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时间:2018-02-12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洪涝灾害 第一篇_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1、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支流特点、湖泊的多少)江河的流量季节变化、植被分布。(气候、地形、水系、植被)

2、危害:

多条河流、水库、桥梁出现险情,到路交通受阻,毁坏农田,使农作物减产,冲毁农舍及工农业设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极大的财产损失。

3、治理措施:

⑴加强防灾措施的宣传工作,增强防灾意识;

⑵建立和健全雨量观测和预警预报机制;

⑶采取生态、工程和非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

4、淮河多洪涝在害的原因

⑴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暴雨集中,洪水来量大

⑵地势地平,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

⑶支流多,成羽状分布,洪水汇集量大

⑷黄河夺淮后,失去天然入海口,泄水不畅围湖垦田、使湖泊和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下降 ⑸上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床抬升,湖泊淤积,泄洪能力下降

5、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

⑴上游地区修建水库,

⑵调整农业结构,植树造林,

⑶退耕还湖还湿地,增大调蓄洪水能力

⑷中下游游修建蓄洪工程,开挖如海入江河道

洪涝灾害 第二篇_防暴雨及洪涝灾害安全知识

防暴雨及洪涝灾害安全知识

近段时间是暴雨、雷电等强对流天气高发季节,出现暴雨时往往降雨强度较大,降雨较为集中,容易造成积水、洪涝等现象,可能导致水浸、交通中断等事件的发生,严重时也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暴雨过程常常还伴有雷暴,因此防止雷电袭击往往也是暴雨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暴雨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山泥倾泻等地质灾害。连续2天以上的暴雨过程造成水浸、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连续2-3天的暴雨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累计雨量可达400-500毫米,往往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并出现次生的地质灾害,如山泥倾泻、山体滑坡等。

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建忠介绍,中央气象台针对暴雨,发布预警。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严重程度,由低到高递增。

1、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

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灾提示:

 切断有危险地带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 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 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洪涝灾害】

 疏散低洼地区易浸物资,避免财产受损;

 暴雨来临,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切断电源。 2、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洪涝灾害】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灾提示:

 暴雨天气来临前,检查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降低易淹鱼塘水位;  交通货运要盖严实物品,以免雨水渗漏;

 仓储尤其要防止门窗渗水;

 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 疏散低洼地区易浸物资,避免财产受损;

 暴雨来临,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切断电源。

3、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1] 。 防灾提示:

 暴雨发生时及时清理道路排水口,预防道路积水;

 居住在低洼地区的居民要关注泄洪预警防止水淹;出现渍涝时应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

 不要走地下通道或高架桥下面的通道,这些地方地势低洼,易被水淹。

 不要在流水中行走,15公分深度的流水就能使人跌倒;在山地如发现水流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时,可能是山洪爆发之先兆,应迅速离开溪涧或河道。

 暴雨中开车应打开雨雾灯,减速慢行,尽量不要穿越出现水浸的道路。 特别说明:

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暴雨行车请您注意以下几点:

15公分深的水能够浸到大多数家用汽车的底盘,造成汽车熄火或失去控制;

30公分深的水能够浮起大多数车辆;

60公分深的急流能够冲走汽车,甚至大型的公交车。

4、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到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灾提示:

 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和河道,也不要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要往两岸高地走;

 驾驶人员留意交通状况变化,注意预防山洪,避开积水和塌方路段;

 开车外出人员,如果水已经浸到车门,建议弃车转移到高地,因为如果暴雨造成了洪水,您和您的车很容易被冲走;

 连日暴雨,行人避免停留在洼地或山体附近,以防泥土松脱、山体滑坡、山泥倾泻;

 如住所可能出现严重水淹,则应撤离居所,到安全地方暂避;

 注意街上电力设施,如有电线滑落,即刻远离并马上报告电力部门;  路面积水有被污水和化学物品污染的可能。暴雨过后,清洁并消毒被积水弄湿的财物。

 路面积水,不要强行涉水过去,不能去水塘或洼地的水坑玩水。  不在水边逗留,更不要在河边洗手洗脚、抓鱼、游泳、玩水,防止溺水事故。

 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洪涝灾害】

 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雷电的天气应怎样做

1、遇到雷电天气应该关闭门窗。远离门窗、管道等金属物品;关闭电器开关,拔掉电线插头。2、在打雷时,不能在雨中行走或在大树下或电线杆等地方避雨,尽量蹲下,双脚并拢。

3、在野外应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地方停留;无处躲避时应尽量找低洼处蹲下,不要使用雨伞等物品,不要乱跑动。4、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不要使用移动电话。

山体滑坡的几个征兆:

地形发生变化(如观察到从斜坡流下的水的路径发生变化)、土地移动或者微小的滑动,树木不断倾斜;

门或者窗户第一次发生卡住,打不开; 水泥、瓷砖、墙砖或者地基部位出现新的裂缝; 外墙、行人道或者外面的扶手梯与房屋错位;街道逐渐变大的裂缝;地下管线破裂;坡底出现膨胀;围墙或者树木倾斜;在滑坡到来之前会有逐渐清晰的隆隆声出现;

在滑坡一侧可能脚下会感受到震动;树枝断裂或者石头撞击的声音可能表明正在发生泥石流;沿路的筑堤是滑坡的多发地带。【洪涝灾害】

那么如何防范这些恶劣天气呢?

雷电、冰雹比较常见,虽然不一定会形成灾害,但也应注意保护自己:

l.暴雨天,要注意添加衣物,注意保暖;要减少室外活动,避免着凉。

2.下冰雹时,应在室内躲避;如在室外,应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室内,避免砸伤。

3.下冰雹时,用书包挡着头部,马上走到安全的建筑物下躲避。

4.不要站在广告牌下、草棚、危房等不安全的地方,不要伸手去接冰雹等安全教育。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

洪涝灾害 第三篇_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

中国人口庞大,领土面积广大,河湖众多。特别是中国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季风气候盛行,降雨时程分布不均。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不断,而且往往比较严重。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灾的防治,先后修建了许多防洪除涝工程,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损失。但我国幅员辽阔,洪涝灾害的损失仍很大,还有不少河流需要进一步治理,全国彻底防洪涝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和采取有效的运筹措施,另外,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防洪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的防洪任务还很重。

Abstract:

China, with a very large population and broad land area,has numerous lakes and rivers.Since China is between the Eurasis and the Pacific ,where monsoon pervades,the seas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istributed unevenly.From of old the disasters caused by government paid much mention to the defense of the flood ,and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had been decreased .however ,there are a great many of rivers need to be reformed.

Beside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requires the higher standards for counteracting the flood, so the task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flood is a long rough road to go.

关键词:

环境保护;和谐发展;水利工程修建;高新技术;非工程措施。【洪涝灾害】

正文:

一 我国洪涝灾害的基本情况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各地气候、地形、地质差异很大,中国降水量的分配也很不均匀,大致是自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递减。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中国的气候应同西亚等国一样,沙漠广布,降雨稀少,气候炎热干燥。但中国特殊的地形优势,即位于亚欧大陆和世界大洋—太平洋之间,加之青藏高原的影响,季风气候盛行,雨热同期,降雨充沛,形成了江南的“鱼米之乡”,与处于世界同纬度地区和国家之间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虽然有这种气候优势,但由于降水量的50%--90%集中在5—9月,且降雨强度大,遇到气候异常就更容易造成旱涝不均,洪涝灾害的危害尤其大,直接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暴雨引起的山洪、泥石流的突发性强,人们往往来不及躲避,一旦发生,损失严重,而且,洪涝过后,往往容易引发流行性疾病。

(一) 历史上我国的洪涝灾害情况

在我国历史上,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重灾区有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荆江、汉江中下游和皖北沿江一带。据史料记载,唐代至清代的1300年间,长江流域共发生洪涝灾害223次。其中,唐代发生水灾16次,平均每18年发生一次;宋、元代79次,平均每5.2年一次,明清128次,平均4.2年发生一次。至近代灾害变得更频繁。

1848年—1850年,清道光最后三年,江淮流域的八个省区连续三年大水灾,1848年黄河、长江都发生大水,加上沿海地区台风暴潮的影响,长江中下游、湘、鄂、苏、浙等地形成大范围水灾。

20世纪30年代长江中下游又发生两次特大水灾,20世纪50年代以来又发生了多次特大水灾。1991年、1998年长江中下游又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尤其是1998年的夏秋季中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这场洪水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特别严重。据统计,农田受灾面积达2229万公顷,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1]。

黄河更是一条极难治理的江河。由于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通过流水作用,搬运、堆积,致使黄河中下游河床抬高 ,有些地区形成地上“悬河”。,如开封的地上悬河,高出两岸几米到十几米,一旦遇到暴雨或气候异常,引起的洪涝灾害更大,防治工作困难,造成的损失更大[2]。

(二) 中国水灾的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大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增加。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水灾单位面积综合损失已由50年代的21.9万元/平方千米上升到80年代的121.2万元/平方千

米。到了21世纪的今天,水灾单位面积的综合损失更大。值得指出的是那些经济发达地区,其水灾单位面积综合损失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值。因此,发达地区企业在快速发展、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企业防灾、减灾也是这些企业领导不可忽视的工作。

(三) 我国降雨的划分及洪水的来源

如果沿着400毫米降雨量等值线从东北到西南划一条斜线,将国土划分为东西两部分,那么,东部地区洪涝灾害主要由暴雨和沿海风暴潮形成,西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融冰、融雪和局地暴雨形成。此外,北方地区冬季可能出现冰凌洪水,对局地河段造成灾害。

暴雨洪水是我国洪水的主要来源。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影响下,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很大,全年的降雨量,除新疆北部和湖南南部以外,绝大部分地区50%以上集中在5—9月,其中淮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大部,西南,华南南部,台湾大部有70%--90%,淮河到华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有50%--70%集中在5—9月。

(四) 在我国东部地区,有4个暴雨多发区:

1、东南沿海到广西十万大山南侧,包括台湾和海南岛,24小时降雨量可达500毫米以上。

2、自辽东半岛,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巫山一线以东的海河,黄河,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24小时降水400毫米,太行山东南麓,伏牛山东南坡曾有600—1000毫米或者更多的一些暴雨的记录

3、四川盆地,特别是川西北,24小时暴雨量常达300毫米以上。

4、内蒙古与陕西交界处也曾多次发生大暴雨,高强度,大范围,长时间的暴雨常常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

在东部地区,有73.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有占全国40%的人口,35%的耕地,60%的总产值受到洪水的威胁[3]。

然而,这些地区为一厂发展农业,扩大耕地,围湖造田,与水争地,从而洪水的排泄出路和蓄洪场所大量开垦使用、山林植被的破坏、以及居民点、城市、交通道路的修建等,都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态,使洪水的产生和洪流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加重了洪水的危害程度。

二 我国的洪涝灾害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 受气候、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洪涝灾害具有范围广,发生越来越频繁,突发性强,损失大的特点

1、范围广。除沙漠,极端干旱和高寒地区外,我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年降雨量较多月60%--80%集中在汛期6—9月的东部地区,常常发生暴雨洪水。占国土面积70%的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常因暴雨发生山洪,泥石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有部分地区遭受风暴潮引起的洪水的袭击,黄河,松花江等河流有时还会因冰凌引起洪水。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时有融雪洪水发生。水库垮坝和人为扒堤造成堤坝决口,引起的洪水也时有发生。因水土流失严重而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

会造成河道堵塞,在汛期来临时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2、发生越来越频繁。像前面所提到,长江流域在唐代平均每18年发生一次,宋元时代平均每5.2年发生一次,明清每4.2年发生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且发生规模,危害程度往往较大。

3、突发性强。我国东部地区往往发生强度大、范围广的暴雨。由台风引起的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洪涝灾害危害系数也很大。而我国长江的防洪能力又较低,特别是我国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往往又处于中国地势的第二、三阶梯上,突发暴雨或连续的强降雨,行洪能力差。因此,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强,加之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大,有可能前几天还大面积干旱,突发一场特大暴雨也会引起洪涝灾害,由此引起的泥石流突发性更强,一旦发生,人们往往来不及撤退,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如1991年四川华山莹一次泥石流死亡200多人,1991年云南昭通一次泥石流也造成死亡200多人,风暴潮引起的灾害也很大,如1992年8月31号至9月2号,受天文高潮及16号台风的影响,从福建的沙城到浙江的瑞安,敖江,沿海潮位都超过了解放以来的最高潮位。上海潮位达5.04m,天津潮位达6.14m,造成海堤被冲毁[4].

4、损失大。历史上每次较大的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都较大.如近年1931年江淮大水,洪涝灾害就涉及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8省,淹没农田1.46亿亩,受灾人口达5127万,占当时8省人口的25%,死亡40万人。1991年,我国淮河、太湖、松花江等部分江河发生较大的洪水,尽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族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抗洪斗争,尽可能的减轻了损失,全国的洪涝灾害面积仍达68亿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79亿元,其中安徽省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9亿亩,约占全年工农业总产值的23%,受灾人口44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6%,在1998年我国由于夏秋季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这场洪水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农田受灾面积达2229万公顷,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5]。

(二) 从发展机制来看,洪涝灾害的特点有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破坏性和普遍性等

1、季节性。由于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冷暖空气交替,年内降水量有季节性变化,每年汛期的4个月(北方一般6—9月,南方5—8月),降雨量可占全国的60%--80%,降雨时程集中的7、8月份的降雨量可占全年的50%--60%,而且这几个月的降水往往是几次大暴雨的结果。年降水量的集中,加上植被稀少,常形成大的洪涝灾害。降水的年内及地区间的高度不均衡和集中,常导致下列不利情况:

(1)出现大洪水的机遇较大;

(2)北方总降水量虽小于南方,但北方降水量在年内的集中程度和年际变化幅度之大都超过南方,所以在北方,河流出现大洪水的机遇也较大。

我国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季,成因也基本相同。

2、区域性和可重复性。我国大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七大江河流域,即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珠江流域,洪涝灾害几乎每年都有,只不过在规模,类型上

[6]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18596/

推荐访问:2016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