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文章 > bim的思想

bim的思想

时间:2018-07-30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文章】

bim的思想 第一篇_BIM——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概念

BIM——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概念

史 峻

题目出自“五四运动”时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胡适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文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句话也恰好概括了目前BIM在国内发展所面临的现状。在此之前,让我们一起简单回顾一下胡适先生的历史。

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唯心主义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力行。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等文学革命;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袖之一。 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寄居美国,曾出任"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终年70岁。

20世纪之初,中国正处于各种思想思潮交融混杂的时期——当今BIM业界情况大致如此。胡适撰文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正当其时:那个时候,马列主义在中国还仅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甚至连身为我党初创者之间在对其认识与执行上也有过分歧。 今天,在我们谈论BIM的过程中,回头来看看这个近一百年前的争议是非常有意思的。当年,胡适说的“主义”他自己归纳了三种情况:

第一,空谈好听的‘主义’;第二,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第三,偏向纸上的“主义”。在当今BIM领域也能一一对应:一是谈论各种概念如4D、5D。。。;二是认为国外的东西都是好的,用国外发展水平、统计数据指导国内BIM发展;三是只注重模型搭建而忽略了BIM实际应用。

我们再来看看胡适说的“多研究些问题”究竟是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胡适自己也归纳了这样几个方面,他说,“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解散安福部问题到加入国际联盟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

可以看出,胡适先生在宏观地归纳了“主义”之后,又深入地提出了当时社会面临的一些具体的问题,而且认为“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的紧急问题?”可见胡适先生对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民生的迫切之情。

如今,BIM技术在国内方兴未艾,许多业内人士都开始对其产生浓厚兴趣。与此同时,各种概念、软件、平台等等漫天飞,业界对BIM的认识也千差万别,直至相去甚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看法:

· BIM就是设计师用三维软件进行设计。。。

· BIM就是搭建信息模型。。。

· BIM就是把设计和施工联系起来。。。

· 如果设计师开始做了,那么BIM STUDIO就没市场了。。。

。。。。。。

上述观念在一些人的脑海里存在,在BIM发展到目前阶段是可想而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正常的。正如前文所述,在新事物发展初期,会出现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也会出现各种争论。但是,回顾历史,对胡适先生“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的重温,对BIM目前的发展方向是极为有利的。

胡适先生是说“少谈”主义”而不是说“不谈”主义。是说我们不要纠结在某些概念、

说法以及形式上,而应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对问题的研究上。在BIM发展现阶段,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试举几例:

· BIM会“普及”吗?对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所谓普及的内涵上,是容易产生歧义的。应该说BIM一定会普及,就像CAD一样。 但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CAD作为制图工具只止步于设计机构,因为它只是个工具,是鼠标替代了针管笔,屏幕替代了图版。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本质还是二维的。BIM是革命性的变化,不仅仅是三维替代二维,最关键的是附加了多元信息。从更深层次讲,它通过信息的整合,带来的是管理的革命,将会对我国建筑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

· 用哪种软件更适合?众所周知,目前BIM软件群雄逐鹿,国内外软件厂商不遗余力进行推广,几乎每月都有几次类似的会议、沙龙,软件厂商及代理商不是在推广软件,就是在推广软件的路上。再加上各种媒介的运用,线上线下的立体营销等等,阵势可谓浩大。应该说:就目前而言,在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之前,谈论软件孰优孰劣不是当务之急,应该说换软件不是重点,换头脑才是关键!

· BIM会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随着BIM技术的出现,使项目管理工作重心将会更偏向管理。过去CAD也有外部参照,也有超级链接,可是被用之甚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信息的整合强度过低,直观性差,系统性差所致。而BIM优势在这方面凸显,可以便捷地为项目管理提供全方位支撑,从而改变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

· 为什么设计师可以做的事情,还要加一个BIM STUDIO做? 这种看法多存在于设计机构人士。认为设计人员一旦开始用三维软件取代了原先的二维软件进行设计,那么第三方BIM咨询机构将无生存之土壤,必将消失。其实这种想法是源于固有的、片面的思维模式导致。应该看到由于国内体制原因,大部分设计机构的设计人员是缺少施工经验的,施工图对施工人员来说更具有指导意义。所以即使设计机构成功实现全员BIM,也只不过提高了设计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依然只是解决了点的问题,并不能延伸至下游的施工、运维管理。而第三方咨询机构相对灵活的体制,将会有效地将设计与施工紧密联系起来,甚至延伸至后期运维阶段。

关于BIM的认识误区现阶段依然很多,文中不能一一涵盖,只是寄希望于同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找出适合国内实际情况的解决之道。道德经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用今天的大白话就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今天的探索终将会为明天的发展留下印记。工业化、信息化将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具有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特色的BIM理论、制度和发展道路意义重大。未来,BIM的推广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bim的思想 第二篇_漫谈FM与BIM

漫谈FM与BIM:作为系统的整合

BIM与FM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创造了多么崭新的突破性技术,而是由于其系统的整合了若干既有因素,为客户带来了创新性的价值。这种系统性,是我们从行业级(规模等级定义中的L3级,关于BIM应用规模尺度的分级探讨)的角度去观察FM与BIM的非常重要的角度,也是从宏观切入到微观、并且能够再回到宏观视野的分析利器。

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我们为了讨论BIM和FM,使用了很多比喻,最多的就是系统与部件,比如:森林与树木,音乐与音符,项链与珍珠,电网与灯泡,网络与电脑,自行车与零件,云朵与迷雾,等等。系统的魅力就在于其整体性,其有机的整合了若干既有元素、从而得到新的功能或价值。

我们观察一棵树,但是看不到森林;我们看到灯泡,并不一定知道其后庞大的电网系统;我们将自行车拆散成零件,自行车就消失了,零件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一首音乐的存在是使用音符的方式记录的,但是音符之总和却不等于音乐;我们进入到云朵里面,看到的却只是迷雾,云朵消失了。

我们迷失在BIM与FM的迷雾之中,直到我们跳出迷雾,到外面来重新审视一番,原来是美丽的云彩。

当我们决定跳开细节,尤其是抛开自己所从事的某个专业的角度,毅然放眼全局,就很有可能看到整个建筑世界的不可言喻的壮美。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组成部分,整个不动产、建筑和设施管理行业,都存在着大片的尚未被充分开发的整合的新世界,这就是BIM与FM可以充分发挥创新价值的广阔天地。

在BIM领域的很多关于如何划分分类的讨论中,比如出版物的章节划分、QQ群落定位的划分、讨论板块的专业划分等等,多数是按照阶段、专业或参与方进行划分,比如设计讨论群、建筑专业讨论群、施工的BIM应用、某一款软件的使用技巧讨论区等等,但是极少有跨越不同阶段、专业或参与方的划分方式。而跨越式的划分方法是系统性的,是更加符合BIM和FM的整合本性的。

按照跨越式的划分方法,我们略加整理如下,在后续的文章中再挑重点加以阐述:

1,阶段整合

设计与施工的整合(DC),设计与运营的整合(DO),施工与运营的整合(CO)。建设与运营整合(FM),持有型地产的全生命周期整合(LC,DCO)。

2,参与方整合

甲乙方整合,乙方之间整合,项目团队一体化整合。建设和运营的甲方整合。

3,专业整合

作为总体设计的建筑设计(A),各工程专业设计(E),施工项目管理及其下的若干专业(C),外部供应链上的各专业(作业现场之外的专业多数并不属于建筑业范畴),运维的各专业(FM)。

以及众多由于整合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专业,它们注定都是天然的整合专业,如: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运营前置的建筑空间整合设计(pre-design,programming),运营前置的系统化竣工调试(commissioning),工业化建筑(模块化配置管理),基于GIS的不动产和租赁管理,基于构件的建筑概算(element-based estimating),基于衡量基准数据库的建筑状态评估(用于建筑估值和建筑改造决策),基于网上交易系统的施工分包和采购,等等。

软件呢?软件已经消失/融入在上述的所有整合过程中了,软件之间的整合问题实质上就是上述实体运作过程之整合。

漫谈BIM:建筑与系统论

【系统论】

系统论,又称系统科学,是一门最近几十年兴起的思想体系。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1932年创立了系统论思想)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他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

系统论是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基础,也在计算机产业中应用的最为彻底,因此我们现在看到各种忽悠的软件厂商出品的全都是××系统,几乎就没有不是系统的产品。系统论的思想已经逐渐普及到各个产业中了,连医学都在把人体作为系统研究。中医在千年前就有朴素的系统思想,但是,现代系统科学不是模糊的没有逻辑推理的直觉体验,而是各个组成要素具有科学实证基础的思想体系。

【bim的思想,】

【建筑系统】

那么,建筑是不是一个系统呢?

▲是,她将会在整体上产生单个构件所不具备的性能,是什么性能呢?最简单的一个性能就是能够给人遮风挡雨的建筑空间,人类历史上最初的建筑大概就是一个斜搭在岩石上的草棚,也就是一个坡屋顶,至于柱子、墙、门窗的功能都在里面了,这是最早的“单构件建筑系统”,人类建筑文明的第一个作品。

▲不是,她只是那么多构件组合而成的积木。一座废弃的破败的建筑物,毫无生气,它还能是一个系统吗?地震震坏了的建筑物,危房,无法继续使用了,要拆除,它还能是

一个系统吗?

系统论可以谈的话题太多,我们把视线转移到BIM上来。

【BIM的系统论思想】

我相信70年代发明BIM思想的教授们,是做了一次知识借鉴,将系统论的思想借鉴到建筑科学里,将建筑物看作是一个系统,而不只是构件的简单叠加。当时的时代背景的确也是结构、机电、通信等建筑子系统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新的建筑系统论,虽然在名词上是引自PIM(产品信息模型,是制造业领域的概念),但是,无疑,这是第一次在学术上,将建筑物作为系统加以阐述,并且以BIM作为这个思想体系的头衔。

这时候还没有什么软件可言。用铅笔在白纸上做图,仍然是建筑师的主流方法(出施工图working drawing,则是用针管笔画在硫酸纸上)。在设计之初,建筑师脑袋里面的建筑物,一定是一个从模糊到具象的系统,一个物理和空间一体化的建筑系统。BIM就是在模拟这个很难描述的系统,在若干年后才有软件工具将之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参考)

建筑师的作为系统对象的建筑物整体构思好之后,就是各个专业工程师进行专业分析:结构、机电、声光热等等。专业工程师所面对的都是子系统,但是在每个专业发展的最初,都是从构件开始的。我们大部分的建筑业专业教学之中,都是在处理单个构件(设备),而系统角度的阐述(不是简单的系统参数计算)较少。(茅洪斌大力批判国内的结构设计思维仍然是构件级而非系统级的:论结构设计)

我是学结构专业的,但是在毕业后,才接触到林同棪的著作,他把建筑和结构作为一体化的系统来指导设计,第一次领悟到作为系统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和作为构件之组合的设计有多么大的不同。相信机电、弱电诸专业也一样,尤其是为了施工图而做的设计,系统计算不过是按照规范套一套,绝大部分的设计时间是在绘制施工图上,遑论系统选型。大学教育在讲到系统选型、方案优选的时候差不多就停止了,可能是因为没有多少人能讲这种基于系统论的建筑设计。

没有意识到BIM的这种系统论思想,是根本不可能理解BIM之协同工作是怎么回事的。

【BIM实务中的建筑系统对象】(参考)

在BIM实务中,除了传统上被当作系统的几个大块块:结构系统、建筑系统、机电系统,这些都是有形的物理系统,相当于电脑的硬件,还有未被广泛意识到的空间系统,以及工艺流程、交通系统、能源、成本等子系统,这些都是无形的软系统,相当于电脑的软件。并且这些子系统的功能都是因为物理系统搭建起来之后,整个建筑物系统出现的“功能突现”。目前的建筑设计对于硬件的重视,和对软件的忽视,导致了BIM之很难产生价值。

在这个分类框架中,我还专门加入了“家具系统”。如果没有系统的现代设施管理、空间管理的背景知识,是很难理解家具怎么还有系统,是不是炒作?不是。这里的家具系统,不是像整体橱柜、整体卫浴那种集装修、家具、电器于一身的一体化产品,虽然这些产品时常也称为系统,也的确是一个小系统。

家具系统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当一个企业(这里我们必须上升到企业管理系统里面,才能够看清楚设施管理是如何作为企业有机体的一部分而发挥作用的)需要1000个工作人员,设施经理就想办法租到一定的面积,为了确定面积,首先得有企业面积标准(企业定额),每人什么级别什么职位什么职业类型需要多少占用面积,占用成本预算几何,可以使用什么样的家具(家具标准)等等,这些东西确定了之后,就向长期合作的家具供应商提出要求,为这些空间和人员配备所有必须的家具设备,或买或租,但是这个供应商是管全生命周期的,就像买了一套空调系统一样(长期的维保服务单独算钱,不仅仅是1年2年的保修),这个时候,供应商就必须核算好所有数据,为这个特定的空间和使用者们定制整套的东西,包括家具规划、库存数量种类设计、家具搬动、维修保养,他们管这个叫家具系统。

同样的,你就比较容易理解装饰系统、幕墙系统。参考

【设计院的系统论】

设计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管理系统,并且本来就需要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去研究作为系统的建筑物,尤其需要用系统论的眼光去看BIM的到来。然而事实上却没有。

在设计环节内,由于对BIM之系统思想的不理解,导致了每个专业(甚至于建筑师也把自己作为专业之一)各自独立作战,而实际上,系统思维要的就是各专业的协同作战,即便是在BIM软件工具诞生之前,只是拿铅笔画图的时代,也是一样的。为什么建筑师总是领衔作为管理者?背后就是这种系统化的思想。(参考)

BIM软件工具只是将这种系统论思想中的协同性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是BIM的系统论思想催生了BIM软件工具,只有协同作战成为主流方式,才有协同使用BIM软件进行设计的可能,才有可能将软件工具的价值发挥出来。其价值在设计院内部就会产生,这是美国很多设计院采用BIM软件的驱动力之一。

没有系统论思维方式,连协同作战还不会,那就跟甲午海战守着远东最大战舰而战败一样,是无法把BIM这艘战舰利用起来的。而以目前的设计院内部的设计管理体制,还看不见希望。设计院连自己画的图纸都还没有好好管理起来呢。这与BIM其实还很远呢,真的很像清朝北洋陆海军时代,协同作战还不会,就买了巨舰。

当然,也有人会这样认为,买了好武器,会促使设计院协作能力提高,这是天真。当年ERP普及之前,很多企业是“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殊不知,在没有学会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就被忽悠着买了巨舰,是在给英法德国创造GDP(大部分军舰产自他们,日本也是买他们的),打败了连镇远都被生俘过去,北京照样被八国联军攻入赔款。我们将来一定会看到有设计院破产清算时,把BIM软件再销售的案子。

很多设计院不愿意把BIM真正搞起来,只是买个软件了事,而同时请客吃饭花的钱可能都比BIM软件多N倍,不恰当的可以比喻成,慈禧在甲午海战前做寿花钱把海军经费都挪去了,据说可以建立十个北洋水师!(参考)

【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论】

bim的思想 第三篇_BIM发展与应用简报

目录

1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概念与思想 ........................................................ 2

2 BIM优点 .................................................................................................................. 2

2.1 信息共享 ....................................................................................................... 2

2.2 信息实时 ....................................................................................................... 3

2.3.建筑设计3D可视化 ........................................................................................ 3

2.4 全专业性 ....................................................................................................... 4

2.5 信息构件化 ................................................................................................... 4

2.6 施工进度管理 ............................................................................................... 5

2.7 成本管理 ....................................................................................................... 5

2.8 运营管理 ......................................................................................................... 6

3 目前市场上实现BIM理念的软件 ........................................................................... 7

4 BIM发展现状 ............................................................................................................. 8

4.1国际发展现状 .................................................................................................. 8

4.2国内发展现状 .................................................................................................. 8

4.3国内市场情况 .................................................................................................. 9

4.3.1碰撞检查 ................................................................................................ 9

4.3.2工程量计算 .......................................................................................... 12

4.3.3标准不统一 .......................................................................................... 13

5 BIM理念推广机遇与阻力 ....................................................................................... 13

5.1 BIM理念推广的机遇 ..................................................................................... 13【bim的思想,】

5.2 BIM理念推广的阻力 ..................................................................................... 13

6 个人意见 ................................................................................................................. 14

BIM应用与发展简报

1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概念与思想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相对于传统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改建、拆除各阶段设计平面化、没有有效衔接,信息不对称、不及时共享而造成返工浪费的现象,提出建筑设计3D化,并赋予建筑生命周期(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改建、拆除)于一体的概念。尽量避免在各阶段出现不合理设计、使用而造成浪费、破坏。

2 BIM优点

2.1 信息共享

【bim的思想,】

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参与人员多(设计人员、造价核算人员、施工人员、产品供应商、建筑运营管理人员等各阶段人员)都是基于同一个模型,因此得到的是同样的信息。

2.2信息实时

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各专业人员对建筑物内添加的构件、设备等资源信息都是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传统平面设计很难及时知道,BIM是基于同一个模型,不同人员在建筑物内添加的构件和设备信息都能及时共享,实现信息实时性。

2.3.建筑设计3D可视化

相对于传统平面设计表达,BIM要求不但要保留传统平面施工图表达,而且做到3D可视化,并且2D与3D具有联动相关性。【bim的思想,】

IBIS楼BIM模型局部3D图

IBIS楼BIM模型局部平面施工图

2.4 全专业性

BIM最开始的理念就是建筑生命周期内全专业,参与的全部人员都是基于同一平台,因此全面性是最基本理念,以便协同管理。

各阶段协同

2.5 信息构件化

BIM模型中每样构件都会携带相关信息如尺寸、制造商、型号、成本等。

信息构件化

【bim的思想,】

bim的思想 第四篇_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摘要: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 CAD)与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相互结合是我国建筑行业目前采用的主流施工管理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向多维度集成化发展将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选择。在这种情况之下,建筑信息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 )理论的提出为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继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对BIM应用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个新的BIM工程项目管理整体实施方案和系统架构。通过解决分布存储信息与BIM构件的关联及查询等关键技术,开发基于Web的项目综合管理系统,并将其与基于BIM的4D施工管理系统无缝集成,建立管理数据与BIM模型双向链接,实现了基于BIM和Web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研究为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软件系统,实际工程该研究成果对于 BIM 在我国的推行及工程管理信息集成水平的提高上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项目管理;BIM; Web ; 技术方法

如果问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巨大改变,这一定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从上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但是,各个产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建筑业是信息化相对落后的产业。据研究,全球建筑业与制造业每年的产值相仿,但在IT技术研发的投入上,建筑业不到制造业的五分之一。投入不足导致建筑业信息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也难以像制造业那样快速提高。BIM技术的出现,也许是扭转这一问题的契机。BIM是上世纪末出现的一种信息技术,它的应用必将对工程设计集成和项目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1. BIM的概述

1.1 什么是BIM

许多机构和学者都给出了它的定义。国际标准组织设施信息委员会(Facilities Information Council)提出:“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在开放的工业标准下对设 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及其相关的项目生命周期信息的可计算、可运算的形式表现,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以更好地实现项目的价值。”美国建筑科学学院(National Instituteof Building Science)提出的BIM标准为:“一个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征的数字描述„„是对已存传统观念的彻底颠覆,对于一个设施而言,形成其在生命周期内可以信息共享的、可靠的决策基础”。美国建筑协会(American Instituteof Architects)认为:“BIM是一种与项目信息数据库相联系的基于模型的技术”。Ghang Lee提出,“BIM是归集和管理建筑物寿命周期内相关信息的过程”。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出BIM的两个根本特征:BIM是一种应用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信息技术;BIM是一种注重信息共享的信息技术。可以说,BIM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编织了一张大网,在纵向涉及从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到报废的全过程,在横向上包括业主、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各个单位。通过这张网,各个单位在各个阶段都可以准确、及时、便捷地得到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据此进行决策。BIM这张大网是否好用,取决于它能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具有如下特征:首先,这些信息是以构件为单位的数字信息。在传统设计中,对于计算机而言,墙体、门窗等构件只不是一些线条,并不代表什么。而在BIM技术下,它们将成为有物理特征和技术要求的构件,【bim的思想,】

计算机可以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和校核。其次,这些信息是由建筑信息模型管理的数据。传统设计图纸就像一座缺乏管理的仓库,虽然里面的各式商品齐全,但找到它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BIM给这座“仓库”安装了智能化管理系统,使用户可以快捷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第三,这些信息的传递方式是非常友好的。传统的设计信息是二维的,看懂它们需要一些专业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而BIM用三维方式来传递信息,把建筑物建成后的样子展示给业主和相关人士,大幅度降低了决策者的专业技术要求。所以说BIM是一种集成的参数化全新设计思想。BIM 利用现在最先进的建模方式,集成了很多建筑行业特有的工具模型,实现了对建筑信息的最详尽表达。作为建筑信息化的新的发展方向,BIM 已从一个纯粹的理论变成了如今现实的应用工具。给建筑行业从设计、施工、管理、乃至于运营,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设计师可以通过 BIM 的模型更好的进行方案的优化比选,施工方可以从模型中获得比以往更多、更可靠的技术细节信息支持,项目管理者可以透过 BIM 的思想结合 4D 模拟建筑技术更有效率的展开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物竣工之后,成熟的 BIM 模型还可以帮助物业管理者开展设施维护与大修工作。

1.2 BIM可以做什么

就像人类社会的主要交通方式从步行逐步进入到畜力车、汽车、飞机时代一样,建筑设计也将从图板、计算机辅助设计进入到BIM时代。BIM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

1.2.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BIM技术会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1)BIM是建筑设计人员提高设计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建筑设计专业分工比较细致,一个建筑物的设计需要由建筑、结构、安装等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协同完成。由于各个工程师对建筑物的理解有偏差,专业设计图纸之间“打架”的现象很难避免。将BIM应用到建筑设计中,计算机将承担起各专业设计间“协调综合”工作,设计工作中的错漏碰缺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2)BIM是业主理解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业主是工程高质量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工程质量的主要决策人。但是,受专业知识局限,业主同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承包商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困难。当业主对工程质量要求不明确时,造成工

程变更多,质量难以有效控制。BIM为业主提供形象的三维设计,业主可以更明确地表达自己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如建筑物的色泽、材料、设备要求等,有利于各方开展质量控制工作。

(3)BIM是项目管理人员控制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由于采用BIM设计的图纸是数字化的,计算机可以在检索、判别、数据整理等方面发挥优势。无论监理工程师还是承包商的项目管理人员,都不必拿着厚厚的图纸反复核对,只需要通过一些简单的功能就可以快速地、准确地得到建筑物构件的特征信息,如钢筋的布置、设备预留孔洞的位置、构件尺寸等,在现场及时下达指令。而且,将建筑物从平面变为立体,是一个资源耗费的过程。无论建筑物已建成、已经开始建设或已经备料,发现问题后进行修改的成本都是巨大的。利用BIM模型和施工方案进行虚拟环境数据集成,对建设项目的可建设性进行仿真实验,可在事前发现质量问题。

1.2.2建设工程进度管理

有时,我们将基于BIM设计称为4D设计,增加的一维信息就是进度信息。从目前看,BIM技术在工程进度管理上有三方面应用:首先,是可视化的工程进度安排。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核心技术,是网络计划技术。目前,该技术在我国利用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可能与平面网络计划不够直观有关。在这一方面BIM有优势,通过与网络计划技术的集成,BIM可以按月、周、天直观地显示工程进度计划。一方面便于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不同施工方案的比较,选择符合进度要求的施工方案;另一方面也便于工程管理人员发现工程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的偏差,及时进行调整。其次,是对工程建设过程的模拟。工程建设是一个多工序搭接、多单位参与的过程。工程进度计划,是由各个子计划搭接而成的。传统的进度控制技术中,各子计划间的逻辑顺序需要人来确定,难免出现逻辑错误,造成进度拖延。而通过BIM技术,用计算机模拟工程建设过程,项目管理人员更容易发现在二维网络计划技术中难以发现的工序间逻辑错误,优化进度计划。第三,是对工程材料和设备供应过程的优化。当前,项目建设过程越来越复杂,参与单位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参建单位都是同工程建设利益关系不十分紧密的设备、材料供应商。如何安排设备、材料供应计划,在保证工程建设进度需要的前提下,节约运输和仓储成本,正是“精益建设”的重要问题。BIM为精益建

设思想提供了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的资源计算、资源优化和信息共享功能,可以达到节约采购成本,提高供应效率和保证工程进度的目的。这一点,已有相关案例证明。

1.2.3建设工程投资(成本)管理

BIM比较成熟的应用领域是投资(成本)管理,也被称为5D技术。其实,在CAD平台上,我国的一些建设管理软件公司,如深圳斯维尔科技公司已经对这一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发。在BIM平台上,预计这一技术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BIM使工程量计算变得更加容易。在用CAD绘制的设计图纸中,用计算机自动统计和计算工程量必须履行这样一个程序:由预算人员告诉计算机它存储的那些线条的属性,如是梁、板或柱,这种“三维算量技术”是半自动化的。在BIM平台上,设计图纸的元素不再是线条,而是带有属性的构件。也就不再需要预算人员告诉计算机它画出的是什么东西了,“三维算量”实现了自动化。其次,BIM使投资(成本)控制更易于落实。对业主而言,投资控制的重点在设计阶段。目前,设计阶段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通常不准确,业主投资控制工作的好坏更多需要运气。运用BIM技术,业主可以便捷地、准确地得到不同建设方案的投资估算或概算,比较不同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而且,由于项目投资估算、概算比较准确,业主可以降低不可预见费比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样,由于BIM可以较准确快捷地计算出建设工程量数据,承包商依此进行材料采购和人力资源安排,也可节约约一定成本。第三,BIM有利于加快工程结算进程。在我国,工程实施期间进度款支付拖延,工程完工数年后没有进行结算,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如果排除业主的资金因素,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工程变更多、结算数据存在争议等。BIM技术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BIM有助于提高设计图纸质量,减少施工阶段的工程变更;另一方面,如果业主和承包商达成协议,基于同一BIM进行工程结算,结算数据的争议会大幅度减少。

2. BIM与项目管理

首先,BIM技术的出现,使项目管理工作重心更偏向管理了。BIM使项目管理人员将一些机械的技术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完成,将更多地精力放在管理问题上。如在进度控制环节,项目管理人员将着重分析进度偏差形成的原因、应采取

bim的思想 第五篇_机电BIM培训心得

对标培训教育心得体会

本月参加了对标培训活动,公司组织项目部员工去往天坛医院项目部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和形式多样的对标活动,我也全程参加了培训活动。在培训中,通过直接培训和观看视频讲座等形式,我完成了全面的工程管理知识的培训、施工安全管理规范培训讲解、建筑专业知识培训。通过扎实的学习、认真的培训,我较好地完成了对标、培训和教育三大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取同事的解,认真笔记,认真思考,圆满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并且加深了对建筑行业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的了解,基本掌握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动向。这次培训学习有助于我在实际工作中更新知识,更新理念,提高专业工作水平,扩展实际工作思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此次培训我的思想道德教育,陶冶了个人情操,提高了个人思想意识。最终将更好的为公司竞争能力的提高和进一步的发展做出贡献。

机电的BIM培训是此次对标学习的一大亮点,作为今后的一大趋势,BIM在施工管理、成本控制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安全是一个企业立足之本,在生产、生活中安全永远放在第一的位置。作为一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我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既不能辜负公司领导的培养与重用,还应实现我们对业主的施工质量承诺,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所有的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负责,为工程项目的建设顺利结束提供保障。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安排与布置生产内容的时候,针对施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通过这部分培训我得到以下心得:

1、机电BIM程序作为以后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应用,需要我们在普及以前掌握BIM的各项应用方法。BIM不仅对施工现场管理,例如机电的图纸深化、管线布置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必须要掌握此项技术。

2、安全管理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事情。安全管理一定要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人人都愿意参与安全管理,只有大家都参与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达到防患于未然,才能为我们的建筑工程施工创造出一片安全祥和的施工现场。切实加强开工前安全检查,将开工前的安全检查验收工作作为一项

常规性的工作,形成一种制度。做到项目不论大小,只要准备开工,不论工作多么忙,都必须在项目开工之前亲自到施工现场实地检查,帮助项目安全员识别危险源,查安全隐患,督促整改。若整改不合格,坚决不让开工,即使耽搁工期也决不姑息。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467032/

推荐访问:bim思想的由来 bim管理思想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