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关于918事件

关于918事件

时间:2018-03-10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关于918事件 第一篇_九一八事变详细过程

九一八事变详细过程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此次事变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中国国耻日”。

发生时间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发生过程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

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对敌政策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

突。”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但是,大家也不要过分指责蒋介石,因为在“九一八事变”前,他的主要精力不在日本军队上,因此,为了不至于和日本人闹僵,使自己手忙脚乱分身乏术,才出此下策。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事变概述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

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从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1931年6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确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7月,陆军参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至沈阳,对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月,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此次战争的各种准备。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 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

(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关于918事件 第二篇_关于“九一八”我们需要知道的真相

T1

关于“九一八”我们需要知道的真相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4周年纪念日。“九一八”,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个国耻日中最难忘的一天。就在84年前的这一天,来自沈阳北郊的一声巨响,拉开了长达14年的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我们用这期名为“真相”的特刊,纪念这难忘的一天。

我们所要说的真相,首先是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真相。在中国的中学课本里,这样写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这是每一个中国学生都知道的“九一八”事变的真相,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真相。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铁的事实,在日本学生的课本里,在日本学者的“研究”中却不是这样。84年前,日本侵略者费尽心机掩盖侵略的真相,84年后,仍有人在这样做。在9月9日《参考消息》所发表的日本国际大学校长北冈伸一的文章中写道:我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说过,“日本当然实施了侵略,希望总理大臣能够亲口说出侵略一词”,当时遭到了痛骂,有那么多的人不希望使用“侵略”这个词。

所以,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真相,今天仍然有必要重新回顾。

其次,是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和国际舆论的真相。事变发生后,由于当时的中国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全境在数月内沦陷。中国政府寄希望于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和西方大国的调停,于是有了国联派出的被称为“李顿调查团”的出现,从1932年2月起,该调查团在中国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调查。

那么,这个当时被称为“和平使者”的调查团,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与正义吗?答案是否定的:

其一,虽然最终出台并经国联大会一致通过的《国联调查报告书》认定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并制造溥仪傀儡政府的事实,导致日本极为不满并退出国联,但却无法使日本停止侵略。其二,国联调查和调停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所谓国际公理,只是不愿日本一国独享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其开出的药方“东北自治”、“门户开放”,不过是为了各个大国的“利益均沾”罢了。

正如鲁迅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所讽刺的一样,“信地信物信国联,中国人正在发展着‘自欺力’,一个不能靠自己来捍卫主权的国家,所得到只能是

这样一种耻辱。 ”

【关于918事件】

第三,还有一个我们必须要知道的“真相”,一个绣着英文“TRUTH”(真相)的蓝布小包,里面是九位沈阳爱国知识分子冒着生命危险收集的,证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的证据。这个蓝布小包只是中国民众提交给国联调查团的上千份证据中的代表。 民众向国联提交证据的行为值得敬重并大书特书。它所代表的,是中国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的气节,是民众挺身反抗侵略者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是抗日义勇军的遍地烽烟和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正如鲁迅先生在同一篇文章中所写:“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历史众说纷纭,真相只有一个。

□ 本报特别报道组

T2

国联调查团调查时间表

■1931年12月10日

国联理事会举行会议通过派遣调查团决议。

■1932年1月14日

国联正式签署调查团成员任命书。该团由英、法、美、德、意各出一名代表组成。 ■1932年1月29日

调查团在日内瓦举行第一次会议,推举英国代表李顿为团长。

■1932年2月2日

调查团从欧洲出发,于29日抵达日本东京。会见日本天皇、日本首相等政府高官及工商界人士。

■1932年3月14日

调查团抵达中国上海,考察了日军占领的闸北、江湾和吴淞等战区。

■1932年3月22日

曾任黑龙江省都督的朱庆澜与李顿调查团会晤。东北数十个社会团体纷纷致电上海转国联调查团,揭露日本暴行。

■1932年3月27日

调查团抵达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1932年4月1日

上午,南京新闻界将《敬告和平使者国联调查团》一文以及日军在东北与上海的暴行“实地写真”,当面交给李顿。下午,顾维钧将《南京国民政府意见书》交给李顿。晚上,李顿与蒋介石单独会谈。■1932年4月10日

调查团抵北平(今北京),会见张学良。【关于918事件】

■1932年4月12日-15日

调查团与原任东北军政高级官员张作相、万福麟、米春霖以及事变发生时驻防北大营的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东北军第七旅旅长王以哲等举行数次详谈。

■1932年4月14日

马占山从黑河给调查团发出一封近3万字的长电,揭露日本侵略的真实情况。

■1932年4月15日

流亡北平的东北大学教授代表及东北难民代表陈述了日军在东北的暴行。 ■1932年4月21日

调查团抵达沈阳,完全被日本特务包围,几乎接触不到真实情况。

■1932年4月22日

调查团在日军带领下视察所谓中国东北军队在“九一八”当晚炸毁柳条湖段铁路现场。

■1932年4月24日

调查团访问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

■1932年5月2日

调查团抵达长春。先后访问了伪满洲国外交总长谢介石和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 ■1932年5月5日

调查团会见溥仪。

■1932年5月6日

调查团访问伪满洲国总务长官驹井,询问“满洲国”是否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等问题,驹井给予肯定回答。

■1932年5月9日

调查团抵达哈尔滨,与马占山派出的代表姜松年密谈4小时。【关于918事件】

■1932年6月1日

李顿派英国记者海米斯、瑞士记者林特前往海伦会晤马占山。日本特务机关将他们拘留,并没收了全部中文资料。

■1932年6月5日

调查团返回北平。

■1932年6月28日

调查团赴日本,与日本政府交换意见。

■1932年8月20日、27日

日本外相两次发表谈话,强调调查团的任务只是全面了解情况,没有提出解决方案的权力。

■1932年9月4日

400多页、十几万字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完成。

■1932年10月2日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日内瓦、南京、东京同时发表。

■1932年11月21日

国联召开理事会讨论报告书。

■ 1932年12月6日

国联召开全体大会进行讨论。

■1933年1月8日

19国委员会起草有关报告书的决议案和说明书。

■1933年2月24日

国联特别大会以42票赞成,日本1票反对,通过了19国委员会关于接受《国联调查团报告书》的决议,日本首席代表松冈洋右率代表团提前退出会场。 ■1933年3月27日

日本宣布退出国联。

国联调查:不应忽略的历史

□本报记者/高 爽

提示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夕,来自日本学界和政客否认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的言论仍不时出现。 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在日本战败日前夕发表的谈话中仍然回避“侵略”一词,甚至宣称“日本今后无需继续道歉”。这不禁令人想起84年前“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演。

今天,我们来全面回顾1932年国际联盟调查团对“九一八”事变及日本制造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真相的调查,既是为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真面目,更是为了警示今天——在国家危难之际,自救永远是第一位的,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只能靠我们自己来捍卫。

今天,我们对“联合国”这个名词耳熟能详,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个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当年的联合国,或者说作为联合国前身的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却远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执行不抵抗政策,而将收复东北的希望寄于国际调停。于是,有了中日两国在国联大会上的唇枪舌剑,有了国际舆论的纷纷谴责,也有了这段国联调查团为期4个月的调查。但是,国联能够救东北、能够救中国吗?

国际舆论如何看待“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立即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媒体纷纷予以谴责。

9月25日的《真理报》社论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决定以枪炮利刃施之于并非其属地的满洲,并俨然以主人自居„„此种行为原不合法,更非为自卫而出兵。 ” 9月26日的《纽约晚报》认为:“日本突然以武力进攻沈阳,此种狡诈、不顾国际信义的行为,犹如日本古代的酋长。 ”【关于918事件】

10月9日的 《曼彻斯特导报》揭露:“日军部的侵略满洲乃是一种经过了细心计划的行动。日代表谓‘地方事件’,真是荒谬之谈。现在沈阳的商业已经停顿,日军仍盘踞在满洲各重要地带。 ”

10月15日世界新闻社评述:“眼下东三省所遭受的事变,其意为日本已经决定阴谋吞并东三省,日本的帝国主义计划,处心积虑,由来已久。 ”

对比媒体的谴责,当时的各个大国却只是笼统地表示了 “遗憾”或 “忧虑”。事变之初,美国既不赞成日本出兵中国东北,也不公开谴责日本。英国一直视日本为东亚具有领导地位的强国,对日本表现出了更多的谅解和宽容,甚至在事变之初认为事态“处于善恶各半的状态”。而苏联首先考虑的是避免与日本的直接冲突,防止日本把战火烧向自己。

直到日本侵略东北的脚步越来越快,各个大国意识到了自己的在华利益有可能受到损害,才开始采取了较为强硬的立场。

中日两国在国联的较量

国联是“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和平和国际合作,遏止世界大战的爆发,总部设在日内瓦,会员国最多时有63个,中国和日本都是会员国。国联成立后,实际上处于英、法两国的操纵之下。美国虽然没有加入国联,但对国联存在着重要影响。因为在上世纪20年代妥善处理了数起国家和地区间的冲突,“九一八”事变发生之际,正是国联威望最高、权力最大的时期。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联正在日内瓦召开例会。1931年9月19日上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电令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请求国联主持公道。当天下午,国联听取了施肇基和日本代表芳泽谦吉的首次报告,中日问题由此成为国联这一时期的中心议题,也可以说这是国联成立以来遇到的最严重、最棘手的国际争端。

施肇基急切地呼吁,“中国正遭遇空前的困难,世界各国亦同受挑战”,为澄清事实真相,最公平的办法就是国联速派员就地调查。日本代表则一口咬定“九一八”事变并非发生战争,而是一次“地方事件”,是出于保护日本自身利益的需要,并且强硬地反对国联及其他第三方出面干涉。

几经争议后,1931年9月25日,日本代表向国联保证在一星期内“撤回满铁附属地”。同年9月30日,国联理事会通过关于日本撤兵的第一次决议案,但是该决议既没有谴责日本的侵略,也没有规定日本撤军日期,并没有约束力。这种把侵略者和被侵略者“一视同仁”的态度,表面看是力避双方冲突扩大,实则是偏袒、姑息、纵容日本的侵略行为。这一决议令施肇基愤慨不已,发出了悲情的呼声:“我的国家则如轮船,藉此而下碇,深信凭国联条件可以从暴风雨中驶出。国联的条约是和平的大厦,如果折断,这个大厦就会崩溃。 ”

果然,几天后,日本自食撤兵诺言,派出飞机轰炸锦州。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各个大国态度终于有所转变,再加上施肇基心急如焚的呼吁,国联于1931年10月23日再次召开会议。并先后三次做出决议加以谴责,但都流于空泛。

1931年11月21日,日本代表正式提议由国联派调查团到中国调查。一反常态的行为之下,是想借调查团之名延误撤兵问题,缓和国际舆论压力,以争取时间迅速推进“满蒙经略”的实施。

就这样,1931年12月10日,国联理事会通过了派遣调查团的决议。 调查团的中国行

1932年1月,由英国人李顿任团长的国联调查团正式组成。但延宕至3月14日,才终于抵华。这个被中国政府和民众寄予了巨大希望的“和平使者”,在中国先后到访上海、南京、武汉、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地,并最终到达东北。整个调查过程持续近4个月。

调查团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高规格接待,遍历各地名胜,应各类团体之招待300余起,再加上国联各委员之房费、旅费、随员薪金、给养以及活动、宣传、交际等费用,还有调查团所经之处的装修装饰费用、各地为调查团成员准备的丰厚礼品,花费巨大。

然而,南京国民政府在对待国联调查团时似乎有些舍本逐末,基本不提明确的要求,不显示中国对日抵制的决心和努力,这让调查团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印象并不甚佳。在李顿眼中,中国官方常常貌似诚恳却闪烁其词的态度,与日本的坚定甚至蛮横截然不同。他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中国人不切实际,迄今为止他们没为我们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议。他们非常可怜,像孩子一样,总是故作姿态,憎恨强权和控制,但是离开它又不能做任何事。 ”不过,中国广大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态度却给调查团留下深刻印象。除了在上海、南京、武汉、平津等地接触到的各类民众团体一致声讨侵略者的态度外,东北民众更以各种方式竭尽全力向调查团说明日军在东北的种种罪行。

调查团进入东北后,受到日方的严格控制和严密监视,但东北各界爱国人士克服困难,通过种种途径向调查团寄送了书信文件1550余件。这些信件是东北各阶层人民发出的正义呼声,包括工人、教员、学生、商人、银行家、医师、警察、商贩等,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克服种种困难,用尽所能想出的一切办法,如把书信卷在浴

关于918事件 第三篇_九一八事件的背景分析

【关于918事件】

摘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近代史上决定性的转折点,该事件揭开了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序幕。本文从政治、思想、经济三个方面分析日本在发动九一八事件时和发动前的日本国内背景,从而进一步了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件的原因,可使我们以历史为鉴,思考一下中日关系的前景和未来。

关键词:九一八 原因 背景 日本 满蒙 经济危机

一、事件简介

1931年9月18日晚上上10点30分,占据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他们早已策划好的阴谋,派铁道“守备队”去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小段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给中国军队。接着日本将此作为借口,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分别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街、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由于东北军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求执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在当晚便轻松地攻占北大营,并且在次日占领了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在短短的4个多月内,日本侵占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3倍的11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是“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

二、日本的裁军行动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小,本土资源相对贫乏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经过明治维新的改革后,日本资本主义逐渐发展,但是由于日本

狭小的国内市场以及贫乏的资源,日本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渐渐加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 自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了大规模裁军的行动。军费支出减少了,可是大规模的裁军却引起了被裁的军人的不满。因为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着军事优先的原则,他们培养了大批的职业军人。职业军人在日本社会上是最受尊敬的人,军人是一个最让人感到光荣的职业。职业军人除了军事以外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是个灾难。裁军开始后,曾经值得人民尊敬的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人,学生不再那么想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军服者进入。环境的落差一下子给被裁的职业军人带来了严重的失落感。但是一些不甘无所事事的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接着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这些组织有着类似的宗旨,就是为了改造国家,不惜使用武力。而且多数组织还是属于法西斯组织,在日本的政变事件中都有这些组织的参与。在政治上难免会有一些法西斯极端思想的注入,日本的政治和军队建设也会受其影响。不过当时最有名的还是石原莞尔,是他提出“满蒙生命线”的理论。石原后来也成为九一八事变的主谋。

三、“满蒙生命线”论

日本为何有发动九一八事件的阴谋?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思想上受侵华理论的驱使。一些政治家通过鼓吹这些理论来获得民众对发动战争的支持。中国东北在当时是日本最大的原料供应地,1930年日本

从中国东北进口的物资已经占日本一年整个进口的11%,其铸铁占进口额的46%、煤占64%、豆类占76%。中国东北也是日本最大的投资场所和商品销售市场。日本出口总额的8%是输入中国东北地区。对于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中国东北资源丰富,有着非常大的的经济利益。而且东北是日本实现所谓的“大陆政策”中在将来能够称霸世界必要的重要基地。

满蒙生命线论最开始由石原莞尔提出,他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冲突,日本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不可避免地将要和作为西方文明代表的美国进行一场所谓“最终的战争”来决定人类社会在将来的走向和格局。石原觉得在这场“最终战争”的较量中,日本在战略地位上处于不利的一边:国土面积小,没有战略物资资源。在这场持久战的过程中,日本要有一个后方基地才行,这个基地就是满蒙。

在1925年的时候由松冈洋右确立“满蒙生命线”理论。1929年12月,松冈在太平洋调查会议上说:“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向满洲投入了20亿日元的战费。这笔费用在10年内,本利可达60亿日元,中国偿还这笔钱了吗?”接着松冈于1930年成为众议院的议员后,在开始议会内外散布“满蒙生命线”说,想以此攻击“币原外交”。1931年春松冈在《动荡之满蒙》小册子中写道:“今天满蒙之地位,对我国说来,不仅在国防上十分重要,而且对国民经济也是不可缺少的。换句话说,作为一个现实问题来看,不仅在我国的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我国要牢固地确保和死守

这条生命线,而不必害怕任何国家和任何人。”在“九一八”前他还大力鼓吹“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为日本侵华制造大量的舆论。

同年3月,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在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发表演说,他声称:“在对俄作战上,满蒙是主要战场;在对美作战上,满蒙是补给的源泉。从而,实际上,满蒙对美、俄、中的作战上都有最重要的关系。由此看来,可以充分了解:满蒙在军事上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④。这次讲话不久。印成《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的小册子迅速散布。同时日本军部发布命令,要求所有记者、讲演者都必须宣传“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必须囊括满洲”;违反这一方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的人都要严厉惩罚。从此“满蒙生命线”论迅速风靡日本。

四、经济危机

日本刚度过1927年金融危机又遭到世界经济危机的袭击。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由于日本是岛国,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对外贸易的缩减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1929—1931年日本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32.9%。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广大工农群众为了生存,展开了空前规模的罢工和反对地主的斗争,193l年日本共发动了罢工2415起,打破了历史记录;农村中的租佃纠纷由1930年的2478起上升到3419起。⑤日本国内失业者达到几十万人,如果包括农村,估计有三百万人失业。1930年秋季,稻谷产量大,但米价却因此降到以往的一半以上,使农民遭到了空前的丰收饥谨。到第二年,由于北海道、东北地区的

霜冻大歉收,农民的遭遇惨不可言,全家自杀,出卖儿女,学童缺食,到处可见。⑥

可见,日本国内经济一片萧条,单独依靠本国去拯救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资源也没有这个能力。自己解决不了那就只能对外求助了,但是去求助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没用。美国当时都在忙着救自己,哪有精力去管他国。求助他国也解决不了,日本想到它的对外投资,想通过对外投资获得的资源来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

而当时日本对外投资,大部分集中在满洲,在满洲的外国资本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日本资本。除了苏联在北满的铁路及其附带投资外,满洲可以说乎是日本资本的独占市场。满洲的铁路是日本日本帝国主义的摇钱树。但是当时中国东北地区在日本杀了张作霖之后,他的儿子张学良接任后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消灭日本想通过杀死张作霖使东北群龙无首而出现动乱的局面的阴谋。当时东北在东北爱国知识分子群体的组织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日救亡运动。在反日浪潮中,东北当局适时颁布一些政策,设法抵制日本在东北的权益,支持东北民众的反日斗争。东北地区反日救亡的民族主义热忱空前高涨,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日本在满洲的铁路经营也因此每况愈下,日本财阀强烈要求想办法把满蒙置于日本的统治之下。以便利用中国东北的资源和市场来摆脱经济危机。想要在东北获得最大的利益,通过政治很难在短期内获得,也很难获得,况且此时国内正处于经济危机,哪有时间通过“温柔”的政治手段获取。

想想东北就像一块肥肉,但是这块肉是别人的,日本只能摸但不

关于918事件 第四篇_九一八事件总结

九一八事件总结

83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武力攻击中国东北,由此揭开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的“序幕”,让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那一段“耻辱”的历史,一断“辛酸”的血泪,一段现代史上“悲怆”的一页,时刻都值得13亿中国人永远铭记。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则国之大耻。”每年9月18日这天,中国每一个大城市都会拉响长长的警报,如此隆重表达的立场和传递的信号很明确,就是在于警醒国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守望和平,增强市民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也是痛击逆流,警告那些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人!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历史使人们能永远记住在过去的兴与衰的记实,也能使人们在兴与衰的经历中总结出经验与教训,从而使自己能知道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我们纪念九一八事件,回望的不是“悲壮”的现场,不是“悲痛”的哭声,而是要让13亿中国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不能忘记83年前的今天,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历史的吊诡与讽刺之处在于,日本总有一些势力,忘记历史,否定历史,甚至美化历史。在国际形势风云动荡的今天,日本右翼势力再度“死灰复燃”,仍然在为种种罪行进行掩盖和辩护:不断否定侵略历史,炮制南京大屠杀虚构论,掩盖生化武器细菌战,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接受的。历史已经定论,一切罪行都无法抹去。在中央档案馆公布的铁证面前,任何谎言只会不攻自破。

历史最好的“清醒剂”。今天,我们回望抗日战争这段血与火的历史,为的是以史为鉴,让13亿国人时刻铭记这一痛苦历史;为的是教育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奋发团结才能够实现民族强大,国家独立才能够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为的是警告日本右翼势力,不要妄图走军国主义的老路,颠覆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也是为了从战争的深重灾难中吸取教训,从战后的和平发展中获得启迪,凝聚力量,在“悲痛”中奋力崛起,与各国人民一道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凝聚力量,在“悲痛”中奋力崛起,就要坚定不移地谋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五年级一班

2014年9月18

关于918事件 第五篇_九一八事变资料大全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资料大全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此次事变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中国国耻日”。

【关于918事件】

九一八事变 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盛京事变、满洲事变、柳条湖事变等,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队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为借口而占领沈阳。事变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矛盾激化,而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国会和内阁总理大臣权力下降,导致日本全面侵华。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9月18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视为国耻日。

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5月蒋介石宣布“平叛”,双方激战近半年、伤亡30万人,史称中原大战。大战前和大战中,南京政府和反蒋联盟都极力拉拢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张学良东北军,但张则坐山观虎斗,不予表态。直到南京中央军打下济南、反蒋联盟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张学良才于9月18日通电宣布支持南京中央,率领东北军主力十余万进入山海关内,轻易占领华北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青岛三市,成为中原大战的大赢家。此后张学良率军常驻平津,处理中原大战后的编遣事务,关外防备空虚。

万宝山事件

1931年,中国人郝永德,未经政府批准,骗取万宝山村附近12户农民的土地,并违法转租给188名朝鲜人耕种水稻。这些朝鲜人开掘水渠,截流筑坝。这一工程侵害了当地农户的利益,马家哨口200余农民上告。吉林省政府批示:“令朝侨出境”。然而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重德,派遣日本警察制止朝鲜人撤走,且限令于7月5日前完成筑渠。7月1日,中国农民400余人,联合起来平沟拆坝。7月2日,日本警察镇压平沟的中国农民,双方对峙,后日本增武装警察,在日本军警保护下,工程于7月5日完成。同时,朝鲜日报记者金利三,说朝鲜人在万宝山被杀,掀起朝鲜半岛大规模的排华活动,当地华侨死伤数百人。日本却以此次事件诬陷中国伤害朝鲜侨民。

中村事件

1931年6月,日本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和曹井杉延太郎在兴安岭索伦一带作军事调查,被中国东北军兴安屯垦公署第三团团副董昆吾发现并扣留,在证据确凿情况下,团长关玉衡下令秘密处决中村震太郎。日本借机宣称东北军士兵因谋财害命而杀死中村,威逼中国交出关玉衡,并在日本民众中煽风点火,用“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诬陷中国“损害日韩移民”。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四渡赤水出奇兵(马国光/王伯华领唱与合唱)

群星

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啊,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天如火来水似银哪! 横断山,横断山, 路难行,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天如火来水似银哪! 亲人哪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哪.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关于918事件 第六篇_918事件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皇姑屯事件

日军与东北军阀张作霖曾有合作关系,但渐渐的,日本开始将张作霖视为障碍。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发起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日本希望借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借机占领东北。

1928年12月29日凌晨,张学良等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的阻挠,联名通电全国称:“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是日起,东三省一律改悬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是为东北易帜。至此,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历史宣告结束。国民党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张学良进一步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并开始在南满洲铁路附近建设新的铁路设施,通过低廉的价格与之竞争,导致南满洲铁路陷入了经营危机。感到危机感的关东军不断提出抗议,但张学良并不愿意妥协。因此日军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决定发动战争来夺得主导权。

中东路事件

1929年6月15日至20日,辽、吉、黑、热四省及哈尔滨特区军政大员齐集沈阳,参加张作霖逝世一周年纪念会,并讨论中东路等有关问题。7月7日,张学良赴北平与蒋介石晤谈;10日,南京政府外长王正廷亦被召至北平;同日,张学良贸然派军占领“中东路”,并将苏联的商船贸易公司、国家贸易公司等驻华机构同时查封,搜查苏联职员·,逮捕200余人,此为“中东路事件”

7月13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并限期答复举行和谈的建议;7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复照苏联外交部;苏方认为不能满意,于7月17日向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断绝外交关系;7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就中苏绝交问题发表对外宣言;7月20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苏联事发表《告全国将士》电和《告东北将士》书;7月23日,国民政府关闭驻苏使馆。

至此,中苏邦交完全断绝。苏联在中国的权益暂时委托德国代办负责。

关于918事件 第七篇_九一八事件小学生资料

九一八事件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半夜,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想作为中国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

爆炸后,日军进攻东北军北大营。并以此为借口攻打北大营,短短4个多月内,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 - 事件影响

九一八事变纪念警世钟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

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21世纪,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在国际上,这起事件经常被拿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26187/

推荐访问:关于918事件的资料 918事件图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