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植树问题听课心得

植树问题听课心得

时间:2018-12-01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www.gbppp.com--心得体会】

第一篇:植树问题听课心得

杨开源植树问题听课录

听课录

课题:植树问题 授课者:杨开源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由问题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问题? 生齐声:植树问题。

师:在全长24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你认为应该考虑哪些因素?(ppt问题展示) 生1:只种一端,师解释:考虑怎么种 生2:隔多少米种一棵

师给出一个条件即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需要种多少棵,让学生把种树的方法画在纸上 学生纷纷拿出纸开始画,教师四周观察了解,适当给予指导,大概2分钟后让学生上讲台展示(事先准备剪好的小树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看看台上同学怎么种的,看看自己能不能看明白? 生1在三条线段上贴了三种:分别是两端都有,两端都没,一端没

过程中师:如果你也是这样,可以点点头,或者是做个甜甜的微笑,贴完后师让学生鼓掌给予台上学生掌声以示鼓励

评:直接引入新知,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实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找

出问题的答案,从而给予适当的引导,层层深入。 (二)新授知识,主题探究

1、学习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同一个问题先求段再画图

师:同样是24米小路,同样是每隔6米种,为什么会有三种不同结果?

生1:第一种是两端种 师:大家同意吗?全体:同意(在线段左边板书 两端都种 随着回答写出只种一端 两端都不种)

师:因为种树情况不一样,所以产生结果就······ 生:不一样

师:那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两端都不种或者是只种一端呢? 生1:本来要种5棵,现在少了一棵 师继续追问

生2:如果那一端还要的话还要种别的东西

师在一端贴上房子问:还种不种,接着指着下面线段 生2:两端都有房子

师:河流或是障碍物都可以,让学生理解

师:那这三种种树的不同方案里面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每个6米种一棵,都是24米的小路都是要植树(师在上面板书24 、6) 师:24米的小路,每隔6米种一棵分成(用手在线段上比划提醒学生) 生:分成了4份

师:那4份怎么求出来的(板书4) 生:24除以6等于4(加上符号)

师:也就是说如果画图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先求··· 生:可以画几段

师:再考虑3种不同的··· 生:画法

师以同意不同意结束

评:将分析和生活结合,比如贴房子,河流等,形象而又生动具体,根据几个数字和图像

自然地引入到求段的层面上,再到画法的方法上,有条理有系统,容易让学生理解,问题设计环环相扣,逻辑性强,体现层次性,其中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从特殊到一般,列表法寻找规律 同一问题不同的分段方式拓展:

师:24米的小路种树除了每隔6米种一棵还可以每隔几米? 生:每隔4,3,8,2米

师询问全体学生问可不可以,让学生从写着的每隔几米中挑一个写在纸的背面,填空(ppt上“我选取每隔()米种一棵,我先把这条路平均分成()段),填完后读一遍加深印象,齐读接下来的要求,画出三种情况的示意图,并把数据填入图下表格

5分钟左右学生都完成了,教师让完成的交流讨论,期间教师在巡视观察并修改作业收集3份作业。

7分钟左右后将作业在投影仪上分析展示。

评:通过典型作业的分析来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达到有效的学习

评价,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优秀的作业给予适当的展示,能够激励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用笔指着一端一端分析,正确的让学生以掌声鼓励,分析第二个同学作业时让学生直接看图看是每隔几米,当老师改作业,并让学生向那个学生招手鼓励,分析第三份作业(简单快速)

评:分析时适时的转变方法测试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点,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列表找规律: 师:如果把全班同学统计的结果都统计在表格里面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利用表格的方法一个个列出来表格如下:

师:把普遍的列出来之后,还有没有不同的? 生:2

继续填表格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如果是每隔一米种一棵?师生一起填表格 师:没画过图怎么知道的?说明这个··· 生:有规律

师:那你发现了规律吗?发现了规律请和同桌交流交流?

评:运用启发式教学,从一般到特殊,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找规律的方法,提问中鼓

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运用了统计学,列举的方法,更加直观。 全体学生热烈讨论

【植树问题听课心得】

师:谁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

生1:我发现只种一端的棵树和段数是一样的 师:在黑板上板书段数=棵树

生2:我发现两端都种的棵树都比段数多1 师:那也就是段数···=棵树 生:加1

师:也有这样发现的同学向生2招招手,谁还有补充? 生3:两端都不种的棵树是段数减一 师(板书):也有这样发现的同学给她点掌声 将规律拓展到其他问题进行简单运用:

师让学生看黑板齐读一遍,反问学生规律是否一定对,将全长换成15米,每隔5米种一棵,引出答案后让学生来摆摆看(用小数点代替一棵树) 学生摆完后与规律对应分析,学生都能回答上来,并让学生为自己伟大的发现露出甜甜的笑脸

【植树问题听课心得】

师:根据这个发现如果一条路多长不知道,平均分成50段,两端都种···,只有一端···,两端都不种···

【植树问题听课心得】

师:还有一条路多长也不知道,但知道分成a段 生:a+1,生:b

师:有人说a+1,有人说b,究竟哪个好? 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师适当夸奖 分析规律的原理,渗透方法:

师:现在看黑板,刚才说段数和棵树相等,为什么相等,段数和棵树怎么对应?一起来看看。第一段对···,第二段对··· 生:第一棵,第二棵···

师:刚好段数棵树对应起来了,所以刚好··· 生:相等

师:看看这边能不能对应起来?重复上面动作,多出一棵树。所以要··· 生:加一

师:这边看,第一段对···第四段没树对,所以要 生:减一 师:原来用对应的方法也可以研究这个问题,那像这类问题能不能解决?研究这类问题先要画···,画段数,再考虑三种···(不用的画法),如果数字更大,你还画吗?(不画了),请你看到试一试。(30分钟左右)

评:渗透对应思想,启发学生学会提炼数学符号,总结数学学习方法

(三)练习

基础习题:引入到习题,学生开始做题(试一试),期间教师巡视修改,做的好的给予表扬,一起对答案,让学生自己修改,

总结做题方法,进一步巩固:

师:想想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怎么样学习的? 生:画图

师:画图后干什么 生:列公式

师:首先在干什么?列了一张··· 生:列表

师:通过列表以后发现了··· 生:规律

师:发现以后确认了吗? 生:进行了验证

与生活结合,变式运用: 师:这样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是我们以后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我们以后要大胆应用它,像这类问题在生活还有没有,谁还能举例子? 生:放花盆,安路灯,摆滑板的障碍物

师:老师也收集了几种,看看它是不是类似的植树问题,如果是属于哪种情况?(选一选,简单的应用题小组做操排队问题与植树类比提醒后让学生同桌交流)(ppt上是锯木头锯几次问题)

学生回答看大家反应,再ppt展示分析

师分析题目时先提出注意点,即两端要不要锯,再与两端都不种的情况类比 师:生活中的问题会了那这种问题先算··· 生:段数

师:算完段数后再考虑三种情况究竟属于哪一种,能不能乱套? 生:不能

师:想考验自己学的怎么样吗?完成余下题目

让优秀的学生一起改,一起指导其他同学,结束后一起对答案,对的同学举手以示鼓励 分析作业的时候根据错误提出两侧和两端都种的难点,举手,微笑,鼓掌鼓励 拓展应用: 设置开放问题,(在一条全长24千米的公路一旁设置车站,相邻两站距离都是2千米,一共需要设置几个车站,有没有可能12,11个车站,让学生思考 (四)总结【植树问题听课心得】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问题?对自己的表现怎么样,给自己掌声,分享有什么收获 生:学到了植树问题的方法,学习的方法。

师:植树问题还有更多的方法,画图列表画线验证的方法去学习。

听课体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严密紧凑,流畅自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问题设计方面紧凑自然,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注重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思考探索 2、 注重教学评价,在练习后采用各种方式给予学生适当鼓励,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比如掌声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作业做对后展示甜甜的微笑示意自己是最棒的,或是举手示意既能让教师了解问题也满足学生渴望受表扬的心理,练习时边做边改教师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寻找典型例子探究,最有特色的一点是让学生当小老师一起修改作业,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进步。

3、 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作为主体互动研究,整节课主要以数学实践活动

(贴小树),学生回答,作业交流等组成,有层次性。

4、 教学过程中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比如对应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授做题方

法时归纳总结的方法,类比思想、统计原理,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5、 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比如锯木头问题等

6、 将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运用恰到好处。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教学的进行主要依靠学生的回答才能很好地进行下去,但是若是学生无法想到问题答案,那就很容易造成教师灌输式教育的模式,需要充分地课前预习 2、略显枯燥,虽然活动比较多,也有交流讨论,但是内容设计无法引起全部学生的兴趣,只有几个学生在答题,做完题后许多学生无事可做。

听后反思:杨老师的许多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专业道路上,我需要学习很多1、教授学生的最主要的应该是学习的方法,强调方法的重要性,而怎样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方法,这是一个难点。杨老师通过问题设计,多种方法运用达到了教学目标,这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2、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杨老师的微笑法,树立榜样法就是很有效的方法,可以借鉴。

3、学习杨老师的课堂节奏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

4、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做个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一味地坐在位子上,比如植树问题转化为排队问题,小组排排队等等,我想这样课堂会更有趣,更有活力。

板书: 植树问题

24 / 6 = 4段

贴了5棵树 画图 两端都种 段数+1=棵树 4m 列表 一个房子,4棵树 3m 规律 只种一端 段数=棵树 8m 验证 两端两个房子,3棵树 2m 两端都不种 段数-1=棵树

每隔5m

15m

第二篇:植树问题听课心得

小学数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西关小学:张亚平

2017年3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和美课堂第九届全国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我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杭州市时代小学唐彩斌讲《小数除法》用课件出示平面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提问题并解答。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吴正宪老师讲《认识面积》时,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涂一涂、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再如,王雪讲《生活中负数》,让学生自己探究,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答

案。再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贲友林讲(认识负数)时,老师以研究的方式感受将学内容,让学生感受新知识的丰富背景和知识间的丰富联系,尝试运用经验和直觉猜测进行描述和交流,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其中两个教师的课堂导入我认为比较好。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校长栢继明讲《计量单位》时,用看芈月传.让学生观察.提问.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恰如其分引入用替换法解决问题。张齐华、老师要求学生动脑筋,以三位同学进行1分钟投篮比赛、根据统计表中的成绩、你觉得谁的水平高、同学交流。俞正强老师讲植树问题时、给出一道问答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三篇:植树问题听课心得

听课心得体会

第二届安徽省“名师讲坛”数学乐学课堂教学听课心得

2016年3月19-20期间, 我有幸参加了安徽省小学数学数学乐学课堂观摩研讨会。在短短两天天的时间里,我认真观摩了4位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老师们热情、细致、耐心的教学态度,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了我很多的启迪。每节课都散发了浓浓的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道;同时名师们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下面谈谈自己听课期间的感受:

北京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张洪叶老师上的《植树问题》一课给我印象深刻、很受启发。与常规上法不同,张老师通过课前一个小活动的热身,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节奏,同时告诉了学生一个道理:思维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突破、思维定势,课前的铺垫特别好。其次通过9.3大阅兵的视频和士兵站队的图片来发现数学问题。“间隔”词义的理解是个很好的开始,也是个突破,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不仅有是空间间隔还有时间间隔,然后导入今天的课题-”植树,在20米长的路上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生回答的答案有 3棵、4棵、5棵、6棵,通过鼓励学生合理的猜测,让学生积极思考,然后让学生们阐述自己的理解,慢慢地学生明白了这些答案对应了

不同的情况:两端栽、一端栽、两端都不栽、两边栽......。张老师的“一一对应”方法更加能够让学生抓住植树问题的本质,学生也不再拘泥于某种形式,一节课的信息量很大但学生掌握的却很好,足以说明这是一节优秀的课。敢于让学生犯错误对自己的感触很大,希望自己藉此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第四篇:植树问题听课心得

教师集体听课教案植树问题

百汇学校小学部教师集体备课稿

C.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d.你发现什么规律?

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预设:

(1) 直接数 (2)最外层总数=(每边的颗数- 1)×4

撰写人: 方育华 (第 16 周 5 月 28 日)【植树问题听课心得】

(3)最外层总数=每边的颗数×4- 4 (4)最外层总数=(每边的颗数-2)×4+4 ●教学内容:植树的学问(三)

●教学目标:1、借助动手操作,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 (每边的颗数 -2 )× 2+ 每边的颗数× 2 (5 )最外层总数 2.初步培养在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 ●教学重点:探究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方法指导:游戏激趣法 教具准备:课件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目标导向

复习

1、在100米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栽一棵柳树,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

2.校园图书馆和体育馆两栋楼之间水泥路长40米,在一边植树,每隔4 米种一棵树, 一共要种多少棵? 自学提纲:

2.通过分析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和例1、例2所发现的规律 区别在哪?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尝试完成教科书P121“做一做”第1题。 目标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

1)借助动手操作,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植树问题听课心得】

2)初步培养在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自学内容:P121页例3

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列式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四、点拨精讲,归纳提升

1、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 你能根据发现的规律推出它的最外层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吗?填在表格中。 3、 同桌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4、 仔细思考,像这类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中,棵树与间隔数有怎样的关系?你发现了 哪些规律?封闭图形与我们所求的“植树问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小结: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每边的间隔数 = 每边的棵树 -1

最外层的棵树=最外层的间隔数

五、当堂训练,分层达标

1、64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2、要在六边形的水池边摆上花盆,要使每一边都有5盆花,最少需要几盆花?

3、学校以年级为单位举行团体合唱表演,四年级排成下列的方阵,最外层每边站13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 学生?整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板书设计: 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封闭图形)棵数=间隔数 方法一:19×4-4=72(颗) 方法二:17×4+4=72(颗) 方法三:(19-1)×4=72(颗) ●教学反思:

第五篇:植树问题听课心得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锯木头、走楼梯,等等。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

数学《课标》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同学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设计流畅简单易懂。

整节课设计基于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在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引出例题探讨植树问题,不规定间距,同时改小数据,将长度改成20米。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突现知识的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在这里改小数据,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主要照顾后20℅的学生。然后以例题展开,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得出结果。学生的思绪一下打开了,最后出现了三种方案:第一种,两头都种,有5棵数。这样可以让学校有更多的绿色。第二种有3棵,头尾都不种。因为节约成本。第三种有4棵。种头不种尾;或者相。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1=棵数”

二、注重实践体验探究。

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注重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做设计,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段数(间隔数)多1。最后按照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自己设计的植树问题:间隔2米、4米、10米,而栽树的棵数比段数(间隔数)多1。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验自主建构,体验和建构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体验是建构的基础,没有体验,建构就没有意义。体验是学生从旧知向隐含的新知迁移的过程。设计中,虽然创设了情景,但一次的体验不能达到继续建构学习的水平。所以,这节课我多次向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得出结果。学生的思绪一下打开了,最后出现了三种方案:第一种,两头都种,有5棵数。这样可以让学校有更多的绿色。第二种有3棵,头尾都不种。因为节约成本。第三种有4棵。种头不种尾;或者相。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1=棵数”

画一画线段图或者用手边的东西代替树摆一摆,学生证实自己的考虑是全面的。这样的设计会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结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凭借,才能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

第六篇:植树问题听课心得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煎茶镇大河完小 教师:高应超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这在以往的教材中从未出现过。我在课堂上研究的只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教会学生解题并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主要的任务是向学生渗透一种思想,一种在数学上、在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思想——化归思想。这种思想的渗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方法,那就是从简单问题、简单事例入手,寻求规律,通过规律的得出,最终解决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一道在100米的绿化带上植树的问题,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发现一棵一棵种树太麻烦,启发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短距离的路程来种树。从而让学生领悟解决复杂问题要先想简单的。而且,可以在这种与平常不一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实感知和学习经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渗透化归思想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必须明确简单事例中的各部分名称的实际意义。如在研究15米的路上种树的情况时,必须明确3段是什么意思。怎么得到的,为什么是4棵树,它跟3段有什么关系,25米、30米„„等同样如此。

在经历了从简单事例入手之后,各部分名称的实际意义已经得到了强化。与此同时,植树问题(两头都种)的一般解法也已经得到了归纳。通过步步渗透,最后求100米种几棵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在这里我们着重强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算式的渗透。用算式来表示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是数学教学的特色,这一点必须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二是关注和强化理解“段数”也就是间隔数的概念,因为它是解决一切植树问题的基础与起点。只有在理解间隔数的基础上来研究棵数,学生学起来才不显得那么难。

整节课,每一环节我都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在不断地操作和交流中,有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经历;也体现了我们研究的主题——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这一策略简单地说就是“激发兴趣——自主探究——总结提升”的过程。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可以说,本节课上得非常顺利。效果也不错。但感觉得有些程序化。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规定有些局限。如果在探究栽树方法的规律时,再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第七篇:植树问题听课心得

小学数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学习体会

新民中学 刘攀

2016年11月24日,我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有幸参加了张德兰湖北名师工作室2016年第三期培训。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二十五中学唐莉华老师和荆州街小学梁玉梅老师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及讲座。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梁玉梅老师教学的用除法解决问题——植树问题这一节课的时候,她利用旧知识导入:20米的路,每5米一段,一共有几段?通过旧知识的导入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植树问题的情景中去。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梁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中年级的学生。

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天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梁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例如,在教《商的变化规律》一课的唐莉华老师,就是抓住了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课前给学生讲述孙悟空给猪八戒分桃的故事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在这两节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508342/

推荐访问:听课植树问题心得体会 植树问题听课记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