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趣百科 > 音乐知识 >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时间:2018-12-03   来源:音乐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音乐知识】

第一篇: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这是一部优秀的法国电影,是每一位身为教师的人必看的经典电影。“最的音乐家”,“小小小小的代课”——马修就是我们的榜样。那主题曲《眺望你的旅途》久久地在我的耳边回荡,男孩们的合唱是夜莺的天籁之声。

马修把他的学生真正当成人来对待、来尊重。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春天,那就是我们记忆中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快乐活泼的,就想春天一样,而这帮“放牛”班的孩子的春天就是马修老师带给他们的。这部电影的译名很有意思,“放牛班”中的“放牛”二字其实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学生不教不管”也就是所谓的“放羊”之意,而电影中的这群孩子就是这样一批让老师头痛不已的只能“放羊(牛)”的问题学生:打伤马桑大叔的乐格克,顽皮捣蛋的佩皮诺,古怪固执的莫杭治以及其他无心读书整日胡闹的孩子。面对这样一群几乎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一味胡闹的孩子,辅育院的人都采取体罚、紧闭,如果是其他很多老师面对这群孩子,恐怕都只能挠头表示无能为力,怎么办,只能“放牛”呗。有多少人能相信,他们也有春天。但有人相信了,他或许怀疑过,犹豫过,但他最终做到了,他就是一个名叫克莱蒙马修的失业的音乐教师,而且,那时的他仅仅是一名代课老师,还不是一名正式的老师。他来到这个学校代课,原本只是想着糊口谋生,但是没想到他甚至改变了很多孩子的一生。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师,发现这些问题学生几乎都很喜欢唱歌,而且那个叫皮埃尔的孩子还拥有一副好嗓子。这就是黄金,但它被埋在了土里,如果没人把它刨出来,就永远无法显示它的光芒,对于皮埃尔而言,这个刨土

人就是马修老师。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心中没有爱,就不能作出有生命的音乐,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心中没有爱,他的教学生涯就像沙漠一样荒芜。克莱蒙马修正是心中有爱,所以他作出了有生命的音乐,也改变了许多学生的一生,使他们获得了属于他们的春天。

影片中的这帮孩子都是10岁左右的年纪,马修相信,即使有恶,又能够坏到哪去?他们缺少的正是爱,诸如贝比诺是个孤儿,而莫翰奇也只有残缺不全的母爱,只需要一点点爱,就足以点燃他们的心火,让他们明白,自己原来不是活在地狱中,原来自己也是天使。当马修老师把这些孩子组建成为一个合唱团,他们那宛如空谷黄莺般的美妙合声在电影中流淌了一个多小时,特别是皮埃尔天籁般的声音,使我完全沉醉在其中了。看着孩子们那因为受到肯定鼓励而分外专注的眼神,那一刻的感动真的难以言喻,也许我们中有人想起了自己童年时曾经遇到的这样的好老师,当然也有人遗憾:唉,我的童年为什么就没有碰到这样的老师呢?他们仅仅只是孩子,他们天真无邪,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他们是如此真挚的写下了自己的愿望,有消防员、有牛仔、有驯虎员,甚至是拿破仑将军。也许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在没有正确的鼓励和引导下,孩子们难免走了一些弯路。当藏于地板缝中的钱和口琴被发现时,马修老师在气愤中找到孩子时,得到的答案出乎每个人的意料,也让老师感到心如针扎。“我想买一个热气球!”望着如此真挚的目光,马修老师和我们的心灵都被震撼了。

面对孩子们一次次的恶作剧,马修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他们,正是这种宽容如一缕阳光直射“池塘之底”。终于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悔意。受惩罚的孩子在母亲面前保留了自尊心。自闭症的孩子在老师的关怀下慢慢打开了心扉,一次又一次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和宽容之心帮助了这些孩子,这是这份善良与伟大,改写了孩子们原本那充满晦涩的童年记忆,留下了一串歌声与欢笑,盼来了“放牛班的春天”。当昔日的照片变得昏黄,昔日的顽童已成为音乐家,我们看到了早已满头银发的皮埃尔、贝比诺对老师克莱蒙深情的怀念,往事并不如烟,因为改变了这些放牛班孩子命运的人留下的记忆,注定不会被风轻易吹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对教育而言,不仅是一种磅礴的气势,而且体现一种宽容的态度。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它是从善良心灵中流淌出来的爱的泉水,它是从睿智头脑中升华出来的美的绿荫。

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有缺点,不懂事,甚至会犯错误。老师之为老师,就在于我们年长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宽容能使我们看到快乐的曙光,享受教育的过程,感悟人生的成长。只有宽容,才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才有会心的沟通;只有沟通,才有真诚的信任。教育用兼容并包的方式,呈现“万紫千红才是春”的美景,而做为一个教师应该用宽容的心接纳每个孩子,让他们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马修正是这样,在院长面前一次次包容了孩子们的过错,有一次次宽容他们的过错,一次次耐心的教导他们。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他“包庇”了他,并

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让他去医务室服侍校工直到他痊愈,让这位孩子在内疚中悔悟。即便是他发现了那位偷了20万法郎的孩子,他也没有简单化地将他移交校长或警察局,他冷静、耐心地找他谈话,了解那位孩子的作案动机——仅仅是为了买一个热气球,那是他的理想。同样,马修把这位孩子的简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当作了教育的资源。在每一个孩子的童年中,每一个老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的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容易受伤的,他们有调皮、贪玩的天性,难免会犯些小错误,每当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耐心教诲,这样的教诲,需要讲求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无论什么方法,作为老师都要有一颗包容、宽容的心。在很多人的一生中,和老师相处的时间远比和自己父母相处的时间还多,老师对其产生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然而这种巨大的影响却又是不明显的,因为这种影响是在很多年中慢慢积累形成的,一个老师留下一点,在你一生中走过的无数老师,所留下的所有影响也许就是你人生改变至此的原因。影片中把校长与马修对比起来刻画,他们的教育理念有着天壤之别,最后校长一败涂地。

插班生孟丹,心理医生把他放到这所学校作实验。孟丹无恶不作,人性几乎已被泯灭殆尽,他被校长指控偷了学校的20万法郎后被送进警察局,在校长准备因窃取了马修的成功而摘取勋章时,孟丹从警察局逃出来一把火烧了学校的某几间房,同时也烧掉了校长的勋章。在影片的最后,孟丹还是没有走上正路,可以说,孟丹是教育的失败。十多岁的孩子就邪恶到无法挽救?这很明显是教育方式的不对。再冷

酷的人心中总有柔软的地方,就如再强大的敌人也有弱点一样,只要耐心的找到这一点,专攻这一点,就没有挽回不了的遗憾。然而那位校长的暴力无疑是雪上加霜,致使孟丹的劣行越来越恶劣,忽视他人的生命,到达杀人放火的地步。影片中的校长也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类教师,他们追求名利,不把学生当成和自己等同的人来尊重,不把他们当成自己孩子般来爱护,因此,这种教师注定一败涂地。而马修取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他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可。在他被校长解雇时,害怕被关禁闭而不敢出来送行的孩子们在窗口挥动着小手,带着祝福的纸飞机从窗口不断地飞出来,宛若花儿朵朵。而那个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小不点贝比诺,在马修即将踏上离开的巴车时,跟着来了,乞求马修老师带他一起走,最终,出人意料地,马修果真带他走了。纵观全片,教育是要有爱的,父母般的爱,手足般的爱,朋友般的爱。如今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这样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更需要有爱。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做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爱你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那么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但教育又不是只要有爱就可以的,也许谁都可

第二篇: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优美的音乐声再次响起时,意味着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接近了尾声。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看到名字还在诧异它怎么会归类为心理类的电影。影片中的孩子们在学校遭受几乎变态式的教育方法,大部分孩子的心理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尤其是他们的自尊心。好在,马修老师组建了合唱团,为他们开辟了另一条道路。虽然马修老师最终不幸离职,但是校长也遭到了举报被免职,孩子们的春天到了。看着他们脱离苦海,在倍感欣慰之余,也是受益颇多。

不禁想起自己在暑假去三下乡的日子。虽然我们是去陪伴外来务工子女,不少人的生活条件不算差,但是也不免有一些来自遥远的山区。他们接受的教育可能远远不及城里的孩子,而且父母常年在外,少有陪伴,即使不愿意但是也要承认这个事实,孩子生来人人都是一样的,在成长过程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至关重要。很难想象在影片中那个对孩子们而言接近是地狱一样的地方,如果让他们一直呆在那里,长大后会是怎么样一幅不堪想象的情形。俗语有云,棒棍底下出孝子。这样的体罚虽然会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显然对孩子的自尊心是极大的伤害,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爱的教育,沟通与包容,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不过凡事有度,过度的爱又会变成负担,成了溺爱,又会害了孩子。影片中的马修老师虽然没有在明面上提及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但他却是十分敏感,知道孩子们在意的是自己那正在逐步养成的自尊心,它神圣而不可侵犯,所以他处理犯错误的孩子的方式都尽量避免关禁闭这类惩罚,发现他们的长处,开启新人生。

影片集中说的是学校教育问题,但看完以后对自己以后的家庭教育观也有了一定的影响。自己已经平安度过了青春叛逆期,虽然当时自己没遇上马修老师那样的好老师,但是好在也顺利健康地成长了。反过头来看这种自尊心养成的过程,也是别有一番感触。

第三篇: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这是一部优秀的法国电影,观看后感悟颇多。主题曲《眺望你的旅途》久久在我的耳边回荡,男孩们的合唱是夜莺的天籁之声,让人回味良久。

影片中的那些孩子们大多是让老师A头疼不已的问题学生:打伤马桑大叔的乐格克,顽皮捣蛋的佩皮诺,古怪固执的莫杭治以及其他无心读书整日胡闹的孩子。面对这样一群几乎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一味胡闹的孩子,好像只能采取体罚、关紧闭,大多数老师面对这群孩子,恐怕都只能挠头表示无能为力,怎么办,只能放任自流——“放牛”呗。有多少人会相信,他们也会有春天。但马修——一个最失败的音乐家,一个小小的代课老师,却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的春天。他为何有如此神奇的魔力?我想:他的魔力来自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真正做到了把学生当成了人来对待,来尊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我一直认为,师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没有真诚的师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学生都是参差不齐的,对那些成绩优秀、全面发展的孩子,每个老师都爱得起来,爱得轻松;而对那些成绩较弱,学习不积极,思想再有点问题的孩子,谁又会真正的去关心、尊重他们,宽容、理解他们,发自内心爱他们呢?

影片中孩子们一次次的恶作剧,马修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他们,正是这种宽容如一缕阳光直射“池塘之底”。终于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悔意。受惩罚的孩子在母亲面前保留了自尊心。自闭症的孩子在老师的关怀下慢慢打开了心扉,一次又一次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和宽容之心帮助了这些孩子,正是这份善良与伟大,改写了孩子们原本那充满晦涩的童年记忆,留下了一串歌声与欢笑,盼来了“放牛班的春天”。当昔日的照片变得昏黄,昔日的顽童已成为音乐家,我们看到了早已满头银发的皮埃尔、贝比诺对老师马修深情的怀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对教育而言,不仅是一种磅礴的气势,而且体现一种宽容的态度。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它是从善良心灵中流淌出来的爱的泉水,它是从睿智头脑中升华出来的美的绿荫。宽容能使我们看到快乐的曙光,享受教育的过程,感悟人生的成长。只有宽容,才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才有会心的沟通;只有沟通,才有真诚的信任。教育用兼容并包的方式,呈现“万紫千红才是春”的美景,而做为一个教师应该用宽容的心接纳每个孩子,让他们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马修正是这样,在院长面前一次次包容了孩子们的过错,有一次次宽容他们的过错,一次次耐心的教导他们。

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老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的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容易受伤的,他们有调皮、贪玩的天性,难免会犯些小错误,每当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耐心教诲,这样的教诲,需要讲求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无论什么方法,作为老师都要有一颗包容、宽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但教育又不是只要有爱就可以的,也许谁都可以作一名教师,都可以去教授课程,但要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却不是多数人做的来的。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身为教师的我们来说,马修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

第四篇: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400字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400字]

今天,学校照例又上了一节电影课,这节电影课我们看的电影是《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400字。这部电影内容很奇妙而且又很感人,可以给人永久的回味。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吧!

它的主要内容是这样:一个指挥家在他母亲的葬礼中无意发现了马修的日记。原来马修是一名老师,一次马修来到一个凶恶的校长、严厉的老师、顽皮的学生和严格的教学制度组成教养院进行代课。他偶然发现了孩子们的音乐天赋,于是他成立了一个乐队。可是他最终还是被教养院开除了。但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马修和他的孩子们都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观后感《《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400字》。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是使用了倒叙的方法来描述的。虽然这一部电影没有华丽的道具,也没有美丽的背景,可是,它依旧是深深的感动了我。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中的马修,我喜欢他的仁慈,更喜欢他的宽容。

马修的行为举动,让我想到一直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帮助和鼓励我们的老师。虽然,有时老师是很严厉,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可是老师们肯定像马修对他的学生一样喜欢我们、爱我们。

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故事情节不仅使我们十分感动,从中也获得了很多的收获。

第五篇: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篇 篇一:师爱,教育的基石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作者:符俐莉 法国某个小镇,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学校,一群顽皮的、等待着救赎的孩子,一个失落的音乐家,故事就这么展开了。这部片子,作为老师们来看,就是阐述了一个教育理念的影片——犯错导致惩罚,惩罚再次导致孩子们的更加叛逆,而马修的音乐团却将这帮“恶魔”拯救,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春天”,释放了自己的“青春”。看着影片,我脑海中回响着的是陶行知的那句话“爱满天下”。 即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 有位教育家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这些话精辟地论述了师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主人公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对待这些孩子,对学校的残忍制度深恶痛绝,在他爱心执着下,用音乐引导孩子,让他们心灵得到净化,对今后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爱,既是一种艰辛的劳动,又是教师素质的最好体现。联系到自身的教学工作上,对于如何更好地体现这种爱,进行了一下几点思考。 一、尊重学生 师爱是广博的,对待优生,教师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发挥他们的特长,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自弃心理。对于孩子天真的行为,您可能不屑一顾,可能会不耐烦,甚至呵斥一句“你懂什么”!马修却告诉我们“不可轻视孩子的情感”。学生犯了错,您是像片中的校长那般猛烈斥责,还是严厉惩罚,抑或“邀请家长”呢?马修的行为却告诉我们,成长中的孩子敏感而脆弱,一个厌恶的眼神,一句随口的批评,甚至一个“无可救药”的姿势,都会刺伤他们的身心。它让我们深刻地体味着两个字的份量,那就是“尊重”! 二、了解关心学生 深入了解和热情关心学生,是师爱的表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多抽时间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能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从而能顺利地对学生开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我们一年级的学生,每次带他们去阳光体育运动,他们都兴奋万分,完全不是上语文课的拘谨样子。借这个体育活动课,我想跟学生拉近距离,所以带着他们做游戏,开展安全健康的踢毽、跳绳比赛,并从中观察他们:哪些孩子比较活泼,哪些孩子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哪些孩子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育人要知心”,教师要利用一切时机深入学生之中,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意时,他们就会愉快地把信息反馈给教师,从而激起师生间的心理共鸣,此时,学生对教师不是敬而远之,而是亲而近之,把教师视为自己的知心朋友,与其心心相印,忧乐与共,相融无间。实践证明,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从了解学生着手。 的确,师爱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自然而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因此说,师爱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篇二:《放牛班的春天》观影后感 作者:徐国军 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给予我的最直接的感动:平凡的小人物克莱门特·马修那颗博大的爱心。 这样的一所学校,实际却是一座教养院,在这所学校里聚集了众多的问题少年,偷盗、说谎、抽烟、搞恶作剧对他们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同时,这所学校里还把“犯规——处罚”看作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这里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使这所学校更像是一座监狱而不是学校。 但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代课老师克莱门特·马修的到来而改变。他从这些让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养出来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皮埃尔”,()并且其他的学生在几十年后满怀着敬慕和热爱的心情来怀恋他,这本身就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最大成就。 平凡的小人物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感动,恰恰正在于马修的平凡和普通。当他发现这群孩子有唱“歪歌”的爱好后因势利导,成立了合唱团,当皮埃尔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爱好被唤起,而独自在角落里唱歌;当那一群散漫不羁的孩子被音乐俘虏,而驯服的听从

了马修的指挥,并大大减少了捣乱和恶作剧;当皮埃尔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并因为获得原谅而窃喜„„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教过的班级中有各种各样的学生。在这些学生中也或多或少的会存在着一些行为怪异、学习懒惰的学生,当我在面对他们时是否也能有马修老师的这一份宽容和爱心呢? 无论多么叛逆、任性、看起来无药可救的孩子,其实都有一把可以打开他们内心之门的钥匙,关键是教育者有没有这种愿望、有没有这种耐心来寻找这把钥匙;在今天中国的教育现状下,我听多了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对教育

积重难返的无奈,马修给我提供了另一个办法:是否能找到这些特异学生正确的钥匙。 作为一名教育者当然需要教育教学技术上的探索和创新,但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宽广的爱心和对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永不放弃的耐心。马修用他博大的胸怀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们所有的过错并给他们改过的机会;马修用他宽广的爱心熔化了孩子内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马修永远对每一个孩子都深怀信心,给他们最基本的信任。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个宽容而富于爱心的人,十恶不赦的孩子是没有的,即便堕落固执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爱的一面。而鄙视疏远他们、对他们以暴制暴只能换来他们对社会的更猛烈疯狂的报复,这不能不令我引以为戒。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多对学生以宽容、不能因为他们在某方面出了问题,而就此将其打入坏学生的行列,只有自己不放弃,对他充满信心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篇三:《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作者:于 洁 在一个寒冷阴郁的冬日午后,在即将开学的工作前夕,看完法国文艺片《放牛班的春天》,心底里有一股暖流徒然而生,心头被影片中的默默温情所萦绕。 故事开始在阴暗的雨天,产生于被称为“池塘底部”的一所寄宿学校,那里有着难缠的问题儿童,有残暴高压的管理政策,伴随着一阵忧伤的音乐,故事在沉重的背景下拉开序幕。接下去情节的发展没有跌宕起伏的波澜剧情,只是记录了一个平凡的学监和孩子们之间发生的一切。影片里也看不到华美的场景,拍摄地点主要就在那所颓废破败的寄宿学校。可就是这样一部影片除却情爱、动作、场面等商业噱头因素的影片,却在朴实、温暖的故事里细腻温婉地一步一步挖掘着人性深处的零零总总,并将它们表现得情真意切,这一切激起了很多人心底的涟漪,感动着看过它的人,影片在上映仅仅一个多月期间就吸引了将近600万人涌进影院,它被称为当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也更因为这是一个发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而让看过以后的我觉得回味悠长,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每个人读

故事都能读出一个自己的世界。因为同时老师的缘故,我对影片中的马图有颇深的感情。 在前一个呆不下去的老师对他“有过错就要惩罚”的提醒下,他帮助犯错的学生使他免于校长的体力惩罚,引导肇事者去照顾因他而受伤的守门人,使他接受心灵上的教育,这远比体力、言语责备的惩罚要高明上千倍。这是马图在用他的善良来感化学生。在他发现了那位偷了20万法郎的孩子,他也没有简单化地将他移交校长或警察局,他冷静、耐心地找他谈话,了解那位孩子的作案动机——仅仅是为了买一个热气球,那是他的理想。同样,马图把这位孩子的简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当作了教育的资源。这一切源于马图生命力里的对孩子的爱。马图的爱还是一种唤醒在他发现莫朗那清亮的天籁之声时马图给予他信心和爱。这对于这个在惩罚冷眼里走来的孩子而言马图给他的是他从未感受到的,麻木不仁的心灵真正感受到了温暖,逐渐学会了去爱。他的爱不是毫无原则,学生犯规的时候,他私下处理,并不是包庇学生,只是把学生交给校长,会导致学生性格的发展更加糟糕。在对蒙丹威胁皮比诺事件的处理上他表现出强硬的一面。这样的老师,一切举措为孩子着想,是孩子生命里的守护神。同时如果在马图的拳拳爱意里缺少了他一技之长的音乐才能,那么,孩子们可能很难这么快地凝聚在一起,并且学会专注,享受成功,山谷里的野百合也不会绽放出自己的美。教师的一技之长在职业生涯里不可缺少。 童年需要守护因为它脆弱易折,童年需要守护因为它无限可能,马图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生命中的守护神。故事的结尾马图用一个人的魅力拯救了一群学生的命运,这让人深深震撼,恐怕这世间没有一种力量可以与之抗衡,教育的力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量直抵灵魂,关乎命运。想到手握牧鞭的我们,我愈发对自己的职业心生敬畏,善用牧鞭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警示。被人称做老师的一刻并不是能成为老师之时,虽然被称呼为老师多年但其实一直都在学做着怎么做老师,生命里经历过的沉淀以后的随时都在启示着我下一刻的出发,马图的故事也是我学做老师里的生动一课。在冬日的午后,感谢这个故事驱赶空气中的阴郁让我感怀生活的美好。

第六篇: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王小雨

(安徽大学 2015哲学 学号 H11514035)

摘要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与旧友佩皮诺看着当年音乐启蒙老师留下的日记,一起回忆起了当年的日子,主人公马修满怀音乐才气却成为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因为自己的音乐梦而让这所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让这些可能不同于正常性格的孩子有了不一样的改变,让这些问题少年找到了自己应该去努力的目标,于此讲述了这期间发生的一系列好的与不好的事情,作为一部优秀的电影,自有其成功之处,以下我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简要分析这部优秀的电影

关键词 心理学;发展;人格;人性

引言

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发生,这部电影也是如此,克里斯托弗·巴拉蒂导演的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地方,为什么马修到的学校里面是一群问题少年,他们为什么会成为问题少年,校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有不妥之处,最后马修离开是否是意外,或是必然,皮埃尔对马修的态度从开始的不理解,抵触到后来的感恩,亲近是否只是情节的设定等等。如果我们仔细去品味这部电影,将会有无限的发现,从中投射出来的是孩子,老师,男人女人的人性,由于人格的不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所做的行为也不同,我想从三个人物出发以七个心理学角度为赏析角度谈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一、刺激与反应:校长的教育模式

在这部影片中可能并不是主角,却是整部电影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故事跌宕起伏的重要促进者,作为一开始从麦神父的口中出现的人物,这就让我们给了校长一个最初的印象,严格,严肃,甚至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法西斯般恐怖的存在,体罚司空见惯,当然对于校长来说也是理所应当,而对待孩子这种方式真的可以采用吗,这就有点像是赫尔巴特提倡的教育心理学,他提出“管理的主要措施是威胁、监督、命令、禁止、惩罚、权威和爱。他认为教育者应在儿童心目中树立权威形象,受到他们的爱戴。”由此可以看出,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学体系是一个比较严密的体系,这也是校长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为了查出伤害麦神父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受一次惩罚直到“凶手”自己站出来,对逃课的孩子拳打脚踢,闭关,罚做社会服务,在他看来可能只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并没有妥不妥当,应不应该,只有管不管用。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校长的这种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是其人格特征所决定的,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在《放牛班的春天》中,就麦神父受伤这件事来看,校长是愤怒孩子的行为,似乎对其受伤并无太多关心,只想找出凶手,而马修对待恶作剧的孩子,是让他来照顾神父作为不把他交给校长的条件,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刺激做出的不同反应,这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所研究的范畴。

就这些角度来看,后来校长对待马修组建起来的合唱团的反对的态度就变得不是那么不可理喻,在校长的世界观建构中,教育系统的建立中,或许认为学生必须学习文化知识,这

一定程度上也与现当代社会的现象有着不期而遇,父母对孩子施暴的新闻屡见不鲜,补习班的开满大街小巷,私人教师工资涨到天价,这些正是同校长一般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与管理逐渐引导出来的,是否可取,我认为有待考量。同时校长在其职位绝不允许其权威收到挑战,对待别人的态度更多是将自己的权威发挥到极致,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马修第一次见校长的时候与他对话,校长一直在强调马修要在每句话后称呼校长,在他的世界无所谓善恶,只有权利和利益,当然不止是在当时的法国,在现代,在中国,也仍然存在这样的人物,唯利是图,高高在上,利用权利打压甚至史滥用权利谋私利。

二、人格与环境:池塘之底的孩子们

皮埃尔,在孩子中的性格最为典型,同时也是整部电影的核心人物之一(注意在合照中站在最中间的位置),有着天使的脸庞,魔鬼的身材,最主要的是拥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因为敏感,自尊甚至有些自闭的性格经常用一些“恶毒”的行为来掩盖,也可能是缺少父爱的原因造成他这样的性格,性格作为人格的一部分,其形成与个人过去经历和外部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对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他冒着大雨偷偷跑到咖啡馆,在窗外静静地望着母亲并没有进去,毕竟是想确定母亲是否做了伤风败俗的事情,还有就是发现马修带领这孩子们练习合唱即使很想参加进去却还是选择晚上一个人去教室练习,人格心理学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以自己的价值和感情指导生活,不依靠别人来求得安全和满足,他们依靠的只是自己。他们一般都喜欢安静独处。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害怕别人,也不是要有意逃避现实,而是为了在减少干扰的条件下,更好地深思,更全面地比较,以便去寻求更为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案。他们平静安详,保持冷静,安然地度过或顶住各种灾难和不幸。他们更多依赖自己而不是外部环境,能够抵制外部环境和文化的压力,独立自主地发挥思考的能力,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

皮埃尔在电影中被马修培养成著名音乐家,事实上,不仅仅是马修的促进与帮助,皮埃尔本身的音乐才能也是关键的部分,他可以在外面听到孩子们的合唱训练就能够自己哼唱出来,记得影片中马修在校长的反对下带着孩子在宿舍偷偷练习,“但这就结束了吧”,“第二部分不练了吗”,“我还没教你独唱的部分呢”,“我已经会了”,对于这样看到音谱就能够自然的唱出来的音乐才能可能不只是后天培养这么简单,西方心理学家对音乐才能是否遗传、音乐神童的特点、盲人的音乐才能、音乐才能与其他方面才能的关系等方面,也进行了不少研究,虽然尚未取得一定的共识,但音乐心理学研究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将这些疑问解开。【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不只是皮埃尔,所有的孩子都有着独特的人格,简单点,就是不一样的性格吧,对我印象深刻的是后来被送进来为了一个实验观察的少年孟丹,天生性格孤僻和具有变态心理,暴力倾向等,抽烟打架,恐吓孩子,可以说是学校的毒瘤,被冤枉入狱后性格更是尖锐,甚至放火来报复学校,孟丹对外界的刺激就出现了极端的反应形式,这与其之前所在的感化院,没有接触自由环境有关系,同时没有父母的关爱也会让孩子的性格产生缺陷;还有在马修刚来到学校时靠在门前的那个孩子佩皮诺,父母双亡但一直相信爸爸星期六会来接他,是个很可爱的孩子,可最后求着马修带他一起走的时候却是那么让人心疼。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与人性:马修的因势利导

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但在当时的法国乡村并么有机会让他展示自己的才华,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来到有许多问题少年的一家寄宿学校当助教,他正直,善良,友善亲切,对待孩子们也是有着自己的方法,虽然会经常吓唬孩子们,但是当孩子真正怕的时候,他又会流露出父亲般的温柔,印象深刻的一个片段应该就是莫勒克恶作剧把麦神父的眼睛弄伤了,可因为麦神父自身的身体状况不佳被紧急送到大医院去抢救,莫勒可害怕了,当然是会觉得跟自己有关,可这个时候,马修将莫勒克的头靠在了自己的胸前安慰他,不同于校长暴力威胁的教育方式,他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并去改正他,并且给孩子们鼓励,教

育的作用就是对本性中好的趋向加以利导,而对那些不好的趋向加以消除,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把其中的某些联结加以永久保持,把某些联结加以消除,并且把另一些联结加以改变或利导。

马修和皮埃尔母亲的爱情也是剧中的一个有趣的情节,可以说马修对待皮埃尔母亲完全是单相思,当然最后也失恋了,爱情应属于有染污的贪爱,是欲界贪爱中最基本、最强烈的。不可否认,马修是想要和皮埃尔的母亲发展下去,不然不会为每次见面都精心打扮,看着她上了别人的车之后表情的自然变化,从之前的充满希望到彻底绝望,都说男性喜欢女生是靠感觉,马修一见钟情并不是有违常理的,不管是什么,皮埃尔母亲身上总是有一点是吸引了马修。他对皮埃尔的悉心培养或许也有将其母亲的爱转移到他的身上,我认为是有可能的,但这也并不是否定皮埃尔的音乐才能。【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从三类人物角度来看,人在各个阶段,各个职位的发展都是不同的,发展心理学前身儿童心理学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校长和马修的不同教育方式也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孩子们与大人对待同一件事的想法又是不同的,从而对其刺激做出的反应也是不同的,这样,就展现出不同的性格,具有不同别人的人格,在影片中展现出有善良,正直,仁爱的人格,有暴力,孤僻,变态的人格,单纯,勇敢,有追求的人格等等,从各种不同的人格中我们不禁思考,人性到底是什么?荀子,马基雅维利等哲学家主张人性恶,所以孟丹的性格是天生注定的吗?而孟子,孔子却主张性本善,当然,这些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善恶是一个道德观念.道德是用来约束社会成员的.。人成为人的时候当然就有了人性,人性的产生早于道德观念,所以人性是无所谓善恶的,如果一定要用现在的道德标准看待人性的问题,人性是善也是恶,因为善和恶的行为都是人作出来的,是人性的表现。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人性经过洗礼后变成什么样都是无法掌控的,而我们要做的是不忘初心。

总之,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音乐的魅力,教育的方式恰当与否,不同性格的表现和命运,人性的判定变准等等,我想说,一部好的电影一定会给予你很多。

参考文献

[1]《教育学讲授纲要》【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2]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3]《佛教是如何看待爱情婚姻观的?》

[4]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第七篇: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00字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00字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00字(一)

很有幸,借着继续教育的机会我能和老师们一起欣赏了这部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着一个学监和一群问题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看,看完之后真的让我好感动!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简单,干净的音乐贯穿着整部影片,使观众在天籁般的童声中欣赏着电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很多人,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甚至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马修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但人倒是不坏。他服从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干点事情。

他喜欢音乐,于是他便开始用音乐来教化那些问题少年们,艺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而马修老师以其温和的作风改变着什么,让整座学校师生之间的对立缓缓消散,除了那个刻板的校长,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尝没有松动过呢?这就是尊重的魅力、温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爱的魅力!用爱心可以试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则只能驱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极端,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给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马修不是圣人,他无力坚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个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当他矮小的背影转身离去,我们何尝没有一份无奈的苍凉。

让我很受感动的是合唱团表演的那一刻,那个最具有音乐天赋的男孩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情显得格外落寞。而第一节音乐结束时老师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伟大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乐的,可虽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到。而做这种教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像马修,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00字(二)

这是一部优秀的法国电影,是每一位身为教师的人必看的经典电影。'最失败的音乐家','小小小小的代课老师'——马修就是我们的榜样。那主题曲《眺望你的旅途》久久地在我的耳边回荡,男孩们的合唱是夜莺的天籁之声。

马修把他的学生真正当成人来对待、来尊重。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春天,那就是我们记忆中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快乐活泼的,就想春天一样,而这帮'放牛'班的孩子的春天就是马修老师带给他们的。这部电影的译名很有意思,'放牛班'中

的'放牛'二字其实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学生不教不管'也就是所谓的'放羊'之意,而电影中的这群孩子就是这样一批让老师头痛不已的只能'放羊(牛)'的问题学生:打伤马桑大叔的乐格克,顽皮捣蛋的佩皮诺,古怪固执的莫杭治以及其他无心读书整日胡闹的孩子。面对这样一群几乎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一味胡闹的孩子,辅育院的人都采取体罚、紧闭,如果是其他很多老师面对这群孩子,恐怕都只能挠头表示无能为力,怎么办,只能'放牛'呗。有多少人能相信,他们也有春天。但有人相信了,他或许怀疑过,犹豫过,但他最终做到了,他就是一个名叫克莱蒙马修的失业的音乐教师,而且,那时的他仅仅是一名代课老师,还不是一名正式的老师。他来到这个学校代课,原本只是想着糊口谋生,但是没想到他甚至改变了很多孩子的一生。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师,发现这些问题学生几乎都很喜欢唱歌,而且那个叫皮埃尔的孩子还拥有一副好嗓子。这就是黄金,但它被埋在了土里,如果没人把它刨出来,就永远无法显示它的光芒,对于皮埃尔而言,这个刨土人就是马修老师。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心中没有爱,就不能作出有生命的音乐,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心中没有爱,他的教学生涯就像沙漠一样荒芜。克莱蒙马修正是心中有爱,所以他作出了有生命的音乐,也改变了许多学生的一生,使他们获得了属于他们的春天。

影片中的这帮孩子都是10岁左右的年纪,马修相信,即使有恶,又能够坏到哪去?他们缺少的正是爱,诸如贝比诺是个孤儿,而莫翰奇也只有残缺不全的母爱,只需要一点点爱,就足以点燃他们的心火,让他们明白,自己原来不是活在地狱中,原来自己也是天使。当马修老师把这些孩子组建成为一个合唱团,他们那宛如空谷黄莺般的美妙合声在电影中流淌了一个多小时,特别是皮埃尔天籁般的声音,使我完全沉醉在其中了。看着孩子们那因为受到肯定鼓励而分外专注的眼神,那一刻的感动真的难以言喻,也许我们中有人想起了自己童年时曾经遇到的这样的好老师,当然也有人遗憾:唉,我的童年为什么就没有碰到这样的老师呢?他们仅仅只是孩子,他们天真无邪,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他们是如此真挚的写下了自己的愿望,有消防员、有牛仔、有驯虎员,甚至是拿破仑将军。也许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在没有正确的鼓励和引导下,孩子们难免走了一些弯路。当藏于地板缝中的钱和口琴被发现时,马修老师在气愤中找到孩子时,得到的答案出乎每个人的意料,也让老师感到心如针扎。'我想买一个热气球!'望着如此真挚的目光,马修老师和我们的心灵都被震撼了。

面对孩子们一次次的恶作剧,马修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他们,正是这种宽容如一缕阳光直射'池塘之底'.终于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悔意。受惩罚的孩子在母亲面前保留了自尊心。自闭症的孩子在老师的关怀下慢慢打开了心扉,一次又一次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和宽容之心帮助了这些孩子,这是这份善良与伟大,改写了孩子们原本那充满晦涩的童年记忆,留下了一串歌声与欢笑,盼来了'放牛班的春天'.当昔日的照片变得昏黄,昔日的顽童已成为音乐家,我们看到了早已满头银发的皮埃尔、贝比诺对老师克莱蒙深情的怀念,往事并不如烟,因为改变了这些放牛班孩子命运的人留下的记忆,注定不会被风轻易吹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对教育而言,不仅是一种磅礴的气势,而且体现一种宽容的态度。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它是从善良心灵中流淌出来的爱的泉水,它是从睿智头脑中升华出来的美的绿荫。

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有缺点,不懂事,甚至会犯错误。老师之为老师,就在于我们年长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宽容能使我们看到快乐的曙光,享受教育的过程,感悟人生的成长。只有宽容,才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才有会心的沟通;只有沟通,才有真诚的信任。教育用兼容并包的方式,呈现'万紫千红才是春'的美景,而做为一个教师应该用宽容的心接纳每个孩子,让他们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

芽,茁壮成长。马修正是这样,在院长面前一次次包容了孩子们的过错,有一次次宽容他们的过错,一次次耐心的教导他们。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他'包庇'了他,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让他去医务室服侍校工直到他痊愈,让这位孩子在内疚中悔悟。即便是他发现了那位偷了20万法郎的孩子,他也没有简单化地将他移交校长或警察局,他冷静、耐心地找他谈话,了解那位孩子的作案动机——仅仅是为了买一个热气球,那是他的理想。同样,马修把这位孩子的简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当作了教育的资源。在每一个孩子的童年中,每一个老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的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容易受伤的,他们有调皮、贪玩的天性,难免会犯些小错误,每当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耐心教诲,这样的教诲,需要讲求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无论什么方法,作为老师都要有一颗包容、宽容的心。在很多人的一生中,和老师相处的时间远比和自己父母相处的时间还多,老师对其产生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然而这种巨大的影响却又是不明显的,因为这种影响是在很多年中慢慢积累形成的,一个老师留下一点,在你一生中走过的无数老师,所留下的所有影响也许就是你人生改变至此的原因。影片中把校长与马修对比起来刻画,他们的教育理念有着天壤之别,最后校长一败涂地。

插班生孟丹,心理医生把他放到这所学校作实验。孟丹无恶不作,人性几乎已被泯灭殆尽,他被校长指控偷了学校的20万法郎后被送进警察局,在校长准备因窃取了马修的成功而摘取勋章时,孟丹从警察局逃出来一把火烧了学校的某几间房,同时也烧掉了校长的勋章。在影片的最后,孟丹还是没有走上正路,可以说,孟丹是教育的失败。十多岁的孩子就邪恶到无法挽救?这很明显是教育方式的不对。再冷酷的人心中总有柔软的地方,就如再强大的敌人也有弱点一样,只要耐心的找到这一点,专攻这一点,就没有挽回不了的遗憾。然而那位校长的暴力无疑是雪上加霜,致使孟丹的劣行越来越恶劣,忽视他人的生命,到达杀人放火的地步。影片中的校长也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类教师,他们追求名利,不把学生当成和自己等同的人来尊重,不把他们当成自己孩子般来爱护,因此,这种教师注定一败涂地。而马修取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他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可。在他被校长解雇时,害怕被关禁闭而不敢出来送行的孩子们在窗口挥动着小手,带着祝福的纸飞机从窗口不断地飞出来,宛若花儿朵朵。而那个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小不点贝比诺,在马修即将踏上离开的巴车时,跟着来了,乞求马修老师带他一起走,最终,出人意料地,马修果真带他走了。纵观全片,教育是要有爱的,父母般的爱,手足般的爱,朋友般的爱。如今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这样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更需要有爱。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做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爱你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那么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但教育又不是只要有爱就可以的,也许谁都可以作一名教师,都可以去教授课程,但要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却不是多数人做的来的。

其实,教育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你去慢慢的、小心的探索、发现。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还要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

起头来。对于即将为人师表的我们来说,马修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q/511480/

推荐访问: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