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

时间:2018-04-23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五年计划 第一篇_公司五年战略规划

四川安仕吉物流有限公司

五年发展规划

二0一二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3

第一节 编制的依据及目的………………………………… 3

第二节 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

第二章 总体要求………………………………………………4

第一节 工作方针………………………………………………4

第二节 指导思想………………………………………………4

第三节 发展战略………………………………………………5

第三章 发展重点………………………………………………7

第一节 企业基础发展重点……………………………………7

第二节 重点项目规划…………………………………………9

第四章 保障措施………………………………………………14

第一节 组织保障………………………………………………14

第二节 设备与技术保障………………………………………15

四川安仕吉物流有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编制的依据及目的

《安仕吉物流五年发展规划》编制的依据:坚持“整合资源、优化流程、规范管理、效率经营”的理念,紧紧抓住国家物流振兴规划,严格依照安吉物流集团“十二五规划”战略步骤。目的是要通过研究制定规划,确定公司未来五年正确的发展战略,发扬和培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核心项目,确保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第二节 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四川安仕吉物流公司现状

四川安仕吉物流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仕吉物流”)是四川安吉物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安仕吉物流于2007年在成都战略布点,入驻新都物流中心,占地66亩。现有员工77人,其中本科学历19人,大专学历37人,研究生1人,从人力资源结构来看公司人员结构年轻化,平均素质较高,这是公司的一大优势,但项目管理人员相对较少,急需补充。2012年8月正式更名为四川安仕吉物流有限公司,主要为集团客户提供优质物流配送服务,同时,为大型商超、电器卖场、生产型企业、果蔬加工企业、电子商务运营商等提供配送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安仕吉物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从企【五年计划】

业物流想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在公司的组织结构方面,安仕吉物流组织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在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方面,传统的物流业务集约化程度不高,有待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工作方针

(一)2013-2017年公司发展的工作方针

管理理念:无障碍人性化沟通,按程序高效率办事,凭数据客观性分析、全员参与营销。

一个打造:打造独具特色的“物流旗舰店”,优化运力系统,在园区内部实现提档升级。

一个突破:充分利用园区内资源优势,借助外包管理经验增强整合效果,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个坚持:坚持园区大整合的经营模式、坚持项目联合运营模式、坚持全员营销的管理理念。

第二节 指导思想

坚持十六字经营方针,在园区大整合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项目,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治理结构和科学民主的决策。用现

代化的管理手段强化企业管理,改善管理系统。坚持建设企业文化,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养,营造学习型企业。

第三节 发展战略

对于从企业物流想物流企业转型的企业来说,需要进行经验的积累,只能顺应市场,需要珍惜与争取各种可能的机会,以求自身的更快发展;积累了一定实力后,就需考虑自身业务定位,集中力量进行重点项目特色创新。第一个五年规划战略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完成标准化统一管理模式,实现物流资源高度整合,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使运营体系分配更趋合理,操作流程更加优化,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最大限度的发展风险较小、资金回笼较快或相对稳定市场较成熟的项目。实现资本积累周期运转,同时培养2-3个重点项目,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实现2017年终产值目标最大化。

第四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预计2017年底彻底实现建立“物流旗舰店”,并完成标准化(基础管理、安全管理)统一管理模式,物流资源高度整合,运营体系分配更趋合理,操作流程更加优化,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公司将在城市配送、城际配送、甩挂运输、现代化信息技术方面深度发掘资源,打造现代化物流企业并做上市准备,产值目标2.5亿元以上。

二、分阶段目标

五年计划 第二篇_个人五年计划书

东北林业大学

计划人:杨春江 2010-10-30

要想成功,就要付出一般人所不能付出的,承受一般人所不能承受的一切。

今年我18周岁,刚刚步入成年人的行列,也刚刚踏入大学的校园,对未来满怀着憧憬,满怀着期待。在未来的五年里,自己不想碌碌无为的度过,也不想在五年后回首时后悔。所以在此做一份五年计划,努力让自己走向成功。

一:自我分析

(1)自我感知能力。有一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接受能力,在面对他人提出的建议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意见接受。但是有时会不能很好的自我激励,有时也会有一些自卑的心理。

(2)激励他人的能力。在发现周围朋友消极的时候,能够激励他们鼓励他们,尽一个朋友的责任。

(3)建立关系的能力。这项能力比较弱,在融入一个新的集体的时候,总需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自己在对刚认识的人有一定的了解后,才会决定自己是否愿意何其成为朋友。

(4)变通的能力。自己是知道,做事是要懂得变通的,但有时还是会收到前人经验的影响,照搬照抄,不能与现实相结合。

(5)沟通的能力。在这方面,我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位非常合格的听众。自己认为,自己的沟通的能力是很弱的,不善言辞。很多时候,自己不能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说是影响与他人交流沟通的障碍。

(6)前瞻的能力。在对一件事情的观察时,可以看到这件事情的背后所牵连

到的部分的东西。但不是很全面。

(7)控制的能力。我认为自己的控制能力会比一般人稍强一些,在一些时候,能够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会在自己有情绪和非常激动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决定,因为这时候所做的决定大部分都是错误的,是会让自己后悔的。

二:当前发展态势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甚至已经到了,世界经济不能没有中国参与的地步。在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过后,世界各个经济政治集团体或复苏或加速发展。而伴随这次危机而来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经验和机会。我们要在危机来临时抓住机遇,而不是粉身碎骨。

当今社会,大学的普及程度正在飞快上升,大学生已经不是稀有人才,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相当惊人,而且每年都有很大的提高,这就意味着,相当人数的就业岗位也随之失去。因为学历的关系,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会相对减少一些。但我学习的是工商管理专业,所以我认为,经验比学历更重要。

三:五年后的目标

(1) 完善自己在,建立关系、变通、沟通等方面的不足。

(2) 可以熟练的用英语进行交流。

(3) 不会与现在和将来的朋友们失去联系。

(4) 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5) 有一定自己的人脉网。

四:大学四年目标

大一: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询问就业情况;

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

学习计算机知识,辅助自己的学习。

大二:提高基本素质。

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

的知识技能;

主要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有坚持性;

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

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

大三: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

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 学习写简历、求职信;

了解搜索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

大四:工作申请,成功就业。

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

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

己的积累和准备。预习或模拟面试;参加面试等。

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信息资料、

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训练,尽可能的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

况下进行施展演练。

日常:多与父母联系,经常与朋友联系,每天十五个英语单词。记录东西时,

尽量用英文。

五:备注

很多事情都在变化中,期间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自己要努力再努力,认真再认真,既然计划是自己做出来的,自己就要努力去完成它。管理好自己,控制及纠正其中的偏离及不足之处。

计划人:杨春江

工商管理一班 2010-10-30

五年计划 第三篇_大学生个人五年计划

大学生个人五年计划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吃到的下一块将会是哪种。--《阿甘正传》

是的,人生是没有预见性的,我们很难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尝试嚼上一口,我们又怎能知道它不是我们想要的味道呢?

关于我的人生,关于我的五年计划,我想这都是我早该完成的构想,我坚信没有计划的生活是混乱的,是漫无目的的太空行走,诚如新东方的徐小平所说:“人生没有设计,你离挨饿只有三天。”是的,计划很重要,但我深刻的明白,计划再好也必须建立在自己的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所以,在建立计划之前我得完整的分析一下自己。

一、 个人现状分析

本人91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2010年经过高考我走进了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读了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法学专业。大一开始,我参加人民解放军,并成功当选一个合格的军人,在部队里,我注重学习,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第二年,我成功的当上了班长,这一年主要锻炼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策划能力和行动执行能力。同时,除了努力学习加强锻炼以外,自己还积极想党组织靠拢,现在自己已经是一名党员。在部队里我荣获优秀士兵两次,三等功一次。退伍后,我复学了,基本上自己的大学学

习和锻炼的方向是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在学习的同时不忘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和比赛(社会实践为主—创业),在这些活动中提升自己。

为了更好的剖析自己,我为自己设计了一个表,具体如下:

二、 我的人生目标及五年计划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便是我的人生观,也是我的人生总目标,我不求一生一定要轰轰烈烈,但一定不能碌碌无为,我想在老的那一天能够在回顾往事时能够感动自己就足够了。为了达到自己的人生总目标,我把人生量化为五年一个目标。

下面是我的五年计划:

三、 达到目标具体措施

五年计划 第四篇_我国五年计划的前世今生

中国“五年计划”的前世今生?

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

国,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

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草案是在党中央

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主持制定的。

这个计划草案,从1951年开始着手,一面建设,一

面编制,经过近4年的补充和修改,最后经1955年7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

新中国成立之后,除1949年10月至1952年底

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

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每五年编制一个“五年计划”。

迄今为止,我国共经历了十一个五年计划建设。 目前,十二五计划已近尾声,正在编制中的十三五计

划又将向人们描绘出中国21世纪的发展蓝图。

十二五计划时间表: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2010]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2015]

问:第二个五年计划是58年到62年,为什么

第三个五年计划不是63年到67 年,而是从66年开

始,那么63年到65年国家就没有经济发展规划了吗?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答:中间是3年自然灾害,国人连饭都吃不饱,

不知饿死了多少人,哪有 什么 计划呀。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

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

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

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二个“五年计划”,

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由于“八大”后冒进思想的影响,“二五”计划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了严重的冒进倾向,许多计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1958年8月北戴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批准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提高了奋斗目标,提出可以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到1962年建成强大的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若干重要产品和产量方面超过英

国,赶上美国。据此,《意见》提出农业总产值五年增长2.7倍以上,1962年粮食总产达到15000亿斤,棉花15000万担,钢8000万吨,煤9亿吨,棉纱1600万件,五年基本建设投资3850亿元,重大建设项目 1000个以上。

由于1958年以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连年出现财政赤字,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我国经济建设己不能按照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继续发展,国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在批转国家计委《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

方针”,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

所以1963-1965年间为经济调整期。

五年计划 第五篇_历次五年计划回顾

历次五年计划回顾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陈云作“一五计划”报告

基本情况: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成就: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存在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造成国家财政紧张。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58-1962)

大跃进运动

基本任务: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完成情况:由于1958年以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连年出现财政赤字,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国家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

存在问题: “八大”后冒进思想的影响,“二五”计划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了严重的冒进倾向,许多计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66-1970)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烟云

基本任务:依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1965年9月初国家计委明确提出:“三五”计划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主要成就:“三五”计划期间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 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

万千瓦,石油开采2777万吨。新建铁路交付营业里程3894公里,新建公路31223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1191万吨。

存在问题: 然而,尽管“三五”时期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

【五年计划】

第四个五年计划 (1971-1975)

周恩来会见美乒乓代表团

基本情况: “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制定1970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会上研究、讨论、制定了草案。

主要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发电量103.1%,棉纱96.8%,铁路货运量98.7%,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

存在问题:1973年7月国家计委拟订了修正草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调整,不少指标有所压缩,钢产量下调到3200-3500万吨,后又调到3000万吨。

第五个五年计划 (1976-1985)

十一届三中全1978年召开

基本情况: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主要成就: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财政收入和支出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但收入略有节余,扭转了1974年到l975年连续三年财政赤字、财政收支恶化状况。

存在问题: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强调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初步提出调整、改革任务和措施,预示国民经济发展即将进入新的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时期。 第六个五年计划 (1980-1985)【五年计划】【五年计划】

中国奥运军团金牌零突破

基本情况:1982年全国计划会议着重讨论了“六五”计划草案,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六五”计划,同时作出了动员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个计划面奋斗的专门决议。

主要成就:一,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二,重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取得重大成就。四,财政状况逐年好转。五,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七,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生活显著改善。

存在问题:“六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特别是“六五”后期,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对经济稳定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七个五年计划 (1986年-1990年)

南方兴起民工潮

基本情况:“七五”计划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使改革和建设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主要成就: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7.5%。逐步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五年内培养500万高级专门人才,比“六五”期间增长一倍。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并相应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5%。在这五年内,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

第八个五年计划 (1991-1995)

邓小平南巡

基本情况: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主要成就:“八五”时期中国的一些主要产品的产量稳步增长。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政体制,以增殖税为主体的新税制已经基本建立并正常运行。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

第九个五年计划

(1996-2000)

1997年香港回归

基本情况: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主要成就: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提出了此后15年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 第十个五年计划

(2001-2005)

北京庆祝申奥成功

基本情况:1999年6月22日,国家计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十五”规划工作。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会议上说,做好“十五”规划工作,要把握好六个重要原则和四个思想方法。

主要成就: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2005年全国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农村医疗服务设施继续改善,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年计划 第六篇_我国十二个五年计划

我国十一个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9倍。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问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

“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以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和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占60%作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1954两年的投资额,基本建设贷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0.2%猛增到48%,造成国家财政紧张。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建议》明确规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三)在发展基本建设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相应发展运输业和商业;(四)努力培养建设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五)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建议》从1958年到1962年五年内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时期的35%增长到40%左右,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一五”时期增长一倍左右,职工和农民的平均收入增长25%到30%。

但是,由于“八大”后冒进思想的影响,“二五”计划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了严重的冒进倾向,许多计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1958年8月北戴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批准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提高了奋斗目标,提出可以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到1962年建成强大的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若干重要产品和产量方面超过英国,赶上美国。据此,《意见》提出农业总产值五年增长2.7倍以上,1962年粮食总产达到15000亿斤,棉花15000万担,钢8000万吨,煤9亿吨,棉纱1600万件,五年基本建设投资3850亿元,重大建设项目1000个以上。 由于1958年以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连年出现财政赤字,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我国经济建设己不能按照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继续发展,国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在批转国家计委《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

针”,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66年到1970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三五”计划是从1964年初开始研究和编制的。其中内容比较详尽的计划方案有两个:一个是国家计委会提出的经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的初步设想》(汇报提纲),另一个是1965年9月国家计委拟定的并经中央讨论基本同意的《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

《初步设想》确定的“三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农轻重的顺序进行安排的:(1)大力发展农业,按不同的标准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2)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突破简短技术;(3)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增加产量,使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进一步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事业,使国民经济有重点、按比例地发展。 依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1965年9月初国家计委重新草拟了《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明确提出:“三五”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按照《汇报提纲》的要求,“三五”计划期间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石油开采2777万吨,炼钢652.7万吨,铁矿开采3590.1万吨,合成氨244.4万吨,化肥204.16万吨,水泥1533万吨,塑料18.7万吨,棉纺锭322万吨,化学纤维1.23万吨,新建铁路交付营业里程3894公里,新建公路31223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1191万吨。

然而,尽管“三五”时期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

第四个五年计划

“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2月15日至3月2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制定1970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会上研究、讨论、制定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同年9月,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曾作为参考文件印发。1971年3月,中共中央在批转1971年计划时,《“四五”计划纲要(草案)》的部分指标也作为附件下发。

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主要经济指标:《纲要(草案)》规定,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5%,五年合计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1300亿元,1975年粮食产量达到6000-6500亿斤,棉花6500-7000万担,钢3500-4000万吨,原煤4-4.3亿吨,发电量2000-2200亿度,铁路货运量9-10亿吨。

1973年7月国家计委拟订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修正草案)》。《修正草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调整,不少指标有所压缩,钢产量下调到3200-3500万吨,后又调到3000万吨。1972、1973两年国民经济形势有所好转,1973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和突破了计划,并且是“一五”计划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

1975年是“四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按照《修正草案》规定的1975年指标要求来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是: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

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发电量103.1%,棉纱96.8%,铁路货运量98.7%,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

第五个五年计划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78年3月,又修订了十年发展纲要,要求到1985年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石油达到2.5亿吨,国家计划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其中10个大型钢铁基地,9个有色金属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等等。从1978年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每年要投资700亿元,超出了实际可能,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央就对此作了修正。

从“五五”计划执行情况来看,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

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3.1%,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l0亿元,比1977年增长12.3%,比1976年增长19.4%。财政收入和支出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但收入略有节

余,扭转了1974年到l975年连续三年财政赤字、财政收支恶化的状况。但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强调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初步提出了调整、改革的任务和措施,预示着国民经济发展即将摆脱困境,进入新的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时期。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新八字方针),并从这一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第六个五年计划

“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较长,最初是作为《l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的一部分,根据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议着手编制的。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重新制定中长期计划,并召开长期计划座谈会,再次酝酿编制“六五,计划。之后,国家计委和有关部门就“六五”计划的编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测算工作,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科学论证。1982年全国计划会议着重讨论了“六五”计划草案,1982年

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六五”计划,同时作出了动员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个计划面奋斗的专门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1985年)是按照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未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制定的,是继“一五”计划后的一个比较完备的五年计划,是在调整中使国民经济走上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的五年计划。

“六五”计划的具体要求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1)工农业生产总值,计划年均增长4%,在执行中争取达到5%。(2)争取消费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38718/

推荐访问:五年计划时间表 第一个五年计划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