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时间:2018-03-21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第一篇_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伊春市西林一中

郭海英

浅谈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整个社会的发展处于转型期,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这是社会变化及变化所带给人们的要求,这一系列要求的达成,无一不建立在人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人的身与心、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然而,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却远远落后于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是否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人们或许还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流行一时的“智商”一词,那时候的人们把“智商”看作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有人说“知识决定命运”。但近年来,心理学研究发现: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相反,一些智力并不出众的人,他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不怕苦、不怕挫折、谦虚谨慎、奋发努力、结果倒是干成了事业,让那些聪明人“甘拜下风”。这些研究充分显示了人的心理素质在一些人的成功中所占的分量。

前不久,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接连自杀事件,究其缘由,都是因为这些人在年少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当面对各方面压力时,无法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抵抗力差,最终酿成恶果。如果每所学校都把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落实,都能做到尊重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地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心理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会相当大的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据调查研究和检测,目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自我中心、任性、忍受性低、孤僻、不合群等现象较为普遍,心理异常的检出率分别达到27%和24%;在中学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

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优秀心理品质,已是关乎国家、社会未来的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社会的稳定、个人的未来、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及以往的研究经验都充分说明:学校开展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种类型

综观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就其主要表现,可归纳为这样几种类型: 学习焦虑型: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再加上频繁的考试竞赛,学生稍感不适,就可能造成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实际上,许多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已经产生焦虑.

生活挤压型: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名"的高期望下,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挤压,学生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挫伤.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就使他们有了在生活的夹层中活着的感觉.

思想封闭型:现代生活观念的变革引发了人生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然而,许多家长的世界观却停留在曾经的人生经验里,沉重的生活压力,剥夺了他们与子女交流的时间.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度过人生的"第二断乳期",思想倾向消极,以致郁久成疾.

情感自卑型:花季的烦恼,家境的贫寒,学习的成绩的低下,阅历的浅薄等等,总要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于是许多事往往不尽人意,结果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重要因素有: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一是许多家长忙于事业,对子女的关注不够,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材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例如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许多地区,心理教育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学校,家庭,社会未能实现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于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四)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极限

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较差,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于正确对待,特别是初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

近年来,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离家出走,自杀,违法犯罪等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青少年犯罪被判刑达70086人,比2003年上19.1%,2000年至2004年平均每年上升14.18%.青少年犯罪已同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那么,学校在中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上所起的作用极其重要,不容忽视。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了日程化的位置.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针对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做为学校,我认为应从下面四个方面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一)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自我认识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注意力的规律,就可以较好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较好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认识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

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

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学校应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做情绪的主人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有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不同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认识.综合各种观点,我认为学校教育应从以下四方面来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心理: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2.让学生拥有愉快的心境

愉快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愉快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接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愉快的.

3.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为社会一分子,学生也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基础,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紧张不友好的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压抑.所以要努力引导学生乐于交往,善于交往.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由于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能与大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第二篇_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赣州电大分校2012秋季 教育管理本科 姓名:赖志君

学号:1136001208305 指导老师: 谢学煜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必须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的知识;再者心理健康教育必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最后还必须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美育和德育教育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会行之有效,收到的实效。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它融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种理论和技术于一体,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地、科学地实施才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如果仅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咨询等方面,认为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那就是很大的偏颇。为此,有必要对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因素作全面的分析,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从而收到最佳的效果。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俗话说得好,和好人学语,和叫花学流言。一个中学生的家长整天对他唠叨,老师经常对他批评、惩罚,家长和老师对其常常提出过高的他所不能接受的要求,就会导致该学生的焦虑、自卑和甚至智力下降。一个中学生如果生活在宽容、谦让之中,他就会学会宽容、谦让;反之,如果他经常生活在冷漠、嫉妒之中,就会变得冷漠、嫉妒。这些现象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程度与状态,在很大程度会受到他所生活的环境影响,所以有人说:“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和谐的关系之中。”不同环境的熏陶,将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氛围。

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了解中学生成长的经历、生活的环境,努力消除影

响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加强正面引导,促使中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教育者可以通过谈话、启发、鼓励、激发等手段,诉诸于中学生的有益行为,让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情在中学生头脑中得到强化,通过移情、反向激励等方法,让中学生努力建立起美好的印象,以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状况趋向良好。比如父母离异的中学生缺少温暖和爱抚,可以用行动使他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过去因为成绩差而被人瞧不起的中学生,可以寻找该生一切优于他人的方面予以表扬,以增强他的自信心。某中学生获得荣誉后,让大家向他祝贺,既增强他的自信心,又增加他的情感体验。其次创设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关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老师之间都融洽和谐,真诚相待,团结互助,充满亲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学生会在心灵深处受到无形的教育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倘若缺乏这一点,一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应该指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要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教育行为、良好的师德风范教育感染学生,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优化教育方法,注意以情感人。如果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则将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本身就是无形的心理健康教育。

以上所述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与之相对的是人的自我心理环境,因为人的自我心理环境不仅受到外部的影响,也受自我的影响,主要是指受自我暗示的影响。人们会常说,你要想学坏,周围环境再好,你也会变坏;你要想学好,外界环境再差,你也会变好;你认为自己能行,你就能行,你认为自己不行,你就不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两者之中,内因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内部心理环境”——自我意象,如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引导、自我安慰、自我激励等,用“超我”来调节影响“本我”,用理性来引导潜意识。当然,往往由于中学生自我主宰和理性思维的能力较差,思想行为多情绪化,因而必需在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帮助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

有一个中学生每次离家上学,明明自己已经把门锁 了,可是他总要再回头看看,生怕没锁。一次他从一本心理健康的书籍上了解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于是他以后出门时在检查一下门锁后便叮咛自己:我已经把门锁了,不要再回头。这样,他很容易地矫治了自己的心理疾病。

一名女中学生来了月经,心理非常紧张,整天神思不宁,父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细

心的女班主任老师却引起了注意,经过了解,判断可能是由于该生的生理变化引起的,由此班主任便找了些青春期卫生方面的书给她看,并告诉她这是女性成熟的标志。经过学习和疏导,这个学生很快便克服了心理顾虑,恢复了原有健康心态。

一个人懂得生理卫生知识和病理知识、医学知识,他就可以用这些知识来检查自己的身体,发现问题,及时治疗,这样他的身体就可以保持健康。同样,一个人如果掌握心理卫生、心理健康以及其它有关知识,他就可以以此检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应该怎样才会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

心理健康知识很多,以下是心理健康的一些最基础知识,建议老师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搞讲座等方式传授给中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理解。

第一,心理障碍的知识: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分类及产生原因,怎样矫治心理障碍,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心理暗示等。

第二,心理健康主要表现:自我意识观念明确;情绪稳定,乐观豁达;同情他人、善待他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合作,友好相处;智力、人格、个性发展和谐;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

第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心理健康的评价:(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2)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常规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做到恰如其分的满足。还有与人相处的知识、乐观向上愉快生活的益处等相关知识。

通过对诸如此类为心理健康服务的知识讲授,让中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掌握健康心理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使中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医生”,为自己也为他人诊疗保健。中学生还会由一个心理健康的受教育者变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善待社会,这些知识就构成了中学生进行心理保健的基础,成为培养自我保健意识的源泉。这样,他就能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日益发展,在塑造理想的自我、培养高尚人格的过程中,展现自我美好的形象,也使自身得到快乐、安慰。这样做不仅能使中学生心理更加健康,还能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并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和释放。

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不仅专业教师要学,任何一个老师也要加强学习,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自身知识缺乏,甚至心理不健康的问题。

当然,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不能过多地进行空洞的说教,讲授过于抽象的知识,而应该针对中学生年龄特征,采用适合的方法,结合生动的事例,寓教于乐,让学生得到积极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思维对于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影响。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有的中学生看到其他同学高兴就会嫉妒,因为他心目中把自我与他人完全对立起来;与此相反,有的中学生则以他人的成功而引以自豪,因为他想,以自己的快乐为乐,快乐永远是有限的;以他人的快乐为乐,快乐才是无限的。同样是听到批评,有的中学生拒不认错,有的中学生则吸取教训,努力改正;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不同的中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错误态度来自于不正确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正确与否恰恰反映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的、乐观的、科学的思维,于已有益;而消极的、悲观的、错误的思维,则于己有害,它不仅伤害自已的心理,还会损害自己的身体。思维对于心理健康的作用,还表现在正确的思维方式能矫正人的不良心理,有利于塑造良好个性,而不正确的思维则会损坏人的心理,损坏人的性格,对人产生极大的危害。

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教育者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对中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教育,要引导中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努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由思维来引导心理,培养积极的心态。比如,上劳动课时可以让中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是多吃苦好还是偷懒好?怎样做才能体现自己高尚的人格?如何对待挫折、失败?如何对待成绩、荣誉?从而让中学生明白吃苦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吃苦能使人得到心灵的享受、人格的升华;勇于吃苦的人才是高尚的人;取得成绩、荣誉时应该保持冷静、不骄不躁: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应该想这是命运对我的考验,看我是否不灰心丧气,能否战胜它,我应该做强者,而不能做弱者。诸如此类的思维方式,常常表现为一种理性精神,它使中学生正确地认识一切问题,正确地指导其行动。它不仅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地调节作用,还有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修养,提升中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说,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例一:某中学生张三某件事没有做好,被老帅批评,感到很惭愧,并且深陷于自责之中,从此灰心丧气,不再努力;某中学生李四作业没做好受到老师批评,遭此难堪之后他竟把牙一咬说:“哼,走着瞧!”;某中学生王五,同样是作业没做好受到老师批评,他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并且保证以后把作业做好,果然取得了出色成绩,反过来又受到老师的表扬。

例二:中学生甲被别人撞倒,头跌破了,于是破口骂人;中学生乙在踢足球时腿被别人踢破了,因为确实疼痛,就情不自禁地恼恕,但一会儿他又高兴起来了,还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没关系,我不怕疼!”没有对踢他的同学泄愤,自己也不生气。

由此看来,不同性格的中学生,遇到相同的事,其心理会呈现不同的反应。换名话说,心理反应与中学生的性格是紧密相关的。例一中的三个中学生对待批评和失败采取的不同态度,也取决于其各自的性格。张三消极的自弃,李四任性地对抗,他们在这件事上性格都表现得不好,而王五则很好。性格好就有好的结果,性格不好就有不好的结果;性格好就会显得很可爱,性格不好就会引起人的反感。例二中的两个中学生,同样是受到了其他同学的误伤,可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第一个中学生很脆弱,并且以骂泄愤;第二个中学生则很刚强,尽管在事实上吃了亏,但在心理上却是胜利者。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有的中学生喜欢记仇,有的中学生宽容大度;有的中学生好占便宜,有的中学生宁肯吃亏也不占别人的便宜;有的中学生刚强,有的中学生脆弱:有的中学生抑郁,有的中学生开朗;有的中学生孤僻,有的中学生合群;有的中学生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有的中学生在挫折面前却愈挫愈坚;有的中学生做错事严于自责,有的中学生做错事若无其事;有的中学生容人之长,克己之短;有的中学生妒人之长,容己之短„„上述事例中,哪个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哪个中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泾渭分明。而这种种心理表现,主要缘于中学生的性格。所以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考虑中学生主体的性格因素。

尽管性格是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动反映,但在人的着力纠正下,性格是可以改变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性格决定人生,而人是自己性格的设计师和创造师。”因此,说人有可塑性,在很大意义上是指人的性格有可塑性。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学生最重要的不仅是灌输知识,而且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他们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认为坚韧不拔的性格对于学生以后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其实这就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坚韧顽强本质上表现为一种心理品质。当然,我们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要使中学生坚韧顽强,还要让中学生学会宽容、豁达、仁爱、大度、幽默、冷静、沉着、刚毅、勇敢、适度忍让,要发扬自己性格的优点,矫正自己性格的缺点,让中学生从各个方面,在性格上能够完善自我,优化自我。所以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五、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美育教育来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某中学生身体孱弱,精神萎靡不振,茶饭不思,忧郁成疾。有人说:“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全的体魄之中。”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学认为,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第三篇_《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选题

湖北省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选题指南

(本选题指南均为参考性论题,考生可以视情况选择)

答辩程序

(1)答辩人口头简介其论文内容, 为5分钟;

(2)答辩委员会就答辩人的口头简介及论文内容,提出问题,供答辩者回答并辩论,时间为5分钟;

(3)答辩完毕后,答辩小组视答辩情况和论文写出综合性评语,并评定成绩。

1、小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2、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

3、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4、人格特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5、灾难后教师心理危机的干预

6、基于和谐校园视野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7、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

8、“××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9、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浅析

10、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11、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与理解

12、浅谈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13、中学生的恋爱心理表征与教育对策

14、浅析心理咨询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5、浅析动漫文化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16、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学校为例

17、××市(县、区)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18、教师性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9、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20、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21、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调查

22、干休所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方法

23、高中毕业生的心理压力及疏导对策浅析

24、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5、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对策

26、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27、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

28、中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29、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30、某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因素及应对方式的关系

31、团体依恋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32、团体咨询技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33、浅谈家庭环境与儿童健康心理形成的关系

34、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

35、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浅析中学生的人际交往

36、贫困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37、青少年从众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研究

38、中学毕业生考试压力应对的性别差异研究

39、在班集体影响下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的心理学分析

40、论人的心理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41、住校学生人际关系结构及形成原因

42、城市贫困人口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43、心理测量在职业指导中的应用

44、论儿童早期人格塑造

45、略论教师人格影响的教育价值

46、女性人格探析

47、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介入

48、应用团体综合干预疗法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49、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研究

50、青少年学生网瘾的成因及心理治疗

51、影响咨询关系建立的因素分析

52、试论儿童学习困难综合症的防治

53、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54、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55、彩民的人格特点及其分析

56、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原因及对策研究

57、关于教师工作倦怠的心理成因研究

58、关于教师的压力及压力源的研究

59、中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60、教养方式、智力、个性特点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61、(中、小)学生同伴关系发展与情绪调节【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62、学生依恋类型与对情绪事件的记忆

63、依恋方式与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行为

64、严重疾病患者的情绪障碍

65、信任中医患者与信任西医患者的心理比较

66、某某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人格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67、心理控制源、人格与某某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68、人格特征对高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69、中学生人格特质、应对风格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

70、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同疾病阶段人格特质的研究

71、不同类型精神障碍患者应对方式的比较分析

72、某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因素及应对方式的关系

73、特殊群体(如军人、教师)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74、关于青少年自尊发展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75、青少年电视成瘾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76、青年择偶观差异心理因素分析

77、我国电视观众体育类节目收视心理及行为的调查

78、不同类型科研人员心理压力应对研究

79、依恋类型与对冲突的处理

80、人格与个体的行为控制

81、思维方式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82、不同在押期限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83、体形正常者的减肥心理动机研究

84、肥胖青少年的羞耻感和心理干预

85、我国保健食品消费人群的心理特征调查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第四篇_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撑起一片澄明的天空

——中学生个性心理探究

内容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心理问题将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面对中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要明确心理健康的含义,要善于发现、纠正、定期调查,认真分析目前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其不足的原因,并采用相对应的策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把素质教育更好的落实到实处。

个性,也有人称之为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由一个复杂的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有机合成的稳定统一体。个性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来自家庭、社区、学校、以及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众多因素交互作用,造成了不尽相同的人格特征,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中学阶段被认为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可塑性较强的年龄,中学生们承受着来自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猛烈冲击,烦恼和困惑频频出现,矛盾和冲突也不断加剧,从而导致大量的个性心理问题产生。这就迫切呼吁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重视其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其个性的协调与发展。使学生了解个性中的不足之处,主动地调整和转变,这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关键,也能很好的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近几年心理健康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明确心理健康的含义

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下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没有残疾,它还指生理、心理良好的状态,能适应社会生活。”学生从事正常的学习、生活都需要健康的身体,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误解,他们普遍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当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呈现出的不健康的心理也越来越明显。这一现实就给当前的全体教师提出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新任务。一方面,作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另一方面,还要对少数有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竟快摆脱障碍、恢复健康。这就意味当今的教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勇于承担起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1、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点。

毛泽东早年曾写过一篇文章,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他把身体比喻为“载智之舟”和“寓德之舍”,进而得出结论:“无体即无德智也”。由此我们引申开来:“无心则无德智也”。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再好的德行,再高的智慧,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2、心理健康教育是立足社会之本。

随着新世纪脚步的加快,经济不断加强,人们适应社会环境的心理压力愈来愈大,升学的压力,择业的艰难,许多家长恐惧、担忧,继而把种种的焦虑一股脑的“施与”了自家的这根“独苗”。这种现象就造成了当今的中小学生恐惧、自卑、孤独、叛逆、暴躁偏激、缺少责任感等许许多多不良的消极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证明,解决这些问题,不单单是思想政治课以及其他学科当中所穿插的思想品德教育所能完成的,种种现状表明,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和时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且能增

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为将来有一颗健康良好的心境投入到自己的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善于发现、正确对待

学生的不健康的心理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突然涌现的,它的产生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平时要留心孩子的细微的变化,防止酿成大病。了解学生缺乏自信,忌妒心过强,缺少责任心,敏感多疑,多愁善感等许多不良的消极个性心理特征。发现了他们发育不全的心理问题,才能及时地加以疏导,如何解决中学生不健康个性心理发展问题的产生呢?

1、真诚相处

俗话说:“浇花浇根,交人交心,”这正是教师融于学生,并能取得学生信任从根本上解除他们心理疾病的前提。例如,我班有一个叫张波的同学,他聪明、思维敏捷,父亲因意外的车祸前几年去世,母亲改嫁,她和年近七旬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在班上基本没有友伴,不与人交往,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感情,把各种烦恼都积压在心中,冷眼看着别人的举动,也无视自己学习成绩的下降。十六岁的他,就像背负着一颗六十岁的心灵。在封闭、冷漠的世界中辗转反侧,通过分析,我发现他就是典型的不良个性品质的表现,封闭型的人格,对外界冷漠,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早期挫折的经历,是造成他这种不良个性的原因,这种心理反应如不及时调节会造成人格发展的严重障碍。为了更好的了解他,不让他感到尴尬,我适时地找机会和他谈心,了解它的现状,帮她卸载思想负担。在批改日记的时候,我写了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真诚和希望,指出他心理产生偏差的危害,通过分析他自身的优劣,成长的烦恼,激励他奋进。这样我一点点地发现,这个外表冷漠的学生,心中也和同龄人一样火热。“润物细无声”当更多的师爱流进他的心田,我发心他开朗了,能主动为班级做事,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当他满怀着渴望,自信,热情的眼神站到我面前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精心用“爱”雕琢的这块璞玉正在熠熠放光。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定期开展心理调查

调查可以是书面形式的问卷调查,也可以是口头形式的座谈会,还可以让学生自愿结合,5—6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等。总之,不论哪一种调查方法都可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在小组讨论调查中,我主要从学生的责任心、独立性、情绪、和自信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小组内推选一名成员进行总结发言,最后教师再进行全面点评。小组调查结果显示:本班42名同学,20名同学经常觉得“自信不如他人”,15名同学认为“做事不能持之以恒”,7名同学认为“生活对待自己不公平”,这反映了初中生情绪不稳定,学习生活中微小的刺激便能够引起他们强烈的情绪反应。高涨时就像火山爆发,势不可挡;低落时,又像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点活力。有人还把情绪的产生,比作洪水暴发,不为过分,对付洪水如果教师只用“堵”的方法是不成的.这就要求教师适时适度的采用“输导法”,让学生感到温暖,看到光明,这样,他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3、开设心理诊所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期间咨询员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他可以从容的放开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过去自己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转变了的自己作为统合。这里罗杰斯把心理咨询看成是一种帮助人的过程,强调人际关系在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性,相信人可以通过对自己的重新认识,达到自我改变。心理辅导和咨询更注重个人的需要和人格,更强调平等的交流和启发,更突出个人的特点和差异。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门诊咨询2、书信咨询3、现场咨询来了解自己,帮助自我的监督、完善和趋向。大量的事实证明开展“心理诊所”,对当今学生中不同的“病例”已见疗效。这种合理角色的转变,学生不再把教师看作只是“教师”,而是“知心朋友”之间的平等友善的交流、坦诚和尊重。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的问题探究

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本世纪教育发展与改革运动的一个成果,它的重要性及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他轰轰烈烈开展的同时,其背后不得不承认,或多或少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1、活动形式化

有些学校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名义上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了任课教师,但是课程只是一种框架,这些教师基本上是兼职的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其它学科的教师或德育工作者。他们教学形式保守,与学生交往是距高临下的,只是以训导的方式对学生简单的说教,不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小学校尤为严重,更有的学校只是为了满足一时的需要,为了应付检查、评比而临时“抱佛脚”。其原因就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对其理解不透,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流于形式,升学率才是根本,因此只开设了形式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2、 内容单一学科化

我们发现有些学校认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在平时考试评定中,也算一门学科进行评价,教师们课下认真备课,课堂上也进行系统的讲解,但是他们所讲述的内容过于注重心理学的概念理论,课上让学生圈圈点点,课下枯燥的背诵,教师们没有进行角色转换,没有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致出现不仅没有减轻心理负担,反而使其加重。

3、 教师专业素质一般化

我国心理辅导与咨询专家樊高岷教授提出成功心理活动辅导员必须具备:①良好的人格特质(有勇气和自信心,关心他人、平易近人、热情开朗、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判断力,有幽默感、真诚、坦率、友善待人。)②对心理辅导理论有充分理解。③具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④掌握基本的领导才能与专业技巧。⑤丰富的咨询经验。⑥遵守职业道德。这些人格特征不仅是从事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者所应该具备的,也应该是当今中小学教师必备的,只有教师的认识程度加强了,专业技能熟练了,业务素质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总之,只要教师拥有一颗爱心,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掌握一些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即使学生是一只雏鸟,我们也能给他的翅膀注入丰厚的营养。让他们在这片澄明的天空中振翅自由的翱翔。

参考文献:

[1]贾晓波《走出心理误区---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咨询与案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2]刘维良,齐建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1)

[3]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1)

撑起一片澄明的天空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29464/

推荐访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