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战马,读后感

战马,读后感

时间:2018-10-30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战马,读后感 第一篇_战马读后感

《战马》读后感

《战马》以一战为题材,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关于勇气、忠诚、和平与爱的非凡故事。前额上有着白色十字花纹的乔伊原本是一匹在乡间干活的小马,与男孩艾伯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命运却安排它走上了战场。但是当它在战场上经过了一番磨练之后,最终找到了艾伯特。

读了这本书,我很感动。在一般人的眼里,动物是没有感情的,动物是不会说话的。而在这本书里,艾伯特与乔伊深厚的感情是难以形容的。艾伯特参军,从英国来到法国,就是为了去寻找乔伊。艾伯特始终认为乔伊是他最好的听众,他也总想让乔伊说一两句话。 乔伊是一匹出色的战马,却不被人们看重,当作农用马卖到了艾伯特家。从初到艾伯特家时的恐惧,到与艾伯特结下深厚的友谊。从踏入战场的无奈,到与托普桑的患难之交。虽然战争是残酷的,但处处充满温情,动人的场面一次次出现在眼前。战争让我们更加团结勇敢,更加珍惜友情亲情,推动我们一路向前。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乔伊,因为乔伊十分英勇善战,为攻打德国人立下了赫赫战功。还有,因为乔伊十分坚强,到了最后得了重病,那种病几乎没有一匹马活过来,可乔伊却活过来了,并十分健康。所以,我十分喜欢乔伊。

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学习乔伊,在学习上勇敢克服困难,在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在任何事情上勇敢解决困难,在学习上坚强,在生活中坚强,在任何事情上坚强。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吸引了,感动了,受益匪浅,领略了战争时期的人物,他们有的贪婪,有的善良,有的狠毒,有的天真……作者在描绘他们的时候写得淋漓尽致,让我学会了许多优美的语句,真是一本有益的书!

战马,读后感 第二篇_战马观后感中文版

《战马》观后感

《战马》这部电影改编自英国桂冠作家迈克·莫波格于1982年创作的同名儿童小说《战马》,于2011年12月25日在美国上映。影片以一匹名叫乔伊的农场马的视角展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个英国农场少年阿尔伯特的父亲为了维持农场,无奈之下将乔伊卖给军队,阿尔伯特和他心爱的马不得不分离,但他们被分离的命运又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又重新交织在一起的故事。其中在片中共有14匹不同的马扮演了主角乔伊,8只成年4只幼年。

从这部影片中我似乎可以看出中国历史题材电影的不成功之处。在西方的类似电影中,历史仅仅是一个背景,并不是主要线索,这给了导演很大的自由空间,可以尽情利用和发挥,去表达导演想要的主题。而在我国历史题材电影主要以历史著名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内容,结局大家都知道,限制了导演的发挥。当然历史题材的电影并不是历史研究,它是一个艺术作品,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但《战马》做为一部成功的历史题材电影,它的历史背景是很值得深挖的。

故事一开始是在20世纪初的英格兰德文郡,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在这里,阿尔伯特的母亲向他展示了他父亲的团旗和勋章。而在南非布尔战争中得到的团旗一直在电影中出现,这与导演想表达人与动物和战争的主题有关,因为在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10.11-1902.5.31)中英国民众对战马在战争中所受到的痛苦反应尤为强烈。

1914年6月28日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发生,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在电影里人们向出征的军队欢呼,并向他们抛送鲜花。民众甚至军官(如电影中的司徒尔特少校)都认为这是一场短促,破坏力不强的战争,一两次会战就决定了一切。许多人都相信这次战争会在圣诞节前结束,并不会流太多的血。但现实却是残酷的。

1914年,乔伊的第二任主人尼克尔斯上尉穿越英吉利海峡到了法国的基耶夫勒尚。在这里他们准备突袭德军第11师,结果是英国骑兵全军覆没,战败原因有情报失误和分析错误,但最重要的是马克沁重机枪(英籍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在索姆河战斗(1916.6.24-11.15)中,德军装备了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军,成为一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的使用以及骑兵兵种的衰落。在这里不得不提突袭开始前,在齐人高的芦苇荡中骑兵完整的口令,贵族绅士般的进攻步骤,确实让人热血沸腾。但最后大量躺着的人与马的尸体的画面交代了骑兵团的覆灭,同时也意味着骑兵冲锋时代的结束。

乔伊的第三任主人是一对德国兄弟,其中的14岁的弟弟说过:“等机器坏了,他们还会用战马,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团聚了”,但这注定只能成为少年无法实现的夙愿。电影中哥哥因为不想让弟弟上前线,两人当了逃兵,最后被抓住处死。

而乔伊此时遇到了它的第四任主人:一对法国祖孙。乔伊跟法国祖孙在一起至少应该两年,因为开始德国兄弟戴的还是1914年式的德国头盔,而德国军队再次来法国祖孙那里征集物资的时候,已经是M1916头盔了。在这里导演表现了身为同盟国的德国对协约国法国普通民众的态度:拿走你的粮食(甚至草莓)还有锅。

乔伊的第五任主人是一个德国养马官,是一个爱马之人,但是漂亮的战马乔伊在这里却是代替受伤的大黑马运送克虏伯21厘米榴弹炮,这种巨炮有着短粗的炮管和夸张的大型护盾,为了通过泥地时不至于淤陷,炮轮上附加橡木“履带”。一颗21厘米高爆榴弹重达113公斤,能炸出直径18米、深度超过2个游泳池水深的巨大弹坑。这也难怪在西线战场上会有那样的月球表面场景(这也是骑兵衰落的原因之一)。德国军官在一开始曾说过这么漂亮的马,应该能撑一两个月,而在养马官的保护下,乔伊大概撑了一年多,但可惜的是乔伊的好朋友大黑马最终还是累死了。在四年多的一战期间,参战各国投入战马600万-1000万匹。除了骑兵侦察使用,大量的马匹被派往机动车无法行动的战场,在淹没马腹的泥浆中拖炮、

牵引救护车和军辅车辆(在德国兄弟那有提到)。战马是整个战争期间的战略资源。但幸存的马匹在一战后被拍卖或者宰杀,不会全部回到故乡。

但随后被德军留下的乔伊被英国马克IV型母坦克(带炮管的重型坦克是公坦克,带多架机枪的轻型坦克是母坦克。像马克IV型公坦克装备有两个57mm霍奇基斯QF6磅炮和4架刘易斯机枪,重32吨。母坦克配备6架刘易斯机枪,重28吨。)吓得四处乱窜,无处可逃。之后便是电影的一个小高潮:乔伊踏过坦克纵情狂奔,从德军的战线奔向双方炮击的无人区。RUN!但是被炸得坑坑洼洼的战场和锋利的铁丝网,让乔伊停了下来,这似乎再次证明骑兵在一战中的不适应。接下来出现的应该是一个经典的场景:对峙的英德双方各有一名爱马的士兵走出战壕,冒着生命危险来解救乔伊。很多人喜欢(我也喜欢)的镜头是:德国兵往德军战壕里喊“我们需要更多剪线钳”,立刻飞出来很多把。我总觉得这个镜头幽默而又讽刺:人们为什么而进行战争?一开始人们欢送远征军,而在战争最后,双方士兵却如此疲惫和友好。

最后乔伊回到了英军战壕,同时,1918年,在索姆河地区阿尔伯特被毒气弄瞎,在这里,不得不提两个事物:毒气弹和阵地战。电影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德军的毒气是黄绿色的,这应该是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中使用的氯气弹(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研制)。这种气体比空气重1.5倍,人吸入这种气体,马上就会窒息而死。马恩河之战后,西线机动战完全结束,转入阵地战,就是基本都是依托战壕进行的阵地攻防作战,交战双方都建立了完善而复杂的堑壕防御体系,这一体系是由重机枪掩护下的铁丝网和战壕结合而成的。在这里又有一个有趣的场景:英军军官面色铁青地指定一名士兵蹲守战壕督战:务必射杀任何后退者!布置妥当后,军官旋即上刺刀,率先跨出战壕发起死亡冲锋,那份孤傲刻板的荣誉感!而那名督战的士兵,却不忍对逃回的同胞开枪,最终也跳出战壕冲向敌阵。

乔伊因为受伤没有多余的医疗资源准备处死。在这时失明的阿尔伯特吹起猫头鹰口哨,乔伊一瘸一拐回到了他身边,而电影结局,如所有童话的结局一般:乔伊和阿尔伯特一起回到了故事开始的地方——那个美丽的英格兰村庄,哦,还有爸爸的团旗。

但是我无法忘记在法国拍卖乔伊时,那位法国的祖父,为自己因病死去的孙女买下乔伊,却最终让给了阿尔伯特,一边是童话结局,一边是失去所爱,正如电影中不断重复的台词:The war has taken everything from everyone.也许一切苦难和欢喜都会归于夕阳般的平静。但是在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二战全面开始。

战马,读后感 第三篇_《战马》读后感

《战马》读后感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书名是《战马》,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连续几天都在读,有时候都忘记了吃饭。

这本书讲述了:艾伯特的爸爸给艾伯特买了一匹马,由艾伯特

抚养,艾伯特给他取名“乔伊”。乔伊能听懂艾伯特的话!真让人佩服。在农场最后一个夏天,艾伯特教会它犁地,并且种上了萝卜、白菜„„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日子没多长,乔伊被艾伯特的爸爸卖给了军队,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在军队里,乔伊非常勇敢、忠诚,与伙伴共克难关;他不仅能坐骑,还能运送物资和伤员;他不仅忠诚于英国军队,而且忠诚于德国军队,他就像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一样,受到所有战士的尊重和爱戴。在战场上很多马都死了,可是乔伊活到了最后,迎来了世界的和平。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与动物之间可以产生深厚的友情,我们人类要善待身边的动物,以及地球上其他的物种,共同维护生态平衡。同时,这本书也告诉我们,战争给世界、给人类带来灾难,它夺走了无数人和其他动物的生命,破坏生态环境。战争是残忍、丑恶、无情和冷酷的,我们希望以后人们不要发生战争了!

直到现在,在我心目中乔伊并不是一匹马,而是生活在我周围的一个伙伴,一个非常忠诚的伙伴。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和平生

活和身边的友情,互相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2

战马,读后感 第四篇_《战马》观后感

《战马》观后感

电影《战马》,讲述的是一匹颇具灵性和天赋,名为Joey的马,在一战的背景下与主人Albert分离,经过多次波折辗转从战火中死里逃生后,与Albert再次相聚的感人故事。这部影片在多个方面都引我深思,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人们的精神和品质。

起初Joey是由男主角Albert的父亲Ted Narracott倾尽家产从集市上买回来的,Albert为了留下Joey,教它学会了听口哨和犁地。但一场暴雨毁了他们一家的希望,为了保住农场,其父把Joey卖给了骑兵上尉,Joey也因此易主并踏上了自己的征途,过程中它也认识了另一匹实力相近的黑马。上尉对Joey宠爱有加,可不幸的是上尉在与德军交战中牺牲了,Joey和黑马也落入德军手中。两个德国小兵看出Joey与黑马的独特,就让其拉伤员才逃过一死。过后两个小兵为躲避战乱厮杀骑着两匹马当了逃兵,但这两个孩子终究难逃枪决,而被藏在磨房的两匹马被法国小姑娘Emilie和其外公发现并收养,在小姑娘的照顾下,两匹马过着安稳的生活。但好景不长,在小姑娘第一次骑行时,被德军发现,他们将Joey和黑马带走并让其从事拉大炮的繁重工作。虽然遇到心地善良的管马下士,但黑马终归不堪这类劳重工作,不久后就死去了。

此时的战争即将进入尾声,而Joey在黑马去世后飞奔过敌军阵地,但在穿越无人区战地的时候被铁丝网缠住而受困。当然,在Albert成年后,他也像其他青年一样参军了,而他的目的除了像其父一样建立战功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他的爱驹Joey,可是在一次战斗中他眼睛受伤进入救护站接受治疗。被铁丝网缠住的Joey被短暂休战的英军和德军士兵发现并救下,回到英国领地的Joey最终在救护站与失散多年的主人Albert重聚,战争结束后Joey又将被拍卖,小姑娘的外公花重金买下了它,认为Joey属于其孙女,而在知道Albert才是真正主人后,将Joey还给了Albert。

Joey的经历是曲折的,在这样复杂的辗转过程和混乱的时代背景中,影片却格外重视细节和场景描写,总给我内心有一丝的放松和宽慰,不至于压抑和悲伤。比如在Joey走进法国小女孩Emilie的生活后,Joey给了她许多欢乐和趣味,让这个失去双亲的女孩找回了久违的童真,十分温馨诙谐,让战争的压抑和残酷气氛有所缓解。而在黑马过度劳累即将死去的那一刻,镜头对准了Joey徐徐弯下并且带着疲倦的瘦弱身躯,远处洒下了金黄色耀眼的霞光,在这落日余晖下,虽有着几分悲凉和凄惨,但这也像是在纪念一位战士离去的壮烈,是对黑马功勋事迹的一份褒奖和纪念。同样的,在Joey受困于铁丝网的时候,两位来自异方阵营的士兵却为了它而进行了互助救援,帮助Joey脱离困境,并且其过程以及使用的语言幽默诙谐,比如两个士兵在结束完营救准备回到各自营地时说的——“记住你来自杜塞尔多夫(德国地名)的帅气朋友。”——“我会在南希尔兹(英国地名)花园里用上它的。”这就暗喻了战争终将结束,人们终会回到平静的生活,通过这种理想化的描写,讽刺性了战争的残酷。

这部影片的真正主角准确来讲应该是Joey,该片通过不同身份、国籍的人以及马的视角,给了我许多震撼和感触,让我思考良多。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人

物对各自理想信念的坚持,不论处于什么环境,他们的信仰始终是坚定不移的。

Albert的父亲以前是英国帝国部队的中士,在南非的侵略战争中立过战功,但是在他后半辈子中对这些事深感羞愧,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因此通过酒精来忘却那些往事,但正如其妻子对Albert所说的,拒绝以此为骄傲那是有多勇敢,这是他几十年来始终坚持的。虽然生活穷困潦倒,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找回新生活的信念,当他在集市拍卖上高声喊出30几尼并放出久违的笑声时,从我眼中看到的,是他的豪迈,是对穷困和不公生活的不屈和反抗!而这一点,我觉得只有和他一样经历过这种拮据和不顺生活的人才能看出。【战马,读后感】

同样的,当小女孩Emilie质问其外公这辈子都没做过一件勇敢的事时,她外公说了,“勇敢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并提到战争中的信鸽要想回家,就必须飞过战场,飞过那么多的痛苦和恐惧,而你永远都不能低下头看,必须朝前看,否则就到不了家。其实这也就是其外公的信念,战争夺去了Emilie父母的生命,他可以采取勇敢的方式去为他们报仇,但为了无依无靠的Emilie,他也只能采取另一种“勇敢的方式”,通过避开那些痛苦和恐惧,积极乐观地向前看,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和Emilie安稳祥和的生活。而这,就是他始终坚持的信念。

在人的世界中有人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而在马的视角中也是如此。在受伤的黑马将被套上套具去拉大炮的时候,Joey为这位昔日的战友挺身而出了,并在被套上套具后回头望着被牵开的黑马。马儿虽为牲口,但它们之间也有感情,或许并没有人类那么地丰富,但也反而使其变得纯粹真挚,对它们而言,其信念就是帮助伙伴,当然,也包括人类这个伙伴。

而贯穿整部片子的那个信念,我觉得毋庸置疑就是Albert对Joey的那份信念了。这部片子有多个点让我这个泪腺发达的人热泪盈眶,而感触最深的就是Albert跟Joey离别和重聚这两个桥段。在Joey即将被带离德文郡走上战场时,Albert对Joey说“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带你回家”残酷的战争中熬过了四年的时光。因为信念,才有了四年的等待和寻找;Albert不曾放弃,所以他在听到“一匹奇迹的马”的时候会吹响曾经用来召唤Joey的哨声,挽救它于枪口下;Joey不曾放弃,所以它牢牢记着主人的哨声,拯救自己于枪口下。(划线句是摘自影评并修改的). 也正是这个信念才让二者在经历了几度生死后还能重聚。

感谢老师给我们提供介绍了这部片子,过后我就将它介绍给了好友,并写下了这篇发自肺腑,并且是脱离“复制粘贴”模式的观后感。虽然影片改编自童话且确实有些许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她给了我很多关于坚定理想信仰的例子,感触很深,谢谢。

战马,读后感 第五篇_《战马》读后感

《战马》读后感

在一个并不温暖的午后,我轻轻翻开了那本刚买回来的

《战马》,细细地读,生怕漏掉一点内容。我喜欢读像《战

马》这样的书,因为我热爱动物,更喜爱在战火纷飞中留下

的这丝丝情谊。

在书中,每一个品尝过战争带来的苦楚的人,都深深渴

望着和平;每一个站在战场上的士兵,都期盼着战争能早点

结束,能早点回到家里。在他们挥洒生命的同时,甚至不知【战马,读后感】

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战斗,只知道只要胜利了就能回家,不

再用每晚被枪炮声惊醒。“我是军营里唯一正常的人。是其

他人疯了,可他们不知道自己疯了。他们在打仗,可他们不

明白为什么要打仗。这不是疯了吗?一个人在杀别人的时

候,只知道对方的制服颜色不同,说的语言不同,根本没有

真正弄明白到底为什么这样做,这怎么可能呢?他们居然说

我疯了!”这是书中一个被称为“疯老头弗里德里克”的老

兵说的话,虽然只有几句,却说出了所有士兵的心声。他们

不想杀人,不想离开家人,但只能这么做,这一切的源头就

是战争。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匹美丽、勇猛而又出色的马,名叫

乔伊。本是农用马的它,深深热爱着平静的田园生活,却因

战争的开始,成为了一匹战马。在军队里,它是最优秀的马。

但当身经百战的它失去了所有的依靠,独自站在千疮百孔、

荒无一人,随时有可能被炸烂的“无人区”里时,显得那么的无助。只能不停的奔跑,希望能跑出那战争的阴霾,能跑回自己向往的生活,能跑回自己依靠和热爱的人们身边。但战争外面还是战争,这个愿望,对它而言太难实现了。看着它,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战场上不停奋战的士兵们。他们和乔伊一样,希望逃离战争,所以不停地挣扎。

战争是肮脏、是丑陋的,但也不缺一丝幸存下的美丽。 两方的士兵们,虽互相敌对,但心里总会有对对方勇武的敬仰。他们尊敬所有勇敢、聪慧的人和动物,无论他们来自哪里,无论他们是哪个国家。只要他杰出了,就会被尊重,只要他做了益事,就会被感谢。人们崇尚着高尚的生命,不管在哪里,都不曾改变。

战争毁灭了多少人的生命?没有人能够数清。那么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可敬,多少人是英雄,多少人渴望平静的生活却无法如愿?也许这毁灭了无数生灵的战争的起因,只是几个误会,也许只是几个人的贪欲……也许只是一些很小的事,却让这么多生命白白的消逝!人们渴望的是美丽平静的生活,而不是战争!

战马,读后感 第六篇_斯皮尔伯格《战马》观后感

【战马,读后感】

北京师范大学

经典珠海分校 影文化赏析及体验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无战亦马

学 院 物流学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姓 名 黄晓琪

学 号 1311010061

【摘要】斯皮尔伯格的《战马》是一部以一战为题材的电影。但是,与以往战争题材影片不同,导演在本片中并没有一味的展现战争的残暴血腥,控诉战争的泯灭人性,而是以一匹马将处于战争中的各色人物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幅战争图景下的浮世绘,展现人性的美好,勇气与力量。这也正是我将本次论文题目定为《无战亦马》的原因。

本片主要讲述了英国农场少年阿尔伯特与他的马乔伊因为战争被迫分离,乔伊在战争中颠沛流离,几易其主,最终又回到主人阿尔伯特身边的动人故事。其实,本片就是在婉转的传达导演斯皮尔伯格电影中一贯出现的“回家”母题。通过这次观影,我深深体会到了马与人,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这是这部战争片所特有的温情。

一、无战亦马—战争之中体现的人道主义情怀。

斯皮尔伯格始终是一位怀有赤子之心的电影导演,无论任何题材的电影,他都可以始终保持他那颗童心,并在其电影中灌输其人道主义的普世价值观,用他那极富有想象力的大脑为自己,也为全世界爱好电影的观众编织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美梦。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场景就是英德两国的士兵为了帮助在战火中被铁丝网缠住的战马而使战争停止了五分钟。不知这段“黑色幽默”是导演的奇思妙想还是世界战争史上真有其事,但是如此富有人道主义的救援与浪漫主义的想象无疑为残酷冰冷的战争涂抹上了一丝亮色,一缕温情。再好像那两个德国小兵,在迷茫和挣扎中被战争毁灭,却特意安排他们睡前的笑闹,一下衬托出战争的残酷无情,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作战,却因为当了逃兵被枪毙。法国郊外的祖孙为了忘却战争夺去的亲人隐居,最终还是要失去带来快乐的小马;当了督战队的青年为了不枪毙后退的战友只好自己冲上前线赴死;粗鲁的德国大叔直到最后也希望自己喜爱的马匹能安全;这些小人物众生相是斯皮尔伯格的拿手好戏,这也成为了这个片最大的特点,一马串联,群相尽显。战争是灾难,所以灾难中的光点更加耀眼。

二、以战马为主体—马在全文中的分身定位。

作为影片中最重要的主人公——在战火中颠肺流离的那匹战马,其命运一直是推动影片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主线。这匹战马起初因为战争原因被迫与其主人阿尔伯特分离,跟随了一个英国上尉,然后又辗转给了两个年轻的德国士兵,其后又被英国农场的一对祖孙收养,过后又回到了德国士兵手里,之后在战火中颠沛流离被英国士兵救助,最后又回到了主人公阿尔伯特身边。这批战马可谓命运多舛,在乱世中几易其主,去过不同的地方,跟随过不同的主人。而每去一个地方,每遇见一个主人,他们都展现了超越民族,超越种族的人道主义精神:人性的善良与美好。而战马乔伊也通过其勇气与力量感染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它的特殊性在于将马作为叙事的主体,这种叙事手法除了动画片在影片中是很少见的,关于狗的虽有

很多,也大多是在狗作为主人的心灵慰藉时登上屏幕的,以马为主体的便更少了,虽然在很多战争片中也会出现,此时的马也只是作为必不可少的道具出现的。说实话,影片开头的视角有些涣散,艾伯特看着乔伊出生,看着它成长,到与它相处共同成长,这一段故事都是艾伯特的视角,到战中、战后,随着马的奔跑战争百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以及影片结尾马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艾伯特一家三口在历经战争洗礼后紧紧拥抱在一起,所以,与原著以马的旁白串联起整个故事不同,这是一部以马为主体而非以马为视角主角的影片。

三、以马为主题—马的人格化。

“它又不是狗”这句台词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可以想见,人与马的感情是不常被人提及更不会为人乐道的,这种感情对于处在和平年代下的我们更是无从也无处沟通的,迈克尔`莫伯格在写《战马》影评时做了很长时间的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他观察到那些侥幸在战争中活下来的人是宁愿与马交流也不会对人产生任何信任的,特别是一战,天寒、地冻、饥饿等等在科技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人类如此大规模的混战如绞肉机一样吞噬了太多人的生命。此时,人与马之间,唇亡齿寒,共生共存。人与马的关系是影片中最明显也是最主要的情感线索,无论是幼时在农场还是战争时在英方或者德方马都能遇到伯乐。在《战马》中几乎每一个爱马的人都会给马取个名字,这表明他们赋予了马人性,马不只是生物,更不是只能任人宰割,病了就遭抛弃,老了便遭宰杀的畜牲,这是马与人亲密关系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马的人格化将马置于与人并肩的地位,为以后乔伊似懂非懂的回应尼克斯队长在战前对他的祝福“Good luck my friend” ,乔伊与托普敦在战争中兄弟般的友谊,乔伊与小姑娘艾米莉的嬉戏,以及最后条件反射般的回应了小主人的召唤等等人情味的事件做足了准备。人与马有了对等的人格,我们会发现这部影片中无论是乔伊与艾伯特、军官与艾伯特、艾伯特与小时候的玩伴、艾伯特与父亲这些人物关系中都有着战争片中铮铮的兄弟情谊, “男人对男人”尼克斯队长道出了这一点。

毕竟,这还是一部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对于战争场面的描写必然会有所涉及。本片中对于战争场面的直接表现有两处:一是奇兵突袭,一是战壕冲锋。然而,导演对于这两场战争场面的刻画那也只不过是蜻蜓点水式的点到为止,小打小闹罢了。在影片中,我们不会看到那种枪林弹雨、子弹爆头、胳膊满天飞的血肉模糊的壮烈场景。导演有意的弱化了战争的残酷这条线索,而有意的去强化处于极度战争背景下人们之间的那种超越民族的勇气、力量以及处处散发出的人性的温情。而这也正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之处,豆瓣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一部没有硝烟的电影。而我更愿意说它是一部没有战争的关于马的传奇。因为即使是战争的出现也只是为了突出即使历经沧桑,战马依旧会回到它真正的主人身边的美好情怀。

注释

[1](前苏联)阿塔尔科夫斯基《论电影形象》,

《电影艺术译从》1980年第5期,第24页

[2]《好作品源于崇高的价值追求》作者:吴祚来

《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第13期)

[3]《“狗是我们与天堂的联结”》新浪新闻作者:吴华丽

[4]豆瓣影评

战马,读后感 第七篇_作文 读《战马》有感

[作文 读《战马》有感] 多彩的寒假生活中,我参加了学校开展的悦读经典,收获未来的读书活动,我选读的是《战马》这本书,作文 读《战马》有感。

《战马》是一部出色的作品,作者以一战为题材,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关于勇气、忠诚、和平与爱的非凡故事。一匹枣红色的小马,它本来有妈妈的呵护,而它却被主人卖给了一个酒鬼,酒鬼的儿子艾伯特,非常喜欢这匹漂亮的马,他给这匹小马取名乔伊,并跟这匹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之后乔伊和艾伯特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惜,艾伯特酒鬼的父亲,由于急用钱,卖掉了乔伊,读后感《作文 读《战马》有感》。残酷的一战爆发了,战争离他们越来越近,被卖掉后的乔伊一直生活在部队里,出类拔萃的乔伊一次次完成上尉分配的艰巨任务,战争使它失去了最好的知己---尼科尔斯上尉和优秀的战友托普桑,乔伊格外悲痛。

艾伯特为了找到心爱的乔伊,便去参军,乔伊在一次完成任务的途中,受伤了,得了严重的破伤风,善良的英国士兵带乔伊去兽医治疗,竟然遇到了老朋友艾伯特,惊喜万分,乔伊在艾伯特悉心照顾和精心治疗后,身体很快康复了。

几个月后,战争离他们越来越远了,战争结束了,艾伯特带着乔伊回到了家乡英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感人的故事情节,是我深刻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和动物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深深地感到我们现在生活的美好,而战争史那么的残酷。朋友们,珍惜现在这和平年代幸福的生活吧!珍惜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吧!

山东·济南·汇波小学三年级一班·杨周赛楠三年级:杨周赛楠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93662/

推荐访问:战马读后感800 战马读后感40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