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总结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总结

时间:2017-08-26   来源:工作总结   点击:

【www.gbppp.com--工作总结】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总结(一):浅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几点心得

浅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几点心得

摘要:简要分析了总规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并提出当前总规存在和今后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思路

前 言:

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城市总体规划,长期以来城市规划是各级政府指导与调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 而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作为城市规划体系中最基本的前提和框架, 其地位毋庸置疑, 它在协调城市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初, 《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等规范和标准的颁布实施, 各地在对上一轮总规进行修编和调整后, 城市的经济加快了发展速度, 极大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建设用地日趋集约化和城市用地结构逐渐合理化使城市景观和市政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总规受到空前的重视和认同, 即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对城市总体布局全面、合理和前瞻性的安排, 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总规。

1、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客观性和必要性

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包括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在这三者之间,城市规划是龙头,没有规划就没有健康有序的建设和管理。科学的规划是城市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城市发展实际条件的研究,是对城市建设科学规律的认识和应用,是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导向,也是城市建设的依据。编制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未来的经济和城市建设将起到引导作用。

美国城市理论家芒福德指出:“真正影响城市规划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转变”。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首要任务,城市规划和建设也不例外;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则是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强调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处于这一转型期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也必须从传统的只注重城市规模、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单一的技术工具型编制技术路线中觉醒,置身于时代发展潮流之中,与时俱进。中小城市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实际建设的需求,其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内容应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决定,并可有别于大城市。而且随着人类进入了以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经济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因此,中小城市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应有新的思路。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总结(一):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会议上总结讲话

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会议上总结讲话

同志们:

大家在讨论中普遍认为我们这次会议十分必要,是非常及时的。**副总理在昨日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城市规划是第一资源,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城镇化和城镇健康发展的引导作用,再次明确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汪光焘同志的讲话内容非常全面,问题分析透彻,也对同志们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要性和基本要点的教育。结合两位领导的讲话精神,我对本次会议做一个小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二是一些地方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三是纠正此类盲目性的基本策略。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强调了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在这三者之间,城市规划是龙头,没有规划就没有健康有序的建设和管理。但是,我们以往在讲城市发展成绩时,很少有提及规划的功劳,反而是将城市建设的过失归咎于规划,城市规划往往成了替罪羊。大家都记得上世纪60年代大跃进时期,城市发展过快,各地乱建设曾是风起云涌,那时我国还没有《城市规划法》,却居然作出了城市规划停三年的决定。幸好这随后的三年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萧条期,各地也无钱搞建设,才不至于出现大的问题。假如在当前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也作出城市规划停三年的决定,这就意味着火车头的动力非常足,却把轨道撤掉了那样糟糕。因为城镇化就像一列快速行驶的火车,城乡规划是轨道,是保持火车健康运行的轨道。如果把轨道

拆掉,火车没有轨道而继续行驶,你说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我们现在都认为规划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们必须指出容易被忽视的事实,即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管理体系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其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效地指导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的功能日趋完善。到过印度及非洲一些国家的同志都深有感触,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多数城市中,30?d50%的面积被贫民窟所占据,城市道路拥挤不堪,污水横流,自来水普遍受污染等造成疾病流行。但是我国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城市规划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城镇化的进程促使人口分布从农村的松散状态转向了紧凑,人们交往的密度和频度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在指导基础设施合理分布、保证城市环境卫生、制止流行疾病的传播等方面发挥了主要的作用。现代城乡规划就是起源于欧洲的黑死病和其他流行疾病的防治。我国的城市规划在这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是保持了我国城市紧凑型的发展形态。除了开发区,我国城市建成区人均用地面积,建国50多以来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建成区人口密度居世界前例,是世界上城市土地集约化使用成绩最佳的国家。特别是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后的十多年来,我国城市集约用地的成绩也非常突出,人均用地面积仍然保持很高的水平。当然,各类开发园区脱离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控造成土地大量浪费则另当别论。开发区实际上是在挑战我们的城市规划。当初设立开发区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避开老体制建一个新区,但到了现在,在新经济体制和城市规划法比较完善的情况下,挑战城市总体规划当然成了一个严重问题了。因为现行城市规划标准中规定人均100平方米用地,是包括了除了农业以外的工业、绿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总结(一):各阶段规划成果内容总结

城市规划设计成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一)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

(二)规划图纸:用图象表达现状和规划设计内容。

(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1.前言:说明本次规划编制的依据;

2.城市规划基本对策概述;

3.市(县)域城镇发展;

4.城市性质,城市规划期限,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发展方针与战略,城市人口现状及发展规模;

5.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6.城市环境质量建议指标,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措施;

7.各项专业规划;

8.3~5年内的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投放、住宅建设等;

9.实施规划的措施。

总体规划阶段的各项专业规划

1、道路交通规划

2、给水工程规划

3、排水工程规划

4、电信工程规划

5、供热工程规划

6、燃气工程规划

7、园林绿化、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总结】

8、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9、环境保护规划

10、防洪规划

11、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人防规划

12、各级历史文化名城要做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总结】

13、在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后,大、中城市可根据需要编制分区规划。分区范围的界线划分,宜根据总体规划的组团布局,结合城市的区、街道等行政区划,以及河流、道路等自然地物确定。

分区规划文本的内容

(一)总则:编制规划的依据和原则;

(二)分区土地利用原则及不同使用性质地段地划分;

(三)分区内各片人口容量、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列出用地平衡表;

(四)道路(包括主、次干道)规划红线位置及控制点坐标、标高;

(五)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的保护管理要求;

(六)工程管网及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的内容

(一)总则:制定规划的依据和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二)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1.各种使用性质用地的适建要求;

2.建筑间距的规定;

3.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的规定;

4.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

5.容积率奖励和补偿规定;

6.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

7.有关名词解释;

8.其他有关通用的规定。

(三)地块划分以及各地块的使用性质、规划控制原则、规划设计要求;

(四)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前者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后者是参照执行的。

1.规定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1)用地性质;

(2)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

(3)建筑控制高度;

(4)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

(5)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

(6)交通出入口方位;

(7)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用设施。

2.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总结】

(1)人口容量(人/公顷);

(2)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

(3)建筑色彩要求;

(4)其他环境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1.现状条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

1)总用地面积;

2)总建筑面积;

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

4)容积率、建筑密度;

5)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

6)绿地率。

9.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总结(一):城市总体规划复习总结一

城市: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城市的产生定义: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城镇化定义:1.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和形态上的城镇化①人口的集中:由包括人口总量的集中;城镇点的增加几城镇规模的扩大②空间形态的改变: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用地功能的分化、土地景观的变化包括大量建筑物和构筑物③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 2.无形的城镇化:即精神、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①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②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③农村居民脱离固有的乡土生活态度、方式,采取城市生活方式、态度的过程:

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①农业剩余贡献②工业化推进③比较利益驱动④制度变迁促进⑤市场机制导向⑥生态环境诱导与制约的双重作用⑦城乡规划调控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承担的分工。城市职能的着眼点在于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

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所决定,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所体现。城市性质关注的是城市最主要的职能,是对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城市性质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城市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建设的发展或客观条件变化,都会促使城市性质有所变化。但城市性质毕竟取决于历史、自然、区域这些较稳定的因素,因而城市性质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有其稳定性。

城市类型: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商贸城市;科研、教育城市、综合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城市

道路红线:指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道 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也叫路幅宽度。

快速路:又称城市快速车道,属于全市性交通主干道;是大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动脉;是城市与高速公路的联系通道;快速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同时对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也应加以控制。

水文条件:是指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水深、水质等条件。一般与较大区域的气候特点、流域的水系分布、区域的地质、地形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城市体系就是指一定区域内城市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之和。完整的城市体系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特定地域内所有城市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城镇规模上的相互关系和地域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

城市建成环境可以分为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两个基本领域。公共领域指社会整体所共享的那部分建成环境,主要是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通常是由公共部门所投资和开发的范畴。非公共领域是指社会个体所占用的那部分建成环境,一般由非公共部门所投资和开发的范畴。

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风玫瑰图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风玫瑰图:表示某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的风的各个风向频率和风速的图。

建筑红线:按地方建筑规范的规定,建筑物外立面所不能超出的界线。

过境交通:经过城市,或者把城市当成中转的交通路线。

逆城市化: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两种表现形式。社会生产的发展导致城市化的产生,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延续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所谓城市化,是指非农产业在某地形成和集聚所引起的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它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非农业人口向郊区流动,使城市人口不断减少的过程。

城市规划:宏观方面讲是指对城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具体的安排和实施管理;实质上是对土地、空间资源利用和建设活动实施综合安排、调控与管理的空间计划。

城市形态是指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

城市用地布局模式的核心要素是空间结构。

土地开发从广义上来讲指因人类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经济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对土地的利用深度所进行的活动,包括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垦和利用,以扩大土地利用范围,也包括对已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经营程度。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土地开发主要是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未利用土地开发是补充耕地的一种有效途径。

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城市人口规模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年代:周代。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东周。

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年代.。“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战国时代《管子》《孙子兵法》:从城市功能出发,确立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革命性的著作,打破了城市单一模式,提出城市功能分区,发展商业、手工业.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关系、农田分配和交通布局角度,阐述了城市发展与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以及城市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开创了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记载的规划事件:修建洛邑城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针对当时的大都市所面临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兼有城市和乡村特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霍华德明确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有限制即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认为在工业化条件下城市中存在矛盾:城市与居住条件的矛盾;城市与自然隔离产生的矛盾;城市土地问题

原因:人口过多,过于集中,造成居住拥挤,城市不断膨胀;城市无限制扩展又造成土地投机

建议:1.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2.使土地归属于专门的统一机构,消灭土地投机;地价上升所获得的利润由城市机构支配; 3.当城市规模太大时,要对人口进行控制,或建新城转移。认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与自然和谐共存,城市周围要有绿带等;认为城市土地归属于城市里面的统一机构,并且改革土地制度,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城市的收入来自租金;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缺点:存在一定的阶级局限性,由于当时社会体制、社会条件的影响,他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369599/

推荐访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