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教育改革的核心

教育改革的核心

时间:2018-04-28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教育改革的核心 第一篇_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主题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就总体而言,新课程实施十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的颁布,提高质量和减轻负担被列入国家的战略教育主题。提高课堂有效性是解决这一战略主题的不二选择。各地教育教学改革都因此把重心聚焦于课堂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

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这些改革的实施模式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却有个共同的特点:“先学后教”。其中,在初中阶段,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改革影响最大,这些学校改革起步早,力度大,原有基础薄弱但成效显著,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在小学阶段,福建省的“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参与面广,持续时间久,影响较大。本课程将对这四个典型个案进行述评。从实践、操作维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解答,为一线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专业引领。

课程意义:

1. 永恒性

① “吾生而有涯而知而无涯”,学校教育的基本矛盾;

② 有效性是学校教育的本源问题,基本特征、隐性标识;

③ 所有的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追求有效、更加有效。

2. 时代性

① 课程改革:“课改”→“改课”;

②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质量和减轻负担;

③ 有效教学: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

教育改革的核心 第二篇_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2、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什么是课程的三级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的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2、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新课程要求教师怎样给自己定位?

1、文化的传播者

2、潜能的开发者

3、学习的促进者

4、发展的伴随者

5、教育的探究者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所引起的变化?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3、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

4、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5、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育改革的核心】

1、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其次,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第三,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的时间。

2、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其次,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第三,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

3、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法。要在预习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要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学习新的课程理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2、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3、具体把握课程特征,体现课程综合实践活力

(1)教学关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2)课程开展的时空上体现灵活性

(3)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4、优化综合课程评价,强化课程综合实践功能

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

2、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

3、实行择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探究教学需要树立哪些基本观念?

1、潜能开发观

2、问题探究观

3、学生主体观

4、行为实践观

5、个性差异观

6、师生合作观

7、生命发展观

8、评价过程观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1、激发导入,自学探究

2、解疑导拔,合作探究

3、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4、激励评价,引伸探究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

(一)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课程理念形成于对现实教育的深刻分析和对未来教育的展望,它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新、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课程建构的基础——不同的课程观:

旧课程观中的课程是文本课程,教师是传授者,因而教师是中心。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2、课程实施的策略——不同的整合观:

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教材意识是第一意识,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则是第一要务,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教必需服务于学,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是首要的任务。

(二)走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树立”的第一步是接受,但接受只是一种认同,还没有成为教师自身的一种素质。要把一种理念变成人的素质光有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这种理念的进一步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最有效的,这种意识在新课程实施进入攻坚阶段时尤显重要。

二、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一)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

课程的价值是多元的,多种价值的融合,特别是人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融合,将是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在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上,对我们影响较大的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基本形式”,故而新课程的价值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这种融合浓

缩为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核心】

(二)“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内涵

1、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这是课程价值取向定位问题。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2、面向每一位学生。

基础教育是国民的奠基工程,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3、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是知识的容器。素质教育所关心的是整个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产品的人,是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不只是物质生产的生活。学生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

(三)关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思考

透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们不难发现,要达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需完成如下的建构:

1、把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构建新的学力观

所谓学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习得的知识、能力,由基础学力、发展性学力构成。所谓基础学力是指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打基础的学力,而所谓发展性学力是指以观察能力、自学能力等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在未来自己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重视双基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仍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摆在了突出位置,但新课程所强调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有别于以往,它提倡将双基作为一种载体,强调对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的培养,而这些则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

2、既强调健康体魄、健康心理,又强调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未来的生活质量

新课程提倡,我们不仅要关注青少年学生现实生活世界,而且还要关注青少年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关注青少年学生可能生活世界就是关注儿童生活的未来发展趋势,关注青少年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健康体魄与健康心理我们比较重视,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却一直是我们所忽略的。在影响一个人生活方式的心理素质里,思维方式与主体性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学习方式对一个人思维方式和主体性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意义远不只是学习本身,他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观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

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总之,关注人的教学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

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育改革的核心】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倡导的三大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论教”,主要

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

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

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

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⑤.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⑥.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的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

进行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研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第一,如何更新我们小学数学教学观念,包括学习观和教学观等。第二,如何改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策略,如讨论、探究和激发学生思考的教学策略,以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环境。第三,要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在这些方面,广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推进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素质教育。

在谈到课堂教学时,一些教师提出,能否形成一个统一、有效的教学模式呢?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英国的科克罗夫特(Cockcroft W.H.)报告发表后,英国也有些教师希望调查委员会提出一种固定的数学教学方式,但是该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单元的性质,学生和教师本身的经验及能力来决定。广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

教育改革的核心 第三篇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合理高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中学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高效化,合理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成了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按照教育部部署,浙江省将从2006年9月起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此时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自本人参与高中生物教学至今十五年的教学过程中经历了三套生物教材的改革,本文将结合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探讨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含义 高效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永恒的主题,高效课堂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最高效益,所谓“高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规定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明显进步或发展。高效课堂所关注的是学生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由上可见,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 (二)高效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同一授课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则可能会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高效性。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对贯彻新课程理念,克服课堂教学“形式化”更有重 3 要的意义。 当前课堂教学高效性缺失的现状:僵化套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致使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异;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缺失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确保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二)确保教学内容精选化、整合化。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高效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高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接受单

一、机械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整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精选合

理有效的教学内容,才能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促进其发展。教学内容的精选、整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精选教学内容、整合考纲、研究高考考点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基础和前提。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生物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2.高效教学内容的精选、整合必须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 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优化,化难为易,以简驭繁,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3.客观合理整合可利用的生物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完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 在“课程资源”视野中,有效教学既包括对教材的“再度开发”“不只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包括“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还包括“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时,我们可以整合渔场资源衰退的相关材料,由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因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感到内容亲切、感受深切,对于这些内容就能深入理解,而不需死记硬背,同时也增强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 4 系,使原有的教材知识真正成为有效知识。整合、完善优化完善多媒体课件,合理高效的应用于课堂教学。 (三)确保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化。 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高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暴露学生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自已独立思考,自己发现、研究问题,探索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学生在自主探究之后,自主学习而获得对某生物学主题的意义构建可能并不全面或正确,这就需要在一个相互协作的学习群体中对各自的观点、假设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协商和辩论,使不同的观点得以交锋、碰撞,从而加深、补充、修正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业成绩,而且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 再次,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 探究学习是使学生直接参与质疑问难,探索释疑,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学习过程便是研究过程、创新过程,也是收获过程。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的探究学习能够适应这一要求,应该成为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有效学习方式。 (四)确保教学模式的最优化、多样化。 教学模式是指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过程。有效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比较弱,学生的才华和智慧得不到应该有的展示。因此,课改专家特别强调和呼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高效课堂教学注

入新的活力, 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实现各种模式的优化组合。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最优化实质也包含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的含义。就一堂课而言,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纵向上是多样化的,即在一堂课上,教学可能会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讲授、探究、讨论、操作等。就不同的课而言,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又表现为不同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机会。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过程中,尽可能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当然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同时,仍然大力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例如:在 5 《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条件下酶活性探究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五)确保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 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高效课堂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高效课堂教学必需要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在授课过程中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生物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生物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对于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磨练学生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意志,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生物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动手动脑的各种实践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和培养各种智能主要通过师生各种实践活动去获得。这种模式是以素质教育为目的,通过生物实践活动教学达到教师的输出与学生的吸纳的优化组合,是培养学生生物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中央公务员15条禁令内容

发布日期:2014-02-26 10:08字号:[ 大 中 小 ]

1《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 培训期间不得公款互相宴请,不得集体聚餐吃请,不收受纪念品土特产。

2《关于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的通知》 纪检系统会员卡清退,做到“零持有、

零报告”

3《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禁止新建楼堂馆所,严禁豪华装修,领导干部办公用房面积超标者清退。

4中宣部等五部门发出的通知 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举办文艺晚会。 5《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严禁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严禁用公款安排旅游、健身和高消费娱乐活动;严禁以各种名义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实物。

6《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严控会议规格,精简会议,不允许在风景名胜区开会。

7《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 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

8《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9《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退(离)休手续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兼职(任职)。凡按规定经批准在企业兼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领取薪酬、奖金、津贴等报酬,不得获取股权和其他额外利益。凡按规定经批准到企业任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再保留公务员身份,不再保留党政机关的各种待遇。

10《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

11《关于严格规范党报党刊发行工作 严禁报刊违规发行的通知》严禁以党报党刊名义搭车发行或利用行政权力摊派发行其他报刊。

12《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

教育改革的核心 第四篇_教育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Yao

新课改 新常规

我的管理 我做主

———新课改背景下的常规教学管理 新课程的开放性、多样性、创新性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课程目标变了,学习方式变了,教师变了,就连学生也变了,学校管理,常规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办学行为都确立了新的价值取向。城关三里岔小学也被新课程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和校本教研实践中将规范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对于传统常规教学管理的反思和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的碰撞中,积蓄内涵,悄无声息地成长着、发展着、、、、、课堂改革离不开教师、课堂和学生等因素。今天,我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常规教学管理。

一、关注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首要任务。

著名教育专家李希贵提出“学生第二,教师第一”的管

理理念对学校来说,教师是第一位的,教师才是学校的主人,只有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学校发展才能水到渠成。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离不开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维系于教师的成长。教师的成长源于内心的觉醒,而内心的觉醒源于对事

业的成就感。我们学校9个教学班,640名学生。教职员工19名,50岁以上教师6人,43岁以上教师9人,4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1人。其中抽调教体局、城关镇3人,濒临退休教师3人,残病教师1人,患癌症教师1人。教师队伍真可谓是老弱病残。正是这支队伍在(去年)、今年年的教学质量抽测中荣获b组年级总评4个第一(共计6个),单科成绩7个第一(共计12个)的好成绩。大家都知道:一般教师教知识,好的教师教过程,卓越的教师教智慧,智慧是经验的积淀。我们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抓住老教师经验丰富这一特点,积极为他们的成功发展和提升找到切入点。首先,我们利用周二教研活动让教师们逐一畅谈工作中最愉悦的事,比如:自己成功的一课,成功转化“差生”的事,让他们自己感受到成就感与教育教学中的自我发展密切相关,是自身的发展成就了自己,幸福感就在自身的发展中。其次,我们通过每年3月份、10月份常规听、评课活动中,设置出其不意的奖项:“教学机智奖”、“积极参与奖”、“阅读摘抄奖”、“读书心得奖”等等,看似细节,其实是在彰显学校价值导向的同时成就了教师。第三,开展“扬长避短”的评课活动。“扬长”就是学生、家长夸教师。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要通过家长、学生的口直接表述给教师。赞赏的力量促使教师每天工作心情愉快,充满热情,教学效果非常好。“避短”就是学生、家长对教师教学行为不满的或者有建议,

可以利用打电话或直接反馈到教导处反馈,学校与家长交流意见,达成共识,由学校传达给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不愉快得以缓解,营造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例如:

学校就是通过这些常规简单的激励方法,朴素的研读,

扎实的反思,使这支教师队伍具备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强烈的成就感和专业意识,他们才在教学实践中一步一步地前行,一步步地提升。

二、加强教学管理,抓好教学常规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任务。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叶老道出了教学的真谛:教学需要精耕细作。常规教学管理,我们实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方法。第一步,静态管理,我们先抓好“备、讲、辅、批、测”五个环节。学校制定了“五项教学常规制度”,即:备课突出一个“细”字,做到“三备五明确”,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明确三维目标;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教材要求;明确教材特点、难点、重点;明确教法、学法;讲课突出一个“精”字,做到“五精心”:精心设计导语,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使用教具、学具,精心设计作业;批改突出一个“严”字,做到“三批三改”,基本题全批全改,重点题细批细改,学困生面批面改;辅导突出一个“实”字,做到“五心”:热心、耐心、细心、诚心、爱心;测评突出一个“活”

字,做到“五动”,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上,我们往往坐在那里,认真地看教案、看作业等等,详细地做好记录,在全体会上说说共性的,个性的问题,提出下步整改方案就可以了。第二步,动态管理,我们把“说课、评课、磨课、走课”纳入常规教学管理之中。“说课”要求教师课后说课,说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学法,重点是说课堂教学的预设状态和生成处理,寻求课堂教学的机智。“评课”先自评后互评,教师先评价自己的课,说出自己的感觉,然后,听课教师再给出不同的意见。无论是真诚的肯定,还是善意的批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教师被这相互之间评课的热情所感动,他们会由衷的认真筛选,及时反思,完善自身,提高教学水平。

“走课”:听课是学校管理者管理教学,研究课堂,深入课堂的主要方式,然而,真实的课堂往往被“表演”所掩盖,讲台上的教师表演得淋漓尽致,教室里的学生却索然无味,课堂是教师的时间,而课后才是属于学生的。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已成历史,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要更多地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去判断教学,“走课”成了我们管理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走课”就是校长、教导主任每天到不同的班级里,不同的课堂上,有意或无意地转一转,看一看,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甚至可以是一节课。教师不会因为走课而改变教学思路,走

课者更不会因为不经意而无所收获,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也还原了真实。

“磨课”:“好课多磨”。“磨课”就是以“反思”性实践的思路和理念,对传统的校本教研方式进行系统的剖析和重构,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使教师成为学习共同体。磨课是一种集体性的教育创新活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集中体现了教师同伴互助,共同研究,共同成长。三里岔小学属于单轨制,我们改“同课异构”为“一课众评”的集体教研模式。一位教师上课,其他老师都参与听课,倡导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不再各自“种”自己的责任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角色,不同声音的评价触动教师教学内心,从中发现共性和个性化的问题,重新设计教案,重新上课。就这样,讲授、评价、反思,再讲授、再评价、再反思,反复“磨”,

直至一节常规课磨成为全校的示范课。

三、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改实施的关键,课程改革的

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而课堂的精彩源于学生。因此“以生为本”的新课改首次提出了“三维目标”,对促进学生发展具体提出了三个方面,不仅关注学什么,而且关注如何学和学习过程,同时更关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变学生单一

教育改革的核心 第五篇_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2013.6.7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临翔区蚂蚁堆中学 汤光先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普及水平持续提升,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明显加大的强力支撑。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重大的人才培养方针。

2、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比例并保持长期、稳定增长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3、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主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真正绝决好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4、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发展的根本在于教育改革与创新。对于教育而言,只有突破,才会有所创造和根本性发展。

5、必须把提高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突破性发展的核心任务。

教育改革的核心 第六篇_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改革。 A.内容B.课程C.方法D.途径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40165/

推荐访问: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教育改革论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