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习报告 > 教育学报告

教育学报告

时间:2018-12-02   来源:实习报告   点击:

【www.gbppp.com--实习报告】

第一篇:教育学报告

教育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教育学专业

姓 名: 杜宗飞 学 号: 2011090118 专 业: 教育学

班 级: 教育学01班

指导教师: 赵建明 实习时间: 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

目录

目录 ............................................................................................................................... 2

前言 ............................................................................................................................... 3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 3

1.1实习目的........................................................................................................... 3

1.2实习任务要求................................................................................................... 4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 4

2.1实习单位简介................................................................................................... 4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

三、实习内容(过程) ............................................................................................... 5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

3.2适应教育学专业岗位工作。........................................................................... 5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

四、实习心得体会 ....................................................................................................... 6

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

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6

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

五、实习总结 ............................................................................................................... 7

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

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

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

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

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教育学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教育学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教育学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教育学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教育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教育学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教育学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教育学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教育学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

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观念与业务距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通过实习,了解教育学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从而确立自己在最擅长的工作岗位。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通过实习过程,获得更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扩宽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接触更多的人,在实践中锻炼胆量,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其他社交能力。培养更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好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1.2实习任务要求

①在教育学岗位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毕业实习专业指导老师的安排,做好实习笔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发现问题

②在实习过程,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不迟到不早退,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积极主动完成实习单位分配的任务,与单位同事和谐相处;

③每天都认真总结当天的实习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和收获体会,做好工作反思,并按照学校毕业实习要求及时撰写毕业实习日记。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2.1实习单位简介 浙江XXXX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是一家专注于XX产品和XXX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总部及研发基地设立于****科技创业园,并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公司技术和研发实力雄厚,是国家863项目的参与者,并被政府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浙江XXXX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本、诚信立业的经营原则,荟萃业界精英,将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及企业经验与国内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竞争力,实现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

公司人才结构合理,拥有多名博士作为主要的技术骨干,具有硕士、学士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员工达800多人。为了开发出真正适合企业需求的XXXX产品,企业特聘请教育学专业专家(中科院院士)作为咨询顾问,紧密跟踪教育学行业发展特点,不断优化。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A. 参与教育学岗位的日常工作,参与组织制定单位教育学岗位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包括年度经费使用计划,仪器设备申购计划等),并协助同事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

B. 协助主管领导科学管理,贯彻、实施有关规章制度。确定自己在教育学专业岗位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定期进修和业务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C. 在工作过程,跟同事一起通过与客户的洽谈,现场勘察,尽可能多地了解客户从事的职业、喜好、业主要求的使用功能和追求的风格等。努力提高客户建立良好关系能力,给客户量身打造设计方案。

三、实习内容(过程)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我很荣幸进入浙江XXXX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为了更好地适应从学生到一个具备完善职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实习单位主管领导首先给我们分发教育学专业岗位从业相关知识材料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安排专门的老同事对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专项培训。

3.2适应教育学专业岗位工作。

为期两个多月的毕业实习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校园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思想观念、做人处事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异。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人的观点、行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和适应。我在教育学专业岗位慢慢的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同事后,逐渐进入工作状态,每天按照分配的任务按时按量的完成。在逐渐适应岗位工作的过程中,我理解了工作的艰辛与独立自主生活的不易。在工作和同事相处过程中,即使是一件很平常的琐碎小事也不能有丝毫的大意,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细节决定成败。

第二篇:教育学报告

教育学读书报告

阅读书目: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版

教育经济管理 1011122005 胡莎莎

教育学读书报告

对于初涉教育学领域的我来说,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甚至于脑海中关于教育学最基本的概念理论都没有一个系统的体系框架,这就不可避免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制约了我的进步与发展,因此,这学期在孙老师的建议下,我阅读了叶澜教授著的《教育概论》。与一般教材性书籍不同的是,叶澜教授著的《教育概论》不是堆砌理论探寻概念渊源,而是立足于教育,揭示教育与其主体——人,以及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之间的联系,最后专设一章探讨了社会、教育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高屋建瓴的写作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抓大放小,紧紧围绕教育最重要的两大职能——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来阐释教育的意义及作用,并通过论述教育的基本概念及要素结构与功能、教育的发展进程,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以及教育与个体发展和人生阶段的相互关系,实现全面多方位审视教育的目的。

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从教育的概念界定,教育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入手,简要分析了教育的基本构成;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从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和当代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两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和人类自然生态、社会物质生产、社会政治和文化间的相互关系;第四章和第五章论述了教育与人的发展间的关系,从教育与个体发展相互关系的一般理论及人生阶段与教育两方面展开,正确认识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教育的特点;第六章作为本书的总结,综合前面章节的内容,论述了社会、教育、人之相互关系,从分析社会与人相互关系的存在模式以及教育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两大功能的相互关系展开。

【教育学报告】

关于“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学者从各种角度作过回答,有的从教育价值的角度,有的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有的从教育内容与方法的角度,有的从教育本质的角度。由于时代不同、角度不同、个人所代表的阶级、所取的价值观和思想方法的不同,这些回答就很不相同,甚至有可能完全对立。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美好生活作准备,而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则认为教育不是为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有些教育家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人格的培养,有些则认为人格培养是家庭和教会的事,教育应着力于智慧的训练。叶澜教授认为,在界定一项概念之前,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认识目的,教育概念的界定必须突出教育的特殊性,将其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同时又能涵盖古今中外出现

过的各种形式的教育。通过认识到人之所以需要教育是产生于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和社会延续、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直接产生于本能,叶教授将教育界定为人类特有的活动,即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个概念的界定直接说明了教育的主要目的、对象以及活动形式,相对比较全面。谈及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时,叶教授提出,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一类教育活动,因此也是可控性最强的;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取得入学资格的人,因此,叶教授将学校教育定义为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比较独特的是,叶教授在论述教育主体时,不同以往单主体论,将教育的主体认定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即复合主体论,教育内容则作为他们共同的客体。复合主体论更全面的反映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实际存在的关系,并且注意区别了教育内部两种不同层次的相互关系,即作为教育复合活动中两个主体与活动对象的关系,以及作为在教与学不同性质的活动中,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反映了教育过程中教与学两大类活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作为社会活动的教育活动,分为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两类。现代学校教育系统在形态上呈现阶梯式,第一层次是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内化为学校教育系统的要求,对学校教育系统做出质的、量的与结构的规定,确定学校教育系统的总方案,并督促、检查方案的执行,按照执行的实际情况,适时作出调整;第二层次是把由上一层次制定的学校教育系统的总方案分别内化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具体方案;第三层次是把学校工作的总方案内化为每个教师的工作方案、教育认识和行为;最后一层次则是把教师提出的对学生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要求,把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人身心的发展,这是教育活动追求的目标有可能转向现实的实质性的一步,由教师与学生这一复合主体承担。这四个层次的教育系统活动具有两大功能,即影响社会发展和影响个体生命、人生发展。

在论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时,叶教授从论述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和教育与当代社会各子系统两方面入手。通过对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探寻教育与社会发展以及教育与个体生命、人生发展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一规律性联系, 是人及由人组成的社会的意识、意志、利益、实践在教育领域内复杂交互作用的产物和历史的呈现。本章通过对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近代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现代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形式及发展,以及教育的特点的探究,得出教育是由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的。现代社会的教育发展表现出以下几点趋势:一是社会生产、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日益加强和加深,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二是教育由更多地为继承人类

已有文化服务逐渐向更多地创造新的文化和物质财富,为社会发展和未来社会服务;现代社会教育特征则表现为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向普遍化与直接化转型;学校教育制度向梯形化、弹性化、开放化和终身化转型;学校教育以培养现代人为目标,实现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现代化转型。历史的回顾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间存在以下几点规律性联系:一是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每一个社会中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该社会诸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这些方面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二是承认社会诸方面对教育的综合作用,并不等于是说社会诸方面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以同样大小的力量作用于教育,社会政治的民主化程度越高,教育的阶级性越隐蔽或趋于消灭,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水平越高,教育的生产性越鲜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水平越高,教育的科学性越强。同时,越是现代化的社会,越是进步的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越大,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也越大,总体而言,社会对教育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三是,教育有相对的独立性;四是,在现代社会尤其要处理教育与社会的关联性和相对独立性的关系问题。在论述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间相互关系的章节,叶教授通过对教育与社会中自然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系统、政治系统及文化系统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认为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联系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而且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在性质上与侧重点上都有区别,社会各子系统对教育的要求只有在被人们认识到并恰当地内化为教育本身的要求,内化为教育的制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后才能得以实现,而从发展的角度看,教育往往落后于社会各子系统的发展。

四五章主要探讨教育与人的发展间关系,从教育与个体发展相互关系的一般理论和教育与人生阶段关系两方面展开。通过对教育学研究人的特殊视角的解读,了解到教育学研究人的问题之特殊性表现在:一是把个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研究,而不是把人的某一方面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二是教育学要研究个体的发展与形成问题;三是教育学还需要研究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各种可能存在的关系模式并探讨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发展功能的统一问题。在所有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论中,二层次三因素论占主导地位。这里的二层次是指,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层次中包括个体自身条件与环境条件,现实性层次包括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接下去主要探讨的就是这两大层次三大因素是如何对教育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的。除此之外,本章还将学校教育作为二层次三因素论中的特殊的综合因素来发挥作用,探讨了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以及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五章通过对人生阶段的划分和分析,探讨了教育在各个人生阶段应发挥的作用。

前五章内容使我们对教育,以及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间的关系有了一定了解,但同时还

存在一个未解的问题,那就是社会、教育、人之相互关系。从社会与人相互关系的不同结构来看,无论是社会本位观还是个体本位观都比较片面,更为普遍接受的是社会与个体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观念体系。社会与个体之间存在一致和相互促进的基本关系,只要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就是积极的关系模式,值得追求提倡的关系模式,只要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方向不一致,就是消极的、有害的关系模式,是要批判和纠正的关系模式。教育作为中间因素,是社会和人之间联系的桥梁,在此,不得不回顾教育系统的两大功能,即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而教育的两大功能的实现最终只有通过教育对象,每个个体的真实的发展才能实现,同时由于教育是一定现实社会中的教育,因此,它的功能发挥状态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与支持,对教育活动内在独特性的尊重紧密相关。

叶澜教授著的《教育概论》是我阅读的第一本教育学专业书,也是我入门教育管理的第一本引路之书,不得不说,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通过阅读本书并作了详细的读书笔记,我对教育学相关的概念理论以及教育的发展历史、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形式等等都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是我入门教育学必需的修行,也开启了我下一轮的阅读计划,在叶澜教授之后,我还计划阅读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和《幸福与教育》,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萨乔万尼《道德领导》等书,基本实现对教育学领域的初步了解,为今后学习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教育学报告

教育学原理读书报告

1】

1.教育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才能构成教

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揭示。

3.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和微观

的】

4.教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 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1】 实验教育学 基本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 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 第三,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 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

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基本评价:第一,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第二,由于受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提倡的实验科学方法具有很大的

【教育学报告】

局限性。

【2】 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基本观点: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第二,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第五,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 陶冶 与 唤醒 ,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 基本评

价:第一,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本质等问题上

给人以许多启发

第二,其缺陷和不足在于思辨气息太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给出有针对性和

操作性的定义

忽略了教育受制与政治,经济及个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用理解作为教育研究的唯一方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3】 实用主义教育学 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杜威不赞成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而认为教

育即是生活本身,教育要与当前的生活紧密相连 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继续不断的增长,杜威认为经验与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可以通

过传播而为众人所共有,而经验具有个体性和情境性。【表明教育不是从外在方面让学生学习

与他们生活无关的一些知识,而是促进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 第【教育学报告】

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杜威认为学校不应该是一个与社会隔绝的象牙塔,而应该是社

会的一部分,与社会紧密相连 第四,从做中学,这是教育方法,杜威认为儿童应该从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从生活实践

中获得知识经验等

第五,以学生为中心

第六,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 基本评价: 第一,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应,

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第二,其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

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4】 制度教育学 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学研究应该首先研究教育制度,阐明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得个体

行为的影响

第二,教育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的隔离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 第三,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变迁,为实现这个目的,学校教育要帮助教育者与学习者把

学校中“给定的”【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看成是‘建立中得制度’ 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的制度,学生生活制度

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等。 基本评价: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

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由于制度教育学过分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

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片面性。

【5】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

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第二,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第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

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第五,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他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

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他们,对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第六,坚持运用马克思方法论研究教育问题。 基本评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

在现实运用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

【6】 批判教育学 基本观点: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

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 第二,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烈地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

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

第三,社会大众已经对这种事实上得不公平和不公正丧失了“意识”。 第四,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

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要素敏感起来 第五,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

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基本评价:第一,批判教育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观点和方法 第二,有利于更深刻的认识资本主义的教育 第三,具有很强的战斗性,批判性和解放力量。 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理论基础出发进行研究,如生理学,

脑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文化学,科学哲学,技术学,管理学等

等】 教育学领域范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 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问题 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学只有自觉地以马克

思主义指导,在教育研究中切实做到历史与逻辑,事实与价值,一元与多元,理论与实践的

统一,才能真正把教育学变成教育科学】 教育的构成要素

关于教育构成要素的诸种观点【三要素说】 1,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2,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3, 教育主体,客体,教育资料 4,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四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五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环境

【六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途径,教育环境 教育的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基本规定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 教育的发展历程 生物起源说 主要观点是: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在于人类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

界 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评价: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

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但是,该学说也存在一个根本的错误,它没能将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

差别区别开来,因而也没能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 美国 教育家 主要观点是 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模仿 评价 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 无意识的模仿的话 那么这种 无

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 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

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 劳动起源说【教育学报告】

主要观点是 1. 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活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2.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3. 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 评价 总的来说,劳动起源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 教育的文化功能 传递 传播

选择

创造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育条件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师素质现代化 教育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 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性 教育运行机制的创新性 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性 人的身心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智力发展理论

道德发展理论

需要层次发展理论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 心理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征,知识技能和思想品质】 教育学中所说的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指的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得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是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篇二:比较教育学史读书报告 《比较教育学史》之读书报告

一、书名:比较教育学史

二、著者:王承绪

1912年生,江苏江阴人,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38年进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学,1941年获伦敦大学教师证书和教育学硕士学位,曾任诺

丁汉

大学讲师。1947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系主任,副教务长,杭州

大学

政协五届,六届副主席,现兼任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陶行知

研究

会副会长,加拿大《交流》季刊咨询编委等职。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 年获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荣誉院士称号。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外国教育副主编,【教育学报告】

作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比较教育》教材、《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等。合作或单独翻译的

作有:《教育原理》、《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学校》等,是我国比较教育的奠基人。

三、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页数:394 页

五、内容概要:

研究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百年史,评析该学科各主要流派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理论上的 论争,介绍国际教育组织和若干国家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情况。

第一章 绪论,主要讨论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阶段和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第一节 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19世纪的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的奠基时期。包括比较教育学的史前期,介

绍朱

利安、库森、霍姆斯?曼和亨利?巴纳德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一节 比较教育学的史前期

第二节 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三节 库森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四节 霍勒斯·曼和亨利·巴纳德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三章 20世纪前半叶的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时期。介绍萨德勒、康

德 尔和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一节 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二节 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三节 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四章 二战后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流派。介绍贝雷迪、诺亚与埃克斯坦、霍姆斯和

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一节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第二节 诺亚与埃克斯坦的科学与量化的方法

第三节 霍姆斯的问题法

第四节 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方法论

第五章 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比较教育理论界的争论。包括有关结构功能主义、依附

和比较教育中的意识形态的争论。

第一节 关于结构功能主义

第二节 关于依附论

第三节 关于比较教育中的意识形态

第六章 各国比较教育研究巡礼(一)。介绍美、英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一节 美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二节 英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七章 各国比较教育研究巡礼(二)。介绍德、法、日、前苏联和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一节 德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二节 法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三节 日本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四节 前苏联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五节 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八章 国际教育组织与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国际教育组织与比较教育研究、国际教育成

第四篇:教育学报告

教育学读书报告

浅谈中国教育的几点思考

——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

【摘要】 本文就《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所谈及的美国的素质教育与中国的进行比较的所思所感,浅谈关于中国教育的几点思考:培养中国孩子的创造性应该从废除模板开始;中国的孩子不应该“被保护”;素质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中美 不同 学校 家长 老师

《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主要以矿矿在美国读书的经历为例,从哲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矿矿的经历让我回想起自己小时候还有现在家教的学生类似的经历。但是面对同样的情况,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却有所差别,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中国孩子的创造性从废除模板开始

在《创造性能不能教》一文中,讲到达琳让中国的孩子以“快乐的节日”为题画一幅画,结果孩子们都按着墙上画着的圣诞树来画。达琳发现后把墙上的画遮起来后孩子们都不知道怎么画了。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做手抄报的时候,每次画画都要找到样板照着来画,如果找不到样板,自己就无从下手。在中国的教育里,始终摆脱不了模板的影子,学什么都有模板。写作文有记叙文、议论文的模板;阅读题有中心思想、好句鉴赏的模板;古诗鉴赏有模板;数学应用题有模板;英语作文有模板„„

心理学谈到模仿是创造中的必经步骤,人们往往先有模仿,然后才有所创造。但是这里所谈到的模板学习和模仿是不一样的。模仿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并以相同方式做出反应的行为。模仿有一个学习领悟的过程,讲究的是神似。如书法爱好者在开始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临摹学习领悟其中的奥妙后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在中国高考指挥棒下为了高分每个学科每种题型都有固定的模板,模板学习为的是形似。长期在这种模板的“指挥”下,学生已经习惯了模板的存在,习惯了“填鸭”,甚至演变为抄袭!一旦养成习惯,想改掉谈何容易!更何况在互联网时代,各种模板唾手可得,大学老师频频投诉的论文抄袭不就是一个刺痛人心的例子。

作者文中提到“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创造一种

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而创造这样的环境绝对不是规定每颗种子要吸收等量的水分、阳光、肥料,要向着同样的方向生长,决不能旁逸斜出。中国孩子的创造性从废除模板开始,不要再继续让创造被扼杀在模板中了!

二、中国的孩子不应该“被保护”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快点长大,因为我们小时候总是被大人说你还小,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玩。在《长辈是不是孩子的朋友》一文中,讲到矿矿在宿舍楼群旁边的球场上帮忙捡排球却不让玩的事情,后来在一次野炊时伯格博士带着他三岁的孩子一起玩排球。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喜欢到邻居的伯伯家看象棋,但由于棋桌很小,围观的人又很多,每次都会被大人“赶出去”,只好很沮丧地回家了。一次在家教的学生家里吃饭,家长准备包饺子,学生跃跃欲试,却被家长说小孩子做不好,不要添乱。渐渐地我们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盼望着快点长大。

除了常常被“赶”,还经常被长辈忽略自己的意见,经常被安排。我的家教学生岚岚在一次谈话中学生谈到她长大后想当美食家。家长马上进行反驳——“成天就知道吃”。岚岚在课外有上游泳训练班和画画兴趣班,随后家长就在讨论发展游泳怎么样画画怎么样„„讨论各种职业,全程都没有问过岚岚想做什么。我曾私底下问过岚岚喜不喜欢游泳和画画,岚岚回答说她喜欢游泳和画画但不喜欢上这些课。我们从小到大,上什么学校,报兴趣班,填什么志愿„„都会被家长的“我是为了你好;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而被接受。

这样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为什么美国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有主意有想法。这是因为美国的孩子能够从小得到尊重,被平等地对待,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一般中国的孩子就算有想法也会因为“畏惧”家长的权威而将想法默默地藏于心中。就像国外有很多青少年经常自己背包去各地旅行,而在中国不是一般的家长能做到不阻止孩子的。

经常听老一辈的说现在的孩子是垮掉的一代,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我们一直“被保护”着能成长起来吗?中国的孩子需要平等、被尊重的环境去释放他们的天性,去走自己想要的路,这个环境不仅仅是家庭是整个社会。也许他们选择的路会走很多弯路,也许会困难重重,但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路,他们会更加坚强、自信去克服困难。我们的社会应该相信他们,而不仅仅是去责备。

三、素质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

在看到《做研究的目的》文中提到矿矿做研究的经历,矿矿二年级的时候为了做研究,其母亲开车带着他跑了两个图书馆去找资料。我并不惊奇于美国小学就有布置这样的任务,因为岚岚今年读五年级,经常也能看到有类似的作业。比如收集粤剧的资料、小组合作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但是却远远没有像矿矿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认真地完成这个任务。在岚岚提出要打开电脑收集资料时,家长第一反应是老师怎么布置这么无用的作业,第二是孩子随便应付就行了。且不说家长这方面,难得学生有个周末,却有游泳训练班、美术兴趣班、课外补

习、作业,光是应付这些就让学生觉得比上学还累,哪还有兴趣去认真的完成呢?这个“很好的任务”反而成了学生的负担。

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人说都是“高考指挥棒”的错。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百思不得费解的是,美国的孩子也有升学考,也需要通过考试成绩来进行择校,学校也有“重点和非重点”“好和不好”之分,家长也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什么他们却没有减负之说,也没有出现中国的怪圈呢?

在中国,老师也不想孩子这么累,但是各个班的成绩评比、工作评优都压着呢,学校和家长都盯着呢;学校也不想压着老师,但是学校要发展要提升,升学率要高呀;家长也知道孩子很累,但是想想现在不辛苦就会比别人家的孩子落后,将来就会辛苦得多。谁都不能放手,都有各自的苦衷,就这样子形成了一个无限恶性循环的怪圈。究竟是谁的问题?

中国的高考、教育制度的确存在很多弊端,学校、老师、家长也有不好的地方,问题很大,因素很多,但是真的就不能真正地改变现状吗?我很“天真”地认为家长的教育观念也许是最大可能的突破口。我想最希望孩子好的就是家长,另一方面,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将来都会进入家长这个角色。这个“天真”的想法源于我的父亲对我的教育、电视剧《家有儿女》和文中作者通过矿矿的例子所体现的教育理念。

举个例子,在我小时候,老师也会布置很多作业,自己因为贪玩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是我的父亲从来没有责怪过我,反而鼓励我自己有选择性的做作业。语文的词语佳句、英语单词课文的抄写自己掌握了就不用写了,数学同样的题型掌握了就不用全部做。在作业本上他照签不误,老师也有找过父亲,父亲跟老师沟通后老师就没再说什么对我也“特殊照顾”。为了能少做作业,自己上课特别地认真,所以成绩也没落下,童年因此比同龄小伙伴快乐了不少。

在书中,最让我佩服作者的是他和矿矿的交流和沟通。从书中讲到矿矿在学校的经历时作者很了解矿矿的老师和同学可以看出,还有作者在接到老师对矿矿的投诉的时候的处理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也许是因为作者本身就是搞教育的。《家有儿女》的夏东海也是孩子们心中的好爸爸吧。

中国的家长总是习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衡量孩子的好与不好,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成绩好就是好。如果家长能够多下功夫去跟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我想也许中国的素质教育会很快前进一大步。但是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教会家长平等地和孩子去沟通交流,我想现实中已经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家长了。

当然,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素质教育真正有效地实行不能只靠家长,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年.

2.唐红波.心理学[M]. 广州: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 2009年.

第五篇:教育学报告

教育学读书报告

教育学读书报告

这几个星期为了充实自己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随手翻开了放在书架上的教育学。

教育学是师范院校的核心课程,教育学教学是对在职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和师范院校学生进行现代教育观念。教育学知识和教育研究意识培养的基本途径。所以,教育学课程,对提高教师素质的影响很大,而教育学教材是教育学课程的主要依托。

【教育学报告】

本书主要介绍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育学基本知识和教育的社会功能及中外当代教育学新理论和新理念,在不脱离传统教育学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心理科学。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以及当代教育家的教育实践,力求准确。全面地阐述当代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本书一开始首先介绍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化发展等有关内容,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其次,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即方法问题,这是当好教师的根本保障,通过介绍中外教育新理论和新理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技巧,通过教育社会功能的介绍,让学生树立大教育观,能够站在社会的高度来处理教育内部的问题。

全书特别注意了以下“四个贴近”:

一是贴近学生。一个人的成长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名优秀的教师既要掌握学校教育的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本知识,并有机地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校教育能够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配合。为此,本书增添了有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本知识。根据学生教育实践经验少的实际情况,增加教育实践案例和实践题目,注意培养学生的教育观念。

二是贴近社会。教育现象是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教育改革是整个社会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本书注重教育社会功能的反映,既注重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同时又体现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积极的推动作用。贴近社会必须要面向未来,以发展的眼光诠释当代教育。

三是贴近科学。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出现了大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本书特别注重反映教育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

四是贴近教育实践。从2006年秋季开,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在我国全面铺开。本书注重贴近教育实践的第一线,介绍当代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新动向,以及当代教育改革家的教育实践,让学生感觉到教育改革和教育家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知识。

本书对于未来教师的培养,在职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非常具有针对性。

第六篇:教育学报告

开题报告 教育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

论文开题报告

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研究

学院(系): 教育学院

学科专业: 教育学原理

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研究生姓名: 李 爽

导师姓名: 薛彦华 教授

开题时间: 2012年6月

第七篇:教育学报告

教育学——读书报告1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迈向批判教育学》的读书报告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对于教育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本次所阅读的这本书,就是美国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吉鲁的著作,他也被称为“二十世纪后三分之一时间里最具创造力的思想教育家”。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整合了深厚民主传统的能量,它不仅考察了在学校所发生的为民主而斗争的悠久的传统,而且证明了有必要把公共教育和高等教育作为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公共空间来维护,在这里来实际的教民主,体验民主以及保卫民主。它构想着学校教育更广阔的角色和任务,它认为,无论从学校教育的目的还是具体教学的内容上来说,学校都必须从批判的教育认真考虑和对待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民主的公共领域的重要性。《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坚定的要求建筑实质性的民主,批判的行为和批判的教育之间的联系,而仅对忽视放松它们的联系。

在本书中, 教育必须被看作是扩展学生不得不具有的理解和改变世界的能力的一种努力。教育是意识得以形成,需要得以建构,以及用于自我反省和社会改革的能力得以培养和成长的场所,教育在它所行塑的语言、价值和意识形态起着难以想象的作用。《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强烈主张在学校教育退化为职业训练

和没完没了的检测,公立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屈从最高的市场竞买者的时代。 最为重要的事情是,把教育作为给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资源,把他们自己看做批判的公民,能够积极的加入到理解和构成支配他们的生活的力量之中。《》建立在这样一种假定的基础上,即批评教育在一下这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创造条件、创新知识、提高技能,使人们拥有希望而不是玩世不恭,对他们自己以及其他负责,而不是让他们能动的屈服于公司或者独裁主义的暴君。

吉鲁的著述中,有着一种激情和义愤——或许也可以说是一种昂扬的希望,这种情感和希望多少回有损传统学术工作的那种超然的,不偏不倚的态度以及流畅性。吉鲁的研究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批判语言,为了重构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学生的身份经验,我们用什么方式来针对主流文化而重新定位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教育工作者这样才能开始赋予学生以权能去构建他们自己的未来?教育学从诸如此类的问题说起,要回答这些问题口要求今天的学生和教师以批判面临的现实和具体的问题为出发点。吉鲁的理论思想显得更加的新颖,至今也不能把其理论思想归结到任何的学派,他的思想体系中既借鉴了相关的教育学思想,更多的是运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观点来论述和支撑自己的批判教学写体系。他始终坚持用一种新的观念来阐述当今的教育问题和存在的屈服于权利之下的各种病态的教育。

吉鲁作为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和文化研究学者,批判教育学代

表人物,他不愧被称为“二十世纪后三分之一时间里最具创造力的思想教育家”。

没有主业的学习或从事教育学研究,对教育学的掌握十分疏浅有限,吉鲁的这本著作中运用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观点,例如:政治学,伦理学,文化学等。对于现在的我,没有太高的水平理解这些知识观点之间的逻辑和关系,所以只能对此谈一些肤浅的认识。主要观点阐述如下:

现在的学校教育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学校里的教师也存在很多问题,吉鲁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施行批判教育。现在的学校教育主要从事的教育比较刻板,教育内容只是一种结论的传授,而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也几乎是些结果,对于这些结果正确与否根本就很少进行探究,对于这些表达是否合理,也并不给予过多关注,即没有进行批判性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更是由教师的情况来决定学生学的情况,这就导致,不仅学不到更多,还可能连基础知识都只有一部分同学掌握,而另一部分同学不能理解和掌握。因为学生只知道结论而不知道是怎样得到的,这就忽略了探究过程,导致学生缺乏探究、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

更严重的是,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创造力的下降或丧失。学生成了“机器”,只会死记硬背,而缺乏对学习、对生活、对事物的批判精神。吉鲁的语言也许有很多苛刻的地方,但确实是指出了这些问题,当今学校里的教师在教育教育体制的束缚下已经变得不像教师了,更加严重的是受到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一

些教师的师徳受到影响,丢失了批判和研究的能力,思想也变得陈旧落后而不思进取。教师居安不思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范围里,不对所教授知识进行推敲和研究。教育方法有时也显得不得当,不跟据实情改变教育方式和手段,形成了一套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严厉死板的要求。却不对学生在思想思维上加以启发、引导和训练。

教师应该作为知识分子,应当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意志和思想。教育应该被看做是促使学生卡具备对事物的理解力和对世界的改造能力的一种工具手段,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公民,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教育工作者应该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会学生探索心事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论证与批判来掌握知识。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展,书本上的知识结论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有时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被重新论证和创新。

教师,为人师表,更应该是一位合格的知识分子,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更应该对知识怀有批判的精神、创新的精神,以及敏锐的思维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不应该享受安逸而不思进取,只有在不断批判、质疑和探索中才能更快的进步。这是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最基本的要求——批判精神。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509274/

推荐访问:生本教育学报告 教育学开题报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