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投融资体制改革

投融资体制改革

时间:2018-02-14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投融资体制改革 第一篇_关于武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关于武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一、武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基本情况

在国家、省、市有关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引导下,我区对投融资体制改革进行大量积极探索与实践,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推向市场经济体制,政府通过放权让利、吸引外资和鼓励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政策和措施,逐渐培育了其他类型的出资人主体;通过组建多家政府投融资公司,改变了财政统揽统包的单一投融资模式。

1、投融资环境不断优化。一是狠抓工业集中区建设。高新区面积从2002年的3.4平方公里拓展到现有的 66平方公里;农业开发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良性发展快车道;各镇工业集中区按照集约经营的原则,加快建设,发展势头良好。集中区建设速度的加快和投资环境的趋优,进区企业及项目明显增多,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并涌现出武进纺织工业园、津通国际工业园等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重点园区。这些都为民资的大量进入拓展了发展空间。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武进区政府于2004年11月出台了《关于建立武进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意见》,成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切实解决了全区一些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政策、技术含量较高,有良好发展前景、有利于增加就业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业绩较好、信誉较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的投资创业和发展壮大构筑了平台。

2、投融资主体职能进一步明确。2003年4月,区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土地收储机制的意见》,增加了土地收储中心“进行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这一职能,凡由区政府投入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均纳入政府招标,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统一由储备中心向银行贷款解决充分发挥土地收储中心对土地的市场化运作功能,加快推进了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投融资平台运作,2003年以来我区又相继成立了区城建投资公司、淹城投资公司和交通产业发展公司三大投融资公司,并明确了各自职能。

3、投融资渠道有所拓展。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多元化投资主体格局的呈现,我区逐渐改变了以往投资渠道主要靠财政性资金和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的单一投资模式,财政性资金、企业自筹资金、外商直接投资、间接引用外资、各类民间资金等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投融资渠道逐步构建。例如:横山桥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以BOT(建设—经营—移交)形式建设;高新区内交通及社会事业重点项目采用国际流行的BT(建设——移交)模式建设;拟借助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马来西亚英迪公司资金建设国际水准的医院、教育机构等。我区还通过集中推介招商方式推进投融资建设的市场化,2002年以来,武进区围绕城市建设举行了两次大型招商活动,面向国内外推出了大批包括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在内的城建服务业项目,吸引广大投资者前来投资建设和经营,以往政府对基础性城建项目统揽统管的局面正逐步改变。

4、审批制度不断改革完善。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要求 我区进行了三轮项目审批制度的综合改革,共取消了700项行政审批项目,削减率超过64.3%。同时审批部门设立优质服务窗口,一个窗口对外,办事依据、时限、程序、条件和结果一律公开,实行“阳光作业”,并实行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否定报备、项目代办等制度,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当前投融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市场化运作仍显不足,政府财力难以为继。目前我区市场化运作领域主要集中在竞争性(营利性)行业,而在交通、卫生、城市和工业区基础设施等建设上,市场化运作成果还不明显,“管”与“建”建设两者相互越位、缺位现象比较普遍。而近年来,随着项目的增多、开发面积的扩展、居住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文教、卫生、体育等公益设施的建设,需要越来越多的投资。同时,随着各种公益和公用设施数量的增多,维护和管理的费用支出也在不断增加。这样仅靠财政一家扛,已难堪重负。

2、投融资方式有待进一步开拓创新。目前我区向社会资金、境外资金、资本市场上融资步伐还比较慢,仍主要依赖政府财政、银行贷款搞建设。通过银行贷款来建设,也都是由财政统借统还,随着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定期还本付息的压力越来越大,给区、镇两级财政的健康运行带来了较大风险。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政府要逐步淡化投资项目主体的角色,而让各社会资本充当一部分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的主体。然而,由于市场准入条件及配套政策不明、财政担保制度不甚健全、社会闲散资本难以整合等原因,很多社会资本难以进入上述投资领域,造成一方面民间储蓄量居高,难以觅求投资渠道,以致出现炒股热、炒房热等现象,而另一方面政府投资捉襟见肘。

3、民间投资总体量小质差,资本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我区民间投资至今,虽已具备相当规模,但与周边先进地区民间投资相比,无论在总量、比重还是增长速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差距之一是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普遍,行业中鲜见重量级的龙头企业,应而也鲜见一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重大产业项目;差距之二是企业自主招商能力较弱,政府搭台,但企业唱戏不多,以企引企,以外引外难以突破;差距之三是开放和进取精神不足,小富即安、步步为营的思想还普遍存在,由此产生企业不愿上市的现象也不足为怪。当然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扶持不够也是造成民间投资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

三、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目标

根据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精神,结合武进实际,总体来讲,我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减少对企业投资的行政审批,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改革政府投资运作方式,规范监督与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体系,规范融资方式,防范金融风险;培育投融资中介服务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推进公平竞争,提高中介服务质量;加强政策和信息引导,规范投融资监管,完善宏观调控。通过改革,逐步形成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政府宏观调控有力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四、创新投融资体制的若干建议

1、明确投资方向,规范投资方式。政府投资范围主要应是特殊的高风险、高科技类重大项目、非盈利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益性社会事业项目,对这类项目,主要运用政府贴息、参股、注入资本金等形式吸引投资主体参与建设。企业投资范围主要应是一般竞争性建设项目、竞争性的社会公益类项目,以及商业服务、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等。对这些项目,政府应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主要通过加强产业政策指导和土

地管理,重点扶持一些符合规模经济、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开发项目。对于企业目前无力投资的领域,政府首先应考虑通过价格、税收、财政补贴等手段或通过参股等方式促进企业投资,其次再考虑是否政府直接投资。

2、完善投融资平台建设。一是建立和完善投融资信息发布体系与投融资招标信息系统,使广大投资者充分了解武进投融资信息和项目选择意向。二是构建贷款担保体系。做大做强现有的国有担保公司;以社会资本为主创立商业性担保公司;探索以企业或个人联合成立互助性担保公司。三是构建风险投资体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扶持社会资本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基金;引入域外境外风险投资公司,参与武进的投融资建设。四是建立资信评价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3、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一是政府投资项目要考虑本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二是投资规模要与地方财力相适应,投资规模要控制在政府财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在特殊情况下,负债建设虽有必要,但也要考虑以后年度的还款能力。三要健全投资决策体系,这个决策体系,应先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政府投资机构、项目业主、相关科研部门及有关专家组成项目论证组,项目方案基本确定后应通过适当形式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完善后再报人代会批准执行。责、权、利的分配应按“谁投资谁负责、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设定;四要建立健全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的稽查制度。有重点地选择一些重大项目进行全过程或部分阶段的稽查,切实提高政府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4、拓展政府投融资渠道。一是对一些大型的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应积极引入多元化投资资本。如水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可采用BOT、TOT方式引入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二是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可引导受益的社会团体、开发商等共同投入建设。如我区湖塘河整治工程,紧邻湖塘河的华都馨苑、湖塘消费品综合市场等就对各自区段内的驳岸、护栏进行了投资建设。一方面这些商业项目从环境整治中可直接提升其价值,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政府投资负担。三是对于区域性的成片开发项目,可以土地定向性出让和优先开发为优惠条件,吸引开发商先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整个区域具备商业开发条件。如宋剑湖开发,通过招商由投资者先期进行清淤、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整个地块具备上市条件,而这部分建设资金在土地出让金中返回。四是对政府非经营项目逐步推行“代建制”。建议项目责任单位加快从“建设主体”向“管理主体”角色的转换。作为“管理主体”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具备一定融资能力的“项目建设主体”,并与其签定项目代建协议,协议中双方责、权、利要予以明确。区相关责任部门可到取得成效的试点城市如上海、深圳、重庆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此外,研究开拓地方政府信用融资渠道,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发行地方政府建设债券;鼓励部分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拓宽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各类政府投资项目除有特殊规定以外,都应对民间资本开放,都应以财政形式予以担保。

5、促进和优化产业投资。鼓励组建各种类型的民间财团。一要改进和完善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服务,为民间投资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商业银行要对民间投资者的贷款一视同仁,充分发挥信托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的作用,鼓励设立为民间投资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和贷款担保基金,鼓励以股份制的形式吸收社会力量、企业群体和其他资金入股组建担保公司,按照市场化企业经营,为民间投资者贷款提供担保服务。二要改进政府管理工作,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信息引导,通过信息网及向社会传递有关

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方面信息和预警信号,引导民间投资方向。要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审核制度,只要是法律法规允许民间资本投资的项目,政府有关部门都应依法予以及时批准,及时发放相关证照。民间投资项目审批由民间投资自主决策,改审批制为登记备案制,加强服务,减少审批环节。三要建立健全诚信经营机制。诚信是企业经营亟待弥补的重要方面,同时也与当前民间投资的发展紧密相关。目前我区民间企业投资存在遍地开花,一路铺开的现象,这种分散投资对资源、经济效益而言都是弱化的行为。投资者之间为何不愿以股份制的形式共同投入、共同发展,其关键原因在于相互之间缺失诚信,彼此都把对方视为潜在的损我利益者。这种诚信机制一旦形成,众多中小投资者的集聚效应就会体现出来,产业投资的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问题就能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投融资体制改革 第二篇_孙金龙在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孙金龙在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专题研究县区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对于进一步搞活我市投融资体制机制,增强“造血”功能,为合肥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向阳同志通报了近年来全市的投融资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安排作了具体部署,请大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肥西县介绍了他们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情况,其他县区准备了书面交流材料,总体上都不错,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在肥金融机构的领导和代表也参加了今天的会议,徐明、李和同志分别作了精彩的发言,体现了对合肥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合肥在过去的基础之上,经济社会发展又取得了新的可喜的成绩。2006年,我们提前4年实现了GDP千亿规划,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73.76亿元,增长17.5%,创10年来最高增幅,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其他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也全线飘红,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创近10年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3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不仅如此,我市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了争先进位,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上升到第17位、第15位、第13位和第14位。今年以来,合肥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1-9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7.07亿元,增长59.6%;其中工业投资245.44亿元,增长90.4%。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10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27.61亿元,增长28.1%;9月工业生产再创新高,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123.58亿元,比上年同月增加3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003元,增长21.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43元,增长21%。特别是,从财政收入来看,今年1-9月,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63.87亿元,增长29.63%,接近去年全年的财政收入(167.77亿元)。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来看,我们与其他中部省会城市相比,尤其与发展水平相近的南昌、太原两市相比,也有了明显的进步。2006年1-9月份,合肥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8亿元,增长28.36%,收入规模第5(太原62.6亿元,南昌49.5亿元),增幅第5(太原35.8%,增幅第1;南昌33.6%,增幅第2);2007年1-9月份,合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8.16亿元,增长26.5%,收入规模第4(太原71.9亿元,南昌58.6亿元),增速第3(太原9.9%,增速第6;南昌18.4%,增幅第5)。财政收入尤其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从以上比较来看,近两年合肥呈现出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从而为我们创新投融资体制,更好地集聚资源要素,进一步推进合肥更好更快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合肥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好的发展势头,除了全市人民的顽强拼搏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和完善了投融资的功能。去年6月,市委、市政府整合市属的几大投资公司,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投融资平台—合肥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构建了决策、管理、执行相分离、“借、用、还”一体化的投融资管理体系,使融资能力由原来的年融资不足20亿,提升到200个亿,增长近10倍。去年,共融通资金72.37亿元,较2005年增长

2.8倍;今年1-9月,又筹集资金73.44亿元。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一是有效破解了城市建设资金的难题,有力地支持了“大建设”,使我们有能力在一年多时间内新建扩建道路207条、桥梁90座,奠定了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基础框架;二是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投资环境的日趋优化,吸引了众多的外来投资者,有力拉动了合肥的经济增长,去年,我市招商引资同比增长超过60%,今年以来继续保持近50%的高增长态势。三是适应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需要,配套推进了土地交易模式改革、招投标体制改革以及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等,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城市资源增值最大化。四是在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广大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事实证明,市委、市政府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决策是正确的,成效是显著的,必须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为合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在巩固和发展市本级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果的同时,我们要高度重视县区投融资问题。近年来,全市各县区竞相加快发展,尤其令人欣喜的是,现在三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是我们多年盼望的。县强才能市强,像苏州、无锡以及浙江的一些城市,除了城区强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县域经济发达,如苏州的昆山、太仓和无锡的江阴等。据了解,仅一个江阴市(县级市),就有上市公司18家、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的企业8家,比合肥市还多。近年来,为推动我市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今年支农投入将达到4.6亿元,在全省是不多见的;同时,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尤其是相继开工建设蒙城北路、包公大道、合安路等快速干道,把城乡连为一体,为三县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可以说,随着合肥又好又快地发展,当前全市各县区正处在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就像正处在发育期的青少年,身体在迅速地长大,这个时候迫切需要加强营养,增强造血功能。金融、资本就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如果供应不够,就会出现贫血现象,就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未来几年,各县区在协调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础之上,要集中力量抓好两件大事:一是深入推进“工业立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不断培育更多税源,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二是按照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总体布局,坚持城市副中心的标准,加快四大组团建设。这些都需要持续的、大量的资金投入,因而创新县区投融资体制刻不容缓。 近年来,各县区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瑶海工业园的振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包河工业园的包河城投公司等。但总体上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据有关部门调查,从2007年开始,县区的融资需求增幅较大,2007年比2006年增长50%到100%以上;预计从2007年到“十一五”末,仅每个开发区平均每年就要新增1亿元的资金需求。与快速增长的融资需求相比,我们的县区在投融资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融资平台偏小,融资规模有限;二是融资方式单一,多为短期贷款融资;三是配套能力不强,融资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四是专业人才紧缺,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推进县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使县区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推进县区投融资体制改革,是一个新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我想就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以下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要切实转变观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甚至可以说是现代经济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必须高度重视金融的作用,只要金融搞活了,就能为加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上海为例,他们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奠定基础的。那时,他们的财政资金也不足,每年用于建设的资金只有19亿元。因此,上海就通过向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来搞建设,这也是上海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据了解,当时上海城投公司10年内形成了734亿元债务,到2002年仍有债务余额340亿元。现在看来,当年上海的举债建设是十分值得的。其一,主要看举债干什么,要做对城市发展有利的事情,上海通过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城市发展必需的,对于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乃至推动整个城市的超常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二,建设成本往往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而“水涨船高”的,今年不干,明年后年再干,成本就可能翻番。什么是融资?融资就是打时间差;什么是利息?利息就是时间的函数。上海通过举债建设,打了“时间差”,抓住了低成本建设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较高的远期发展收益。其三,从经济运行角度看,当时的举债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拉动投资意义重大,此后上海多年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此。其四,经济越发展,债务所占比重就越小。1992年上海GDP是894亿元,如果把340亿元债务余额放在那时候看,确实令人不容乐观。但现在的上海GDP已超过万亿,这时再看340亿元债务余额,所占比重就很小,风险是完全可控的。

再从我们自身来看,合肥市2004年可用财力仅为26亿元左右,既要用来搞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发展社会事业、解决民生问题等,大家都感到“捉襟见肘”。近两年我们创新投融资体制,依托集中统一的融资平台融资,不断创新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融到资金后修路修桥、加强生态环保建设、综合治理环境等,然后再通过土地收益等渠道来还款,实现了城市建设投融资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如我们利用亚行贷款来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还款期长达25年,综合利率只有5.8%,这是非常优惠的,经济增长后再还款绰绰有余。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基础设施、综合环境等得到改善之后,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城市的自豪感,也增强了投资者对合肥的信心,从而更加有利于开展招商引资,更加有利于发挥土地的增值效益。前不久,组织了10宗共920亩土地竞拍,平均达到了391万/亩,而去年100万/亩拍了几次都流拍。再如,拓宽改造蒙城北路之后,不但拉近了双凤开发区与城区的距离,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土地效益。前年双凤工业园土地拍卖出让才15万/亩,去年拍到83万/亩,今年将达到100多万/亩。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我们强化工业立市,搞工业园区建设,一定要敢于、善于通过市场化融资,优先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过去,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搞工业园区建设,往往是先规划一个区域,然后去推介、去招商,动员投资者前来投资,可投资者来了之后,会发现基本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便难以达成协议,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只能降价以求,还得说好话,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让土地。接下来,又以这“可怜巴巴”的土地收益来搞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最终的结果是,我们既搞不好基础设施,投资者也不愿意来。换一个角度看,按

【投融资体制改革】

照以往的做法――出让多少地、再修多少路,从账面上看债务为零,但园区的发展呢?因此,我们一定要转换思维,在做好园区规划之后,就要迅速动手搞基础设施建设。那么,资金怎么来?可以先找金融机构,谁利率低,或是期限长,就借谁的,集中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看似账面上政府有债务,但基础设施搞好了,由此带来的直接效应是土地价值上升了,而且可以引进更多的企业,他们能够早开工、早投产,又可以给你带来税收、带来财政收入。

总之,在县区投融资体制改革中,一定要坚持转变观念先行。各级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无官一身轻、无债一身轻” 的小农经济意识,切实改变贷款融资就是“败家子”的旧思维,不能只是静态地思考问题,而是要充分考虑发展带来的收益。我们只有冲破思想上的瓶颈,才能很好地突破改革中的瓶颈。

二、要尽快做大融资平台

通过市本级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只有融资平台做大,才能有效提升信用,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财政风险。在推进县区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同样要很好地研究做大融资平台问题,这是提高县区融资能力的关键所在。 以重庆市的经验为例,他们通过“五大注入”,增强了投融资平台的资本实力和投融资能力。一是财政资金注入,将分散的财政投入,包括国债投资,整合起来注入相应的投资集团。二是规费注入,将路桥费、养路费、部分城维费等,分别归口注入投资集团。三是土地收益注入,将一定量的土地增值部分作为投资集团的资本金注入。四是存量资产注入,将过去形成的存量资产,包括路桥、公用设施等,授权有关投资集团经营。五是税收返还注入,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投资实行税费优惠减免,作为投资集团资本金。通过这“五大注入”,为重庆的八大投资集团带来了700多亿元的资本金,使他们获得了2500亿元的授信额度和1000多亿元实际贷款,从而保障了重庆近四年每年投资30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一定意义上讲,模仿是人类的本性。当前,我市县区投融资体制改革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要见贤思齐,采取“拿来主义”,善于学习、模仿、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尤其要结合具体案例,深入研究、借鉴外地的具体操作方法,迅速做大融资平台资产规模,为县区投融资创造基本条件。

三、要重视加强项目策划

当前,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总体上是货币流动性过剩。我们在招商引资中都有体会,沿海许多地方的资金都在急着寻找一个好的投向,金融资本也是如此。如世纪金源集团,目前正急于寻找投资项目。有一次,他们在长沙以86亿元资金,想竞拍1000多亩土地,结果没有成功。那1000多亩土地,被北京一家企业以92亿元高价拍走。后来,该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来肥,与我们洽商,想在合肥投资。这个例子就说明,有效益、有回报、有前景的项目,是投资者追逐的对象。你只要有好的项目,各类资本会竞相涌入。因此,搞活投融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把项目策划好。各县区一定要树立“让项目等资金,

不要让资金等项目”的理念,重视项目管理,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好,把项目库建起来,有计划地推出一批又一批成熟的项目。现在,有些县区反映说融不到资,为什么?你们的前期工作是不是都准备充分了?我相信如果前期工作都做细做实了,又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项目融资就不是过不去的一道坎。尤其是,我们一定要让金融机构,包括各类投资者,对融资项目能够了解具体的资金用途,知道项目预期的投入产出率,只有他们认为项目前景看好才会投资。

四、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近几年,我国金融工具的创新非常活跃,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产品非常多,我们要经常研究这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一个地区发展所需的市场化资金,主要有四大来源:一是银行融资,也就是间接融资;二是资本市场融资,包括到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券等;三是基金投资,包括私募基金、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四是招商引资。我们要围绕这四个方面的融资,深入了解融资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各类资本运作的基本原理,培养、引进专门人才,坚持以存量换增量、以无形资产换有形投入、变历史形成的资产为目前可以经营的资本、变未来的收益为现实的投资,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新途径。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统一融资平台的优势,积极创造融资条件,在利用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商业银行信贷、证券市场融资、吸收社会资本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形成城市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

五、要统筹推进各项配套改革

市里现在已经协助县区将投融资基础工作启动起来了。下一步,城市规划、建设、招投标等配套改革也要切实做到位、做彻底。如果不彻底,资金使用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各县区要限期调整、完善各自的做法,尽快与市本级同步。目前,三县的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已经放在市里来做。接下来,三县的工程招投标,也要放在市里来做。在这方面,一要严格实行工程有效最低价中标制度;二要严格进行审计,对县区的一些工程,市审计局要抽检、抽审;三要在工程中标后,严格控制变更设计,尤其对工程量变更的,要严格把关,市里只有市长、常务副市长签字有效,县区没有县区长签字是无效的。

此外,要健全完善政府投融资监督机制。市里将研究制定《合肥市政府债务管理办法》,希望各县区要认真落实。要进一步强化债务和资金监管,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制度,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做到“举债有度、用债有效、还债有信、管理有力”。

推进县区投融资体制改革,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肥西县和包河区作为示范县区,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在投资决策程序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市场化、政府调控透明化等方面做好示范,真正建立起财政投入、资源整合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其他县区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好市里《关于加强县区投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有效整合县区资源,强化融资平台功能,健全一体化管理制度,力求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城市资源增值最大化。市直有关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对县区工作的指导,及时帮助县区解决遇到的困

投融资体制改革 第三篇_关于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调查报告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关乎其他产业的发展,它的运营关乎着国民经济的运转,因此,人们形象的称它为“排头兵”、“先行官”。但长期以来,交通领域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障碍,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活力。其难题是交通投融资体制不健全,制度僵硬化,导致机制效能降低。为了破解交通投融资这一难题,近日,东阿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局长都玉军为组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玉新为副组长的调查小组,深入交通运输行业内部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查摆,并充分听取了相关单位关于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而提出的创新经验。下面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交通投融资体制现状及原因

目前,我国交通领域投融资体制的现状深刻表现为投资管理体制没有充分理顺,相关政策变动随意,收费机制僵化,法人治理结构还有待优化,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交通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上述现状的根本原因是资金筹措困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然而,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交通领域的投融资渠道普遍表现为单一化现象。从表面看,就全国而言,交通行业面临资金严重短缺的挑战;深入看,交通行业也面

- 1 -

临建立长期稳定资金来源新机遇。以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现状为例,由于受资金制约,目前,我县农村公路项目工程建设进展困难。2015年,按照县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任务安排,我局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建设农村公路40公里。然而,由于上级对项目计划没有批复,我局无法进行项目招标,从而导致工程无法进展。另外,由于我县财政困难,配套资金筹措难度非常大。往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工程款拨付不及时,拖欠现象十分严重,极大制约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二、交通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是融资渠道不畅。以吸收社会投资投资、贷款为主建设的一批收费还贷项目,由于成本高、效益不理想,给公路建设的后续筹资造成了不利影响,各个银行分别提高贷款门槛,导致一批急需资金且是路网改造必不可少的项目,由于建设单位自身担保实力不足而无法筹措到必要的建设资金,从而影响到公路的建设进程。

二是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周期长、投资大、自身财务效益差的特点。巨大的资金投入仅依靠单位的自收自支及上级的补助是很难完成建设任务的。然而,政府财政比较困难,拿不出过多的资金支持交通建设。

三是税改后转移支付基数过低。2008年税费改革后,从中央到地方,明确了具体资金配套机制。但是税费改革后,转移支付资金基数一直没有增长,现在随着基层交通运输从- 2 -

业人员的增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基层交通运输部门资金运行压力过大。

三、关于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采取分类实策的方法,界定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是需要根据交通基础设施的技术特点和盈利能力进行科学分类。对于政府还贷项目应充分发挥其公益性特点,通过价格管制和财政支持手段,吸引市场资金参与投资开发;对于经营性公路,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利用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通过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交通领域参与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等环节,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和服务。

二是需要主管部门提高市场化意识,创新管理模式,厘清各方权责利关系。加强规划管理,借助财政税收政策、发债融资等杠杆手段,为市场资金创造有吸引力的参与条件,吸引国有、民营、外资等各市场主体充分参与,同时导入“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营运效率不断提高。通过合同契约方式明确参与各方的权责利。

三是需要提高交通投资项目前期可行性分析和财务分析预测的真实性和准确度。采取科学方法对交通流量、通行费进行客观预测,根据项目沿途县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类别进行界定,与造价有关的各要素资源进

- 3 -

行分析研究,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信度和准确度。通过引入独立于有关当事者和参与主体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预测和分析,为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决策所用。

(二)调整融资结构,进行金融创新。

一是调整融资结构,支持交通运输发展。有关研究和实践表明,对金融机构而言交通建设融资风险小于房地产融资,也小于某些工商企业融资。因此适当增加交通运输在融资中的比例,有利于减少整个融资系统的融资风险。金融机构支持交通建设的投资方式,一般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直接提供中长期贷款;二是购买交通建设债券;三是提供融资担保。

二是发行政府贴息的交通建设债券。把政府财政用于交通建设投资中的部分资金,用于交通建设债券的贴息基金。选择一些投资回收期短的建设项目,以政府贴息的方式,鼓励企业发行债券向社会筹资。贴息期限根据建设进度或投资回报期来确定。本金和贴息期以后的利息由筹资企业偿还。通过这种投资方式,财政有限的基金可起到引导作用。

三是设立交通产业投资基金。交通产业投资基金,类似于美国资本市场上的共同基金。这种基金通过契约或公司的形式,将个人或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聚到一起,并委托专家进行投资经营与管理,为投资者获得相应的资本收益与增值。 - 4 -

四是合理利用外资。当前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是中央政府对外借款、国际金融机构的转贷款和中央政府担保的对外债务,外国投资者对交通建设的直接投资数量很少。为了加快交通建设,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交通运输产业,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进行相关的投资体制改革。利用外资,要有一个合理的界线。一些重要的交通干线的建设,国家或境内企业必须掌握控制权。

【投融资体制改革】

(三)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和制度建设。

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要有法律制度建设做保障。政府支持交通运输投融资的重点是创造条件促使这种投资能有收益,包括通过配套措施受益。要使投资者利益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必须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做支撑。而目前,交通投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这方面的内容,应根据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完善相应法规,而且有必要制定“外商建设与经营交通运输设施法规”和“交通运输吸引民间投资规定”,以利于非公有资本投资交通运输建设。

- 5 -

投融资体制改革 第四篇_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 促进全市政府性平台企业做大做强

【投融资体制改革】

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全市政府性平台企业做大做强 日期:2014年9月23日作者:新宜建设投资集团唐晓川

当前,投资仍然是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特别是近两年在我市工业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渐大的情况下,更应当高度重视作为投资拉动重要一翼的政府性投资对我市经济增长的支撑。多年来,政府性投融资平台企业主动担当起了推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任,它的出现、存在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取决于协调解决地方经济发展客观需求与当地财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实践表明,我市政府性平台企业适应并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投融资功能,特别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功能性项目实施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推手。

一、改革的必要性

2013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935.42亿元, 居全省第6位,增速为24.9%。随着近几年全国经济增速放缓,加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特别是传统投融资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如平台企业可持续的投融资资源匮乏、投资后劲乏力,财政建设资金缺口巨大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此必须借助于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保持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从政策导向来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充分发挥市

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这一论断要求我们倍加重视和强化市场意识,不断放大市场在配置投融资资源的决定性影响,不断增强市场“无形的手”而淡化和削弱政府“有形的手”,不断通过市场手段解决城镇化建设中投融资活动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走出一条崭新的市场化投融资运作的新路子。

(二)从当前的市情和担负的历史任务来看。当前,宜宾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在全省次级突破战略布局中率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全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以上,到2019年超过55%,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60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60万人以上。我市城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加之历史欠帐多,需要巨额的资本投入,单靠地方财政投入已不能满足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更不能满足“时间换空间”的实际效果。

(三)从平台企业的自身运作角度来看。建设资金大多依靠财政预算安排或部分银行贷款,由于投资主体、筹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单一、投融资与经营脱节以及投资管理方式落后,平台企业从中更多地扮演了单纯的“政府贷款机器”角色,现实中呈现着只有单方面的耗血、输血,根本谈不上造血和资本运营,严重地制约了建设规模的总量和投融资的增量,已不能满足地方政府日常的基本事权中的道路、桥梁、给排水、市政设施、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持续建设和维护所需。

为此,必须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让平台企业名符其实地担当起政府授予的城镇化建设主力企业的作用。而这场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的实质就是融入更多的市场化元素,走市场化道路,促进政府性平台企业更多地利用市场的办法和手段来解决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错位问题,借力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并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不断提升平台企业资本运作的能力,促进各类型投融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和投融资方式多样化,让人民真正能提前享受改革的红利,真正促进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现有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投融资宏观政策的变化,投融资内外部环境条件也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原有依附于 “土地财政和统收统支”的投融资体制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长久以来沿袭的计划经济体制机制性上等诸多缺陷与弊端开始日益凸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投融资体制尚未理顺。目前,在我市市级层面上投融资决策、管理、执行和监督机制尚未制度性形成,筹融资缺乏统一规划和决策,政出多门,有融资能力的单位也只是从各自利益从发,等靠要的思想还较严重,“借管用还”一体化的机制尚未形成。

(二)金融工具创新能力低。市场化融资占比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地方政府建设项目中大致超过90%来自于财政安排和银行贷款融资,而来自于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和其他社会融资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融资模式则不到10%。过度依赖财政安排和银行

贷款的后果,必然造成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资源不可持续、融资风险加大、融资中短期居多、还款期相对集中、财政负担压力增大。

(三)投融资与经营脱节。当前,我市政府性平台企业,更多地侧重于单纯的投融资或建设,建设资金由财政统筹统支,平台企业只忙于项目投融资建设,不介入建成后项目的经营, 没有资产运作和投资滚动经营支撑,投融资经营人为分离,致使造血功能不能内生形成,没有正现金流,建设投资成本和后期收益不能有效匹配,严重地影响着平台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

(四)融资资源匮乏。一是政府性资本注入方式尚未制度性形成。政府性平台企业既需要政府 “帮一把” “扶一程”,同时更需要政府有持续性的资本注入,以壮大其平台企业投融资实力;二是可抵押可担保并符合融资条件的资源少。平台企业可拥有的包括无形资源、土地资源和可整合的自然资源少,难以与金融部门作有效对接。由于我市平台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体量小,可融资资源匮乏,市上成立的二家投融资城投类平台企业常常羞愧于上述原因,“虽有其名,但无其实”,难以担当和发挥“双百”城市建设投融资主力企业的重任。

(五)资产分散管理,集约化程度不高。一方面就平台企业而言,长期缺乏实质性经营项目,可抵押可担保的资产或资源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从资产或资源体量来看,市本级总量不少,但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具备融资要件的资产或政府性垄断经营业务均分散在不具有经常性投融资任务的各个部门或单位,不能聚集化管理或经营。进而陷入了以下怪圈:具有管理和经营的主体却没有更多的投融

资任务,而必须完成更多投融资任务的主体却没有更多的资源来管理与经营,这种脱节现象如不能根本性地改观,最终将形成投融资能力的内耗。

(六)政企关系尚不明晰。政府交办任务与平台企业承接任务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和平衡,平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体制机制尚未实质性形成,行政干预企业决策的现象仍很普遍,政府计划性色彩过重,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难以抵御来自于市场的冲击。

三、改革的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城镇化建设攻坚破难的关键时期,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投资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在当前政府性融资平台监管日趋严格,贷款难度日益加大,政府性项目社会资本参与尚未根本性激发的情况下,资金供求的矛盾越显突出。我市要实现城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与先进地区比肩,轰轰烈烈地拉开大建设年序幕,既需要通过扩大融资规模缓解当前供需矛盾,更需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促进政府性平台企业做大做强,以适应当前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迫切需求。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要求,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走市场化路子,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盘活存量,优化配置,促进平台企业融资模式和管理方式转换,建立政府性融资平台内生性增长机制,拓展其资产经营领域和投融资渠道,做大做强做实政府性平台企业,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

投融资体制改革 第五篇_关于平台公司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平台公司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柳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实施意义

目前,各平台公司呈现出资产负债率高企、大量债务积累、缺乏稳定充足的现金流量、财政资金难以及时足够支付债务、法人治理不健全、资产经营能力差、优秀人才缺乏、资产结构不合理、还贷资金不足、抵押物短缺、融资渠道窄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已严重阻碍平台公司继续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任务,影响了城市发展,对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非常必要。为推进平台公司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稳固、统一、高效、规范的投融资平台,有效解决制约平台公司健康发展的因素,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平台公司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项目良性循环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19132/

推荐访问:投融资体制改革是什么 财政投融资体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