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世界之最 > 师德规范

师德规范

时间:2018-07-19   来源:世界之最   点击:

【www.gbppp.com--世界之最】

师德规范 第一篇_教师师德要求

教 师 师 德 要 求

教师应具备:“正己、敬业、爱生、奉献”的师德修养。具体包括以下十条:

一、政治思想:每位教师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二、专业业务:应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与进修,加强文化修养,掌握精深与渊博的知识,做到德高为师,以便更好地适应业务的需要。

三、教学教研:正确地认识和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育艺术,能把听有掌握的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并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深入探讨、调研,创新、改革。

四、组织管理:教师要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就,不断做出反馈,提出意见,能有条理、有计划地介绍新的教学、教育资料,能为全体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能经常组织班级活动,增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良好行为的期望,能为每个学生提出明确方向。

五、敬业爱生:要热爱本职工作,履行教师聘约,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倡认真负责的精神,勤奋踏实,真正做到教学的“六认真”,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循循善诱,对每位学生都因材施教。

六、为人师表:教师要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奋斗在岗位,奉献在岗位,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为社会树立好形象。

七、廉洁奉公: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得接收学生或家长的任何礼品、礼金,不在任何场合参与赌博,洁身自好。

八、风度仪表:教师的服饰仪容应朴素得体,整洁高雅,言谈举止应遵循文雅、稳重、端庄,态度行为要亲切和蔼,严谨持重,待人处事要真诚热情,尊重别人。

九、团结协作: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帮互学,谦虚谨慎,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共同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十、家校联系: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积极寻求途径,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主动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艺术水平。

师德规范 第二篇_师德规范基础知识

师德规范基础知识

当今的中国,正经历着全面的改革开放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轨,这一重大的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教师职业道德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其内容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二、当前师德修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工作不安心,敷衍了事。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的教师受到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不安心教育教学工作,热衷于下海经商,搞第二职业,对工作敷衍塞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的追求。更有甚者,厌恶教师工作,试图跳槽,想早日离开教师岗位。

2、不尊重学生、侮辱体罚学生。

有的教师因缺乏工作的责任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各种方式随意侮辱学生。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比猪还笨”,“榆木疙瘩不开窍”,“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有的教师用大话威吓学生,说再犯错误就不让上课,就开除出校门;还有教师因学生未能完成家庭作业,未能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就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罚站、罚晒、罚写、拧耳朵、扇耳光、拳打脚踢,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3、固步自封,懒于学习,自甘落伍。

有的教师因缺乏工作的目标和进取的动力,对自己要求不严,平日懒于学习,不关心教育发展的形势,不注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不求发展,满足于现状,自甘落后于他人。

4、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不善于团结合作。

有的教师工作中总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毫无集体观念,不体谅他人的利益和要求,嫉妒他人的进步和表彰,对他人冷嘲热讽,拆台打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与他人不能很好地团结合作。

5、为教不廉,谋取私利。

有的教师不热心本职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创收上;有的教师热衷于家教家养,学校安排工作找各种借口推辞;有的利用职业之便,向学生强行推销各种学习、考试资料;有的教师未经上级部门许可,向学生收取节假日补课费、培训费等。

6、衣着不整洁,言行不文明。【师德规范】

有的教师不拘生活小节,或衣冠不整,或穿着过于艳丽花哨;有的教师思想不健康,言行中洋溢着低级情趣。

【师德规范】

以上所述问题,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教师缺乏师德修养的具体表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

三、加强师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师德规范】

(1)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

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理论,吸取其精华,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认真学习共产主义道德理论,用先进的道德理论,武装自己,教育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认真学习一般的道德理论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从多方面获取道德知识,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衡量教师道德是非、指导教师道德行为、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标准,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具体地向教师表明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正确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有力保障。要将教师的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

(3)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

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

2、加强在实践中的磨练

【师德规范】

学习理论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付诸教育实践,因为教育实践不仅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检验教师师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只有经过实践的反复磨练,道德认识才能日益明确和深刻,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才能日益坚定,道德情感才能日益丰富,道德理论才能日益完善,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品质,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3、加强向优秀教师的学习。

在优秀教师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所倡导的优秀品质,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体现了新时代师德的特点和要求,他们从不同的侧面把教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了。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既能帮助我们提高师德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我们的师德情感。

四、加强内省和慎独

内省和慎独,是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内省就是自觉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教师以师德规范为准则,以品德高尚的人为榜样,时时反省自己,就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慎独”一词源于《礼记·中庸》,书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古人尚知内省和慎独,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努力加强自修养,通过自我修养,强化自己的道德意识,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把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总之,教师要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经受住社会和自身的各种考验,就必须明确师德规范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修养,通过修养,增加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树立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进行道德行为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师德素质,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教师职业道德体现

我国几千年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中有不少优秀的成份,它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终生授徒,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古代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春秋以前,教师职业道德虽然已经出现,但很不系统,往往夹杂于政治道德之中。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广收门徒,创立了许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并以《论语》一书集中反映了出来。其中较为著名、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体现了一种有关“学”“诲”的师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体现了一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师德。 此外还有热爱学生、有教无类、不耻下问、知过而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著名言论,形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孔子而后的百家争鸣时期,荀子、墨子、孟子等对教师职业道德体系进一步发展如荀子在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的同时,又提出教师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实际就是在德行信仰、能力、知识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汉代的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才干、言谈举止等。 唐代韩愈将师德列于对教师要求的首位,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宋元明清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朱熹提出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作为教师的道德规范。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则认为“德以好学为极”、“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

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批判地继承了古代师德的优秀遗产,以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为指导,从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最先进、最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师德规范 第三篇_2013年师德师风档案

高集乡西岭街西学校

师德师风档案

2013

永久

卷 内 文 件 目 录

馆编: 室编: 保管期限:永久

【师德规范】

卷 内 文 件 目 录

馆编: 室编: 保管期限:永久

师德师风建设会议记录

师德师风会议记录

师德规范 第四篇_师德师风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师德师风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通过8月25日早上8点半师德师风学习活动启动仪式以来,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贵州教师誓词》、《贵州教师自律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毕节教师“十个不”的承诺》、《中共毕节市委办公室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涉及教师的法规和师德规范、制度。

通过对相关法规、师德规范和制度的学习,大大提高了我对教师的师德认识,尤其是在学习活动中开展师德自评和互评,认真查摆问题,用“整风”的精神整治师德师风,让我触及了灵魂深处,对照师德师风个人对照检查材料的若干条。想想过去,对照现在,展望未来。现结合自己教学生涯认真剖析自己:

1、在工作上,尽管我能尽力的上好自己的课程,但有

时在贝壳方面也存在马虎的现象,特别是在学习方面,学习力度不够,远远不能达到提升自己能力的要求,存在懒散、消极的思想。

2、上课从来不迟到、不过下课有拖堂的行为,有几次课间操的时间,正好上节课是我的数学课,但由于安排的内容没有完成,就延迟了几分钟的时间,把该讲的内容讲完,导致学生去操场时广播操已经开始做了。

3、上课每期每节课都有教案有计划,但是自己总认为自己

在这些内容上都懂,有时就随便看一下教材就去上课了,因此有些该拓展的知识面就没有提到,以至于没能充分利用好资源,没能做到使全体学生素质提高的设想。

4、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候尤其是优等生,总认为他们的自学能力比较强,就让其自行解决,顺便培养其自学能力。不过教学实践告诉我,对于有些难度较大的题,是需要教师点拨、启发的。

5、批评学生时候语言虽然谈不上尖刻,但是有时候嗓门提得高了,还波及了其他同学。批评一个学生时候连带一类学生一起批评。

6、尊重家长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本人在工作中接待家长有时候态度不够热情,开导和解答不够细心;

7、在为人师表方面,我遵守社会公德,注意处理个人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作风正派;但身教注重不够,律己不够严格,缺乏对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的理解

8、在从教生涯中从内心出发,学生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歧视学生,体罚、侮辱学生的行为,也没有强迫学生转学。不过对于优秀生爱屋及乌的错误,对于优秀生所犯的小错误,有时候没有严厉地批评指正;

9、没有强迫学生购买教辅资料,但是有时为了学生多学点

知识,介绍他们去某某家购买,不过我从未在其中谋取半点私利,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10、没有违反教育规律惩罚学生抄写试卷、作业,只是在测试或作业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抄写最多一遍,这样无形中给学生增添了负担。

11、没有变着手法收受学生家长的礼物,索要钱财的行为,但是在家访的时候偶尔盛情难却,会在学生家里吃顿便饭;

12、在察民情、解民忧上做得不够好,离家长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对家长要求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没有全面了解和掌握。

13、在严谨治学方面,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14、没有指定学生购买教辅资料,但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没有反对学生自己去书店购买,但这样学生的学习负担也相对加重。

15、过于包容一些学习稍差的学生,没有很好的督促他们在学习上好好的下功夫,以至于没有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于懒散,成绩很不理想。

16、理论学习上不够主动,刻苦精神也不强,跟不上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这方面有待于加强努力克服。

17、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言行,从不在学生面前说脏话影响自己的形象。

18、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不传播攻击国家领导人的思想,从不给学生传授影响国家政治制度的负面消息。

师德规范 第五篇_2015师德建设计划

忠县善广乡中心小学校

2015年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计划

为了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根据《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表彰奖励及惩戒条例》和忠县教委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行为十不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2015年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依法执教,依法从教,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

2、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规范教育,促使各教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质量观、人才观,增强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使命感。

3、培养师德典型,树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辉形象。

4、坚决遏制以教谋私、有偿家教、“教育三乱”行为。通过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的评议使良好的师德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转化为广大教师的人格品质。

三、领导小组

组 长:龙福顺

副组长:邹卫雄

成 员:邹华、谭春梅、彭建国、袁秀娥、杨杰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管理责任,落实“一岗双责”

学校每学期开学与每一位教职工签定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或承诺书,学校分管领导签订分管领域内的教育“三乱”治理责任书,细化班主任、学科组长、年级组长和学校分管领导责任,并对分管领域内发生的教育“三乱”行为负管理责任。把师德师风建设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做到师德师风建设无死角、无漏洞、无空白。

(二)加强学习,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教工师德水平

1、以建设“学习型”集体和个人为目标,不断创新学习方式,采取集中学习以自学相结合、文本学习与反思研讨相结合,深化业务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和先进典型学习,重视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2、以“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教师争做最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的德艺双馨的的老师,树立一批敬业、爱岗、奉献的先进典型,树立师德标兵。

3、加强党建工作,强化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建设,发挥党员教职工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促进师德建设。

4、以活动为载体,提高思想素质。

组织系列活动,让广大教职工在活动中提高思想认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1)实施“五师”教育工程“:

铸师魂 教师要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

育师德 教师要做到“三爱”: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对后进学生要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

树师表 教师要实现“一二三四”目标:一强——强化为人师表意识;二严——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四高——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 正师风 通过制度规范、行为规范、榜样规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练师能 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按师德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目标进行培养。

(2)加强班主任工作,提高德育水平。继续开展“班主任工作大家谈”和“班工作经验交流”活动。

(3)在学校党员老师中开展师德建设“党员示范”活动。

(4)设立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开放课堂教学,同前来开

会的家长进行座谈,听取意见,改进我们的工作,拓宽交流的渠道。

(5)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如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征文比赛、听报告、讲座和文体等活动。学校利用周前会,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以会代训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通过学习教育让每一位教职工明白: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应该努力做好什么,不能做什么,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应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三)加强监督,提高管理效能

1、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由全体教职工相互监督、学生监督、社会监督。

2、学校每学期都要广泛向教职工、学生家长及社会群众征求对本校师德师风建设意见一次,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制订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到位。

3、继续严格执行学校干部、教职工发现教师违法犯罪报告制度。学校中凡发现有教师违法犯罪现象的干部、教职工,不论是否属于自己的直接工作范围,都必须向学校有关人员反映,凡视而不见,推委纵容、任其发展的,学校将按照情节和后果加以责任追究。

4、建立师德师风问题举报人保护制度,学校依法保护师德师风举报人的权益,凡出现泄露、挟私报复、打击举报人的要党纪政纪予以追究。

5、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生一旦自身合法权益受到威胁或侵害要立即举报,争取保护。

(四)严格考核,落实奖惩

1、学校严格执行《教师师德师风考核方案》,坚持做好每期的师德考核工作,坚持由学校考核及学生、教师、家长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把教职工师德考核的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年段岗位考核和教师的职称年度考核内容,与教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提干评优、绩效工资分配等切身利益挂钩。

2、学校建立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表彰制度,学校每学期评选表彰师德师风优秀教师一次,学校认真总结师德师风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作好宣传,扩大影响。

(五)开展集中整顿教育活动

学校在每学期期末放假前或下半年开学前,集中对全校教职工师德师风整顿教育。通过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教职工依法执教意识和自觉服务意识。通过教师自我总结剖析,领导指出,群众帮,查找学校师德师风管理和教师遵守师德师风规范的差距,制订整改措施,督促落实,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

(六)严格执行师德师风问题处理报告制度

发现教职工严重违反师德师风规范行为的,学校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据实报告,并在领导指示下,立即调查处理。发现严重体罚学生,教师性犯罪的,学校必须依法严肃查处并在半日内向上级领导据实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谎报。

(七)强化领导,预防和杜绝教师违纪违规行为

师德规范 第六篇_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七里店学校俞长田(2014.3)

一定的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给师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历史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主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师德建设面临如何与教师队伍的高学历、高素质、职业竞争日益激烈和结构变化不断加快等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问题。2005年,教育部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号文件确定下来,这反映了上至国家领导,下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期望,也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要求。

(一)充分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所谓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内容。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产品是人。 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为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道德水准,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师风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所学校的品位,那么师德的水准就是一所学校重要的精神标杆。学校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的意义也主要体现在这方面。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

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我国教育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对师德赋予了更多的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首先,师德建设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热爱学生,对事业忠诚,有执著向上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其次,师德建设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第三,师德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民主化。第四,师德建设也是推进教育均衡、协调、优质、高效发展,树立良好教育形象的必然要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师德优良的队伍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办出更高更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让人民满意了,我们的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的教育形象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公认。

因此,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师德师风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我们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认真真地、实实在在地、持之以恒地抓好师德建设,履行好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众望所归。我们一定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崭新的文化积淀。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我校师德建设及教师思想的现状,从总的情况来看是比较好的,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他们的风范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赞誉。

然而,在看到主流的同时,我们也要对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尽人意的状况和现象给予高度的重视,有的还必须予以警惕,切不可掉以轻心。目前教师

队伍中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有的放松和忽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育人意识淡泊,对学生缺少关爱,对学生的错误言论和不良行为不闻不问,把教书育人的天职置之脑后;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 “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此外,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也并非个别现象;把个人的利益看得过重,动辄闹个人情绪,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较差的也有;还有个别教师有收受学生物品、违反纪律、放弃原则的现象,甚至不顾场合,不顾身份,经常说一些庸俗低级的“黄话”等等。存在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存在教学内容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不合乎知识更新要求的现象;存在少数教师授课效果不好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校风学风的整体改善,极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果看不到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流和成绩,肯定是错误的,我们就会失去信心;但是,如果看不到我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对其危害没有足够的认识,肯定是危险的,最终将使学校发展和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伤害。对此,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近年来,学校相继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有步骤、有主题、有序列地开展了师德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师德建设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既要不断唤起和激发教师内心的道德自律,也要着力构建有利于师德持续发展的机制,把时代对师德的要求转化为教师内在的、长久的自觉行为;既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内容和要求,也要有一套完善的师德建设运行机制和评估、检测体系,切实落实师德建设的责任制、追究制和自上而下完整的管理体制。为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危机意识,牢记自身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充分考虑师德建设的长效性、连贯性和严肃性,建立健全切合我校实际的师德建设规范,把师德建设引向深入。 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教师中存在的对教学不负责任,应付了事;对学生莫不关心,教书不育人;自我要求不严,不能为人师表等等,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形象。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从而激发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而发愤学习。

二、师德建设的思想观念基础

师德认知是师德建设的理性基础,没有对师德的概念、观念、原理、原则、规范及其价值的认知和讨论,人们就无法有效开展师德教育、师德修养、师德评价等一系列师德活动。

问题是,在师德认知教育中,教师所接受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尚值得探讨,或者简略地说,我们是直接要求教师遵循师德规范,还是注重于改变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念。因为它将影响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内容和及其方法的确立,最终要影响教师对师德规范的遵循。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通过树立和宣传师德的榜样,或是通过强化师德规范学习来进行师德认知教育。我们把这种仅仅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如何做而不该如何做的教育称之为规范认知教育。应该说,在规范认知教育方面,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对于普及师德知识和提高师德水平曾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多元化造成了人们在生活方式选择上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在如何生活问题上更加注重生活的效果和服从自己的理性。可以说,当前我国社会已从规范认知走进了价值认知的时代。譬如,人们接受某种事物和如何作为主要取决于自己对该事物或该行业价值的认同程度。同样一种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师会做出两种以上的选择:有的符合师德规范,而有的不符合或是违反师德规范。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师德的具体规范,而是因为他们抱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所以,再以规范认知教育模式来教育教师只是强调了事物的表象,因而逐步显露了其局限性。因此,师德价值及其方法的认知教育是一种更能提升人的自主能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所以,我们必须改善和深化原有的规范或榜样的认知教育模式,变师德规范认知教育为师德价值认知教育,即深入到教育本质和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方法论来加以探讨,以引导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自觉地选择和肯定一种正确的价值和方法。

所以,为了使师德规范真正深入广大教师的内心世界,成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动指南,我们还必须在理论上揭示它们对于教育主体的所有价值,注重于塑造教师正确而全面的道德价值观念。例如,我们不仅要揭示师爱对于社会和学生的巨大价值,而且还要说明它们对于教师生活本身所具的意义。“课堂教学对他们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出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活价值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就教育技术来讲,应该说,价值认知教育比规范认知教育要更为复杂和困难,而且还会因不同的教师其方式和方法而不同。尽管如此,对教师进行师德价值认知教育,必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其关键是善于启动教师的主体意识:一是需要借助于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多方面指导.以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二是需要教

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反复进行道德的认知、体验和觉悟,逐步形成较为正确而稳定的教育人生观和方法论。实践表明,师德价值认知教育是更为积极的教育活动,最终将会演变为师德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成为师德的基本能力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深入价值和方法领域的师德认知能力,是由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所决定的。与普通公民道德不同.这种认知能力有着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的教育理论、学科水平、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基础。无疑,这种道德认知能力是每一位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

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族、不同出生、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恰当地处理好“外表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准确。 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师德规范】

“信赏必罚”,原本是政治家们的用人之术。如今“赏罚”的运用已成为

师德规范 第七篇_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解读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劳动。道德与政治、法律一样,源于社会存在发展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以及与此相关的依靠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来实现的调节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人们必然产生一定的道德关系、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善恶的客观标准,就是看其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

传统习惯具有稳定性、群众性和持久性等特点。

道德作为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实践精神和行为规范体系,它一经产生就有其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63987/

推荐访问:师德规范内容 教师师德规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