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题目解答 > 怎样进行年末费用分析

怎样进行年末费用分析

时间:2018-10-31   来源:题目解答   点击:

【www.gbppp.com--题目解答】

怎样进行年末费用分析 第一篇_财务分析答案

《财务分析》(第二版)2015年7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营运能力 解答:

营运能力表现为企业资产所占用资金的周转速度,反映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 2. 现金流量折现法 解答:

是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及其风险进行预期,然后选择合理的贴现率,将未来的现金流量折合成现值。 3. 销售净利率 解答:

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反映每1元销售收入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净利润。 4. 营运资本 解答:

是指流动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总额后的剩余部分,也称净营运资本,它意味着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偿还全部流动负债后还有多少剩余。 5. 每股收益 解答:

是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作为股东对上市公司最为关注的指标,是指企业净利润与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之间的比率。 6. 流动负债 解答: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和预计负债等。 7. 利息保障倍数 解答:

是公司息税前利润与债务利息的比值,反映了公司获利能力对债务所产生的利息的偿付保证程度。

8. 基本每股收益 解答:

是指企业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的每股收益。 9. 速动资产 解答:

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预付账款、存货、其他流动资产等项目后的余额,这些扣除的项目之所以不计入速动资产,其原因是这些资产的变现能力相对于其他流动资产项目来说要更差一些。

二、计算题

1. 某公司年初存货为60 000元,年初应收账款为33 200元;年末流动比率为3.0,年末速动比率为1.3,年末流动资产合计为108 000元,其中现金为20 000元;本年销售收入为360 000

元,存货周转率为4次。假设该公司流动资产由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组成。

要求计算:(1)本年末存货;(2)应收账款周转率;(3)营业周期。 解答:

年末流动负债=108 000/3=36 000元 年末速动资产=36 000×1.3=46 800元 年末存货=108 000-46 800=61 200元 年末应收账款=46 800-20 000=26 800元

应收账款周转率=360 000/[(33 200+26 800)/2]=1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12=30天 存货周转天数=360/4=90天 营业周期=30+90=120天

2. A公司2008年度有关财务报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简表)

2008年12月31日 单位:千元

利润表(简表)

2008年 单位:千元

要求:计算A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按照杜邦分析体系对其进行分解。 解答:

净资产收益率=53000/(150000+46000)×100%=27.04% 分解: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 其中:总资产周转率=1050000/356000=2.95 销售净利率= 53000/1050000×100%=5.05% 权益乘数=356000/(150000+46000)=1.82

3. 某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表: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分析对各财务指标的影响并填列上表。用"+"表示增大,用"-"表示减小,用"0"表示无影响。(假设资产负债率与产权比率小于1,其余指标均大于1) 解答:

4. 某公司2007年有关资产项目的资料如下表:

金额单位:万元

已知2007年销售收入净额为48 000万元(其中70%为赊销),销售成本为38 500万元。

要求:计算该公司2007年的总资产周转次数、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存货周转次数。(小数点保留两位)

解答:

(1)总资产周转次数=48 000/[(43 800+43 600)/2]=1.10 (2)固定资产周转次数=48 000/[(18 800+18 000)/2]=2.61 (3)流动资产周转次数=48 000/[(13 400+14 300)/2]=3.47 (4)应收账款周转次数=48 000×70%/[(5280+5200)/2]=6.41 (5)存货周转次数=38 500/[(4 770+4 850)/2]=8.00

5. 资料:某公司会计报表中部分项目的数据:

要求:计算该公司的营业周期。 解答:

应收账款平均数=(320+360)/2=340 应收账款周转率=6 800/340=20次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20=18天 存货平均数=(840+960)/2=900 存货周转率=4500/900=5次 存货周转天数=360/5=72天 营业周期=18+72=90天

6. 某公司2000年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

2000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要求计算:(1)流动比率;(2)产权比率;(3)权益乘数;(4)资产负债率(有关平均数用期末数代替) 解答:

(1)流动比率=(30+60+80+30)/(25+55+10)=2.22 (2)产权比率=(25+55+10+100)/(250+60)=0.61 (3)权益乘数=500/(250+60)=1.61

(4)资产负债率=(25+55+10+100)/500×100%=38%

三、综合题

1.A、B公司2002-2006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如下表所示,

流动比率分析

速动比率分析

要求:根据所给资料对A、B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并说明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答:

1.流动比率的对比可以看出A公司流动比率大于B公司,二者均高于行业平均值,但A公司远高于行业平均值,而B公司略高于平均值;

2.速动比率的对比可以看出A公司仍旧强于B公司,但B公司前两年的速动比率低于行业平均值,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3.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看出:A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B公司前两年的偿债能力较弱,后三年的偿债能力要结合其他资料进一步分析。

4.进行流动比率的分析时应注意: (1)流动比率是静态分析指标;

(2)流动比率没有考虑流动资产的结构; (3)流动比率没有考虑流动负债结构; (4)流动比率易受人为控制。 5.速动比率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尽管速动比率较之流动比率更能反映出流动负债偿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并不能认为速动比率较低企业的流动负债到期绝对不能偿还;

(2)速动比率以速动资产作为清偿债务的保障,但速动资产并不完全等同于企业的现时支付能力,因为即使是速动资产也存在某些难以短期变现的因素;

(3)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一样易被粉饰。

2.下列为A公司的共同比利润表和利润总额构成表。

怎样进行年末费用分析 第二篇_成本分析的方法

第一节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成本对比分析表

〖例1〗北乐公司1999年末进行成本分析时,编制的对比成本分析表如下:

品成本降低幅度较大。对于A产品应找出成本超支的原因,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

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4)计算替代指标。其方法是以基期数为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因素,逐步顺序地替换。每次用实际数替换基数指标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每次替换后,实际数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就可以得出几个指标。在替换时要注意替换顺序,应采取连环的方式,不能间断,否则,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就不能与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异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5)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其方法是将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结果与这一因素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其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6)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设某项经济指标N是由A、B、C三个因素组成的。在分析时,若是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则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N0=A0×B0×C0

实际指标N1=A1×B1×C1

分析对象为N1-N0的差额。

采用因素分析法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时,各项计划指标、实际指标及替代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 N0=A0×B0×C0-----------(1)

第一次替代N2=A1×B0×C0-----------(2)

第二次替代N3=A1×B1×C0-----------(3)

实际指标 N1=A1×B1×C1-----------(4)

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数额按下式计算:

由于A因素变动的影响=(2)-(1)=N2-N0

由于B因素变动的影响=(3)-(2)=N3-N2【怎样进行年末费用分析】

由于C因素变动的影响=(4)-(3)=N1-N3

将上述三个项目相加,即为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它与分析对象应相等。 〖例2〗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本月份产量及其他有关材料费用的资料如下。

产量及其他有关资料

根据因素分析法的替代原则,材料费用三个因素的替代顺序为产量、单耗、单价。各因素变动对甲产品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降低8 000的测定结果如下:

计划材料费用=250×48×9=108 000(元)-----(1)

第一次替代=200×48×9=86 400(元)--------(2)

第二次替代=200×50×9=90 000(元)--------(3)

实际材料费用=200×50×10=100 000(元)----(4)

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降低8 000元的影响程度如下:

由于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86400-108000=-21600(元)

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的影响=(3)-(2)=90000-86400=3600(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4)-(3)=100000-90000=10000(元)

三个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21600+3600+10000=-8000(元)

上述分析计算时,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简化的形式,即差额计算法。差额计算法是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以上述经济指标N为例,采用差额计算法时的计算公式如下:

由于A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A0)×B0×C0

由于B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B0)×C0

由于C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C1-C0)

〖例3〗以例2材料费用的分析资料为基础,采用差额计算法的结果如下:

由于产量增加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250)×48×9=-21600(元)

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48)×9=3600(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10-9)=10000(元)

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600+3600+10000=-8000(元)

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但采用差额计算法显然要比第一种方法简化多了。

3.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个指标时,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企业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 在这些指标体系中,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受其影响的相关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如将利润指标与产品销售成本相比较,计算出成本利润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产品产量的变化,会引起成本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相关分析法找出相关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从而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

第二节 产品成本分析

一、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可分别按产品别分析和按成本项目分析。

1.按产品别分析

按产品别分析是指按每种产品的成本所进行的分析。在按产品别进行分析时,应计算如下几个指标,即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和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每种产品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降低额=按实际产量计算的实际成本-按实际产量计算的计划成本

成本降低额

成本降低率=----------------------------×100%

按实际产量计算的计划成本

〖例4〗方达公司本年度生产三种产品,有关产量及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产量及单位成本资料【怎样进行年末费用分析】

甲产品成本降低额=100×1900-100×2000=-10000

- 10000

甲产品成本降低率=----------------×100%=-5%

100×20000

其余指标计算方法同上,据此可编成如下“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表”: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

按成本项目分析是指将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全部商品产品的实际总成本与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实际产量计划总成本相比较, 计算每个成本项目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对总成本的影响,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成本项目实际成本 该成本项目 该成本项目按实际产

比计划成本降低额 = 实际成本 - 量计算的计划成本

某成本项目实际成本 该成本项目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额

比计划成本降低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

该成本项目按实际产量计算的计划成本

某成本项目降低额 该成本项目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额

对总成本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

按实际产量计算的全部商品产品计划成本

〖例5〗某企业有关商品产品各成本项目资料如下(见表10-5), 要求根据表中资料按成本项目分析计算企业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结果如下: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

上表中数字计算过程如下:

直接材料项目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额=564340-588000=-23660(元)

-23660

直接材料项目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率=--------------×100%=-4.02%

588000

-23660

直接材料项目降低额对总成本的影响=------------×100%=-2.4143%

980000

其余各项目的计算方法同上。

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

所谓可比产品是指企业过去生产过并且有着完整的成本资料的产品。计算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检查企业成本降低工作的成绩,由于具有可比性,因而,考核其降低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比产品成本分析包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变动的原因两个方面。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所需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可比产品成本 实际 上年实际 本年实际

实际降低额 = ∑产量×(单位成本 - 单位成本)

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单 实际产量按本年实际单

= 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 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 计划 上年实际 本年计划

计划降低额 =∑产量×(单位成本 - 单位成本)

=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 计划产量按本年计划单

单位成本计算总成本 - 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

实际降低率 =-------------------------------------------×100%

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

【怎样进行年末费用分析】

计划降低率 =--------------------------------------------×100%

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分析对象: 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

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

怎样进行年末费用分析 第三篇_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一般地说,成本—效益分析的过程由如下5个步所构成:

第一步:识别阶段,判断某一项目可以达到机构所希望的目标;

第二步:调查阶段,主要是了解能实现该目标的各项可能的投资方案;

第三步:收集信息阶段,主要是获取有关各备选投资方案效果的资料;

第四步:选择阶段,定量财务指标分析、定量非财务指标分析以及定性指标分析,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由于定性指标未包括在正式分析之中,管理人员必须用自己的判断决定在最终决策时定性因素占多大比重;以确定各个项目或方案的优劣次序;

第五步:决策阶段。要以上述次序为依据,并要看限制条件情况而定。

成本—效益分析有许多种具体方法,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情况来加以讨论:

(1)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是指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亦被称为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项目的建设周期都不会限于一个年份,这样一来,任何一个项目的收益和成本不可以直接相加,必须将“货币时间价值考虑”在内,将不同时点的成本、收益按一定的贴现率换算成同一时点的成本、收益,进行计算。

1)净现值法(以NPV代表)。是指特定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在该方法下,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都要按照预定的贴现率折算为他们的现值,然

12NPv 2A(1i)A(1i)AnAv(1i)n

AkAvkK1(1i)n

方案A的净现值NPV(A)

=(25000*0.909+20000*0.826+25000*0.751+40000*0.683+45000*0.621)–100000=29055元

计算的结果如得到的净现值为正数,说明该方案可实现的收益率大于所用的贴现率;反之,如得到的净现值为负值,说明该方案可实现的收益率小于所用的贴现率。从上述计算可知,方案A的收益率大于所用的贴现率,该方案可取。其贴现率是个关键,如果选择不当,就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例如较高的贴现率,对使用年限较短的支出项目有利。

2)净现值率法。净现值率和净现值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简单的计算投资方案未来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同它的原投资额之间的差额,而是计算前者对后者之比。仍采用上例:

NPVR(A)=129055/100000=1.29

若指数大于1,说明其收益超过成本,即报酬率大于预定贴现率。它可以看成是1元原始投资可望获得的现值净收益,它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而净现值是绝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益。净现值和净现值率这两个指标之间有着如下关系:

净现值>0 净现值率>1

净现值=0 净现值率=1

净现值<0 净现值率<1

3)内部收益率法。上述净现值、净现值率的计算虽然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能据以了解各个投资方案本身可以达到的具体的投资收益率是多少。内部收益率的计算可以做到这一点,是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它是投资方案在建设和生产经营年限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0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下式中

NPv的r: 

nAnA1A2Av(1i)(1i)2(1i)n

Av k(1r)kA

AA r=0

AA r<0

AA r>0 nk1vnk1kvnk1kv

kv

k1Akn(1i)K1Ak 第一种情况是意味着决策方案未来的现金流入量的总和刚好同原投资额相等,没有带来任何盈利,说明所作的投资没有取得相应的收益,即其内部收益率为0;第二种情况说明资金投入以后,不仅没有盈利,而且还使原投资额亏蚀了一部分而收不回来,因而其内部收益率就表现为负数;第三种情况是意味除收回原投资额外,还取得一定的利润,说明所作的投资取得了相应的收益,据以确定的内部收益率为正值,取得的盈利越多,r越大;同样的利润额,取得的时间越早,r越大。

这里有两点需要讨论的是两个概念:第一是贴现率的采用,在公共决策中常采用“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作为确定贴现率的依据。“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是指在同样一笔资金若不用于公共支出项目,而投入私人部门所能创造的社会效益。如果一笔资金投入到私人部门创造出更高社会效益,就不应该将这笔资金从私人部门转到公共部门,由政府支配使用。预算资金成本通常可以用资金市场上的利率来表示。但在使用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市场利率应是完全竞争资本市场上的利率,在不存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下,就必须利用“影子利率”来衡量了;二是市场利率往往含有税收的因素,在使用时必须对其加以排除。如在所得税税率为10%的条件下,市场利率为20%,排除税收的因素,其实际的市场利率,也就是纳税人实际可以获得的资金收益率只有10%,很显然,资金的机会成本以后者为准,而不可以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决定贴现率的理想方法应确定被政府活动挤代的私人支出类型并使用被挤代支出的平均回报率。从实用角度看,考虑各种因素估算贴现率更为方便。这些因素可能包括被挤代的投资和税收的风险。

第二个需要探讨的是影子价格(也称为最优计划价格)概念。其名称是从线性规划来的,也就是说影子价格是求资源最优分配的线性规划的对偶解的价格。投入产品和产出产品存在市场价格,这些价格无法确切反映边际社会收益和成本,如果市场存在税收扭曲、配额或者法规条例,市场价格可能无法表现社会价值。而公共部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应以真实的社会成本及收益为基础,为此,经济学家引入“影子价格”这一分析工具。即针对无价可循或有价不当的商品或劳务所规定的较合理的替代价格。理想的“影子价格”应为不存在社会失灵时的帕累托效率均衡价格,它是一种真正的社会价格。

(2)非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非贴现方法不考虑时间价值,把不同时间的货币收支看成是等效的。这些方法在选择方案时起辅助作用。例如:回收期法。它代表收回投资所需要的年限,主要用来测定方案的流动性而非营利性。

3.成本-效益分析的作用和局限性

虽然成本-效益分析可以作为预算决策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经济学家对成本—效益分析的评价,不是很高。在他们看来,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是很有限的。它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因为以货币为尺度并不能对许多政府领域的效益进行适当地分析,如对国防、太空研究、对外援助、公安和司法裁决等方面的效益用货币这个尺度来表示是很困难的;而教育、住宅建设和公路建设,虽然被认为可以提供巨大的货币效益,但迄今为止也没有可靠的测量方法。它们的效益扩散得很广泛,而且有一部分是属于非经济性质。就高速公路来说,所有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高速公路,没有判断高速公路价值的价格。简单的问人们,他们对于高速公路的评价多少是不可靠的。那些要用高速公路的人为了修这条路有夸大他们所得到的利益的激励。那些受高速公路伤害的人为了阻止修这条路有夸大其成本的激励。因此,有效率地提供公共物品在本质上比有效率提供私人物品更困难。私人物品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的买者通过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反映他们对该物品的评价。卖者通过他们愿意接受的价格反映出他们的成本。与此相比,当评价政府是否应该提供一种公共物品时,成本—效益分析并没有提供任何价格信号。关于公共决策的成本和效益的结论充其量是近似而已。因此,成本—效益分析对于那些如防洪、电力生产、邮政、某些运输和娱乐设施等,也就是说对主要是经济性质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测量的公共政策更为适用。

然而,对于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来说,成本—效益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经济学家们来看,它至少可以纠正两个广泛存在而又肯定会带来不良后果的倾向:一是它有助于纠正那些只顾需要,不顾成本的倾向。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决策的项目确实是需要的,但是考虑到其成本情况,却是不值得的,因此必须予以放弃。因为预算资金有限,同样的资金可能在别的项目上获得更大的收益,要在一些项目和方案之间进行稳妥的选择,过分强调需要则无助于是决策的效益达到最优。二是它也有助于纠正那种只考虑成本,而不管效益如何的倾向。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有些公共决策的项目相当庞大,但是其效益更大,从经济角度分析,这种项目就是可行的,应该选定,不应该因为成本过大就予以放弃。

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分析政府投资项目的净收益和社会回报。在实践中,与其说成本—效益分析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是一种艺术。为了计算项目产品的收益,必须做出许多简化后的假设。此外,当项目涉及外部负效应时,专家们对如何评价外部负效率通常存在巨大分歧。在列举和评估成本与收益时,经济学家们可以设计一些指导原则。在实践中,实际的列举和评估工作要求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专家通力合作。

怎样进行年末费用分析 第四篇_财务分析作业答案

1.股份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某公司2001年度、2002年度有关资料如下表:

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公司2002年度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股利发放率和价格与收益比率等指标。

25000025000

每股收益

1000000(1)

【怎样进行年末费用分析】

=0.23

25000025000

普通股权益报酬率

1800000

=12.5%

1800001000000

股利发放率

0.23

=78.26%

4.5

价格与收益比率

0.23

=19.56

2.分析资料:ABC公司2000年财务报表有关数据如下: (1)损益表有关数据(单位:元):

营业收入净额90 000元;现销收入

10 000元;利息费用4 500元; 营业成本41 130元;利润总额18 800元;净利润6 204元。

(2) 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1)流动比率(2)速动比率(3)现金比率(4)应收账款周转次数(5)存货周转天数(6)资产负债率(7) 净资产负债率(8)有形净资产负债率(9)长期负债率(10)利息赚取倍数

(1) 流动比率=1.571 (2)速动比率=0.857

(3)现金比率=0.143 (4)应收账款周转次数=4(次) (5)存货周转天数=89.11(天) (6)资产负债率=54.5% (7)净资产负债率=1.2 (8)有形净资产负债率=1.2 (9)长期负债率=45.45% (10)利息赚取倍数=5.178

3. 某公司年末资产负债表简略形式如下:

(3)本期存货周转次数=4.5次 (4)本期销售成本=315000元 (5)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并填列资产负债表空项。

315000

存货周转次数4.5

存货(1)

315000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70000

4.5则:

(2)应收账款净额=432000-294000-70000-25000=43000

流动比率=

(3)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432000294000流动负债

1.5

则:应付账款920002500067000

(4)资产负债率50% 则: 负债总额=216000 则:

流动负债=

1380001.5

92000

则:长期负债=216000-92000=124000

(5) 未分配利润=216000-300000=-84000

4.净资产收益率分析:相关资料如下:

析。

分析对象: ① 由于销售利润率变动的影响:

(8.83%9.28%)0.81.820.655% ② 由于总资产周转率变动的影响: 8.83%(0.820.8)1.820.321% ③ 由于业主权益乘数变动的影响: 8.83%0.82(1.961.82)1.014%

各因素影响额合计:0.655%0.321%1.014%0.68% (和分析对象的差异系小数点取舍所致)

5.因素分析

分析资料:某企业生产丙产品,其产品单位成本简表如下表。

丙产品单位成本表

(2)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单位工时和小时工资率变动对单位直接人工的影响。 (1)单位产品材料成本分析 分析对象:89-86=+3 因素分析:

单耗变动影响=(11-12)×3=-3(元)

单价变动影响=11×(4-3)+10×(4.5-5)=11-5=+6(元) 可见,丙产品单位材料成本上升主要是A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造成的。其实A材料单耗和B材料单价的变动对材料成本降低都起了较大作用。

(2)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分析 分析对象: 27-20=+7(元) 因素分析

效率差异影响=(18-20)×1=-2(元) 工资差异影响=18×(1.5-1)=+9(元) 可见,企业人工费用上升主要是由于小时工资率提高引起的,而企业生产效率并没下降。效率提高使单位产品人工成本降低了2元。

怎样进行年末费用分析 第五篇_财务分析计算题题目

五、计算题

1.垂直分析与比率分析

分析资料:某企业1999年6月30日资产负债表(简表)如下:

分析要求:

(1) 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与评价;

(2)计算资产负债表比率。

2.因素分析

分析资料:某企业生产丙产品,其产品单位成本简表如下表。

丙产品单位成本表

(2)用差额计算法分析单位工时和小时工资率变动对单位直接人工的影响。

3.水平分析与垂直分析

分析资料:HHJJ公司1999年度资产负债表资料如下表:

资产负债表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93943/

推荐访问:年末预提费用 年末财务分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