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河南省二胎新政策

河南省二胎新政策

时间:2018-02-18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河南省二胎新政策 第一篇_有关二胎政策的整理材料

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的三大原因

原因一 出生性别比例失调

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18.06(即每出生100个女婴,相应平均有118.06个男婴)。中国严重的少子化。全国0岁至14岁人口仅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少子化意味着未来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持续减少。

原因二 人口老龄化

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1.78亿人,占比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十二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00万以上,总量将破2亿;据国家人口计生委预测,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3.55亿。

原因三 人口红利渐远

名词解释:一国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面对这些困扰中国人口政策的问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集结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研究,于日前发布《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报告。他们提出,我国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建议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

专家对放开二胎政策做了研究,生二胎新政策会带给你什么新的启发呢? 中国人口净增长量已进入负增长阶段

一般来说,官方口径认为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妇女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一生中所生育的孩子数量)从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中国的生育率远没有1.8,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1990年代中期生育率就已经只有1.3左右,2000年只有1.22,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再次证实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33。

一般来说,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总和生育率要保持在2.1,也就是平均每个妇女要生育2.1个孩子(在中国甚至应该是2.3)。但目前如此低的总和生育率,已经表明中国实际上进入了“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增长”阶段。

过低的出生率使得人口结构不合理

据2009年数据显示:中国的老龄化比例已达8.3%,显着赶超世界平均水平7.5%。

专家对放开二胎政策做了研究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有1.6亿,其中只有城市的4000多万享受社会养老,但养老金缺口已经很大;2030年后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4亿,而年轻劳动力却不断减少,中国每年出生人口从1990年的2600万下降到2000年之后的1300万左右。养老将成为今后政府长期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得以在比多数发达国家短得多的时间内完成了人口转变过程,计划生育使得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不仅是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也是转变速度最快的。 “人口红利”将逐渐枯竭的中国,其人口变化的最大特点正是“未富先老”。

计划生育带来性别比例失调

1980年之前中国出生性别比保持正常,为105左右。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出生性别比不断攀升,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0~4岁人口性别比高达123,再抛除一些单身女性,意味着今后将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适龄男性打光棍。

1980年以后的出生人口中,累计男性比女性多出3000万以上。这3000多万光棍的存在必然将带来社会的不稳定。而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800多万人口试点二胎的地区出生性别比都正常,这说明全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确实是因为独生子女政策。

1、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首先要填写《照顾生育第二个子女申请审批表》,然后分别报男、女双方所在单位审查。

2、双方所在单位将申请生育夫妻的婚育状况和申请理由张榜公布十日,无异议后在《照顾生育第二个子女申请审批表》相关栏内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出具《计划生育证明》,然后由女方所在单位报女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乡级人民政府、计生办政法员审查;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由男方所在单位报男方户口所在地的乡级人民政府计生办政法员审查。

3、报乡级人民政府审查应当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照顾生育第二个子女申请审批表》;夫妻双方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及其复印件;村级或单位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再婚夫妻离婚方要提交与原配偶的离婚判决书、调解书或者离婚证及其复印件;丧偶方提交所在单位出具的有关婚育状况证明;初婚方提交所在单位出具的初婚证明;其它必要的证明材料。夫妻双方或一方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要提供双份申请及证明材料,报市审批。

4、乡级计生办受理要求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申请及有关证明材料后,应当先指定乡四术员对申请人女方进行孕查、出具《孕检证明》,并在十日内召开生育资格审批小组会议、将意见填入《照顾生育第二个子女申请审批表》并将《会议记录》及《预报花名单》、《审批表》及有关的证明材料上报县计生局审批。

5、县计生局受理后应当在二十日内进行审批,符合条件的将意见填入《申请审批表》及时下达批复,签发《二胎生育证》。不符合生育条件的,要通知申请人不予批准的理由。

6、乡级计生办政法员要根据县级批复及时对村下达《二胎证分解批复》。

上海生二胎的新政策是:

婚前双方均未生育过子女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即生二胎):

(一)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二)生育的第一个子女经区、县或者市病残儿医学鉴定机构鉴定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三)一方经有关部门鉴定为非遗传性残疾,影响劳动,生活不能自理的;

(四)一方符合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条件的;

【河南省二胎新政策】

(五)一方为从事出海捕捞连续五年以上的渔民,现仍从事出海捕捞的;

(六)一方为本市农业户口且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

(七)女方为本市农业户口,无兄弟,其姐妹均只生育一个子女,男方到女方家庭落户赡养老人的。

婚前一方或者双方生育过子女的夫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一方婚前未生育过子女,另一方婚前生育过一个或者两个子女的;

(二)双方婚前各生育过一个子女,且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三)双方婚前各生育过一个子女,一方为本市农业户口且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

(四)双方婚前各生育过一个子女,其中一方生育的子女经区、县或者市病残儿医学鉴定机构鉴定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除以上规定的条件外,因特殊情况可以再生育的条件,由市人民政 府另行规定。

二胎实施

该报告特别提出,第一步,在城市地区和严格执行一孩政策的农村地区即刻放开二胎;第二步,2015年,在实行“一孩半”(即有的地区第一胎为女孩的夫妇可以生二胎)政策的地区放开二胎,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2]

专家研究认为,分区域分步分开二孩,可以避免同时全部放开二孩带来的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剧烈变动,也可避免放开“单独”(即夫妻双方一方是独生子的可生二胎)带来的花费时间较长、贻误时机等问题。[

上海放开“双独”生二胎人口没明显增长

记者:河南是个人口大省,放开“双独”家庭生二胎会不会导致河南人口大幅增加?

尹:河南的人口压力确实比较大,预计今年7月要过亿。但放开“双独”生二胎,或许不会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现在,人们观念都变了,即使政策放开一些年轻人也不愿多生,现在就有不少“丁克一族”。 记者:在外地有这样的例子吗?

尹:两年前,上海放开了独生子女夫妇生二胎的政策,但人口并没明显增加,现在上海人口仍是负增长。

记者: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大,放开“双独”生二胎,可能也没能力养两个孩子。

尹:是的,现在独生子女夫妇赡养老人的压力很大,且这种情况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如果放开双独家庭生二胎,会减轻一些负担。这种“双独二孩”政策已是新时期我国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措施,近来有向“一独二孩”发展的趋势。

面对养老,近九成人想要俩孩子

除河南外,各地都允许“双独”夫妻生二胎,且人口并无明显增长

两会开始后,商报开通的两会热线里,“双独夫妇生二胎”话题成市民关注的热点。

除河南外,其他省份都已放开了“双独”夫妇生二胎政策,但各地人口并无明显增长,媒体分析称,这主要是因生活成本较高,多数年轻“双独”夫妇仍只要一个孩儿。 记者 吴静 卢艳艳

河南一直在关注独生子女养老问题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应该让生两个孩子。”昨天一大早,杨友民打来电话说。

他今年63岁,是中建七局的退休职工。杨友民和同事是第一批“一孩”政策响应者,独生子今年32岁。儿子上班忙,压力大,老杨对将来的养老很担心。

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国家计生部门也一直在关注。

2007年7月10日,国家人口计生委表示,除了河南省以外,其他省(市、区)的条例都规定: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两个孩子。

针对社会上传言“双独”夫妇将被允许生二胎,我省相关负责人曾明确表示,河南尚未出台该政策,也暂时不会开这个口子。

对违反计生政策者,河南的处罚也非常严厉。郑州的政策是,夫妻超生一个子女要被征收当地人均年收入三倍的社会抚养费,超生两个子女要被征收六倍的相关费用,对无视计划生育法规的名人、富人,可加重处罚。

2009年12月3日,省人口计生委宣教处负责人王英杰表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确实是个问题,他们也一直在关注。

他透露,目前,河南正打算修改计生条例,“河南是个人口大省,未来计划生育政策是否调整,如何调整,都要经过多方调研和仔细测算,还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

昨天下午,省人口计生委宣教处相关工作人员说,这个问题很敏感,不便表态。

专家学者呼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问题凸显,也日益被社会各界关注:新华网两个月前推出《人口60年:中国直面天下第一难题》专题报道,紧跟其后,中央电视台等都对此进行专题讨论。

2009年11月26日,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中央级媒体《经济参考报》刊文呼吁:稳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稳定未来人口规模。

胡鞍钢提出,经过30年的社会发展,我国现在面临新的人口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政策。“我们应花上一代人的时间,从„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向„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软着陆和转变,从而使得我国的实际生育率略有上升,接近人口生育更替水平。”

今年4月初,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也提出“放宽第二胎刻不容缓”的观点,他说:“现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发达国家一两百年才步入老龄化社会,我们只用了三十年。中国未富已经先老,很多制度包括社会保障都跟不上。”

其实,这一讨论在2008年的全国两会上已经非常热烈。中国社科院叶廷芳教授与28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求尽快停止执行独生子女条例。

生活成本高

“双独”夫妇不愿生二胎

2007年7月10日,国家人口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于学军在中国政府网进行在线访谈时说,各地社会发展和人口发展非常不平衡,所以具体的生育政策由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来进行规定。

2002年9月,甘肃省放开二胎政策后,允许“双独”夫妇生二胎,但据《西部商报》2009年8月报道,因养不起孩子,兰州多数80后“双独”夫妇拒生二胎。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到2009年8月,兰州市共有400多对夫妇申请生第二个孩子,但其中70末和80后“双独”夫妇仅有12对。调查发现,在40对包括70末和80后“双独”夫妇中,仅有4对夫妇有意愿生二胎。

合肥市也有规定,“双独”家庭可生二胎,但“双独”夫妇仍“不领情”。当地计划生育部门表示,从2007年1月到7月19日,蜀山区没一例“双独”夫妇申请二胎证的,包河区也没一例,“每年审批的„双独‟二胎指标都只有几例”。

2007年9月28日,浙江省人大修改了计生条例,放宽了对生育二胎“须间隔4年”的限制。绍兴市越城区计生局的统计表显示,2001年~2006年越城区夫妻双方独生子女再生育指标仅批出17个。

丁克家庭

1.觉得世界太乱,社会竞争太残酷,不希望孩子也来受苦、重蹈覆辙。

2.职场竞争激烈而又必须把握,不希望放弃长期努力的事业成果。

3.希望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两人世界快乐足矣。

4.对于婚姻稳定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暂时不想要孩子。

5.受经济条件制约,现在还不足以给孩子安稳健康的生活条件。

6.觉得人生的快乐多种多样,没有儿女承欢的天伦之乐一样也有别的幸福。

7.当代养育孩子非常艰巨,而且不一定有回报,孩子本身也未必感到快乐,所以宁可不养。

8.不认为人生的价值仅仅是养育后代。

9.过去认为“养儿防老”,可现在的孩子,比如我们年轻一代有几个留在父母的身边的?又有多少老年人在家靠保姆照顾着!

10.不喜欢孩子。

11.女方畏惧分娩的疼痛,所以不想要孩子。

12.养育孩子首先夫妻要有健康的身体。包括生理的,心理的。这样才能给孩子好的遗传基因,这是培养一个高质量的后代的先决条件。其次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最好处于社会平均水平偏上。

90万 养一个孩子到毕业

上海科学院调查显示,目前上海抚养一个孩子到成年,生活费和学费需要80万元以上。 从表1的保守估算中,我们可以看出,排除通胀压力的威胁,这笔教育金至少要准备90万元。

廉价教育成本的年代早已远去,教育俨然已成为昂贵的大餐。面对着比30年前涨了几百倍的出生费用、居高不下的抚养费用、连续上涨的教育费用,养一个孩子所需的费用已经远远超出想象。调查显示,83%的人认为在孩子的教育费用上感到吃力,54%的家庭在孩子上的支出超出了家庭收入的20%,有的人甚至占用了过去18年50%的家庭总收入。

预先规划战胜学费上涨率

孩子的教育投资包括学前教育投资、基础教育投资和高等教育投资3个阶段,其中以高等教育阶段的投入最为骇人。6%的高等教育学费上涨率已经远远超过了通货膨胀率,而且高等教育期间的开销又属于阶段性的高支出,不事先准备的话按届时的收入将难以应付,储备教育金的报酬率要高于学费成长率。理财专家表示,子女教育金是最没有时间弹性和费用弹性的目标,只有早做规划才不会有因财力不足阻碍子女上进心的遗憾。【河南省二胎新政策】

在教育金规划上,有一个关于教育负担比的参考公式,当教育负担比超过30%时,就应该尽早进行子女教育规划。

教育负担比=(届时教育金费用/届时家庭税后收入)×100%。

河南省二胎新政策 第二篇_用公共经济学视角看单独二胎政策开放

用公共经济学视角看单独二胎政策开放

摘要:在千呼万唤之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开放“单独二胎”政策。中国的人口政策三十年没有变化,现在终于松口实施“单独二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政策实施后又会有什么好的影响,又会给哪些领域带来什么样的压力。本文通过人口变化趋势、计划生育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上述问题,又以教育方面为例,分析了“单独”政策开放后政府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单独二胎 政府 人口政策 计划生育 公共经济学

人口政策是国家最大的公共政策之一,关系到家庭和谐和生活幸福;从上个世纪80年代可以说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问题。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了中国人口数量的增长,至今已执行了三十年。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中国实施已久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决定》指出,在坚持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就标志着社会议论多年的“单独二胎”政策即将正式实施。

那早在几年前就有多方人士提出开放生二胎限制,停止独生子女政策,那么现在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调整,对“单独二胎”率先松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界对二胎政策的研究并不多,对新出台的“单独二胎”政策也处于观察研究状态,还没有出现太多学术性论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解析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影响,希望能对“单独二胎”政策甚至是未来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建议和参考。

在最初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时,计划生育政策有其积极意义并成功可控制了人口。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人口结构的的变化,人口政策却还在长期实行并不进行任何调整,实际上计划生育已经开始对我国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下列出四个方面。

一是社会保障方面压力增大,养老保险基金空帐运行加剧。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仍在发展期和实践期,养老保险基金过去缺乏累计,再加上因计划生育,我国老龄化社会以前到来,养老保险制度负荷十分沉重。当前各方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状况如是否存在着缺口、缺口多大都有不一样的认知,但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帐运行却是不争的事实。养老保险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但是因为一些现实问题却还给公民带来很多烦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就披露,早在二零一一年年底,我国个人账户空账的规模已达到了2.21万亿元,而当年全国还有14个省份养老资金收不抵支,出现了支付困难。

二是老龄化程度迅速提高,我国已经出现了“未富先老”的局面。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现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工业化建设成处于发展期,但是老龄化却提前到来,又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而显得规模大、速度快。发达国家比如英国,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转变用了八十年,而同期人均GDP的变化为为5000美元到10000美元;但中国只用了而是年左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已完成这种转变,而在当时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左右,差距可见一斑。而如今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比如在上海,二零一一年六十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数量为348万人,占24.5%;由于上海全市平均每年会新增加约20万老年人口,预计到2015年老龄化程度将达30%——这是一个比较可怕的数字。 三是人口红利快速消退且经济增长动力削减。在我国的原先人口结构中,15-59岁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以上,我国劳动力丰富也是比较优势突出的核心“资本”。但近年来,由于实施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增加,我国劳动力的增速迅速下降,人口红利正在濒临消失。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已达到峰值(9.4亿人),随后这一数字呈现出绝对的减少趋势。而在201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首次出现下降,当年比上一年微降0.1个百分点。在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幅度扩大到0.6个百分点,人数比上年净减少345万人。

四是失独家庭增多,家庭风险增大。据人口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15岁到30岁的独生子女的总人数约有1.9亿人,而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约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会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若按此推算,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那么在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尚不完善且覆盖人群比例并不高的情况下,失独家庭不但要遭受精神上的巨大折磨,他们居家养老的希望也破灭,安度晚年却成为该群体害怕提及的话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就走到了必须变革的历史关口。早在2002年,我国一些省市就开始了放松计划生育政策的尝试。其中湖北、甘肃、内蒙古等地开始实行“双独二胎”的政策,这对突破只生一胎政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此后,“双独二胎”政策迅速在其他地方推广实行。而河南省在2011年推行了该政策,使得“双独二胎”最终成为全国普遍实行的一项计划生育改良政策。

即便是从严格一胎政策到“双独二胎”政策的放宽,也未能改变我国人口出生率日渐下滑的趋势。数据表明,2001年,我国的人口为出生率为13.38‰,自然增长率6.95‰。在实行“双独二胎”政策之后的十年后,人口出生率仍下降到12.10‰,自然增长率更是下滑到

4.95‰。而国际上普遍认为,要达到人口正常的更替水平,出生率至少要保持在20‰左右,而中国的情况显然与此相差甚远,这也对一直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一个严峻挑战。

三十多年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不断变化。1982年,中共十二大把计划生育政策定为基本国策,当年11月,计划生育写进《宪法》。1985年以后,山西、甘肃、辽宁、山东、广东等部分地区开始实行“二孩”试点。

据“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在这些“二孩”政策试点执行20年后,当地生育水平不仅没有大幅反弹,一些地方还有所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全国总人口13.54亿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自然增长率4.95%0,人口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然而,中国15至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是相当长时期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的第一次下降(见上图和上表)。而中国现在也提早面对刘易斯拐点。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在《曼彻斯特学报》发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此模型认为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初期存在二元经济结构,一个是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的以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维持生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非常低甚至为零,使农业部门出现大量劳动力剩余。此时,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稍大于维持农村人口最低生活水平的既定工资,农业部门就将转移大量劳动力至工业部门,使工业部门不断扩张。由于在既定工资水平上,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工业部门在实际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将所获得利润转化为再投资,将规模不断扩大。以后,工业部门被动提高工资,继续吸引农村劳动力,直至工业、农业部门具有相同的边际生产率,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收完。这样,二元结构转化为一元,发展中国家朝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全部吸收的这个时点,被称为“刘易斯拐点”。而现在,提早面对刘易斯拐点就意味着将提早迎来劳动力短期。这是政府政策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可以推测,在这些年来多方呼吁开放二胎生育后,政府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最终松口,先开放“单独二胎”探路。

尽管当下养儿成本不断刷新,但仍阻挡不了单独二胎政策开放后将迎来一拨生育高峰。现在4—2—1的家庭模式已经开始比较普遍,对许多青壮年劳动力而言,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精力上,他们都已经开始觉得赡养两方的老人并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为了规避压力,他们会选择生第二胎以保障自己的养老。这也促进了婴幼儿相关行业的再次崛起。对于疲软的国内市场而言,这是一个利好的信号。放开“单独二胎”还有益于改善就业结构。单独二胎对婴幼儿以及成长中所经历的一切事物的生产企业都有促进的作用。除了婴幼儿系列产品之外,教育又将成为重头戏。首先,教育行业将对教师有更大的需求量,针对未成年人的各种辅导班甚至是看护所将受到这些养二胎的父母的青睐——考虑到孩子的看护问题,高素质保姆也将成为较大的缺口。

那么真的实施单独二胎后能否缓解这些压力呢,实施单独二胎会带来什么压力呢? 实际上就业、老人赡养、医疗保险和教育也成了未来即将面临挑战的几个方面。放开“单独二胎”实际上给这些领域增加了负担。公共支出也将增加。

从就业方面来说,众所周知,女性在就业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劣势:用人单位会因为担心女大学生进来不久就会结婚、生育,不仅无法对其委以重任,

而且还要承担其产假薪

金等额外成本,故不太愿意录用女生。国家为此设立了生育保险金,弥补了用人单位的部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消饵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劣势。如果放开“单独二胎”,真正因此生育二胎的女性也许不会增加很多;然而此政策传递给用人单位的信号很可能就是:录用女性员工的风险更大了。

从社会方面来说,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是非常深远的。可以认为,我国男女平等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是由计划生育政策所支撑的,两者相辅相成:工作赋予女性经济地位与开阔视野,从而取得与男性同等的家庭地位,进而令大多数的城市家庭认可只生一个女儿是能够接受的,计划生育政策获得基本认同;反之,如果政策导致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劣势进一步扩大,更多女性将不得不依附于男性生活,家庭地位难免下降,长此以往,城市父母会同农村父母一样,认为没有儿子是不可接受的,计划生育政策也许将会遭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的抵触,届时恐怕仅放开“单独二胎”会被认为是远远不够的。

下面以教育行业为例,谈谈在单独二胎开放并实施后,政府该怎样调控并促进教育行业的发展。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之一,就它的本质而言,它是社会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的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人,从而促进人类个体发展和社会整体发展的一种精神生产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的和永恒的范畴”,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教育,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人类是由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演进而需要教育的,教育本身就具有能满足这些需要的特殊功能。而在当今社会,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当开放单独二胎后的那一批“二胎儿童”到了该上学的年纪时,对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分配又成了一个不小的问题,且从微观角度看,每一个家庭又将多一笔数额很大的额外支出。特别是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入托难和入学难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那到时候政府应该怎样调节以促进教育公平、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获得应有的教育并协调教育的发展呢?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教育作为具有正外部性的典型公共物品

(如上图),从公共利益出发而协调教育与经济的运行,是其重要的职能之一。在市场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需求千变万化的情况下,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而协调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当然,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政府已不可能再通过指令性计划或隶属关系而直接对教育进行宏观调控,而是通过宏观政策来调节教育的发展。

因此,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宏观调控职能主要表现为确立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协调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学校布局。所谓教育发展的重点,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整个教育发展中必须予以重点关注、重点资助和扶持的方面。这个问题市场是不能解决的,学校更是无能为力,必须依赖于国家(政府)的控制和干预,因为只有国家拥有高效资源动员手段(税收、赤字、货币发行等),才能为它所确立的重点来大规模动员各种社会资源,提供物质保证。而学校、企业、市场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却不具备这种能力。这一点对于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国家的教育问题很多,而教育资源又十分短缺,更需要充分地发挥国家的控制和干预作用,以集中必要的资源来扶植和资助教育发展的重点和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随着“单独二胎”一批出台的政策消息中,有一条关于教育方面的政策显示未来可能会放开大学自主招生的限制,实际上这并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和保证。所谓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学校布局,说到底就是办多少学校、办什么学校、在哪里办学以及招生多少的问题。这也是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和各个学校去解决的,而必须更多地依赖于国家的控制和干预。这一是由于国家较之具体学校更了解和掌握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全局的需要,便于统筹兼顾;二是国家可以运用手中掌握的教育拨款手段实施直接调节,如通过增加或减少对某类学校或某些专业的拨款,扩大或限制该类学校和专业的招生;通过教育投资方面的倾斜政策,资助边远或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以缩小教育的地区差别和调整学校的地区布局结构等。

政府应该针对新生儿出台保障教育的相关规定和条例。政府可采用行政命令、行政规定或下达指令性计划等对教育供求进行直接干预,这被视为宏观调控中的行政手段。行政手段的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办学准入标准,规范广告宣传,规定中小学生按地域就近入学等规制,防止学校为争生源而无序竞争。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限制投资者的办学行为。 如举办民办学校有对举办者的身份限制,对办学条件“资金”师资等要求,对私人举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进行严格的控制。政府对学校的招生广告建立审查制度,防止学校利用信息优势误导和欺骗社会公众。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按区域划定学校的招生范围,保证学生就近入学,使生源合理分配。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政府也应该特别关注到所有适龄儿童。

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过度使用行政手段会抑制个人和教育机构的积极性,政府应该更多的依靠法律手段对教育供求进行调控,这主要是指政府通过制订和执行相关的教育法规,对教育供求进行影响和调节。政府对教育供求的管理从直接控制向间接调控转变,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教育立法。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教育,许多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以保障教育竞争人数有增多时受教育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在单独二胎开放后,政府应该更加重视解决教育市场(特别是非义务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既要依靠市场本身的力量,又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依靠教育市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教育的卖方向买方提供担保(包括质量担保等);购买教育产品与服务的保险(包括责任险);价格显示;教育市场的交易双方订立合同。由于单纯依靠市场并不能完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必须尽其所能参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政府解决教育方面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法有四种:首先,政府通过立法强制教育卖方向买方提供真实的、更多的信息。由于卖方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会隐藏信息甚至故意向买方提供虚假信息,政府此举可使高等教育买方获取真实的、尽可能多的信息,从而有利于合

河南省二胎新政策 第三篇_二胎政策是与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

二胎政策是与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二胎政策的实施不仅与养老问题息息相关,对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二胎政策是否适合在我国实施更是众说纷纭,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胎政策对社会影响的调查与分析,仅供参考。

二胎政策对社会影响的调查与分析篇一:

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之一,传统农村社会存在很严重的养儿防老、重男轻女和多子多福的观念。而随 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也逐步走向非农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农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广大农民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此,我们这个团队结合我国的国情,以“二胎政策”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以我校所在地的南岸区村民为调查总体展开调查。通过对南岸区部分村民的调查和结果分析,深入反映重庆农村普遍民众对开放“二胎政策”以减轻养老负担的看法。

一、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现有人口共13.397亿,2010年末全国总人口达13.410亿人。在这样的一个人口基数下,我国的人口老年化也在加剧。据《2011年至2015年老年事业发展纲要》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0.2%以上,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占整个亚洲老年人口的1/2。而在2010年年底我国6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20.38%。据相关专家推测,在2020年将达到27.53%,2030年更将是37.55%,2040年将为45.00%。所以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中国迅速上升的老年人口比例,对比为数不多的人均收入,难免会让我们想到未来养老难的问题。

三十年前,为控制我国过快增长的人口数量,国家开始实行以“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一生育政策实施的同时,全国除河南省外,各省、市、自治区均规定了“双独夫妇”(即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第二胎的相关内容。到了新世纪初,当第一批独生子女逐渐进入婚育年龄后,“双独夫妇”开始出现,其二胎生育的问题才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很快成为学术界特别是人口学学者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人口学学者往往是从二胎生育对整个社会的生育率变动所具有的影响的角度来关注和探讨这一问题的。他们所关注的二胎生育问题可以简单表述为:在相

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我国社会中潜在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条件的二胎生育者(即“双独夫妇”)的规模会有多大?这些符合计划生育条件的二胎生育者实际上又具有什么样的生育意愿?不难理解,如果这种“双独夫妇”的规模很大,如果这些“双独夫妇”普遍都希望生育第二个孩子。那么,他们的生育行为将会对我国目前的生育率水平和人口发展态势带来明显的影响,甚至也可能会形成新的生育小高峰。因此,已有一些人口学者在不断努力地利用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去分析和预测未来不同时期中,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双独夫妇”的可能规模②;然而,对于与此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即这些潜在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条件的二胎生育者是否都愿意生育第二胎的问题,则很少有人关注。 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之初,各地政府就规定“双独夫妇”可以生育第二胎。这种二胎生育政策的制定似乎具有一定程度的补偿含义:由于父母这一辈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到了子女这一辈时,父母受到生育限制的两个独生子女结婚,就可以享受到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优惠。实际上,这种带有补偿含义的政策优惠同时还意味着这样一种潜在的前提:即当独生子女父母这一代人的生育受到限制后,等到他们的孩子,即独生子女这一代人进入婚育年龄、结婚成家时,社会中的人们(包括独生子女本人以及他们的父母)都普遍希望生育第二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潜在的前提并不一定成立。这种二胎生育优惠政策的作用,也并不一定能够促进社会中那些符合政策条件者生育第二胎的行为。我们应该思考:当独生子女一代人进入婚育年龄、结婚成家时,当“双独夫妇”在社会中大批出现时,这些可以享受二胎生育政策的 “双独夫妇”们真的都愿意、并且都希望生育第二胎吗?他们的生育意愿与那些不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的非双独夫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吗?又

有哪些因素与“双独夫妇”们生育或者不生育二胎的意愿有关?这正是本文所要调查分析的内容。

二、农村生育观原因分析

1、计划生育观

今天的农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人们有了更多的积蓄来干别的事,但和城市人口相比,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阔以及农村传统思想的病根,在计划生育观上仍存在严重问题。通过调查,接近90%的村民认为农村不该多生,在多数城里人看来,只有一个才不叫多生,

但70%的村民认为农村家庭两个孩子最好,尤其是一男一女,她们看来两个并不为多。在对待农村生育与中国人口压力的问题上,35%的村民肯定农村超生会增重国家人口压力,应该严格控制农村计划生育,只有严格符合条件的夫妇才可以生二胎,然而65%的村民给出他们的看法,认为国家人口压力与农村无关,只要人家有能力抚养孩子,可以接受罚款就让生育二胎。

中国人口压力因农村超生而加大。这是最为严重也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关系着农民的衣食住行,农村的落后制约着国家的改革发展与创新。对中国而言,农村是其兴衰的命脉。我国的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为何我们只能排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显然是人多!计划生育是针对中国人口压力大而制定的一项国策,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严格按照要求,有计划的生育。

2、多子多福

对“你愿意生二胎”这个问题我向所询访的几十个人进行了调查,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5-40岁,结果分析,其中,大约78%的人暗示愿意生二胎,20%的人不肯生二胎,另有大约2%的人暗示,一胎都不想生。 该查询拜访预示出了我国农村现阶段主要育龄夫妇的生育观念:大多的夫妇愿意生育“二胎”,少部分夫妇只愿生育一胎,极少部分夫妇不肯生育。而希望生二胎的大多集中在30-40岁。

这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各种原因,我国也有部分大中城市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国家虽然连续举行计划生育政策,但为了缓解国度老龄化趋向,在计划生育政策的节制尺度上有所放宽,部分符合生育第二胎 的夫妇开始考虑是否生育“第二胎”。而在农村许多生二胎的家庭并不是被允许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使妇女教育水平提高与生产率上升。这一方面使得生育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农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可能改变了小孩对于家庭中的消费属性,因为某些地区生育的原因之一是妇女无事可做。生小孩来养就像城里人养狗、猫当作宠物一样。有些人表示,多生个小孩现在家庭就可以多一份换了,以后老年时生活就会多一份保障。一些35岁以上的家庭表示,第一胎在外地读书,一般男人也常年在外打工,妇女在家无聊,【河南省二胎新政策】

生二胎也可以说是为了有一个精神上的寄托。所以有些人宁愿违反政策规定,被罚款也要生二胎。

而对于一些不想生二胎甚至不想生小孩的人来说,原因有三点:1.政策这道红线不敢逾越2、生儿生女都一样。第三点也是大多数家庭不愿多生小孩的主要原因:生小孩成本太高了。生育成本对于农村的生育主体来说是较为实在的东西。人们往往从小孩的经济效益来进行考察,即生育小孩的成本和小孩成长后可能带来的效益的一种比较。而这种比较的结果则是影响农村生育主体生育行为的重要因素。如今社会较高的生育成本毕然使得生育主体少生孩子,也使“超生游击队”减少。另外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西方的生育观念、个人独立的观念在中国农村也悄然兴起。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对生育问题的看法绝对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代。另外西方文化的介入,人们对婚前性行为和同性恋的宽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欲望和对未来小孩的期望。

另外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人们认识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重点是人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不仅要生孩子,更重要的是使子女得以良好教育,使其成才。生育成本越来越高,培养一个孩子,往往要支付各种费用。高额的生育成本使得父母必然放弃数量,转而重视“质量”,也就倾向于优生优育。

3、重男轻女

中国封建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个体家庭的经济状况乃至整个家族的兴衰妇。而如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妇女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也显露出了,于是,随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男女平等地参与工作、参与竞争。尤其在今天,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知识水平提高,男女地位进一步平等,于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育观中,女儿也是传后人。【河南省二胎新政策】

所以现在大多数农村人的生育观念大多也变为“生儿生女不重要,关键在培养。能让孩子从小受到好的教育,将来有出息,父母晚年才会有依靠。本次调查显示,85%的被访者在生育前是不知道孩子性别的。在现在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大大淡化了,87%的被访者表示自己对孩子的性别不介意,但还有很小一部分人表示会介意,喜欢男孩子;不到一成的被访者表示如果生的是女孩,会有失落,但也不会太介意。(稍有失落感的人群中,男性比例多

于女性。)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表示,不会因为生的是女孩就减少对孩子的培养和投入,因为对孩子的期望值是一样的,将来孩子面临就业压力和社会挑战也是一样的。

农村居民对子女性别的偏好趋向平衡,一男一女是多数人理想中的家庭结构,但隐含着对男孩的偏好。诚然,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养儿防老”的观念是落后的。但是倘若在社会化养老程度低下,养老缺乏保障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靠养儿去防老。而现在国家开始重视农村的养老问题,而且也在逐步地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生育观念的改变是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层次巨变之一,农村生育观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的方面。

高额的经济处罚迫使有的农村家庭实难承受,使一部分人想生又不敢生。近年来,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20291/

推荐访问:河南省二胎产假新政策 河南省二胎2016新政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