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教学方法 > 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

时间:2018-05-05   来源:教学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 第一篇_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讲解

小学高年级语文应该怎样教学才适合学生呢? 基础知识的积累,要狠抓。

(拼音真的会拼了,词语的意思真的理解了,会造句。一些修辞手法也应该略有体会。主要靠平时积累。你可以试着把各年级的日积月累总结一下,比如,对联、歇后语、名言(关于什么的,例如读书的、天才等)、成语之类的总结一下。这个是需要平时日常的积累,多读书,多阅读)

另一方面是阅读能力的提高。 多读书,培养语感,老师要能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读书,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高年级阅读以及以后初中的阅读一定要打好基础。

最后练习写作文。

1、抓预习。

表面看来,预习并不属于课堂教学。其实不然,如果没有预习,或者预习不好,课堂教学便难以搞好。正因如此,在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搞好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的内容:一是让学生借助字典,自行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二是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预习,要求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或是认为好的地方,从而在上课时专心听讲,大胆提问,对学习当然也就会更有兴趣了。

真的,小学是以后语文学习的根基,既要巩固好他们语文的基础,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样才能越学越好。

小学五年级学生应该如何辅导啊?

2009-01-18 22:50dylijing|一级

五年级的语文已经很难了,还有没事了做阅读,在网上搜,或者买本语文阅读80篇一类的,最好有答案,比较利于家长辅导。其他的就是练习写作,写日记,看书以后也读后感。这些能做到,语文成绩就会高。

评论|0 2009-01-21 11:31jessie粉红世界|三级 从阅读,基础知识,作文入手,还要掌握课本上的古诗,等重点课文的理解,能力嘛,能写出400字以上,600字以下的作文,还要有深度,有思想感情,能借物喻人,有修辞手法,语句通畅,有景物描写等(这是六年级的作文要求,如果能达到这种水平,那作文肯定能达到一类) 从基础知识、口语交际、课内外阅读、习作四个方面来进行。注意生字、多音字、各课的词语解释、课后作业、练习中的诵读与欣赏、诵读与积累;口语交际分类训练;课内阅读查看《英才教程》等书;课外阅读看同步单元题,根据阅读目标进行针对性训练、模拟训练;作文按教材要求训练,可以购买《同步作文》进行训练。先分类、后整合,再用去年同步期末题训练。试一试,我想你一定会满意。特别是课后作业,一定要不折不扣地体现要求!

网友采纳

2011-10-13 23:38

现在学生比较早的进入叛逆期,要分类管理,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制定一个计划表和学生水平测试表,反正蛮辛苦的,而且花时间。

评论|1

jj大爱jj |二级采纳率16%

在我看来与其想着怎么辅导,还不如就关注其作业情况。每天在您孩子说作业完成后 抽出10分钟到20分钟仔细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您孩子自然知道家长重视了。自然也就养成了好习惯。或许一开始他不配合,但是时间一长一定可以养成习惯的。 现在学生比较早的进入叛逆期,要分类管理,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制定一个计划表和学生水平测试表,要有耐心。

其实家长绞尽脑汁的去想如何辅导,还不如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让他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这样形成的知识和技能更持久,也为他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加油啊 !!

评论|2

2011-10-27 12:38yingbh1234|二级

1、先应该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知识基础,了解他的优点和缺点,尽力激发他的兴趣,在发挥他的长处的时候逐步纠正缺点,但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适得基反。

2、和孩子一起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监督他实施;

3、及时奖励和批评,但都要适度;

4、有足够的耐心,相信孩子一定行!

小学三年级语文怎么教

2010-08-15 21:47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

,重点要从字词的重点转移到理解运用上,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是关键,另外字词可以慢慢放手学生自学,加强语法修辞的训练,总之一手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面让学生多阅读,多拓展,多练笔.

评论|9

教好小学三年级首先要有耐心,过于严厉会使学生厌恶学习,害怕老师,过于放松又使其松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好的教学方法为主。

【语文教学方法】

1.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以此“对症下药”。

【语文教学方法】

2.上课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课时加入一些动手动脑的元素,不仅让课堂气氛活跃了,更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负担,压力。

3.课后多与学生沟通,接受学生好的建议

4.当学生出现异常松懈时,就应该适当进行批评教育。

5.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陶冶情操。

6.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7.让学生学会“不懂就问”。前提是曾经有去认真思考过。

评论|0

2010-08-16 06:483K4Y木木|八级

语文要因人而异,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应该在这时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还要挖掘一下他们的潜在能力。其实,没有标准的,学生是不同的,要向教好,就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讲究创新。

如何教小学三年级语文

2012-03-29 21:43陈毓静[博客]1122 字, 阅读 1670, 评论 0

本文收录在606169: -小学语文组-

2、抓教学。

抓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进行理解词和句的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理解词句,是读懂全文的基础。三年级是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起始阶段。教学中我结合课文"读"的重要教学教授生字,同时把一些意义较深,与课文主题关系紧密的句子拿出来和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课文大意,从而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词句的能力。⑵、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读课文,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互读、提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读读讲讲、讲讲读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弄清作者意图。我认为,这样"以读代讲"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

⑶、练习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大意。

多读、多想、多提问、多探讨是我认为教学理解课文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找重点词句。重点词句通常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句,是理解课文的"文眼"。在语文教学中,找准并理解了重点词句,也就相应理解了课文大意。

语文教学离不开板书。板书要简明扼要、条分缕析、语约义丰、易学易记,能迅速有效地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一看就懂。板书主要用文字,必要时,还得做些简笔画表示,以期图文并茂、更为生动。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改

语文教学还要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作业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抓住课文教学要求组织练习,分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作业题应该是精选的,应具有代表性。布置作业时,教师对作业的要求应交待得清清楚楚,并对如何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作业的批改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巩固程度的反馈环节。批改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由教师批改,也可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我批改或相互批改。无论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做为教师,我在批改作业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按时收取,及时批改,

尽快发放。②、严格要求,认真批改。③、对学生课外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分析并找出对策。④、做好讲评工作。

4、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语文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的认知差异、个性发展参差、想象力各异等,会在课后留有不少的疑问。

语文教学方法 第二篇_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是一种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才刚刚起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的都是基本功。正是由于小学生是初学,加上语文学习需要的不单是记忆,更是感悟。这就说明了语文不好学,也不也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选择好每个知识点的最佳教学方法.以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朗读法。

朗读法是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在语文教学中重要,在其他科教学中也很常用。朗读分为齐读和自由读两种,齐读使用的情况有下列三种:①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的时候,如刚上课时朗读一下课本标题或上节课学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②让学生对新内容适应时,这主要在预习过后,齐读可以让学生自己纠正自己读错的字词等。③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时候,这主要是用在分组练习上,可以让全班都参与其中。自由读主要运用在需要学生有自我感悟,自我理解的时候,特别是在教师讲解课文的时候。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老师在课堂上点学生单个起来回答问题的情况,除了这,还有快读,慢读,高声读,默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在我看来,朗读的作用就是认识字词,加深印象。听只是一个吸收的过程,并不代表动了脑筋,只有读出来,才代表真正吸收了,而读又是为写作铺垫的,所以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背诵法。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书上总是画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背”字,我所见习的两个班级一样,也是基本上每篇课文都要求背诵,背诵是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的,但是背诵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古诗词要背,课文也要背。背准了才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背诵古诗词上,好多同学能将一首诗歌脱口而出,但是其中的意思一句也不懂,也许是明白其中的大意,却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许是根本就不明白,只是老师要求背就背了,我希望是前种情况,但不管怎么说,在小学教学中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背。

三、默写法。

默写在小学课堂上一般都是在听写的前提下进行的,能读,能背不代表能写,从读到背再到写才完成了记忆的整个过程,默写是有一定难度的,小学生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这上面,而老师往往也是通过默写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谈话法。

有人将谈话法说成是问答法,我认为不是,谈话不只是一问一答这么简单,它更重的是交流。但它又主要以问题的方式在课堂上出现,小学老师似乎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在这一问一答中就产生了对话,谈话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在小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以上的四个例子就说明了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谈话法的四种情况。

1. 开发学生想象力的谈话,通常就是老师根据新的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联想。如例1中,学生就可以由金子而想开去,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自己的答案。这种谈话法适合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使用。

2.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谈话,老师在这种谈话中起的只是一个衔接作用将原有的旧知识与新知识衔接起来,就像例2中,古诗词是以前背过的,而现在提起又有了新的含义。这种方法还特别适用在记生字词上,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讲解课文时一般都采取这种谈话法。

3. 带有总结性质的谈话法,一般在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都会问你学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达到总结和全面复习的目的。如例3中,对那一句话的理解其实就是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这种谈话法主要运用在课程结束的时候。

4. 复习过程中的谈话。这主要是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的情况下进行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谈话法贯穿在整节课中,或者说是整个教学活动中,谈话法不仅需要老师设计好问题,还应在谈话结束的时候做好总结工作,这样才能将知识理论化,完整化,系统化。

五、讨论法。

讨论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并不常用。小学生的想象太丰富,讨论就会跑题,课堂一下就会变得吵闹起来,要再回到原来的课学气氛就得花一些时间。但是,我还是很提倡这种教学方法,同龄人有同龄人的沟通方式,向自己的同伴学习远比向老师学习要有效果的多。在林老师的课堂上,一位同学用越来越造句时说,我越来越大了,妈妈越来越小了。林老师要求学生讨论,这个句子对不对,有没有更好的说法。有同学说是我越来越大,看起来妈妈越来越小了,有同学说是我越来越大,妈妈越来越老了,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后一种说法好。通过这个讨论我相信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明白了“越来越……越来越……“的用法,还有一次是谈理想的时候,老师也请同学们互相谈谈自己的理想。当一位同学说他的理想是当黑社会老大时,其他几个听到的学生都笑,他自己也笑,还叫来了老师。可见在学生的心中对错的分界线还是很明显的,而也只有在同龄人面前,他才敢说出这个大胆的想法。

讨论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这同时也需要老师在讨论后作一个全面的总结,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虽然我很提倡这种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小学课堂中,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中还是建议少用这种教学方法。

六、练习法。

学习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是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中头练习和书面练习两种。不过练习主要还是在课外,而老师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就是批改作业。这次见习我也批改了一些作业,我发现我所见习的那个班的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拼音问题,在我一次改字词的作业中,很少有同学拼音是全对的,甚至竟然出现了有同学汉字书写全对,可是却一个拼音都不会,所有的拼音他都只写了一个字母J的情况。我也给我的指导老师提了建议,希望她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我还有幸在课堂上观摩了一次书法练习。在练习开始时,老师讲了正确的写字姿势与方法,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的提醒与纠正错误的姿势。练习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应大力提倡这种教学方法。

七、考试法。

考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考试的有形与无形的压力下,学生会自觉的学习和巩固知识,还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常用,但也绝对少不了。

八、自学法。

自学法主要是老师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面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不总在,课堂也不总在,我认为自学法才是小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一种方法,也是老师应着力培养的一种方法。小学生只有在小学初步学会了要学什么,如何学习,才能有以后初、高中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法主要是在老师的带动下进行的.

看似在要求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其实在这问题中就告诉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好多方法,一般一个老师的这些方法都是固定的,经过几篇课文的学习后,学生再拿到一篇课文时,就懂得了从哪些方面,怎样去学习了。老师也可以传授一些系统化的方法来加以引导。

以上八种方法是我观察到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一定的优点和局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整合起来,这才是最佳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 第三篇_语文教学好的方法

魏书生词语教学的五种方法是: 1、集中学习。2、反复练习运用。3、定期考试。4、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5、教给学生辨析近义词的方法。我仔细分析发现其实就是字词学习的三大步骤。我尤其欣赏的是“集中学习,定期考试”的方法。魏书生集中学习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寒暑假自学教材时,先列出本册教材的生字词表,再集中自学。此法固然不能照搬,但在讲授课文前让学生自学字词的方法是可取的。而定期考试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出卷互考,借出卷促复习,既调动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复习效果,真是一举多得。为此,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逐步尝试着按以下三步方法教学字词。

一、课前集中自学每篇课文教学前,我都让学生按下列要求集中自学本课生字词。①通读全文,划记生字词,借助课后注释或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学字词。并把生字的拼音写到课文中生字的上面。②反复、轻声、快速地认读生字词,要求读顺口。同时将难写、易错的字动笔写一遍。③最后将课后要求积累的字词抄写一遍。当然,第二三步的顺序学生可灵活处理。

二、课堂点拨巩固每篇课文教学时,我都会在讲授前或讲授后用一两分钟将本课的生字词巩固一次。方法是:①快速朗读,对难读难写或难懂易错的字词以口答形式进行抽查、检测,以突破难点。②对于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的,或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

字词,则在课堂教学时组织讨论学习或点拨讲授。

三、课后检测每篇课文学完后,我都要求学生将课后要求积累的字词听写一遍。每个单元结束后,再指导学生出一套字词的测试题,相互检测一次,

一个学习结束时,学校组织期末考试,试题中有一道字音正误判断题。本班 61人,作对的有48人,比本校其他班多出20多人。这点成绩,对于优秀教师来说,当然微不足道。但在本人的教学史上却是史无前例。纵观这一成绩的取得,其成功的主要之处是:①整个字词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真正还给了学生学习主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②遵循了字词教学及记忆的规律,注意了与遗忘作斗争。不过,我也发现,这种方法让学生在字词学习方面所花的时间和经历似乎过多。尽管字词教学在初中阶段仍然重要--学生积累字词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但字词教学毕竟不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尤其是中上生,他们的学习重心应该是学习和写作。为此我决定,将这种方法做如下的改进:①将第一步中的课前集中自学改为单元集中自学,方法不变。②取消第三步中的每课听写(中上生)。并将单元测试改为每月测试,同时,测试题中增加用本单元的生字词造句的内容。这样,简化了步骤,加强了学习的集中性,减少了学生在此方面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测试题中

造句内容增加,促使了学生学以致用,相信效果更好.

4定型与变型

这里的“型”特指课型,如朗读课、串讲课、分析课、质疑课、讨论课、练习课、竞赛课等(当然也有综合型课)。“定型”就是事先确定好某一课堂采用的主要授课类型。有课无型或课型模糊往往意味着目标的模糊和操作的随意性。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结合自身的特点确定每一堂课的主导课型,应是不难做到的。确定课型是综合多方面因素的教学决策行为,忽视哪一方面都可能导致“定型”不准。例如,采用“讨论型”,就必须考虑:1、教材内容有无讨论价值;2、学生参与讨论的动因是否积极,是否会受到生活阅历和认识水平的制约;3、讨论题如何设计,问题的数量、深浅程度和排列顺序如何确定;4、“讨论圈”以多大为宜;5、由谁来作小结,如果由教师小结,怎样做效果最佳;6、万一讨论卡壳或“旁逸斜出”,怎样应变和补救。从表面上看,只有1、2两点与确定课型有关,后四点只是确定课型后的操作细则;其实,如果事先未将后四点一并考虑进去,那么采用讨论型就是轻率的。课型一旦确立,一般不宜轻易改变,那样做不利于对该课型利弊的探讨;但如果经过多次尝试,觉得某种课型不适用于教某类课文,或不适用于某一年级的学生,那就应当及时改变课型。有时在同一堂课上,如有必要,也可以临时改变课型。课型的调整,可以因时而变,可以因地而变,可以因精神状态而变,也可以因研究的需要而变。“变型”是对“定型”的活化和补充,二者相辅而相成。

5定性与变性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控制的信息传递活动,“定性”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控制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所传递的信息的性质。有人说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大杂烩,这一方面是由语文的综合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没有对教学中的信息进行“定性控制”所造成的。教师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学生不知所云、昏昏欲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堂信息质量不高,于学生有用的信息太少(甚至是零)。例如讲说明文,如果不把主要精力用在探讨“如何说才能让人明白”这上面,而是孤立地大谈特谈说明对象中的非语文因素,甚至旁征博引,随意“发挥”,那就是课堂信息“定性”不当。至于“变性”,实际上就是根据教学主客体诸因素的变化或课堂运动“轨迹”的变动相应地改变信息的投入。笔者有一次教《拿来主义》,教案备好后忽然想到让学生先提疑问(每人至少一条),结果发现某些原以为学生无理解障碍的地方恰恰是学生困惑之处,于是便对授课内容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重新备写出以释疑为主的第一课的教案。无论是“定性”还是“变性”,都是为了尽量使课堂信息保持较高的“含金量”。

6定域与变域

“定域”是指确定教学的内容范围和知能界域。内容范围无需赘议。知能界域可作如下区分:以讲授知识为主,则为“知识域”;以培养技能为主,则为“技能域”;以训练思维为主,则为“思维域”。各个界域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存在着亦此亦彼的“模糊区域”。此外,每个“大域”之下还可以划分出诸多“小域”,如“技能域”可分为“表达技能域”(其中又有口头、书面之别)、“信息保存技能域”、“信息加工技能域”、“信息重组技能域”、“信息转化技能域”、“情感区分技能域”,等等。教学的“压强原理”③要求一堂课的目标集中、专一,因此一般说来每堂课都应确定一个作为主攻方向的知能界域,不可以想到什么教什么。长期养成授课有“定域”的习惯,教学就能体现集中性和专一性,防止枝蔓无章。当然,“定域”不能机械呆板,有时,学生的认知基储技能水平和思维状况发生了变化,教师就应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去调整、改变原定的“界域”,以求取最佳教学效果。例如,一堂技能训练课若遇到知识的障碍,就应当灵活地改为复习基础知识,由“技能域”转移到“知识域”,否则,技能培养的目的是达不到的。

7定量与变量

定量指确定教学的信息量。信息量过小,完不成教学任务;过大,则学生不胜重负,同样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教学容量以及各种训练的量怎样确定才是科学的,目前还缺少可信的衡量标准,一般应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心理上、生理上对信息量的承受力来安排。苏霍姆林斯基曾专门花15年时间对学生的读写量进行过研究,得到一组较为科学的数据。魏书生在语文教学的定量控制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谓“精讲多练”,难就难在对“精”和“多”的具体量化,真正科学的“量度”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准确的“定量”无疑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但随着情况的变化,原本合理的定量也许会变得不合理,于是就需要“变量”。当容量不足,学生显得优哉游哉时,应及时增大授课或训练容量;反之,则需减少容量。总之,“变量”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一定阶段身心承受力,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主动调整信息量,不让学生负荷不足或超负荷运行。 8定度与变度

“定度”指确定教学的难度(包括讲解难度和训练难度)。广义的“度”包括深与浅、密与疏、放与扶的分寸、程度,狭义的“度”仅指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定度”的原则是“量力适心”,即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狭义的难度为例,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一般应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有时需化难为易,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有时需化易为难,学生若不“跳一跳”是摘不到果子的。化难为易、深入浅出的例子人们已谈得很多了,这里仅举一个化易为难的例子。《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一文,主题显豁,文字障碍不多,似乎没什么可讲的。笔者受一位资深同事的启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对六十一人的不同称谓(民工、同志、祖国建设者、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患者、阶级弟兄),然后提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称呼?你能再补充出其他称呼吗?大家讨论后教师作出归纳:从思想内容看,不同的称呼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六十一人的身分、政治地位以及与我们的关系,暗示了抢救的必要性和意义,体现了文章的主题;

从语言形式看,避免了行文的重复、称谓的单调,有一种变化之美。有的同学补充的“异称”是:“亲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不幸的中毒者”,等等。这种浅文深教,算是比较恰当地控制了难度。教学难度固然需要事先确定,但需定而有变。所谓“变度”,实际上就是根据学习主客体诸因素的变化情况作适应性调整。这种调整、变化,可以是宏观的、中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调整的幅度也需据情据境而变。若有“定”无“变”,必会远离学生实际,影响教学效果。

9定速与变速【语文教学方法】

定速就是确定教学的速度。其实,教学的速度与知识的密度紧密相关,二者成正比关系。人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一门学科换了新老师,学生往往有一段时间不适应,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新旧科任老师的教学速度不一样,旧慢新快,觉得赶不上趟;旧快新慢,又觉得没劲儿,常常走神。可见,授课速度过快或过慢,教学效果均难臻佳境,调整教学速度事关重大。所谓“定速”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教学阶段内,教者的授课速度要与学生的承受力相吻合并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能忽快如奔马,忽慢如病牛。速度的起伏太大会引起学生的身心疲劳,因此,一般提倡那种不紧不慢、张驰有致的“中速”。但教学速度又不能一成不变,而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随机调整。一般说来,讲读课文要慢一点,自读课文的指导可快一些;新授要慢一点,复习可快一些;重点难点应慢一点,非重点难点宜快一些;初次接触应慢一点,再次接触可快一些;学生身心节律处于低谷期时应慢一点,处于高峰期时可快一些;学生整体基础差应慢一点,基础好可快一些。即使是一句话的表达,关键处表述要慢(配以重音强调),非关键处可快速带过。至于教学中的训练速度,一般也是起步宜慢,逐渐加速,遇阻放慢,顺畅则加快。 10定序与变序

定序,是指对进入流动过程的信息在程序上进行定位控制,它是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重要手段。系统论认为“结构决定功能”,“序”是事物结构的方式之一,如果教学的程序科学、合理,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语文教学的定序,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教材本身的排列顺序,二是知识体系的内在顺序,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四是能力形成的递进顺序,五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正常顺序(如形象感知先于抽象理解)。五个方面综合考虑才能确定较为合理的教学顺序。定序既要重视大的序列,又不能忽视小的序列。如写作能力训练的序一般是“观察→感受→体悟→思维→表达”,这便是“大序”。其中的“表达”又有: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粗疏表达→精细表达,常态表达→异态表达,预约表达→应变表达,模仿表达→创造表达,单一表达→综合表达,等等。这是“小序”。“定序”可以保证教学程序合理,有条不紊,循序而进,但“序”之确定只能是相对的,出于教学的种种需要,人们常常“变序”施教。“变序”的操作不外以下几点:(一)变动教材原有的编排次序,服从于教者的总体教学构思或局部的操作设计。(二)为开拓学生思维,变“常序”为“特序”。如教《中国石拱桥》,通常是告诉学生要把事物说明得准确,就要注意用词的准确,然后再举例证明或让学生到课文中寻例证明。一位特级教师却不让学生先看课文,而是

语文教学方法 第四篇_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或模式

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或模式:

1.以培养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学、导、练”教学模式;

2.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训练朗读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教学模式;

3.以方法指导为核心的“方法渗透、领悟、小结、运用”教学模式;

4.以获取信息、积累语言为核心的略读课、自主阅读课教学模式;

5.以体验、探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或模式: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

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6、自主探索式学习----重点在于学生亲自体验学习过程 , 其价值与其说是学生发现结论 , 不如说更看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式学习重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 “ 再创造 ”。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不仅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还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 特别是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的价值。

7、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 , 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 , 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型等几种类型。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 , 真正意义上的合 作一一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

8、“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知识。

我们知道,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

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首先要在优选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上下功夫。前者指的是合理选择已有的教学方法,后者是指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优选”还是“创新”,一般都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或创新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二是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三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变化特征和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四是必须符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另外,在指导思想上,教师应注意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各种教学方法。

其一,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人们在某种范围内根据特定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因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就拿较为简单的讲授法来讲,它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短时间内传授较多知识,系统性强,亦可引发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但是,它不容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听讲能力。因此,较适合于中高年级,而且宜用于教材系统性较强的内容。

其次,只有实现有关教法的优化组合,才能为提高教法的使用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经验告诉我们,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依靠多种因素、多种方法的综合作用。巴班斯基曾指出:“不存在

教学方法上的‘百宝箱’。”美国的富兰克尔也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因此,简单否定某一种方法或把某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加以夸大,都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 再次,应注意选择教法和使用效果的有机统一。选择教学方法,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与学在教学的动态发展中得以平衡,最终使预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的实际效果相一致。为此,就应充分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怎样才能学得更好。也就是说,应按照学生学习的一般程序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方法,切忌简单套用某种教学模式的做法。

语文教学方法 第五篇_语文教学方法

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教好任何一门课,方法都是很重要的。而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一名合格的语文 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 获得知识的方法。所以要探讨语文教学方法问题,必需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作综合研究。这是中学语文 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 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 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不可或缺的因素,在 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具有相对性。任何 一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语文教学方法也不例外,根本不存在绝对好的方法或绝对坏的方法。正 如巴班斯基所说的: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 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都妨碍达到另一 些目的。其二,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针对不同对象和特点,不同的目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态度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说来,教师往往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对教学方法掌握得越多 ,就越能找出适合特定情况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设备的多样化、现代化也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能。其 三,具有综合性。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综合体。教师教的方法,在于示范、启发、训 练和辅导;学生学的方法,在于观察、仿效、运用和创造。其四,具有多样性。正因为语文教学内容、目的呈 现出多样性,所以,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诸如: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研究 法、观察法、练习法、复习法、独立作业法、电化教学法、欣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语文教 学方法的多样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语文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单一的教学方法只能遏 制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应是:

第一,坚持启发式。启发式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 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 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教学方式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 的。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 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不放任自流。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启发学生“内在动力”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 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第二,坚持最佳组合。现代教学方法一般认为教学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与 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这种高度概括的教学任务对选择教 学方法具有方向性的意义。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和内容所决定的,对教学方法的选 择直接起作用的是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顾及到具体教学目标的规定。对教学方法的优 选和组合应注意它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实践性和迁移性。

第三,坚持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 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 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分

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 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语文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果将它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将众多的教学方法从三个方面加以归纳: 以教为主的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方法系统;教、学兼重的方法系统。这三个分系统体现着各自的特点,发挥 各自不同的作用。

第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 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1、讲授法。 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主要用于导语、指 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文,提示重点,阐明事物和事理,评述 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等。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 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到位。 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 识的系统传授。

2、串讲法。 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 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 。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 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 翻译式串讲的特点与古文今译相近,但又有所区别。首先,古文今译是把古文中的每一句话都译成现代汉 语,不能有遗漏,翻译式串讲则是有选择的今译,只把那些较难理解的句子或段落译成现代语言,而那些只需 解释个别语词就能读懂的句子则不必翻译,因此在形式上比古文今译要灵活一些。另外,古文今译既要求忠实 原作,又要求译出的文字通顺、流畅、准确,尽量反映出原作的风格特点和感情色彩,浑然一体,读来朗朗上 口,不能有支离生涩、前言不搭后语、文气不贯的感觉。而翻译式串讲,由于针对的是一句句的话,所以不必 过多地考虑全文的联贯性,只要能通顺、准确地解释出全句的意思,就基本上算达到了目的。

概括式串讲,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其意义加以概括,用自己的话解释出来,而不用语词对译的方式 。当句子的含义比较丰富、深刻,用翻译式串讲无法充分表达时,就需要用概括式串讲。

串讲法的应用有利于发挥教师“讲”的主导作用,保持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变单方面的教师讲为师生双 边活动,避免繁锁,兴之所至,信口开河,而有利于提高讲的艺术性,抓住重点,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 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防止教师唱独角戏,主观注入,平铺直叙。

第二,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 。

1、讨论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 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 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 。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第三,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

1、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 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语文教学方法】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要进行情感 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 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 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42286/

推荐访问: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