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健身运动 > 警察和公安的关系

警察和公安的关系

时间:2018-07-03   来源:健身运动   点击:

【www.gbppp.com--健身运动】

警察和公安的关系 第一篇_认识警察公共关系

认识警察公共关系

1、公共关系的发展

公共关系是从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简称公关。“public”在英文中有公共的和公众的意思,有学者认为应翻译为公众关系更准确。公共关系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是用于保护大的商业利益,以反对新闻界的揭丑运动和政府的法规。其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单向说服阶段,人们把公共关系看成是影响别人的一种宣传努力;第二阶段是双向沟通阶段,人们认为公共关系是促进互相了解的艺术和科学;第三阶段为策划阶段,人们认为公共关系是给组织领导人提供咨询和实施计划的行动方案。由此,学者给出了这样一种定义:“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在公共关系中,公众是指与组织有关系的个人、群体或组织,而不仅仅指公民或群众。

公共关系特别是政府公关在我国是比较晚的,但是,从2001年申奥成功、2003年“非典”、“5.12”汶川地震、奥运成功举办等大事,就不难看出中国政府正是在面临一系列所遇到的大事件的危机决策和解决方案中认识到,采用专业的公关方法应对大事件特别是危机事件的重要性。于是,2004年初,中央各部委、地方各级政府启动了新闻发言人制度,随后各级新闻发言人培训也逐步展开,大学的公关学者、外国公关专家开始走进政府公务员培训的讲堂。

2、警察公共关系的含义

那么,什么是警察公共关系呢?关于警察公共关系的定义,中国人民公

安大学的孙娟教授作了这样的描述:警察公共关系,是指警察组织为了促进与其公众的良性互动,建立并维持与公众的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关系,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树立警察和警察组织的良好形象而进行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活动以及对沟通活动的管理过程。怎么来理解这段话呢? 谈到警察公共关系,我们可能最先想到的相近的词汇“警民关系”, 他们是不是同一个概念?警民关系是一个政治概念,我国的警察组织是政府的组成部分,警民关系是警察与社会群众之间的关系,它主要用来指关系的状态、质量,而没有管理这种关系的含义。当然,公安部“三项建设”之一的“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是警察公共关系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而警察公共关系不仅包括管理警察组织与社会群众的关系,也包括管理警察组织与其他组织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其范围远远大于警民关系。

那我们平时所作的宣传工作是不是警察公共关系呢?我们平常所作的宣传工作实际是面向公众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着眼于保护警务人员的现行行为及形象,是一种单向的影响和灌输。而警察公共关系有着更丰富的内涵,能够从组织与公众的双向沟通和交流中,通过多样的形式和角度来影响公众。

3、警察公共关系的主要特点和职能

警察公共关系的特点与其职业特点密切相关。其一,具有政治性,警察组织是政府的组成部分,警察的工作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在实施社会管理工作中,社会矛盾、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反映到警察和公众的关系中来,警察与公众的关系好坏可能影响的是党和政府的声誉,影响社会政治稳定。“躲猫猫”事件、上海杨佳袭警案、瓮安事件、石首事件等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其二,警察公共关系中公众呈多样性、复杂性,警察要

服务于全社会所有的人,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各种社会组织都是警察机构服务的对象;其三呈下沉性,与公众联系紧密。对于企业来讲,员工可以与消费者没有任何接触,而对警察来说,越是基层民警,与社会公众接触的机会越多,而且是面对面地直接交往。从公众的心理反映来看,人们往往把对个别警察的感受泛化到整个警察机关,警察形象就是在这种大范围、高频率的与公众直接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警察都代表着公安机关。不管是电视、广播、报纸都有关于说“法”的栏目,说“法”必说“警”,说明人们对警关注程度之高(中央电视台《法制在线》栏目策划人孙烨辉曾讲,“涉警、涉官” 的报道会在网上3天以上,不亚于明星)。特别是在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出者的互联网时代,警察的个体不当行为会被放大到团体并迅速传播开来成为话题(因为对媒体来讲,坏消息即好新闻)。也因此,警察公共关系的重点就是全员公关。其四,警察角色的复杂性,警察在面对公众时,公众接受服务时,人们需要警察工作态度好、效率高、办事快捷;遇到危险时,人们需要警察行动迅速、果断强势,当警察的工作表现与公众的角色期待不一致时,公众与警察的关系可能就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形,也因此,警察公共关系比一般社会组织单纯的公共关系要困难得多。

4、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

警察公共关系主要有以下职能:其一,监测组织与公众的关系状态,为组织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帮助组织制定目标,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是最基本的公关职能之一;其二,通过传播活动影响、引导公众舆论。舆论是公众信息的一部分,是一种集中的、强化了的公众信息,是社会公众对警察组织

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代表公众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新闻传播媒介在公关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组织需要通过与媒体建立融洽、互信的关系,更好地借助媒体的传播功能来树立组织形象,这项公关职能与传统的宣传职能相同;舆论引导在危机处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在石首事件中,从17日事发到20日石首市政府发布公开信,粗略统计大约80个小时,对此《人民日报》的评论说,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一方面是政府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一方面是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发布信息,探寻真相。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段时间里,体现政府立场的新闻稿只有3篇,而一网站的帖吧中就出现了近500个相关主帖,还出现了不只一段网友用手机拍摄的视频。而在成都公交车爆炸案中,2天进行了5场密集新闻发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三,拓展沟通渠道,赢得公众支持,像我们开展的警营开放日、大走访、千警进万家等活动都是寻求增进相互理解、赢得公众支持的方式;获得2008年中国最佳警察公共关系案例大赛银奖的云南昆明西山分局“亲子教育走进社区”的活动,通过“亲子、亲警、亲民、构建和谐家庭、构建和谐警营、构建和谐社区的一系列活动,拉近了与公众的情感距离,使警察工作接近公众、融入公众,提高了公安工作的效率和社会效益。其四,塑造警察组织和警察的良好形象,警察组织形象是警察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整体印象、看法和评价,警察公关人员要通过对各种形象要素的设计、策划、控制和传播,特别是对警察行为的输出管理上,改善公众对警察和警察组织的认知。其五,处理警察组织的公关危机事件,减少危机造成的危害,甚至化危机为机遇,“我不能改变事实,但我可以改变你的看法”。

警察和公安的关系 第二篇_警民关系现状与前景

警民关系现状与前景探究

徐建军 上饶县公安局副局长

背景资料:2008年,公安部在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提出了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内容的“三项建设”,一段时期以来,各级公安机关在“三项建设”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走了不少的弯路。 关键词:三项建设 警民 关系 和谐

上饶县地处赣东北部,与上饶市中心城区相接,下辖22个乡(镇)、街道,195个行政村,29个居委会,人口70余万,现有警力(含交警)479人。2009年,全年有效接警量首次突破5000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首次突破1000起,刑拘人数首次超过300人,破案率较往年略有上升。去年,根据市局的工作部署,在市局的统一领导下,我局开展了“深化和谐警关系建设,创建人民满意公安机关”活动。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局也创造性的开展了“办百件实事、帮千名对象、访万户人家”的“百千万”活动,整个活动开展期间,我局共发安民短信10万余条,公开信5万余份,走访对象3000余名;在年终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时,公众对我局的满意率为92.6%,其中四十八、石人等几个派出所获得了100%的满意票,全局的满意度在全省排名由去年的88位上升到68位。从测评结果上看,我局的“创建”活动在成效上有所提高,但离预期的还有一定距离。

一、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新时期的公安工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与挑战,各级公安机关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与办法,但纵观全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看,“三项建设”应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公安机关的中心工作,其中“信息化建设”是基础,“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手段,“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是目的,是整个活动的灵魂。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强化公安职能作用、提升公安工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推动公安事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2007年,为了遏制盗窃案件频发的势头,我局花厅派出所在辖区内文昌阁村组建了一支治安巡防队。刚开始,派出所

【警察和公安的关系】

长为经费问题伤透了脑筋,当把这一信息在村委会一公布之后,辖区群众就对此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表示要参与到巡防队来,即使不发工资也行,这使得困扰派出所的巡防队经费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所以以说公安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要想得到群众的支持就必须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首先,和谐的警民关系可以提高公安机关的刑事打击能力。解放初期,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国内外各种各样敌对势力的威胁,而当时的公安机关不公装备落后,而且人员也很少,但他们却侦破了大量的敌特破坏案件,很好的保卫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靠的是什么?就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现在,以我县公安局的警力对比来说,是解放初期的12倍,装备与以前相比更是无法相提并论,但破案率与以前相比却有所下降,这是为什么?这就是群众支持率决定之下的天壤之别。其次,各谐的警民关系可以提高公安机关的行政管理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治安的管理任务越来越重,对公安机关的考验是越来越大。从我局的统计报表上看,我局去年全年行政案件30458起,主要以交通违章、殴打他人、赌博等案件为主,而这些案件从性质上来看都不是很严重,是通过普法教育、宣传劝导等手段可以避免的。但是我局在普法教育、宣传劝导等方式上的投入不可谓不大,2009年,仅交警大队一年的宣传经费支出就有20余万元,我局各派出所在辖区内派出法制副校长69名,开展法律知识讲座50余场次。从处罚力度上看,我局罚得不可谓不重,关的不能说不多,去年一年,仅行政拘留就有450人,与往年相比上升了5.2%。但效总是不明显,行政案件还是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的普法宣传没有让群众入心入脑,群众对我们的宣传有一种抵触、排斥的心态,我想这除了因为宣传方式及劝导方法的原因之外,关键还在于民警与群众的关系不密切,俗话说知心交底,萍水话长。是真心的朋友不用多说,一两句就可把话说明白,就能听得进去;萍水相逢的你我说的再多也没用,人家根本就没把你说的当回事。

(二)和谐的警民关系是促进公安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公安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重要依托和力量源泉。长期以来,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首先,公安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群众的支持。有了群众的支持,公安干警工作起来就会有如鱼得水的感觉;缺了群众的拥护,警察的工作就犹如夜临深渊之忧,在实际工作一点底都没有。如果一个责任区民警与辖区群众有深厚的感情,那么他在辖区内无论遇到多大的事情,他都可以做到镇定自如的处置,这份自信就来源于群众对他的信赖。否则,再小的事情他也会拿捏不准,即使能够匆忙应对,小事情也会

引发大变故。其次,公安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取得群众的支持。周总理说“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在哪里?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人民的支持与信任,使整个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更有尊严。公安机关是行使刑事管辖权与治安管理权的机关,每一个警察的每一次执法活动或具体行政行为都是在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警察每破一个案子、救助一个对象都是在向群众诠释我党的执政初衷。然而当我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之后,却还是难以得到群众的认可与理解,有些时候甚至事与愿违呢!如今警民之间的关系现状在有的地方好转不敢说,能保持不恶化就已很不错了。

二、当前警民关系的现状

(一)警民之间有隔阂。这种隔阂不是短期内或是一两件事上形成的不理解,是我们警察长期没有主动的与群众沟通所造成的彼此之间的敌视状态。群众说警察是老爷,警察说群众是刁民,进而就形成了警察执法不被群众理解,群众诉求不被警察重视。当年我在基层派出所的时候,有个群众来找到我说他儿子的年龄错了要纠正过来,求我帮他出个面跟户政窗口的民警说说,顺便还带来了两条“金圣”香烟,我当时还以为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就让他把更改的理由和证据给我看看。当我看了之后,我发现他完全具备了更改的条件,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到窗口申请过了。他说没有,是直接来找我的,我让他说的哭笑不得,在他看来到公安机关要办事不托人是不行的,这是一个最朴实的村民对我公安民警的看法。

(二)警民之间有误解。为了改善警民关系,各地公安机关出台的措施有很多,办法也不少。但做来做去能够得到群众拥护和理解的廖廖无几,每出台一项措施群众要么说公安机关想搞钱,要么说公安机关在作秀,下去做工作的民警很难被群众认同。比如说在“冬季行动”期间,为了取得实实在在的行动效果,我局派出了大量的警力上街巡逻、设卡、清查。整个行动期间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战果,侵财性案件也大幅度下降了,但群众说是年关到了,公安局要发奖金,所以出来抓人搞罚款。

【警察和公安的关系】

(三)警民之间有距离。如今是网络空间发达,在这个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小了,即使陌路相逢的人也可能在瞬间成为知已。以前基层警察上班是没事辖区转转,有空找人唠唠。现在的基层警察一下班就想往家跑,到网上找乐子,以缓解心灵的空虚与寂寞,与群众的距离是越来越远,在派出所呆上个两三年,连村干部认不全的都

有,更别说是一般的平头小百姓了。以前派出所民警是周一上班到周五下班,一部“边三轮”,几部摩托车就可以让民警在辖区内跑来跑去,现在每个派出所交通工具更好了,下村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小轿车上午8点从县城出发,9点左右到单位,吃完中饭休息三小时,下午5点下班,几乎很难有时间下责任区。

【警察和公安的关系】

(四)警民之间有偏见。偏见就是彼此之间的优点与成绩很难被对方认可,缺点与错误极易被对方接受。现在的警察一看到群众上访就说群众为了钱想要挟地方政府,遵纪守法的群众被说成是傻冒,调皮捣蛋的说成是刁民;群众看警察也一样,奉公守法、原则性强的被认为是笨蛋,吃拿卡要、胡作非为的就是败类。在这种偏见思想的引导下,警民之间就很难进行沟通,群众的诉求不能引起警方的重视,警察的辛苦难以取得群众的谅解。

三、造成警民关系紧张的原因

近些年来,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与纪律约束,虽说会在局部的地方有所改观,但要在短期内从整体上扭转这种局面却很难。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覆水难收的局面,除了我们民警自身的素质提高缓慢之外,客观上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

(一)少数警察的不良形象被媒体恶意放大。当前,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警察被打--活该!警察打人(不管好人坏人)--不该!大报、小报、电台等媒体的记者只要一听说有警察伤人的事立马就会在现场出现,一件极小的肢体冲突也会被炒作成弥天大血案。可以说媒体为了抓住公众眼球,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是不择手段,如果警察有正面的素材要宣传报道,他们肯定会说---拿钱来!一个版面多少多少,可以讨价,不能还价。甚至有的小报记者拿报道公安机关的负面新闻来要挟公安机关,极尽敲诈勒索之能事。

(二)少数警察的不良行为被公众故意传播。在肯定我公安机关的主流时,我们也不否认在少数警察身上确实存在着违法乱纪的行为,如:窗口单位卡、管理单位拿、审批单位要等等,随之也应运而生出一种特殊的职业—掮客。这种人以与公安干警关系好,在公安局能办事为招牌,专门为他人到公安机关说情办事,且堂而皇之的向当事人索取不菲的活动经费。长期以来就在公众的心里形成了一种“规距”,到公安机关就是送钱办事,送小钱办小事,送大钱办大事,不送钱就不办事的错误认识。

(三)多数政府的不良措施被群众当然曲解。公安机关是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的专政机关,是一个特殊的部门,警察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也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提高警察履责的效能与积极性。如罚没收入返还,允许公安机关将罚没款项用于购置装备与提高警察的福利待遇等。当然这些措施的初衷是好的,在实际操作中却极易被公众曲解,警察办案处罚当事人说是利益驱动;在不罚款的前提下拘留当事人又说警察没有人情味,不以人为本;如果不罚款、不拘留,以教育为主,又说警察不作为,说到底是让警察左右为难,里外不是人。

四、当前有利于改善警民关系的因素与条件

当然,在现实中影响警察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的因素有很多,在此很难一一道全,但我想上述三条应该是主要的。然而当前的社会是个多元化、开放型的社会性,影响警察形象的因素有很多,有利于改善警民关系的条件也不少。

(一)公众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有利用警民之间的沟通。法制社会的好处就在于对个性自由的约束和人与人之间在公正的法律面前可以互相谅解。随着宪法与法律的基本常识的普及教育,现在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可以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沟通相互之间对某件事的认识。以前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要让群众了解是很困难的,民警做思想工作说上半天也无济于事。比方说在农村有很多的拐卖妇女案件,为了解救一个被拐卖的妇女,民警不管说啥也没用,老百姓就认为我花钱买老婆和花钱取老婆是一回事,不犯法,如果民警要强行解救就极易引发群众围攻警察的事件。而这种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的普及是越来越少了,这就是有利于改善警民关系的意识前提。

(二)公众对警察依赖性增强有助于警民之间的了解。十年前,可以说警察这个职业对公众还是比较神秘的,群众都知道警察是抓坏人,却不知道警察也服务好人。“有困难,找警察。110就在你的身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公众对警察的依赖程度是越来越高了,这是公安机关在公众面前展示自身良好形象的大好时机,是扭转警民关系被动局面的绝好机会。公众有求于警察之时就是警察改变公众对自身看法之机,警察要善于利用这种机会让公众了解之自已,展示自身的良好形象,这就是有利于改善警民关系的机遇基础。

警察和公安的关系 第三篇_公安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概述

公安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概述

警察公共关系是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公共关系作为公安机关塑造形象和沟通内外关系的管理活动和艺术,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警务活动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3年召开的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提出了“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的要求。这表明在今后的公安工作中,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各级公安机关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公安工作对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势在必行。

一、 警察公共关系概述

(一)警察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一词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舶来品”,是英文“Public Relations”的汉译名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得到广泛使用。【警察和公安的关系】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增进内部和社会公众对组织的信任与合作,通过信息传播与情感沟通等手段达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现代公共关系最早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它首先兴起于工商企业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关系的理念在政府部门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如今公共关系已经成为政府各部门协调内外关系,树立良好形象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二)警察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公共关系由三大要素构成:公共关系主体、公共关系客体、公共关系手段。

1、警察公共关系主体。即承担公共关系活动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和建设的主体,是公共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的一方。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必须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系统建立起一定的共同体,即社会组织。按照社会属性的角度,可以把社会组织分为盈利性组织、互利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无论哪种社会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一定的公共关系活动,营造内外和谐有利的发展环境。警察公共关系的主体就是公安机关。

2、警察公共关系客体。即公众。公众是指与公共关系主体有一定利益关系的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公众有内部公众(公安机关内部的每位工作人员)和外部公众,他们是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公众对社会组织(公安机

关)的需求、看法、态度、行为等,构成了社会组织(公安机关)生存与发展重要的内外环境。社会组织(公安机关)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就是要协调好与内外相关公众的关系,求得他们对社会组织(公安机关)的理解、支持与合作。

3、公共关系手段。即信息传播与情感沟通。信息传播与情感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和工作过程,是联结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主体信息传播与情感沟通的方式主要有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和人际交往等。

(三)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

1、客观性。社会组织(公安机关)的公共关系是作为一种客观现象而存在的,它是社会组织(公安机关)在与相关公众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结果。换言之,只要有社会组织(公安机关)存在,它就必然要自觉或自发地与相关公众发生某种联系,并对相关公众施加某种影响,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活动。

2、组织性。社会组织(公安机关)的公共关系工作虽然要由一定的组织成员来承担,有时所面对的公共关系对象也是一定的个人,但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所发生的联系,是一种组织行为,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人际交往。因而公共关系与社会组织(公安机关)的目标甚至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组织性和公共性的特点。

3、互利性。满足各自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是各种社会交往背后的普遍动机。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信息传播与情感沟通活动,实际上也具有明显的互利性。社会组织(公安机关)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工作目标,如树立组织(公安机关)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更多的公众支持、获得更多的利益等。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又必须以合法和多种的手段满足工作对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条件。社会组织(公安机关)越是能满足公众的各种需求,就越是能使自身的工作目标获得更好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关系是建立在利益互惠基础上的一种信息情感沟通和组织人际交往关系。

4、强制性与服务性统一

社会组织(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了警察公共关系的强制性和服务性并存。公安机关必须根据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强化专政职能,坚决打击危害国家

安全和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这种打击,管理行为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只要公共关系另一方面的行为危害了社会,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警察公共关系区别于其他公共关系的重要标志之一。警察公共关系的服务性是公安机关作为警察公共关系的主体,人民群众作为警察公共关系的客体,两者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5、开放性与封闭性统一

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本身要求各种行为、活动具有开放性。只有互为开放,才会增进警察公共关系中双方的互相理解赢得警察公共关系中客体对主体的支持,但鉴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又决定着并非所有的警务活动都能对外公开。

6、特殊性与普遍性统一

警察公共关系是众多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它具有社会关系的一些普遍特征。但是,警察公共关系由于主体、客体的不同,致使它也不同于其他社会关系的地方,这就是警察公共关系的特殊性。

(四)公共关系的功能

公共关系的功能是指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具体来讲,公共关系具有以下几项功能:

1、搜集信息。任何现代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导和基础,信息、物质和能源共同构成了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公共关系具有搜集信息的功能。公共关系活动按其活动程序来说,一般是从搜集信息开始的。信息是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并达到目标的重要因素和基础,因而搜集信息就成为公共关系的首要功能。由于公共关系活动对象的广泛性,社会组织所面临的公共关系信息极其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信息需要搜集:一是与社会组织相关的公众信息(治安信息、国保信息等);二是有关社会组织形象的信息(媒体对公安机关正负面形象的报道);三是社会组织的外部环境信息。

2、咨询决策。社会组织(公安机关)中承担着公共关系职能的机构和人员虽然不是决策者,但却是决策者的咨询机构和谋士,因而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咨询决策,即围绕社会组织(公安机关)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目标,在搜集信息的基础上,提出各种可行性方案。供决策者进行选择。咨询决策功能可分为咨询建议和参与决策两个方面。咨询建议是指公共关系机构和人员就某个问题向

决策者提供可以借鉴或采纳的情况说明和意见,组织(公安机关)的决策者为了科学决策,在一些问题上需要了解一定量与质的公众信息,这就需要公共关系机构和人员为决策者提供咨询建议。参与决策是指社会组织(公安机关)的公共关系机构和人员在组织确定决策目标、拟订和实施决策方案中发挥重要的助手作用,确保组织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公共关系参与决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公共关系机构和人员要站在协调公众与组织利益的立场上帮助决策者确定决策目标,通过内部协调机制,协助组织把决策方案传达到各个部门和每位成员,使决策目标能得到顺利的实现。

3、协调沟通。社会组织(公安机关)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之中,必然要与组织内外的各类公众和周围环境发生广泛联系。因此,协调沟通组织与环境中各因素的关系成为公共关系的又一重要功能。由于社会组织在与公众的关系中,需要双向的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这是组织营造和谐发展环境的必要条件,因而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公众进行协调沟通,使之达到彼此理解、互利双赢的境界。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协调沟通包括两个方面:组织内部的协调沟通和组织外部的直辖市沟通。组织内部的协调沟通包括组织与组织外部的各种公众之间的关系的协调沟通。公共关系协调沟通的目的就是通过与公众在利益、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协调,使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从而为组织开展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公众环境。

4、树立形象。公共关系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良好的组织形象是赢得公众支持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形象是社会组织拥有的巨大的无形资产,是组织继人、财、物、信息之后的第五大资源。社会组织(公安机关)有了良好的形象,就利于提高组织(公安机关)的威望,增强组织(公安机关)发展的动力,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而公共关系则是社会组织(公安机关)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利用包括大众传播、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等诸多手段,社会组织(公安机关)可以与相关公众进行有效的信息与情感沟通,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关系活动,从而有助于在公众面前展现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

5、引导舆论。公众对组织(公安机关)的评价和意见,既组织(公安机关)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又是组织所面临的舆论环境。社会组织(公安机关)通过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公众舆论环境,因而引导舆论是公

共关系的重要功能之一。具体来说,引导舆论既包括对外部公众舆论的引导,也包括对内部公众舆论的引导。无论是组织(公安机关)所面对的复杂的外部公众,还是组织(公安机关)内部的成员公众,其对组织(公安机关)的评价和意见,都构成影响组织(公安机关)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舆论环境。因而结合组织(公安机关)的工作目标需求,对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进行适时而有力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使其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和评价组织(公安机关),就成为公共关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作用

(一)警察公共关系的含义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和民警运用信息传播和情感沟通等手段,促进公安机关内外和谐,塑造公安机关和民警良好形象,增进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推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更好地履行政治和社会责任的一种管理活动。

对于警察公共关系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认识:

1、警察公共关系由警察组织、社会公众和传播沟通三大要素构成。其中,警察组织是警察公共关系的主体,在警察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社会公众,即一定的组织和个人,是警察公共关系的客体,警察组织开展的一切公共关系活动都是针对特定公众的;传播与沟通是联系警察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途径和方式,警察公共关系状态如何,直接取决于警察公共关系主体对公众的传播与沟通成效。

2、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是处理和协调警察组织与内外公众的关系。公安机关要完成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服务公众的使命,就必须与内外公众进行协调沟通,以赢得他们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理解与支持。警察公共关系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管理艺术,只有通过宣传、沟通、协调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公安机关才能把党和政府有关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内外公众,创造有利于开展各项工作的良好的内外环境。

3、警察公共关系活动追求的目标是树立公安机关良好的形象,使之更好地履行政治和社会责任。公安机关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和民警认识后形成的总体印象和评价,是公安机关和民警执法权威和公信力的重要来源。因此,警察

警察和公安的关系 第四篇_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处理内部关系的基本要求是(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警察和公安的关系 第五篇_警察公共关系的主要功能

警察公共关系的主要功能【警察和公安的关系】

警察公共关系的概念

警察公共关系的五个方面的基本含义:1、警察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关系,这一公众几乎涵盖了公安机关执法、管理、服务的所有对象;2、警察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这种传播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媒体的传播,而是几乎包括了公安机关为公关所从事的一切活动;3、警察公共关系是信息交流关系,这种交流是双向的,是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的一种良性互动;4、警察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即要求公安机关在公共关系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凭借公共关系的不断推进为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服务;5、警察公共关系是有目的的自觉行动,是公安机关出于自身履行职责的需要,是一项机动灵活性很强的工作,也很富创造性和挑战性。

应用公共关系理论和公共关系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是公安机关乃至其他社会组织谋求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处理好各种纷繁复杂社会关系的有效方法。

警察公共关系的主要功能

警察公共关系与其他社会组织所开展的公共关系一样,其功能主要有四项,即:协调功能、监测功能、凝聚功能和形象塑造功能。

协调功能。首先,警察公共关系要防患于未然,预先调节公安机关在运行过程中和公众可能产生的各种不和谐,甚至摩擦。

要求公安机关通过诸如上门汇报工作、组织座谈、推出微笑服务等一系列公共关系的专门活动形式,尽量避免因公众的不理解而产生的一些摩擦和矛盾。其次,在摩擦和矛盾发生之后,警察公共关系主要是通过各类传播活动来争取公众的谅解,只有在这种争取谅解的公关意识的指导下采取的行动和措施,才是妥善解决矛盾的方法。

监测功能。警察公共关系的监测功能就是通过信息采集、处理和反馈对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行为态度作出监视和预测。监测是协调的前提,公共关系工作人员把通过采集而掌握的最新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决策层那里,以使公安机关作出相应的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让自身的运行与公众的要求一致起来,并使这种运行持续在相对平衡的过程中,最终保证公安机关目标的实现。另外,警察公共关系要特别监视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信息,不但要注意当前对公安机关直接有关的信息,更要注意以后可能会对公安机关产生影响的信息。

凝聚功能。警察公共关系以信息交流为手段,通过各种方法来沟通广大民警的心理情感,协调公安机关内部成员的关系,它和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使公安机关内部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为公安机关正常运行扫除内部障碍。

形象塑造功能。公安机关的形象是指公安机关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包括内在气质和外观形象两个方面。内在气质是指公安机关对现实环境所表现出的基本态度、价

值取向以及社会公德水平,包括服务态度、待人处事的基本行为准则、服务水平、道德水准等等;外观形象是指公安机关在实现工作目标时所显示的能力识别标志,如群众满意率、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等。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一门艺术,它通过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创造性的工作,树立起良好形象,不断密切警民关系,达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变警力有限为民力无限,有力地促进公安工作。

警察和公安的关系 第六篇_浅谈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中的民警角色定位

浅谈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中的民警角色定位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执法主体之一,在社会舞台中所担任的角色日益重要,其警务活动和形象,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已越来越成为广大公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的时期,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责和任务决定了做好当前的公安工作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认真研究警察公共关系,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正确定位角色,对推进新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为建设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警察公共关系的含义、特点与概况

(一)警察公共关系的含义

警察公共关系是指公安机关积极、持久、有计划地运用各种信息和传播沟通手段,加强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合作,不断促进公安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为公安机关树立良好形象创造条件的警务运作模式。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能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由公安机关、公众和传播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得以实现的一种载体。

(二)警察公共关系的特点

1、强制性与服务性。公安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这种特殊性质也决定了警察公共关系的两重性,即强制性与服务性并存。

2、开放性与封闭性。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本身要求各种行为、活动具有开放性,只有互为开放,才会增进警察公共关系中双方的相互理解,赢得警察公共关系中客体对主体的支持,从而构建和谐共振的良性关系。但鉴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又决定着并非所有的警务活动都能对外公开。

3、特殊性与普遍性。警察公共关系是众多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它具有社会

关系的一些普遍特征。但是,警察公共关系由于主体、客体的不同,致使它也有不同于其它社会公共关系的地方,这就是警察公共关系的特殊性。

4、传承性与创新性。警察公共关系是与警察与生俱来的,且随着时代的变

迁与进步,不论是内涵或外延都有新的内容。过去我们没有警察公共关系一词,警察与群众的关系统称为警民关系。因此,警察公共关系实质上也是警民关系在新时期的拓展和延伸,是在原有警民关系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新型警民关系。

(三)正确认识与处理警察公共关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高一个认识。要进一步提高对警察公共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公安工作

和公安队伍建设实践表明,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和改革公安工作的需要,是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的需要,是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是高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臶、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确立一个思路。要进一步贯彻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公安工作根

本方针,构筑全方位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当前,公安机关正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这也是我国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

3、坚定一个理念。要进一步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善意执法的

工作模式,落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善意执法是公安机关以人为本思路的重要体现,是落实“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警察和公安的关系】

4、树立一个形象。要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营造良好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就是警察的素质和形象。就工作效率而言,是公安机关和公

安民警工作的时效和节律观念,即:接警要及时、出警要迅速、侦查要抓紧、办事要快捷。

二、警察公共关系中民警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深入剖析角色定位不准的问题,其中既有历史的积淀、也有现实的困扰,既

有主观认识的偏颇、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长期的封闭环境和超低发案率,导致警务工作模式的相对静态,这是角色定位不准的历史原因。八小时常日班工作制和坐堂办公、坐等接警的警务模式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是长期形成的,应该说,这种模式与当时的静态封闭环境和超低发案率总体上还是相适应的。建国后直至“文革”前,我国社会治安一直处于超常稳定状态,社会管理比较严密,社会风气比较好,外来人口几乎没有,各类案件也很少,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流动人口急剧增多,刑事发案高位运行,社会治安日趋动态复杂。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不能及时转变观念、转换机制,依然囿于旧有的模式,以不变应万变,就无法有效地驾驭社会治安局势。

(二)现行体制下形成的公安组织管理体系,导致行政机关化的色彩比较浓厚,这是角色定位不准的客观原因。目前我国在立法上对公安机关是政府组成部门、人民警察是国家公务员的规定比较明确,而对“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这一特有属性,包括人民警察法在内都没有具体明确。现在,公安机关主要还是按照行政机关的模式进行管理,许多方面带有浓厚的机关色彩,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也习惯于把公安机关作为行政机关来认识和对待,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正确认识。在机构设臵上,尽管公安机关对行动性机构普遍实行了队建制,但本质上仍然是与行政级别一一

对应的,没有充分体现出战斗实体和纪律部队的特点,以至于一些民警对警察是战斗员的角色意识比较淡薄。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公安特色不够鲜明,导致警察价值体系还不完备,这是角色定位不准的主观原因。人民警察的性质、任务和职业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把政治建警放在首位,大力弘扬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特色的警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59370/

推荐访问:司法警察和公安警察 公安和警察的区别

热门文章