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题目解答 > 政策方案的形成原则

政策方案的形成原则

时间:2018-05-13   来源:题目解答   点击:

【www.gbppp.com--题目解答】

政策方案的形成原则 第一篇_2002年至2015年_00318_公共政策_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C )

A.申农 B.维纳 C.贝塔朗非 D.韦伯

2.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B )

A.伊斯顿 B.拉斯韦尔 C.默顿 D.阿尔蒙德

3.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 A )

A.社会抽取能力 B.社会控制能力 C.社会规范能力 D.社会适应能力

4.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D )

A.三权分立制 B.合议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三权分立制

5.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 B )

A.议会 B.总统 C.法院 D.执政党

6.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 B )

A.政策方案择优 B.政策方案评估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

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 A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巴德克

8.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B )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

9.最初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学者是( A )

A.琼斯 B.布鲁尔 C.德龙 D.林德布洛姆

10.“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 A )

A.现代定性方法 B.定量方法 C.系统分析方法 D.趋势外推法

11.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 B )

A.渐进主义 B.行为主义 C.系统分析 D.统计分析

12.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 B )

A.德洛尔 B.西蒙 C.拉斯韦尔 D.韦伯

1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的是( B )

A.公共问题形成 B.政策方案的制定 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14.关于政策与理论的关系、政策与实践的关系的不正确表述是( A )

A.政策的理念依据是社会实践 B.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C.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 D.理论是政策的指导思想

15.不属于政策实施阶段的环节是( C )

A.政策执行 B.政策调整 C.政策宣示 D.政策修正

16.以下四项,不属于政策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是( A )

A.方案为多数人认可 B.方案切实可行 C.方案紧扣政策目标 D.规划多重方案

17.在政策规划阶段,拟定出政策方案后,接下来的环节是( B )

A.政策方案的合法化 B.政策方案的评估 C.政策方案的改进 D.政策方案的实施

18.政策分析如下方法中属于直觉预测法的方法是( B )

A.系统分析 B.德尔菲法 C.时间序列分析 D.投入一产出分析

19.政策执行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 B )

A.政策倡议 B.政策宣传 C.政策分解 D.组织准备

20.在轮流执政的西方多党制国家,政策因执政党的更替而呈现明显周期波动,这属于( C )

A.功能性政策周期 B.阶段性政策周期 C.反复性政策周期 D.自发性政策周期

21.根据拉斯韦尔的观点,公共政策学应是一门( C )

A.政府官员独立研究的学问 B.学者独立研究的学问 C.政府官员与学者共同研究的学问

D.决策者与政策执行者共同研究的学问

22.在政策分析过程中,要对主体与客体、内因与外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全面考虑,这是遵循政策分析基本原则中的( B ) A.民主化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预测性原则 D.多样性原则

23.价值分析法属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中的( B )

A.系统分析方法 B.现代定性方法 C.定量方法 D.类别分析法

2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主要作用是( C )

A.开展基础理论研究 B.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C.作为决策支持系统 D.执行公共政策

25.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曾对中国出兵作出准确预测的美国公共政策咨询机构是( D )

A.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B.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 C.美国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 D.兰德公司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6.使“集团理论”更加系统化和建立公共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的学者是( BE )

A.戴维·伊斯顿 B.戴维·杜鲁门 C.莫斯卡 D.帕累托 E.莱瑟姆

27.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有( BCE )

A.执政党 B.公民 C.民主党派 D.国家领导人 E.社会团体

28.公共政策系统包括的子系统有( BDE )

A.结构子系统 B.执行子系统 C.功能子系统 D.决策子系统 E.反馈子系统

29.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主要包括( ABCE )

A.提出议案 B.审议议案 C.通过议案 D.行政首长签署 E.公布政策

30.公共政策终结的推动力量包括( BCDE )

A.政策执行者 B.政策评估者 C.政策反对者 D.锐意改革者 E.明智领导者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试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

答:(1)大众传媒影响决策者的价值取向。(2)大众传媒影响受众对外部世界和政策的认识,影响决策者能否适时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3)大众传媒有助于决策者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政策。(4)大众传媒通过影响政策对象的价值取向及其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以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32.简述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式政策规划的缺陷

答: (1)政府本身的自利性和价值偏好,使单纯的政府规划不能确保公正。(2)政府对一些问题的理性认知能力也是有限的,单纯由政府作出的规划难以确保其科学性。(3)单一式政府规划将各方利益主体排除于规划过程之外,这种政策规划明显缺乏民主性。

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答:(1)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2)政策环境的变化。(3)人们认识的深化。(4)政策偏差的产生。(5)政策副作用的产生。

34.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

答:(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4)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5)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6)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7)不易得到政策评估所需经费。(8)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

35.简述政策分析的定性方法的主要优点

答:(1)弥补了定量方法存在的不足。(2)通用性大,适用于多种分析。(3)有利于调动专家积极性,促进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比较中国与美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

答:(1)美国由于国家决策体制与政治体制同构,这就决定了美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为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

决策。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 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过程的运行。在美国, 公共政策方案都表现为法的形态。在中国,政府制定的所有政策,实质上都是共产党的政策。从形式特征看,中

公共政策由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构成。

37.依据政策调整采取渐进方式的合理性,试析中国改革采取渐进路线获得成功的原因

答:(1)现成利益结构限制,重大断裂型调整易激化利益冲突。(2)现行政策制约。(3)渐进式调整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4)可以减少改革成本。(5)全面彻底改革难以被大众接受,人类理性局限。(6)社会稳定所需。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38. 1999年6月初,某市一名初三学生因不堪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在家中自杀身亡。此事件在广大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小学学生负担重、压力大的问题一时成为公众议论的中心话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该市的日报、晚报、电视台、电台就此事件做了大量报道,反映了学生、家长、教师、中小学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等多方面的意见。尽管对此事件见仁见智,意见不完全一致,但大家普遍认为,政府应尽快采取适当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为此,该市政府就此问题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指示市教育局在两个月之内拿出一个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具体方案。1999年8月末,在征求有关专家及相关方面的意见基础上,该市教育局出台了一揽子旨在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措施,包括限定课时、控制家庭作业数量、严禁利用节假日上课等。

实际上,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对此问题,公众已议论了多年,有关专家也呼吁了多年,但政府始终没有采取任何政策措施,直到这一悲剧性事件发生后,该市才出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

请分析本案例中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你认为该市在这方面应吸取什么教训?

答: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有:(1)事件或问题必须严重,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2)必须被有关政府部门察觉,引起其重视。(3)要有民主、开放的察觉机制,如新闻媒体。应吸取的教训:完善察觉机制,以便及时察觉问题,迅速作出回应。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被称作( C )

A.企业组织 B.非政府组织 C.公共组织 D.社会组织

2.187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政策学会。建立这个学会的国家是( D )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3.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亚当·斯密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于1776年发表的、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的著作是( D )

A.《资本论》 B.《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C.《经济与社会》 D.《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4.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为决策科学的形成和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重要著作是( D )

A.《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运用》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经营者的职能》 D.《管理行为》

5.美国学者莱瑟姆从集团理论的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而集团理论是于1951年出版的《政府过程》一书使之更加系统化的,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D )

A.托马斯·戴伊 B.戴维·伊斯顿C.詹姆斯·安德森 D.戴维·杜鲁门

6.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D )

A.立法决策 B.行政决策C.司法决策 D.政党政策

7.“七票反对,一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这个美国典故表明在决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B )

A.内阁 B.总统 C.国会 D.法院

8.在当代中国,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应归于( C )

A.地方人民政府 B.中央人民政府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9.改革开放初期建立深圳、厦门、汕头和珠海四个经济特区的政策属于( B )

A.确定型政策 B.风险型政策C.竞争型政策 D.限制性政策

10.下列属于政治政策的选项是( A )

A.国防政策 B.区域发展政策C.人口政策 D.社会保障政策

11.主导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 B )

A.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B.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C.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D.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12.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处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的环节是( B )

A.政策执行 B.政策规划C.政策终结 D.政策倡导

13.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将类似问题加以确认,推导出某种问题的成因、特质与类别的方法属于( D )A.头脑风暴法 B.类别分析法C.原因层次分析法 D.类比分析法

14.不能归入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的选项是( B )

A.客观的社会现实 B.现实与利益期望的一致性C.团体与组织活动 D.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15.在政策分析中,根据过去、现在的相关信息,探求和推测政策分析工作所关心的领域在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这里所遵循的是( C )A.协调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 D.多样性原则

16.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最初的提出者是( C )

A.德洛尔 B.林德布洛姆 C.琼斯 D.拉斯韦尔

17.提出渐进主义决策模型的学者是( C )

A.德洛尔 B.西蒙 C.林德布洛姆 D.贝塔朗菲

18.如果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尚未解决且该政策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该政策一般应该( C )

A.变动 B.调整 C.持续 D.终结

19.公共政策难以持续的原因有( B )

A.所涉及公共问题尚未解决 B.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被打破C.政策目标的长期性 D.执政者的地位稳固

20.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对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内因与外因,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进行全面考虑,这里所遵循的是( B )A.民主原则 B.协调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 D.预测性原则

21.在政策控制中,有一种控制是一种双向控制,它一方面尽力张扬公共政策的正向功能,另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公共政策的消极作用。这种政策控制被称作( D )

A.目标控制 B.界限控制C.效力控制 D.效应控制

22.通过游说、获取信息、动员、提供竞选支持等方式来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这种监控方式是( C )

A.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B.政党对政策的监控C.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 D.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

23.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政策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评估( A )

A.政策效率 B.政策效能C.政策效果 D.政策效益

24.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建立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型是( B )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C.循环模型 D.博弈模型

25.公共政策经合法化过程确定并公布之后,即进入了( B )

A.政策议程 B.执行阶段 C.政府议程 D.评估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26.美国政治学发展史上的“芝加哥学派”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直接地成为“产生会共政策学的催化剂”。做出这些研究成果的学者有( ACE )

A.伊斯顿 B.泰勒 C.阿尔蒙德 D.梅奥 E.拉斯韦尔

27.在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 ABC )

A.司法审查 B.司法命令 C.推翻先前的判决 D.制订法律 E.立法倡议

28.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包括( ABCDE )

A.政治领袖 B.民意代表 C.大众传媒 D.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E.政府部门

29.公共政策外部评估,主要包括的类型有( CDE )

A.公共权力机构的评估 B.政府机构的评估 C.受委托进行的评估

D.私人投资机构所组织的评估 E.研究或学术团体的评估

30.政策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 ABCDE )

A.主体调整 B.客体调整 C.目标调整 D.方案调查 E.关系调整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决策科学化的含义。

答:其一是指择定的政策方案反映政策对象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政策执行效果与期待效果的一致。其二是指政策过程符合科学的程序与手段的要求。

32.简述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

答:①行政法规;②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③部门规章;④地方性规章;⑤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作用和意义。

答:①再决策有利于纠正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②再决策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取得更好的效果;③再决策有利于后继政策的科学制定;

34.简述政策议程的主要构建模型的内容。

答:①外在创始模型:属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②内在创始模型:属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③动员模型: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政策方案的形成原则】

35.简述公共决策咨询的功能。

答:①研究咨询功能;②参与决策功能;③政策协调功能;④培训人才功能;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举例论述公共政策终结的主要方式与作用。

答:主要方式:①替代(例如,医保代公费医疗);②合并(例如,高校公费,自费合并为统一缴费)③分解(例如,过去“单位保障“分解为养老、失业、人寿、医疗、生育等多种保险)④缩减(例如,物价政策、逐步缩小国家定价范围,最终由市场定价)。主要作用:①节约政策资源;②提高政策绩效;③避免政策僵化;④促进政策优化;

37.举例说明当前我国行政系统和立法系统决策程序的差异。

答:在当代中国,行政决策一般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这项制度把决策权主要赋予行政首长,但同时要求行政首长应在行政领导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的基础上行使决策权。行政决策的程序为:①法制部门的审查,由专门的法制机构审查各项政策方案的合法性。②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即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需经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即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需经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行政首长对讨论结果和应做出决定拥有最终决定权。③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立法系统的决策采用合议制,其程序要复杂得多。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提出议案;②审议议案;③通过议案;④公布政策;

五、案例分析题(共10分)

38.案例:某县卫生局于2000年3月下发文件,规定各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向县卫生局交纳1000元的医疗卫生保证金。文件下发后,引起了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强烈不满,他们持着省卫生厅1998年2月下发的《关于禁止对医疗卫生机构乱摊派、乱收费的通知》,要求县政府根据该通知中有关禁止收取医疗卫生保证金的规定,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县政府负责人找县卫生局局长调查了解,卫生局局长答复说,县卫生局之所以收取一定数额的医疗卫生保证金,是要严把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关,不是乱收费。

请运用政策执行偏差的理论分析县政府应不应该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并详述理由。

答:①县政府应该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②这是一种典型的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所谓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③主要表现为替代式政策执行。(要求分析)④县卫生局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上级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共利益。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克劳塞维茨的名著《战争论》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位近代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是( B )

A.法国人 B.德国人 C.英国人 D.美国人

2.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主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实行国家调控,干预经济体系的运行。这一理论体系被称作(D )

A.自由放任主义 B.保守主义 C.社会民主主义 D.凯恩斯主义

3.以赫伯特·西蒙为首的一批学者研究管理和决策的视角是设定理性人为( D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政治人 D.管理人(即行政人)

4.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公共选择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论。这一方法论的创始人是( A )

A.詹姆斯·布坎南 B.德洛尔 C.E·博雷尔 D.尤金·巴达克

政策方案的形成原则 第二篇_选修课考试《公共政策制定》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一、政策制定的功能环节

v 二、政策议程

v 三、政策方案

v 四、政策合法化

v 五、中国公共政策的制定

v (一)什么是政策制定

v 1、政策制定的定义

v 政策制定是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即指从问题界定到政策方案抉择以及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v 2、政策制定的环节

v 政策制定的环节包括:政策问题、政策议程设立、政策方案规划、政策方案合法化。 v

v (二)政策问题是政策制定的逻辑前提

v 1、政策问题的定义

v 政策问题是指政策决策者意识到需要由政府制定政策才能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v 2、政策问题的构成

v 政策问题是问题发展而来的。由一般发展为社会问题,由社会问题发展为公共问题。哪些引起公众或政府高度关注并决心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按一定的政策议程纳入到政策制定之中就成了政策问题。其发展模式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政策问题。 v 问题:应有现象与实际现象的偏差,或者是系统的现状与期望状态的差距。

v 社会问题:当相当一部分人遇到同一个问题,并且彼此意识到这一点进而认为社会规范出现了问题的时候,就是社会问题了。

v 公共问题:当问题超出当事人,其影响波及到不直接相关的群体时,问题就转化成了公共问题。

二、政策议程

【政策方案的形成原则】

v (一)什么是政策议程【政策方案的形成原则】

v 1、政策议程的定义

v 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v 2、政策议程的种类

v 系统议程:是指那些被政治社区的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并由与现存政府权威中的立法范围相关的一切问题组成。

v 政府议程:是由那些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的。

v (二)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

v 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主要有:

v 政治领袖:政治领袖在政策议程中有优先权。

v 政治组织:政治组织集中、归纳和反映所代表的集团利益。

v 代议制: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组成代表大会和议会(国会),反映各自所代表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就有关社会问题形成各种议案、提案、建议等,进入政府议事日程。 v 选举制:这是与代议制配套的民主制度。

v 行政人员:行政人员具有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v 利益集团:是对政府施加影响的压力集团。

v 专家学者:具有专业知识的优势,通过咨询途径施加影响。

v 公众:通过各种政治渠道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v 大众传媒:通过制造舆论的方式施加影响。

v 危机事件:是通过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危机形势,形成把某类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的机制。

三、政策方案

v (一)什么是政策方案

v 1、政策方案的定义

v 政策方案是指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v 2、政策方案的环节

v 政策方案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五个环节。 v 3、政策方案的特征

v 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既定的政策问题。

v 方案的基本内容是方案设计和方案选优。

v 方案既是一种研究活动又是一种政治行为

v

v (二)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

v 1、信息完备原则

v 无论是问题的界定、目标的确立还是方案的设计、后果的预测、方案的选优都必须建立在全面、准确的信笺资料基础上。

v 2、系统协调原则

v 要注意政策方案目标、措施以及不同方案等待之间的系统联系。

v 3、科学预测原则

v 预兆是政策方案规划的前提,也是方案规划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v 4、现实可行原则

v 只顾通过综合全面的可行性分析,才能得出政策方案是否可行的结论。

v 5、民主参与原则

v 保证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权;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团的作用。

v 6、稳定可调原则

v 政策方案要留有余地,具有适当可调弹性。

(三)政策方案形成过程

以美国国国会立法为例,说明政策方案形成过程。如下图:

v 1、陈述,大部分议案均可在两院陈述。先在参议院陈述。

v 2、听证,委员会就议案举行听证会。

v 3、委员会行动,委员会举行秘密会议,否决、修改或不修改之后同意、或起草一个新法案。

v 4、日程,若委员会对法案乾修改就将被排上日程。

v 5、辩论、修改、投票。法案进行公开辩论,可能被修正。议会投票。

v 6、众议院陈述,如果议案被参议院通过,则进入众议院,也将交给相应委员会。 v 7、听证,听证会再次举行。

v 8、委员会行动,否决、准备一个新议案、修改或不修改后通过议案。

v 9、规则委员会,如果委员会推荐此议案就被排上日程,。规则委员会可以阻碍或顺利使该议安进入辩论。

v 10、辩论、修改、投票。议员对议安进行辩论并投票。

v 11、委员会会议,如果议案经两院审议后有较大变动,两院均可要求进行委员会会议以解决分歧。

v 12、对委员会报告投票,如果委员会会议达成一致意见,他们的报告将反馈回参众议两院,被通过或补否决。

v 13、议案提交总统,如果委员会报告被通过,议案由两院发言人和参议院主席签署后提交给总统。

v 14、总统行动,总统在10天内可以签署或否决议案。如果总统不签署而议会仍处于会期,则议案自动成为法律。如果议会在10天内休会则不成为法律。如果总统把议案退加两院,则两院各自达到达/3多数同意后仍能使议案成为法律。

四、政策合法化

v (一)什么是政策合法化

v 1、定义

v 政策合法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v 2、含义

v 政策合法化是指所有政策都有其合法化的过程;

【政策方案的形成原则】

v 政策合法化有政策法律化、政策法规化和政策社会化三种形式;

v 政策合法化的目的是获得人们的认可、接受和遵照执行的效力;

v 政策合法化是法定主体依照法定权限抽实施的活动,不具有法定公共政策制定权力或超越法宝权限,都不能使公共政策合法化。

v 政策合法化是主体依照法定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过程。

v

v (二)政策合法化主体的权限

v 1、主体要有合法依据

v 政策主体发布公共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等)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于法无据不能发布公共政策。

v 2、主体不能超出法定权限范围

v 政策主体在发布公共政策时注意所涉事项、地域、措施、手段的合理合法范围,不能侵犯别的部门和别的地方权力,更不能侵犯翁合法权利。

v 3、注意法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v 法律滞后应按程序废止,不能随意用政策代替法律。

(三)政策合法化程序

v 1.政策合法化程序的相对性

v 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方案规划有时难以截然分开,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常常是重叠的。 v 2.行政机关政策合法化过程

v 我国行政机关政策合法化程序包括:法制机关审查—领导决策会议(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主要特点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v 3.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政策合法化过程

v 主要程序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表决和通过议案—公布政策。主要特点是集体行使职权。

v (四)政策法律化

v 1、涵义

v 政策法律化是指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

v 2、政策法律化的主体

v 20世纪(特别是战后)以来,随着“行政国家”的出现,原来没有立法权的行政机关获得了一定的立法权。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特定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分别享有不同程度的立法权。

【政策方案的形成原则】

v 3、政策法律化的条件

v 有立法必要的政策;

v 成熟、稳定的政策。

v 政策法法律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重要而有特殊的形式。

五、中国公共政策的制定

v (一)中国公共政策制定体制

v 1、执政党

v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公共政策的核心,党对国家机关实行政治领导,即方针政策的领导。

v 2、国家权力机关

v 全国人大(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由其常委会行使职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它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地方人大比照全国人大。

v 3、国家行政机关

v 国务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有委托立法权和制定法规和其他公共政策的权力。地方行政机关比照国务院。

v 4、参政党

v 参政党通过与共产党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方式发挥参政作用,在人民政协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类似西方参议院的作用。

v

v (二)中国公共制定过程的特点

v 1、一元化的决策主体:由党和政府代替人民进行利益聚合与表达,公共政策决策过程表现为权力精英之间的政治互动而不是多元决策下的社会互动。

v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决策方式:社会利益群体不是作为压力集团而是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发挥作用。

v 3、政策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多元化正在出现,自下而上的政策要增多,政策决策面临改革和转型的艰巨任务。

v

v (三)“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

v 我国改革开放中采用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发现失误赶快改”的循序渐进的政策决策方式。

v 1、注意摸索前进,大胆创新

v 要敢于冲破传统的旧观念和旧体制机制的束缚,敢于提出新措施,制定出一系列改革的新政策。

政策方案的形成原则 第三篇_《公共政策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21小题)

1.为什么公共政策学科会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之一,就是政策科学的诞生。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已经不是个别的、单一的、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是越来越具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专业性和动态性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公共政策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这些特征和现代政府的需要于20世纪50年代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

2.什么是政策科学?

答:政策科学是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3.什么是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件等的总称。

4.政策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政策导向功能。

(2)政策控制功能。

(3)政策协调功能。

(4)政策象征功能。

5.我国的官方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俩大类:一是综合型,主要是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政策研究室(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二是专项型: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相关部门的研究室(如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室以研究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政策为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以研究金融政策为主)等。这类机构是专职政策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44539/

推荐访问: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