前的先民?他们在草泽荒滩上艰难迈步的时候,感受最深的也一定是狂风暴雨的深夜。因为,这是生存的悬崖,也是毁灭的断壁,不能不全神贯注,怵目惊心。作者一下子跳过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来到了史前。狂风暴雨删去了历史,让他回到了只有自然力与人对峙的洪荒时代„„此刻读者也不由自主顺着这个思路想开去了。

【余秋雨,伪】

看似荒山,却是文薮;看似全无,却是大有。就在这无人注意的角落,就在这不可理喻的年月,只要有一堆古代汉字,就有了一切可能。饿了就吃便宜的压缩饼干,渴了就喝打来的山泉水。就是这种环境,使得作者能够潜心研究学术,最终孕育出不朽的作品。

炎黄到近代,是一本编年体的散文作品集,有史有据,一切都是实证细节,无可怀疑。从五千年前禅让制的炎帝黄帝,为何到了君位世袭的王朝——夏?余秋雨说,由于利益争逐的加剧,生产力的发展,权利性质发生了变化。英雄主义的无私首领,才不能不演变成巨大利益的执掌者,而不会仅仅出自个人私欲。否则,为什么人类所有重大的古文明都会必然地进入帝国时代。为什么在明清六百多年间,通过个体创造把文化收拾成真正大格局的,只有曹雪芹和王阳明?作者说,这与社会气氛有关。起点是朱元璋开始实施的文化专制主义。这是一种系统的设计,严密的包围,整体的渗透,长久的绵延。它剥夺了精英思维,剥夺了生命尊严,剥夺了原创激情,连科学技术也难以发展„„

【余秋雨,伪】

寻觅中华这本书,是余秋雨在几十年的体验和观察中对于中国文化的思索。文化不是欢庆的装饰,宣传的工具,政治的话筒,也不是由晚会、评奖、精品、大牌所组成的假大空排场。更不能当做一己的装饰、圈内的摆弄、超世的枯奥,由无效、无能、无聊、无稽组成的伪精英表演。那么,文化是什么?

余秋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史是由一串无可置疑的名字组成的。一种大文化,是一个庞大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它渗透在千家炊烟,万家灯火之间。中华文化的悠久生命力,并不是靠官方的喂养和宠爱,也不是靠文坛的商榷和争执,而是靠广大文人的崇敬和守护,才维持下来的。它的灵魂,就是“止于至善”的天下大道。

关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中国文化缺少实证意识,喜欢谣言,不具备辨伪、辟谣的功能和程序;又如,中国文化缺少法制意识从未把人身权、名誉权太当一回事。再如,中国文化缺少对公共空间的认知,很多人对于文化的伤害置若罔闻,看到同行受到伤害还暗暗自喜。作者揭发和批判这些,是对文化界的负责。这种声音,只能出现在中华文化大踏步向前迈进的时刻。作者希望的中华文化,是能够与全球文明亲切相融,偶尔又闪现出一点几千年积累的高贵的文化。到那时,中华文化也就成了人类诗意生存、和谐生存的积极参与者。

眼下这本《寻觅中华》,系统地表述了作者从灾难时期开始一步步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任何一部真正的历史,起点总是一堆又一堆的资料,终点则是一代又一代的感悟。这是一个人心中的中华文化史,作者锻铸了它,它也锻铸作者。余秋雨从史学家和文人的角度出发,试图去探究历史本源,挖掘文人人格、观察文化走向、透析社会现象。这部文学著作,充分

展现了余秋雨深刻的文化感悟力,虽寄情于山水风物,却让读者从中发掘人生的真谛和不断对文化灵魂的探索。

它走出了往昔散文的靡靡之音,以一种大手法书写历史、感悟人生,重点突出对“人”的思考,以悲悯情怀书写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症结,尽管也难以找到完美的答案,但给人以厚重、以沧桑,以震撼、以启迪。同时他又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不拘一格的形式来叙事、来抒情,博得了外观上的审美愉悦。

余秋雨的思索能打动每一位读者的心。我们会忍不住地思考,什么时候人们能对中华文化少一点舍本逐末、洗垢求瘢,多一点泥途捡拾、浪中信赖?这才是作者的真正期盼。【余秋雨,伪】

余秋雨,伪(三):余秋雨语录那些说到心坎的文字

随笔吧为您精选余秋雨语录那些说到心坎的文字请您欣赏。

1、我看到,最典雅的友情被无知的彩笔描画着越描越淡。

2、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落,总是会对自己不懂的文化话语心存敬畏,正是这种敬畏心理被一些投机文人利用了。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这二十几年里边,伪精英文化的发展好像有那么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可以称为假洋鬼子阶段,第二阶段是所谓拒绝世俗的阶段,第三阶段是所谓咬文嚼字的阶段。

3、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4、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这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失态有更大的危害。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征是忘记自己的年龄。一会儿要别人像对待青年那样关爱自己,一会儿又要别人像对待老人那样尊敬自己,他永远活在中年之外的两端,偏偏不肯在自己的年龄里落脚。

5、爱一个人,就是在漫长的时光里和他一起成长,在人生最后的岁月一同凋零。

6、谁也不要躲避和掩盖一些最质朴、最自然的人生课题如年龄问题。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7、有了朋友,再大的灾害也会消去大半。有了朋友,再糟的环境也会风光顿生。

8、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9、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在此之前,你所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10、有山脉相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由水道相通的遥远是一种忧伤。

11、长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阶段总是充满着奇瑰和险峻,到了即将了结一生的晚年,怎么也得走向平缓和实在。

12、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13、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熟悉了,却还是要说再见。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如果被别人嫉妒的是你,那么,暗暗地把自我夸奖一次吧!如果被别人造假的是你,那么,再狠狠地自我陶醉一次吧!

15、光天化日之下的巨大身躯,必然会带出同样巨大的阴影。

16、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17、恶者播弄谣言,愚者享受谣言,勇者击退谣言,智者阻止谣言,仁者消解谣言。

18、长大了知道世间本有太多的残酷事,集中再多的善良也管不完人类自己,一时还轮不到牛。然而即使心肠已经变得那么硬也无法面对斗牛,因为它分明把人类平日眼开眼闭的忘恩负义,演变成了血淋淋的享受。

19、别再为错过了什么而懊悔。你错过的人和事,别人才有机会遇见,别人错过了,你才有机会拥有。人人都会错过,人人都曾经错过,真正属于你的,永远不会错过。

20、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21、人格尊严的表现不仅仅是强硬。强硬只是人格的外层警卫。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柔枝涟漪,细步款款,浅笑连连。【余秋雨,伪】

22、诸般人生况味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的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的相辅相成。这一况味,跨国界而越古今,作为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人生悖论而让人品咂不尽。

23、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住在五层楼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评三层楼的低下,何况你是否在五层楼还缺少科学论证。

24、一切美丽都是和谐的,因此总是浑然天成,典雅含蓄。反之,一切丑陋都是狞厉的,因此总是耀武扬威,嚣张霸道。如果没有审美公德的佑护,美永远战胜不了丑。

25、谁也不要躲避和掩盖一些最质朴、最自然的人生课题如年龄问题。

26、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27、不带书,不带笔,也不带钱,一身轻松又一身虚浮,如离枝的叶、离花的瓣,在狂风中满天转悠,极端洒脱又极端低贱,低贱到谁也认不出谁,低贱到在一平方米中拥塞着多少个都无法估计。

28、一切伤口都保持着温度,一切温度都牵扯着疼痛,一切疼痛都呼唤着愈合,一切愈合都保留着勉强。

29、儒家学说没有设立人格神,却设立了人格理想,那就是君子。

30、某个时期,某个社会,即使所有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中魔一般荒唐了,只要中年人不荒唐,事情就坏不到哪里去。最怕的是中年人的荒唐,而中年人最大的荒唐,就是忘记了自己是中年。

31、爱是平等的,可以付出更多,也可以爱他更多,但决不是妥协、将就、容忍。

32、嫉妒是自己的敌人,也是他人的敌人。

33、若爱,请深爱,如弃,请彻底,不要暧昧,伤人伤己。

34、在文化上,无效必然导致无聊,无聊又必然引来无耻。但是,即使到了这种“三无”的低谷,也不必过于沮丧。因为只有低谷,才能构成对新高峰的向往。

35、我看到,被最密集的“朋友”簇拥着的总友情的孤儿。

36、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点着整体价值。

37、最让人动心的是苦难中的高贵,最让人看出高贵之所以高贵的,也是这种高贵。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

38、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

39、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则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40、民众的良知在获得启蒙之前,他们恰恰是很多无耻暴行的参与者和欢呼者。

41、如果你喜欢文学,喜欢原创文学,我建议你到文博苑里看一看,读一读,同时也希望大家亲自写一些自己的东西作为锻炼。

42、很多老人的长寿,是牺牲很多乐趣换来的。例如,拼死冒险的乐趣、孤立无援的乐趣、遭受围攻的乐趣。文化也是一样,长寿的代价就是失落太多。

43、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44、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翰。

45、天下有很多关键时刻的救援,是被救援者所不知道的。这正像,天下有很多关键时刻的伤害,是被伤害者所不知道的。世事繁杂,时间匆匆,重者隐之,轻者显之,真言如风,伪言如磐,真正知道的究竟能有多少?

46、中年是对青年的延伸,又是对青年的告别。这种告别不仅仅是一系列观念的变异,而是一个终于自立的成熟者对于能够随心所欲处置各种问题的自信。

47、什么季节观什么景,什么时令赏什么花,这才完整和自然。如果故意地大颠大倒,就会把两头的况味都损害了。“暖冬”和“寒春”都不是正常的天象。

48、此生就是来解谜的,人生的吸引力主要由悬念构成。

49、最疼的疼是原谅,最黑的黑是绝望。

50、我看到,最低俗的友情被滔滔酒水浸泡着越泡越大。

51、我们始终都在练习微笑,终于变成不敢哭的人。

52、人折腾人,人摆布人,人报复人,这种本事,几千年来也真被人类磨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53、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

54、来一次世间,容易吗?有一次相遇,容易吗?叫一声朋友,容易吗?仍然是那句话“学会珍惜,小心翼翼。”

55、我看到,最后被告知噩耗的总是挚友。

56、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

57、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58、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了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

59、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60、真正的文化精英是存在的,而且对国家社会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伪精英的架势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结果连真的精英的名声也败坏了。真精英总是着眼于责任,伪精英。

以上是关于余秋雨语录那些说到心坎的文字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余秋雨,伪(四):余秋雨爱情经典语录摘抄

随笔吧为您精选余秋雨爱情经典语录摘抄请您欣赏。

1、碎了一地的诺言,拼凑不回的昨天。

2、我不赞成太多地歌颂青年,而坚持认为那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年代。陷阱一生都会遇到,但青年时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险。

3、你可以沉默不语,不管我的着急;你可以不回信息,不顾我的焦虑;你可以将我的关心,说成让你烦躁的原因;你可以把我的思念,丢在角落不屑一顾。你可以对着其他人微笑,你可以给别人拥抱,你可以对全世界好,却忘了我一直的伤心。你不过是仗着我喜欢你,而那,却是唯一让我变得卑微的原因。

4、我怀念的不是你,而是你给的致命曾经。

5、一个横贯终生的品德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可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青年人受到的正面的鼓动永远是为成功而搏斗,而一般所谓的成功总是打有排他性、自私性的印记。结果,脸颊上还没有皱纹的他们,却在品德上挖下了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

6、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7、如果你想要一样东西就放它走。如果它能回来,那么它就永远是你的;如果它不能回,那么就不属于你的。

8、总有一个人,一直住在心底,却消失在生活里。

9、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七秒过后就什么都不记得了。如果我是鱼的话,我就可以忘记不开心,忘记讨厌的事。多好啊。

10、“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大作家余秋雨的一句话,非常有哲理!适用于身边所有的人!船到桥头自然直!向前走,加油!胜利属于勇敢善良的人!

11、有时候,我们感觉走到了尽头,其实只是心走到了尽头。再深的绝望,都是一个过程,总有结束的时候,回避始终不是办法。鼓起勇气昂然向前,或许机遇就在下一秒。几米说过,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

以上是关于余秋雨爱情经典语录摘抄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余秋雨,伪(五):2016从余秋雨名誉官司败诉说开去

前些时候,国内许多媒体刊载了学者余秋雨名誉官司败诉的消息。官司起源于《北京文学》杂志社编辑萧夏林2000年在《书屋》杂志上发表的《文化中的文化》文章。文中,萧认为余在担任深圳市文化顾问期间,对深圳文化进行不切实际地吹捧,并称其“做深圳文化顾问,为深圳扬名,深圳奉送他一套豪华别墅。文化在这里已是具体的名利”。今年初,余秋雨以萧文中15字“为深圳扬名,深圳奉送一套豪华别墅”侵犯名誉权为由,将他告上法庭。9月5日庭审驳回了余的诉讼。这结果让许多关注中国司法改革的人们欢欣鼓舞。

这消息总让我不快,撇开司法层面而言,在我眼里,萧的行为就是十足一文侩所为。一是貌似公道,以敢于揭露文坛黑暗的斗士形象自居;二是偏听偏信,一点点传言就当成了事实,言之凿凿。这种行为,是不折不扣的诽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39185/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