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散文随笔 > 关于失落无奈的散文

关于失落无奈的散文

时间:2017-09-14   来源:散文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散文随笔】

关于失落无奈的散文 第一篇_散文随笔

面对人生的疲惫

一日当中,总有那么一会儿,有点魂不守舍,精力涣散;

一月当中,总有那么几天,觉得百无聊赖,无所用心;

一年当中,总有那么一段,情绪低迷,不知所以;

一生当中,总有那么一段时期,心力交瘁,怅然若失。

这是生活的疲惫,也是灵魂的低潮。常规的生活容易引人疲惫,何况,生活的内涵从来就包括诸多的无奈与失落呢?实际上我们不可能每天都尝试一种崭新的生活,也不可能时刻都保有那种对生活的全部激情,虽然我们挂在嘴上,总是这么勉励自己;我们不可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接受生活中的巨大诱惑和拒绝那些生活中的不快,哪怕我们拥有足够的金钱和自由。

更重要的,无论对谁,生活的本质是平淡的、朴实的,甚至是琐碎的,乏味的。有什么理由让我们始终如一地保持那种只有幼童过年时方有的渴望、兴奋与冲动呢?

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人尽管有着聪明才智和活跃,也不过如此。对于生活,尽管我们的想法很多,志存高远,但首先总得直面它。尤其要直面它的疲惫,疲惫后面的无奈,无奈后面的威胁。

为什么有人在的征途中猝然倒下而毫无先兆?为什么有人在生活的重压下选择退却以逃避?为什么有人在灵魂的拷问中甘于沉沦而投降乞怜?

生也有涯,总有烛光熄灭的那一天,除了本身,什么都不能带来,也什么都不能带走。疲惫有时,总有志气昂扬的那一刻,除了生活本身,什么都不必在意,也什么都不必认真。 因此,当我们生活时,首先学会呼吸;当我们奋然前行时,必要懂得保存体力;当我们准备赞美和享受时,就不要吝惜探询的眼光和脚步,就不要在乎掌握的财富和光阴。 一日的匆忙之中,不妨稍作驻足,抬眼远望;

一月的紧张之中,不妨淡出数日,诚意正心,凝神静思;

一年的之中,不妨临水登高,探幽涉远,给身体松绑,给心灵放假; 一生的执著当中,不妨栽几棵恬淡的花,喝几杯淡雅的茶。

下几盘得意的棋,交几个相知的友„„

所谓真谛,无非自然;所谓质量,惟其真实;所谓真生活,就是该放松时就放松,到自由处尽自由。因此当生活的疲惫来临我们早已作好准备,舒展身心;当心灵的疲惫来临,我们早已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当生命的低潮将至,我们早已调整,闲云野鹤。

生活需要浪漫,不要太累

一个人,一辈子,一条路,随着年龄的增长,观点,心态也随之改变。不一样的环境酝酿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风景影响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态度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站得高,才会看得远。

人只能活一次!千万别活得太累!如果我们能持有一颗平常心,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一任沧桑,就能获得一份云水悠悠的好心情。做平常事,做平凡人,保持健康的心态,保持平衡的心理,如果我们能以这种最美好的心情来对待每一天,那每一天都会充满阳光,洋溢着希望。

每天每夜人们都在庸庸碌碌的忙着自己的生活,不管你付出的贡献或大或小,不管你的职责或轻或重,这些都是你的使命,不要那么不满足,想想自己已经很幸福了,还有许多许多人根本连生命都似乎都无法维持住,可他们还是那么顽强的坚持着,珍惜自己那无比宝贵的生命。在考虑问题时,要多些知足少些计较,只要知足就会快乐。

身体累,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总会恢复的。可是心累,真的是好难复原,好难,好难!在生活中充满了酸甜苦辣,面对这些问题,只有接受,只有忍耐,这是生活对我们的考验,对于生活给予我们的压力有两种态度需要我们去接受:一种是快快乐乐地主动接受,还有一种就是闷闷不乐地被动接受。你接受的态度不同,所造成的结果当然也不同。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年,为什么我们不能浪漫潇洒,快快乐乐的活着呢?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脆弱的一面,活得累也是我们经常的一种心态,但我们还得活下去。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人的一生,穷也好,富也好;浪漫也罢,风骚也罢;再怎么过也是一生,到头来,都会化为青烟一缕,黄土一堆!人这一生,我们谁也逃不了恐,惊,忧,思,愁,苦,悲,伤,喜,怒,乐;免不了生老病死。所以,生命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大礼物,好好珍惜你的生命,珍惜你自己的健康,珍惜亲情,友情,爱情!【关于失落无奈的散文】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在短暂的一天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和谐,还有亲朋好友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你去经营去妥善的处理。要想面面俱到,或者是恰到好处,其实真的好难。不管是哪样你处理不好,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快和烦恼。 人生的道路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也会遇到不尽人意的事情,问题是要看你怎么去面对。要想做个快乐的人也并不难。首先要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其次就是要有个平常的心,对于名利,金钱和爱情不要看得太重,也不要刻意的去追求,应该抱着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的态度。

其实一个人快不快乐完全在乎他自己,如果你要找快乐也许它就在你的身边,否则烦恼也会光顾你。再说世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人生,其实一切都是守恒的。要学会遗忘,快乐的空间越多,烦恼的空间就越少,只要你自己过得开心活得自在,你的生活就会很精彩! 你累了,请将心靠岸;错了,别想到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伤了,才明白坚强;笑了,才体会美丽;闷了,去找你的有情人聊聊。嘿嘿!【关于失落无奈的散文】

给人生留一点空白

人生要留白,一丝净土,却趣味横生。然此空白并非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就像文学,不着一字,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画多用“留白”,即所谓的“计白当黑”“以无为有”。通俗地说,就是匠心独到地在画面上留以空白。画家的神来之笔、画幅中最能引人冥思遐想玩赏不止的地方,往往是由于“留白”。我们常说“有心恰恰无”,“留白”即是“无”的表现。哲理中“道以无为大,大而无所容“,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给自己留一点空白,也给他人留一点空白,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那么有滋有味、丰富多彩,在遗憾中体味人生的道理,明白人生的意义。

美丽的维纳斯雕像是一件艺术品,代表着缺陷之美,那么有韵味、纯洁,让人陶醉。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追求一种完美,极其苛刻,使自己陷入困境,压得喘不过气来。任何的完美都是相对的,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完美!

给自己心灵留一点空白,让自己有喘气的时候,摆脱各种烦恼、压力,不让快乐、生气过来侵蚀自己的灵魂,让自己静一下,什么都不想,也许是最好的休息方法。

给自己心灵留一点空白,人无完人,我们不必过于严格的要求自己,缺点也许对我们必不可少的,不必陷入苦恼之中,太完美的人,他人也许不会想接近你,尽情的欢笑,潇洒的过走一回。

我们干任何事情都不能太过于绝对,留一点余地给自己,留一点空白给自己,好让自己有回转的余地,在世事应酬中潇洒自如。过于绝对,只有自己害了自己,自己想要退的时候那就比较难了。

给他人留一点空白,我们人际交往中,如果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坦白给他人,那只会伤了自己,伤了他人,留一点空白才是最真的选择!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留一点空白,学会保护自己。

给他人留一点空白,别人有自己的个性,人格尊严,我们不必要求别人什么,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他人身上,才能愉快的跟人相处,欣赏对方的优缺点,创造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

人生本来就是由酸甜苦辣组成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不必强求什么,留给自己一点空白,平平淡淡才是真,在淡泊之中悟出人生的真谛。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给人生留一点空白吧。那空白其实很可爱。它像一段激昂乐曲中的几个休止符,像一本写满字迹的稿纸中夹杂的几张白纸,像现代化的楼群中裹挟的几片绿地,像山雨飞溅中的那几处能避雨的小凉亭„„

给人生留一点空白吧。那空白不是空缺,更不是苍白。它以静滋养着动,以无提携着有。它给人的精气神儿充电,给人的底气打气。它是智者故意制造的“人生短路”,而“短路”恰恰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上路、前行。

给人生留一点空白吧。人应当像熊那样到时候就冬眠,像湖水那样到时候就冰封,像群山那样到时候就光秃秃。人生本来暗藏玄机无限,许多时候,马不停蹄、绵延不断可能是一种愚蠢,而常走短歇、时断时续才是一种智慧。

留一点空白,这是人生的真理;留一点空白,这是生活的智慧。让我们思考一下世界的一切,在留一点空白中得到发展,在失去中得到所要,在遗憾中得到圆满,在哭声中得到欢乐,挥挥手告别失去,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微笑的对待空白。

留一点空白,不要让生命失去本色;留一点空白,让生命焕发色彩。

人生当如水

古今中外,对水的比拟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最高尚的品德像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求回报的水一样,可谓把对水的比拟推向某种极致。近读有关新解“上善若水”的文字,感念世事人生,不觉便生出感慨: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

平和心态静如水

唐代诗人刘禹锡感叹“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人心虽不如水,但不等于不可以达致。水从高处来,只向低处流,乃至归入大海,贵在平静低调。人生如是,遇事当有平常心:知足者常乐——在名利问题上,没有奢望,就没有失望,更不会绝望;能忍者常安——除非大是大非,少争我高你低,忍耐、忍让一下也就海阔天空、心平气和了;老实者常在——不做亏心事,当个老实人,吃得香、睡得稳,有时眼前可能吃点亏,但最终不吃亏。 正直为人明如水

水无颜色,晶莹剔透,清澈见底。为人、处事、做官,若透明如水,则一生光明磊落,社会风气必也清纯。弘扬正气,激浊扬清,须有此等清澈本性,正直为人;待人接物,不分远近亲疏,一视同仁;人际交往,不搞拉帮结派,一泓清水;听到闲言,不搞兴师问罪,一笑置之;开展批评,不转弯抹角儿,一吐为快;法律面前,不分权贵庶民,一律平等;原则问题,不随波逐流,一身正气。

轻看名利淡如水

人生于世,若能学水的清澈本性和“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则不仅精神居于高处,人生也将进入开阔处。要达到如此境界,最需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想留个好名声,无可厚非,但不能为名所累。“人心是杆秤”,“政声人去后”。只要行得稳、坐得正,多做好事、少办错事、不干坏事,好名声不请自来。若淡泊名利,不为名利而争,人生必甚畅意。须知,“家有黄金万两,每日不过三顿;纵有大厦千座,每晚只占一间”,金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成克杰、胡长清、李真等人的可悲下场昭示世人:人不能把钱财带进棺材,不义之财却可以把人送进坟墓。

笑对坎坷韧如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坚定者是水;“抽刀断水水更流”,坚韧者是水。人生道路犹如九曲黄河,曲折坎坷不平坦。“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面对坎坷,需有胸襟,更需坚定、坚韧。无论自然界的灾害,还是事业上的挫折,无论工作中的“挠头事”,还是家庭里的“难唱曲”,当淡泊从容,沉着应对。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贫富不移,处顺境而不张狂,陷困境而不沮丧,遇险境而不惊慌,遭逆境而不失望。若此,则“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人生,当如水之静,如水之明,如水之善,如水之韧„„

20岁以后才能看懂的八句话,你懂了吗? 人生的岁月走过了20个年头,20个年轮里历经风雨和泥泞,也在成长的同时感悟着时光,感悟着生活。如果你到了20岁,那就一起感悟下面的8句话吧!

1.若爱,请深爱。放弃,请彻底。等待,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2.看的开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

3.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错过了,遗憾了,才知道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多无谓的执著。

4.秋天,残忍的季节,成熟不成熟的都要一同收割。一切都会在秋冬交替的刹那间随风而逝,唯有那一泓鲜亮山溪般的记忆永远在我心中哗哗流动„„

5.珍惜手边的幸福,不要等到失去以后才悔不当初。也许,你的一生也就只有那么一个人会真正用心在你身上。

6.人生就像一列车,车上总有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往来。你也可能会在车上遇到很多你以为有缘分的人,但是车也会有停下来的时候,总会有人从人生这列车上上下下,当你下去的时候你挥挥手,一转身你能记住的只有回家的路。

7.有的人你看了一辈子,却忽视了一辈子。

有的人你看了一眼,却影响到你的一生。

有的人热情的为你而快乐,却被你冷落。

有的人让你拥有短暂的开心,却得到你思绪的连锁。

有的人一厢情愿了N年,却被你拒绝了N年。

8.不要欠朋友太多东西,因为你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还他。

生活就像个大熔炉,锤炼着每个人。在酸、甜、苦、辣里成长,在生与死之间感悟人生,在挫折里成熟,在现实里醒悟。有时觉得自己长大了,却不时在心底里寻找着那个最初的、那个真实的自己。

关于失落无奈的散文 第二篇_精美散文

【关于失落无奈的散文】

初夏伊始,暮雨微凉,风吹花瘦,影不成双,一次次在墨染的黑夜里执笔,却是

不能说,也不能写。

五月的夜色染上了一地的孤独,心在清脆的蛙声里浮躁难眠,城市的嘈杂声直到午夜都不能安静,不时就有车轮声划过耳边。

前情已退,如流光非浅,一切都随着岁月的时钟渐去渐远,人生浮沉,韶韶年华逝去如风,都说光阴美好,却留不住如花青春正年少。

曾经的幸福,如一地飘零的落花,回忆如一幅清晰的画卷,却无法去读,收拾起昔日的孤独和失落,一个人上路。

晚风轻韵,浅夏珊珊来临,心情终不能如陌上花开,茫然若失中透着淡淡的无奈。 依旧喜欢在黄昏,上一点淡妆,涂一抹唇颜,在起风的傍晚徒步夕阳里,伪装着心灵世界的平静,傻傻的,人面桃花,忧伤着逝去的欢乐回忆,想着那一天是怎样的到来、再离开,一语不说,就这样被岁月遗弃,无奈重新上路,仍会有梦,仍会寂寞。;

纤瘦的背影背着的不是沉重,多年以后该放下的也不是如今无言的伤怀,其实缘分相遇,不一定要重笔带过,轻墨也可以描出爱的美好传说。

心情好的时候铺纸,临笔,描墨,也许能画出一幅美丽的水墨兰花,可心情忧伤的时候揉纸,弃笔,只用墨就可以泼出一地杂乱的伤心事。

诺言轻许,留下幸福无数,诺言轻弃,回头,却迷了方向不知归期。;

谁的世界下起了纷纷扰扰的流星雨?谁的世界提前进入了梅雨季?潮湿的心还会有暗香浮动吗?一纸回忆是多么的伤人心扉。

也许是我忘不了当初的缘起才放不下今天的缘落,叶不会为花的凋零而叹息,我的惆怅,弥漫了与你相识的整个季节,所以等有一天你若转身离开,我希望你什么话都不要说,我明白芳菲落尽,枯肠一别,爱放逐云端,尽随落叶飞花一起飘迁,只要记住曾经美好的年华,活着必会经历一些生离死别,必会感受阴晴圆缺。;

黄昏,看到了倦鸟归巢,炊烟缭绕,天边的那片晚霞刻出了谁心情的凄凉?轻唱离别的轻愁。;

琴弦多事,总是弹出眼眸的泪花和心底的相思,读错了缘分,读错了相遇,可谁又能懂,仅一纸的束缚怎能注定一生的相牵?一句轻淡的誓言又怎能把情缘绑定?冥冥中的挥手、转头、别离、忘记„„还要含笑接受,多么的残酷。

或许生活就是这样,多年以后谁陪你看花?谁陪我赏月?谁悦你心境?谁度我流年?可能一切都不重要,有多少纠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解不开呢?又有多少年华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耗不尽呢?你是感情的奴隶还是我是感情的俘虏?也许都不是。

人生真的很无奈,识也匆匆别也匆匆,“昨日一梦红尘中,今日挥手泪朦胧;昨日徜徉幸福海,今日誓言影无踪。”缘份就是这样随如风。;

【关于失落无奈的散文】

浅夏来临,心情微凉,怀着满腹伤心事,我仍在淡淡的伪装,伪装成快乐的模样,期盼有一份爱情能不带殇的收场。

关于失落无奈的散文 第三篇_中国著名散文经典摘抄

一、汪国真

1:《生活》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成梦中的花朵。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甩掉世俗的羁绊,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整理你的行装,不同的起点,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2、《我喜欢出发》:我喜欢出发,只为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留恋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3、《嫁给幸福》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不停的流苏。美丽,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有谁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4、《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5、《剪不断的情愫》:原想这一次的远游,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就能剪断,丝丝缕缕的情愫;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谁曾想,到头来;山河依旧,爱也依旧;你的身影,刚在身后,又到前头。

二、毕淑敏

1、《提醒幸福》: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他出现的频率并不比我们想象的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驶过去很远时,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人们喜欢会为幸福的标本,却忽略了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些什么。世上有人预报台风,有人预报蝗虫,有人预报瘟疫,有人预报地震,却没有人预报幸福。

2《造心》:心的边疆,可以造的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覆盖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心的规模,也可以缩的很小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一丝雨,就把他淹没了;一缕风,就把它粉碎了;一句流言,就让它痛不欲生;一个阴谋,就置它万劫不复。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时狭路相逢。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简陋的心,很容易横遭伤害,一蹶不振,也许从此破罐破摔再无生机。没有自我康复的本领,是不设防的大门。一汪小伤,便漏尽全身膏血,一星火药,烧毁延绵的城堡。

3、《素面朝天》:是的,我并不美丽。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看看我们周围。每一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都不化妆,面对骄阳,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种真实。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为何要把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我们都会衰老。我镇定的注视着我的年纪,犹如眺望远方一副渐渐逼近的白帆,为什么要掩饰这个现实呢?掩饰不单是徒劳,首先是一种软弱,自信并不与年龄成反比,就像自信并不与美丽成正比。勇气不是储存在脸庞里,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化妆品不过是一些高分子的化合

物、一些水果的汁液和一些动物的油脂,它们同人类的自信与果敢是不相干的东西。犹如大厦需要钢筋铁骨来支撑,而决非几根华而不实的竹竿 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 假若不是为了工作,假若不是出于礼仪。我这一生,将永不化妆。

三、余秋雨

1、《关于友情》: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树,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静了片刻,互相道别说,„明年夏天见‟”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看你之后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

2、《突围》卜算子苏东坡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住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哗,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寂寞,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是使他的艺术才能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成熟了----和古今往来往来许多大家一样,成书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重生,成熟与穷乡僻壤,成熟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近,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四、散抄

1、爱恨是玻璃板上的两滴水,有时混在一起,分不出彼此,有时经过时间的蒸发,全不见了。

2、泪,是情人心中,诗人笔下多么缠绵的字眼,高兴时,悲伤时,气愤时,感激时,泪都会不由自主的流出。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泪便是情感的结晶。思念的人流泪,应该;不思念的人也流泪,就是玩弄感情,为的是体面,不哭不行。我们的泪要流,但是流真心的泪,善良的泪,不要假恶丑的泪。我们的泪流的要有价值,不要只是一种形式。

3、我爱雨,爱着雨,爱听雨,爱想雨,也爱思雨。雨,像希望,像企盼,也像信念;雨,像誓言,像承诺,也像等待。等待再一次下雨,等待再一次失败,等待再一次重生,也等待再一次思雨。冷风拂起了颓废的柳枝,无力的在风雨中挣扎,像求生一样,它也在等待,等待新生,等待枯黄,等待生命的轮回。

4、树正在长成新叶,好像某事呼之欲出,初绽的嫩芽悄然绽放,点点新绿恰似某种幽怨。是否它们再获新生,我们却颓然老去。不,它们也会死亡,它们簇然一新,年年如是的把戏,正被刻写在树的年轮上。永不静歇的树丛依然摇曳,在成熟稠密的年年五月,去年已死,它们似乎在诉说,开始重生,重生,重生。

5、花是如此柔弱,再美再艳,依然经不起朝来寒雨晚来风,春红谢匆匆,只剩满怀愁情。 花却又是美丽的战士,风雨中尽管渐渐绿肥红瘦,终究不肯低头。 生命也是一样,像精致的玻璃酒杯,常常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撞击,粉碎成一地璀璨,每一片都是透明的心,生命又常常像昙花,用许多年的泪与汗,掺上心血浇灌,才会有笑看天下的一刻。

6、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的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欲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千,虽知无

用而未能忘情,到底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冷眼看穿。

7、有人说,生活如一杯白开水,放点盐它是咸的,加点糖它是甜的。生活的质量靠心情去调剂。每个人的心都是一颗水晶球,晶莹闪烁,忠于生命的人总是将五颜六色折射到自己生命的每个角落,让生活蓬勃生动,流光溢彩。快乐固然开怀,不快乐时也要开怀,经常生机勃勃,快乐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8时代在发展,如今,当我们不再从战火和铁血的角度看待紧张的时候,紧张便有了更多探讨的意义。 短时间的紧张,很好。会使我们焕发出非凡的爆发力。不过,世界上的事情,一触而就的,肯定有,但终是有限。大量的成功孕育在日积月累的跋涉中。紧张是一百米短跑,成长则是马拉松比赛。长久的紧张如同长久的鞭策一样,是不能维持的,它会导致反应的迟钝,紧张可以应对一时,紧张却无法达至永恒。

9、你的命运,一半在自己手中,另一半在上帝手中。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手中缩掌握的。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久越丰硕。在你彻底绝望时,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时,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一生的努力就在于: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这就是命运的一生,这就是一生的命运。

关于失落无奈的散文 第四篇_关于散文名篇中各种问题的解答

1、鲁迅是如何评价阿长的?这一评价是否准确?鲁迅在对阿长其人其事的叙述与这一评价是否相吻合?鲁迅的叙述与评价有何特点?

鲁迅是如何评价阿长的?认为她是个不够档次的保姆,喜欢搬弄是非、说闲话总是竖起手指指指点点“切切察察”,而且作为保姆,她的“职业技能”不强,有着职业素质的缺陷,对孩子照顾不佳,等等可以说这是对阿长一定程度否定的评价,但总的来说用词是克制的。 这一评价是否准确?首先对于事情本身来说,这确实是发生在阿长身上的,但是在作者不同年龄阶段,对于她的评价其实是不同的,童年的事件由于时间的距离会产生谐趣并且佯愚的态度掩盖了叙述的距离,可以从儿时的作者与作文时的作者态度有区别看出。

鲁迅在对阿长其人其事的叙述与这一评价是否相吻合?我认为不不太相吻合的,因为文章以幽默作为主调,具有喜剧性质的色彩,但是谈到阿长地位卑微,生活习惯简陋、思想愚昧落后且具有品质问题的时候,作者却在行文上弱化动机矛盾,看似在贬低,但是却侧重从缺点上展示阿长的真诚可爱,文章叙述到了阿长给我《山海经》的事,说明阿长对于我的爱已经不限于生活上的照顾,而是上升到了对情感愿望的满足。可见鲁迅对于阿长的感情是深深地怀念,是温暖的感谢,厚重的缅怀。这些实际上写的是阿长这样一个在苦难中成长的劳动人民,当时的社会土壤中孕育的最广泛人民的代表的生活现状,在文章的深层思想中包含着对阿长的尊敬与感激。

鲁迅的叙述与评价有何特点?叙述上以幽默为主旋律,以孩童时代的观点看阿长,但是其中却在不上心里活动上呈现出成年鲁迅的叙述角度,于是对于阿长的评价层次就丰富起来,既有看似否定性的评价,又有包含着深情感激的怀念之情,赞扬着阿长这个底层妇女真挚的母爱。文章中佯愚的态度掩盖了叙述的距离,将童年鲁迅与作文时的他的观点巧妙的结合,多重的叙述语序叙强了喜剧效果。

2、周作人在《初恋》中写到,得到自己爱恋的对象死去的消息,却觉得心里一块大石头放下了,如何理解这一心理过程?

首先,对于她的恋慕,作者从来都是是单方面的,不曾与她谈话,不敢仔细端详她的面貌与姿态,却因为她的存在感到亲近喜悦,并且愿意为她有所尽力,并且始终保持着冷静的逻辑憧憬着仍然生活在封建社会下她的未来,然而当他得知她承受着宋姨太太这样恶毒的诅咒,即使还不明白诅咒的意义(做婊子),而仅仅由于他内在的情感再加上少年的豪壮气概他萌生了幼小的看似坚定的的誓言,但从他只“心里想”,把承诺放在心里而不是庄严地宣告,又或者向别人倾诉,排除掉生活环境,时代造成的的思维限制,他不敢像如今这样热烈的表达,这当中还有他对于自己感情的不坚定,他的承担是有限度的。

爱的能力与欲望使得年幼但却开始涉世的作者产生了责任感与负担。面对觉得是心目中的女神的她,有拯救的冲动,在心里对她有了少年决心的承诺:要救她出来。流露出男子汉的担当与责任。但是他拥有的还只是朦胧中,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萌芽状态的情感,内心的责任感,关于“拯救”的这样的诺言,对于一个即将成人却为成人的的作者来说无形中是一种负担。

而贯穿全文来看,文章写的不是爱情,不是初恋,儿时成长,作者的笔调准确的把握了成长这一过程的临界点,女孩作为他的成人礼,使他从感情的朦胧冲动到内心许下誓言而最后感到了责任与承担,这就是在成长过程中最典型的心理过程。

3、《故都的秋》的审美趣味有何特点?【关于失落无奈的散文】

郁达夫开创了一个新的审美类型,那就是平民化的审美,雅俗共赏的志趣。北平是一座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这些往往是一般的知识分子最关注的城市动态,但作者所怀念的恰恰不是这些,从他的笔调中我们可以看出的是他的文化修养和与众不同的个性。

文中没有熙熙攘攘的街道,没有喧嚣的尘世,没有明艳的花草,取而代之的是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留影,西山的虫唱,还有皇城人海中的破屋,是院子里头的一碗浓茶,槐树底下的丝丝日光,以及那最平常的蝉鸣。更可以从作者欣赏牵牛花的角度来看,他偏爱于淡雅的颜色逃避鲜艳,折射出他个人追求的淡而雅致的境界。那些最朴素常见的,在不少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眼中不屑一顾,视而不见感而不觉的种种,恰是作者挖掘品味出来的高压情趣。 从文章中的作者赞美的秋的意象来看,他不偏重于外在的色彩和形状而是侧重内在的意味,形象简练,颜色淡雅,没有大肆描摹,始终强调自己的内心情感趣味。

例如作者所追求的都市闲人的虽然“闲”,但是相比的一些沉迷麻醉的状态来说,又是清醒的理智的并且内涵丰富。一方面,他们是俗人,没有高雅的文化修养,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却又高雅的文化人的悠闲情调,喝浓茶,说话的调调都体现了这市民的生活虽然简单清远,但是朴素与高雅的审美相互照应熠熠生辉。全文中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造诣就从大俗大雅的审美中体挥洒得淋漓尽致。

4、《故者的秋》中的秋景与传统文人笔下的秋相比有何异同?

相同点就是处于客观环境下,秋是四季之中走向衰败的那个过程。冬季留给人们的已经是生命的完结,画好句点,而秋季则像是一个长镜头将这个过程一一记下,使人从画面上承受的都是繁盛的硕果一步步凋零衰败,直至冬季冰封的来临。这样一个自然客观景物在秋季的现状是谁都不能避免的,这也就构成了中国文人悲秋传统的后盾。

传统文人的悲秋,都是吧秋愁当做人生的悲苦来书写,他们都沉浸在悲秋之中,深感于生命的零落,而无法自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古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一词读下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秋日万物无法逃避的生命轮回,更有作者触景生的悲情,那是纯粹的对于秋景的哀叹。传统文人在秋的肃杀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飘零与消逝,生发出无奈与自解。

但是细读品味郁达夫式的悲秋,感受到了区别于笔下传统的触及秋景产生的感情,那就是即使看到了秋日中生命凋亡的迹象,也从这死亡之中感受到了美好。他沉浸在其中并没有什么悲苦,而是人生的享受——感受秋的衰败和死亡,这就是人生审美中的高雅境界。槐树的落蕊,北国的特产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都是对生命衰亡情趣的体味,但是作者却不悲伤,没有颓废而是审美。作者精神上更加孤独深入看生命的迹象,没有像刘禹锡一样有陋室鸿儒的圈子。郁达夫始终生活在自己平民般的生活中,保持着精神上的独立,没有人云亦云,不把自然的死亡当做痛苦,而反植入享受这份独特的优美,倾心于这份雅致。

5、《故都的秋》中,作者反复提及“北国的秋”,但题目却又是“故都的秋”,这二者是否有所不同,为什么?

故都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北国”“北平”是地理概念,没办法强调文化底蕴的内涵。作为中国文化的心脏,“故都”一词淡化僵硬的地理感念,更多的强调历史文化的熏陶与渲染,与文章中着眼的景物,意象,更为吻合。

从文中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留影,西山的虫唱,还有皇城人海中的破屋,院子里头的一碗浓茶,槐树底下的丝丝日光,衰弱的秋蝉声还有有节奏的秋雨,以及寒暄中又是个韵味的调调,这些所有的作者关注的秋的焦点来看,都是文化沉淀的体现,都是是作者的文化修养对于秋日景象的触觉。有着生活态度的豁达淡然,有着历史的厚重多层次感,还有着大雅大俗并陈的审美感。

并且从牵牛花底下的秋草,槐树落蕊,一层秋雨一层凉的迹象来看都能感受到作者可以逃离北平的喧嚣而选择宁静的生活方式来触摸这些,于是“故都”一词能够回避那些他不想面对“北平”的吵杂,体现内心的平静。

作者选择在破屋中欣赏秋景,没有打算在更舒适的新房子看秋,我想那是因为这是一座有历史沉淀的城市,文化的内涵不在表面,而在时光刻下的城市的痕迹,而这些痕迹的体现就是

旧民居而不是新房子。就如同作者不把没有厚重感的地理概念“北平”一词和文化内涵深厚的“故都”相等同是一样的道理。

6、《背影》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变化的契机是什么?为什么?

首先作者因思念而回想起父亲,觉得父亲的背影是他最为难忘怀的,父亲的形象由此展开。然后作者简单平静的回忆起起在徐州和南京的往事,但却在南京的车站送别上做了细致的描写,虽然是以自嘲的口吻,写出了一开始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认为他很罗嗦,并且因为他交代茶房照顾我而觉得他很“迂”,缺乏社会经验,对于父亲是很不耐烦的态度。

可是这样的情感却再后来发生了变化。父亲不辞辛苦地翻过栅栏的给我买橘子,给我留下一个笨拙、艰难、衰老的背影,这一幕一幕,使得从自以为聪明的我迅速地流下眼泪,对父亲的情感有了明显变化。在此之前父亲亲自送儿子到车站,照看行李、拣定座位、嘱托查房都是整个背影出现的铺垫。

虽然这过程中充斥着作者的自作聪明和不理解。可是当不可抗拒的衰老的信息,通过这样一个的背影单纯的表现出来,(区别于正面传达出更丰富的信息)在以亲情作为纽带背影这一特定的信息刺激下我的情感受到了真实的强烈的驱动,还有父亲语言平实都使得我的心灵受到的深深的震撼。

【关于失落无奈的散文】

再后来父亲老境颓唐,饱经忧患,即使父子之情不好但父亲还是在信中原谅了儿子,夸大了病情希望能够儿子能够回去看看他,全文至此在儿子愧疚的泪光中再一次缓缓浮现出那个背影,进一步的展现出背影的力量,当中饱含着多年来读者对年买的父亲的思念与难以开口言明的愧疚。

7、朱自清《背影》最后一段的叙述所表达的语意是否完全与相关事实相吻合?如有不吻合之处,是哪些地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最后一段,作者表述了在与父亲东奔西走的几年里,父亲与我的关系并不好,带我渐渐不如往日而且多因琐事迁怒家人。可这些都是客观的生活环境所致,因为父亲赋闲,家境渐落家中,后来更为谋职而东奔西走,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老境颓唐的父亲触目伤怀,脾气渐长,其实后来的作者也都很理解,“情郁之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在父亲的来信中,由于膀子疼痛而认为自己的大去之期不远,这样夸大了病痛的结果,是希望儿子回去看他,体现了年迈的父亲在情感上的其实是软弱的,而作者此刻又一次流泪(全文共有4次流泪),每一次流泪,作者都是直白明确的有所强调,而此处的回忆是否真的让作者思念之情再次难以抑制而湿了眼眶呢?

8、《背影》中的父亲形象有何特点?这一形象有何时代文化的意义?

《背影》中的父亲形象有何特点?通过作者细致的描写我们可知父亲对于儿子的爱是非常琐慈祥的,似乎不太像一个父亲而像是母亲,因为他竟然交代茶房照顾儿子,在车站艰难的爬过栅栏去买橘子。父亲的背影是笨拙的,艰难的。

难以抑制的衰老从可传递信息量不大的背影中强烈的表现出来,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逝世、为求职奔走劳累的时候没有多余的话语。坚持送儿子上京,深沉的表达着他的爱。在给儿子的信中夸大了病痛的结果,希望儿子回去看他,这也体现了父亲在情感上的软弱,他对儿子深深地挂念透过字里行间缓缓的流露,重重的在儿子心头烙下印记。

这一形象有何时代文化的意义?五四时期产生的父亲形象多是封建消极的,作为封建家长他们把儿子儿女当做私有财产当做支配占有的对象,这是那个时代的主流。如巴金在《家•春•秋》中所作,封建家长们,不仅对儿女的教育方式死板苛刻,而且更多是剥夺儿女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所谓的爱,是畸形且受封建思想禁锢而变质的。

但是这篇文章却展示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人心中的一种失落感,那就是即使打到了父

辈,可是在他们心里还有些不安与内疚,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不容抹杀的,这样一个慈爱细腻的父亲形象也是对于封建父亲形象的反抗。想必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此文一经面世,便获得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9、根据作品内部自身的逻辑,谈谈你对《荷塘月色》的写作动因的理解。

对于写作动因的理解首先知道不可能每个作家的每个作品都受到大时代背景的影响,就像我们当下的文章不可能每篇都有金融危机的阴影一样。所谓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文章的写作动因往往不能脱离作者的自身的心理状态,而要把握这种心理状态就应该从文章的内部自身逻辑来看。

总的来看文章,全文中写的是作者月下荷塘边漫步的过程。一开始的内心破不平静到不让家人知道,逃离平静温馨的家庭生活,一路上只有自己一人,他感到了自由心灵的释放,内心受到的思想道德上束缚渐渐在月光下松绑“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

接下来文中一切的景语皆是情语,仿佛是月光给他指出了一条逃离日常生活家庭环境的路,于是月下之景引发了心中之思。在实际的宁静、静谧、和谐景色中,作者创造扩展出了一个艺术的空间,想象的空间。从许多比喻中我们看到了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从相似的特点上来看两个物体,这样的比喻都有着作者自己的喜好品味并且体现的是当时他的想法。

共同的,这些特性体现了女性的情致与意味,表明了作者的心趣,这时达到了作者出逃的目的,那就是欲望的发泄与释放。人都是有欲望的,但是都不同程度的收到了文明的约束压迫,然而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有思想高度的人来说,作者把自己的欲望通过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升华起来,提升到了一种美的高度,沉静的释放但却不沉迷于释放当中,后文中的古诗词引用产生一定的隔膜,使得欲望的发泄不那么露骨。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完成一个“不宁静”的精神历险。

10、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的乡愁都有哪几个层次的内涵?

文中的乡愁共有三个层次。

首先是地理意义上的对于中国的乡愁。在文章的一开始通过湿润的雨季与历史的概念相连接,出现了中国历史是“黑白片”这样的一个意象,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使得周围的景物都开始变得模糊,雨是产生视觉上的阻碍,历史则在空间时间上拉开对于现实的距离,黑白片与历史有共同的距离感的格调,并且不能阻断的从大陆弥天卷来的空气(寒流)产生了也温暖的变异,安慰之情,台湾与对岸的阻隔是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在此隐现,乡愁的第一层主题由此展开。

第二层是作者的个人经验与记忆意义上的中国的乡愁。在作者的叙述中,所有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都成为了他的家乡,少年时代的杏花春雨已经不再,难忘的是曾经的流连,调动记忆中有关于中国的最质朴的自然元素,组成的还是他日思夜想的土地。还有对于在国际上流浪的,代表着当时中国的形象国人,纪录片镜头下的一切,统统的这些关于中国的意象的相连都是因为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的中国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所构建起来的中国。相对于西方文化的完整性(古代与现代的和谐交融)来说,中国文化在五四以后,很多传承被瓦解,当代中国与古代的精神连接断裂,作者寻寻觅觅中期待能找到的就是能够寄托文化归宿感的精神家园。

第三层是作者对于现代文明的反抗。整个发展中的现代性包括着物质文明和精神层面,在星期工作制度的充斥下,人被迫的高效机械投入的运转,创造所谓的物质时代的同时,人的精神与心态日益干枯,变得没有激情毫无诗意,精神中虽然理性但始终以激起的运作节奏来生活,所以作者从文学艺术的角度上反对现代的工业文明,希望能够释放与解脱。

11、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一文为何要选择“听”作为这篇文章主要的感知方式?

首先,“看”是大多数人采用的感知方式,它是非常明确的,不仅有外在的轮廓感,明确的色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375242/

推荐访问:心情失落的散文 失落回家的散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