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题目解答 >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资料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资料

时间:2014-12-23   来源:题目解答   点击:

【www.gbppp.com--题目解答】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资料(一):赵家寨小学德育课题研究资料

赵家寨小学

“帮助他人快乐无穷”德育课题

整合资料

赵家寨小学“帮助他人快乐无穷”德育课题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机结合,经学校研究,决定研究“帮助他人快乐无穷”这一课题。为了让这一课题的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中央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为目标,以社区为依托,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五自”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局面。

二、组织机构

组 长:苏丽伟

副组长:杨鸿旭

组 员:赵春民 卫秀庄 王凤硕

张国亮 丁国辉 肖伟

三、主要目标

1、构建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和谐关系。

2、服务社区,培养学生自学、自理 、自护、自强和自律能力,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 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3、珍惜自然 ,关爱环境。

4、关爱家庭,学做家务;关爱他人,奉献 爱心。

5、善待自己,学会自护。

四、措施与要求

(一)总体要求

1、从全校8个授课班级中,按社区居住的远近和兴趣编成假日小队,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各小队要充分利用双休日,以小队成员的家庭以及社区的教育资源点轮流作为活动地点,聘请家长担任一次性小队活动的辅导员,班主任担任场外指导,积极有效地开展活动。

2、活动目标是:扶贫、助学、帮困、育智、培德。 活动主旨是: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亲历亲为原则、自主探究原则、协同配合原则、整合优化原则

3、每个小队必须做到四个“一点”要求:

⑴感情真一点(指进社区、与人交往);

⑵角度巧一点(指选取活动主题);

⑶形式新一点(指安排活动内容);

⑷内涵深一点(指观察与思考)。

(二)活动的组织与要求

1、班主任老师作为场外指导,要做到活动前与小队队长研究,与家长沟通,以保证每次活动计划的可行性。活动中要尽量参与其中,协助家长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活动后要帮助学生做好总结,积累经验。为保证有序有效地开展活动,每次活动都应遵循以下程序:即提前准备→拟定方案→实施活动→交流总结。

2、根据每次活动的目标选取适当的方式,如参观、访问、调查、采访、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方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积极参与。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进行评价。

4、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设计活动时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以“五自”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1、走进社会,服务社区,培养学生“五自”能力。 “五自”能力即为: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 内容选择:①查字典比赛;办手抄报;做标本;观察动物;动画制作。②访问老红军;自强故事会;爱国志士名言

录。③与谎言告别。④了解社区内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⑤调查了解赌博盛行的原因、现状及解决的办法;调查了解社区内的禁毒工作。⑥去幼儿园当小老师。

2、珍惜社区环境,培养“五自”能力。

内容选择:①做保护动物的小卫士。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关爱他人,奉献爱心。

内容选择:①孝敬老人行动——为五保户做好事,为爸妈等洗脚。②调查走访社区内的残疾人。③走访特困企业与企业职工。

4、善待自己,学会自护

内容选择:①“交通安全”我知道。②走访消防官兵,了解消防知识。

(四)实施“三手工程”,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 “三手工程”的内容是:楼组学习邻里手拉手,社会实践大手牵小手,弱势群体众人伸援手。

围绕“三手工程”开展活动,要加强学生与社区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寻求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生活化、情趣化,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通过各小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综合

实践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形成负责任的社会观念和基本的服务社会的方法,使学生的生活更为充实,更为进取,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等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2、日常观察与活动成果展示相结合

具体方式:观察记录、活动表演、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具体方式有:评估、调查问卷、实际操作、活动记录等。

4、教师评价与家长,社区人士的评价相结合

具体方式有:档案袋、评语、活动记录、推荐与评论等。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资料(二):八里小学德育研究课题资料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资料】

八里小学《以德治校,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课题工作计划

在区、镇教育学会的直接指导下,我校承接的中国教育改革实验区课题《和谐教育中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构建与机制运作研究》子课题《以德治校,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于 2013 年 3 月 21 日正式开题。下面就课题组近段时间的工作思路及下阶段工作部署汇报如下:

一、对德育实践性的考虑

道德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实践的,因而实践是道德的发生基础,也是道德的存在形态。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孤立地研究道德的本质、特性、结构是不能真正认识道德以及德行的培养的。本课题研究认为,德育的实践观是德育首要的基本观点。

( 1 )德育目标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德育目标是德育过程的起点。德育目标是对德育结果的预期,因而其制定的依据和标准,是品德的整体形成状态。德育目标既包括对学生道德的认知、道德情感的培养,也包括对学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锻炼,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知、情、意)和道德行为的统一,落脚点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只有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践言了”,才标志德育目标实现了。这说明德育目标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2 )德育过程是实践活动

德育实践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形式,德育实践活动贯穿德育过程。德育过程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双方互为主客体关系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确立和形成,教育者主体性和受教育者主体性(双主体性)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达到辨证的统一。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并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活动和交往是学生经常性的德育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既有课堂看来;实践活动,又有课外德育活动。这些德育活动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采,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德育实践活动是品德形成的根本基础。

( 3 )道德实践能力是学生品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学生的品德素质只有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学生在面临的生活情景中,其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潜在的品行变为显性的德性,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来认识和评定其品德素质水平。同时,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认识个体品德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在德育过程中,学生如果不把认识理解的道德知识运用到道德实践中,不仅自身品德素质不能得到切实提高,而且会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只有把品德培养引向道德实践,德育才能取得实效,同时,德育实践也是克服学生言行不一现象的最好途径。因此,真实的道德实践能力是品德形成和品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二、对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重点内容的考虑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对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等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一些新问题需要与时俱进,也发现一

些薄弱环节需要加强,一些面上的问题需要深入,一些粗糙的问题需要精细化,这些问题构成了深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 1 )关于德育目标和内容

根据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 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如何与时俱进,深刻理解德育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内涵?这是德育目标深化研究的首要问题。其次,德育的初中学段目标和分年级目标如何表述?如何体现年龄特点和德性形成和发展规律?这的确是德育目标深化研究的难点。第三,德育内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要素”各自的具体内容、特点和规律是什么?如同智育的各门学科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和规律一样,德育总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也有不同的内容、特点和规律。如果不能正确划分其内容,不能正确认识其特点,不能正确遵循其规律,就难以实现德育的科学性,也就难以收到实效性。第四,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确定为基本道德规范。如何把基本道德规范具体化为若干个德育目标?这些德育目标怎样形成序列、循序渐进地分布到高中学段的各个年级?每个年级又如何把这些“德目”化为教师可操作、学生可接受的具体内容?这是德育内容深化研究的重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第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网上垃圾的令人忧虑,全世界普遍关注和呼唤“科技道德、环境道德和网络道德”。如何对青年学生加强科技道德、环境道德和网络道德教育?同样是德育内容深化研究的重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 2 )各年级德育内容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原则,以体现德育实效性

根据总体思路,(即:遵循青年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德育工作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的原则,整体构建高中学校德育内容体系),初步确定初中阶段三个年级德育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具体内容,切实加强德育实效性。

具体内容:

四年级: 五年级:

1 、设计我的初中生活 1 、时代呼唤人才

2 、认识自我,开发潜能 2 、人才需要健全的人格

3 、融入集体,学会交往 3 、理想植根于现实

4 、寻找榜样,把握人生 4 、走进社会大课堂

5 、与学习相伴终身 5 、困惑与警醒

6 、走进军营,体验坚强 6 、心理健康,人格更美

7 、知法守法,依法成才 7 、做守法的现代公民

8 、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8 、我们需要朋友

9 、把握情绪,主宰自我 9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10 、构筑人格长城 10 、我的中国心

11 、美是生活的崇高境界 11 、我们的使命是开拓创新

12 、履行我们的责任 12 、地球的危机

13 、继承、借鉴、创新 13 、审美与人格情操

14 、读书上网、充实人生 14 、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15 、我和我的祖国

三年级:

1 、十六岁,新生命的开始

2 、在集体的熔炉里成长

3 、点亮远航的灯塔

4 、做具有国际意识的公民

5 、学会学习

6 、认识健康,拥有健康

7 、总结与创新

8 、人生考核的预演

9 、莫道前途是坦途

10 、路,在创业者的脚下延伸

11 、成才立业,回报大地

三、工作步骤

( 1 )落实研究队伍( 3 月—— 6 月):由政教处牵头,组织部分班主任、任课教师成立研究与实验课题小组。

( 2 )制定详细研究实验计划( 3 月—— 7 月):子课题全体成员群策群力,在充实完善课题计划的基础上,制定更为详尽的研究计划。

( 3 )确立分年级、分项目子课题实验班( 10 月前)。

( 4 )抽样、问卷调查( 5 月—— 12 月):从参加实验的三个年级的实验班中抽样、问卷调查,为实验提供客观依据。

( 5 )编写问卷调查表(年 5 月—— 12 月):供抽样、问卷调查使用。

( 6 )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年 1 月—— 6 月):阶段性工作小结。

总之,我们承担的课题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坚信:在子课题组的通力合作下,团结协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研究,我们就一定能够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为建立 21 世纪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做出我们的努力。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资料(三):2015小学德育课题实施方案

方案一:小学德育课题实施方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素质的提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当然都是家庭的中心,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觉得别人对他们的好都是应该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小加强德育教育,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使学生从小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记住那些有恩于他们的人,学会感恩,施恩与他人,用自己的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为以后能做一个服务于社会,关爱他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思想打基础。

一、课题的提出

1、“感恩图报”,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众所周知的古语:“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体现着一种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养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人类千年。所以,“感恩”其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是一种工作与生活的态度,更是人类一种大智慧。

2、在青少年的德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基点.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忘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

3、人是教育与环境的产物,他是受着多种环境因素影响的,其深层原因,应该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感恩教育的整体缺失。在全民极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不再对和谐社会的有关理论做众所周知的阐释,在这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感恩教育,和谐学校也需要感恩教育。

4、现代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在家里,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在学校,教师也总是以学生为本,注重鼓励与表扬,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张扬。按理说,在这种关爱和呵护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应当懂得父母和老师为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和劳动。但是恰恰相反,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学生都缺乏感恩意识。

让学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帮助着我们,父母、师长、同学还有各行业的人,他们都有恩于我们,如何回报他们呢?作为我们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提醒、引导教育学生自小学会感恩,感谢祖国的培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一切为我们付出的人。

二、课题的界定

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是大自然、是社会、是国家和他人的恩泽与奉献的结果,因而应当珍惜与感激。这意味着人们在享受恩泽的同时更要承担一份责任,并准备为回报而付出努力。因此,感恩其实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的教育方法。所以感恩教育对于个体,不仅是道德教育,也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也是理想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的习惯。

2、通过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祖国之恩,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感激后有奉献之恩,唤醒学生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

本课题分各年级段具体任务如下:

低年级:吟诵《弟子规》,学会礼貌用语,不挑食,不挑衣。了解衣食的来源,记住父母生日,每周老师开德育教育故事会。

中年级:记背《弟子规》,写读书笔记,习惯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给父母帮做力所能及的事,给父母筹划过生日,体谅关心父母。完成爱心家庭作业,根据每学期节日特点、民俗风情、重大活动开展感恩的演讲、征文活动两次。

高年级:记背《弟子规》并按其内容做事,每2周写一篇心得体会,阅读感恩之类的文章,熟练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不乱花钱,体谅关心父母。上学之余帮父母做家务活,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每月上一节感恩主题班会课,交流感恩事例,互评感恩效果。完成爱心家庭作业,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根据每学期节日特点、民俗风情、重大活动开展感恩的演讲、征文活动两次,开主题辩论会班队会,交流对感恩教育的的理解。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知恩教育研究。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居多,父母亲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小孩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把一切都看作是理所当然,浑不知这是父母对他们的恩情。

(2)施恩对象研究。

很多家长与老师及社会有爱心的人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88500/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