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教学方法 > 士官的工作

士官的工作

时间:2016-07-30   来源:教学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教学方法】

士官的工作(一):士官岗位任职能力

士官岗位任职能力

关键词: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岗位任职能力;行动导向;

教学方法

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其核心是变学科体系教学模式为行动体

系教学模式,重点要建立学员主体参与活动的教学新格局,基点是

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综合和融合。

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一定

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有关教学活动如何组织、设计和调控的策略体

系。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是根据创新原理和创新型人才的规律,以培

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为主

要目标的策略体系。教学模式是教学质量、效益提高的重要保证,

教学模式创新是构建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中介环节,具有牵动

全局的作用。

士官院校开办时间不长,在办学理论和实践上缺乏系统研究,目

前大部分课程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多以学科为本位,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对人才培

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间接或直接压抑学员创造力发展的教育感

悟、行为以及环境等因素,难以调动和发挥学员在学习中的独立性

和创造性,与士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

应。因此,必须针对士官学员的特点、士官教育的特殊性,探索与

教学内容体系相适应的具有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教学新模式。

笔者试图从以下方面谈谈对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以期为

士官学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寻找依据,形成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是以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为本

士官教育具有应用性强、实践性强、针对性强、综合性强和生源

质量较差等特点,是典型的军事职业技术教育,属于高等职业教育。

士官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层次的部队基层管理与技

术骨干;从岗位业务要求来说,是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教育,对基础

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学的要求是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追

求的不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是侧重于理论的应用性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强调学用结合、急用先学,要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工作岗位,

重视所学的知识、能力直接、快速转化为部队战斗力。

士官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部队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不强求

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里所说的能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动

手能力、操作技能,而是涵盖了与本职业、本岗位密切相关的理论

知识、操作技能、技巧、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多方面。能力的确

定是在对士官工作岗位所含任务、构成要素(作业项目)及未来发

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针对性

和应用性,确保毕业学员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在工作上独挡一面。

因此,士官教育的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士官院校教学模式创

新应以学员部队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为本位,加强对学员的综合素质

教育,突出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目的是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

教学服务

教学模式是介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间环节,它是根据

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而制定的教学活动组织、设计和调控的策略体系。因此,教学模式

运用的根本性目的是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它的选择应根据课

程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它的实施应

符合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认知规律。

士官属于形象思维型的个体,对某一行动过程中经验性、策略性

知识的掌握相对容易,而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却相对排斥,因而士

官院校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中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士官任职岗

位工作过程中应用的经验、策略,相关的概念、原理适度够用即可,

符合士官人才培养的定向性要求;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与工作过程

中自然形成的序列相一致,针对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传授相关知

识,符合士官职业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因此,士官教育教学模式

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服务,从而达

到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

三、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核心是变学科体系教学模式为行动

体系教学模式

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是为学科体系结构下的课程教学服务

的,注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被动的

课堂听众,教师向学生传授的是书本上已有的系统性、理论性比较

【士官的工作】

强的概念、定理和结构原理;以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

教学方法为主,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带有浓厚的“应试化、

单一化、片面化、陈旧化”色彩,与学员偏于形象思维,擅长在体

验中习得知识,实操技能要求高的学习需求特点不相适应。

而在行动体系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教学

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借助不同的问题和

任务串联在一起,实现实践性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在教学

中学生与教师互动,让学生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

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员的指导和点拨下,使

自身意识行动与动作行动完美结合在一起,获得建构在已有知识经

验基础之上的新的知识和技能。由于知识和技能不再是教员灌输

的,而是在自身个体内通过手脑的并用有机生成的,因而其学习的

效果更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员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也

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行动体系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关于“帮助个体发现与他真

正的自我更相协调的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对于解决长期以来由

于士官学员文化基础差、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不足导致的教育训练

质量难以提高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士官教育教学模

式创新的核心是要变学科体系教学模式为行动体系教学模式,从而

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和管理组训能力,拓展学

员的装备维修知识、技能,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四、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是建立学员主体参与活动的教【士官的工作】

学新格局

教员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员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士官学员

的形象思维智力类型,是一种面型甚至是体型的思维。这就决定了

学员在认知的过程中,必然要与周围的情境发生联系,作为活动的

主体参与其中。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员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

员往往作为听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又由于其文化基础较差、

理解能力不强,对理论学习存在畏惧心理,课堂上往往是一处听不

懂,下面内容的学习就跟不上,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其总是在教学

中受挫,没有成功的体验,直接导致了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失去了

兴趣,求知与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

因此,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必须要建立起学员主体参与活动的

教学新格局,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以学员为本,培养他们学习的

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有

目的、有意识地训练科学思维,培养独立探究精神,使其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

五、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点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综合

士官的工作(二):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一名士官

科目: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一名士官

同志们:

自1998年12月新的兵役制度实施以来,义务兵服役时间改为2年,并且不再超期服役。与新的兵役法相衔接,全军和武警部队按照新的《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进行了士官制度的一系列改革。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后,从前年11月开始,按照新的士官制度从义务兵中选改士官。经过两年的不断发展,我军的士官队伍不断壮大,士官在部队的工作中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士官如何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官”? 唱响“我是一个兵”的主旋律 首先,就涉及到士官如何定位的问题。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士官到底是“兵”还是

那么,为什么有些士官不知不觉端起了“官架子”?由拿津贴变为拿工资,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士官肩上的担子的确重了,但普通一兵的本色不能变,服从和奉献的“天职”不能变。士官如何给自己定位、用行动回答好这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却关系到广大士官能否在部队各项建设中正确地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第一,“角色”错位说明了什么?

前天中午,我在读报时看到了这样两则新闻:

某团三连有一位士官,曾是公认的好兵,多次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中夺魁。转改士官后,一夜之间大变样,“架子”大了:训练场上背着手“走一走,看一看;指一指,转一转”,再也见不到他摸、爬、滚、打的身影了。连长批评他,他说:“你别拿士官不当干部!”

还有一位姓牛的班长,选改士官前是战士的“贴心大哥”,战士有什么悄悄话都对他说。改选士官后,动辄教训战士,点名时看谁不顺眼,就扬言要给人家处分,弄得许多战士和他反目,公开叫他“牛哥”。更有意思的是,他还找连长说:“距离产生美感,希望给我一个单间,我不愿和战士一起睡大排房。”

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中也难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有些士官“角色”错位,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士官对自己身份的定位出了偏差,误把自己当成了官,难免滋生不该有的“官气”,树高千丈不离根。士官只有身在兵中,心在兵中,爱兵恋兵,才能站得稳立得住。北海舰队某快艇支队独立勤务船中队的士官王纪德,已近“天命”之年,和他同期的兵大部分走上了师军领导岗位。他不为资历所累,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他培训出来的技术骨干达500多名,带出的训练尖子有30多名。王纪德多次被海军评为先进个人,光二等功就立了两次。“撑破天得个功,干到底是个兵”,面对记者提问,他亮出了自己的心声:“虽然我肩上扛了三道杠,和干部一样拿工资穿皮鞋,脑门上甚至比干部多了几道纹,但我依然

爱‘我是一个兵’的称呼,爱我兵的本色”。

不知大家听后有何感想?诚然,士官在基层管理中的确起着军官的作用,例如官兵分训,士官组训就是很好的一例。这时,士官不仅是官,也是普通的一名士兵,既要担起管理的责任,又要履行一名普通士兵的义务。那么,就涉及到如何给自己正确定位的问题。是不是必须有“官架子”才能管理好士兵?

回答是肯定的,有!而且一定要有,但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没有一点官气,那将对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就管理本身而言,就必然会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产生矛盾。但只要管的有道理,自身行得正,做得直,大可以放开手脚去管,不能顾及太多。

但士官又是士兵行列中的普通一兵,他们和义务兵一样,也过着严格的连队生活,受着军人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士官和战士的地位又是一致的,那么,也许有些人会问:“既然和士兵一样,又让我有‘官气’,那究竟怎么管理呢?”

这就要求士官要争当战士的标杆,在部队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当好表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赢得官兵的敬重。《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对士官这一概念进行了诠释:“志愿兵役制士兵称士官,并依照本条例授予相应军衔”。总部《士官管理规定》要求“士官应当认真履行士兵职责”、“为义务兵做表率”。这就是士官的“角色”定位。

第二,当好士兵的“第一任教官”

士官虽然是普通一兵,但却要担起一部分基层干部的责任。这是因为士官制度改革后,班长都由士官担任。尤其实行官兵分训后,士官成了战士的“第一任教官”,责任更重了;在日常生活中,士官既是士兵的兄长,又是士兵的领导。这就决定了士官不光要“老实听话”,还要“能干会干”。

下面,我谈以下如何看待“官兵分训”的问题。

从训练上看,由于过去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分队的训练只能由军官组织实施。但军官和士兵的职责和任务在现代战争中是有很大区别的。军官的任务主要是指挥,士兵的任务主要是实施,只靠“跟我上”是不能完成作战任务的。士官制的实施为军官和士兵的分训提供了可能。士官群体作为士兵中的骨干,在方方面面都可以承担士兵训练的组织和教学工作,从而使得军官有可能去进行针对性更强的训练,军官和士官的分训是现代战争提出的客观要求,而士官制的实施为这一客观要求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当然,一项好的制度要发挥其作用还要靠有效的执行。制度把人留下来了,但留下来的人能不能担负他所应担负的职能,这是我们训练上必须关注的问题。

中央军委张万年副主席在全军士官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军队越是现代化,越需要造就一支稳定的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战斗骨干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士官队伍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军队的现代化。士官之所以能在部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其本身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士官属于“兵”的范畴,又享受“官”的待遇;既是基层重要的指

挥员,又是一线关键的操作手;是士兵中的“头领”,又是军官的得力“助手”,这种位置的“中介性”,理所当然地使他们成为官兵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正是士官队伍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奠定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基石,使我军战斗力才得以稳步提高。

要担起“第一任教官”的历史重任,除自身过硬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有“教官”美称的“四会”教练员,过去绝大多数是干部,今后将部分让位士官。济南军区某团去年表彰的25名“优秀四会教练员”,其中12名是士官。不难看出,士官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第三,“服从和奉献”是士官永恒的主题

士兵的“本色”是什么?服从和奉献!有人说,如果把士官比做一只鹰,服从和奉献就是他们搏击长空的“双翅”。

解放军报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个例子:某团修理连有一名士官,是坦克维修“专家”。他写过书,事迹上过电视,登过报纸。但可惜,这位颇有作为的老士官,后来滋生了居功自傲的思想,服从意识淡了,奉献精神弱了,时常撂挑子,挨了处分不说,还被复员处理。临走那天,他痛心地告诫战友:“傲才视物,终究要栽跟头。身为士官,服从和奉献是咱的本份,丢了这个本份,就失去了士官的价值,吃家伙理所当然!”有位名将说过:“一品脱的汗水,可节省一加仑的血。”勤学苦练是士官队伍成才的主要途径,我们要看到许多士官虽然掌握了精湛的专业技术,但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一方面在练兵场上勤学苦练,一方面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继续为自己“加油充电”。士官的服役过程,就是不断奋进,在奋进中提高的过程。

这里我送大家一句话:“一个兵不服从、不奉献,不爱岗敬业,就像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田一样,会遭人冷眼。唯有服从奉献,才能体现一个士兵的价值!”

正确看待“走”和“留”的问题。

新的士官制度在工资待遇上给予了士官比较优厚的待遇。但有人认为,一二级士官将来离队就业的问题没有保障。基层士官有一种说法:“辛辛苦苦干八年,一夜回到当兵前”,对这种说法,不知各位有何见解?

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士官的工作】

第一,军队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保持足够的活力,所以其成员的更替是必然的,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军队只能根据岗位的需要来确定服役时间的长短,所有的士兵或早或晚都将退出现役,所以“走”是必然的,“留”只是相对的。

第二,我国的兵役法规定,服兵役是每一个适龄公民的义务,我们到部队来首先是履行义务,不能只考虑自己将来的出路,这就是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

第三,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在适龄青年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履行服兵役的义务,绝大多数的知龄青年不能履行这个法律规定的义务,这和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在许多西方国家,每年适

龄青年入伍比率达到80%以上,所以参军与不参军之间的反差并不十分明显,加之其待遇较高,制度完善,尽管退伍后国家并不安排什么工作任其自然融入社会,但军队还有相当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种对军人的补偿机制,使得军人在部队可以安心服役,退出现役后能得到相应补偿。但对退出现役的士兵都要由国家来安排工作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需要更新观念,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环境,从另一个角度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过去那种诸如随军、就业等一切由国家包起来的做法并不好,因为它不能体现职业特点和公平的原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经济补偿,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力所能及的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军队也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比如建立了一些项目的保险等,但我认为还不够,应随着国家国力的提高,逐步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这对军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256783/

推荐访问:士官年终工作总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