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知识 >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时间:2018-08-22   来源:时尚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时尚知识】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第一篇_小学教师专业知识

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法律法规)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填空题

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 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 ,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 《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 财政拨款 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 适龄儿童、少年 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 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 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的标志。

6.《刑法》是规范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 8 小时,小学不超过 6 小时。

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0.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 每月 检查一次。

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 预防和矫治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 受教育权 ,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 财产关系 和 人身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 不停止 执行。

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 田径 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的原则。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 2004年 7 月1日 正式施行。

1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0.权利是以 法律形式规定 并加以保障的人们所应当或可以享有的一种利益。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C)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2.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D)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3.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4.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A )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5.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教师为人师表内容可以概括为( D )

①教师的行为示范 ②教师的语言示范 ③教师的衣着、仪表示范 ④教师的举止示范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 A )

A、严谨治学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理论联系实际

7.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 B )

A、死扣书本 B、实事求是 C、一视同仁 D、虚怀若谷

8.“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C )

A、并列的 B、递进的 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D、互补的

9.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 B )

A、爱工作 B、爱学生 C、爱学校 D、爱教育事业

10.教师热爱学生的作用表现在 ( C )

①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馈赠 ②.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③爱学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④爱学生是获得教学效果的基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师表美的精神内涵或内在方面应该是( B )

A .表美 B.道美 C .风格美 D.形体美

12.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这一涵义是由( A )

A、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的 B、社会舆论决定的

C.法律法规决定的 D.传统习俗决定的

13.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 D )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14.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C )有权予以劝阻、制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A.学校和教师 B.教育行政部门 C.任何组织和个人都

D.未成年人家长

三、多项选择题

1.教师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教师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解决或补偿的渠道或方式。一般可分为:(ABC)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 C.社会救济

2.以下哪些处罚种类属于教育行政处罚:( ABCD)。

A.警告、罚款 B.责令停止招生 C.撤销教师资格 D.吊销办学许可证

3.李某是一名教师,可以行使的权利有:( ABC)

A、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B、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C、在寒暑假期带薪休假D、责令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

4.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途径有:(ABC)

A.自行协商解决; B.申请调解;C.伤害事故的赔偿;D.不予理睬

5.根据现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提起学生行政申诉的对象和内容包括:( ABCD)

A.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 B.对学校侵犯其合法财产权的C.对学校侵犯其人身权的 D.对学校侵犯其知识产权的

6.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在校学生的权利有:( ABCD)

A、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B、获得资助权 C、获得公正评价权 D、申诉、诉讼权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7.学校作为法人的主要特点:( ABC)

A.公益性 B.民事活动范围的有限性C.财产的受限性 D.盈利性

8.为保障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师权利的实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应当履行的职责有:( ABCD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A、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B、提供必须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C、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D、支持教师制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9.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BCD)

A.因不可抗力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0.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 ABC)

A.初级职务 B.中级职务 C.高级职务 D.特级职务

四、判断题

1.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2.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即可。(×)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

3.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应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必要时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4.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宣告缓刑的未成年人、免予刑事处罚的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第二篇_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1、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实事不能再现,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2、较高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具有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的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简言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

3、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缺乏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1)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灵活调节进程,活跃课堂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等。

(2)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一个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和指导兴趣小组,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有能力组织讲座、讲演、展

览、表演、制作、考察、竞赛、撰写报告和论文等活动。形成人人参入、自己动手、发挥特长、凸现个性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4、研究能力

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讲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研究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1)教学研究能力。把教学与教研结合起来,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模式。

(2)学术研究能力。目前教师的教研较多的停留在教材的分析、考试的研究,限于一些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的陈述。而对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教学的创造性思考。教师只有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认真学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教师应自觉加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民族团结、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教育;进行社会发展规律和观点的教育;进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四、敏锐的时代意识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要更新教育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称为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关键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

〔感: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繁重的、高智能、艺术性的劳动。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性劳动。有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那么我们对教师提一级工资、带薪休假的怨气就会烟消云散了!〕

俗语(话可以这样说,但对改善行为无能为力,几乎毫无用处):

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是敏锐的观察力,强大的记忆力,严密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坚强的意志力。

怪话(难以理解,但理解后可立即改变行为。):

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是习惯多次重复的观察力,超时空联系的记忆力,无思维的思维能力,代替思维的想象力,以教育儿童为唯一目标的单一的意志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一 较高的文学修养和语文水平

二 为人师表,得体的谈吐

三 独到和高效的教学手段

四 良好的师生关系

等等,总之,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是很容易的,要很多努力和多方面的才华!

教师要有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敢想、敢干、敢闯。

富有创造是现代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创造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传道、授业、解惑”对表现出来的敢想、敢干、敢闯的独创精神和独创能力。

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把握都有新颖独特之处,具体地说,表现出如下特征:(1)教学思想的开放性。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倾向于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不断的往复交替的动态开放系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教学对象,处理教学问题,激发和爱护学生的创造精神、提倡对教学过程的自觉调控,(2)教学设计灵活多样,富有弹性。现代教学强调教师要进行灵活、多样化、独创性的教学设计,提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自主增删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设计富有弹性,可以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和学生心理接受能力随时调整教学过程。(3)教学信息传输的经济、迅捷性。从信息论观点看,教学是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学的成效主要取决于能否经济,快速地将教学信息传输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这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信息,不断探索既简明迅捷又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信息传递方式,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将计划传输的教学信息准确有效的地传递给学生。(4)重视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5)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人们无论以哪种方式想出新异办法解决问题,都是以一定知识为基础的,但并不是一个人有丰富的知识就具备创造能力。从知识到能力有个转化条件,这个转化条件最主要的是实践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选择课内外结合的途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6)不失时机地运用教学反馈信息,机智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学过程变化多端,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捕捉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控,保证教学过程不受或少受无关变量的影响,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就会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富有创造性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人格特征之一。

语文老师:

1.人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历届大纲相比。人文性是《标准》在语文课性质认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并作为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标准》之中,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即指一定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在自身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应把历史、哲学、语言学、考古学、法学、文艺批评与历史、伦理以及历史和哲学方法等社会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并加强上述方面的修养。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性质之一,语文是“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它还具备了其他学科所无法一体涵容的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因素。文以载道、载情、载史、载文。另外,语文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材料加以整合处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展示丰富的历史背景,创设出语文知识应用的现实情境来。其次要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知识方面全面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语文学科知识,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对这些必须达到全面扎实、尽可能做到精通,对其所有问题都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标准》要求1--6年级背诵古今诗文160篇,对这些篇章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首先精通掌握。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只有学习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2.教育素养

《标准》 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学习方式上,《标准》强调必须“积极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在教学及学习方式上的变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应包括教育理论素养、语文教育能力素养及语文教学研究素养等方面。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够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设想。语文教育能力素养是指识字写字教学能力、阅读教学能力、作文教学能力、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综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素养是指探索小学语文教育规律,用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素养,它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和创新素养的集中体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好坏。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小学语文教学论等教育科学知识,用以指导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

3.科学素养

科 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将不断融合,与语文学科联系密切,也必然反映到语文教学内容中来,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它的触角伸到几乎所有领域。如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本中《赵州桥》、《李时珍》等课涉及科学技术知识,而《海底世界》、《春蚕》等课文又涉

及了自然环境知识等等。天真的小学生也许会问语文老师:“天为什么是蓝的”,“血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些涉及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不能因为你是一个语文教师而不去回答。所以必须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使小学语文教师对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掌握到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史学渗透。

小学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也因为小学语文教师还承担着向小学生传播科学精神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还有很多地方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对一些新知识的掌握,对科学过程、方法的了解,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我国目前已开展了小学教师培养的本科教育,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必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创新素养

《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同时《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强调大教育观,即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实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创新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所有这些都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素养。教育要创新,首先要拥有一批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最重要的是有引导创新意识,其核心是推祟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小学语文教师具备创新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创新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培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意识,鼓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活想像力和创新思维。

5.信息素养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它包括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捕捉信息的敏锐性、筛选信息的果断性、评估信息的准确性、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应用信息的独创性。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软件,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语文教学内容转化为信息学习的资源,并提供给小学生,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师把这些信息适时地展现给学生,再加上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就会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加深他们对学习的理解。

6.美学素养

《标准》前言指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总目标中又指出:“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有这些叙述,都给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纯语言知识,还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之成为“完整”、“丰满”的人,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师的美学素养要求是比较高的,其审美品位应该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第三篇_教师专业素质要求1

教师专业素质要求

一名优秀的、成功的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

1.宽广深厚的教师专业知识

——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教师的工作像蜜蜂采蜜,需要博采众长,不仅要有渊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还要饱学有识,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

——足够的所教学科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一定的限度内,教学的有效性是与教师所掌握的本体性知识呈递增关系,因此丰富的学科知识是一个好老师的必要条件。 ——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涉及老师对“如何教”问题的理解。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使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来思考学科知识,对具体的学科知识作出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解释,从而将自己具有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教育学科知识不仅包括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还应包括学科教育学和教材教法知识。 ——知识的沟通与融合。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不能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应将这三种知识相互沟通与融合,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专业知识结构。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对象的特征对学科知识作出符合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原则的整合,以便教学对象能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教育学知识对学科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性支撑作用,普通文化知识使教师具有了一定的人文素养,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应对复杂教学情景并能够有“远见卓识”。不仅如此,教师在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中,应注意有意识地沟通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2.纯熟的专业技能

——熟练的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教师行为方式。包括导入技巧、讲解技巧、提问技巧、变化技巧等等。 ——良好的教学能力。优秀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和学生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

3.特有的专业情意。

——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德,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

——专业情操。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它包括:理智的情操(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和道德的情操(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专业性向。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人事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优秀的、创造力强的教师的人格特征应该包括:有见识、有献身精神、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有独立性,在人际关系上,耿直、坦率、不拘小节,诙谐、幽默。

——专业自我。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具有独特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的工具进行教学的人。因此,新世纪的教师,要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他们自己和所处的环境,对别人有深切的认同感,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和自我价值感。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第四篇_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有效专业知识的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有效专业知识的发展。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由学科性知识和教育性知识组成。作为“有效”,指的是专业知识结构的个体建构性,即是教师在长期的问题思考、探索和解决中形成的,是真正内化了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所以,将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的专业能力排在首位。

实际上,问题解决过程是最有效的知识建构的过程,但条件是要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问题探究过程。所谓“比较完整的问题探究过程”,指的是问题的鉴别和确定,运用已有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的尝试,在已有经验和知识不够的情况下新知识和经验的学习,运用新知识的尝试,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以致问题的最终解决。

解决问题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掌握“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大量隐性知识的学习——如何鉴别问题、如何学习、如何运用新知识等,更重要的是通过“问题解决中的“困境”诊断出自己经验和知识的缺失并以此为契机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就是长时间的问题解决过程对于自我发展的价值在于通过问题诊断出自己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并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第五篇_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资料

历史专业知识考试资料 南加中学:梁毅老师

1、什么是教学案例研究? 答: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对学校教育实践情景中的事件、现象和问题进行的叙述和探讨。 2、一节课的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哪些环节? 答:包括设计思路想、基本过程、教学要点、课堂效果。 3、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一节课除了课堂教学阶段之外,还应包括课前的准备阶段和课后的评价阶段。

4、历史课堂的教学设计分为哪四种形式?

答:分为探究、合作、体验和结合乡土史教学四种。 5、什么是教学设计?

答: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相关理论和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教学设计是教学理念运用于实践的起点,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桥梁。 6、教学设计包括哪五个要素?

答: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

7、什么是基本的历史知识?

答:基本的历史知识主要包括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8、什么是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

答: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历史学习的心智技能和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 9、初中历史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初中历史教学的任务,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为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总之,通过历史新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10、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要注意什么?

答:要注意历史线索的梳理以及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揭示;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11、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其心理特征是①具有朴素的爱憎观,可塑性大;

1

②学习态度积极,参与意识强烈;③历史形象思维是认识历史问题的主要方式。 12、初中历史新教材的特色有哪些?

答:①拓宽了历史学习的层面,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多样性,突出了历史学科的人文性;②用图绘制鲜活的历史画卷;③流动历史的生活气息;④强调动态生成,实现学生认知和情感的统一;⑤给教师的课堂生命以巨大的张力。【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13、教学环境包括哪两个方面?

答: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一般是指对教学媒体设施和班级的设置等方面,而课堂教学理念、教师教学风格、班级学习氛围、课堂教学评价等是软环境的组成部分。 14、什么是教学目标? 答: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和标准,是教学的总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5、制定教学目标是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制定历史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历史课程标准。

16、历史课程标准把历史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六大部分。

17、历史课程标准所呈现的课程目标具有以下特点:①历史课程目标方面的三个突破;②提出了可操作的层次分明的内容目标要求;③

提出了完成内容目标的“教学活动建议”;④提出了具体的评价建议。

18、从教学时间而言,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长期(一学期或一年)、中期(一个主题或者单元)和短期(一课或者一个活动)三种类型。 19、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使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一人称方式,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富于情感、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0、描述教学目标时,应采用心理描述和行为目标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学目标的完备性与操作性都得以体现。

21、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

22、确定历史教学目标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教学目标的制定以课程目标为基础;②一课要有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③教学目标要有可操作性;④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发展。

23、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①分析教学任务,阐述历史教学的预期目标;②确定学生的起点状况;③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④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⑤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

24、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容和步骤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①教学设计说明;②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和学情的分析;③教学目标的确定;④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设计;⑤教学过程设计;⑥教学反思与平析。 25、新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及其结构有哪些?

①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结构:创设情境—问题生成—主动探究—成果交流—反馈延伸;②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结构:情境创设—亲历体验—感悟内化(精神提升)--激励践行;③以合作交往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结构: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竞赛交流、展示成果—综合评价、反思延伸。

26、历史活动课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答: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引言、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说明。 27、什么是教学策略或学习策略?

答: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或学习任务所采取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28、什么是历史教学评价? 答:历史教学评价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的价值判

2

断。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交流、鼓励和发展。 29、历史学业评价的类型有哪些?

答:从学生历史作业情况看,最常用的是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从教学阶段划分, 可分为课堂教学评价、单元教学评价、学期教学评价和学年教学评价等四种。 30、什么是评课?

答:评课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学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科学正确的评课能够较好地发挥应有的教学评价功能。

31、评课包括内心步骤? 答:包括研究人员随堂听课、课后教师自评、研究人员与教师讨论并作出评价三个步骤。

32、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教学目标②教学内容③教学策略与方法④教师专业素养⑤教学结果 33、新教学改革的误区是什么?

答:主要是①把“对话”变成“问答”②为夸奖而夸奖③把“自主”变成“自流”④有活动没体验⑤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第六篇_教师专业知识 - 副本

教师专业能力测试试题范例2

通识部分试题示例 (答案附在后注)

一、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新课程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指的是:(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教育要求应控制在(对儿童来说有难度但努力能达到 )的程度上,才能促进儿童更好的发展。

3、教育改革新的要求强调使(不同的学生个性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启发性教学的实质在于( 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

5、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学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教学。

6、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正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能动学习 )。

7、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的客观依据是学生起点、教科书和( 课程标准 )。

8、备课必做的三个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教学设计和(了解学生 )。

9、学生在课堂上向你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很有价值的问题,你不能马上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时,正确的做法是:(肯定学生提出一个难倒教师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余与老师讨论 。

10、学生的道德( 行为 )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

二、判断题

1、学生的知识获得都必须经历一个亲自实践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错)

2、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对)

3、健康不单是指个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和生理状态。(对)

4、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错)

5、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遵守纪律,规规矩矩听课。(错)

6、校本课程是由国家编制、学校实施和学生评价的课程。(错)

7、讲授法运用不当,会出现满堂灌,所以教学中不能采用讲授法。(错)

8、教师只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把基础知识讲清楚,学生的能力就必然得到发展。(错)

9、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s/473643/

推荐访问:教师专业知识能力证明 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