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沙坪坝区党代会报告

沙坪坝区党代会报告

时间:2017-01-31   来源:工作报告   点击:

【www.gbppp.com--工作报告】

沙坪坝区党代会报告(一):中国共产党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推进三个转型 努力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城区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日子。2月27日上午,中国共产党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区级机关礼堂隆重开幕,来自全区各界的300多名党代表满载着全区百万人民的热切期盼,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沙坪坝区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选举产生中共沙坪坝区第十一届委员会、中共沙坪坝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出席市第四次党代会的代表,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走民生导向、共富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为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城区而努力奋斗!

当天的区级机关礼堂气氛隆重而又热烈,洋溢着浓郁的春天的气息。会场主席台前红、黄、绿三色花草组成的花圃生机盎然。主席台后幕正中的党徽熠熠生辉,10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主席台对面悬挂着“坚持民生导向 推进三个转型 努力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城区”的巨幅标语,醒目而又振奋人心。

大会应到代表360名,实到代表340名,符合规定人数。

全市区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督查指导组四组蒲阳组长和田永光同志到会指导。李剑铭、方海洋、游文碧、胡大世、向和平、刘正才、何勇、匡毅、黎万宏、魏小红、许宁、赖明才、林平、姜元柱、郑文先、付长生、杨邦维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坐。

大会的执行主席是:方海洋、胡大世、黎万宏、何勇、魏小红、赖明才、姜元柱、付长生。 方海洋主持大会开幕式。

上午9:30,全场起立,高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李剑铭代表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持民生导向,推进三个转型,努力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城区》的报告。报告共分四大部分: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二、面临的形势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沙坪坝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的五年

李剑铭在报告中指出,沙坪坝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区人民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并经受住考验的五年;是全区人民加快建设“一区三高地”,发展空间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是全区人民创新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的五年;是全区人民勤劳奋斗,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群众生活水平提升较快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经济进入加快发展的上升通道。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新支柱,形成“1+3+20”的笔记本电脑基地,笔记本电脑年产量突破2000万台,占全市的86%,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5%。创新带动传统工业提档升级,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和首批“两化融合”试验区;201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是2006年的2.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6.9亿元,是2006年的2.4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跃居主城前列,GDP增速在2009年触底后连续走高,2011年达到24.2%,经济总量560.3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固定资产投资385.2亿元,是2006年的2.6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5亿元,是2006年的3.1倍;2011年,GDP增幅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

产值、进出口总额增幅居主城第一。

五年来,我们全力推进“一城三园”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窗口和重要口岸。重庆大学城基本建成,13所高校入驻师生达15万人;西部物流园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运行,铁路编组站加快建设,开通2条“五定”班列,“渝新欧”国际大通道实现常态化运营;西永微电园建成标准厂房等各类楼宇340万平方米;设立7.6平方公里的台资产业园配套园,建成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吸引1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达5.6亿美元,是2006年的36倍;进出口总额达90.9亿美元,占全市的31%,是2006年的21倍。

五年来,我们扎实推进“五个重庆”建设,城市功能品质得到改善。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全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五年来,我们努力增进群众福祉,民生共富举措成效显现。五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政治局面不断巩固。五年来,我们创新推进党的建设,党员干部精气神有效提振。

李剑铭在报告中强调,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区级班子继往开来、扎实工作奠定的基础,得益于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得益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和所有关心沙坪坝区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的有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沙坪坝区第十届委员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实践,为沙区未来发展积累了五大宝贵经验

李剑铭在报告中指出,五年的实践,深化了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坚定了我们走民生导向、共富发展之路的信念和决心,也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的主要体会是: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强化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开放引领,积极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思考和谋划工作,主动作为、借势发展。三是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和利用各类资源要素。五是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着力打造“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良好环境。

报告同时指出,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创新的举措,千方百计予以解决。

面对新的发展阶段特征,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到发展必须转型,转型也是发展 李剑铭在报告中说,未来五年,必将是沙坪坝乘势而上、阔步前进的时期,必将是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阶段,必将是风雨同舟、奋力拼搏的历程。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基础条件。展望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面对新的发展阶段特征,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到发展必须转型,转型也是发展,转型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大势所趋,也是我们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转型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经济转型的深化推进,必然要求作为载体和依托的城市规模、结构、功能与之相适应,亦即城市转型是经济转型成功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而随着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的深化,社会成员的结构发生变化,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只有通过加大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和民主法治建设力度,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生幸福。我们只有顺势而

为、乘势而上,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才能不断开创区域科学发展新局面。

李剑铭在报告中指出,推进经济转型,就是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商贸服务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城市转型,就是要推动城市结构由城乡二元化向全域一体化、单中心向多中心多片区转变,推动城市功能由传统单一型向现代复合型转变。推进社会转型,就是要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途径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三个转型”,努力实现“五大愿景”

李剑铭在报告中指出,沙区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走民生导向、共富发展之路,扎实推进“三个转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加快建成“一区三高地”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中国西部硅谷、重庆开放窗口、生态宜居城区、红岩文化名城、和谐幸福家园”五个愿景,为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城区而努力奋斗!

为实现这个目标,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更加协调,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高技术工业增加值、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超过30%和2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城市面貌显著改善,功能品质不断增强,“两带两中心五片区”城市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程度和群众幸福感明显提升,民生投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5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

1.8:1左右;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城区基本建成。

要深入推进经济转型,努力建设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坚持开放引领,继续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空间转移”为抓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要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增强经济转型发展动力。加快科教资源优势转化,推动经济发展从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消耗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转变,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量;二是要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形成新兴产业支柱。依托西永微电园和西永综合保税区,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并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向台资产业园配套园等平台拓展、产业链条向“微笑曲线”高端延伸;三是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坚持绿色集约发展理念,推动传统工业企业向园区、价值链高端和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发展;四是要强力发展商贸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经济发展效益。改造提升商贸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引进和发展高端商业业态。努力形成100万级标箱吞吐量、1000亿级商圈及市场成交量的商贸和现代服务中心;五是要加快发展都市型休闲农业,促进一三产业融合。推动传统农业向集生产、生态、休闲、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休闲农业转变。

要提速推进城市转型,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区。坚持全域理念,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城市结构由城乡二元化向全域一体化、单中心向多中心多片区转变,推动城市功能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着力构筑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整体联动、运转高效的城市发展格局。一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构建“两带两中心五片区”的城市新格局。深化功能分区,建设中梁山脉生态文化【沙坪坝区党代会报告】

旅游带和缙云山脉生态农业旅游带,推进三角碑、西永城市副中心建设,建设以商贸及健康、高端服务、教育科研、现代物流、商贸及居住等为主要特征的上新、井双、大学城、物流园、青凤片区;二是强化城市功能建设,着力打造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的城市载体。推动城市功能布局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推动功能设施由保障城市运转向满足发展需求转变;三是提升城市改造和管理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管理由区域分割、职能分离向全域覆盖、全面统筹转变,推动东部老城区向生态宜居城区转变,高标准建设西部新城,推动西部农村集镇向特色、风情小镇转变,西部农村成为城市后花园;四是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增强城市人文底蕴。大力激活区域内富集的文化资源,促进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软实力提升。

要加快推进社会转型,努力建设和谐幸福家园。扎实推进“民生十六条”、“共富十六条”、“民主法治十六条”,着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一是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共同富裕;二是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三是创新社会管理,增进社会和谐。积极为基层和群众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创造条件,深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强化基层组织的管理服务能力,逐步加大公共服务预算增量投向基层的比重。强化社区(村)自治和服务功能。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内自我管理和服务群众;四是推进民主建设,增强社会活力。充分尊重和依靠人民群众,更好地凝聚智慧和力量。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支持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入实施“五大同心工程”,加强统战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五是深化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和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强化法律救济。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建设全市党建工作先进区

李剑铭在报告中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建设全市党建工作先进区,为推进“三个转型”,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城区提供有力的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保障。一是要深化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二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坚强有力的干部人才队伍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来调整、充实、配备各级领导班子,来识别、选任、培养、考核干部,来发现、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三是要推进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树立民生党建理念,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服务转型发展的能力;四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全面深入落实“廉洁重庆10条”,推进“廉洁沙坪坝”建设;五是要强化作风建设,营造更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李剑铭最后在报告中说,新机遇伴随新挑战,新征程期待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抢抓机遇、奋勇拼搏、乘势而上,扎实推进“三个转型”,为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城区而努力奋斗!

会上,中国共产党重庆市沙坪坝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以书面形式提请大会审议。

沙坪坝区党代会报告(二):镇党代会工作报告(正稿)

团结拼搏 开拓创新

为实现xx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2011年3月18在中共xx镇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

报告

於 旌 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共xx镇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我镇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工作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2011年工作安排,选举产生中共xx镇第十四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动员全镇各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的跨越而努力奋斗。

一、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镇党委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齐心协力促和谐,圆满完成了镇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主要表现为: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108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7.5%,工业总产值103亿元,年均增长2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年均增长50.3%;财政收入3.1亿元,年均增长25.5%;农民人均纯收入7740元,年均增长13%。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我镇大力发展工

业经济,高度重视园区建设,积极构筑招商平台。几年来,我镇筹措资金8000多万元,完善配套了园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面积由“十一五”初的0.5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5平方公里,建成区基本达到了“六通一平”的标准。现有入园企业45家,其中已建成40家,在建5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镇经济格局已初步呈现出三大块状:一是仪表、光电缆产业;二是石油管材产业;三是工程塑料产业。“十一五”期间,我镇先后被省政府认定为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科技创新示范镇”和“扩权强镇”试点镇。民营企业的快速崛起,为我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我镇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文件精神,落实一系列惠农政策,立足自身特点,抓特色,调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经济正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010年粮食总产达11.2万吨,年均增长2.3%,畜牧渔业继续稳步发展,农业丰产丰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农业基础设施状况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我镇坚

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重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机电站更新改造、渠道整修和渠道建筑物配套工程。我镇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新扩建排涝站3座、加固圩区堤防8条14.8公里、挖潜改造当家塘40余面,改重建各类涵、闸、桥140余座,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全镇农田排灌能力,较好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滁州百亿粮仓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集镇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我镇大力实施“东连西移”、“南扩北建”发展战略,将集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缩点扩面”,将集镇周边村纳入集镇总体规划范围,扩大集镇规模,提升集聚效应。全力推进镇新区和第三条街建设进程,农民步行街、行政服务中心、农民安臵小区等一批重点工程正在快速有序的实施之中。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已达到了8平方公里。5年来,我镇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集镇主要街道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提高了集镇品位。在加快xx镇区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兼顾安乐、高庙、龙岗和乔田等社区的发展,做到集镇建设不因撤乡而萧条,人气指数不因并镇而降低,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对安乐社区主干道进行了改建,新建了高庙社区南街道。集镇面貌大大改善,对外形象显著提升,集镇的示范效应和集聚功能大大增强。近年来,我镇先后被评为天长市、滁州市文明乡镇。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我镇认真贯彻

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坚持规划先行,大力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全面推开,涌现了桑园、铜北、沿湖、余庄等新农村建设亮点。几年来,新进中心村建房农户达两千多户,中心村集聚效应逐步凸显。同时我们还注重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形成了以芡实产业为主的二十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民生工程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镇共投入3020万元,新建了44条农村水泥路,总长度138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四级公路的目标,同时,我们还坚持建管养并重,加强农村公路管护,交通状况明显好转,方便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大力实施农村生态富民家园工程,全镇使用沼气的农户已达4980户。扎实开展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在镇新区新建了标准化自来水厂一座,改善了集镇居民的饮水条件。投入资金260万元新建了新塘、小川两处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45%,解决了五保老人养老的后顾之忧。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文化、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科技、广播电视、体育、民政等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重视文化建设,全镇23个村(社区)均建起了农家书屋,投入40多万元对铜山影剧院进行了修缮改造,投入600多万元建设了龙岗抗大纪念馆,文体设施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坚持“三下乡”活动,文明新风户不断涌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将龙岗、安乐、

高庙三个社区中小学进行了合并,成立了九年制学校,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配臵。为改善办学条件,投入600多万元建设了xx二中和原安乐中学教学综合楼。我镇还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对xx小学、xx幼儿园进行了整体搬迁,目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之中。“十一五”期间教育、教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强化计划生育基础性工作,认真落实“村为主”工作机制,规范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大力加强卫生事业,“十一五”期间,我镇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xx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楼,共有18个村(社区)设立了一体化管理村级卫生室,健全了村级合作医疗保健网络,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预防保健工作,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加强广播电视建设,有线电视信号实现光缆传输,集镇有线电视覆盖率100%,并不断向农村延伸,无线调频广播实现了全覆盖。加强科技培训,注重科技推广,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加强民事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加强信访工作,健全了镇、村、组三级信访网络体系,有效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殡改工作移风易俗,效果明显,火化率连续多年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310008/

推荐访问:党代会工作报告 企业党代会报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