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资讯 > 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

时间:2017-07-01   来源:活动资讯   点击:

【www.gbppp.com--活动资讯】

总结阶段(一):阶段总结

《学前班语言活动中提问策略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全县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已经进行一年多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学前班语言活动中提问策略的研究”子课题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先将我园的子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学习思考,理清研究思路。

学习转变观念,学习内化智慧。我们坚持走“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再思考、再实践”之路,在学习中使自己能提升理论认识,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努力实现课题研究的预定目标。

(1)拜书本为师。结合课题研究,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多本教育类专著,重点学习了《创新教育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课堂提问艺术》、《回归与拯救——儿童提问与早期教育》等专著,并上网查资料,学习一些优秀的论文,吸纳先进的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对照自身的教育行为谈心得,写体会。 (2)拜智者为师。智者因为所站的高度不一样,常会给我们“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只要我们有机会到外面学习,我们都不会放过任何向专家请教的机会。

(3)拜能者为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经验的教师,我们虚心向她们请教,和她们讨论研究中遇到的具体细节,分析研究的重点、难点,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得以顺利的开展下去。

二、明确方向,制定提问原则。

为确保研究取得预期的效果,课题组建立了严格的研究制度。为了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把握提问的准确性,课题组成员共同协作,商讨制定出了教师进行有效提问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幼儿是科学活动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易受外界新异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调动幼儿积极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使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教师向幼儿提出有趣味性的问题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引起探究的愿望,这对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2)针对性原则。在科学活动中有不同的探究点,教师的提问会将幼儿的探究引向不同的方向。所以,教师的提问要直接指向活动的目标,既解决了问题又突出了重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开放性原则。开放性问题是与封闭性问题相对应的,像“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之类的问题就是封闭性问题,这种问题只停留在简单认知状态,它对幼儿的思维挖掘很浅;开放性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允许幼儿能够作出多种解释或回答。它的提问形式多种多样,像“如果„„,那么„„” “你是怎样认为的呢?”、“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吗?”“你有什么好办法?”“你有什么发现?”这类的问题就是开放性问题,这类问题需要运用比较、演绎、归纳等思维形式,能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4)系统性原则。教师在活动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要进行认真细致地备课,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整个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各个环节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预先设计提问内容;其次要设计好问题的梯度和坡度,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层次,考虑幼儿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然后引导幼儿逐一解决。 (5)科学性原则。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其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适合幼儿的思维特点,能用疑问开启幼儿思

维的闸门,启迪幼儿的智慧。如果所提出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不能启迪思维,就不是好的提问,要予以避免和克服。 (6)适度性原则。教师的提问不应是即兴的、随意的,应该精心设计,使问题具有典型性;提出的问题切不可过滥、过简,使幼儿疲于应付,思维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样,就无法启迪幼儿的思维,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另外,课堂提问不宜太难或太易。太易则没有兴趣;太难则失去兴趣。如像“地球为什么会有引力?”这类问题幼儿不能理解,自然也就回答不上。

(7)明确性原则。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目的,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要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做到具体、明确,以便幼儿回答,使之成为幼儿思维的源泉和推动力。同时,教师在提问中要避免语气不坚定、模棱两可的提问,这样的问题会让幼儿不知所措,无法回答。

三、聚焦课堂,加强课例分析。

课题的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者必须对课题的思想进行领会,具体落实、渗透到教学实践中,而课堂就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检验我们研究效果的主途径。本课题是基于行动的教育现场研究,我们注重课堂观察和课例研讨。我们要求所有的老师以课题的思想为指导,根据教材的特点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后反思。课题组其他教师也要对研究课进行研讨交流,找出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改进的方法。并进行一课多研的形式,总结出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促进幼儿问题意识的发展。

另外,我们还进行了《有趣的沉浮》、《颜色变变变》、《磁铁的奥秘》等一系列课例研究,通过一系列问题比较发现由于教师的提问方式不同,幼儿的产生的问题也不一样。从而使教师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更能明确问题的指向性和提问的有效性。

四、归纳总结,提炼提问策略。

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下,我们在研究中根据大量的调查、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归纳、整理资料,总结出了教师提问的策略如下:

(1)创设宽松环境,使幼儿敢问。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是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尊重、宽松、接纳、支持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中幼儿是安全与自由的,能无拘无束地自由讨论,敢想敢问,敢于积极思考,能无拘无束地将自己的内部潜能释放出来,将自己的疑惑大胆地表露出来。

①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

【总结阶段】

②用亲切的微笑、信任肯定的目光、鼓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到安全、愉快和乐于表达。鼓励、肯定、赞扬孩子的异想天开,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

【总结阶段】

③允许幼儿出错,用耐心地等待、宽容的态度、及时地引导对幼儿的问题给予积极应答。

(2)把握提问时机,让幼儿想问。

①提问于幼儿的困疑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研究表明,孩子有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强烈愿望,这个时候是给孩子答疑解疑的最佳时机。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握这个时机,所提问的问题要步步引导,化整为零,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使幼儿都能从解答问题中体验到获取新知识的乐趣。

②提问于幼儿的争议处。提问要选准时机,要问在幼儿产生矛盾、发生争议之时,这样幼儿容易产生出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引导幼儿养成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的习惯。【总结阶段】

③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优秀的教师在提问时会注意选择提问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基本上是知识的重点或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

④提问于矛盾出现时。在科学活动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的事件。但在实际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有时孩子们能发现矛盾的事件,有时他们不能发现,此时需要教师提出矛盾性问题,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3)优化教师提问,使幼儿会问。

①提出重点问题,使幼儿在“重”处“问”。

每个活动都有它的重点,学习的成效如何主要看幼儿能否围绕重点展开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时,不是教师自己从一而终地传授,而是要围绕重点,提出问题,让幼儿自己去学习、探索、发现问题。让幼儿在重点处质疑,带着问题去探究。既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幼儿的问题意识。

②提出难点问题,使幼儿在“困”处“问”。

由于幼儿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发展水平以及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不同,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学习上的难点,如不注意突破势必影响幼儿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也不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由此,教师应针对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质疑,突破难点,发展问题意识。

由此可见教师要有的放矢地通过设问帮助幼儿突破难点,引导幼儿联想所学知识,寻找解答途径,有利于幼儿深刻地理解知识,培养质疑问难的品质。

③提出启发性问题,使幼儿在“异”处“问”。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具有启发性,启发幼儿在活动中的动手动脑。教师所提的问题,对幼儿的探究活动要能起到指导或引导作用,给幼儿指出大致方向或从哪个方面着手去探究。

一个启发性的提问对幼儿来说实际上就是一个提示,它能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发现问题。

④提出延伸性问题,使幼儿在“延”处“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应灵活地渗透于整个活动中,还应该注意它的延伸性。通过提问让幼儿扩展想象,开阔知识面,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为继续探究打下伏笔。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推理、联想,使幼儿既满足了好奇心,又引起幼儿的深思和多思,使问题得以延伸。

教师设计延伸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大胆质疑,最大限度地去发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在这一个个延伸的问题中,幼儿的思维呈现了发散性,问题意识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

⑤及时追问,使幼儿在“悟”时“问”。

在教学活动中,有时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孩子们的回答却多种多样。有的说得较简单不深刻,有的说的较啰嗦表述不清,有的甚至远离问题。追问能让孩子积极去思维,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能对孩子已有的经验作进一步的提升。

教学活动中,有必要去追问孩子的回答。用“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等方式打破沙锅问到底,进而培养幼儿深入探究问题,养成遇事问个“为什么”的好习惯。

五、研究效果

1. 初步建构了能激发幼儿问题意识的提问策略。

课题组成员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题研究课为手段,积极开展反思,分析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总结活动经验,初步探究了以教师的有效提问策略为主导,促使幼儿主动探究知识、提高问题意识的方法。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通过教师提问策略的运用,能促进幼儿问题意识的发展。并初步建构了能激发幼儿问题意识的一系列有效提问策略。

2.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学会关注孩子的认知需要,引导孩子向真实发问,带领孩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让孩子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在课堂教学及平时活动中能不断学习、反思,主动调整、规范自己的提问,灵活运用有效提问策略,对提高有效性提问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教育教学水平不断上升。课题组成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科研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撰写研究论文,参与投稿与评奖,收获很大。

九、存在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虽然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也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材料,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课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调查研究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个别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还很弱,反思能力和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各年龄段幼儿的提问特征还需进一步探究等。【总结阶段】

本课题研究结束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将实践转化为理性的思考,丰富研究的内涵,推广研究成果的应用效应。具体表现为:

1.通过示范课、研讨课等形式,继续实验并探索激发幼儿大胆质疑、有效提问的教师提问策略,进一步完善策略系统。

2.理论联系实践,探究学前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提问的特征和问题意识发展的目标框架。

3.通过对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的跟踪、调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我们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我们的教学将伴随着课题研究的持续深入而长足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幼儿园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总结阶段(二):阶段性工作总结

阶段性工作总结

中卫市张洪学校 陈芳

本学期我所任学科是三年级的语文,并兼班主任工作。整个班的后进生比较多,学习成绩差距较大.但学生积极向上,团结进取,集体荣誉感较强。现将半学期以来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并坚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1、做好备课工作。做到提前备课、候课等教学常规工作。上好每一节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教学,各类学生主动地发展,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注重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分层布置作业,重复死板的作业少做,能及时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并做好成绩登记。

3、抓好培优辅差工作。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辅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

4、加强学生成绩管理,使用好成绩册。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问效果、课前准备等等表现都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班级发展不平衡,我班的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2、在班级管理上,容易情绪化,不能够已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后要改正这个缺点;

3、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加大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基础知识的练习和巩固,争取能让他们把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掌握得再扎实些。

2、严格要求,养成认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以及做完试卷后仔细检查的好习惯,从每次作业,每次练习开始严格要求。

3、抓好阅读,指导学法。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让学生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完整答题,努力答全面,培养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继续加强写作指导。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课外的阅读积累,二是多提供练笔的机会,提倡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5、对学困生加大辅导和训练的力度。

以上是我半学期以来的工作总结,班主任的工作是任重道远,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其中。

总结阶段(三):阶段性成果总结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

阶段性成果的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此项研究是在“十一五”期间,即中小学年级已全面实施新教材、新课标,而新课标期望达到的培养目标与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落差很大的情况下开展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历时一年。

1、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该项课题是为建设一支适应二期课改要求,让我校教师队伍素质更具有专业性而立项。

2、课题研究实践对学校发展意义的再认识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它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研修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教学经验以及有效开展研修活动的制度层面上的总结、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

略。校本研修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概括地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以此保证实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融合学校自身的及校外的各类资源优势和特色,在自己的学校中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研修就是为了持续不断地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教师的自我更新需求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自觉”、“自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途径,并付诸实施,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才能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过程

1.建立及逐步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领导和管理体系

1).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体制和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保障体系,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建立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工作小组,并明确将加强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整合学校各级行政和专业组室的力量,领导、开展、管理和服务于校本研修工作。各组织工作目标一致,职责明确,协调合作。

2).以反思型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专题——主题为“链”,形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和管理网络。

几年来,学校以校级课题的研究方法、课题管理形式、理念以及专业引领辐射影响各教研组的专题研究。各教研组又以走出去、请进来和合作共营等专业引领、伙伴互助的方式影响备课组及教师个人的研究。学校科研室在进行各研究专题的阶段课题管理中,又不断进行成功经验的发布,使各专题研究共享资源。

2.突出学术性的专业管理,集中关注专业引领的内容。 在课改背景下,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和落实能力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专业素养,也是体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广大教师的困惑正在于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并融合学校的办学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为此,我们加强

了专业引领的力度(紧密型、松散型)。除了鼓励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体验、领悟和提升外,我们突出学术性专业管理,主要采用以下两项措施:

1).突出管理人员的“学术性”角色作用。以管理人员学术性尝试的成功案例来诠释“专业引领”。“管理人员”原本就是教师团队中的一员,其展示的焦点是“专业引领”问题。如何解决好专业引领又是他在某一时期的主要管理问题,所以“现身说法”既为教师可亲、可接受,又为良好的教研文化建设提供了范例。另外,案例的本身也易于教师们解读、理解和便于实践。

我校在解决落实“三维目标”问题中,其“专业引领”归结为以下四个要点:

a).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准确与否是教师忠实执行新教材的基础,同时也是广大教师自觉改变教学行为的重要困难。

b).针对研究问题为主的教学设计(备课方案)的诊断与对话。

这是专家在实践情景中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指导教师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关键环节。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hd/353480/

推荐访问:课题总结阶段的总结 开学阶段总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