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走近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

时间:2018-04-08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走近毛泽东 第一篇_《走近毛泽东》万字观后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上周五我们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浏览了伟人的一生,从伟人的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仅认识到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同时又明白了创建新中国的艰辛,并且领略了伟人的风采。观看完这一纪录片后内心久久不能平息,不断地回味片中的一些情节,感慨万分,不由的对毛主席的聪明才智、作风胆识与他对人民的那一份始终不变的情怀充满了敬意。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有人说:“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所以,又有人说:“毛泽东是用笔杆子打天下的。”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就是毛泽东!”这的确是对毛泽东最精辟的概括。

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的一户农村家庭里,小时候和其他农村孩子没什么两样。他八岁时,在村里的一所私塾里读书,可他对先生讲的四书五经根本没什么兴趣,而对一些现代文选爱不释手。毛泽东在17岁离开家乡告别父母到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在那里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成为他以后领导人民解放中国的指导思想。

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主席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

1945年,全中国爆发了一场解放战争。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说:“只要控制了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就能赢得全中国。”而毛泽东却说:“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就能赢得全中国。”由此可见,两种不同的说法,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境界,表明了两位领导人的不同走向。事实证明,毛泽东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用小米加步枪的落后装备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有精良武器装备的800万军队。这一场武力、财力和装备都很悬殊的战争,为解放中国做足了信心,也为今后的战争做了最好的铺垫。

从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

影片除了表现毛泽东正确的领导和特有的军事作战外,还披露了他重情重义的一面。在听到洪区灾民与蛇争树却被毒蛇咬死而痛哭,在听到战胜血吸虫病的喜讯之后高兴的半夜起来写诗的细节,这一哭一笑的鲜明对比,更是展示了主席关心人民生命安全的真实写照。 片中的许多细节,如毛泽东畅游长江和大海,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以纸老虎和身高的主题逗趣,毛泽东与非洲妇女会见时行屈膝礼的幽默场面,出席党代会时目送全体代表离席等细节情景,生动感人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激情、智慧、幽默与自信,洋溢着鲜活而深刻的人民性。并且毛泽东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这一切的一切都展现了他为人和善却不失原则的处事风格。

毛主席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他酷爱读书,至死方休。毛主席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可见毛主席是多么有毅力啊!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拥有渊博的才学,这与他青年时期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这句话时间都在提醒我们要刻苦学习。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现在生活环境改观了,学习条件也提高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学习,把握好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的四有新人,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为祖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观看影片时,一度,毛泽东耀眼的光环阻挡了我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双眼。我不知道一代伟人如果将他供入神龛,会不会给我们带来的只有崇拜而没有信仰。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

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它以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性情,以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使我作为一名观众将对主席的仰视转为对一个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

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他,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他,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他,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他,热爱游泳,想畅游世界的大江大河,他热爱祖国山川,想考察黄河长江。

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

他,平易近人,忧国忧民。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

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

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己的信仰。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句歌词大家都应该很熟悉吧,这首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大家就相互传唱,当时我们心中毛泽东简直是神一般的人物。我们对他有的只是崇拜和仰视。在我们进入学校后,通过读他的文章、诗词,我们了解到毛泽东是一位有思想,有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伟人。“战地黄花分外香”“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今日红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这些诗句既让我们觉得置身于金戈铁马之中,又像是二月的春风迎面拂来。

以前我们觉得毛泽东离我们很远,他是伟人,在他身上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让我们只能仰视。但自从看了记录片《走进毛泽东》,我从过去的仰视这位伟人变成平视这位伟人,但却因为平视而看到他的内心的伟大与不平凡。

毛泽东近百年来就是中国的骄傲,他的每件事都让我们难以忘怀。他的智慧,他的心胸,他的淳朴,他的博学,还有他那平凡中的伟大无不让我们深深地震撼。

这部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一生不平凡的再现,不仅挥洒出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它以珍贵的镜头描述了毛泽东富有传奇的一生,铺陈其在工作中可亲可爱的镜头,再现了伟人的真性情,使我们对毛泽东的仰视转变为一种可信形象的崇敬,使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了解他的为人,以及毛泽东对生活的态度。使我们更切实地认识了一个多面而且变化的主席,使我们以新世纪的眼光去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

看过这部影片我深深地感受到,毛泽东酷爱读书,至死方休。他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幼年时的毛泽东就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等,成年时他的诗词、文章冠绝中华。据说毛泽东将《资治通鉴》读了17遍,《红楼梦》读了5遍,通读4000万字的《二十五史》,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期间,毛泽东更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他有几个习惯:一是好问,他经常与同学切磋或向老师请教学术问题;二是作课堂笔记,写读书心得。凡是在思想上和学习上对他有帮助的,他都记录下来。他还十分关心时事,经常阅读报纸杂志,在阅读中不断分析批判,逐步丰富自己的见解。他十分擅长汲取他人长处,他对同学说过,我们看一个人,要多看他的长处,只有虚心地学习人家的长处,才能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毛泽东的这些对学习的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此外,毛泽东还十分注意锻炼身体,冷水浴、野外露宿、长途步行都是他顽强锻炼身体的方式,他主张,一个人应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认为学校教育应德、智、体并重。 看过《走进毛泽东》的人都会为他那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胸所折服。1918年,正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新民学会,这是五四时期最早成立的新型社会团体之一,成员都是一些追求进步的有志青年,他们把“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学会的宗旨,毛泽东为学会的工作倾注大量的心血。他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这个“学会”要为挽救国家,改造社会而奋斗,我们个人也就不应该是为自己的名利享乐而奋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虽然是些年轻人,但也应该担负改造社会的责任”。

辛亥革命前夕,毛泽东前往湘乡县城的新式学堂读书。临行前,他抄写了一首言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就是靠这样以天下为己任的心胸才成长为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代伟人的。

毛泽东是智慧的化身,他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高超的指挥作战艺术,领导中国人民军队一次又一次的战胜困难。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从1月底到3月下旬,先后四渡赤水,把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甩开,又在贵州与云南之间迷惑敌人,将云南敌军诱出,中央红军于5月上旬全部巧渡金沙江,终于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具有决

定意义的胜利。毛泽东机动灵活、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被人们赞叹为“用兵真如神”。 看过《进走毛泽东》我们了解到毛泽东的一生,是为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探索的一生。虽然在探索过程中,他也犯了“左”的错误,1958年他不顾客观律,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挫折。特别是毛泽东晚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左”的错误发展到高峰,造成全国大动乱。但是,与他的历史功绩相比这些错误还是排在其次的。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正如邓小平所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看过了《走进毛泽东》后,我反思了自己以前的想法,以前对于毛泽东同志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一观点十分赞同,,现在我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更加尊敬我们的伟大领袖。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开国领袖的了解都是通过看书,看电视,听别人说等得到的。以前已经听了很多关于他的事迹,我想这些对于我们的生活,发展,学习是很有激励作用的。

毛主席,一代伟大的领袖。从农村走出来,以人为本,以百姓为主的好主席,一个坚强,善于谋划的人,为人民,工人阶级争取自由和利益。他值得我们的尊敬和我爱戴。当看到他以专列作为自己的流动办公室,七十几岁还下基层体恤民情,给自己分配了生产任务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一位七十多岁患有疾病的领导人始终忘不了百姓,病情一好点就要求去看望百姓的生活,我想这样一位领导人是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由此我想到了文化大革命,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毛泽东的一个巨大的错误,但我不这么认为。主席这样做都是为了人民,为了百姓,为了中国着想,虽然文化大革命的大部分结果是错误的,但他也造就了很多人才。我听我以为老师说那时是十分练就一个人的好时期,在那个历史背景下,没有走出去,谁也不知道下一步是错的还是对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想如果没有文革的失败,大概也不会探索出改革开放吧。

所以我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强大的中国。我们必须学习他好的思想和作风,一切为人民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像之前说的那样—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在我们小时候就会唱这首歌,但是那时也许还不知道毛泽东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这样歌颂他。

看了《走进毛泽东》,我才知道毛泽东是一个多么有胆有才有勇有智的人。他自己向记者说自己是被逼上梁山的,殊不知梁山上个个是好汉,毛泽东与宋江相比更是强过百倍,我在看水浒传时,总觉得宋江“亲解其傅”的描写过于单一与频繁,而是得有些虚伪做作,但是在毛泽东身上却没有这些,他可以穿着睡衣走在群众中,他可以当着来访者的面潇洒地游泳,他所有的只是自然的亲和力。

他曾说也总是说自己原本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或老师,并且在他即将离开政治舞台的时候,也还是对这一理想矢志不渝,教员当不成,他也只是想当个编辑,写写文章啥的,可见毛泽东是一个放得开的领导。

他对权力的占有欲不强,确实一个有资格掌权的人,最会掌权的人。一个想当教员的人的头脑居然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了建国之路,在为他鼓掌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惊叹,真的要为他叫一声好!他是一个敢于正视错误的人,虽然他犯了一些错误,当农民因苛税而怒喊“为什么不炸死毛泽东”时,他有的不是愤怒,而是派人展开调查,查清原因,及时解决错误。 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老当家。在看他青少年的照片的时候,真的没有发现他长得这么帅,比起周恩来,他在我看来就稍逊色一点,不过晚年他却让人感到很和蔼可亲,他说自己长了一张大中华脸,确实天庭饱满„„一看就是个充满智慧的脸,头发也多了,额头爷露出更多,验证了中国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但风采依然在他的脸上,还平添了一份和蔼

可亲,他在与非洲总统妻子握手的时候,总统妻子给他施屈膝礼节时,他亦会这种礼节。并且笑得喜人,面容全部舒展,宛如一位农家老爷爷。

总之,他是伟大的毛泽东,他是领袖毛泽东,他是亲人毛泽东,他是我们的老爷爷,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您呼:“人民万岁”,人民希望您“万万岁”!

毛泽东,这个让中国人民永远也忘记不了的伟人。他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让中国人民永远记住他因为他,中国人民才从帝国的强爪中挣扎出来,因为他中国才走上社会主义,才能够屹立在东方。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看过《走近毛泽东》,我深切地感到毛泽东同志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他热爱游泳,想畅游世界的大江大河,他热爱祖国山川,想考察黄河长江。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看完这部记录片后,在我看来毛主席慈祥的面容深深的打动了我,他接见外宾的时候永远都是最自然的表情,视察工作的时候永远都是面带笑容的,让人感觉到无比的亲切,我感到毛泽东的形象真实又生动地展现在眼前,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说的一句话。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时刻,那个让人激动不已的时刻!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领导着中国,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了光明的未来,带着人民解放新中国,发展工业发展农业,虽然他在晚年也些范了些错误,但是他的功绩都是他不可否认。毛泽东,一代伟大的领袖。从农村走出来,以人为本,以百姓为主的好主席,一个坚强,善于谋划的人,为人民,工人阶级争取自由和利益。他值得我们的尊敬和我爱戴。当看到他以专列作为自己的流动办公室,七十几岁还下基层体恤民情,给自己分配了生产任务时一位七十多岁患有疾病的领导人始终忘不了百姓,病情一好点就要求去看望百姓的生活,我想这样一位领导人是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

《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主席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走近毛泽东》 这部片子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同志少年、青年、中年、晚年的一些感人的事情、伟大的政策和果断的决定。让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了久违了的毛泽东的真实形象,让我们真正地走近毛泽东,去探究他的光辉一生。他不仅是一位领袖,也是我们的亲人,他更是一代伟人,他拥有渊博的才学,这与他青年时期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如今我们的学习条件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把握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现在的大好光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正像一首诗词那样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存光阴。我们要真这宝贵的时间,不能虚度光阴。因为时间就像汩汩流淌的河水,是可以流出去却无法流回来的,人在青少年时期大脑最活跃,不论学什么,记得都特别快,而过了这个时期,就恰恰相反,不管怎么努力都比较难赶上去,所以我们应该趁现在加倍努力,只有学得很扎实,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这样祖国就能更加昌盛。

毛主席他把一生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中国共产党,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献给了中国人民。他的影响不仅在中国,不仅在亚洲,不仅在东方,他是世界伟人!我们永远记得他这个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 第二篇_大型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解说词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

他是战士,又是统帅;

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

【走近毛泽东】

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

走上革命道路的毛泽东,曾经回到家乡创办了农民夜校和组织农民协会。这是韶山农民协会旧址。毛泽东还把自己的弟弟妹妹都带出来参加了革命。

回到故乡的第二天早晨,毛泽东到后山去看望父母的坟地。途中遇到了一位正在放牛的牧童,这情景或许让毛泽东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在父母坟前,毛泽东用松枝和鞠躬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怀念。17岁那年,毛泽东告别父母,走出韶山冲。临行前,他改写了一位日本人写的言志诗,悄悄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诗里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离开韶山的毛泽东来到了湖南第一师范。在这里,他根据自己姓名毛泽东三个字的繁体笔画,用“二十八画生”的名字,在长沙一些学校贴了好几百字的《征友启事》。毛泽东当时的人生志愿是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

在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的行为之奇、胆识之奇,志向之奇,而被同学们戏称为“毛奇”。在他的周围,逐渐聚集了蔡和森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并成立了一个自己的社团,取名为新民学会。学会的宗旨是改良人心和风俗,作新的国民。新民学会的不少会员,后来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人物。

1921年夏天,毛泽东在上海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回到长沙后,他与何叔衡等人建立了中共最早的省委组织--中共湘区委员会。在委员会的旧址,毛泽东和他的妻子杨开慧曾住在这里。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毛岸英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后来,杨开慧和毛岸英都未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失骄杨君失柳......)

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出了妻子和儿子外,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堂妹,一个侄儿。

此刻回到家乡,虽然再也不能见到牺牲了的亲人,但家乡人民这些幸福的音容笑貌,不正是毛泽东和牺牲的亲人们为之奋斗所希望看到的吗?【走近毛泽东】

常年在乡村、丛林里的战争生涯,是毛泽东养成了登山的爱好。1954年冬天,毛泽东在杭州主持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闲暇中便去登杭州附近的山峰。一次登到半山腰时已是傍晚,有人说再往前走,没有路了。天黑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提出下山往回走。毛泽东说,你们是累了吧?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嘛。我们往前走,决不下山,不走回头路。这就是毛泽东的个性。

毛泽东对手中的这根竹杖爱不释手,每次外出都带在身边。这是1954年来杭州登山的时候,工作人员砍一根柱子,包上胶皮,做的一根拐杖。毛泽东很高兴,拿着它在杭州附近爬了不少的山。此后,他把这根竹杖带回了北京。后来,又用这根竹杖到山海关视察,到十三陵工地,还到过故宫。日子久了,这根竹杖被摸得又光又亮,成为他的心爱之物。1965年,毛泽东在长沙会见胡志明,胡志明看到了这根竹杖,非常喜欢。临别时提出用自己的拐杖跟毛泽东交换以作纪念,毛泽东没有同意。胡志明离开不久,毛泽东带着这根拐杖回到了井冈山。犹记当年风火里,九死一生如昨。重上井冈山,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毛泽东一生登过数不清的山峰,而井冈山却仿佛像一座永恒而鲜明的历史坐标,毛泽东的辉煌,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正是从井冈山开始的。【走近毛泽东】

震惊中外的“马日事变”,对毛泽东的震撼太大了。在这生死关头,毛泽东看到了没有枪杆子被动和悲哀。于是,在武汉召开的中共“八七会议”上,毛泽东语惊四座: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后来这句话被概括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一个根本性战略。

“八七会议”后,已经34岁从来没有想到过要领兵打仗的毛泽东却在湘赣边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秋收起义。秋收起义的部队,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攻打长沙失败后,他背着长沙向井冈山走去。远在上海的中央不同意毛泽东的选择,决定撤销毛泽东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当这个命令传到湖南时,毛泽东早已上了井冈山。在哪里建立起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

后来的事实证明,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始从井冈山逐步延伸,一直延伸到北京的天安门。

其实毛泽东年轻时的人生志愿不是去抓枪杆子,而是想做个文化人,想当一名教师或者记者。越到晚年,他谈论个人志愿的兴趣越大。50年代后期,他多次公开讲:我退休以后,可以给人民日报写点杂文,可以到大学做教授。让在场的人感到是那样随意和亲近。他说,我读的是师范学校,一心想当教员,没想到后来会指挥打仗。我年轻时根本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也从未听说过共产党。更没有想到我会成为一个战士,并组织一支部队去打仗。我是被迫这样做的,因为反动派杀人太多!

然而时势造英雄。历史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让一个根本没有想到要打仗的人去身经百战。

指挥千军万马的毛泽东却依然不喜欢摸枪。在被蒋介石围追堵截的长征途中,毛泽东创造了四渡赤水这一军事奇迹。但他却对人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在延安,在西柏坡,毛泽东常常沉湎于书香笔墨的世界。这书香笔墨的世界伴随着他的一生。中南海的卧室里,这张特制的大床,记录了毛泽东别具一格的书香生活。一部浩瀚的二十四史,毛泽东是从头到尾读过的,并留下了大量的圈画和批注。他批注的一套二十四史,被影印出版后,尽管售价16万元之巨,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

毛泽东把不读书不看报视为党的领导干部很严重的缺点之一。

【走近毛泽东】

不喜欢摸枪的毛泽东常常强调,革命者不仅要学会适用枪杆子,还要学会使用笔杆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出了《论持久战》,他用他的文房四宝告诉天下,这场战争必将是一场持久战,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蒋介石也不得不表示赞同。

在延安狭小的窑洞里,毛泽东东西纷繁杂乱的国内外大事,深刻把握中国革命的脉络走向,写出了知道中国革命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依然用他的文房四宝告诉人们,代表最广大人们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目前所进行的是一场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此论一出,一幅清晰的社会变革前景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重庆谈判之后,蒋介石撕毁和平协定)毛泽东的诗情画意和人民和平的愿望就这样被炸碎了!内战爆发了。1947年春暖花开的时节,蒋介石调动20万大军进犯延安。重兵压境,同仇敌忾的延安军民决心打一场延安保卫战。而此时毛泽东的眼里,却不仅仅只有延安。3月11日他力排众议,决定在必要时撤离延安。毛泽东告诉人们,蒋介石打仗是为了争地盘。占领延安,他好开庆祝会。我们就给他地盘。我们打仗是要俘虏他的兵员,缴获他的装备,消灭他的有生力量。这样,他打他的,我打我的,等蒋介石算清这笔账,后悔就晚了。在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又说,退出延安是为了打到西安。我们要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1945年开始,气势恢宏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势如破竹。 这时候,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最后的决战关头。毛泽东也从陕北东渡黄河,住进了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叫西柏坡的小村庄。

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就是在西柏坡的农家小院里指挥的。在这里,毛泽东把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决战时刻,美国人评论说: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最大区别,在于蒋介石有铺满地毯的总统府和“美龄号”总统座机,可以飞来飞去地指点部下作战。漫步在乡间小道上的毛泽东,却是在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土“司令部”里,用手写电文指挥着一场世界上罕见规模的人民解放战争。

后来,毛泽东这样评价这场战役:如果当时蒋介石果断地放弃锦州,西撤华北,同傅作义军事集团连兵一处,我们的仗就不好打了。

人们在总结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时感叹道:战争指挥艺术的高下,关键是看指挥员有没有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胸怀。在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发了190多封作战电报。

战争结束后,他舒了一口气。一天午睡后,他在西柏坡农家院里的一棵树下让警卫员给他梳理头发。警卫员发现了一根白发,拔了下来。毛泽东捏在手中,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打了三场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一根白发,一杆毛笔,一百九十多封电报,国民党一百多万大军在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谈笑间灰飞烟灭。这就是军事统帅毛泽东。

然而,这位军事统帅却拒绝了中央要授予他的大元帅军衔。不想当元帅的毛泽东,庄重地给他的战友们授予共和国元帅勋章。

在1955年评军衔时,中央准备按照苏联给斯大林评定军衔的做法,给毛泽东评一个大元帅。为此,天津一家总后的军工厂按毛泽东的身材做好了一套大元帅服。

但毛泽东拒绝穿这套服装,他用开玩笑地口吻表达他的意愿:这样的元帅服穿在身上会很不舒服。

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是二战时的英雄,他曾在非洲率领军队打败了有“沙漠之狐”称谓的德国元帅隆美尔。毛泽东和他很谈得来。

1961年9月,蒙哥马利第二次访问中国,谈话中他询问毛泽东为何没有军衔?毛泽东回答说:“他们要给我军衔,我不要。”

对于一个军事统帅不要军衔,蒙哥马利觉得不可思议:“主席不想当元帅吗?”毛泽东回答得非常干脆:“帅、将、校统统都不要。”

毛泽东对当大元帅没有兴趣,但却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游泳。

从儿时在故乡的小池塘游泳开始,毛泽东畅游了中国许多江河湖海。

蒙哥马利在船舷上欣赏着如鱼得水的毛泽东畅游长江。他或许不知道,喜欢游泳的毛泽东,常常在搏击风浪中寻找一种独特的感受,那就是自信,迎接挑战的自信。

青年时代在湘江中游泳的时候,差点被浪涛淹没,被同学救起来后,毛泽东写了一首诗,诗中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首诗后来轶失了,但他在晚年却常常对人谈起这两句。游完长江的毛泽东,就这样来到群众中。

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游泳时,遇上大风。他不仅迎浪畅游,还对人说:“七级台风,我在北戴河的大海里游泳很舒服。”【走近毛泽东】

毛泽东诗兴大发,在《浪淘沙·北戴河》词中写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喜欢游泳的毛泽东还渴望到国外的其它河流中去游泳。

1960年,他和来访的尼泊尔首相柯腊拉伊谈起了到尼泊尔游泳的设想,毛泽东还说:我也想到恒河去游一游,只要让我游,我一定去。

【走近毛泽东】

也是1960年,毛泽东又和来访的老朋友斯诺谈起了游泳。

斯诺说:1936年在保安,你曾说过想到美国的江河去游泳,不知您现在还有没有这个兴趣。毛泽东笑了笑回答:我希望在不太老之前,到密西西比河去畅游一番。但这是一厢情愿,华盛顿政府会反对。斯诺笑了:如果他们同意呢?毛泽东笑着说:如果那样,我可以在几天之内就去,完全只作为一个游泳者,不谈政治,只在密西西比河游一下。但是,毛泽东在他的有生之年,没有能去密西西比河游泳。

美国传记作家特里尔向西方人说:毛泽东在他的中南海发现非洲。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是和他最早握手的非洲国家首脑之一。在谈话中,毛泽东充分阐述了中国非常重视和亚非拉国家交朋友的想法。第二次和卡翁达会见的时候,毛泽东已经81岁了。卡翁达回忆说,夫人们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用的是非洲礼节。他用同样的礼节来回应,也行屈膝礼。这给非洲人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1971年,当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时,毛泽东感慨地说:不要忘了,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领袖。

人民在毛泽东心里是至高无上的。也是他始终不渝的信仰。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境界语追求。他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永久地镌刻在被誉为第一国门的新华门。

身处人民群众之中就像如鱼得水,毛泽东显得是那样地开心。在谈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毛泽东常用这样的比喻: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永远离不开水。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事中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情感。从延安到北京,毛泽东保持着农民的一些生活习惯:穿了多年的衣物舍不得扔掉,总是缝缝补补再穿;饮食习惯也不大讲究;听到农民受苦就掉眼泪。

1942年6月3日,天正下着大雨。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召开县长联席会议。会场突然遭到雷击。延川县代县长被雷电击死。事后,一个农民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安部门听说后极为震惊,要把此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泽东知道后急忙制止。他说,你们倒是应该去调查一下,老百姓为什么会骂我们。调查的结果是,由于边区军政人员太多,征收的公粮太多,老百姓负担过重,群众中产生了不满情绪。

通过这件事,促使毛泽东反思党的政策,决定精兵简政。毛泽东还亲笔书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这样开始了。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也都分得了生产任务。

解放后,人民的生产生活状依然牵动着毛泽东的心。1950年夏天,淮河突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听到有的人为了躲水爬到树上,人蛇争树,竟活活被毒蛇咬死时,他伤心地落泪

走近毛泽东 第三篇_《走近毛泽东》3000字观后感

数风流人物,品沧海人生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在周五的近代史纲要这堂课上,我们观看了《走近毛泽东》这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详细的介绍了毛泽东的一生中人生选择和战略思想,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毛泽东这一伟人的风采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片头就写了这样几句话‚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对,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物,他有着独特的人物性格和充满智慧的头脑。毛泽东就是像影片里所述的‚用笔杆子打下来了天下‛, ‚他指挥过千军万马,身上却没有一个军衔‛,这都是对毛泽东一生的准确概括。 毛泽东,一个在风风雨雨中奋斗了几十年的革命家,在充满荆棘的战斗之路上勇往直前,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而这部影片不仅讲述了他一生的传奇,更讲述了毛泽东一些不为人知的经历。

毛泽东于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的一个农村,那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所谓‚乱世铸英雄‛。毛泽东的童年经历与一般的农村孩子并无二异,也是帮家里的父母牧牛打草,收拾家务。只不过,在进入私塾之后,毛泽东并不像其他孩子一样遵从于四书五经,而是对当时的进步书籍充满兴趣,这也为他之后的救国理念和战略思想埋下了重要的伏笔。正因为比其他孩子的思想都要进步,毛泽东选择了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大学进行学习,没错,毛泽东的青年理想是通过做一名老师来传播进步思想。在大学生活中,毛泽东也属于思想进步的一批青年,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之后共产党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然而很快,毛泽东便发现了笔墨书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状,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再加上学习苏联的改革经历,毛泽东发现了这又通过武力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才能真正的拯救社会于水火,这便是毛泽东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于是毛泽东首先在长沙发起了政变,然而几次失利以后毛泽东发现从城市里面进行武装起义并不符合当前情况,于是他又作出了事关中国共产党命运的的决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个决定体现出了毛泽东杰出的观察能力和卓越的战略才能。与蒋介石的大城市控制论不同,毛泽东的理论是‚只要赢得了中国的农民力量便控制了中国‛,两个领导人不同的战略方针体现了两个不同的态度和思想。事实证明,毛泽东是对的。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毛泽东将根据地和主要的战略重地都放在了农村。用笔杆子和与农民百姓的切身合作领导武装力量在艰难的境地下步步前进,爬雪山,过草地,用农民的武装力量对抗国民党的百万精兵。但正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正确,让工农革命军武器,人力,财力都十分悬殊的战斗中打出了信心和士气,完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毛泽东不仅军事才能卓越,毛泽东又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毛泽东为人简朴大方,身上的衣服很少是新的,随行的都是一些简便的行李;他又心系大众,将自己本身并不富裕的口粮分给根据地的贫苦百姓吃;为受灾的人民百姓心痛万分;他又十分重情义,在一次登山途中,毛泽东的一个好友送给了他一根竹子做的拐杖,毛泽东带着这个拐杖从不离身,当外国首脑来中国拜访并想以交换拐杖来互相纪念的时候,毛泽东婉然谢绝了。毛泽东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

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他为人和善却不失原则,和基辛格夫妇以纸老虎和身高的主题逗趣,毛泽东与非洲妇女会见时行屈膝礼的幽默场面,出席党代会时目送全体代表离席等细节情景,生动感人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激情、智慧、幽默与自信。

毛泽东又有着很多高雅的兴趣爱好,他喜欢和好友和同志们去游山玩水,‚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便是他观景的经典之作。毛泽东还喜欢读书,这是众所周知的,没有博览群书,尤其是对进步书籍的览阅,便不会有他杰出的战略思想和高远的眼光。影片中还用了大量篇幅来展现毛泽东对游泳的喜爱,从青年到晚年,无论是战乱时期还是建国之后,毛泽东都用游泳来缓解身心疲劳,游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能让毛泽东在百忙之中静下心来思考战术和人生。游泳,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更升华了他的品格。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当然,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中,一个国家领导人仅仅有战略思想是不够的,他还要有足够的外交魅力。能够做到面对国外来宾时,强势而又有礼貌,幽默而又沉稳,而主席便是这样一个人。毛主席在与各国政要外交时,当谈及中国利益时,毛主席都强硬而不失风度。在主席晚年时,还风趣地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生经历来缓和气氛,这都为60年代中国和平的国际局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百余年近代史的历程中,诞生了无数风流人物,他们或有着独特的品格,或有着深邃的思想,但都没有创造如毛泽东般伟大的业绩。毛泽东曾在父亲的一个本子上写了一首改编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明确的表明了毛泽东立志报国和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决心。同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冷水浴、野外露宿、长途步行都是他顽强锻炼身体的方式,他主张,一个人应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认为学校教育应德、智、体并重。其次,毛泽东还广交天下有志之士。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的求学期间,毛泽东贴出了很多交友请愿,遂结交了蔡和森等之后在中共早期都有杰出贡献的朋友,这也是毛泽东建功立业的根本。同时,毛泽东敢于坚持自己的政策和路线,不被错误的指导方针所蒙蔽,遵义会议便是毛泽东坚持自我、拯救共产党的典例,同时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与众不同的革命路线也是毛泽东成功的根本。当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的成功肯定不是必然,其中肯定有很多的机缘巧合,但是毛泽东选择了在正确的时间干正确的事情,同时具备了天时、地利和人和,况且,毛泽东为了革命付出了太多,一家为革命牺牲了六个人,其中就有他的儿子和妻子,所以,这样的毛泽东,有太多的可能去获得成功。

曾有一个外国人向毛泽东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是中国第一,还是共产

党第一?你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还是首先是一个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总是微笑着回答说:你这个问题好像是在问是先有父母还是先有儿子。我可以确切地告诉你,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坚信,他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34434/

推荐访问:开国大典 走近科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