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旅游知识 > 北京青年海报

北京青年海报

时间:2018-09-25   来源:旅游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旅游知识】

北京青年海报 第一篇_《北京青年报》 笔试感想

记者就是万金油

——北京青年报笔试所想

昨天参加北青的招聘考试,同行的有灯哥、岳坤峰,考场还意外看到华师的徐绪爽。只招十个人,貌似600多人来考试了。算是第一次正式的参加笔试,考过了也是实习生,只是纳入作为人才储备库,所以并不抱多大的期望。考完了感触只有一个,当记者的真的什么都得知道。

总体来看,笔试形式类似于公务员考试。客观题一个半小时,相当于行测,100分;主观题两个小时,100分,看着像是把申论改成了新闻评论。

公共知识好几十道题,文学、时政、经济、法律、社会、体育貌似都有,很庆幸平时什么都关注一下,至少有个印象,错把证监会主席写成了吴定富(其实是郭树清,这题灯哥占便宜了;谁让吴定富是保监会主席,还是我们校友)。数学推理、逻辑判断和语法问题不大,发现学理科还是有一点好处的。最后是把一篇法新社的报道翻译成中文,可怜只知道是法国就叙利亚问题,申请召开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忘了怎么痛苦地翻完的,尴了个尬。 主观题给了六段材料,记得有一段是关于央视记者调查达芬奇被质疑勒索的,都是和舆论监督、媒体效益、传播效果、新闻伦理几个方面相关。第一题20分,评论每段材料的媒体行为。第二题60分,结合材料就以上四个方面写一篇作文,1500字以上。第三题20分,谈谈如何解决报道目的和采访手段之间的矛盾,还是考新闻伦理。手写断了也没把作文写完,不过看旁边作为似乎都没写完。

之前专业老师、师兄师姐都提过这个观点,记者首先是个杂家,还必须是自己跑的口方面的专家。在经济周刊一个多月,发现记者来自新闻、经济、英语、出版、外交各个专业。幸遇06新闻的李凤桃师姐,不过她常在外地做调查报道,偶尔来开例会也只停留几个小时,至今没怎么聊过。记者跑的口和所学专业几乎没关系,金融、能源、文化、医药、高科技、汽车、产业、资本……能者居之。

未来我跑的口是什么,我希望是体育。

北京青年海报 第二篇_领导人媒体形象优化(上)85分

领导人媒体形象优化(上) 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从刘庆龙教授所讲述的山西洪洞“黑砖窑事件”中,可以得出以下哪个结论?

A.地方政府不作为现象十分普遍

B.地方政府工作效率普遍偏低

C.舆论的偏向性往往使之不能完全反映事情全貌

D.个别媒体存在选择性失明现象

2. “孟浩事件”涉及的是下列哪个领域的问题?

A.教育

B.物价

C.医疗

D.媒体

3. 刘庆龙教授认为,想要有效地进行城市管理,要以()为出发点。

A.工作绩效

B.行政条款

C.互惠互利

D.便民利民

4. 据2006年9月7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国家林业局原定2006年8月13

日在()举办的中国首次“野生动物狩猎权”拍卖活动。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成都

5. 从刘庆龙教授所讲,“杜宝良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A.2005年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

6. 根据刘庆龙教授所讲,专职负责形象管理的职能部门最早是在()诞生的。

A.学校

B.企业

C.政府

D.社团

7. 刘庆龙教授指出,()是政府部门的工作对象。

A.公众

B.媒体

C.社团

D.学校

8. 重庆”史上最牛钉子户”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A.2005年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

二、多选 ( 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

1.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刘庆龙教授指出,课程中所讲每一个案例都发生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管理的领域,但是所有的案例又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在其中支撑——媒体。

B.刘庆龙教授指出,课程中所讲每一个案例都发生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管理的领域,但是所有的案例又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在其中支撑——群众。

C.2006年国家林业局原定举办的“野生动物狩猎权”拍卖活动并未因舆论压力而暂停。

D.2006年国家林业局原定举办的“野生动物狩猎权”拍卖活动曾因舆论压力被迫暂停。

2.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刘庆龙教授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政府的改革不断深入,领导人出镜的机会越来越多。

B.刘庆龙教授指出,随着社会改革不断地深入,媒体也在不断地改革。

【北京青年海报,】

C.刘庆龙教授指出,随着改革的推进,媒体独立经营的色彩越来越重,媒体之间的竞争,媒体在新闻抢夺的报告当中又异常激烈,凡是具有报告价值的内容,媒体都要力争在第一时间来进行报道。

D.刘庆龙教授指出,随着媒体的改革,它不仅具有政府的传统上的工作报告的功能,同时它还具有评价的功能、监督的功能。

3. 根据刘庆龙教授所讲,2007年发生的以下哪两个案例被法律界评为中国宪法十大事件之一和之二?

A.重庆“钉子户”事件

B.山西洪洞黑砖窑事件

C.陕西周正龙拍虎事件

D.南京周久耕天价烟事件

4.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传播管理,就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的发和收。

B.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的需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公众对于政府工作的评价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C.当今社会,政府、官员必须要很好地考量在既往的工作当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形象管理,也就是如何把传播管理给做到位,这对于政府的形象管理来说那是非常重要的。

D.公众是政府工作对象,这并不仅仅是指服务的对象,还包括关联的对象。

三、判断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刘庆龙教授认为,重庆“最牛钉子户”之“牛”,在于其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正确

错误

2. “孟浩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其由中学生的择校问题,从而引发出的对领导人、政府的评价问题。

正确

错误

3. 刘庆龙教授认为,由于执政环境的变化,政府就必须要有新的应对办法,这种办法是传播。

正确

错误

4. 在处置“最牛钉子户”事件中,重庆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的举动,有效地分化了原本一致的舆论倾向。

正确

错误

5. 刘庆龙教授认为,在媒体环境下,政府部门只要有靠勤恳为民的敬业精神,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正确

错误

6. 刘庆龙教授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于政府工作的评价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正确

错误

7. 刘庆龙教授指出,“公众”的概念完全可以用“群众”或“人民大众”代替。

正确

错误

8. 刘庆龙教授认为,各地高校教学楼冠名现象是高校与企业互利共赢的一种表现。

正确

错误

北京青年海报 第三篇_北京有名的报纸有哪些

北京天津比较有名的报纸有哪些?

精品购物指南21世纪报北京青年报经济日报京华时报法制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经营报中国体育报财经时报北京晨

北京天津比较有名的报纸有哪些?

检察日报中国企业报体彩导刊工人日报中国税务报北京现代商报中国气象报中国保险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工商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邮政报中国工业报北京科技报 在北京,比较知名的几个报纸媒体,比如《精品购物》之类的

京华时报北京晚报新京报

中国著名报纸前三十名

都相比去年更有竞争力。从此次《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地域分布状况来看,内地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企业入选的有29个。其中北京入选品牌94个(占总数的 北京都有哪些报纸?

出名的有这么几家《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华读书报》、《出版人》、《出版参考》、《出版经济》、《传媒》、《出版发行研究》、《北京青年报》 中国比较出名的报纸·周刊名字

《北京青年报》

北京有哪些报纸什么报纸受欢迎

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信报,竞报

2010年北京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有哪几家?

按影响力从大到小排序:京华时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法制晚报。

北京青年海报 第四篇_《北京青年报》记者手册——新闻采写规范

《北京青年报》记者手册——新闻采写规范

这是一篇几年前就在网上传播的文章,但其中许多内容并没有过时。

一、发现选题的十大诀窍

1、新闻敏感24小时

记者、编辑是需要随时都保持新闻敏感性的,无论是在值班还是不值班的时候。毕竟更多的新闻是发生在办公室外的生活中。可能你在陪情侣逛街、购物时的一个新发现,就能为你带来一个精彩的选题。

关键词:随时想想——这事能做什么题

2、馅饼专砸勤快的人

西方人讲:“自助者天助”,中国人道:“功夫不负有心人”,法晚人说:“只要跑动了,一定有收获”。

勤跑动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接获选题后在各事发现场间有目的跑动;二是在没有明确选题时,在新闻高发区“扫街”,寻找挖掘新闻。

根据众多社会新闻记者的实践,请你相信,只要你到了现场,而且肯动脑子思考选题,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就会降临。

3、不要放过每个细节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记者要有“福尔摩斯”的观察力。新闻现场往往有很多关键细节能反映出新闻的本质,找到它,并挖掘下去,就能把事件的脉络捋出。 比如,去年冬天,在海淀万泉河发生一起妇女落河的事件,路人们纷纷下河施救。记者赶到现场后,发现其中有一名见义勇为者穿着军裤和病号服,十分特殊。经过采访,发现他是一名在附近309医院治病的军人,出来散步时发现此事,冒着加重病情的危险,跳入冰河。这个细节的加入,使一个普通突发事件多了一层人性的深度。

4、学会逆向解析现象

很多现象,从正面看平淡无奇,但反过来向源头一追踪,却能发现重大选题。 比如,海淀一带年前开始拆迁,这本是一则再正常不过的市政改造新闻。但记者深入追根溯源的采访后发现,拆迁后,该地段很可能是卖给了宜家,这事就大了。宜家要从马甸搬进中关村,将影响城北地区商业格局的变化,也使中关村没有生活消费区的情况发生改变。

5、多交朋友发展线人

多个朋友多条路,在负责的口内、社区或领域广交朋友,将会给你带来用之不竭的消息源泉。

线人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中职业,他们多出身自摄影爱好者,喜欢拍摄社会新闻,热线机动记者尤其应当多发展这样的线人,使自己更加耳聪目明。 跑口记者在口内应注意发展“官民两条线”,毕竟有些话题让官员直接表态不是很方便,这时行业内的专家、研究者的发言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6、扩充知识勤于思考

记者、编辑是杂家,知识面窄是“吃不开”的。平时勤与丰富自己的知识,培育社会责任感,一旦新闻线索来到身边,才能准确判断它的价值,正确的予以利用。

7、尝试寻找第二落点

作为报人,应当养成每日看报、看电视、上网的习惯。这不仅是了解自己的竞争者们做了什么?如何做的?也是在给自己寻找新闻线索。毕竟——网络、报纸、电视是记者、编辑寻找新闻线索的重要途径。

不要因为人家已经报过了,就轻言放弃。因为很多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很可能是被对方编辑误处理的宝藏,通过你的分析和判断,没准就能找到精彩的第二落点。

8、不要轻言这事报过

在报纸采编出版过程中,编辑、记者经常会遇到一些似曾相识的选题。不要急于说:“这事报过了”。而应认真判读这个选题究竟是旧闻?还是在老事件的基础上有了最新发展?亦可是对前面事件的彻底颠覆。在判读过程中,很可能一则大新闻就孕育而生。

9、动态事件一追到底

我们常常忽略身边的一类新闻资源——我们曾经报道过的新闻人物或事件现在怎样了。很可能以前你做的一则常规报道,现在已发展成为重大的事件。因此无论编辑还是接着,都应当在留存报道资料的前提下,经常回顾一下,看那些似乎陈旧的选题,在今天能否生成一个新的主打。

10、切忌扎堆相互串题

在一个新闻发布会场,或一个突发事件的现场,你经常会遇到外报的同行。大家可能是以前的同事,或哥们儿;在一起采访也确能给不愿意透露消息的当事人以压力。但这时你要注意了,别只顾着哥们间配合的热热闹闹,等大家的稿子第二天见了报,大吃一惊的可能正是你。

因为人家对现场细节的挖掘、事件深度的思考很可能都远胜于你,而你所写的人家都有。别相互串题,再熟的哥们儿在这时也存在竞争,开动脑筋,设计优于他们的独家问题,才是大家在集团采访时应注意的。

二、记者采访的“八要”、“八不要”

(一)“八要”

1、采访要用“眼耳手嘴”

采访应是全身心的,而不仅仅是用嘴问,用耳听,眼睛对细节的捕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手中数码相机、录音笔的使用应能为“眼看、耳听”提供更好的帮助。 “眼耳手嘴”分工协作才可能提高采访效率

2、录音笔、采访本要配合使用

不要过分依赖录音机/笔,要知道回来整理录音资料的时间,可能比采访本身还多。录音设备应与采访本一起使用,录音设备记录关键的话语、数据、观点,采访本记录被访者的表述逻辑和其表情;同时,在采访本上,还应当记录被采访人的关键语段在录音笔上的时段与位置。

3、提问要提封闭问题

采访前必须有提问大纲,一次采访的成功取决于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多提封闭性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访效率,节省采访时间。采访前记者必须心中有数,将最重要的问题放在最前面,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访时间。避免与被采访者“无边闲聊”。

4、要想生动举例提问

让文章生动起来的诀窍是多向被访者提这样的问题——“比如……”;“您能举个例子吗?……”;“这是不是像……”;将对方回答的方向引向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同时也能更有效的利用时间。

5、前者答案要接着用——追问

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提问,不要期望被访者会完整的理解你提出的问题。掌握滚动式采访的技巧,第一个被访者所谈到的内容,要成为你对下一个被访者的提问,滚动式采访将使你成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采访者。

6、手里要有业者名单

记者的基本功是找人,记者手里必须有一批专家或业内人士的名单,要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

7、深度报道要勤写

多做深度报道,每一篇报道都将使你向专家型记者迈进一步。

8、批评报道要公正

采访,尤其是批评报道、争议性报道,必须采访当事人双方,并在文中予以体现,以坚持客观公正原则。

(二)八不要

1、采访不要全靠电话

电话采访目前被大量运用,但此种采访方式也有毙病,电话采访无法实现视觉参与,不能确定被访者的确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通过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 记住“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这句北青报的格言;一定不要把它变成“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的电话”。

2、独家提问不要冒头

【北京青年海报,】

在新闻发布会或记者云集的场所,如果有较好的业源关系,独家视角的提问可以放到会后,在台下再单独问;否则,就只能与众多同行“分享”你的智慧结晶了。

当然,如果在会上当众提问是你唯一的选择,你就应当勇敢的举手。

3、不要拿“找不着人”当理由

任何一个采访,尤其是精彩的选题,被采访对象往往不会轻易接受采访,这就需要记者施展各种本领,或软磨硬泡,或迂回进攻,一定要尽全力挖掘与事件核心元素有关的当事人。“找不着人、人家不肯透露”绝不能成为搪塞编辑的理由。

4、专家面前不要装

在专家面前不要装行家,虚心是赢得专家尊敬的唯一途径。

5、不要直接上网扒稿

我国新闻主管部门有明文规定,不得直接刊发网上内容。网络是我们很好的消息源、线索库,但也确实存在不少待核实的东西。直接从网上扒活儿,不仅有偷懒剽窃之嫌,而且容易造成报道失实,因此这部分内容要经过核实后再转化成自己的稿件。

6、重要会议不要早退

记者在出席中宣部、市委宣传部、各主管部门召集的正式会议时,不得迟到、早退,以免影响本报的形象。

7、采访安全不要忽视

人身安全、器材安全、选题安全是记者在险恶采访环境中必须注意的。 人身安全是一切的基础。我们支持记者在危难险阻关头的挺身而上,但如果那是以人身安全为代价的,报社则不予支持。同时,记者应注意学习和锻炼险恶环境下自保与生存的知识、技巧,以备不时之需。

采访器材既是个人或报社的资产,也是采访留证的工具,更关乎记者的荣誉。平时记者要很好的维护器材,如果在采访时,当事人要抢夺器材,记者应奋力保护。

在现实中,一个好的选题未必能顺利的刊登见报,经济、政治、人情等因素都可能对其产生干扰。因此,记者从采访阶段起,就应注意保护选题,不象无关的人透露选题内容,对采访对象要智慧的解释选题方向等。

8、留证不要盲目而为

留取证据是纠纷类报道采写中,记者必须要做的事。但留取什么样的证据却很有讲究。一句话,要留有效证据。一但当事人对报道不满,进行到诉讼程序,有效证据就成为关键。

有效证据包括当事核心人物的采访录音、录象,关键场面的图片资料,负责调查事件的主管部门的采访记录等。

三、撰写稿件的“十八项注意”

1、先定标题再写正文

新闻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标题是文章的广告,要使文章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增强文章逻辑性。记者撰文讲究“指哪打哪”,力避文章“打哪指哪”;让人看后不知所云。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2、消息多用固定结构【北京青年海报,】

结构: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导语应提炼最有效细节,以打动读者往下看;时间、地点、人物等新闻要素(5W)要写全。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信息的全面。必要时,可在文后单独链接相关事件。

切忌拿时间做文章的主轴,记流水帐般“娓娓道来”。

3、多用动词少用形容

写作时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使文章生动起来。诸如“因为……所以……”、“而且”、“虽然”等间词也要少用,以免影响稿件的紧凑与节奏。【北京青年海报,】

4、勤着掰段别超3句

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50字,两至三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篇幅如果超过1000字,每300到400字要有一个小标题。

5、严控篇幅当舍则舍

《法晚报》是一份四开小版幅的报纸,无广告时的整版刊文量不到4000字,每版刊发条数在8~10条左右,加之图片所占版位,每条消息的上限锁定400字。 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写作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切不可想到哪,写到哪,最后把编辑和读者带d..了算。

6、细节取胜但别沉溺

消息以精彩的细节取胜,但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是好的,但一定要有提领意识,不要把现场和细节简单堆砌了事。

7、用事说话少发议论

作为传媒,记者只有“搬运”新闻的相关场景与元素交给读者品位的义务,却没有自己随便点评的权力。但“搬运”那些场景及当事人的语言,却是需要记者用心的。

8、称谓别忘尊重人权

在撰写司法类报道时,对文中当事人的称谓一定要根据依法处置的进度而定,如犯罪嫌疑人等;不可将其所犯罪行或违法行为与起称谓组合,如“骗子王某”、“强奸犯李某”、“妓女岑某”、“小姐赵某”、“无照小贩张某”等。

常规报道中,应注意对来京外地人员的称呼,不要带有地域歧视,哪怕是隐性的:如“张某某是河南人”、“山西人陈某”等。

北京青年海报 第五篇_《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和北京《京华时报》的异同分析

《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和北京《京华时报》的分析

1、读者定位:

《北京青年报》:零售价1.5元,阅读阶层主要是中产阶层、北青是上午报纸,发行量较小,订户数量大,读者群购买力强。与非北京青年报读者相比,更趋于理性、成熟。读者主要是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的“三高”群体。他们年轻而富有,并且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在整个社会人群中虽然占有较小的比例,却拥有较多的社会财富,因此更具有市场价值。

《北京晚报》:零售价1元。特点是按地区来做新闻,如:天通苑、劲松等版面。受众群基本为老人、居家男女。阅读阶层主要是中下阶层、老北京居民、中共普通党员。北晚是下午报纸,发行量大,但是读者群购买力弱。

1. 北京晚报九城区每日平均阅读人数达到400万人,约为第二名报纸读者人数的两倍,是北京地区读者最多的报纸。

2. 北京晚报首选率为38.41%,是北京居民首选率最高的报纸。

3. 北京晚报覆盖高学历读者人数为139万;高职位(包括公务员与白领)读者占读者人数80%,遥遥领先于其他报纸。

4.北京晚报忠实读者人数313万人,是第二名报纸的2.1倍。阅读70%以上内容的读者为275万人,遥居各报首位,是第二名报纸的1.8倍。

5.独占读者总数为211万人,占自身读者总数的61.7%;主动读者人数为324万人,占北京晚报读者总体的94.67%,是第二名报纸的1.9倍。

6.北京晚报主动读者占北京晚报读者总数总体的94.67%,居于各报首位。

《京华时报》:原来定位的介于高低之间,即没有那么多小事,太大的事也不多,还是值得一看的,现在和晚报一个档次了。阅读阶层主要是中下阶层、外地人,京华时报是上午报纸,发行量较大,读者群购买力强。

1.聚焦高端,实现目标群体精准到达年轻时尚:15-44岁读者占到70%。

2.男性比例高:男性读者占56%,家庭收入主体和大型耐用品的决策者。

3.高学历:中高等学历读者占87%。

4.高端人群:白领读者占59%。

5.高收入: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读者占57%。

6.高端人群:白领读者占59%。

7.高收入: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读者占57%。

2、内容定位:

《北京青年报》已发展成为一张以青年视角反映时代,是一份以社会新闻见长的综合类新闻媒体,从1949年3月21日创刊到今天,经历了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旅程,《北京青年报》以北京地区发行66.7万份(经公证)、南中国地区包括上海、广东、香港、澳门以及中国驻外使馆、领事馆在内发行约14万份每份传阅率4.69人的最有价值群体;以全年广告收入8.4亿元列全国纸媒体广告收入排名第二位;以长江以北第一厚报、第一瘦报、第一报中报的形式矗立于中国强势媒介之体。

《北京晚报》新闻含量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前沿新知广泛,“京味”突出,注重思想性、趣味性。 晚报作为一张富有人文气息和前瞻性的报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闻格局:把工作新闻、事件新闻、话题新闻、状态新闻、人物新闻、观点新闻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事实新闻与服务性新闻融为一体,加强新闻的地域亲和力,加大都市新闻、商务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观点新闻的比例,形成了特有的新闻强势。设有数十个专副刊,倡导知识的革命,雅俗共赏。

《京华时报》定位于“北京人的都市报”,是一张新闻性综合类都市报纸,主要目标读者群以都市白领为主,兼顾所有京城市民。内容覆盖较为全面,可满足不同读者群需求,并且每天配以不同的专刊,对读者进行细分,时尚一族、文艺青年、养生专家等等都可以在周刊中看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且会在周刊中配以内容相关的广告,吸收广告能力较强。

3、媒体价值

《北京青年报》发展成为一张以青年视角反映时代,面向社会最活跃人群的综合性日报,平均每日出版50个左右的对开版面,订阅量北京第一,广告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北京青年报社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北京青年报社目前拥有“十报五刊二网”,除《北京青年报》外,还有《法制晚报》、《第一财经日报》、《河北青年报》、《北京科技报》、《青年周末》、《BEIJING TODAY》(《今日北京》英文周报)、《中学时事报》、《北京少年报》、《TOP时空》(中国民航报机舱版)和《北京青年周刊》、《CéCi姐妹》杂志、《休闲时尚》杂志、《时事魔镜》杂志、《校园报告•39度2》杂志及北青网千龙网。

《北京晚报》是2008年最具投放价值媒体,前10名之一;2005、2006、2007连续三届荣获百度中国传媒影响力“状元媒”,新闻网络转载率和点击率名列全国报刊类第一名,同时荣获“最具新闻传播力媒体”和“最具时政传播力媒体”;2007年被史坦国际和中国传媒论坛评为第三届“最具投资价值媒体”、“最具成长性创新媒体”;被B&M2007品牌中国传播力中国峰会评为“2006年度中国百家最具品牌传播力的强势媒体”。

《京华时报》占有北京早报零售市场67.9%的市场份额,是北京发行量最大的早报。2005、2006、2007连续三届荣获百度中国传媒影响力“状元媒”,新闻网络转载率和点击率名列全国报刊类第一名,同时荣获“最具新闻传播力媒体”和“最具时政传播力媒体”;2007年被史坦国际和中国传媒论坛评为第三届“最具投资价值媒体”、“最具成长性创新媒体”;被B&M2007品牌中国传播力中国峰会评为“2006年度中国百家最具品牌传播力的强势媒体”。

4、品牌优势

《北京青年报》:作为中国报业改革的一面旗帜,《北京青年报》率先进行了企业化运作。从调查中的接触情况来看,在众多的订户和读者心目中,《北京青年报》的形象是开明的、开放的、企业化的。因此,《北京青年报》拥有较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北京晚报》:

1、《北京晚报》隶属日报集团,为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先订 阅的报纸。

2、历史悠久,有固定读者群 北京晚报于1958年建刊,半个世纪以来已经融入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阅读晚报已成很多市民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

3、北京晚报读者群“三高”特征凸显,即收入高、职位高、学历高, 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购买力。

4、发行量大,市场占有率高 北京晚报日均发行量已超过120万份,最高可达150万份,固定读者群已超过800万。这样巨大的读者数量在北京报业中遥遥领先。其它报纸可望而不可及。

5、发行渠道稳定 北京晚报自创刊以来一直由邮局统一监督发行。不像某些媒体需要自行推广销售,发行量很不稳定。北晚这样的发行方式也同时验证了发行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6、持续性强,有效使用率高 北京晚报的家庭订阅量已达65万份。报纸在家庭

中储存的时间远远高于在其它地方的时间,有效利用率很高。例如有的报纸号称发行量如何大,但是很大部分是单位订阅,储存时间很短,报纸的有效使用率就难以保证。

7、信息的权威性高 北京晚报在刊登每一广告信息时,都会经过严格的审查。其 优质的服务和严谨的态度赢得了很大的信任度。像许多网络,信息泛滥,几乎无根据可查,是如何也得不到读者认可的。

8、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北京晚报紧跟时代步伐创办了电子报,便于上班族的阅读使用,更加保证和扩大了读者的数量。

《京华时报》五大优势

1、巨大的市场:比之国际,中国可以争取更多的读者人数;比之国内其它省市,北京地区的报业市场潜能无限,远未达到饱和。北京市场比之广州市,无论发行量还是广告额都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北京市几大综合日报发行量的总和,尚与《广州日报》一家160余万的发行量存在差距。京华时报致力于联合北京同行共同把北京报业市场的蛋糕做得更大。

2、机制的创新:京华时报体现了人民日报精粹与北大文化的结合,权威性与市场性的结合。体制的创新十分明显。《京华时报》是人民日报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中国新闻界对《京华时报》寄予厚望,而且提供全力支持和呼应。

3、雄厚的资本:京华时报本着"高投入、高产出"的思路,借助北大文化集团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共同开发广告、发行,以多种经营模式综合发展,壮大实力,参与国内国际的竞争。

4、高素质的人才:京华时报的高层、中层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6岁,报业经验丰富;拥有一支具有强大信息采集能力的编采队伍、高素质的广告队伍,以及遍布北京城区的2000余人的发行队伍。这些都是报纸发展壮大的强有力后盾和保障。

5、准确的市场定位:《京华时报》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市场调研,让数据资料说话。出资由专业报纸调查咨询公司对中国及北京报业市场作全面的调查,尤其对于各地都市报发展态势加以研究,得到了第一手资料,了解了市场,熟悉了自己的受众。京华时报独特而有效的采编风格,对读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北京青年海报 第六篇_领导人媒体形象优化(上) 课程的考试 85分

一、单选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刘庆龙教授指出,()是政府部门的工作对象。

A.公众

B.媒体

C.社团

D.学校

2. “孟浩事件”涉及的是下列哪个领域的问题?

A.教育

B.物价

C.医疗

D.媒体

3. 刘庆龙教授认为,想要有效地进行城市管理,要以()为出发点。

A.工作绩效

B.行政条款

C.互惠互利

D.便民利民

4. 据2006年9月7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国家林业局原定2006年8月13日在()举办的中国首次“野生动物狩猎权”拍卖活动。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成都

5. 重庆”史上最牛钉子户”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A.2005年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

6. 从刘庆龙教授所讲,“杜宝良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A.2005年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

7. 从刘庆龙教授所讲,“孟浩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A.2005年

B.2006年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83620/

推荐访问:北京青年高清海报 北京旅游海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