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健身运动 > 不能忘却的纪念

不能忘却的纪念

时间:2018-08-07   来源:健身运动   点击:

【www.gbppp.com--健身运动】

不能忘却的纪念 第一篇_不能忘却的纪念

不能忘却的纪念-----12.9

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为了忘却的纪念》----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纪念为革命舍身的文人义士饱含热泪与冷愁。而今天我们有必要做那“忘却的纪念”而记不能忘却的纪念 -----12.9运动。

我们的纪念日很有限,从“五四”到“五卅”,从“12·9”到“12·16”。可是我们只有在纪念日上,才会想起那些为了革命,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牺牲的人们。所以今天让我们提酒洒泪于当年青年的墓与志气上。

“华北已经安放不了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于12月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东北沦陷 平津危机 华北告急。小日本鬼子对我们的侵略已经是赤裸裸的了,然而那些买办精英们却还在做着卖国的勾当;还有一些短视的人民在做着妥协求和以苟延残喘的美梦.

“为祖国自由而奋斗”——在日寇疯狂进攻我华北大地,国人沉醉麻木,国民党消极抗日,社会如一潭死水的民族存亡关头,具有民族忧患意识的北平学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摇旗呐喊,树起华夏大地第一面战旗, 他们高喊“用武力保护我华北”“中华民族万岁”等热血口号,保卫华北大地发起千人游行,声伐卖国之举。

当时中国大地满耳大众的嗟伤,一年年国土沦丧。12月9日,广大爱国学生抗日愤怒像火山般爆发。事件过程为如下

走上街头

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学生举着大旗和标语,分别朝着新华门进发。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近千名爱国学生离城较远,到达西直门时,城门已被军警关闭,请愿队伍无法进城。两校学生就在西直门一带召开群众大会,向附近居民和守城军警进行抗日宣传。 新华门紧闭着,门前排列着警车和架着机关枪的摩托车,军警宪兵手持刀枪杀气腾腾。学生们组成代表要求面见何应钦,然而政府对学生的要求百般狡辩,一味敷衍塞责。同学们极为奋慨,振臂高呼“请愿不成,我们游行示威去”游行队伍到达王府井大街时,扩大到四五千人。王府井大街南口布满了军警,挥舞皮鞭、木棍,凶狠地抽打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同学们与军警展开了搏斗,当场有数十人被捕。在国民党当局的血腥 镇压下,游行示威队伍被冲散了。

救亡怒潮

“一二·九”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很快传遍了国内外。1935年12月11日,全市各大中学校学生联合罢课。国民党当局对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极为恐慌,下令严禁学生的爱国行为,还派军警封锁一些重点学校,并且仍然决定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中共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1935年12月16日清晨,北平爱国学生1万余人陆续走上街头,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爆发了。示威游行队伍共分为4个大队,分别由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率领从不同方向前进,途中冲破军警的封锁阻拦,最后在天桥会合。游行途中,队伍遭到大批军警扑打,数十名学生被砍伤,街道上血迹斑斑,惨不忍睹。在“一二·一六”大示威中,全市学生共有22人被捕,300余人受伤,暴露了反动当局的凶残面目。

声援北平

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得到了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响应,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鲁迅撰文热情赞扬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寄以“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殷切希望。一时间,在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到处响彻抗日救亡的号角。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小编不能忘怀我等中国青年之爱国热情,不惧政府棍棒,要国之安宁。他们的见识与气概扬我民族之傲气。青年如朝阳,乳虎,大洋之珊瑚,他们至真至纯至烈。尤记得一句话“不要相信30岁以上的人”,所以我相信青年的真与纯。不是革命家创造了新中国,是青年。新中国便是如此的“青年”。

今日之青年纪念当年之青年,当年之青年勉励今日之青年。于此为不可忘却的纪念。

不能忘却的纪念 第二篇_不能忘却的纪念

不能忘却的纪念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

★ 郝峻岭

我漫步在

黄昏的卢沟桥畔

听“七七”事变的枪声

讲述日寇为全面侵华

寻找的拙劣借口

我徜徉在

奔腾不息的黄河岸边

听曾经怒吼的黄河

讲述日寇铁蹄

肆意践踏国土的故事

我伫立在

高高的长城之巅

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曾经遭受日寇的蹂躏

相继沦陷生灵涂炭

我肃立在

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向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 致以崇高的敬意

沉重的心情久久难以释怀

七十年的风雨沧桑 或许可以淡化 数不清的人间世事 却难以泯灭

镂刻于心底的屈辱记忆

勿忘国耻 珍爱和平 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 缅怀先烈 振兴中华 伟大的抗战精神

正在民族复兴路上传承

当血雨腥风远去 举国欢庆不是为了

延续民族间的仇恨 而是为了昭示后人 不能忘却的纪念

不能忘却的纪念 第三篇_不能忘却的纪念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能忘却的纪念

时间在日出日落间慢慢消磨,带走了许多东西,抹掉

了许多记忆, 然而有些东西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因为它经过了血与泪的洗礼。

七十七年前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反击日本

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一九三七年,在民族存亡的的危难关头,中华儿女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怒吼,沉睡东方的巨龙彻底的觉醒了,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开始了艰苦卓越的抗战,让侵略者知道,你可以占领我们的土地,烧毁我们的家园,屠戮我们的亲人,但是永远也不要妄想征服我泱泱中华!【不能忘却的纪念,】

我们回首战争,因为我们珍爱和平。我们回顾历史,

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在无数英烈用鲜血浇灌的土地上,在战士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中,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反思。

70年前,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中定格成永恒。70年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铭记抗战精神: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审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能克服一起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

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元素,是我们在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不能忘却的纪念 第四篇_不能忘却的纪念

不能忘却的纪念 毛泽东时代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得以奇迹般解决,那是一个创造世界历史的时代。

毛泽东基于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发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于是,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得以奇迹般解决。这是一个创造世界历史的时代。

早在192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就把“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与“修筑完备的工事,储备充足的粮食”列为巩固根据地的必要条件之一;1933年,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中的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力量。”毛泽东同志“关心群众生活”、“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示:“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

民的医药卫生事业”;“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并主张实行社会保险,保护青年、妇女、儿童的利益等,成为新中国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1950年8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卫生会议,在交流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经毛主席同意,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以及后来增加的“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等四大方针,它是我们党在卫生工作方面开创的红色管理的指导方针。四大方针的第一条“面向工农兵”,明确规定了卫生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在旧中国,长期以来最容易受到疾病侵害的是广大的普通劳动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和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又最为严重。许多流行病、地方病在农村肆虐,危害农民的健康和生命。对此,毛主席给予特别的关注。这在五六十年代他对血吸虫病等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的多次指导中 体现出来,人民领袖还特地为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报道,写了《送瘟神》著名诗篇。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目标就是使农村“有医有药”。伴随着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兴起。为了推广山西省稷山县“大家集资,治病免费”的合作医疗制度经验,1960年3月16日,毛泽东亲自代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农村合作医疗

【不能忘却的纪念,】

问题,“立即将中央二月二日批示的文件发下去,直到人民公社”[1]。

由于城乡医疗资源严重不均,1965年1月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对卫生部提出批评:“卫生部想不想面向工农兵?”这年6月26日,毛主席接到卫生部关于农村医疗现状的报告:“中国现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了75%。”毛泽东看后不禁雷霆大发,再次严厉批评卫生部的工作,发表了著名的“六·二六”指示:“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生,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时隔不久,毛主席召见卫生部长钱信忠等人,认真讨论在农村培训不脱产的卫生员事宜。毛主席之所以对当时的医疗制度不满意,其实就是对医疗资源分配的不满,国家医疗资源严重倾斜在城市中,又倾斜向高收入人群;也是对西医排斥中医的不满。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卫生部党组于1965年9月3日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上报了《关于把卫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的报告》,提出:“今后要做到经常保持三分之一的城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在农村,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办法是:医疗、防疫、教育、科研等机构,均应分出成套的人力、设备,由城市伸延到农村,每个

单位包一个至几个县或区,搞好一片,巩固一片;抽调城市卫生人员,作为‘种子’,长期留在农村工作;继续组织巡回医疗队或其他形式的临时医疗组织,到农村工作,特别是到山区和偏僻的地方去。” 9月21日 ,中共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这个报告贯彻的结果是:“合作医疗遍地开花„„大批城市医务人员奔赴农村、边疆,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卫生工作人员中人力、物力、财力的重点逐步放到农村。”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县、公社、生产大队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建立起来,基本上形成了农村医疗卫生网[2]。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医疗问题。根据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不脱产的卫生员制度正式迅速进入中央政府的议事日程。不脱产、以学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卫生员也就是后来的赤脚医生从此就诞生了。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获得真正普及和超常规发展。1968年12月5日,经毛泽东亲自批示(一二·五批示),《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介绍了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实行的合作医疗制度“解决了贫下中农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困难”的做法和经验。在文革期间,《人民日报》开辟专栏,从1968年12月8日到1976年8月31日,连续组织了107期“关于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讨论”,主题是宣

传合作医疗的优越性、交流农村合作医疗的经验,这场历时8年的大讨论,推动了合作医疗的发展[3]。【不能忘却的纪念,】

1968年9月10日 ,经毛泽东批示,《红旗》杂志第3期发表了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调查报告,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作“赤脚医生”。 9月14日 ,《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这个报告,推动了“赤脚医生”在全国的发展。赤脚医生,是指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公社社员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具有一定的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他们一面参加集体劳动,一面为社员治病。他们是中国农村中不脱产的基层卫生人员。伴随这个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是数以百万计的“赤脚医生”的成长壮大,几乎全国每个村庄,都有两、三名边治病、边参加农业劳动的赤脚医生,他们成为这个共和国公共卫生体系伸展到每个村子的神经末梢。到1977年底,全国“赤脚医生”的数量达到150多万名,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达到390多万人。“赤脚医生”(人员)与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保健站”(机构)一起,成为解决我国农村缺医少药的“三件法宝”。很多种田的人稍微经过培训就当起了医生,这些被称为“赤脚医生”的人虽然医术不高,但对农村的医疗保障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约2500人中就有一名医生(合格的西医),其他低收入国家的比数是9900:1,中等收入国家的比数大约为4300:1。几乎全国每个村庄都

不能忘却的纪念 第五篇_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胡 梦

三年前的今天,也即是2012年10月2日上午10时,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原主要负责人王愉人老师——曾在2007年上半年给我们讲授《政治经济学》一课而认识并被记住的老师——因罹患胰腺癌医治无效而英年病逝。王老师仙逝至今已1096天了,在这个普通而特殊的日子里,不知是不是自己一直喜欢怀旧,每当想起又唏嘘不已,真的不敢去相信老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虽然王老师只给当时大一的我们传授了短短的一个学期课程,每周两节课连在一起,一学期下来才不过16次聆听老师的敦敦教诲。但王老师那“国”字型方方正正的脸庞,配上一副黑色宽边眼镜,有着陕西黄土高原特有的温润敦厚形象在老师第一次稳健步入教室的那一刻,老师的音容笑貌就已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王老师衣着朴素,一件灰色陈旧西服,一条宽松牛仔裤和一双黑色皮鞋是他的标配,印象中似乎没有更换过(后来通过结合自身经历、所见所闻与人物分析就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初步认识,那些真正热爱社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热爱思考的人可能一般不会过多关注自己的生活形象与细节吧,他们把太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物与信仰之中,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不惧权势,为追求心中的理想而甘愿做出牺牲,往往舍小我而成大我)。仍清晰记得,王老师一个学期用来讲授马克思主义那套政

治经济学的课时加起来不过五节课,大多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只着重讲了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论色彩过于浓厚,早已落后于时代。在这点上我也深有同感。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像赶鸭子上架一样难以指导中国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官方意识形态越来越难以适应执政党维系其合法性的基础与共识,而如何创造出普适的价值意识形态仍是高层禁忌。

王老师是性情中人,性格豪爽直率,心胸坦荡正直,一如其方方正正的“国”字脸。课堂上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形于颜色,言辞犀利,爱憎分明,每次两节课中途不休息,不讲课本,而谈自身经历、海大建设、如何做人、怎样治学、比较中西医、评论时政等等,几乎无所不谈,讲台下六十多位学生,甚至不怎么关心爱好时政的女生都听得津津有味,如余音绕梁,臵身其中,深受学生欢迎与敬重,一位真心热爱教育,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关爱学生成长的智者与启蒙者。

王老师学医出身,后又在中央党校读研究生。王老师短暂的一生深受胡耀邦民主与开明思想影响,在课堂上每每谈到胡耀邦时眼睛里不时流露出敬佩与深深的怀念之情。据我后来的分析,或许,王愉人老师的为人与品格,刚正不阿与嫉恶如仇很大程度上是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得到锤炼与升华的。毕竟,胡耀邦在“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3月起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给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思想解放与启蒙松了一下绑,给多年遭受精神枷锁束缚与肉体摧残的人们带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王老师学医,也深受西方思想侵染,特崇尚西医,对中医却非常看不起,认为西医是科学技术,而中医仅仅是经验性的堆砌,医治好人体上的毛病甚至癌症只能依靠西方医学。对于老师中西医天壤之别的观点,那时我就质疑老师的观点有失偏颇。因为小时候在农村,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得了什么毛病,一般很少去乡镇卫生院打针吃药,往往由上了年岁的老人或者村里的赤脚医生查看症状,把把脉,开几副中药熬三次水喝了,不到两天就痊愈。如果有人被蛇咬伤了,请有治蛇经验的老人到山上找一副草药敷上,也问题不大。一直到现在,我敬重老师的爱憎分明、旗臶鲜明,但对老师的观点我也不以为然。不得不承认,西医技术在很多领域远远领先于中医,人类重大瘟疫灾难性疾病还得依靠西医治疗,然而,我们不能一叶障目,在某些时候,中医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前不久,家里放养的牛群中有三头牛由于夏天长时间暴晒患上流行热病,请畜牧局派下来的兽医打针后病情还加重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也不进食。不得已,又向一位赤脚老人求教,去药铺买了一副中药煎水。仅仅晚上喝了一次药水,第二天早上,三头牛就恢复了健康。中西医各有所长,我们不能被教条钳制自己的思考,如果能很好地将中西医结合起来,让科学技术与经验理论优势互补,思想碰撞的创新火花才有可能从中迸发。如同自由、民主、包容的普适理念一样,不分东西,不分高下,不分贵贱,因为这些理念是人类共同需要的,也是基本的共通的。如果缺少了,我们的生命就并不完整,没有真正过上人

之为人的生活;如果她们缺席太久,又不去抗争,我们的思想与人生就会被专制与权威所统治,沦为被奴役的命运悲剧。而我们并未认识到这种悲剧,这才是最大最不幸的悲剧。

王老师在海南大学担任过多项官方定义的领导职务,按中国“特色”大学行政级别构架来说是一个老资格的处级干部。而王老师又是一位不愿装睡的人,敢讲真话,不唯上,不唯书,具有独立思考批判精神,这在当今中国大学校园里是不多见的,也是难得的,一直到现在,弄不明白老师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当时老师当时的上级领导是校党委书记赵康太、校长谭世贵,两人的矛盾一度不可调和,早已在海南大学甚至海南教育界公开化。这在老领导赵康太后来《茶杯里的风暴》中可得到佐证。显然,王老师是支持赵的,一则可能是陕西老乡,在祖国南端的这块岛屿上耕耘共事多年;二则两人对大学办学理念有诸多共同点;三则是王老师对校长谭世贵的谄媚权势、霸道作风看不惯不顺眼,心里也早已不满。从课堂上老师对谭不顾其他校领导反对在海大校园北门竖起一块巨大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展板迎合当政者而给予无情批判中可以看得出。在中国大陆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名义上党政分开、分权,实质上党委干预行政、行政代替党委的界线异常模糊,党委书记与校长经常出现隔阂,矛盾激化,极不利于大学现代化发展,也极不利于大学自由开放的创新,今日之海大也可见一斑,甚者,放眼整个中国大学,难道不是这样吗?大学本应是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兼容并

【不能忘却的纪念,】

包、引领时代潮流的一方净土,可现实是成为争名夺利的名利场,培养不出一个学术思想大师,有的只是一批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功利主义者,受到的病态教育不过是成名逐利、专注于一己私利的敲门砖而已,除此以外别无其他。

记得有两次在上课前,我在讲台上放了两回纸条,提了几个问题,希望王老师在课堂上解答。老师认真看了纸条,就所提问题侃侃而谈了一节课,见多识广,知识渊博。有个问题是关于苏联解体后,经过叶利钦时代的休克疗法,俄罗斯的经济社会并没有快速发展,甚至一度出现停滞。普京当政后,俄罗斯的未来走向会如何?王老师从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冷战后时代俄罗斯从投入西方怀抱到普京时代的“新帝国”说开去,纠正了我的一些观点,要承认在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经济快速的发展,认同普京的个人领袖魅力。其实,王老师在某种程度上是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认可圣君明君治国理念的。不得不说,老师也是矛盾复杂的,存在悖论,一方面极力主张自由与民主,另一方面认可权威。我相信,如果老师仍健在,一定会对习近平树立个人绝对领导权威来治国理政、打击贪腐持高度的评价与肯定的。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的贪污腐败。我在问题中提出正是由于在20世纪90年,江泽民允许军人经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与军队联合以权谋私,造成后来的全军腐败,如果打起仗来,将不战而败,丝毫不“逊色”于清朝末年甲午战争中的军队。还提出,如果是朱镕基执政,中国又是一番什么景象?老师看了看纸条上

不能忘却的纪念 第六篇_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不能忘却的纪念,】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近日,笔者从滑县民政局获悉,该县革命烈士陵园在完成一期烈士墓区建设的基础上,目前已顺利启动新展馆筹建等二期工程项目。

据了解,该陵园占地198亩,是豫北面积最大的烈士陵园,园内现有英烈亭、纪念碑、纪念馆、骨灰堂和烈士墓等主要建筑设施。近年来,该县从担负历史责任和政治使命的高度出发,采用以展览馆为中心,大门口、纪念碑、骨灰堂一线为轴,贯穿展览区、纪念广场区、英雄林区、游园区的“一心一轴四区”的设计理念,审时度势,超前谋划,全面启动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圆满完成了陵园一期烈士墓区建设。

走进陵园,松柏青翠,绿荫如织,梅兰竹菊次第开,无名野花分外香。从冀鲁豫军区四分区参谋长胡乃超、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团长曾玉良、豫北地委组织部长张建亭,到民族英雄张海月、一级战斗英雄曹保勤、“爱民抢险七勇士”中最年轻的战士索东赞,再到124位甘洒热血写春秋的无名烈士„„共有1707位革命先烈长眠于此。据统计,在民主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该县为国捐躯的优秀儿女共计2800多名。

“如风岁月吹散了战火硝烟,却吹不散一个个前赴后继、慷慨赴死的身影,他们被人民印刻于心、永志铭记,一直没有离开,从来未曾走远。”余暇时,笔者与周围许多市民一样,爱到陵园里走走看看,置身英雄碑林,伫立烈士墓前,总能收获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

“改扩建二期工程完工后,滑县革命烈士陵园将成为一处集纪念、参观、瞻仰、红色旅游、市民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县民政局有关负责同志欣喜自豪地告诉笔者。

(马 凯 秦 斌)

不能忘却的纪念 第七篇_教学设计不能忘却的纪念

开学第一课 :不能忘却的纪念

【教学目标】

1.利用新生教育、入学教育的契机,通过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对广大青少年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2.引导广大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教学过程】

1. 回顾·纪念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8分钟)

(1) 观看阅兵开始视频,约6分半钟。

【不能忘却的纪念,】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军事夏令营的感悟来理解理解阅兵仪式。

(2)播放阅兵动画 2分钟

设计意图:展示阅兵整个过程中的精彩场面,学生可以进一步回顾阅兵的整个过程。

2.体验·感悟

(1)学生选择最感动的瞬间、画面与师生分享。(10分钟)

(2)展示人民日报“微博”选取的9大精彩瞬间。(2分钟)

(3)节选3名学生提交的阅兵仪式的感悟,与师生分享。(6分钟)

3.拓展·延伸(12分钟)

(1)#我向老兵敬个礼#(6分钟)

①解说词:这是从苦难辉煌走来的英雄壮士,这是从枪林弹雨走来的光荣前辈,请接收祖国和人民最崇高的敬意!

②这群老兵的平均年龄都在9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102岁。受阅的老兵方队有个镜头,一位抗战老兵在车上抹眼泪……有网友说:知道为什么今年反法西斯70周年要搞的这么隆重吗,因为可能下一个十周年就没有抗战老兵了......

③习主席在阅兵仪式的讲话中提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尊重革命传统,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

(2)#这盛世,如您所愿#(3分钟)

设计意图:学生们通过周总理的故事来体会祖国的强大与繁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我与祖国共成长——展示学生军训图片(3分钟)

解说词:①人们说,90/0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们自恋、脆弱、骄傲,但我们却说,我们自信、坚强、有担当,我们与祖国共成长!

②因为我们知道:“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就让我们铭记历史、开拓创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69512/

推荐访问: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