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知识 > 高一物理基础知识

高一物理基础知识

时间:2014-05-18   来源:时尚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时尚知识】

高一物理基础知识(一):高中物理基础知识

2012

年考前物理基础回归材料 整理: 高三物理组 2012-4-24

一、考前知识能力盘点

考前应该能够熟悉高中物理中所有的基本知识点和考试中考查的重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缺补漏,回扣课本,下面是我们山东高考考试说明中列举的必修和必选部分的知识点和要求,请同学们对照知识点进行复习,找出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强化。

续表

表2 选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第二:考前知识点专项汇总、典型题目训练

专题一:力和运动 1.考点分析

(1)考点1.物体的受力分析

a.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b.受力分析的步骤 : c. 受力分析的辅助手段

(1)物体的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有加速度时) (3)牛顿第三定律

考点二: 物体平衡类问题分析

1. 物体平衡的定义及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1.一般方法,建立直角坐

物体平衡类问题的分析方法2.矢量三角形动态分析法

3.相似三角刑法

标系

考点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

考点四:牛顿运动定律的分析应用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F =ma的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纽带,可以由力求运动,也可以由运动求力。

动态变量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 1 )动态过程分析

2.高考热点预测

(1)物体平衡问题

1.在一个半径为 R 的半球形的碗内,有一只小虫子,它想沿碗的内表面缓慢向上爬,假设小虫子与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小虫子在上爬过程中与碗所在球面的球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

A .小虫子一定能爬到碗的顶端

高一物理基础知识(二):高一物理基本知识点

高一物理基本知识点

一、直线运动部分

1、矢量:物理学中把有大小有方向才能确定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如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2、标量:物理学中把只有大小就可以确定的物理量叫做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速率等。 3、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4【高一物理基础知识】

位移大小都小于路程。

5、时刻:时间轴上的一个点。 6、时间:两时刻间的差值。

7、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快则速度大,慢则小。 8、速率:指速度的大小。

9、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0、平均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求平均速度时,要说明是哪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公式:v

s

t

11、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快则加速度大,慢则小。注意:加速度大小与速度、速度变化量大小无关,只取决于速度的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公式:a

vtv0

t

。单位: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12、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作为一种次要因素时,就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当作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物体能否当作质点与物体自身的大小和形状无关,且同一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当作质点,有时却不行。

1、匀速直线运动:s=vt (v是恒量),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

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加速度不变;运动过程中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公式:vv sv12

vt

0at0t2at2 v2tv0

2as s0vt2

t 2

ss2

vvi1siaTtv0

v2tv02

v2

初速度为零时的比例关系:

1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第n秒内的位移比:1:3:5:„„:(2n-1) ○

2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第n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1:3:5:„„:(2n-1) ○

3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1:4:9:„„:n2 ○

4第一个s、第二个s、第三个s„„第n个s的时间之比:1:(1):„„: 3、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g通常取9.8m/s2) 公式:vgt

h1

2

gt2

4、竖直上抛运动:加速度a=-g,上升和下降通过同一点时的速度等值反向,物体从某一位置到最高点的时间与从最高点回到该点时的时间相等,即上升和下降过程有对称性。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由初速度决定。

公式:vvv12v20t0v

t0gt h2gt H高2g

t高g

5、图像: 图中(1)表示匀速运动,(2)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3)表

示匀减速直线运动(4)表示与正方向相反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表示

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一倾斜

直线

1、利用公式直接计算 2、时间过剩问题 3、相遇问题 4、图像法解题

5、平均速度及比例关系的应用等 二、力和物体平衡

1、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重力(G)、弹力(F)、摩擦力(f)

,方向竖直向下,施力物体为地球,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地球上

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本身。

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注意:物体间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N,(μ为滑动摩擦系数,与接解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有关),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静摩擦力的大小:其大小往往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无关,常根据物体的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其取值范围:大于等于零而小于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2、共点力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的力。 ○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等值反向;三力平衡时:三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与另外一个力等值反向,若三力不共线,则这三力一定共面共点;

多力平衡时: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3、常用解题方法:相似三角形法,封闭的矢量三角形法。具体计算中可以用正交分解法。 4、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先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物体,也可以是结点;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然后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正确的受力示意图(可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已知力的顺序,画力的示意图时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即可);选择合理的矢量运算方法计算(如相似三角形、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力的正交分解等),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并求出结果。

5、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

2合力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分力。 ○

3两个力的合力大于等于两分力之差,小于等于两分力之和。 三个力的合力的取值要看其中一个力是否在另两个的合力范围内,若在则合力的最小值为零,最大值为三力之和。

4力的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用作图法求两个力的合力时,以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过两力交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箭头画在顶点处。

5已知几个力求其合力结果是唯一的,但将一个力分解时,如果没有条件限制结果往往不唯一。将力分解时有唯一值的条件是: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或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牛顿运动定律

1、对力和运动的关系:亚里士多德错误地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对物体的下落运动:亚里士多德错误地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伽利略认为物体的下落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可以用反证法证明) 2、第一定律:

1内容:任何物体均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不受力时的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惯性的存在。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理想实验方法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验来验证。

2惯性:物体维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注意: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即有力就有加速度),反之有加速度必定有力。公式:F=ma(式中 m为研究对象的质量,F为m所受的合外力)。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定义了力的单位:N ○

2利用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确定对象,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并作出受力示意图,把力正交分解且求出合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a,代入运动学公式求相关运动量。

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题时,常把受到的力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进行分解,列出沿加速度方向的牛顿第二定律方程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的平衡方程。 4、第三定律:

1内容:物体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同种性质。

注意:在任何情况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就存在几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力不一定同时产生,不一定同时变化,也不一定同种性质。

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宏观(相对于微观粒子),低速(相对于光速)物体。 6、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与它接触物体的压力或拉力大于物体重力的现象 失重:物体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与它接触物体的压力或拉力小于物体重力的现象

注意:○

1在超重或失重现象中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改变的只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压力或拉力。○

2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可能向上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向下做减速运动;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可能向下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向上做减速运动。○

3当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对接触物无压力,但重力仍然存在。这时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

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在受到水的浮力。○

4物体是超重还是失重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四、实验部分

1、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器材:绘图板、白纸、图钉、橡皮条、细绳套、两个弹簧秤、刻度尺、量角器

步骤:○

1将白纸钉在绘图板上○2用图钉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白纸上,橡皮条的别一端与细绳套相连○

3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两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4改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使结点至上次的位置O,记下此时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5用力的图示法作出第一次拉时两个拉力的矢量,并以这两个矢量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再用同样的方法作出第二次拉时拉力的矢量○

6比较第二次拉时的矢量和第一次做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是否重合。 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器材:小车、一端带滑轮轨道(长木板)、钩码、小车配重片、电子天平,DIS(光电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

实验步骤:详见练习部分第82页或课本第85页。

、讨论在长木板水平放时,画出的a——F、a——m或a——1/m图像的形状。如:图线是否过原点,是直线还是曲线等。

题1、在长木板水平放置时,画出的加速度a与质量m之间的a—m图线是( ) A 过原点的直线 B 不过原点的直线 C 一条曲线 D 杂乱无章的一些点

题2、在做好平衡摩擦力后,画出的加速度a与质量的倒数1/m之间的a——1/m图像,发现当质量m较小时( )

A 图线仍然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B 图线不再是直线,且有向上弯曲的趋势 C 图线不再是直线,且有向下弯曲的趋势 D 图线不再是直线,但弯曲的趋势不能确定 五、模拟样题:

1、有关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也大 B 速度变化量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

C 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一定也增大 D 同一物体,加速度增大时,所受合外力一定增大 2、马拉车沿一笔直的公路加速前进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马对车的拉力一定大于车对马的力 B 马对车的力等于车对马的力

C 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D 马对车的拉力先于车对马的拉力 3、对摩擦力和摩擦系数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力大小一定与物体间正压力成正比 B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 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时,一定存在摩擦力

D 由公式f=μN可知,μ与物体间的摩擦力成正比,与物体间正压力成反比 4、对合力和分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合力就是各分力之和 B 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C 合力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分力 D 两个大小确定的力的合力一定随其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5、如图所示,质量均匀的光滑球夹在斜面与木板之间,木板可绕连接斜面的轴转动, 在木板绕铰链的水平轴缓慢转动的过程中,则( ) A 若板顺时针转动,板对球的压力减小 B 若板顺时针转动,球受斜面的压力增大 C 若板逆时针转动,板对球的弹力增大 D 若板逆时针转动,斜面对球的弹力减小

6、一重为10N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试用力的图示法作出斜面对物体的压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用细绳拴在墙上,绳子与竖直墙的夹角为α,质量为M的物体B与地面以及B与A间的动摩擦系数都是μ。为了使B以加速度a向左匀加速运动,则水平拉力F应为多大?

8、质量为物体4千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斜向上的外力F,物体以1米/秒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该力作用4秒后撤去,物体又以2米/秒

2

的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直至停

止。求:(1)水平力F的大小;(2)物体与地面间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s/25237/

推荐访问:高一物理知识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